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事迹材料

2024-05-15

村支书事迹材料(通用7篇)

篇1:村支书事迹材料

群众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是凯口镇凯酉村党总支部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1998年9月南下广东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公司委任他为保安队长,尽管在外面工资相对很高,但他时时不忘家乡的贫穷落后。他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学习养殖技术,并决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家乡贫困

落后的面貌。2001年,他怀揣着打工积下的2万多元钱回到了家乡,成了村里的“领头人”,带领群众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种草养牛不仅成本低,而且见效快,是一个不错的发展项目。于是,他毅然承包荒坡,在拉海冲建成了500亩的养牛基地,不只养牛,每年还饲养500羽土鸡,经过三年精心经营,获利8万余元,实现了家庭致富的目标。同时,带领金祖尧等10余户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都匀市实行退耕还茶初期,群众思想有顾虑,***出资1万多元请人挖茶沟种茶,率先搞了60亩的示范点。群众受其影响,踊跃开展退耕还茶,当年全村实现退耕还茶235亩,现茶园面积已达1400亩,茶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他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结合市场需求,适时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引领群众实施了雪莲果种植、种桑养蚕、种草养羊等农业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使群众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但他却从不小富即满。他总说:“我们村各方面条件差,发展经济的困难也较多,群众有顾虑很正常,作为党员,就要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是这样说的,也是一直这样做的。

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村党总支书记,自己富了不算,全村富了才算。他常说作为一名村官,就要为老百姓做真事,做实事,做好事,让咱老百姓满意。

篇2:村支书事迹材料

韩建中,男,39岁,中共党员,莲池镇韩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任职7年多来,他严格要求自己,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村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了解农村和适应农村,努力做到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所学之长,为农民群众服务,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扎根基层;同时积极认真地做好镇、村交代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得到了镇、村领导和村民们的认可。

一、勇于开拓,创经济强村

韩营村是个穷得出名的行政村。2007年4月村委会换届改选时,村民一致推韩建中担任村委会支部书记。此时,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接受吧,这个穷家不好当;再说自己不愁吃、不愁穿,家里办的矿山配机厂,少说每年利润在几十万把元以上,何必去“自讨苦吃”?不接受吧,如何对得起村民的信任。

韩建中不负众望,最终他还是走马上任了。他向党支部、村民会提出了“以工兴村、强工富民”的思路。在他的建议下,村里大兴矿山配件厂,仅4年时间,就累计创税利400万元。与时同时,他和村班子成员又大胆开拓,解放思想,积极为民营个私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和服务,发展养殖业、苗圃基地800亩,倾力营造“村里搭台,个企唱戏”的大上、快上发展个私经济的氛围,使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2007年,韩营村的个私企业还不到2家,如今,全村除了1家中外合资企业外,个私企业已达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就有6家,并初步形成了以矿山配件为龙头的发展工业格局。个私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全村经济注入了勃勃生机,2007年工业产值仅10万元的韩营村,去年全村工业产值已达1500万元,实现税利100万元。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全村85%以上的劳动力进厂务工,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60万元。

韩建中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集中力量把经济拉上去,增强本村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积极鼓励农民办企业发展经济。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韩营村跻入了“百强支部”的行列。

二、因地制宜,引村民致富

“让村民富裕,是我的最大愿望!”韩建中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全村424户农户,户户奔小康,人人住新楼。

为了尽快改变合并后进村的面貌,他深入群众,搞,找到了村上交款拖欠、电费、自来水费等外债累累的“症结”,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未到位,群众有意见,致使人心焕散,经济发展滞后,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提出了实施“发展统一制订,公共事业统一建设,各项投入统一安排,村民的福利逐步到位”致富新略。他与全村党员干部齐心合力。仅化一年多时间,就对本行政村投入28多万元,用于改造、整治道路、桥梁及排灌渠道水利设施建设。

