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小抄

2024-07-09

论述题小抄(通用4篇)

篇1:论述题小抄

论述题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

1、试论述目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推进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发展?ncai.net+_.P1

答: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化水平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第二,保障水平低;第三,农村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第四,思想观念不适应;第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投保的能力有限。

推进农村养老社会保险的发展的思路:第一,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必须是政府的行为,在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第二,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必须与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因地制宜。第三,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既要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又要做到保值增值,确保在老人需要是能够及时兑现。第四,对特殊的对象,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对有生活困难的应该加强救济。对独生子女的父母,烈军属,孤寡老人等特殊对象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提高社会救济水平。第五,将社会化养老措施与家庭养老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试论述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功能和作用的表现?

答: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如:为老年人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等2)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如:对残疾人进行治疗康复和社会职业教育、对残疾儿童提供护理和康复活动等3)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如: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举办心理讲座等4)优抚服务,如:为军烈属和驻军部队做好事、办实事,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等5)便民利民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便民活动,如:代居民购置生活用品、接送孩子上学等。社区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社区服务把国家、单位或企业的多余负担转移给社会,改变“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福利“的状况,逐步减轻国家和单位的负担,实现公共福利事业的社会化。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社区服务通过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转化消极因素、缓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3)增进居民团结,改善社会风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本身就是尊老爱幼、扶弱助残、互帮互济的活动,开展社区服务有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集体精神和社区意识,4)扩大就业渠道。社区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对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5)有利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完善社会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功能。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社区服务是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社区乃至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人们的生活保障也随之要由社会通过行使社会职责的政府来解决;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为了维护社会安定,政府必须对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予物质帮助,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3)市场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经济膨胀时期,生产规模扩大,会吸纳大批劳动力;在经济收缩或停滞时期,会出现企业破产和大量工人失业;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也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存在,对这些失去收入的社会成员,必须给予生活保障;4)市场经济是以在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并且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特点的,在生产中需要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劳动者也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培养已经不能跟以往一样由家庭负责承担,社会给予保障成为必要;

5)人们由于灾害造成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群,或由与生俱来的疾病而不具备劳动的人群,以及无依无靠的人们,社会对他们有进行帮助的义务。

4、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

1)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2)对象和作用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个人或全体人民为对象的,按照其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3)权利和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寡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多少为标准;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5、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机体得以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稳定机制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社会稳定机制是指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良性运行,突出表现为社会环境的和谐及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具有稳定机制作用的“安全阀”和“稳定器”;2)保障功能。使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社会成员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使每个公民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3)保证劳动力再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除满足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还通过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并且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结合,共同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4)调节积累与消费的功能。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内在稳定器”,它可以对国民收入在积累投资与消费资金方面进行自动调节分配,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平稳发展;5)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保障促使了社会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体制、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延续,可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各阶层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6、“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

“福利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完善,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泛福利化和超越国家财力的政府责任,“福利国家”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以至有关人士惊呼“福利国家”出现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1)社会保障开支巨大,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开支同经济力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大部分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开支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的日益老化,也是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税收负担沉重,造成社会效率低下,产品成本增加。高税收是福利国家高福利政策造成的直接后果,高税收造成人们不愿提高工作效率、不愿就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降低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阻滞经济的发展。3)社会保障制度日益缺乏效益,管理日益官僚化。社会保障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导致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日益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手续繁琐,影响了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益;4)失业问题严重。福利国家的过高、过宽的福利政策,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5)经济实力不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是必须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而由于

70年代“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滞涨,实行普遍福利将难以为继。

7、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星魂社区:::

1)保障机制多重化。建立政府管理与私人管理相结合,强制性、竞争性混合的混合管理体制2)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人们已经意识到,事先预防优于事后补救,因此,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制度的实施更着重于消除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3)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对那些贫穷和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和挖掘其自身潜力,促使其自力更生,即是以济贫为主向扶贫为主转变的标志4)从对少数人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以前的社会保障对象只限于一些遭受生、老、病、残、失业的贫困人群,现在的保障对象越来越趋向于保障全体社会成员5)从少数人参与向全民参与发展。社会保障的各种形式,过去主要由政府机关来从事,如今,社会各界各单位也在协助政府推动这些工作,并大力推动志愿者组织从事社会服务,使社会服务成为全民的事业。

