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2024-08-04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共9篇)

篇1: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者/董芳珍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往往忽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而只是偏重阅读的各种方法训练与语法教学,因此,学生很难实现英语口语的交流。结合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简单谈谈如何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阅读;口语;交际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而对学生口语的改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口语能力没有改善的原因

1.教学观念陈旧

其一是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识有偏差;其二是对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单纯讲、学生单纯听的单调的上课模式。

2.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口语交际的地位认识不足

其一是认为对话技能应在初中阶段完成,高中阶段中对话技能不在强调之列,因而片面地强调高中教材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对话课教学成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课。其二是认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高考,由于高考口语目前尚未加入总分,因此把会话技能的培养摆在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必须进行改善。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1.树立现代教学观是搞好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关键

为了面对高考,众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向简单明了,即瞄准高考。讲解知识点、大量做题是英语教学的主流,致使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名存实亡,以致出现忽视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现象。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阅读、做题、写短文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而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最实用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听与说。另外,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与应用,因此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讲解课。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在阅读理解上,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对话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技能与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上好对话课的保障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为实现对话课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目的,教师应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1)导入

阅读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对话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牛津英语M3U2 Language中的English and its history这篇课文中,材料涉及的是对英语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变迁的介绍,表面看上去比较枯燥无味,学生谈论的题材很少,但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先让他们谈谈对英语这门语言有多少了解,对英语的历史等等又得知多少,还可以让他们先熟悉提出看法应该使用的句型,那么在进行对话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其中的`句子都是自己刚刚说过的,自己也可以在对话或是陈述中运用这些句型,无形中就给他们增加了自信,也就提高了对话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正常的阅读课教学。

(2)提问

阅读课中的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以及理解语言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扣所学对话内容,联系对话发生的情景,注意语篇与对话发生的逻辑顺序。另外,问题的设计不宜太难,主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小组提问、男女生互相提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抛下面子的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和回答。

(3)检查与提高

作为阅读课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口语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当堂检查的有效方式有很多,比如两人合作问答、学生上台演讲、小组合作表演等对话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达到检查目的即可。

3.运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对话课教学

现代化技术主要指集图像、声音、文字及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视听效果,并能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成倍加大信息输入量,取得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意识,使口语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发学生思维,是掌握和控制教学进程,而不是越俎代庖,滔滔不绝地讲,或是强制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在输入之后,强调学生的输出,特别是口头输出,使我们常见的阅读课也能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军熔。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王琳。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学外语教与学,.

[3]郑静君。新课程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探索。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

篇2: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大宁县东关小学 冯芳花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而口头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只是说法的变,而是在听话、说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能力。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口语交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描述画面,复述课文,创造口语,续编课文,双向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画面。

阅读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例如:在教学《称象》一文时,我让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接着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图上画的小孩是谁?他叫什么名字?站在小孩身边的几个人指着大象在议论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那个小孩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象呢?你觉得那个小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最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

二、凭借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我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 1 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例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概括性的复述,同时让学生利用挂图以及直观的板书来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重视阅读教材,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材中重视阅读教学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捕捉听说点,渗透听说训练,把听说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教育以及课后的“思考.练习”结合起来,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教材的空白处,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补说,必定能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这也是对课文进行创新性的拓展和延伸。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二年的春天来了,小柳树又开始发芽长叶了,她穿着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这时候她们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小柳树看看小枣树会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我不等你了,你慢慢长吧,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还有的说:“小枣树我先长叶子了,你如果热了就用我的树叶扇凉。”还有的说:“小枣树我用树叶给你扇凉,等你结上了枣子别忘了给我吃。”还有的说:“小柳树等我结上了枣子我一定会给你留着。”这样既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激发想象,进行口语训练。

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性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和想象空间,并让学生把自己的合理想象描绘或表演出来,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致,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有的说:“小鸟说得的对,是我错了。”还有的说:“朋友,我要像你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口语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加强双向互动,培养语言交流能力。

《修订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加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体现交际功能。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情境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能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可以点拨、引导,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拓宽了双向交流的渠道,从生生到师生,让学生在一个心情舒畅、乐观开朗的情绪中进行交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更高了。在阅读教学上,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就说:“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时,又说:“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时,说:“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

