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024-07-16

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精选8篇)

篇1: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近年来,街道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针对社区机构密集、基层民主意识强烈、民间活动频繁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发展民间组织,促进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激发了创造活力,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做好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基础工作,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框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正确发展方向,街道把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高到构建和谐社区的高度,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真新街道社团组织工作委员会,并制定了《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意见》、《社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及《社区民间组织分类培训发展计划》,将社区民间组织按不同性质,归类备案管理,为撑握和管理明确了方向。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规范化程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各项规章制度上,建立了以街道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管理科、社区民间组织三级管理网络,并在民间组织中成立党支部,在群众团队中委派政治指导员,实现党的全覆盖,促使社区民间组织规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各类民间组织及群众自发团队中建立了预警月上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类信息,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了保证。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集聚社区民间组织和群众团队力量,通过政府宣传引导、活动吸引,招纳优秀人才,志愿者加入到社区民间组织中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有关政策,引导社区开展活动,发挥社区骨干带头作用,通过他们的特长,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带动了社区业务、文体、教育、助老、助残等社区公益活动,发挥了社会自治服务的整体效应。

二、打造多样化的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和谐社区新亮点 目前街道具有民非组织9家,群众活动团队99个,这些民间组织和群众团队在沟通民意、协调关系、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作用。

(一)互联、协商、共建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多年来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建立了共同建设社区工作网络,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他们以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计划生育联管、环境建设联抓、社区团队联帮等共建活动为群众办实事600多件;为下岗人员送岗位500多人(次),化解社区矛盾50多起,结对帮扶困难人员350多人,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二)营造和谐文化氛围,社区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街道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并建立了民间讲师团在所辖13个社区居委会分别建立了教学点(即市民学校);成立了老年书画协会;戏曲爱好者联合会,合唱团等民间组织和群众团队,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金沙绿地公园、社区健身路径为阵地周周有演示,月月有展示,以社区图书阅览室为依托,社区13个读书点为居民提供读书、看报,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自然形成了社区休闲圈、读书圈、健身圈,营造出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了真新和谐大家园的建立。

三、着力培育发展公益型服务民间组织,逐步向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街道党工委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理念,培育社会参与力量,探索为政府购买服务,重视培育能够协助政府承担社区事务性工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社区民间组织,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真新街道社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为政府转变职能,实现政事、政社分开提供了承接载体,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工作提供了舞台。

(一)社区指导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枢纽”

中心对街道内的社会团体和群众活动团队实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团队和群众自发团队的自治作用,鼓励其有偿服务,完成街道交办的社区服务和居民相关的公益性事务。同时协助居委会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动员社区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二)探索购买服务、促进社区工作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社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设置社区事务工作室(社工站)、人民调解工作室、救助评议工作室,群众文化团队工作室,自主创业工作室,通过承接街道各职能科室的社区工作相关事务,如:社工站主要以社区的用工管理;社工培训、考核、服务督导等社区事务;人民调解主要接待民间纠纷调解,化解各类民间矛盾纠纷;救助评议主要以宣传救助政策、进行群众评议;群众文体主要对社区内文体团队的文体指导和预警工作,通过一年探索实践,中心各项工作着重将承接的业务精心策划,如社工管理通过新老社工牵手结对活动,新社工拜师结对,老社工牵手指导帮助,通过演示、带教、跟班作业,使新社工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入角色。救助评议开展了每月一次的阳光课堂,向社区内救助人员宣讲救助政策,化解了因不理解政策引发的救助矛盾。群众文体工作指导,通过对社区文体团队的指导开展了和谐大家园周周演,精彩奥运月月动活动,使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红红火火。社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作为一家主要开展公益性,互益性活动的民非企事业单位,在协调社区利益,缓解社区矛盾,提供社区服务方面是政府的好帮手。

(一)拉近了政府与社区群众的距离,实现能深入到社会基层的民众中间,又能因政府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因而总能最先得到公众的需求信息并做出反应,或传达给政府,使政府适时调整政策,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实现对社区居民利益的有效协调。

(二)指导中心扎根于群众,因而能够最先觉察到社会矛盾或冲突,早发觉,早预警,就可以避免把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的作用,在缓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2: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加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 培育社区社会民间组织

