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2024-07-03

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共8篇)

篇1: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语文实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大范围展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尤其是进入21世纪,语文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语文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畴等方面得到空前拓展。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广大语文教育者已逐步认识到:语文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如果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不仅会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而且可以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认为信息技术正在引发语文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将极大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它成为语文教学的最先进的一种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就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把语文情境巧妙的引进了课堂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的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研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现在有了计算机,借助互联网可以搜集大量有关信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枯燥机械的复习引入变为巧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引入,从而创设了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使学生产生明显的为题倾向和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动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为今后能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地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把语文知识化难为易。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很容易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就会明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把语文生动的引进了课堂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色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了丰富动感的图像,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使语文课的容量不断加大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新教改的需求,我们的课堂容量急需加大,重要信息也需加以“放大”或“强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以粉笔、黑板、朗读为媒体,这就造成了教学手段单

一、呆板,导致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小且反馈不及时,一些教学难点也难以突破。苏霍姆林斯基说:“让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动的东西容易让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可见,能否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而这里若能适时、适度地采用多媒体手段辅以教学,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借助多媒体手段,信号强烈、清晰,直观性更强,指令性信息更准确,能较好显示板演难以讲清楚的变化过程。能有意识地将重要信息加以“放大”或“强化”,增大主要、次要信息的区分度,使那些重要信息成为清晰熟知的对象,易于为学生所“内化”。由于计算机出图速度,可用它对各种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对变量语文进行形象的描述,因而可用较容易地突破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同时也加快了讲课的速度,为课容量的加大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了高容量、高效率的学习。

总之,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再加上教师巧妙合理的使用,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冲击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提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改进和提高,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篇2: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在过去那种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学科的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不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比方说,在教学过程当中,假设教师只是凭借文字与语言进行讲授的化,会导致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其的动力与兴趣,有些学生则会出现上课做小动作、打盹等一些不注意听讲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和授课内容相关的信息用视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讲一些与信息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还能够对信息技术的特征有一个逐步的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生活中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研究《声音和视频处理》这节内容时,学生在生活当中也会接触到一定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比方说在网上看电影、在网上下载歌曲等,但是学生可能并没有视听软件的应用和制作方面的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制作WebQuest的专题学习网站,和学生一起开展针对网络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选取学生们都较为感兴趣的手机铃声作为活动主题,围绕手机铃声以及手机MV的制作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与视频的处理,这个时候,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探究知识的欲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习起来也比较的枯燥,需要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一点,要去想如何设置才能让学生更乐意去学、爱学。教师可以以游戏合作为形式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在不知觉中得以提升。例如。在组织学生制作“视频”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段成龙和邓丽君穿越时光的MTV《我只在乎你》,这两位人现实当中是天人两隔,但是成龙为了缅怀这位故友,也为了弥补生前不能与之合唱的遗憾,让别人通过视频编辑技术将这一经典一幕重现了。教师就可以结合此段来刺激学生之间展开小组合作,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接着,再让每个小组都利用视频编辑技术也来一次时空穿越,视频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班级或者是学校。此时,学生们也会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去探究、去操作,学生们也都能够积极参与,一起来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四、依托情境,构建知识,激活思维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当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际学习情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都能够在情境当中学有所得。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也都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数据库系统当中存在的联系,让学生在创设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探究《数据库系统》这一章节的基本概念课中,教师首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到的一些内容与收获,比如说体验网上数据管理带来的优势,然后再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入到新课中来。很多学生都很喜欢网络游戏,接下来要探究的这一知识点里面也存在着数据管理的问题。学生们一听到游戏,精神立刻抖擞起来。接下来,教师再向学生讲解网络游戏本身也是一个软件,要想把游戏玩好,首先就需要熟悉这个软件所具备的一些功能。接着,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边玩边学,师生一起进入到互动的活动当中。学生们也能在互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切实地去体验游戏的功能,逐渐摸索出存在的联系和关系。在这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要勤于巡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活动结束之后,师生再一起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学生查询“宠物排行榜”,找出宠物宝宝玩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并且再给予适当的奖励。教师再简单地向学生介绍Access软件对数据的管理方式,然后再进行同步演示。学生们也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宠物的名字与等级。而且还产生了疑问:是不是用Access改一下这个数据库的文件,在“宠物世界”游戏中就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教师也要对学生们这种如此敏捷的反应能力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赞赏,然后再及时地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互动活动当中去探究。教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去分析、探究相关的知识。所以说,根据情境来激活学生们的思维,也是构建高效率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方式。

五、结语

篇3:信息技术塑造高效课堂

一、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思品课堂内容扩充

过去的思品课堂只需要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笔,就能将一堂课涉及的知识点通过黑板板书以及口头讲述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教师需要板书与讲解同时进行,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实际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一直不停地讲,学生除了听课,很少会有时间与教师进行互动。