8、企业职工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的主要内容?答案

1)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是指改变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由原单位自行支付的办法,改为由全社会参加老年保险的企业按照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筹集基金,统一支付的办法;2)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个人缴费的规定,扩大了基金的来源渠道,使职工开始树立自我保障的意识;3)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单一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形势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4)建立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这项制度体现了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权利与义务的一致,对于改变职工养老完全依靠国家和企业的观念,树立社会保险参与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5)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主要是记录企业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情况,并作为发放职工养老金待遇的依据;6)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老年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的特性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9、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Q;W&p+N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社会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保护贫困者的基本生活,保护劳动力的再生产,保障公民的生存权;2)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社会保障必须有这种保底措施,才能使那些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个人或群体得到最起码的保障,而不至于使他们陷入生活无着落的困境;3)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救济工作的水平;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证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建立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使更多的人在经济上有了安全感,从而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0、社区服务的内容:星魂社区::: 国内著名电大交流社区5?:i;[9e$P

目前的社区服务内容繁多,从服务对象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各种有困难和障碍的人为对象的服务;另一类是面对社区内全体居民的一般性服务。主要有文化教育和以家务劳动社会化为中心的便民利民服务。第一,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1)老年人包户服务国2)集体兴办敬老院3)老年人活动中心4)老年人综合服务站。第二,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服务;1)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2)建立精神病人工疗站3)伤残儿童寄托和弱智儿童启智-第三,文化活动和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第四,优抚服务;第五,便民利民服务。

篇2:论述题小抄

信访工作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⑴信访工作也不完全是被动的等人们写信,打电话或告上门来,文秘人员也应该注意到社会上的反馈;⑵有些事涉及到本单位的利益或信誉,应及时向领导汇报,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⑶文秘人员虽不是专业人员,不能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但是文秘人员应具有细心、敏感的工作方式和 作风,能从其他角度帮组领导解决问题。

1.⑴卜小姐应该安排在什么时间、地点宴请比较好?答:应该安排在本周的星期五下班后宴请,这时一周的工作已经结束,第二天是休息,晚一点也不影响工作。找个比较安静幽雅的餐馆,包个单间,总经理与大家上下级可交流感情。⑵卜小姐用怎样的方式通知技术开发部的成员?答:卜小姐应到技术开发部去向大家表示祝贺,并当场邀请。如果用电话通知,不能产生亲切感和更理想的氛围。⑶宴请结束一结账,只花了1500元,对余下的500元,卜小姐买纪念品发放好不好?答:宴会快结束时卜小姐技术部负责人拉到一边,把500元交给他,悄悄说:“我和总经理回去后,你们可不受拘束再饮一杯,或找个卡拉OK唱唱歌,明天把发票交给我就行。”发放纪念品会给公司其他人员知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4)除了宴请,卜秘书还可建议用其他方法来鼓励技术开发部吗?效果怎样?答:可以建议总经理给每人发奖金,还可建议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表扬技术开发部,这样可激发其他部门的积极性。

2.小沈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为自己辩解:“我,我怎么拉!客商是你自己得罪的,与我有什么关系”?小沈和小陈在接人待物、言谈举止方面有何不妥之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答:1.衣着。二位女士穿着打扮不符合待定的会谈工作要求,而且也影响了范总的形象。小陈的穿着打扮干扰了谈判、影响工作、破坏工作场所安静。2.卫生习惯。小陈用手拿茶叶,不卫生,引起客商不满,使得谈判一开始就不顺利。3.应变能力。小沈应该对领导的作风、性格有所了解,有针对性地弥补领导的不足。范总经理与客商争执,她应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将上司借故引开,并示意上司忍耐些,使谈判继续,而不是指责客商。4.领导权威。小沈受到上司批评,即使是过头话,也应保持冷静,不反驳,应理解上司的难处。找适当的机会,用适当的方式说明情况,交流思想和感情。

2.1.为什么A公司庆祝活动未取得预期效果?

