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

2024-05-26

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精选6篇)

篇1: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

酒店swot分析

S优势:客户选择酒店的原因

1.桐柏店的位置位于桐柏县淮源大道(老312国道)与八一路交叉口向西53米路南,交通位置比较方便,周边毗邻饭店,商场,市场,景区,职能部门是你办公,商业,旅行,访亲探友好的落脚点。

2.桐柏店具有多种房型,专业的服务人员.中型停车场.电梯等配套设施齐全。

3.桐柏店走的是商务.快捷.时尚的路线,在县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W劣势:逊色其他酒店的地方

1.早餐较差

2.设施稍显陈旧,缺乏会议室

3.停车场较小

4.房间隔音较差

O机遇:当前环境下的机遇

1.线下位置不可改变,可改变线上的位置,增加订单量,增加酒店的口碑。

2.特殊需求的客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培养成重视客户

3.寻找不同其他酒店的记忆点,增加客人的记忆性。

T威胁:桐柏店目前附近最大的威胁在两个店

长城酒店:2020新翻新,以前不做线上,现在做线上,房间大,停车场大,早餐好,房间新设施新,新做线上价格超低,距离桐柏22米。

兰亭雅宿酒店:2019年新建酒店,连锁会员通用,房间大设施新,停车场大,早餐佳,价格差距不大,距离桐柏店249米。

篇2: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

经济型酒店(Economy Hotel)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种新兴酒店业态,其突出特点是价格经济实惠(Economical),提供有限服务(Limited-service),目标顾客群定位在普通消费大众上。因而在酒店硬件设施上省去了豪华的大堂和宴会娱乐等辅助设施,不追求高档次、大而全,而把服务功能集中在住宿上,精心打造旅居客停的休息空间,大大节约了成本投入,从而可以把经济实惠的房价让渡给顾客。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在20 世纪30~50 年代末的美国,随后从美国发展到欧洲、日本等国家,成为世界酒店业发展的新亮点。20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也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起步,而后迅速向国内其他地区发展。

一、徐州简介

徐州是江苏省辖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历史上徐州一直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英雄才俊辈出,人文积淀深厚。如今,徐州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第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徐州曾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二、徐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SWOT 分析

SWOT是英文(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ats)第一个字母的缩写,S 和W 是指内部优势和劣势,O 和T 是指外部机会和威胁。

1.优势

(1)低廉的成本投入。徐州地处苏北,与苏南以及一些大城市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价、房价、建材价格和物业成本都较低,如2005 年南京的地价是1920.1 元/平方米,徐州的地价899.2 元/平方米,还不到南京的一半。另外,从员工工资薪金支出看,在苏南的一些城市,酒店普通服务员的月工资在700元~800 元,而徐州酒店普通服务员的月工资在500 元~600 元。可见在徐州投资开设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成本较低。

(2)诱人的客房价位。目前,苏南一些城市经济型酒店的平均房价在150元左右。苏北地区消费水平偏低,从运作成本来看,南京的地价近乎徐州的2 倍,假如在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徐州经济型酒店客房的出租价格在150 元的基础上明显具有下调的空间,更能迎合一般公务、商务旅行者和普通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3)充足的客源保证。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的中心,经济地位在苏北地区举足轻重,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徐州已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商务目的地,其中不乏一般商务人士和中小企业主,这类商务客人成为经济型酒店的稳定客源之一。

徐州旅游资源丰富,以“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__马俑)为代表的两汉文化遗存驰名海内外,云龙山水、黄河风光带迤逦迷人,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徐旅游的国内游客中,15~24 岁的占12.69%,24 岁~44 岁的占65.67%,这些年龄层次的人喜欢独行或与家人亲朋一起出游,但经济负担较重,对价格较为敏感,同时又对住宿质量要求较高,因此价格实惠、住宿舒适的经济型酒店就成为首选之处。

2.劣势

(1)专业管理技术不高。徐州目前所谓的经济型酒店大多是当初为满足部门利益而建立的馆舍或招待所,产权关系不清,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欠规范,管理思想落后,迷信经验管理,忽视制度建设,习惯通过领导者的能力和情绪控制酒店经营状况的走向。

(2)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目前,徐州开设旅游专业的各院校中,共有中专生735 人,大专生611 人,本科生429 人,这些学生所学习的酒店管理知识均是与高星级酒店相关的,学生实践也主要在国内外大中城市的四五星级酒店进行,可见未来的酒店管理者都是为高星级酒店“量身定做”的,经济型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3)酒店市场不规范。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各种酒店间的削价竞争,如2004 年徐州星级酒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2.42%,2005 年为105.95%,上升了43.53%,而平均房价则由2004年的193.55 元/ 天间,下降到2005 年的123.89 元/ 天间,下降了69.66 元。这种入住率大幅提高的现象是酒店压低房价造成的,在收益方面并没有改善。另外有些酒店和招待所因隶属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成为组织接待相关人员的机构,多数情况下面对的都是内部市场,一旦面对公众市场时,惯用的法宝就是不考虑成本,实行恶性价格竞争抢夺客源。其结果必然削弱经济型酒店的性价比优势,客源遭到不公正剥夺,整个行业的有序分 布规律也遭到破坏。

3.机会

(1)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五一”、“十一”

黄金周的推行,旅游活动成为我国公民休闲活动的热点,中等消费的工薪阶层成为国内旅游的主力军。徐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加上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徐州城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周边地区来徐旅游的游客将逐年增加。