而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在课前进行备课,备课过程中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到课件中,在教学中通过课件进行展示,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还节省了教学实践,为课堂互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思考、讨论等互动。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思品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懂,记得住,需要教师通过情景创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课本上生硬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情境,更加生动,从而实现在情境中触动学生的目的。比如,在讲“珍爱生命”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人与自然》等人文纪录片,向学生展示充满生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样子。

三、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思品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动

思品教学是一门讲究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到时空的限制,教师只能将讲课内容局限在教材中,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宜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沟壑,难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能随时使用计算机搜索最新的信息,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社会时事有效结合,让时代的春风充满初中思品课堂,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课堂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思品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动。

比如,在学习“责任”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扛起的责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大的便利,然后想象如果这些人不负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通过直观的实例,将思品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责任转化为具体的身份职责,让学生明白责任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

四、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积累与人生阅历的不足,对思品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能会很难理解,而教师仅仅靠口头讲解也很难讲得很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是过去思品教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而信息技术引入到思品课堂后,教学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将对学生来说生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全面进行解释,将复杂简单化,化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的实例展示,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不仅化解了老师对某些知识点用语言难以讲明白的尴尬,又解决了学生听不懂的难题。

五、巧用信息技术,增强思品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塑造高效初中思品课堂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讲的人累,听的人也没激情,课堂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思品课堂实现了图、文、声、影的全方位联动,各种图片资料、影像资料都能介入到实际教学中,增强了思品学习的趣味性,使沉闷的思品知识活了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实现课堂横向、纵向的内容扩充与延伸,还能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塑造高效思品课堂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思品课堂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一定能使初中思品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摘要:初中思品课程是初中课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初中生心理健康以及个人品德的塑造,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个思品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辅助教学中,初中思品课也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品课堂,激活,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呼秀艳.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

篇4:巧用信息技术 塑造高效思品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品课堂;激活;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中运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在课改过程中,依然有教师、学生对初中思品并不重视,直接导致分配到思品上的学习时间被压缩,教师面临着在更少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品成绩的重任。

一、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思品课堂内容扩充

过去的思品课堂只需要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笔,就能将一堂课涉及的知识点通过黑板板书以及口头讲述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教师需要板书与讲解同时进行,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高,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实际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一直不停地讲,学生除了听课,很少会有时间与教师进行互动。

而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在课前进行备课,备课过程中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整理到课件中,在教学中通过课件进行展示,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还节省了教学实践,为课堂互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思考、讨论等互动。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

思品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懂,记得住,需要教师通过情景创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课本上生硬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情境,更加生动,从而实现在情境中触动学生的目的。比如,在讲“珍爱生命”这个话题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人与自然》等人文纪录片,向学生展示充满生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样子。

三、巧用信息技术,实现思品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动

思品教学是一门讲究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到时空的限制,教师只能将讲课内容局限在教材中,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宜当前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沟壑,难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课堂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能随时使用计算机搜索最新的信息,将课程内容与最新的社会时事有效结合,让时代的春风充满初中思品课堂,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课堂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思品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动。

比如,在学习“责任”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扛起的责任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大的便利,然后想象如果这些人不负责任,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通过直观的实例,将思品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把抽象的责任转化为具体的身份职责,让学生明白责任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

四、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积累与人生阅历的不足,对思品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可能会很难理解,而教师仅仅靠口头讲解也很难讲得很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这是过去思品教学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而信息技术引入到思品课堂后,教学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将对学生来说生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全面进行解释,将复杂简单化,化抽象的知识点为具体的实例展示,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不仅化解了老师对某些知识点用语言难以讲明白的尴尬,又解决了学生听不懂的难题。

五、巧用信息技术,增强思品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塑造高效初中思品课堂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思品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讲的人累,听的人也没激情,课堂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在思品课堂实现了图、文、声、影的全方位联动,各种图片资料、影像资料都能介入到实际教学中,增强了思品学习的趣味性,使沉闷的思品知识活了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实现课堂横向、纵向的内容扩充与延伸,还能有效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塑造高效思品课堂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思品课堂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一定能使初中思品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呼秀艳.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

[2]毕丹丹.浅淡多媒体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职业,2009(36).