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如学新课时,让学生在轻声读课文之后,互相质疑,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篇3: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阅读是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是接受、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过程,是表达、输出语言信息的过程。读为写的铺垫,写为读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阅读教学后的延伸和拓展,写作是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篇章结构出发,利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和常用词汇句型进行组篇。

二、在阅读课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 ”一文中指出:教材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Fun with English》(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为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Reading板块和Task板块中的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1.读前(活动)——精心设计课文导入,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课前活动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精心设计课文的导入,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展现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提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同时又能接触一定量的新词汇,尽量减少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生词障碍。这一过程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务必根据实际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利于学生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能力的新词汇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做到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教材。

(1)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呈现多种多样的词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入境才能生趣,才能消除不良的情绪,产生求知欲,引发阅读动机,进入并保持积极的阅读心态。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前精心备课,创设与课文相关的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景,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如学习牛津教材7B Unit 5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时,笔者先进行有关“ghost”的 “free topic”,在此基础上,口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A ghost story”,同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为故事增添一定的诡秘感。One day I went back home as usual.When I got home, I found the door was open.It was dark in the room.I pulled the door.Suddenly,a piece of paper dropped on the ground.It said “Are you afraid of ghosts? ” I searched around.I asked in a weak voice,‘Is anybody here?’ But nobody replied.Everything was unusual !I was afraid.I heard a strange whisper! I wondered what it was.I looked around carefully! Nobody was there.I listened carefully and heard another whisper.The strange noise came from the wardrobe.It was my niece.就这样,通过图文并茂,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欣赏图文和聆听故事时,让学生接触到本文中的新词汇(我特意用红色打出新词汇),并在所创设的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词汇的意思和用法。这样,不仅为阅读新课文扫除了一些词汇障碍,而且让学生耳濡目染地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2)读前基于素材的预测,培养逻辑思维的习惯。课文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或练习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前,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合理分析标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日常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可以说,学生预测就像破案一样:发现线索,通过阅读课文,不断验证推断的结果。为了确认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充满期待地进行下一不步的阅读。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通过预测,让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如学习牛津教材8A Unit8Reading 《 The Taiwan Earthquake》时,笔者按序呈现了六张围绕课文内容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图片内容。允许学生有一些大胆合理地推断或预测。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被这六张图片带入了课文中,并在读课文之前,自然而然地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为课文的复述,改写,仿写等写作任务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从而使他们在落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2.读中(活动)——渗透多种阅读方式,充分挖掘课文资源

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仅仅重视词汇的积累是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和任务,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阅读。初中英语的阅读方式一般分为略读、扫读、精读和朗读四个过程。

(1)略读——把握主旨。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其关键点是,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抓住每段的主题句和相关的实词,以求把握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如在学习牛津教材7B 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一文时,学生可以略读课文,用简短的词将各段的大意概括为: stay in a quiet town,go shopping,eat Chinese food和enjoy Beijing opera.其实,阅读材料中每段的大意正是写相关话题作文的提纲。

(2)扫读——关注细节。 扫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其特定信息的阅读方法。其关键点是,扫读要求读者根据具体的阅读任务,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忽略某些不相关的内容,以求抓住特定的信息,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如在学习牛津教材7B Unit7《 What a brave young man 》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通过完成表格,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整个故事的要素,即时间,地点, 人物等。为以后的课文复述做好了铺垫。

(3)精读——学会运用。精读即是研读,细读。“精读是外语教与学的根本。”其关键点是:精读要求读者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点的词汇句型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理解透彻,运用自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填空、判断题、排序题等,让学生在更深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同时,又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重点的词汇句型章节的用法,以便熟练自然地运用,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如在学习牛津教材9A Unit 5《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时,学生可以精读课文,完成教材中提供的判断题(若有错,须改正)以及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些连词等将这些判断题所提供的正确信息和问题的答案,结合起来,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使短文连贯、通顺,这样有助于学生写一篇有关奥黛丽·赫本的人物简介。

(4)朗读——增强语感。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阅读知识转化为表达能力时,朗读的作用有为重要。”(胡春洞,126,1998)通过朗读可以深入阅读课文的内涵,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熟悉句型和句式及课文的结构,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形成英语写作的思维定势。