(2)徐州区域中心的地位日渐明显。据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2003 的研究报告,包括港澳在内的200 个城市中,徐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十一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十六位,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中,徐州市经济总量排名第一。2004 年、2005 年,徐州连续两年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评为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连续两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大__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徐州至北京、上海的时间均缩短为2.5 小时,并使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小时经济圈”, 届时将进一步夯实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3)徐州酒店供给结构的断层。目前徐州共有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5 家,三星级18 家,二星级22 家,社会旅馆的数量达到了一千多家,而质量与价格均适中的经济型酒店数量则明显不足,酒店业供给结构存在很大的断层,与目前市场的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另从“十一五”发展规划来看,到2010 年全市将拥有各类星级饭店87 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 家,四星级饭店12 家。未来供给断层扩大的趋势更为明显,这将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4)国内外经济型酒店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国际知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速8(Super8)、天天客栈(Days Inn)、宜必思(Ibis)等纷纷在中

国开设经济型酒店。中国发展自主经济型酒店的佼佼者如北京的如家快捷、上海的锦江之星等,除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大城市开设多个连锁店外,还在江苏省内的苏州、常州、南京、扬州等地开设了一大批经济型酒店。根据国外经验,经济型酒店的客房出租率达到50% 就能保本,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则普遍稳定在70% 左右。它们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可以成为徐州经济型酒店学习和取经的样板。

4.威胁

(1)行业管理的缺位。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是中国饭店宏观行业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它对星级饭店业的规范经营和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差异化的规定,发展中的“经济型酒店”在这套星级标准中找不到应有的位置:经济型酒店虽然投资额有限,但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也应有相应的规范。

(2)对经济型酒店缺乏足够的认识。从目前徐州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看,纳入住宿统计范围的只有两类饭店,一是星级饭店,二是社会旅馆,经济型酒店业并不属于统计中的任何一类,可见管理部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社会上一些服务质量不稳定、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社会旅馆,为了牟取经济利益,纷纷打出“经济型酒店”的旗号,使得人们一提到经济型酒店,就联想到脏、乱、差,而对真正的经济型酒店则缺少正确的认识。

(3)大量新进入者和替代者挤压市场空间。经济型酒店是世界酒店业发展的新机会,相对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徐州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还未引起业界的足够重视,但国内外资本的进入是迟早的事,未来的竞争强度仍会

加大。另外,从徐州本地的市场发展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部分客源流向高星级饭店,考虑到价格竞争策略的影响,未来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空间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徐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战略选择

经过上述分析,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运用专家咨询法(特尔斐法)对上述因素进行加权计算,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系统研究,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我们假定徐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值之和都为1,权重值越高,说明其在整体中的价值相对越高。

各内外部因素定量加权的计算公式为:总分= Σ(重要性得分×权重)/ Σ权重徐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可以采用内部评价矩阵,如表1 所示。

表1 徐州经济型酒店的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徐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可以采用外部评价矩阵,如表2 所示:

表2 徐州经济型酒店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根据计算结果和SWOT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确定徐州经济型酒店所处的象限,就可确定其应采取的发展战略。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以看出, 在当前的环境下, 徐州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会与挑战同在,但二者相较,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挑战,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和客源供给充足的优势,深化认识,确立经济型酒店应有的行业地位;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细分市场,找准市场定位,利用自身现有的资源,对经济效益差、地理位置好、符合经济型酒店改造标准的酒店进行积极改造;统一品牌形象,找准市场定位,连锁经营,规范服务,强化市场推广,发挥出经济型酒店的活力,为徐州市酒店行业的发展

增加动力。同时努力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借鉴成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结合实际,走集团化的连锁经营模式,创造出更具徐州城市特征的经济型酒店,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争取在经济型酒店发展方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05江苏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Z].2005 [2]江苏省旅游局.2004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Z].2005 [3]徐州市旅游局.徐州市旅游行业人力资源调查表[Z].2005,12 [4]徐州市旅游局.2005年旅游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计划[Z].2005,12 [5]黄 健:对重庆发展经济型酒店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5:55~58

关于房地产企业战略环境的SWOT 分析

李 健

摘要:为了求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制定和运用与外部

环境和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战略。本文对房地产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环境分析这一环节进行研究,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区域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三个层次,以天津的一家中型房地产企业A 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房地产;环境分析;SWOT矩阵

一、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区域环境,是相对企业内部环境而言的。1.宏观环境信息收集

我国房地产企业所面对的宏观环境是大体相同的,应该注重它的时效性。本文以2005 年前两个季度的房地产行业宏观环境为例进行信息收集和分析,主要目的是展现房地产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应该关注的内容。

(1)全国房地产市场形势。2005 年1 —5 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 %。而前4 个月,上涨的幅度为12.5 %。这说明全国商品房的平均销售价格涨势有所回落。前5个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1.3 %,商业营业用房的销售价格上涨4.1 %;办公楼销售价格下降4.6 %。与1 至4 月的涨幅相比,涨幅略有下降。5 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0320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 %。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5933 万平方米,下降0.4 %。1 至5 月,全国累计完成住宅投资增长21.8 %,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下降16.7 %。5 月,反映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国房景气指数”为101.83 ,与4 月基本持平。

(2)政治、政府与法律法规。一是,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法规。二是,金融政策。由于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少,主要还是依赖于贷款。大部分房地产投资中,贷款份额能占到50 %以上,有的甚至能占到80 %以上。从去年