努力创新社区社会化管理

——龙泉社区创新社会化管理基本经验

龙泉社区位于美丽的巴江河两岸,环境优美的双龙公园独居其中,人群聚集。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设一个党总支,四个党支部,有99个党员,12个居民小组,12550人,72个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全县唯一的纯居民社区。近年来,社区坚持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居务公开”为原则,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优化党组织设置,培育民间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共建和谐社区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社区先后荣获昆明市党建“五好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充分再就业社区”、“低保先进社区”、“敬老先进社区”;县级“绿色社区”、“无毒社区”等光荣称号。

一、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深化党员责任区制度,加强为民服务站建设,积极构建为民服务体系

龙泉社区党总支以社区换届为契机,不断探索社区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并在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建立健全党员责任区制度,积极构建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居民党建平台,将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构建党组织服务党员平台,服务党员聚力量。以第三届社区组织换届为契机,根据党员行业特点,建立离退休、个体行业、下岗再就业、流动党员四个党支部,实行分类管理。离退休人员党支部,鼓励离退休党员为社区发挥余热,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同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个体经商(创业)人员党支部,把支部建在行业产业上,有效地解决了社区党员从事行业不同,沟通困难、信息不畅、难以集中活动等问题,使党组织活动进一步正常化,党员联系更加密切,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党员在不同行业中的致富带动、示范作用;下岗失业人员党支部,参加免费的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活动,把党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手中,推进再就业援助活动,使他们走上自谋职业之路,对困难党员实行“帮扶管”;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外出党员实行跟踪双项

公共服务。2010年,在鹿阜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社区筹资2万多元完成了为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由社区书记魏丕林兼任站长,社区副书记、副主任为副镇长,设立计生、社会保障等7个窗口,统一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承诺、办事流程、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法律依据、办理时限和收费依据及标准、投诉渠道,初步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一条鞭管理”。从标准化建设完成起半年,社区为民服务站已受理各类服务诉求1000多件,办结率98%,群众满意率100%。

四是建立社区为民服务队,开展“四个百家“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社区党总支以党员为骨干,建立社区为民服务队,结合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实际,组织为了服务队开展“四个百家”活动,即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由党员干部带头了解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及收入等情况,做到对社区居民生活底数清、情况明,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把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作为“解百家难”的主要途径,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平台,加大再就业人员培训力度,做好失业人员调查、走访、管理和帮扶工作,关爱下岗失业人员;解决社区失业人员就业199人,办理失业保险198人,就业比例达99.49%;创办城路综合服务部,协助办理物业公司、帮助53名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缓解了社会就

入社会,不在把自己封闭在家中,使他们感觉到社区这个“家”的温暖,积极参与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中来。形成了驻社区各单位之间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社区品位不断提升。

篇3: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政府职能转变,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宝山区外来人口比重较高,人口分布的社会阶层差异大,各类人群的需求多样。然而这种多样化的需求仅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社区社会组织去补充、承接政府的部分职能,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但宝山的社区社会组织基础薄弱,无法充分地为社区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大力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需要,只有让社会组织与政府构筑崭新的伙伴关系,只有充分调动各种民间力量,推进民众的广泛参与,从机制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宝山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1 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背景

在国际上,社会组织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基本特征。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中央将其纳入了社会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十八大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民生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确立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直接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宝山区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和社区专业调处类等4 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这也是本课题研究讨论的重点。

2 宝山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和存在问题

宝山区外来人口比重高,社会阶层分布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大,这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也为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创造了空间。

2.1 已经起步,数量偏少

近年来,该区社会组织以每年6% 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15年8 月,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已达525 家。而全区只有73 家直接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 仅占社会组织总数的13.9%,与宝山约500 个居民小区和行政村的需求相比,数量远远不足。全区各街镇仅有零星的、试点性的项目,基本没有面向大部分社区和居民的社区公益项目。

2.2 依赖政府,缺少品牌

宝山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上有很多很好的探索,如顾村镇的“社区领袖增能项目”,高境镇的“朱仁义人民调解工作室”,罗店镇的“365 便民服务亭”等,但这些社会组织普遍遭遇资金不足、人才难留、项目青黄不接等问题。区内发展较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基本都是依托于政府或官方性质浓厚的社会组织,如妇联、红十字会、团区委、青联等。相对于全国较知名的恩派、新途、华爱等社会组织而言,在宝山成长起来的有品牌知名度的社区社会组织非常少。