3.读后活动——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读后活动是在完成阅读活动之后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佳方式,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炼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着手写作实践,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机整合。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读后活动:

(1)读后复述。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关键的字词,复述课文。阅读后,可以利用口语或写作的方式,复述学过的阅读课文的大意。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也可以立即使用学过的词汇、句型,强化阅读成效。如果减低难度的话,可以提供关键的字词,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牛津教材7A Unit 5《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一文时,先让学生根据图片写出关键字词,如: play trick or treat,give somebody some candy as a treat,wear special costumes,make pumpkin lanterns,have a party等,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给词汇复述课文。

(2)读后改写。指导学生以阅读课文为依托,筛选或改编获取的语言信息,转换课文的某一方面,如文体、人称转变、情境或人物等,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如学习牛津教材7A Uni61 (《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一文时,让学生在复述Kitty和Daniel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一日三餐,如:I eat lots of healthy food every day.For breakfast… For lunch… For dinner… I often do some exercise....这样的写作练习对学生来说,就不再是无从下笔了。同时,在学生甲介绍自己的一日三餐时,教师可借机提问全班学生:“Does he/she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学生马上回答“Yes./No ” 教师就提出“Why do you think so?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his/her lifestyle.”于是教师让学生以“I have a friend,his/her name is ....He / she eats lots of food every day.”作为开头,把介绍自己的短文的人称和动词形式改变一下,适当地添加一些内容,就自然地变成另一篇作文。这样一节课让学生学会写两篇作文,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减少写作的畏惧感,为随后的仿写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3)读后仿写。阅读后仿写主要是模仿阅读文章的语篇类型及其文章结构进行写作。其教学目标直接指导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阅读课文是写作课文的范文,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学生通过阅读,吸收和内化语言知识、语篇知识和文化知识等,通过写作输出语言和表达情感。通过仿写,使知识在模仿中不断迁移,在迁移中不断突破。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篇4: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课前巧导入,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一堂课45分钟,前5~10分钟通常为导入阶段。成功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它相当于课堂热身阶段,目的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融入英语氛围之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free talk,quick- response、brainstorm、daily report、twist tongue、classicEnglish songs appreciation等。这些活动可以交替进行,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起点。导入的话题应该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不仅有一定的认知,而且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导入的话题应该是本课的相关内容,是学生通过旧知识能够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当然,课堂导入要紧扣所讲授的内容,范围不宜过广,否则学生会抓不住重点,影响课堂进程,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二、课中巧设计,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导入阶段之后的25~30分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实施课堂计划的主要阶段。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以语法讲解为主,课堂比较沉闷,学生是听众,以记笔记为主,很少有机会参与活动。新课改实施之后,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重点设计学生的活动,而不是教者本人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一些重点、难点设计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再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做到“学以致用”,进而达到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活动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与趣味性,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增强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自信。这样,在师生或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尾巧总结,提升学生“说”的准确性

课堂最后5~10分钟是一堂课的升华部分,课堂结尾也需要讲究结尾艺术。有效的课堂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同时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在结尾总结部分,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运用,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课堂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习题式、对话式、归纳式、讨论式、朗读式等等。笔者最常用的是归纳式的结尾方法。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一般要求学生一人用一句话来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是靠一周一节或两节特意开设的口语课就能提高的,所以如果教师在常态课中能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不仅有量的积累,而且会有质的提高。

篇5: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目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了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笔试成绩很好,口语却一塌糊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科考试的得分。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不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文从“重视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课堂上创设说英语的环境、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加强口语实践、采用新的口语测试手段,全面推动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阐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方式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口语能力

朗读和背诵

说英语的环境

课外活动

口语测试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目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了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笔试成绩很好,口语却一塌糊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科考试的得分。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不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必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重视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

口语训练中,课文的模仿朗读和背诵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师很多没出国学习,口语不是很标准,因此跟读课文磁带是纠正学生不正确发音的有效手段。背诵课文能帮助学生在脑子里储存词汇和习惯用语,形成快捷的语流和语感,从而打好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坚实基础,这个过程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更是发展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的保证。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英语口语能力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输入和积累作为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每天抽查部分学生的背书情况,并就其流利程度和语音语调给一个档次,记录下来,每个月给予公布和奖励,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课堂上创设说英语的环境