以来在中央银行和银监会指导下,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严格贷款程序,来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和过多投机性行为。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新增额呈现逐月减少趋势。三是,土地政策。土地储备能力是房地产各企业公认的核心能力,随着“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实行,土地供应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对土地资源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土地政策表明了政府严格土地供应,限制开发规模的决心。四是,税收政策。目前房地产涉及的税种多达十余种。针对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国家会不断改革税收制度。

(3)技术环境。应该讲房地产产品的技术发展缓慢。尽管近年来绿色能源和绿色建材开始流行并日益为消费者所关注,一些高科技配套设施也浮出水面,但与房屋的结构设计和布局规划相比不是影响产品的关键因素。大多数房地产产品还是在地段、房型、结构、绿化、物业上做文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房地产产品的规格要求越来越细致和严格,有望将住宅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

(4)社会文化。根据经济收入来划分,中国社会已经分化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的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高收入者对住房的期望已经上升到追求舒适豪华多功能等品质要求,而低收入还仅停留在满足一般的居住需求上。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国人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智能化、适合人居等崭新理念越来越为房地产开发商所重视。此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人口的城市流动趋势,都对房地产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5)国际环境。对中国企业影响最为深刻的应该是中国加入WTO。随着

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外公司准入条件的不断放宽,可能形成外资和外商涌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一方面入世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尤其是高档住宅和高档写字楼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难免要淘汰一大批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使行业向规范化和成熟的方向发 展。

2.区域环境信息收集

房地产行业除了政策性以外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它的区域性,有时区域环境分析甚至比宏观环境分析还重要。这里以天津的A 公司为例,由于是立足于天津房地产市场的,所以应定期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到本行业和本公司的经济环境、人口统计、政策法律环境、行业和市场情况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方法和信息形式和前面的宏观环境分析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详细列举。

3.建立外部环境评价矩阵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可以帮助战略制定者对收集到的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环境、政治、政府、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归纳和评价,是将宏观环境分析和区域环境分析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的工具,戴维教授在他的《战略管理》中对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以及后面要用到的内部因素评价矩阵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以A 公司为例,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后认为它面临着以下机会和威胁:(1)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化进程、私家车的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都将有力地带动房地产业需求的增长;

(2)天津区域经济增长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释放效应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需求;(3)2004 年下半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支持力度;(4)天津地区尚未出现具有全国知名度、已经形成品牌优势的房地产公司,仍处于群雄争霸的局面;(5)以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的确立为标志,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和透明化,对企业来说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6)针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调控措施将越来越严格。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投资结构仍不尽合理、房地产存量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等;(7)土地取得方式的变革、土地成本和以钢材为龙头的建材价格的上涨、配套设施要求的提高、央行加息压力、土地增值税的严格征管将导致整体成本不断上涨企业利润下降;(8)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房地产的规模开发一方面可以带来楼盘产品开发效率的提高和开发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又极易导致楼盘产品的同质化,而同质化楼盘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激烈的价格竞争,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趋向微利;(9)由于资本的逐利性特点,那些实施跨区域战略的著名房地产企业会随时进入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的天津房地产市场,给本地企业造成冲击。将以上分析得出的结果简化成如表1 中所列举的5 个机会因素和5 个威胁因素,并通过集体讨论以确定因素的权重和相应评分,之后绘制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以A 公司为例做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的表格如下:

从得分2.55 来看,A 公司在有效利用外部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方面大体处于平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透彻理解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中的因素比评分本身更重要,因为评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内部环境分析

步骤和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一样,从内部环境信息中总结出关键内部因素,确定权重和评分,然后绘制出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表格,整个过程需要有来自整个企业各个部门的代表的参与。A 公司的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表格如下: 13

A 公司的主要弱点在于缺乏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在天津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地位。总加权分数2.75 表明企业的总体内部优势略高于平均水平。当然,分数本身不重要,只是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那些对企业有较大影响的内部因素。

三、建立SWOT 矩阵

通过前面得到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可以确定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起重要影响的因素,以及对企业内部优势和弱点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接下来要建造SWOT 矩阵,目的是帮助管理者制定如下四类战略:SO 战略、WO 战略、ST 战略、WT 战略。需要指出的是,SWOT 矩阵分析并不是要企业去选择四种战略中的哪一种战略,而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战略目标提供考虑周到的综合性的依据。以A公司为例建立SWOT 矩阵: 14

经过系统的战略环境分析,房地产企业所面对的机遇和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就显而易见了,这为接下来的战略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篇3:南京高星级酒店现状SWOT分析

关键词:南京,高星级酒店,swot

SWOT分析法 (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 即态势分析法,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 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而现今运用最广泛的, 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 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 (Strengths) 、劣势 (Weaknesses) 、机会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1]。因此,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 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高星级酒店一般是指四星、五星及以上星级酒店, 其内部设施、设备相对豪华、完善, 除了提供设施豪华的房间外, 还提供包括功能完善的宴会厅、会议厅、餐厅、休闲娱乐厅等服务设施及场所[2]。截至2010年, 南京旅游星级饭店121家, 其中五星级饭店15家, 四星级饭店21家[3]。且从近6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 见下图1, 南京高星级酒店在星级旅游饭店中所占的比例正逐年上升。通过SWOT分析, 可以帮助高星级酒店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优势和帮助其更好地把握机遇, 并让其战略变得更加明朗和易执行, 并从一定程度上带动南京市星级饭店的整体发展。

1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优势

1.1 客源市场范围较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 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既邻浙江又接上海, 随着高铁和城际动车的频繁开通, 便利的交通, 使南京的客源市场日趋扩大。如下表1所示, 近年来南京国内外旅游人次不断增加, 南京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与商务目的地之一。而且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游客对食宿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部分来宁的商务客人消费层次也较高, 这些都成为南京高星级酒店可以进一步挖掘的客源市场。