篇5: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根据学校“高效课堂”的计划和方案,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订本学年信息技术学科高效课堂的方案如下:

一、基本理念

1、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不让学生掉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对每个学生的进步给予大力表扬,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以效益为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看效果和效益。没有效果和效益一切是空谈。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上教师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传统的课堂中一味的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经常被挤得只剩2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教师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应对教学活动所出现的问题,对于驾御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再就是课堂训练、跟踪检测、教学评价脱节。不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进行环环相扣的去连接,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丰富。基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构建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教师创设和学生完整的具体目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这一目标最为关键,他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是否得体、教学实施是否得当、教学评价是否得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入手,有方式、有方法、有策略的去让学生掌握技能学到知识是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同时在学生活动这一模块下,让自主、合作、探究更为具体的让学生去营造,创设具体情境、给出具体任务、完成具体作品。让教学评价真正能起到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既达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现。

四、研究策略和方法

对于完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我想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会让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更具活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串好主线,留有悬念、操作示范,实践并举、游戏引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体验成功、这四个方面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玩”“动”上下功夫制定方法和策略不为是一个好的办法!“玩“中学,学中”玩。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既陶冶了情操又学到了知识并掌握了技能,学生好“动”,“动“是天性。那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给出具体操作任务,创设操作情境,给予操作平台,让学生去“动”对于体现学科工具性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自己做板报、自己做贺卡等等。

五、预期成果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力求引人入胜。生动有趣、扣人心弦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2、积累、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以后的高效课堂务实基础。

3、在已有基础上,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意运用不同课型的实施模式。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六、教学设施

(一)课前准备:

1、清楚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理念,明确课程要求。

2、教材一般是一个单元完成一个作品,所以更加强课前备课,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安排每课时的知识重难点。

3、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

(二)课堂教学

1、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2、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

3、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四个无效(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

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侧重点的选用教学方法。

(1)Office系列软件:这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为主,学生协作互助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开展大量的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的过程。在实际中避免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吃太饱”,而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2)Photoshop flash这样的软件:以讲练结合法贯穿着于教学全过程,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并辅以直观形象教学方式(如网络,图形,图像,动画等),利用网络交互性和清晰动感的画面,先给学生一个做好的任务,全面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作讲解,这样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中只重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传统角色,而是充当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5、课后简要地写出“课后分析即教后记”于教案反思处(如教学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

(三)教学评价

发挥课堂评价激励功能,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生。

(1)对于一个单元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2)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力完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作出评价。

篇6:整合信息技术 实现高效课堂

实现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将现代教育技术内容整合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去,把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或仅对经历过的事物有一定印象。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够仔细,缺乏生活体验,知识的积累较为贫乏。信息技术的介入,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支持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达到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语文教学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备受欢迎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思考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起跑线;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尝试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渠道的教学模式。

一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所起的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崭新的模式,为语文教学的过程扩宽了空间,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阅读教学,调动思维潜能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如《观潮》一课里,学生较难理解文中 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等,教师把多媒体重点放 在让学生感受潮的雄伟上,教师将选用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同时出现在 屏幕上,让学生概括潮的特点,并配上话外 音,在仿读中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把 握充满了主动性.在阅读教学方面,要完成教学目标,关 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 程。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学生有充分的 时间主动感悟、搜集和分析相关的信息,对 所学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并努力加以验证,再经过引导步入新的知 识境界.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突出学生的 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建构主义 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 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 主体。所以,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 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苏霍姆 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在教学中培 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落实学生在课堂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从事主动经历 和探索发现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主动参 与上下功夫,必须通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主动探 索的动机,端正学生主动探索的态度,激励 学生主动开拓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推荐了多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们的做法是每学年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研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研读网页。如《西游记》研读网页内容包括:《西游记》电视剧和《西游记》全文,专家研究西游记的论文,网上有关西游记的精彩贴子,及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三国演义》研读网站内容包括:《三国演义》全文,《三国演义》电视剧本,大量研究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连环画、漫画,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网站的链接,也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尤其是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作文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认识事物的相对完整有序的表现。既可再现难忘的往事,也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可围绕同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展开广泛的收集。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软件提供的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如指导学生写作《小学生活二、三事》时,将摄录的拔河比赛和校运会等情况播放,录像显示的沸腾场面一下子扣动了学生的心弦。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别人的形象,也看到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参赛时所忽略的情景。慢放比赛高潮阶段,启示学生捕捉精彩的细节,学生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创造性”。学生联想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心理特点,所想象的内容常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作为直接依据。用电脑显示中国地图,上面配有线条、颜色和简单的文字,让学生看着地图,去寻找向往的首都,去寻找长江、黄河,并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生动的语言,把寻找的地方描述出来,我可以经常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使他张开想象翅膀,激起浓厚的写作兴趣。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大海;录上段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出海场面、告别情形、欢腾闹市、正在启动的火车。