1、坚持三分钟 free talk,促进学生口语的提高

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坚持让学生做“free talk”。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故事、笑语均可。为防止学生无话可说,我购置了几十本《英语读物》(外研社)供学生传阅。其中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更为每天的free talk提供了保障。刚开始学生因为胆怯、准备不充分、怕出错等原因,不太喜欢开口说英语。随着语汇量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再加上心理上及材料上的充分准备,尤其是我不断地表扬、鼓励,慢慢地人人积极准备,个个竞相展示自我才能的良好风气很快就形成了。每日的free talk越来越丰富多彩,日趋完美。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听力水平。

2、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每个学习小组4—6人,注意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训练、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等等,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口语实践的机会,同时优等生可以在小组内起到带动作用,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小组讨论完之后,还要挑选几组当场表演或对话,并且让学生自己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为了获胜,学生在上新课之前会自觉预习,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真是一举多得。

3、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大胆展现自己

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对话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急于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目视对话者,以示真诚和专注,然后说出自己要说的内容。在阅读和模仿之后,有了一定的语言输入,重新理顺结构,排列词组,然后抬头,以期表达自己。学生可能借用课文或对话中的原句,还可能会犯一些语法错误,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把书上的语言融为自己的语言。这个内化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组织句子,而非简单地朗读或背诵。抬头说英语,使消极的语言接受转为主动的输出,完成了一个巧妙的过渡。

三、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加强口语实践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操练口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倡导学生课后多听多说多唱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开展以下几种课外活动形式是行之有效的。

1、组织小组辩论

为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可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或阅读材料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内辩论。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胜负,而在于为每一位同学搭建一个用英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平台。为了降低难度,确保辩论顺利进行,教师可在黑板上给出一些必要的提示或提纲,供学生参考。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全体学生都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英语歌曲比赛、戏剧表演、小品表演

高中学生大多数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在整个节目的演练过程中,既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表演之后,要对过程进行评价,可以请同学们评出“最佳编导”、“最具英语潜质奖”、“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歌手”等。我校每年的英语艺术节活动,都会涌现一批优秀的口语和表演人才,我们对这些学生发放荣誉证书,全校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明星演唱会。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热情。

3、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

英语角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每周固定一个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举行英语角活动,主要以年级为单位,地点不定,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每个小组都选定一位组长负责,内容可以由大家讨论决定,教师要和他们一起活动,帮助他们开口,并要求组长把每次活动中学生参与情况记录下来。校园英语广播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新闻、诗歌、故事和歌曲。营造英语外部环境,这一切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

这些形式活泼、内容广泛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往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还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

四、采用新的口语测试手段,全面推动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为了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注意朗读,积极开口,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应将学生的笔试、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测试体系。常采用的口语测试形式应该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口语测试的内容可以包含朗读、看图说话、复述、回答问题、口头作文等。其中口头作文相对难些,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我要求每个学生把每学期的口语测试过程进行录音。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把进步大的学生口语测试录音再放给全体学生听,并与前一次的测试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成绩的公正性,若个别学生对成绩评定产生不同意见,也可以把录音再放给学生自己听,一起分析。成绩记入期中、期末考试总分。还可以请家长听,并在听后作简短的文字反馈,让家长和学生一起享受孩子口语成长的乐趣。想要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外,还需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课外活动。这样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篇6: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课前巧导入, 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一堂课45分钟, 前5~10分钟通常为导入阶段。成功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它相当于课堂热身阶段, 目的是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 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融入英语氛围之中。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free talk, quick -response、brainstorm、daily report、twist tongue、classic English songs appreciation等。这些活动可以交替进行, 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调整教学起点。导入的话题应该是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 因为他们对这些知识不仅有一定的认知, 而且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 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导入的话题应该是本课的相关内容, 是学生通过旧知识能够表达的内容,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当然, 课堂导入要紧扣所讲授的内容, 范围不宜过广, 否则学生会抓不住重点, 影响课堂进程, 失去了导入的意义。