1.2 管理经验丰富, 品牌优势集中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名单中, 很多是全国知名企业。作为南京市最负盛名的金陵饭店就曾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奖项, 被国家旅游局誉为“全国旅游饭店业的一面旗帜”。经过20多年的努力, 2002年发展为集团公司———南京金陵饭店集团有限公司, 成为江苏省旅游服务行业的重点企业。截止目前, “金陵”品牌旗下的连锁经营酒店达34家, 总客房数7761间。2005年, 集团公司旗舰酒店———金陵饭店被中外酒店论坛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酒店”, 被国际旅游业权威性杂志《商旅》评为“中国最佳商务酒店”。这些荣誉为后续进驻南京的高星级饭店树立了较高的标准, 也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目前南京已拥有洲际、喜达屋、雅高等国内外高星级酒店数十家, 在带来其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的同时, 也促进了国内本土酒店与国际一流酒店管理文化的交流, 提高了南京高星级酒店的整体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1.3 人才储备充分, 比较优势突出

南京除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之外, 旅游人才储备也较为充分。南京被誉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高等教育第三城, 仅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就有19所, 培养了大批旅游人才。从表2[4]可看出南京在全省的总体旅游人才聚集程度上,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 都是首屈一指的。

2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劣势

2.1 房价普遍较低, 影响后续发展

南京高星级酒店在同周围地区酒店竞争客源时, 往往喜好采取价格战略, 导致房价普遍不高。同样四星或五星级的酒店, 上海的房价有时甚至是南京的2到3倍。即便同属于江苏省的苏州和无锡, 高星级酒店的房价也普遍比南京高出100~200元。南京高星级酒店这种较低的房价, 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客户, 提高入住率, 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较低的房价使企业停留在保本经营的状态, 没有一定雄厚资本的积累, 更加不利于未来酒店档次的升级。

2.2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房价较低, 南京高星级酒店给内部员工的薪酬待遇也相对不是很高, 而一般基层员工和管理层的薪酬相差又较大, 很多年轻的基层员工往往耐不住工作的压力, 对薪酬颇有不满, 从而导致离职率高升, 基层的人员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 高星级酒店一些位居中高级管理层的管理人员, 也只是把高星级酒店的工作经验作为一个跳板, 一旦有更好在其他行业的职业发展机会, 多数会选择离开, 酒店留不住这部分核心员工, 既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 还要花费大量的经费去重新招聘。

2.3 酒店硬件设施老化

南京的高星级酒店普遍存在酒店硬件设施老化的问题, 如金陵饭店、金丝丽喜来登、状元楼大酒店等, 楼体不少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 酒店内部的装潢过时, 电梯老化。而同期其他地区的很多高星级酒店都是新建投资的, 相比较之下导致不少住客反映房间面积较小、房内的电器也较为落伍, 与五星级设备的标准有一定距离。虽然近年不少南京高星级酒店投资了大量资金进行维护和改造, 但由于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和住客的期望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3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机会

3.1 政策支持

随着南京市场的开放, 南京市政府不断的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引进高星级酒店, 同时也在政策上对于高星级酒店建立予以政策上的支持。诸如南京德基广场、绿地广场、国际广场等这些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招标时, 如果投资方想获得政府给出的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投资房地产、商场等项目的同时, 必须按照政府的规划, 建立五星级酒店。这一类政策的出台, 有利于南京酒店业整体档次的提高, 以及游客住宿环境的改善。在陆续出现的新酒店的压力之下, 南京原有的一些老牌高星级酒店如果想在竞争中生存, 就必须不断求新求变, 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档次。

3.2 青奥会的推动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国际旅游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申奥到举办奥运会, 国际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13%, 海外游客达44万人[5]。从表3中的数据, 明显可以看出北京市的高星级酒店的接待量在奥运期间, 其同比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2014年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也使南京成为一个全球热点城市。届时将会有大批的游客来宁观赛、度假、旅游。南京的高星级酒店可以借助此次机会, 做好宣传和相关接待工作, 扩大自身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影响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威胁

4.1 区域竞争激烈

从整个长三角地区来看, 目前对高星级酒店的投资仍将保持惯性的增长趋势, 并在部分二线城市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部分一线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发展已经或即将进入高峰期。而南京的高星级酒店与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杭等城市相比, 服务特色并不是非常突出, 游客的整体留宿比例往往较低。虽然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与协调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是, 现行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合作协调机制, 缺乏从制度上的保障合作协调功能的落实。特别是酒店行业之间这种区域性的行业组织几乎没有, 不能从宏观上对企业之间存在的一些恶性竞争, 诸如价格战, 进行协调控制。

4.2 通货膨胀的压力

CPI的高涨, 人民币的国外升值、国内贬值。一方面导致高星级酒店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 也使得那些越来越多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旅游动机, 希望从日常的喧哗中解脱出来, 满足逃避紧张现实的精神需要。但由于CPI高涨等因素所造成可自由支配收入减少, 一些以往选择四星级酒店的旅游者在选择住宿时可能会有投向二、三星级酒店的倾向, 而原先选择五星级酒店的客人也有可能转向四星级, 从而导致高星级酒店总体收入的降低。