2.如果你是A公司的文秘人员,你应如何组织这次活动?3.如发现已预订包房被他人所用,应怎样处理?⑴A公司负责预定的文秘人员没有对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确认,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活动没有取得预期效果。⑵应把这次活动的细节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由专人负责。⑶由专人负责预定,初步确定以后向上司汇报,再向娱乐总汇负责此事的人确定。活动前一天或前两天,再和对方确认一下时间、日期、地点。⑷案例中领导和嘉宾应由公司派车接送。⑸在活动开始前半天,文秘人员应提前到场,布置会场,落实有关细节,如有问题,可提前发现和解决。⑹如发现已预订包房被他人所用,不应争执过长时间。⑺应立即联系附件其他饭店、宾馆,先安排领导和嘉宾前往。⑻可在活动项目上增加一些内容予以补救。⑼有必要的话,可向娱乐总汇进行索赔。

1.你认为小邹处理邮件是否正确,为什么?请讲出理由并说明正确的做法?答:(1)收领邮件应该把以前的信件另外放开,以免混淆,应在清点后才签字;(2)首先应分类,请示上司要哪些邮件能拆封,哪些不能拆封(3)不能把回信地址剪掉,检查信封、信纸上的地址、电话号码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打电话询问正确的,再把错误的划去。(4)拆错信,应在信封上写上“误拆”,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封上信口,把信件交给收信人时向他(她)道歉。(5)把交给上司邮件分成最急件、次急件和普通件,不能混淆。寄给美国的信件信封地址位置写错了。

1.你认为小刘究竟错在哪些地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1)应该搞清楚销售人员的人数和姓名,准备这份名单;(2)打印好书面通知;(3)在3天内,当面发通知或电话通知(电话中需要对方确认时间、地点、内容等)到名单上的每个人;(4)通知不能写到布告栏里,可能不被人注意力;(5)通知上应写清会议的时间(开始到结束时间)、地点;(6)应详细写会议内容,应做好哪些准备;(7)应提前到会议室做好准备,做好签到工作

篇3:论述题小抄

内在条件:1.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2.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3.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外部条件:

1.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2.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3.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4.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5.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6.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在成熟、发展时期,消费心理学研究出现的一些趋势:

1.消费心理学理论有较大发展;

2.从宏观角度进行的研究有所加强; 3.由单纯的数量关系研究转向因果关系的研究;

4.与相关学科交织发展,相互借鉴与促进;

5.采用现代化研究方法。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1.所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2.操作比较简便;

3.花费比较少。缺点:1.调查者在进行观察时,只能消极等待所要观察的事情发生;

2.调查者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只能是从外部动作去考察,难以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3.投入的人力和时间较多。

调查表的设计与制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

2.题目清楚明确,不能含混不清或者可做多种解释;

3.调查表设计好之后应该进行预备性的调查实验,以检查问卷的质量,减少误差,并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4.注明填答调查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奖励办法等。

知觉的特性及其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1.主观性,使消费者对同一商品或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态度和评价;

2.整体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满意的程度;

3.选择性,消费者只对那些有价值的广告做出优先感知的趋向。想象对购物行为的影响:

1.想象促使人们创造新的东西去改变客观现实;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想象力的参与和发挥更为明显;

3.经营者运用各种方法来丰富消费者的想象力,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4.在营销活动中,工作人员诱发消费者美好的想象和联想,可以促使购买行为的完成。

影响消费者情感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影响

2.购物环境的影响

3.消费者的心理准备的影响 影响消费者记忆与遗忘的因素: 首先是主观因素,如自身的生理特征差别的影响; 其次是客观因素:

1.记忆的程度取决于消费者学习的程度

2.记忆的程度取决于信息引起消费者注意与兴趣的程度

3.记忆的程度取决于消费者所受刺激的强弱程度

4.记忆的程度取决于信息的顺序位置

注意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1.商品的包装设计要突出形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2.零售商业企业用多角化的经营调节消费者购物时的注意转换

3.商品广告成功的基础在于能否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成功的广告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1.增大刺激的强度

2.加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度 3.加大刺激物的感染力

4.力求刺激的新异性,加强刺激的力度

5.集中反复地出现某种事物,增强人的感官刺激

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态度是接受各种事物的信息后经过加工判断形的

2.消费者的消费的需要和欲望是影响态度的重要因素

3.消费者所属的阶层、文化、家庭等影响态度的形成

4.消费者的经验影响消费态度的形成

消费者态度改变的条件:

1.力求选择消费者信任的信息传达者或信息输送渠道传递信息

2.选择适宜的媒介方式,发挥各种传递媒体对消费者的最佳说服效果 3.针对接收对象的能力特点与消费者信息接收能力的差异,制定适宜的信息内容和传递方式

4.利用消费者个人与团体的作用,间接地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5.提供必要的条件或方式,让消费者有机会亲自体验商品,充分地了解商品

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的表现: 1.生活消费单纯由量的满足逐渐转向对质的追求

2.从注重物质消费转向注重精神消费

3.从注重现实消费逐渐转向注重长远消费

4.家务劳动趋向社会化

5.消费模式由趋同型向个性化转变 消费者决策过程: 1确认问题

2.寻求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3.方案评估

4.做出决策

5.实施方案

6.信息反馈

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提供适宜的生活方式

2.形成共同的消费习惯 畸形消费原理的运用: 3.促使成员行为的一致化 1.认真对待抢购与代购,消除消费者的引起家庭决策类型发生变化的因不安全感; 素: 2.树立社会市场营销观念,逐步消除畸1.家庭经济收入与社会阶层的变化 形癖好消费; 2.生活方式的变化 3.合理界定排斥消费,满足正常消费需3.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 求。4.所购产品的重要性 以感性消费市场的特征作为制定营销5.购买的时间限制 策略的依据: 6.可能的风险性 1.目标市场选择应注重心理细分。企业决定消费者群体影响力大小的因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营销对象,素: 即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

1.消费者群体特征

2.消费者个性2.控制产品或项目的规模以及降低风特征 险。服从于感性消费需求的企业,在制3.商品的特点

4.信息沟通状况 定计划的开始就应树立控制规模的意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识,将可能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响: 3.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引导感性消费。只1.使消费心理具有相对稳定性 要企业采用的方法科学、选定的目标合2.是消费行为具有普遍一致性 理、制定的策略正确,就一定会获得成3.制约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变化 功。影响消费流行的因素: 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为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的设计策略 2.消费者的心理需求(1)使用优化策略;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性能提高策略; 4.消费者的文化背景(3)功能多样化策略; 从众的特征:(4)人体力学策略。1.从众是压力的产物 2.针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设计策略 2.从众的外在表现是个体的服从(1)效用细分策略; 3.对个体而言,从众心理是否产生,(2)地位显示策略; 取决于个体能力素质的高低和自信(3)个性标榜策略; 心的强弱(4)情感寄托策略; 运用消费习惯原理的较为科学的做(5)目标追求策略。法: 3.适应消费者需求发展变化的需求策略 1.端正态度,尊重消费习惯:树立(1)适应未来的消费模式的设计策略;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2)适应未来的消费心理的设计策略; 尊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3)适应未来消费决策模式的设计策2.了解目标顾客的消费习惯:按照略。消费习惯的特征去迎合消费者的心 理需求; 影响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主要因素: 3.按照消费习惯设计、生产商品和1.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感知程度; 提供服务,尊重和了解消费者的习2.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要的程度; 惯并按照他们的习惯去设计、生产3.消费者的个性特征; 商品和提供服务 4.外界环境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感性消费产生的根源: 商标设计的心理策略: 1.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人类战胜自1.商标设计的简明化