二、课中巧设计, 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导入阶段之后的25~30分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是教师实施课堂计划的主要阶段。以往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以语法讲解为主, 课堂比较沉闷, 学生是听众, 以记笔记为主, 很少有机会参与活动。新课改实施之后, 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 因此,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重点设计学生的活动, 而不是教者本人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可将一些重点、难点设计为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再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做到“学以致用”, 进而达到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目的。

活动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与趣味性, 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同时增强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自信。这样, 在师生或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尾巧总结, 提升学生“说”的准确性

课堂最后5~10分钟是一堂课的升华部分, 课堂结尾也需要讲究结尾艺术。有效的课堂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将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 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同时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在结尾总结部分, 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运用, 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

课堂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习题式、对话式、归纳式、讨论式、朗读式等等。笔者最常用的是归纳式的结尾方法。结合新课改精神, 我一般要求学生一人用一句话来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这样, 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篇7: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 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多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一、文学素养的内涵

提到文学素养,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阅读能力,然而这只是一个狭义的理解。从另一方面讲,所谓文学素养实际上是指构成篇章的语言特征的感知能力,对篇章中文学性(liternariness)的辨识以及对文学话语的解读、推理和鉴赏能力,是一种集语言、社会文化、历史及符号为一体的意识,是在与文本的互动中推断出意义,并对篇章内容和作者视角做出判断的能力。洛阳师范学院张淑芳老师认为:文学素养是一个内在的、综合的文学素质,它包括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而欣赏能力是创作的基础,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与挖掘语言材料中的文学意蕴,从整体上感悟、欣赏文章的艺术性和文学内涵,真正实现语言学习和文学教育的统一。

二、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

从我国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一方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得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来了解作者的思想,更谈不上文学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片面注重词汇教学,忽视了篇章在整体结构上的分析。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对阅读的意义产生了误解,只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忽视了对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积累了一个个的单词,对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以及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一无所知。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由于受到考试形式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只是编题者给出的答案间进行选择,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见解。由于缺乏思维方面的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就显得比较薄弱。

三、英语专业阅读课中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1. 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语言意识。

阅读教学其实是语言教学。有效的语言教学是建立在篇章层次上。所以,这里讨论的语言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生词以及一些语法规则,而且要加强语言作为思想载体意识。从专业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目的语,而且还应该有意识地分析和了解所学语言的本质、运作过程以及社会功能,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最终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材一般都是比较知名的文学作品的节选。这些作品通常包含某种深刻的哲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认识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陶冶性情,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下面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enior High English》Module2中的文学阅读材料《The Picture of Doria Gray》为例:

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亨利勋爵的世故,功利主义,上流社会与身份,画家巴西尔的“为艺术而艺术”,头脑与才能,及年轻单纯的通连,这三个不同形象演绎出来的理性与情感、堕落与良知、清醒与困惑的不断搏斗的生动画面,栩栩如生,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在阅读作品前,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问题供小组讨论,如:美的内涵是什么?一个人的青春可以永葆吗?如何才能抑制一个人人性中邪恶的一面?当欲望毫不克制地放纵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这样帮助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作者作品中描述的世界。从而打开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起到了热身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应该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的讲授来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建立语篇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联系,更好地领悟作者的用意。

3.重塑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多重思维能力。

多向思维是文学素养的一项重要的品质。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多地采用文学性较强的语言材料,甚至文学原著,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品质的文学素质。外语教学应是开放的,英语课堂的开放性首先应是学生观念的开放和精神的自由。例如,美籍作家Cynthia Ozike对The Shawl中母亲Rose的描写。可以看出她既有为保护自己女儿反抗的一面,又有面对死亡,本能地自我保护的一面。这就要求在分析文本的时候用多向思维。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人们生活与想象的世界,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其文本采用的是一种描写性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包含着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这种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使文学作为读者授受并产生效果的基本条件。康德也认为:“模糊的观念比清晰的观念更富有表现力。”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实施思路多向解读的教学策略。对人物形象进行多元探索,对主题思想与象征意蕴进行多维解读,而不是作结论性的概括,特别是唯一性的定论。