2.3 民众参与,亟需加强

调查发现,由于宝山南部和北部地区的居民素质差异,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也不同,南部地区参与度较高,意识较强,有着很好的民众需求基础和生命力。但总体来说,受精力限制,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人员主要是赋闲和离退休人员,青年群体很少参与。受经济条件限制,许多社会组织没条件宣传自己,也没有培训志愿者的财力。从政府方面来说,对社会组织、志愿者、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也不够,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工作合力。

3 培育和引导宝山区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虽然2015 年以来宝山区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但在以下几方面亟待加强。

3.1 更新理念,构建新型“政社关系”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不能简单的与政府购买服务划等号,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就会完全变成“老板与伙计”的关系。要更新理念,政府要把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当成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成一个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工, 从而达到双方的互利共赢,这种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成长,另一方面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准确定位,改善社会治理结构。

3.2 优化环境,积极培育和引导

在目前宝山区社区社会组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居民需求大,但整体数量少的社区社会组织,如对提供劳动、卫生类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予一些特别的支持。重点孵化社区社会组织雏形,针对区内能承接政府项目的社区社会组织少的现实情况,可以对社区里已有的、居民自发组织的如舞蹈队、书法社等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雏形纳入备案范围,继而对这部分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场地、资金方面的扶持措施,加强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地进行孵化培育。

3.3 探索创新,注重顶层设计

篇4: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社会组织 社区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4-01

泡崖街道地处甘井子城区西北部,辖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有146159人,其中在籍人口67235人;流动人口78924人。街道有13个社区,辖区有大学1所、中学1所、小学5所。街道辖区内现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11367人,在校中小学生数6157人,0~3岁婴幼儿2244人,其中未入托的儿童1795人。

做为一个人口聚居的成熟老区,如何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是摆在泡崖街道面前的时代课题。泡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当前形式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转变过去单一文体型社会组织模式,向社区教育领域延伸,积极打造“政府主导、社团主角、政社互融、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新路径。并以“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着力培育社区教育民间社团和志愿者作为工作的突破口,逐步实现了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创新。

1 挖掘资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社区民间组织需要培养和引进专门人才,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近年来,泡崖街道以万众社区的“72人人才库”为基础,泡崖地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石,在此基础上,由演生出来了著名的“24人智囊团”。“智囊团”以专家教授和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原六十四军政委、大连市老战士报告团团长李光祥将军等知名人士成为了智囊团的核心力量,他们通过发动“头脑风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社区把关定向。此后,万众艺术团、“不老松”乒乓球协会、长青自行车队、威风锣鼓队、中华经典诵读爱好者协会、诗书画研究协会、养生俱乐部等多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泡崖地区生根发芽,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2 加强培训,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社区组织在发展初期,自身的发展相对非常薄弱,存在依赖性、弱质性等问题。随着社区组织队伍的不断壮大,社区组织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健全职能、强化功能。

为使社区组织适应社区建设的需求,泡崖街道有计划地开展组织人员的培训,在加大对社区民间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让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培育民间组织、民间团队,由它们带动开展活动,形成示范效应,增加团体组织,扩大活动范围,承担社区服务的职能;对社区民间组织的“领头人”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引导社区组织的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促使组织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社区教育发展和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双赢;同时,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引在高校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专业人员进入民间组织,不断提高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以应对社会化挑战。

3 创新管理,为社会组织活动提供公共服务

为研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新模式,助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探索社会组织发展途径,搭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交流合作,共享发展平台,泡崖街道于2013年组建了泡崖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为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泡崖街道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培育发展了“爱心桥”家政服务站、“幸福里”健康养生指导站、“新征程”讲师团、“蒲公英”艺术团、“金点子”智囊团、“夕阳红”诗书画协会、“爱之家”宠物自律协会、“帮万家”助老助残协会、“逝者安”理事会、“新主张”律师协会、“中国梦”摄影协会、“老妈妈”纠纷调解协会、“不老松”体育协会、“天天乐”棋牌协会和“好苗苗”关心下一代协会等二站三团十支协会,目前招募会员800余名,功能覆盖了“文体娱乐、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等几大类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服务、民办公助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培育,初步形成“自主发展、门类多样;层次分明、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管理规范”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