5 南京高星级酒店未来发展趋势特点

5.1 注重酒店设计

从目前来看, 南京已成为国内外高档酒店的聚集地。洲际、威斯汀等多家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驻入, 提升了南京酒店业的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 同时也促进了南京高星级酒店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和品牌化发展。激烈的竞争要求今后的酒店设计, 不只是单纯的“设计”, 而是要求结合文化概念, 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 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结合。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的设计应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 而是应以一种更贴近人的生活的角度出发, 使设计更加迎合客人心理需求。当客人步入酒店时就会感到一种温暖、舒适和倍受欢迎的氛围;同时, 设计更加体现南京当地的地域文化。如果酒店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 采用了不同的设计, 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当客人一进入酒店时, 就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在酒店内使用一些具有南京特色的剪纸, 云锦等装饰;房间的风格着力从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去挖掘, 通过如此种种物品鲜明的表达, 住店客人会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文化冲击, 从而给人以感染, 加深住店印象, 从而选择再次入住。

5.2 酒店业内区域合作深入

随着沪宁高速铁路通车, 标志着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近了[6]。而2011年6月28日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铁站”的南京南站正式竣工启用, 与此同时,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也将全线试运行。高铁经济成为长江三角洲的旅游发展新一轮强大的推动力。长三角内最经典的旅游线路———“华东线”接待人数不断高涨。这一方面导致区域内的酒店业竞争愈加激烈, 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各高星级酒店之间寻求合作, 特别是一些品牌, 市场定位相似的高星级酒店, 放弃了以往价格战的恶性竞争, 而尝试挖掘区域内有合作潜力的企业,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有一些高星级酒店展开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合作”, 这些无疑对南京高星级酒店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从总体来看, 南京高星级酒店的发展优势和机会还是大于劣势和威胁的。对于自身的优势要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更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及时的解决, 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问题, 并牢牢抓住政府予以的支持以及青奥会的良机, 把握好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勇, 周娟.饭店投资策略与精细化建设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9-14.

[2]刘昊.经济型酒店与星级酒店的优势对比分析[J].中国商贸, 2010 (19) :7-9.

[3]南京市旅游园林局, 南京市统计局.2010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DB/OL]..http://www.nju.gov.cn/web%5Fzw/html/?url=22230.html, 2011-05-12.

[4]方法林.基于GIS的江苏省旅游人才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人口, 2011 (04) :71-80.

[5]苗婷婷.2014年南京青奥会对江苏省体育旅游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0 (04) :123-124

篇4:酒店微博营销的SWOT分析

关键词:酒店;微博营销;SWOT分析

一、引言

2009年8月新浪网率先推出了微博,2010年微博注册使用用户数巨增,微博开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了客户体验与交流的平台。微博营销则是企业为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营销效果,综合使用各类微博工具进行营销的过程。

随着微博的广泛使用,酒店也开始对其产生关注,并将微博营销看成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方式。笔者以湖北旅游政务网上的武汉五星级酒店为样本,了解其微博使用状况,结果12家五星级酒店均有自己的新浪微博。除了行业关注外,学者们也对酒店微博营销展开了研究。张海峰(2012)以咸阳海泉湾温泉酒店为研究对象,对齐微博营销的环境以及网络营销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孙安龙,王佳佳(2013)对上海柏悦酒店和绿城千岛湖喜来登度假酒店微博营销效果进行测量及分析,提出优化酒店微博营销的策略。王艳辉(2013)对酒店微博营销的现状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酒店微博营销的策略;朱丽萍,谢华,刘琳(2014)对泰州市旅游酒店的微博营销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酒店微博营销模式的目标层、基础层与用户层三个方面提出微博营销模式的创新。

从目前梳理的相关文献来看,微博营销对酒店来说仍属于较新的事物,理论研究亦相对较少,因此对酒店的微博营销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笔者从微博入手,借助SWOT方法,试图对酒店微博营销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二、酒店微博营销的SWOT分析

(一)酒店微博营销的优势。第一,实现精准营销。微博通过添加“关注”与“粉丝”的方式能够动态的掌握客户信息,并据此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同时还可通过与粉丝的私信、留言、问询等互动方式,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真是需求与潜在需要,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更精准的营销,以此实现营销目的。第二,营销成本较低。与电视、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方式相比,微博营销具有成本低且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微博仅需在各大门户网站进行注册即可,无需其他进入门槛,费用低廉。在网络上曾有这样一段话形容微博营销:“当你有超过一千个粉丝,那么你就是个布告栏,如果你有超过一千万个粉丝,那么你就是电视台,如果你有超过一亿个粉丝,你就是CCTV”。微博营销传播的广泛性与低成本性对酒店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第三,营销互动性强。酒店利用140字以内的微博进行信息的发布,吸引目标客户群体的参与。这实质上加强了消费者参与的体验性,同时对消费者的问题能予以第一时间的关注与回复,这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酒店亦能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了解其需求,从而对酒店产品进行相应调整,以此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第四,可实现实时营销。微博营销以互联网为平台,仅需一台电脑与互联网便可展开营销,这大大改变了传统营销的模式,不受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可实现实时营销,这将带来酒店营销方式的重构。

(二)酒店微博营销的劣势。第一,缺乏技术支撑。微博注册简便,投入使用简便,但后期运维却相对较难。对酒店微博的后期运维需要由专门部门实现,其主要职能应包括信息发布、信息反馈、及时回复问询、美工等。但遗憾的是,从目前来看,酒店微博的运维多是出现在酒店营销部、酒店公关部,这使得许多酒店在面对问询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甚至出现了“请致电…”的话语。这影响了问题解决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成为了制约酒店微博营销发展的瓶颈。第二,信息被动发放。微博营销需要目标客户群体主动添加“关注”与“粉丝”,但值得注意的是,目标客户群体却无意添加。从武汉市目前五星级酒店的粉丝数量可看,目前武汉市五星级酒店鲜少有粉丝数量超过一万的。而从微博内容上看,微博内容多为促销内容的发布,真正与粉丝的互动较少,同时140字的微博内容也亦埋藏在海量的微博咨询中,因此这种信息的被动发放对于目标客户群体的吸引力是有待商榷的。