4.挖掘教材,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思维。

批判性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发挥自己的主观潜能,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来审视文学作品。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习惯于“拿来主义”,主要是全盘接受书本上的东西和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不去将书本上的内容放入一定的社会文化框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对其进行解读和剖析,并得出自己的判断。如组织学生阅读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2年发表的就职演说稿时,在教学中,其语言流畅、连贯、节奏感强,这些是师生之间的共鸣。然而,其内容存在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和批评的地方,如他的“人权”观,以及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 强硬态度,这却是大家很少考虑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牵涉到三方面的因素:读什么(the nature of texts)、如何读(the nature of reading process)以及如何组织课堂活动(the nature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总之,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今后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全面素质与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而文学素养恰恰是一个人多种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大量英语阅读课,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使他们受到启发与教育,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开启心智,提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能够正确的对待生活、对待他人,正确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和失败,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思想、知识和能力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丁淑琴

篇8: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由初级口语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决定的

(一)初级口语课性质

汉语口语课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初级口语课是一门留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为宗旨,目的培养口头交际能力的课程。

(二)初级口语课教学任务

任务有二,其一是培养外国留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可以很快地用汉语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以其他人能理解听懂为标准。

其二是培养外国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最基本的就是交际。

(三)初级口语课教学目标

初级口语课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生活中较常用,现实中实用性较大的口语而非全部的口语。让外国留学生真正的实现“交际能力”的提升。

二、由初级口语课在留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决定的

从语言技能方面来说,汉语学习主要是由听、说、读、 写四方面组成。而口语也就是“说”,在这四方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初级口语课在留学生学习过程便占据着初始、先导的地位。

三、由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一)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现状

初来乍到的外国留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年龄、文化、生活背景、习惯、学习能力等往往是不同的。所以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甚至差异很大。

(二)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交际能力现状

初来中国的留学生们对于中国的生活还是很陌生的,他们在交际生活中存在障碍,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么处在这样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下,外国留学生的交际能力普遍低下。

(三)初级阶段外国留学生心理现状

负面情绪 :外国留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来中国,对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大多数留学生都会产生陌生感,有的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大多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成年人的自尊心较强,这很容易造成在课堂上“开口难”的问题。

积极情绪 :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生活十分好奇,特别希望赶快融入到中国的生活中来,于是他们渴望表达自己、渴望与人交际,带着对学习汉语的热情,这种学生往往比有负面情绪的学生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章初级口语课教学的原则

一、交际性原则

交际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应该明确 :用汉语进行交际是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要尽可能做到课堂教学交际化。交际性原则要求在课堂上,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境,学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表达最为合适。

二、针对性原则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方式等等都是不同的。鉴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口语课中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 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同学的特点,重点讲解,这样不但有效率还能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三、精讲多练原则

所谓精讲,要求教师要将知识系统化,对相关知识、语法规则以及文化知识准确地讲解,所讲的内容要有主有次, 有难有易,收放自如。

对于“多练”,任何语言的掌握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多练”即是对于“量”的积累。

四、课上课下相结合原则

在课上教学中,主导者是教师,学生是中心,教材是辅助工具。课上教师要主动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活跃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之中。

课外活动对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之上,而应该向课堂之外的现实生活中延伸, 利用社会这个大环境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

第三章初级口语课中提高外国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讲授的方法

(一)诵读法

诵读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领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跟着教师读。就像婴孩在咿呀学语时所应用的方法,留学生们通过模仿去学习。二是背诵,这种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 他们通过背诵一些句式、段落、短文,可在头脑中形成对这种语言的感知与认识。时间长了,积累得多了,可以提高留学生们的汉语语感,也可以在不知不觉掌握一些语言规律。

(二)提问法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在提问时要掌握一些技巧。

1、要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学生们回答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而不是过快地向学生提示关键的字词,只有在确定学生不能回答的情况下, 才给予帮助。

2、给予学生肯定反馈。无论学生回答对与否,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句子。教师的肯定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们才有自信,才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

(三)多媒体展示法

首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借助多媒体,有些知识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与多媒体进行对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录音以纠正学生发音上的错误等。多媒体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的口、 眼、耳同时运用起来。