三、真心为民,让群众实惠

韩建中深知,党支部威信高不高,关键要看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因此,它除了始终把增强实力作为村党总支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外,还千方百计为民谋利益、办实事。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某在全村广泛开展创建星级文明户活动,全村现有星级文明户271户,并通过了市级文明单位的复查验收。还出资5000元,购买了彩电、DVD和学习资历料等送到2户党员家里,挂上了电教化教育点、党员文化示范户的牌子,在分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的同时,让党员文化示范户成为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者、为村民提供了活动空间,有效的扼止了赌博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同时,建立健全了联防联网络体系,组织青年志愿者进行夜间巡逻,为村民创造平安生活环境。

四、严于律己,做党员表率

韩建中不但牢记宗旨,办事公道,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还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乐做党员表率。

他在中认识到,农村各项工作要发展,班子是关键。作为村党总支班子“一把手”,他非常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对村里的重大事情,都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再实施。为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他认真培养,拓宽渠道,把村里最优秀的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严格按《党章》规定把好入口关,做到公开公正上墙公示,做到成熟一名,发展一名。仅去年以来,就有10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吸收了5名预备党员,为村党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为了使干部长期受教育,老百姓长期得实惠。韩建中经常组织村班子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三心”和“三情”,即:公心、责任心、事业心,对党有感情、对群众有亲情、对工作有热情。并每月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义务值班巡逻、义务劳动:如去年8月25日,他带领村党员干部维修村级道路3公里;9月份,又2次清扫村级道路;10月8日,还组织人员疏浚河道,村干部带头打捞漂浮物。

在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运作机制上,韩建中先后落实了一系列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民主听证会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务公开力求“四规范”,即:公开时间规范,收支每月公开,村干部工作目标和计划等在年初上墙;公开阵地规范,并在方便群众阅览的位置设立公开栏;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的内容全部通过村民代表会讨论;公开管理体制规范,建立村务公开档案,除了在村里设立村务公开栏,还在党员家庭设立了村务公开便民阅看点,便于群众查询、。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从每10—15户农户中推选出一名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汇报,享有村级重大事件表决权,对村民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去年9月25日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时,某把准备自筹20万元资金疏浚3.5公里河道的事项交给村民讨论,热心征求村民意见,结果41名村民代表在听取村委会意见后一致同意后,又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受到村民称赞。不久前,村里又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出台了《韩营村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规范了村民自治工作,保障村民的自治权。

莲池镇人民政府

篇3: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

那么, 如何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感染力呢?

一、运用好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事件的描写。一个典型的细节, 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给人以深刻印象。《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头的细节描写, 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可谓入木三分。典型真实的细节描写, 是典型宣讲材料不可缺少的, 也是使典型宣讲材料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关键因素。细节写得好, 就能小中见大, 传情传神, 深深地抓住现场听众的心理, 引起强烈的共鸣。例如何祥美《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四》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细节描写。何祥美作为一名特种兵, 平时的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他们经历的困难和磨砺, 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但究竟怎样艰苦, 老百姓眼里还只是个抽象的概念。报告中何祥美就用了许多细节来表现他们训练的艰苦:

“无依托据枪定型训练, 我趴在地上端枪、瞄准, 一趴就是几小时。坚硬的地面磨破了肘部, 破了又好, 好了又破, 加上汗水浸泡, 伤口化脓感染, 血水、脓水凝固后粘住衣袖, 疼痛难忍, 每次脱衣服都要用热水把肘部泡一泡。有一次粘得太紧了, 战友找来剪刀, 把我迷彩服的两个肘部各剪了一个洞, 我才把衣服脱了下来。”

“练野外生存……我像原始人一样生吃过带血丝的蛇肉, 到礁石上挖海蛎, 又腥又涩的海蛎, 眼睛一闭硬是吞下去了。石缝里的海蟑螂, 浑身是长长的脚, 往嘴里一放, 喉咙里感觉毛茸茸的, 胃里更是翻江倒海, 但我强迫自己往下咽。”

这两段文字, 没有过多的议论, 但何祥美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品质, 却在饱含情感的细节叙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肘部血水与脓水粘住衣袖, 用剪刀剪开口子脱衣服, 生吃海蟑螂的具体过程等, 这样的细节, 听众听了无不动容。如果只是概括地写何祥美据枪定型训练经常要磨破血、生存训练要生吃各种野生的东西, 这样, 事情也交待清楚了, 但缺少了具体的细节描写, 其感人的力量也就大大减弱了。