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开展了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为了扩大规模,加大扶持力度,街道还与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青春绿动联盟志愿者宣传队”、组织党员和居民骨干成立了“小红帽千人安保志愿者服务队”、“巾帼百人志愿者行动队”等,扩大了影响力,成为地区和谐创建的中坚力量。

4 扶持引导,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展示平台

和谐社区,教育先行。泡崖街道充分认识到社团组织在引导理念共识,凝聚地区合力中所发挥的强大内驱力,近年来,通过社区文化艺术节、市民原创诗词颂读书画节、大众高尔夫球赛以及“我健身我快乐”市民健身操广场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出各类文体队伍70余支,年均开展大型节庆和小巷家庭文化活动40余场次,他们如群星般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展示着不同的文化风彩,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营养快餐。

为了动员更多草根力量融入其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街道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启动了“新征程”讲师团市民大讲堂活动,邀请了包括中国孔子学会许川琛教授在内的知名学者,宣讲国学知识,解读孔孟之道,探讨国学与人际关系;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和“社区课程进校园”的双推进项目,旨在做好“校本课程和社区课程的有效融合”,街道精选了优秀课程,印制课程菜单,提供给学校选择,每周三或周五下午到社区和学校参与培训活动;各类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精神生活需求,形成了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政府准确归位,社区找准定位,社团组织也有了自己的地位。街道从社区广大居民的客观需求出发,努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重点突出、运作有序的社团组织体系。在泡崖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培育下和协调下,社团组织相互交流经验,为社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地区和谐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培育机构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的角色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篇5: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7月4日,我区召开了“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工作会议”,区民政局要求各街道、社区开展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我街道社区办进而对所管辖的15个社区的民间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与分析,为进一步培育发展民间组织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工作依据。

一、我街道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由驻社区单位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组织——社区民间组织不断发展,已逐渐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街道除左安漪园及华城两个新建小区外,各社区均活跃着若干支尚未登记的民间组织队伍,例如: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编织组,棋牌队以及巡逻组等等。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街道准备正式成立社区合唱队、社区大课堂,社区棋牌协会等组织。

二、社区组织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上看,由于观念、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我街道社区民间组织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阶段,在培育发展上还存在问题。

1、认知度不高,重视不够。目前社会上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认知度不高,对民间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及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认为社区民间组织可有可无,社区民间组织也因为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经费等方面的支撑而大多不愿来备案,另外,社区民间组织的牵头人不多,很多社区民间组织的负责人都是居委会主任兼任的,居委会主任身兼多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社区民间组织建设,这使得部分社区民间组织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大多数社区民间组织没有规范的章程,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运作不规范。不少社区民间组织实际上处于自发无序、松散无力、自生自灭的状况。

2、人才缺乏,专业知识匮乏。从社区民间组织结构上看,存在某些类型数量相对不足和某一类型数量相对过盛并存的现象,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经了解我们看到,我街道现有社区民间组织中,活动类占绝大多数;低层次、传统型的多,高层次、现代服务型的少。鉴于这种现状,民间组织很难吸引适合人才的加入,大多数社区民间组织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参加者对民间组织应具备的条件了解不够,长期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存在无规范的组织机构、正常的活动场所等问题。

3、发展不平衡。由于居民参与度不同,造成各类民间组织发展不平衡,当社区有文化体育活动时,居民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但当社区的事务需要居民参与讨论或协助时,居民的关注度不及文体活动高,给予的关注也不多。另外慈善救助、公益类的社区民间组织往往过分依赖政府机关,缺少独立运作的能力。

4、登记不规范。截至到目前为止,我街道只有少数社区民间组织到有关部门间进行备案。导致社区民间组织登记不规范,备案不及时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从街道的管理力量上看,人员少,且大多没有熟悉民间组织管理的业务干部,也没有民间组织管理这项职能,目前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还处于空白状态。

5、活动场所及资金匮乏。社区民间组织涉及范围广、规模小,有很强的临时性和松散性,有些民间组织居民参加热情较高,如:社区合唱队、健身队等,有固定的成员,组织比较成熟,虽然居委会积极培育促成,但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活动资金和场地,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有些社区民间组织得不到持续发展。