(三)酒店微博营销的机会。第一,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其中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6.698亿,并预计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达到7.77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对于酒店来说,这些用户均有着成为酒店目标客户群体的可能。因此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微博作为媒介开展酒店营销活动,具备着极大的可能与极强的发展潜力。第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是消费者消费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对传统的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企业纷纷试水电子商务领域,试图拓展更多的营销渠道。这对酒店而言同样充满着商机。将微博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通过促销活动等信息的发布,吸引消费者,甚至可以鼓励消费者直接微博“下单”,为酒店直接获取经济收益,成为其开展营销的重要渠道。

(四)酒店微博营销的威胁。第一,新媒体的威胁。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中可见,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与2013年相比减少了3194万。而这种下降与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微博用户数量下降相比较,2014年微信的活跃用户数量达5亿。互联网发展迅速,新媒体层出不穷,这对微博营销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威胁。对酒店来说,若单一使用微博这一种营销方式,将不利于酒店的长期稳定发展。第二,用户不稳定性。虽然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可见,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用户数量巨大,但这些用户是否为经常性使用用户是值得商榷的。以新浪微博为例,

2013年12月,微博月活跃用户的数量为1.291亿,大致占其注册用户总量的25.82%。除用户可能只注册但不经常使用外,互联网用户也易受到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带来使用习惯的改变。对于酒店来说,如何扩大粉丝数量并保持粉丝的活跃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三,网络监管欠缺。目前我国网络监管相对欠缺,消费者对网络的安全性依然存在疑虑,同时在微博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不实言论,网络诈骗时有发生,这给微博的持续良性发展带来了隐患,对微博的公信力产生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酒店开展微博营销。

三、酒店开展微博营销的对策

从SWOT分析的结果来看,若酒店使用微博营销,则面临着实现精准营销、营销成本较低、营销互动性强、可实现实时营销的优势,缺乏技术支撑、信息被动发放的劣势,以及互联网用户数量巨大、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的机会,新媒体、用户不稳定性、网络监管欠缺等外部威胁。总体来看,酒店微博营销的优势大于劣势,而来自外部的威胁与挑战不容忽视。为了更好的利用微博营销,将其效用发挥最大化,酒店可采用如下发展对策:

(一)微博内容丰富化。在发布微博信息时,酒店除了常规的信息发布、单一的酒店介绍外,可考虑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如增加生活类的、时尚类的原创信息,让消费者感觉到酒店微博的情感性;可增加微博有奖、微博打折促销等互动内容,增加消费者的关注度;鼓励消费者写下住宿体验,对其他微博用户起到借鉴参考作用,这对酒店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促销手段;对于粉丝的问询进行及时、妥善的回答,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微博内容的发布应当有亮点、能吸引消费者研究,变单向发布变互动交流,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切实将微博营销的效益发挥最大化。

(二)运维部门专业化。微博营销的进入门槛低,营销费用少,这对酒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目前酒店大多未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微博运维,公关部、营销部等多部门交叉管理一方面职能划分不清,另一方面无法做到将最适合的信息及时传播,无法对消费者的问询给出及时的回复,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酒店可考虑设置专门的网络营销部对微博营销等网络营销进行专业化管理。

(三)用户服务个性化。在微博营销的过程中应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对消费者实行个性化服务。要想在众多酒店企业用户中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愿意记住、愿意关注,个性化服务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每一条评论、每一个问询,及时的予以回复,在回复的过程中注意言辞;利用微博建立目标客户群体数据库,对目标客户群按照入住次数进行分类,对于常住客人进行重点关注;对粉丝的生日进行主动问候,并可考虑针对粉丝生日给予一定优惠活动,如双倍积分、打折等;对有过住店经历的粉丝进行主动关注并询问住店体验,能帮助酒店产品实现改善,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来自酒店的尊重。

(四)营销手段多样化。为了规避微博营销的风险,可考虑在网络营销上实现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如与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网站合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天猫开设酒店旗舰店进行酒店产品的销售,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创建酒店公众微信号进行酒店营销信息的发布。通过多种营销手段的使用,力求规避酒店的风险,实现酒店风险最小化。

四、结语

微博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并因其显著的优势而获得酒店的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微博营销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劣势与威胁。这需要酒店在充分知晓微博营销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实现微博营销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咸阳海泉湾温泉酒店微博营销策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2] 孙安龙,王佳佳.酒店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影响因素与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3).