二、精选事例展开情节

一般来说, 典型事迹报告会时间不会太长, 发言人数四人左右, 发言时间不宜过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撰写事迹宣讲材料时必须精心选择材料。通常说来, 一个小标题或小观点之下, 具体展开一至两件典型事例就够了, 其余的事例则应采用概括叙述的方式, 做到点面有机结合。对于能表现典型的思想境界、展示典型精神风貌的典型事例要具体展开写, 特别是有情节性的事例要运用好情节, 增强事例的故事性, 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达到感染人的效果。例如韩昌生《传奇枪王三栖精兵——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一》中, 演讲者在介绍主人公何祥美陆上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时, 概括介绍了何祥美武装越野、丛林潜伏、悬崖攀登三项技能。从接受的角度看, 概括的介绍相对比较平淡, 还不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 演讲者精心选择了一次对抗综合演练事例进行情节展开, 突出表现何祥美精湛的武艺:

2006年9月, 部队组织自主对抗综合演练, 拉练的任务是, 48小时内渗透到90公里外的“敌”后获取情报。连队先后派出9个小组, 何祥美率3名队员最后一组出发, 为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 导调组派出200多名“蓝军”围追堵截, 沿途必经之地都设置了哨兵、巡逻兵, 还动用了雷达、热成像、战场电视等10多种侦察装备, “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 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何祥美带领队员时而化装潜行, 时而穿越丛林, 躲避技术侦察, 突破合围搜索, 一路与“蓝军”周旋。30多个小时过去了, 正当他们又饥又渴、筋疲力尽, 准备找个地方喘口气时, 一架“敌”侦察机呼啸而来, 此时, 他们身边有一个臭水塘, 何祥美用手一比划, 几名队员迅速潜到泥水里, 成功躲过了“敌”机侦察。刚上岸抹了把脸上的泥水, 小股“敌人”又追赶而来, 他又带着队员奔袭七八公里, 甩掉了“尾巴”。这次演练, 何祥美这一组不仅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 顺利获取了情报, 而且通过狙击、偷袭等行动, “击毙”了三批“蓝军”, 成为演练中完成任务最好的战斗小组。

这段材料中, 把何祥美参加对抗综合演练的过程详细地展示出来:演练前, “‘蓝军’指挥员自称布下了天罗地网, 麻雀也别想飞过去一只。”面对巨大的挑战, 何祥美他们能不能完成任务呢?悬念顿生。演练过程, 作者也没有平铺直叙, 而是安排了一个又一个险情,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听众的情感体验也随着情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通过情节化展开, 概括的材料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听众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所感染。

三、叙述要有真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很多的事迹报告会不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材料写得干巴、没有感情。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要在抒情上下功夫。用真情叙写事迹宣讲材料要求作者把自己的爱憎好恶、同情惋惜、赞美歌颂等感情, 不知不觉地融入对人物、事例的叙述中, 主要通过寓情于事的方式来完成。例如冯春梅《大爱在高原奔流——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 (载人民日报》, 2009年8月29日) 中, 作者自始至终饱含真情, 让听众真切感受到了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的感人精神。作者从自己父亲在西藏牺牲写起, 起笔就定下了全文的基调, “有好长时间, 我不敢再去西藏。因为, 一想到拉萨, 我就会伤心流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对西藏军区某摩步团是怀有深厚感情的。在叙写摩步团的先进事迹时, 作者几次被摩步团的人和事所打动:

我来拉萨最不想听到牺牲生命的故事, 但却接连听到了六个。摩步团建团19年来, 先后有6名官兵在工作岗位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彭秋人, 一名22岁的年轻战士, 就在2005年7月为抢救遇险的藏族老阿妈而牺牲。送别烈士的那天, 长长的队伍从营门一直延伸到墓地。30多名群众手捧哈达, 长跪不起, 失声痛哭……听着这样的故事, 我的内心已被眼泪湿透。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情, 但字里行间处处都贯注真情, 听众随着作者流泪而感动、伤心。演讲的主题“大爱在高原流淌”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真实感人, 毫不做作。这也提示我们, 在事迹宣讲材料中运用抒情一般不宜使用直接抒情方式, 也少用议论性抒情方式, 最主要的还是叙述性抒情。