篇6: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南京市江宁区民政局 郭长根

随着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区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江宁的基础工程得到持续发展。而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新兴力量的社区民间组织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并且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区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平台。近年来,在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区高度重视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把社区民间组织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2006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江宁委发[2006]24号)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2007年,区政府办《关于加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江宁政办发[2007]40号)提出:“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引导和分类指导,规范运行,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2007年区委办《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江宁委办发[2007]33号)进一步提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居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优先发展服务类、重点扶持慈善类,规范引导活动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二)加强规范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在加强规划指导、大力培育发展的同时,我区还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方式,促进社区民间组织规范管理、依法运作,提升其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区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以及登记管理、备案管理的条件和程序。随后,采取社区审核、街道备案的方式对全区社区民间组织进行备案管理。2008年,对2006-2007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进行了年检,不断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目前,全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共有1167个,参与居民近4万人。

二、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承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新了社区服务机制。随着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向社会转移,需要一定的社会力量来承接。而社区民间组织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区各社区普遍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公共服务类型的社区民间组织,这些社区民间组织以其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充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成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促进了社区民主自治。社区 民间组织是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建立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公信力和认可度,在参与社区管理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区民间组织在拓宽民意表达、促进民主协商和维护居民权益等方面为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民主议事的水平。在我区近年来的社区换届选举中,在提名候选人环节增加了社区民间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方式,赋予社区民间组织提名候选人的权利,充分发挥了社区民间组织在民主选举和民主议事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三)丰富社区文化娱乐生活,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社区民间组织,尤其是棋牌协会、书画协会、健身协会、读书协会、文体协会、钓鱼协会等组织具有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开展活动较为频繁,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陶冶了居民的情操,增强了居民公益意识,融洽了人际关系,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强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居民对社区的归宿感,在社区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

(四)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优势,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社区民间组织源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在促进社区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我区不少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再就业协会、就业指导站、就业服务站、劳动就业保障站等,这些以提供就业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社区民间组织通过整合就业资 源,收集就业信息,开展信息咨询、介绍岗位、跟踪服务等服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就业、再就业难的问题。另外,各社区还成立了社区民调协会、人民调解服务队等以民事调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居民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及时调节民间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速度比较慢。近年来,虽然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迅速,但与先进地区和和谐社区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全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共有1167个,全区共202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不足6个。按照南京市和谐示范社区的标准,每个和谐示范社区须成立10个以上的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显然,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状况与和谐社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2、城乡发展差距大。从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地域分布来看,城乡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备案在册的社区民间组织中,城市社区民间组织有861个,而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只有306个,农村的只有城市的三分之一。城乡之间的这种不平衡,反映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反映了城乡居民在思想意识、服务需求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3、类型分布不均衡。从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类别分布来看,各类之间的不平衡是很明显的。1167个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中,活动类的有570个,服务类的有574个,慈善类的有23个。备 案的社区民间组织主要集中在活动类和服务类,慈善类、维权类等类别的社区民间组织很少,甚至没有。这种类别分布上的不均衡限制了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二)影响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法规依据缺失。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关于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社区民间组织的管理只能套用一般的民间组织管理法规,依法注册登记受到限制,只能采取备案的方式进行管理。多数备案的仍处于组织性较弱、管理较松散的状态,未备案的更是游离于有序组织之外,造成管理上的难度,也影响了社区民间组织积极作用的正常发挥。

2、培育发展规划薄弱。虽然,我区比较重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规划,在历年有关社区建设的文件中都有阐述,但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工作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阶段,导致发展规划的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均受到制约,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划引导的力度不足。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目前,虽有少数社区民间组织得到过政府的资金补助,但总的来说,政府对于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仍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资金补助项目。也正由于活动经费的缺乏,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4、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大部分社区民间组织在生成方式、资金资助、人事管理以及组织运转上过于依赖外界的支持,忽视 自身发展能力建设,缺乏科学的内部管理,运作欠规范,随意性很大,削弱了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也直接影响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对培育发展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思考和建议

针对我区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专题对武汉、上海等地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要进一步发挥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当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社区民间组织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密切相关,互为依托。社区民间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在整合社区资源、化解社区矛盾、发展公益事业、提供社区服务、扩大社区参与、增加社区就业、繁荣社区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领导和扶持,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从实际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来打开视野,指导实践,充分调动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