篇5: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

一、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优势分析

(一)服务优质,价格适中

(二)网店众多,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三)有一定客源背景

二、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劣势分析

(一)盲目模仿,缺乏个性

(二)单体经营,规模优势不明显

(三)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三、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机遇分析

(一)经济型酒店迎合了酒店发展的新方向

(二)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市场需求旺盛

四、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的威胁分析

(一)、国内外经济型酒店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物业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经营成本的提高

(三)经济型酒店的迅速发展导致酒店管理人才的缺乏

五、经济型酒店的营销策略

(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吸收稳定客源

(二)采取有效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

(三)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篇6:酒店人力资源swot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作出反应,人力资源管理外包(HRO)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侧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内涵的阐释和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SWOT分析法

1研究的背景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在10年至15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作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业务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更高级发展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

取外包的形式。”

在美国市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己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而在中国国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概念还刚刚被引进不久,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相当多的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公司,以及有关社会机构己经对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令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指组织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机构代为处理组织部分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内容繁多,流程复杂,根据人力资源外包内容复杂程度和层次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外包。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指企业邀请咨询公司评价其专业技术与能力,给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涵盖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也称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大外包”。总体说来分为五大部分,人员的配置、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企业架构及岗位设置。而通常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后,企业仍然需要聘用专业外包公司来实施日常繁琐的操作和管理, 如薪资福利管理、薪资福利数据的获得、能力评估、人员培训与发展

[1]等,这就是 “小外包”概念,或称为狭义外包。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形式主要分为部分人力资源职能外包、整体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小包干、人力资源大包干及人力资源综合外包五种。

3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地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战略的SWOT分析。

3.1 优势(Strength)分析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主包企业和接受外包的专业公司之间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与交流,提高效率,从而节省交易费用和代理成本。比如通过网络,就可以建立专业网站来提供咨询服务,这远比传统的交易方式要高效得多。

(2)部分员工的支持

在很多已经适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中,由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杂与战略性工作相纠缠,使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常常陷入到两头不讨好的困境。一方面,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无法按质按量完成,如绩效考核等,导致企业基层员工怨声载道;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人力资源战略性问题,向上无法交代。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和受到影响的基层员工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前提下有可能积极支持企业决策。

3.2 劣势(Weakness)分析

(1)缺乏相关流程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于国内多数企业来讲还是个新鲜事物,对外包相关流程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大多只停留在员工档案关系、人事社保等比较初级的方面。如果处于成本考虑而忽视了外包前对实施外包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培训,会给之后的外包和后外包工作留下很多隐患。

(2)部分员工的反对

企业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考虑问题多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而很少斯出于企业长远战略角度的。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基层员工的影响较大,他们往往面临着工资的起伏、职位的动荡和失业危机。因此,这一部分员工很可能在舆论和实际行动方面抵制外包的顺利实施。

另外,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公司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也会产生没有工作做的担心,从而倾向于不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实施。

(3)保守的用工意识

不仅员工会有保守的想法,我国企业的决策层也有其一贯保守的用工意识。他们很容易因为害怕将招聘与考核等职能外包出去之后会对自身权力造成削弱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产生犹豫和观望的态度,甚至有可能在外包的筹划或者实施过程中放弃。

3.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外包商的可获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外部机会分析主要是外包服务商的可获性问题。有可供选择的合适的外包商存在,外包决策才可付诸实施。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人力资源中介市场发展迅速。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早在2000年底,全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总量就已达3700多个,为15万家单位、150万人进行人事代理。仅2000,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为10万人进行人才测评,为100多万人提供了短期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举办人才交流会万余场,48万多家单位、1150多万人次进场交流。网上人才市场正在全国兴起,共建立了547个人事人才信息互联网服务站点,全国访问量超过6000万人次。当然,在全国各地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早已逾万家,准确数据有待权威部门进一步调查统计方可得知。2001年底,我国对国外人力资源中介组织采取了有限制准入政策,促使一些洋中介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的人力资源

[2]服务市场,如全球第一大猎头公司MR I、亚太区最大的招聘网站JOBSDB 等。国外人力资

源中介组织介入恰恰看中的是我国外包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外包市场的快速成长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国内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为企业寻找贴身的专业化、个性化、高兼容性和易实施的高水准人力资源服务中介也成为可能。

(2)国外先进思想和经验的引入

加入WTO以后,我国同国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同时也会在思想和经验领域交流。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外包发展较早也较成熟,人力资源外包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随着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的增多,人力资源外包的思想一定会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会使得我国的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会逐渐地接受这种新

事物,外国企业和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也带来了大量成功经验,这无疑会给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4 威胁(Threat)分析

(1)逆向选择风险

对于外包企业来说,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必然面临服务商的选择问题。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中,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行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外包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外包服务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成本结构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资质信息,以致外包前无法筛选合适的外包服务商,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外包后,外包服务商也可能发生未尽力执行受托工作的道德风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提供商的优劣有直接关系。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兴行业。虽然一些地方已经制定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法规,如在北京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规定人力资源外包机构的设立以及业务的操作规范,但很多地方法规还没有对此项行为制定相应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上滋生了不少违规操作,也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的混乱。

(3)文化冲突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涉及外包企业与外包服务商双方的人力资源整合,会面临由于企业之间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摩擦和冲突,从而弱化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对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困难;若外包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文化则会造成服务质量与效率的下降,则引起外包方企业员工的不满。

(4)信息泄露风险

企业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大量信息,如企业战略、经营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等信息。向服务商提供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本企业的商业机密,服务商很可能控制企业,使企业陷入被动。外包商也可能与将来客户分享合作中的知识产权,泄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机密。而在我国目前尚未有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去规范这些外包公司的行为,一旦企业机密泄露则对企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5)决策选择风险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决策时,必须清楚地界定哪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适合外包。如果规划和分析不充分,人力资源外包项目选择不合适,外包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给企业带来经营安全上的风险。

(6)潜在的高额成本风险

从表面上看,人力资源外包后企业确实因为减少了人员、机构设置等而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是,外包过程潜在的高额成本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外包过程中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和辅导服务商,以增进对企业的了解,方可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方案。4 战略选择

根据上一章对我国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分析,提出如下策略(见下表): 表5-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战略分析