四、使用精当的议论

与前面三种增强事迹宣讲材料情感感染力的方法不同, 使用精当的议论是为了增强事迹宣讲材料的思想感染力。而事迹宣讲材料缺乏思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缺乏必要的议论。事迹宣讲材料中的议论要少而精, 但不能没有, 叙述事例需要一些思想认识性的语言来关联上下文, 体现典型的思想。精当的议论对揭示事迹的思想内涵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 也可在叙述完毕之后, 加上一两句精当的议论, 把材料的思想内涵揭示出来, 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例如某部队政委陈志洪《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何祥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材料之二》中的第一个观点“何祥美对党和人民赤胆忠诚”, 作者围绕这个观点精选了何祥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坚持校枪、何祥美与女友分手、地方单位重金诱惑何详美等事例来进行论证, 在每段材料前作者都加了自己议论性的语言, 把这些材料有机地串联起来:“他时刻想着党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何祥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 面临过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等诸多考验, 他在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很有定力, 总是把选择的砝码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这一头”、“作为大名鼎鼎的‘枪王’, 何祥美不但在射击场上凝神静气, 在对待个人名利上也心态平和”, 最后作者来了一段总结性的议论:

何祥美就是这样, 把对党和人民的一片忠诚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忠诚跨越了训练场上的一个个障碍, 也用忠诚经受住了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诱惑和考验。

篇4:优秀村支书事迹材料

XX年,XX自担任银城镇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开拓进取,在他的带领下硬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村建设成为多次荣获省地市表彰的先进村。村民人均收入由他上任前的2300元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元,XX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自xx年起,XX连续多年被评为市、镇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04年又被评为XX市三培两带先进个人,还当选为XX市第一届党代表。

(一)随着,德兴加大城市建设步伐,有许多三村村民失去了土地,失地的农民今后生活怎么办?他想方设法,干给村民看,针对一些农民开拓意识淡薄进取意识不强的现象,他带领村党支部开展好三培两带工程,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以此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村的奋斗目标。说干就干,认准了目标的XX立马行动起来,通过考察,他率先办起了汽车修理厂,解决一些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就业,一年下来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他的员工年人均收入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元。紧接着支部委员、村主任黄晓林买来挖掘机搞城建,副书记周延船办起了苗木基地,党员占松春科学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党员周建荣规模经营苗木生产,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生产。

(二)在党员干部富了起来的同时,XX开始考虑如何帮助农民致富。xx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束后,他带领班子成员走东家串西家,了解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全面奔小康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苗木花卉、蔬菜、种养殖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走致富之路。

银城三村所辖的新村,是清一色的浙江移民,他们不仅有吃苦耐劳精神,还有一定的花果苗木培育的技术。他走遍了该村的沟沟坎坎,讲道理、算细帐,跟群众促膝谈心,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花果苗木业。要让群众跟着干,得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为不断发展苗木花卉这一支柱产业,村里成立了苗木花卉果业专业技术协会,负责开展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以及培训和服务。去年,村苗木、花卉、果业技术协会聘请了省苗木、花卉、果业协会副主席、省农大周芸德教授来讲课传授相关专业知识。村委会还投资近万元办起了科普图书室,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他的影响下,新村家家户户都办起了花、果、苗木基地。村民周有平还租邻村的农田,甚至到上海租田办起了苗木基地,并由当初的几亩发展到召集的2200亩,经营种植绿化大苗和造林小苗,并承包城市绿化工程,创办荣兴苗木公司,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全村人家家存款有5位数,成为全镇及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针对市区人口的不断增加,每天的蔬菜需求量也逐年增大的实际状况,他把目光盯在发展蔬菜业上。通过市场调查后,他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很快村民们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时,由于德兴本地的蔬菜难以满足市场,他又为一些有头脑的村民指点迷津,帮助一些村民从外地贩进蔬菜在德兴市场上出售。几年下来,大部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三)XX心里始终装着村民,哪个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助。他得知村民倪双喜想到外地发展种植袖珍西瓜品种----早春玉,缺少资金时,从自家拿出一部分钱借给他,并帮助他到信用社贷了一万多元钱,解决了倪双喜的燃眉之急。如今,倪双喜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存款几万元。