(三)、使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减小了教学难度。

面对新时代的教学要求,课堂容量的增大,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的引入,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难题,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教师的一张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使用多媒体能够增大课时容量,又不使其呆板、枯燥,避免了教师大面积的书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是课堂生动、活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研究中,有意识地注重语文新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我在设计《笋娃娃》一课的课件中,画面上用文字或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地再现了笋娃娃从泥土里“钻出来”“冒出来”“顶着石头” 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这几个动词所表现出的笋娃娃的生长状态。

既充分展示了现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让语文课堂更优质,更高效。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问题化;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研究化;通过信息技术,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网络化;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创新化。

二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的几个问题

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手段的制作,而轻视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只重视过程,而忽视了教学结果,过分地强调了多媒体的体现,造成多媒体运用不当,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经常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多媒体成为课堂上的主体

近年来,有些学校为了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拿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坐标准,一些教师得花大力气,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备课,不管是否合理,一味地强行硬拼,而忽视了教学宗旨,结果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电子课件由于容量大,知识点繁多,在授课时,因时间关系,往往播放速度太快,一闪即过,学生做笔记根本就跟不上,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具有独特的学科魅力,如果打开了想象的闸门,那就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获得对所学知识以深层的感悟。再者,现代教学理念又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得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而过分地强调采用多媒体手段,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给教学带来莫大的损失。

(三)不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与交流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贯穿中外、古今。语文教学的主体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以人知、理解、运用之过程,老师置于学之其中,通过讲述,让学生去感知。利用悦耳的声音,伴以优美的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多媒体的过分运用,则会喧宾夺主,使师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互动与交流,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怎样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时刻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确定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多媒体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合理搭配、使其融为一体,做到切实可用,不拘形式,打造真正的精品,为教学服务,我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多媒体与传统相结合,互为补充

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有点引入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直观、灵活,且容量大,能是静止变动态,抽象变具体,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有其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不能冒然抛弃。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其长,必有其短。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其所长,补其所短,互相运用,共同发展,从实际需要出发,制作切实可行的课件为教学任务。

(二)深挖教材,突出重点、难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为教学服务的,它的采用必须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点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它来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实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以学生为主要对象,遵循其特点、结合教材,灵活应用。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时反馈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做好笔记,不但能够加强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时,应预先设计好屏显的速度,把握正确时机。以适应学生记录及思考的需要。

篇7: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应运而生,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因而,激活课堂,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那怎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专题一得学习,体会如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而高效的教学就是立足“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使用权统一性和整齐性的练习,因为那样会使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因此我们应正视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各自不同地发展。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二,让课堂回归真实生活。

篇8: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打造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应该在备课时就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确定教学目标,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 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 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新课标提出三维教学目标, 分别指的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一般都不会完全按照这三个目标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我们基本都是参照教参或是教案上的目标, 然后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小小的更改, 其实我们要根据每一课的特点有选择地设计教学目标。 比如中年级的画图, 我们的目标可以放得低一点, 毕竟他们是信息技术的初学者,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 将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后再将他们带入知识的海洋。 高年级的Power Point,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考虑学生之前已经学过Word, 可运用知识的迁移, 大胆放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 总之, 不同类型的课, 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应该不同。

二、打造有效的重、难点

教学实际上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 因此, 确立教学重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如何确定重难点呢?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重难点就是自己的重难点, 有些老师则认为别人教案上的重难点就是自己的, 但教学重难点决定课堂的重心, 如果把握不好的话, 就会影响整个一节课的效果和气氛。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 ”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 可以用来跑马, 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 同样课堂教学应该讲究“疏”与“密”的技巧, 对非重点的内容, 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 则或放手自学, 或以读代讲, 是教学上的粗线条, 就像国画中的写意;而对重点部分, 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 则必须是“工笔画”, 浓墨重彩, 认真描画。 我想如果在教学时疏密结合, 疏密有致, 就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突出课堂的有效性。

三、打造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许多信息科技教师仍在教学中走老路, 以应用软件操作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采用在教师讲授、示范的操作下, 受教育者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法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 以信息技术的软件使用方法为目标, 忽视受教育者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此下去,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 学习兴趣逐渐淡化, 甚而消亡。 故而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信息人才、创造性人才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必须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 可以让教学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是否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 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要求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我们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精讲多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 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地学, 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使他们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四、打造有效的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进行的评价活动, 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 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此,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通过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克服传统评价制度的诸多弊端,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发展, 促进教师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我原来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单调的评价, 给学生的评价就是“对”和“错”。 这样的评价单一, 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激励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评价就开始淡化了,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 让我明白, 评价是一门艺术, 是有效课堂教学中一项得力的措施, 评价要有针对性、技巧性、风格性、 多样性和肯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有牛顿”的教育方法已经过去, 课堂已经具有鲜活性、生命性, 评价方式应该具有鲜活性、生命性。

上一篇:教师上岗考复习资料下一篇:计算机教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