4.1 SO战略

4.1.1 积极慎重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谁先采取成功的变化谁就能率先取得相应的竞争优势。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化是当今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加上当前我国企业意识的转变、外包商水平的提升和数量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只要企业自身情况需要,就应当积极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SWOT战略分析

而之所以提到“慎重”,是因为任何变革都不是普遍适用的,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判别是否需要并且可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4.1.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外包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外包商建立长效沟通与监督机制,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加强双方交流,保证工作质量进度的控制。另外,管理层还应指定专门的人员参与到外包项目中,作为交流的媒介与外包商的沟通,以此强化外包服务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外包商更快更充分地了解企业环境、人员和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企业中,尽早的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外包商也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的一线员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保证外包工作顺利开展。

4.2 ST战略

4.2.1 外包报酬以业绩提升为基础

外包商能带给企业较高的竞争力和增值率,就与之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有助于外包商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从而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可以减少寻找外包商带来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与外包商签订无限期合约。企业给予外包商的报酬是以其给企业带来的业绩提升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关系为基础。

4.2.2 加强成本控制意识

为了确保人力资源外包在控制经营成本方面的潜在优势,外包企业应组成一个由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的专家委员会,充分调查研究人力资源外包的相关成本风险因素,评估外包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成本风险,并在选择外包商时将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子。另外,外包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外包的预算、决算工作。同时,外包企业应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显性与隐性成本进行认真的分析,采取加强管理与监控的办法,对人力资源外包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4.2.3 注意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在外包内容的选择上应特别注意,对于涉及企业机密,涉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或具有企业特性的工作应由企业内部完成,不适宜外包。

4.3 WO战略

4.3.1 合理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将组织内部一些事务性行政性的工作转移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剧本令他们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大卫·乌里奇教授的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分为几种:战略伙伴、变革推动者、管理专家和员工激励者。但是由于人力资源外包的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从他们所必须应该完成的事务性日益繁琐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方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中去,为企业人力资源增值,向更高境界发展,所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加重“战略伙伴”这一角色的“戏份”。同时由于咨询公司这些外部资源降临组织内部,如何协调外部资源和组织内部资源也成为人力资源部的新课题之一。因此

[3] 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还新增了外包活动的监管者这一角色。

针对这些转变,企业应当注意对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外包后所要面对的业务的教育和培训,以防他们面对变革时不知所措。

4.3.2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

企业如果拒绝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就无法接受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重大变革;如果不积极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就有可能在外包实施过程中重蹈别人的覆辙。

4.3.3 积极争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生事物,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其得以健康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为社会所完全接受尚需较长时间。改变企业、社会、个人的传统思想观念, 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在当前我国大力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 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提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加大宣传推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力度和广度。甚至可以考虑给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及外包商适当的优惠政策。而企业则应当积极争取并善加利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4.4 WT战略

4.4.1 确定外包的职能

为了安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决策和行为来降低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定外包的职能。根据对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等的分析,企业可以掌握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不达标的职能,针对这些职能(称之为预选职能),有两种完善的方法,一是自制,一是外包给专业的外包商。

企业可按照“收益-成本比较”模型进行外包决策。职能自制的收益用Y1来表示,自制成本用C1来表示;职能外包的收益用Y2来表示,外包成本用C2来表示。通过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预测之后,外包决策如下:

若Y1/C1>Y2/C2,则应该自制;若Y1/C1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预选职能属于专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则不能仅仅通过对比自制和外包的收益成本比进行决策,还应考虑到企业对专业性职能的自制能力,因为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来看,对专业性职能工作的运作在能力上还有不同程度的欠缺。

4.4.2 与合适的外包商签订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

企业选择外包商,应确定全面合理的选择流程,外包项目不同,选择外包商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除考虑外包商的服务价格之外,还要广泛搜集有关外包商服务质量、客户群体、专业背景、基础素质、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谈判所形成的详细周密的外包合同必须包括:外包的具体业务、承接各种业务的价格、双方的职责范围、合作的期限、工作的进度,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因违规协议而应受到的处罚等项目、有关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等。在合同签订之前还应该有专门的法律人员(可以是企业的专职法律人员,也可以临时聘请外部的律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仔细审阅,[4] 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

4.4.3 注重企业内部冲突的协调

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过程中,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积极宣传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重要性和优越性,加强内部冲突管理工作,鼓励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外包项目,消除员工之间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和内在抵制行为,树立外包共赢的理念。同时,企业还需要解决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因外包活动所面临的职位动荡和失业危机,妥善安置冗余员工。

4.4.4 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外包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外包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合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只有加强沟通,彼此文化逐步相融,在管理理念上互相渗透,彼此适应,才能实现良好的合作。当供应商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与外包企业相冲突时,要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否则完全有可能导致外包的失败。

4.4.5 退出策略

人力资源外包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外包,意味着外包使得外包服务商已经建立了企业各种资源的数据库。当客观环境发生改变或企业自身管理进行调整,企业要解除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时,要处理好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与原外包商的关系、外包合同的终止、责任的清偿、避免公司信息泄漏或缺损等等。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5总结与展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使人力资源管理突破组织的边界在更广泛的领域基础上进行,使企业聚焦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与第三方服务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拓展战略机会和增强适应性。目前,从我国南方城市广州、深圳等地开始出现的“人才派遣”实质上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我国的应用表现形式,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这种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尽管对于这种模式的研究刚刚起步,还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但这并不能阻碍它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大变革。

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限于作者水平,还有很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文中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上一篇:防诈骗安全教育演讲稿600字下一篇:图书馆开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