为了扩大双带覆盖面,XX注重从那些发家致富的村民中发展党员,以此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在此期间,他对一些致富能手进行经常性教育和考察,并一一进行耐心地帮助,增强了一些致富能手热爱共产党的信心。从事运输业的余光泉在他的培养下,很快成熟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入了党后,余光泉也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成为支部中的一名好党员。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使村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一些农民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截止目前,全村有几十名村民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党员人数由96年的27名发展到现在48名,村党支部还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双带作用,两年来通过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农民群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先后,涌现出苗木花卉种植专业户53户,蔬菜种植专业户40户,其他蔬菜加工、养殖、运输等专业户一百多户。

(四)发展是硬道理。村集体只有取得更强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从xx年7月份开始,XX即瞄准建造银城三村商贸综合楼的发展经济目标。7月底,果断竞拍银城公安分局旧址成功,于12月初开工兴建,XX年10月中旬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现在村集体不但每年可创收11万元,而且大大改善为民服务场所,村民阅览科普图书场地、老年人活动场所等等。为银城三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篇5:村支书事迹材料(本站推荐)

有什么事情就跟黑狗说,一准帮解决。”这是都匀市杨柳街镇德化村村民多年来的口头禅。“黑狗”,是全村老少对村党支部书记刘洪祥的爱称,因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尽心尽力维护群众利益,千方百计为群众谋求幸福,让群众感觉特踏实、特放心、特舒服……

担任德化村支书以来,刘洪祥可谓费尽了心思。如何使村寨治安良好、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村民政策和科技意识强、村级班子团结务实,党员“双带”能力强,村级积累不断增加等问题,成为每天萦绕在他脑海的一个个符号。为了带好班子,建设好全村群众的家园,刘支书每天围着政策和资源转,认真落实好每项政策,用好村内的资源,管好用好村里的每位干部,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全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要想富,先修路。为顺利引进项目,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刘支书积极带领群众实施水泥道路硬化,投入19.44万元实施后山寨村寨规划和村寨主干道建设,修建了长1050米,宽3米,厚0.2米的村寨硬化公路,累计硬化村寨主干道6.8公里、村寨便道1.7公里,农村公路硬化率达98%,为引领群众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修好路,引项目。交通条件便利了,刘支书开始忙着想法让群众富起来,通过走访,了解到豁眼鹅行情看好,便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豁眼鹅养殖产业,共发展100余户养鹅,实现了预期效益,拓宽了增收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与都匀汇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签约了德化村杨梅山荒坡开发协议,完成了对杨梅山460亩荒坡的茶园开垦及茶业种植项目,茶苗成活率达90%以上,现已可采摘出售。实施韩国朝天椒示范种植项目,组织党员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技先进户等16户种植韩国朝天椒57.4亩,实现亩产纯增收2千余元。并组织剩余劳动力帮助采摘,日均工资80元,开辟了群众致富新途径。同时,认真做好招商安商的协调服务工作,共引进了庭江牧业有限公司、都匀惠达药业公司、长安建材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公司、匀杨化工厂等企业,为全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务工的机会。

如今,德化村成立了以村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组,按照杨柳街镇“以工强镇、以农富民、旅游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刘洪祥带领全村群众再次踏上新的小康征程。刘支书为了全村的发展是尽心尽力,他对群众、对事业的忠诚完全诠释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群众相信他、依靠他,更加爱戴他。

篇6:村支书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王家元,男,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7年11月出生,1985年外出经商,20**年返乡创业,20**年11月当选为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村委会主任,20**年11月起担任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