(二)设立专项资金,实行政府向社区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目前,政府对于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仍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专门针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资金补助项目。也正由于经费 的缺乏,我区的社区民间组织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和相应扶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社区民间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可通过奖励性、委托性、补贴性或购买性的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模式,对一部分社会急需发展但投入有限的社会公益事业,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服务的质量等,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民间组织提供的服务,引导社区民间组织朝公益性方向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估,出台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社区民间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给予相应的财政资助或补贴,优胜劣汰,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三)创设孵化器,为社区民间组织搭建有效发展平台。社区民间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培育和发展工作仍处于不断探索、不断调整的阶段,对社区民间组织的规划引导的力度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投身于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但在社区民间组织的初创时期,却往往苦于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这方面,上海的经验值得借鉴,上海市在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方面,开发了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通过打造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创新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模式,努力构建新型政社合作关系,为社区民间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器项目,主要针对萌芽期和初创期的社区民间组织,为其提供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和 注册协助等民间组织创业期最需要的资源和平台,扶助这些初创的社区民间组织树立公益理念,完善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项目运作能力,使之逐渐成长为规范的社会组织。

(四)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社区民间组织涉及领域广泛,功能作用不同,表现形式不一,要研究不同类型社区民间组织的形态、特点、规律,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对社会服务类的社区民间组织,政府应当在税收、贷款、项目补助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文体娱乐活动类社团组织,政府可在活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对慈善救助类民间组织,如红十字协会、慈善超市等,其服务对象是困难群体,服务也是无偿或低偿的,政府不但要给政策,还要给资源;对于应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自上而下、对口成立的社区民间组织,如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残疾人协会、妇女协会等,则应由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如鸭业协会、瓜果菜协会等,要在政策、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有力扶持和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实行备案管理,逐步形成比较健全的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机制。

篇7: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民间组织作为社区公益事业的主体,在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它们不仅发挥着提供一定社会公共服务、维护一定群体的利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分担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见,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民间组织从实际出发,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双台子区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47家,其中幼儿园44家,婚姻介绍所3家。他们都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如:社区内的每家幼儿园都能够为本社区儿童提供良好教学环境;能根据早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从而使社区内的每个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双台子区婚姻介绍所虽然数量不多,但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每家婚姻介绍所都能根据不同层次的未婚及丧偶人员的特点开展业务活动,每年正大婚姻介绍所举办的联谊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他们还与双台子区婚姻登记处联合到社区宣传新《婚姻法》,普及法律知识,使新《婚姻法》达到家 喻户晓,人人皆知。

双台子区共有4家社会团体,他们都在社区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卫生工作者协会经常组织医疗小分队定期到各个社区送医、送药,免费为居民检查身体,并在社区内设立了医疗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内的居民就医看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个体劳动者协会积极开展 “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到社区免费为个体户提供法律咨询,定期举行法律业务知识讲座,提高了居民的懂法、守法意识,加强了居民的法制观念,他们还利用收取来的会费为会员们订阅报刊、开展娱乐活动、办理会员证等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受到会员们的一致好评。计划生育协会,采取多功能的宣传途径,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使宣传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社区内的计生干事身披红色彩带,为过路人发放有关计划生育知识、生殖知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单。在关爱孩子方面,他们还为社区内的女孩捐款、捐衣、捐物。企业家协会,组成人员大多是各社区内的企业管理者,社区的发展与他们有着重要的关系。协会的领导经常到各社区内的企业指导工作,并组织企业开展经验交流会,探索企业生存与发展途径,丰富了企业家的生活并为社区内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民间组织在配合政府机构改革、政事分开、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等方面将发 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民间组织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一是民间组织覆盖面小;二是民间组织诚信度不高。

(二)民间组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民间组织一般投资小,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故经济基础较薄弱,要开展一些有益居民的活动,力不从心。

(三)民间组织中从事公益类服务单位数量偏低、开展活动少。民间组织是长期组织,但只在一些有意义的日子或节假日开展活动,因此,相对来讲开展活动较少。

三、建议

构筑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民间组织发展框架。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是消除因社会转型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基础,是推进社区建设,最终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民间组织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从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实现民间组织发展的新突破。

(一)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对民间组织的布局进行调整,建立一个为民间组织服务,能够维护民间组织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通过这个组织制定一个民间组织的统筹发展规划,改变目前民间组织中从事公益类服务单位数量偏低的现状,使公益类民间组织逐步成为代替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保障,困难救助的主要力量,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区自治。