二、训练的方法

(一)课上训练的方法

1、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在课前留出五分钟的时间, 每次都有不同的学生在这五分钟之内讲述自己的见闻、趣事或者讲解一段新闻等等。讲述的话题不限,但是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这五分钟不仅对于讲述的同学是一个“开口” 的训练,对于坐在下面的同学也是一个“听”的训练。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课堂组织学习形式。小组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分角色朗读与复述课文、分角色扮演、小组游戏、讨论,到了高级, 还出现了辩论、采访、调查、现场模拟等更加接近于生活实际的形式。

3、游戏。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有意无意地学习汉语。游戏的样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留学生的情况以及课时环境等因素进行自行设计。

(二)课下实践的方法

课外实践不同于课堂上的训练,它有助于养成语言习惯。课下实践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1、带着任务去交际。口语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真真正正的投身于现实生活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例如 :在学习到购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购物,记录下来购物的过程以及都买了哪些物品,再上课的时候让留学生们来讲述。诸如此类的任务会让留学生投入到一个带着目的进行交际生活的状态中,才能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

2、带着趣味去交际。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后带着学生们去超市,学生们对于自己要买的东西必然会燃起很高的热情,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食品的名称,价格诸如此类的。这样学生们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找到了学习汉语的乐趣。这样的课外实践要比简单的课堂演练灵活,精彩得多。

结语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沟通,在初级阶段汉语口语课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适应用汉语交际的生活, 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授之以渔”,在汉语口语课中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口语能力的培养与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割。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口语课作为一门先导的专门技能训练课,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总体说来就是运用交际法教学的原则,在课堂上交际互动,精讲多练,以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为宗旨。本文针对外国留学生初来中国,汉语水平低,口语交际能力差的状况,提出初级阶段口语课中如何培养外国留学生交际能力,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应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级阶段,口语课,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蔡整莹:《汉语口语课教学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5]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问题刍议》,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8]王晓辉:《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技法探究》,2010年版。

篇9: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教学除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和技能之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注重美育教育,重视鉴赏课的开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鉴赏美术作品的水平,获得美的感受,并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审美活动,可实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 完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分析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鉴赏课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提升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在鉴赏课教学方法上,教师需不断优化和完善,除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之外,应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导学案、集体鉴赏等教学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美术作品鉴赏的积极性和动力,并在美术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地位。

比如,在《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需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和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鉴赏《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画作品,为他们讲述相关的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知识,即为: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所绘的作品,以浙江的富春江为背景。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让每个小组都认真观察和鉴赏这幅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对作品的看法和见解,并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关注控制与把握讨论过程,保证学生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鉴赏和讨论作品,增强对作品的了解,并掌握我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当前,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是普遍趋势,可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教学的形象性,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为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仅靠纯粹的语言讲解,难以全面表现出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而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声、光等手段展示美术作品,或者加入动态画面、背景音乐等,强化展示效果,为学生带来亲临其境般的感觉,强化他们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培养其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鉴赏教学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被称作园林鼻祖,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载体,可反映出各个朝代的时代背景、工程水平和经济兴衰等。教师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园林艺术知识,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系列不同园林艺术风格图片,包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和余荫山房等。可将这些园林艺术作品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带领他们全方位的鉴赏,可使其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和勤劳,并深入体会园林的意境,以及追求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

三、 鉴赏课教学适当增添人文色彩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美术作品不仅属于艺术创作,作者也倾注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进行创作出独特作品,并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此,高中美术教师为提升鉴赏课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引领他们鉴赏美术作品时,应适当增添人文色彩,可以是作者介绍,也可以是创作背景,使其结合这些人文知识更加深入的鉴赏和分析作品,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创作情景,加深领悟和体会。

在这里,以《天上人间——宗教壁画》鉴赏教学为例,针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鉴赏,教师需先告诉学生它保存从十六国到元代近千年佛教题材的壁画,展示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以及根据佛经内容画出来的绘画作品。之后,教师可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尸毗王本生故事》让学生鉴赏,展示其精美程度和作品特点,让他们仔细鉴赏各个细节,在充分另外佛教壁画的艺术魅力后,教师再结合壁画艺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对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情况,以此培养学生热爱中华瑰宝的情感。同时,学生与民族情感产生共鸣,不仅可培养他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还能进行思想教育,升华教学效果。

四、 总结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借助鉴赏课教学,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静.高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 张秀云.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生产月总结下一篇:爱情个性祝福话语汇总7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