20**年以来,王家元牢固树立“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理念,将一个条件恶劣、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了全省闻名的先进示范村,闯出了一条在边远山区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科学发展之路,受到省委刘奇葆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王家元走上“村官”之路,与其兄长密切相关。20**年9月,时任春风村主任兼派出所协警员的哥哥王中元正筹划修建春风村脱贫致富之路,不幸的是,他在执行抓捕逃犯任务时光荣牺牲,使群众心中燃起的希望随之破灭。为完成哥哥的遗愿,他毅然放弃了经营红火的生意,回家帮助群众发展。20**年11月,在春风村村委换届选举中,王家元高票当选村主任。

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走马上任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修不通公路,我这个村主任主动“下课”!”。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要在海拔800米左右的石漠化山村修建公路,困难重重,一些群众打起了退堂鼓,于是,王家元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带头捐资,带头示范,以实际行动感染了群众,纷纷加入修路的队伍中。就地取材缺乏爆破资金,王家元无偿将自己采石场的石料贡献了出来。为赶进度、抓质量,他成了一名“全脱产”的村干部,几乎整天都呆在工地上,连中午饭都要由家里人送,渴了,就趴在溪边喝两口山泉;困了,就倒在路上打一个盹。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可以通车的毛路终于在陡峭的岩石上凿了出来。20**年,春风村打通了两公里的断头路,硬化了7.8公里的村道环线公路,新建5.6公里的碎石组道。20**年,12公里的水泥便民路全线贯通。

春风村以前有三大特点:石头多、光棍多、荒山多。村里大部分地方是坡耕地,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20**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为在石缝中寻求致富的门路?王家元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议,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问计于市场。最后发现,村里大部分岩石缝隙中都有黄泥堆积,适宜种李子树,且产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正爽口。作出种植李树的决定后,王家元挨家挨户做工作,给群众算经济账,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栽种。同时又联系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栽种、嫁接、修枝,村民的积极性陡然高涨,短短几年时间就在乱石缝里奇迹般地变出了上千亩李树,李子产业规模壮大了,但是价格极不稳定。“发展产业必须顺应市场规律。”他和几个李子大户商议,牵头成立了李子协会并注册了“春风李”商标,“春风李”因此一路走旺,远销云南昆明、上海等地。20**,“春风李”产量达60.52万斤,实现产值184.56万元。