(二)在社区中成立公共事务协会,将培育发展民间组织与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区中的民间组织实现由零散型向规模型、由维护自身利益型向全面提供社会服务型、由松散随意型向规范制约型的转变,加快社区建设“政府搭台、社区主办、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唱主角”格局的形成。

(三)加强民间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将民间组织的员工福利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解决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劳保、医保和养老保险问题,使民间组织在用人制度和员工保障方面规范化。扩大民间组织的选才范围,使民间组织能够吸纳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通过上岗前培训和分类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从而使民间组织的自身能力有提高,具备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我发展技能。

(四)加强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工作。要以夯实基础为原则,重点提高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覆盖面。要通过不同方式,在民间组织中发展党员,逐步消除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空白点。同时,要切实发挥民间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民间组织的凝聚力,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加强对外交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而许多国际 间的交流是民间的、行业内的,这种交流不仅相对紧密、务实,而且更直接、更具体,因而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对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区建设有其重要意义。另外,作为民间组织形式之一的行业协会,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进行业内合理的竞争、学术的交流、课题的研究,以及监督行业内的行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篇8: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基层社会管理, 主要是指以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为地域范围和载体的社会管理, 包括乡镇街道以政府社会管理为主和城乡社区以居 (村) 民自治管理为主、两个层次且管理模式有所差异的社会管理。”由于基层社会管理直面社会结构的基础, 一定程度上来说, 基层社会管理的水平与成效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管理的整体样态。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也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说, 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我国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其中的一个关键之举即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中, 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加快, 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趋势所在。为了避免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 有必要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撑作用, 调动各类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力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以此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因此说, 建立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已成为当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题中之义。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 社会组织是公众实现自我治理的舞台, 体现的是社会自主性、民主价值和社会成员的首创性;而且社会组织体现的也是一种社会生态, 是相互信任关系、发达的社会纽带以及人们合作能力的体现与培养场所;社会组织还表达着人类的一种特殊价值。可以说, 正是因为社会组织所具有的这些特定功能与价值, 才使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从基层社区的实践来看, 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本身独特的组织特性与优势, 如社区性、社会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等, 提供一些社区居民迫切需要而基层政府组织又不易做好的公共服务。当前, 在社区居委会“减负”的大背景下, 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社区社会组织作用, 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来有效解决基层社区公共服务与产品供给相对不足、效率相对不高等问题, 适时建立并完善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体制与机制, 使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与抓手。

另外,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也必须要立足于当前基层社区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从基层实践来看, 促进居民社区参与、满足居民多样化社会需求、增进居民社区归属感等已成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社区社会组织一般都是由辖区内的居民自愿组成的, 具有一定的草根性和亲民性, 它在开展相关活动过程中, 更容易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 可以说, 社区社会组织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需求的广泛性来看, 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为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有所行动, 社区社会组织一般都是居民根据自身的生活需求而组建的, 它能够表达居民的真实意愿与实际需求, 而且也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做出适时回应, 特别在丰富居民文化娱乐生活、促进邻里和睦、维护社区和谐等方面, 功效更为显著。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 实现社区“善治”, 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显得尤为必要, 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 能够凝聚社区正能量, 进一步增进社区归属感。一定意义上说,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 通过大力培育与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 生成更多具有现代特质的“社区社团人”, 以此进一步提高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 促进美丽社区建设。概言之, 积极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社区社会组织的助推, 通过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功能, 进一步来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

近年来, 天津市高度重视社区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社区维稳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且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天津市将更加深入推行“1+n+x”社区社会组织组建模式, “1”指在每个街、乡镇建立1个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或服务中心;“n”指每个社区建立若干个基本型社区社会组织, 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社区事务、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社区维权等;“x”指每个社区根据居民构成, 建立特色社区社会组织。总体来看, 天津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要求相比、与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要求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部分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活动经费、缺少活动场地等资源支撑;一些社区社会组织由于缺乏专业知识, 在建立组织规章、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等等。为此, 从目前天津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来看, 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 需要进一步加大服务、管理与监督力度, 需要进一步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培育与发展天津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几点建议