然的能力加强; 2.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2.由于技术的进步,人类加工产品3.富于艺术魅力的精度和深入挖掘产品深层属性的4.耐人寻味,启发联想 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5.尊重风俗,避免禁忌

3.从消费领域的分类角度看,那些6.遵守法律政策规定。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满足消费领域的商标运用的心理策略: 出现也是生产力向前发展的结果; 1.使用统一商标策略

4.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们进行感2.同类产品单一商标策略 性消费创造了必要的消费手段。3.使用个别商标策略 5.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形成的新的4.使用多重商标策略

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极大地缩短了工5.产品等级不同,使用不同的商标策略 作的时间,延长了进行生活消费的6.企业名称商标化策略 时间,从而也就为消费者追求个性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化的消费创造了时空条件。1.突出商品形象

2.强化便利功能

3.具有艺术魅力

4.表现时代特色 感性消费的特征: 5.注意差别化与适度性 1.感性消费市场的规模与消费主体商店的选址应考虑的问题 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直接相关; 1.商圈的确定

2.感性消费市场所对应商品的市场2.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生命周期短; 3.店址、周边的行业设置及竞争状况 3.感性消费市场空间广泛; 4.商店所处地区的基础设施情况 4.感性消费市场的细分难度大。5.潜在商业价值的评估

怎样根据消费者购物习惯确定商店地址:

1.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购物习惯——应接近消费者居住的商业街

2.定期购买商品的购物习惯——商业网点相对集中的地区

3.耐用消费品或特殊商品的购物习惯——客流集中的商业中心区 橱窗设计必须坚持的原则

1.突出主营商品,传递市场最新商品信息

2.构思巧妙,动感性强

3.有创造意境,能激发联想

4.注意店外环境与店内经营的统一风格

店外整体形象营造的原则: 2.费用大

3.消费者被动接受信系,选择性较差

广播广告的优缺点

优点:1.传播迅速、及时、广泛 2.针对性强

3.广播广告的信源可靠,权威性高 4.灵活多样,易于记忆

缺点:1.瞬间即逝,不容易记忆,无法保存

2.不能直接展示商品形象

3.不利于给消费者留下具体深刻的影响

报纸广告的优缺点

优点:1.传播范围广,覆盖面宽,读者广泛而且稳定

2.信息传播迅速灵活方便 4.消费欲望强烈

营销策略:1.及时推出技术先进、具有时代特色的产品,努力开发新产品

2.注重商品的外观、包装、商标设计,使商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注意把握青年消费的心理变化,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方式,刺激冲动性购买动机的形成

中年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略:

特征:1.消费行为理智性 2.消费行为的计划性 3.价格敏感性强

营销策略:1.特别强调商品的内在价值,以质取胜

2.慎重制定价格策略,加强对价格文职人员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略: 特征:1.具有较强的求名心理; 2.易于接受新产品

3.自主决策能力强

营销策略:1.注意商品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性

2.注意名牌策略,争创名牌,巩固名牌地位

3.注意信息传播的科学性与内容的完整性,尊重消费者的自我判断

1.引发消费兴趣原则 3.准确性强 预期的调查,是商品价格具有充分2.适应消费习惯和习俗原则 4.消息性强

合理性

3.环境便利消费的原则 缺点:1.保存难

3.采用稳定的,讲究实效的推销策4.经济实在消费原则 2.内容复杂不容易引起读者注意 略,不搞徒有虚名的促销活动 5.稳定祥和消费原则 3.形象不够丰富多彩

货位摆布的一般规则: 杂志广告的优缺点

1.精心设置店堂迎门处的货位 优点:1.针对性强

2.按照顾客选择商品的习惯摆布货位 2.保存期较长 老年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3.按照顾客购买的行为特点摆布货位 3.宣传效果好

略:

4.按照商品的连带性摆布货位 缺点:1.即时性较差,周期较长,特征:1.局爱就心理强烈 5.按照商品特性摆布货位 传播相对较慢 2.对销售服务要求高

6.按照顾客流量设置货位 2.缺少灵活性

3.注重对商品价格与实用性的比较 7.按照顾客走向习惯摆布货位 唤起消费者注意的广告刺激策略 4.需求水平明显提高

8.按照内部管理需要摆布货位 1.增大刺激强度 营销策略:1.强化商标意识,树品货位摆布的需要考虑的要点: 2.加大刺激的对比度 牌,保名牌

1.交易次数频繁程度对消费者的影响 3.加大广告面积

2.努力开发适合老年消费者的产2.对贵重商品或技术改造复杂的商品,4.利用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品,注意开拓老年市场

消费者购物的特点 5.力求刺激的心情 3.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推出新3.关联商品,连带性强,消费者容易产6.增强广告的亲切感 的服务项目,刺激老年消费者的购生的联想 增强消费者记忆的广告效果策略 买动机

4.相互影响甚至会产生副作用的商品,1.广告信息力求直观形象 女性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消费者购物的要求 2.广告语言简洁易懂

略:

5.对易引起消费者兴趣的冲动性购买商3.广告信息应适度重复和变化 特征:1.注重商品的外观与情感特品,消费者购物的心态 4.调动消费者的联想 征

商业广告沟通活动的特征

2.注重对商品实用性的周密比较 1.商业广告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 刺激消费者需要的广告诱导策略: 3.易受外界影响

2.商业广告必须通过特定媒体有计划地1.激发较低层次的需要 4.具有较强的时尚消费心理

传播商品和劳务信息 2.唤起消费者的潜在需要 营销策略:1.注重商品外观与包装3.商业广告是一种经营性传播,具有明3.激发新的需要

设计,注重商品创新,吸引女性消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4.强化消费者现有需要

费者

4.商业广告是一种支付费用的传播方式 5.强调商品能够满足特殊需要 2.注意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商业广告的心理功能 少年儿童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巧妙利用口头传播渠道,激发女性1.传播功能

2.诱导功能 策略: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影响态度功能

4.促销功能 特征:1.经历着从生理需求向社会3.强化销售服务,提高服务水平,5.教育功能

6.艺术功能 需求过度的时期

讲究服务艺术,以满意的服务促进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沟通技巧 2.独立消费意识逐渐成熟 销售

1.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 3.所受影响日趋广泛 农民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2.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群体意识逐渐形成

略:

3.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营销策略:1.区别不同形象的心理特征:1.特别强调商品的实用性 如何帮助消费者转变态度 特征,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2.有强烈的求廉动机

1.改变消费者原有的品牌形象 2充分发挥商品直观形象的作用,3.比较偏爱规格较大的商品 2.改变消费者对产品重要属性的认增强商品的吸引力

4.受传统习俗影响较深

识 4.对于少年儿童自购用商品与家

营销策略:1.注重设计与开发农民3.改变理想点 长购买、少年儿童使用的商品消费者所需产品,注意产品内在质 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

量;

电视广告的优缺点 青年的消费心理及相应的营销策2.慎重制定商品价格,注意反向定优点:1.表现力强,注意率高 略:

价策略的运用;

2.传播范围广泛,影响力大 特征:1.注重科学,追求时尚 3.注意循序渐进式的创新营销活动3.重复性高,记忆效果好 2.强调个性与自我表现 的开展,向广大农民介绍新的现代缺点:1.消失地快,不宜保留; 3.冲动性购买行为较多

篇4:论述题小抄

◆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错误。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2)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3)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错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哲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正确。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以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分析,为党和国家重新走在时代潮流前面,为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规划了崭新的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错误。多数人拥护的不一定就是真理。(1)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一标准。而人们是否拥护,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观标准。(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拥护,这是实践标准的作用。但不能说获得多数人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迷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但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谬。

◆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错误。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