(一) 总结已有建设经验, 提炼具有天津特色发展模式, 利用典型案例宣传社区社会组织

天津市社区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先进行列,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成绩显著、特色突出, 涌现出诸多具有天津特色的“第一”。如经国家民政部确认的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崇仁里“社区社会组织博物馆”成为全国首家社区居委会博物馆;滨海新区新港街道成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基金等, 这些都是具有天津品牌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此, 在新时期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中, 我们要善于总结这些已有经验和做法,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提炼, 探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深层次”改革, 为国内其他地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输出“天津模式”。与此同时, 抓住作为全国社区社会组织示范建设试点的良好契机, 借助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典型代表、示范性活动进行建设性宣传, 最大程度地让社会公众了解社区社会组织, 提高其公信力和美誉度, 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 完善现有管理体制, 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能力

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 相对与发展需求来说, 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现有管理体制, 深刻把握社区社会组织的特点和运作模式, 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 按照构建现代社会组织的治理思路, 不断创新培育、服务工作, 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改革创新为契机, 为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提供经验参考和理论准备。按照适当降低门槛、简化手续等原则, 在现有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探索并创新不同类型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办法, 并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加强日常监控, 避免只登记不管理、只备案不服务的现象发生。从适应社区治理需求的现实来看, 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是社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务之急应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力量的培训力度, 通过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参观等方式提高其业务能力, 增强其自身“造血”能力, 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不断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

(三) 明确重点领域, 做好分类统计, 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

一般来说, 只要是群众有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都应该成为培育和发展对象, 但是根据天津市社区建设及城市发展的实际, 我们要适时的以一些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 以此来逐步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比如, 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成为当前培育的重点, 这不仅因为这类组织有很大的社会需求, 而且还因为这类组织具有积极的社会示范效应, 它在生命意义的追求、奉献精神的倡导、社会风尚的引领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为此, 对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成立与成长在政策、场所、资金等方面要适当倾斜。目前, 根据天津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需求, 要着实做好分类标准、基础统计工作, 建立一个长效的、规范的统计汇报机制, 及时更新数据、把握组织动态, 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扶持政策, 对于长期不活动、不发挥作用的组织要及时整顿, 建立社区社会组织退出机制。

(四) 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 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缺少经费是社区社会组织实现自我发展、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出问题。从实际来看,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来源渠道有限。为此, 建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专项资金尤为必要, 可以通过设立“种子基金”撬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通过自我筹资、社会捐助、服务收入等具体方式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对于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要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策略, 要在“保基本、广覆盖、有重点”的原则下利用、使用好资金。如对于由政府财政直接扶持和以项目经费形式资助的项目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流程和监督机制;对于社会捐赠资金要确保合法、规范使用, 并逐步完善相关评估和考核办法;不断完善福利彩票公益基金使用细则, 最大程度地发挥福利彩票公益基金的使用效率。

(五) 完善以项目制为主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

当前, 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一项新举措。要以项目管理为依托, 建立以“预算-合同-验收-奖惩”为内容的管理体制, 通过第三方机构对社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进行测评, 不断在操作化和实效性层面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体制与机制。通过委托或招标方式引进第三方机构, 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进行“诊断”和“评估”, 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力等优势, 客观准确把握社区社会组织现状, 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议, 以此来逐步完善培育-评估-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六) 加大对业主委员会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业主委员会备案制度

随着城市商品房居住小区的增多以及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的推广, 业主委员会这类具有社区维权属性的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当下社区治理的新生力量。由于这类组织与业主的物权利益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物业纠纷已成为当下城市基层社会矛盾频发的一个热点背景下, 对这类组织的未来发展、现实影响要给予高度关注。从天津市业主委员会建立与运行实际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 组织运行难、能力弱、公信力不高、与物业公司谈判能力不强等因素一直困扰着这类组织的健康发展。为此, 要更新治理理念, 加大对其培育力度, 重点是进一步完善业主委员会备案制度, 加强内部治理, 建立多部门联合、高效运行的例会沟通机制。不断完善业主委员会监督机制, 进一步规范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与义务, 在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 对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进行适当扩展与创新。

摘要:培育与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既是当前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情况, 也是当下社区建设与治理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 在培育与发展天津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中, 要注重总结已有建设经验, 提炼具有天津特色的发展模式, 利用典型案例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完善现有管理体制, 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能力;明确重点领域, 做好分类统计, 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机制, 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以项目制为主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加大对业主委员会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业主委员会备案制度。

关键词:基层社会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龚维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3) :35.

[2] .王名主编.社会组织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2010:44-45.

上一篇:农林科技论文下一篇:个人还款协议书范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