◆红色政权在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性质和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错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假象是一种错觉。错误。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1)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2)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3)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结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重要内容。◆阶级起源于暴力掠夺。错误。阶级的产生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社会分工引起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这两个前提都是生产发展的结果。因此,从起源上讲,阶级的产生是经济原因,即生产的发展所导致的,并非起源于暴力掠夺。事实上,在原始社会也曾出现暴力掠夺,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私有制.因此并未导致阶级产生。

◆解放思想就是打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错误。解放思想虽然包含打破思想束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的意思,但并不是不分好不好、正确不正确地破除一切思想、盲目地闯、盲目地试。我们所要求的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科学的解放思想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三个方面内容的统一。首先,解放思想要以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次,解放思想要打破的对象是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最后,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解放状态下进行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所谓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重在建设,就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而脚踏实地进行建设工作。

◆劳动创造了人。正确。因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和最本质的实践活动。它提供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形成了人类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类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等全部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分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错误。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此外,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并不包括所有个别。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正确。(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正确。(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国体与政体的有机统一,属于上层建筑。民主是手段,民主也是目的。第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断,指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不可分割性。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因此,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包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民主政治建设是它应有的内容,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正确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符合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错误。(1)党的性质主要是由它的理论和纲领决定的。(2)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3)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吠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人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满足与贡献的统一,片面强调个人的一面是不对的。

◆人的自觉活动意味着可以不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错误。这种观点否认了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1)人的自觉活动并不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相反,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预定的目的,达到预定的效果。(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①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人的思想、动机、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③人的自觉活动只能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人的活动对社会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人只有通过自觉改造社会的活动才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②人只有通过自觉活动才能运用和驾驭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③人的自觉活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实现,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4)由上可见,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客观性的关系是:承认和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人们进行自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们的自觉活动又是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正确。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党的一个创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第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1)从阶级结构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科学地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2)从政党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从政权组织形式看,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从概念的表达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国情,有它突出的优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提出,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错误。(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甩的方向和程度,其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

◆人之初,性本善。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变化的,不存在什么抽象不变的、与生俱来的人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正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说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主成了最普遍、最基本的国家制度,议会制、普选制等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形成了“主权在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资本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民主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仍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与资本主义民主以及以往其他类型的民主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这集中体现在:第一,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真正享有;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广泛的民主政治;第三,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中,生产力是内容方面,活泼易变;生产关系是形式方面,相对稳定,因而在生产方式内部始终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正确。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其中,生产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1)生产实践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决定性的因素。(2)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都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生产实践为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4)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而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正确。(1)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3)实践还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1)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唯心主义均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错误。(1)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唯物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主张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2)唯心主义哲学不一定全部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例如黑格尔,他主张“绝对观念”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第二性的,但他不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认为,尽管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但是从能够认识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思维内容的内容的。就是说,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是主张可知论的。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正确。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与所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我国经济活动效益低下,这已成为经济生活中多种矛盾的症结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正确。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为尽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的统一,把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发展为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这里,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韵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形态的关系。(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错误。(1)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营经济主要是用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错误。(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的。当时,国家运用政权的力量使旧中国依附于帝国主义,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左右,占工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总额80%左右的官僚资本成为国营资本。这些企业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2)对民族资本,国家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也有利于发挥民族资本家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错误。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1)知识或认识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人们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和平问题是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东西问题。错误。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这里的“东西问题”指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大国之间以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问的关系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各种类型的国家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是世界上各种类型的国家都还未解决的一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这里的“南北问题”指的是世界经济中发展中国家(即南方国家)与发达国家(即北方国家)的关系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它混淆了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们都不是主要矛盾,都要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

◆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错误。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但由于其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它始终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这一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清楚。在民主革命早期,党内曾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者”。这种观点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天然领导者”的认识却是错误的,因为领导者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

◆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才具有反作用。错误。(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任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具有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而已。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通过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而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并同落后思想展开必要的斗争,对于发挥先进思想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错误。应正确理解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1)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共产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或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论者。(2)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激励自己,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艰苦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3)忘记远大理想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而误国误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所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的广大、帝国主义之间及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正确。中国农民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和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错误。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验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9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人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练习题1下一篇:在全县农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