20**年11月,王家元当选春风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条件艰苦山村要发展,仅靠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必须锤炼一个有号召力、有战斗力的领头班子,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班子成员的管理上,王家元以身作则,不论亲疏,为治歪风、聚民心,因群众反映不好,他坚决罢免了幺舅的组长职务;为统筹调度所有村组干部,引入责任追究制,村里议定的工作分配下去后,实行倒计时制,第一二次完不成扣绩效工资,第三次再完不成就“下课”。严厉的制度,班子成员并没有怨言,因为他坚持率先垂范、公平对待。为加强村党支部和班子建设,王家元着眼“引领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从提高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入手,多次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并选派部分发展潜力大的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县农广校进修大专学历。党支部还依托3个专业协会,建立支部与协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党支部和协会联系会议制、党员和会员(农户)结对联姻制、协会一事一议制和协会信息与技术共享制“五项制度”,构建“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党组织引领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李子产业让春风组村民率先实现了脱贫致富。但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另外两个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王家元面前的又一难题。从20**年开始,他动员群众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大搞农家乐,发展第三产业,一个村的观光农业在三年之间迅速成熟起来,农家乐每年收入达60、70万元。同时,他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了1000亩花卉苗圃基地,在中沙、龙塘两组建起1000亩优质良种茶基地,为弥补茶苗资金缺口,王家元三番五次作父母的思想工作,动用了他烈士哥哥被3万元抚恤金。如今的春风村,李子、茶叶、花卉三大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春游李花、夏品翠李、秋赏白菊、冬尝乌鸡”的四季乡村旅游格局,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262元,5年时间内翻了两番,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20**年6月13日,四川省委刘奇葆书记视察春风村,对王家元的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并在20**年1月10日全省组织部长工作会上作出了“在全省广泛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的重要指示。王家元同志也先后被省委、市委表彰为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2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窦宝华,男,1956年9月出生,汉族,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窦宝华同志自1983年以来一直任村主任,2005年任村总支书记至今。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村级父母官,窦宝华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主动从群众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情做起,以民为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自我加压,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基层党员先进性,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群一心,共谋发展,实现了村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他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镇领导谈起窦宝华,都夸他领导的村工作开展得好,老百姓提起窦宝华,都说他是带领大家建设新农村的的主心骨,是群众的贴心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要更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就必须要当好村支书,当好“班长”。用窦宝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铁先要自身硬,党员干部自身不强,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自从窦宝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率先带头带领大家学习理论政策、学习实用科技、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从班子建设入手,进行支部两委的工作、作风、思想整顿。要求两委成员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原来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就人心涣散,班子软弱,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通过交心谈心、书面汇报等形式的沟通,解决了思想疙瘩,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大事征求意见,小事集体研究,求大同,存小异,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民主决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阂,心里顺了,工作起来积极性也高了,巩固了村班子在村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他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臵来抓,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思想,积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同时高度注重阵地建设,他在任期间多方筹资对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进行了整修,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巩固和扩大了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他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利用“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既然乡亲们、党员们信任咱,领导上级支持咱,咱就决不能辜负领导和乡亲们的期望,一定要当一天家,就要干好一天,为全村造富。”这是窦宝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靠乡党委做依托,党员群众做后盾,他从廉洁自律做起,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尽最大的努力让乡亲们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终坚持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大伙的意见,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村财务始终坚持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他的带领下,白楼村改变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项工作开展起来群众积极拥护,各项指标名列全镇前列。

“共产党员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群众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给我的任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窦宝华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窦宝华常说:“作为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关注和及时解决好大伙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无旁贷。”

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窦宝华同志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几年中,他对村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下水道修建、电网改造等,关系到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众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成为村两委的共识,但是资金方面实在是困难太大,直至20xx年5月窦宝华同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硬化了村内大部分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写了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为了达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在修路的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让群众放心,在争取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窦宝华实行了村民自治,由各条街上的住户自己选出代表,自行组织修街,按照平方数再由村集体进料,群众自发出义务工。这一做法大大节省了资金,保证了质量,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能大大缓解沉重的医疗费。为此,窦宝华逐户宣传,动员全村村民及时参与,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窦宝华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针对农村养老难问题,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在做好村风整治工作的同时,实施了为老人送温暖活动,利用每年的重阳节挨家挨户给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补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全村尊老敬老之风大行。

农闲时在书屋里看看书、下几盘棋,在窦宝华的带动下,如今的白楼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诚信文明、群众富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窦宝华真正成为了群众信赖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窦宝华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让群众感到党的温暖。自担任书记以来,在群众眼里他从不摆架子,群众有困难,他总是想在前面。村里大事小事,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己的爱心让贫困群众感受党的温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村里的孤寡老人,衣食无着,窦宝华隔三差五给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管村里谁家的孩子上不起学,窦宝华总是千方百计给予帮助,让孩子修完学业。这样的事举不胜举。提起他,村里人没有一个不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作为一名基层工作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窦宝华都恪守着“奉献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人生格言,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懈奋斗。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如今白楼村村民在窦宝华书记的带领下和睦共处,村支部也十分团结,没有宗族派别,大家亲如一家,无论那家那户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村委会都会一道前去送上一份心意,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小忙。每逢大年初一,窦书记和村主任都会走访全村,给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白楼村的党员去拜年。

“当干部就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无私奉献”

村级财务账目,一直是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给自己一个清白,窦宝华在财务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自觉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坚决做到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严格管理,在村内设臵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严格资金使用、报销、报帐制度,确定了收支必须有正式单据,必须经过一把手认可、经手人签字、理财小组审核三道关才能走帐的规定,堵塞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径。三道关过后,到记账中心报账,并进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在三个范围内进行三次:一是每月在村委内公示栏中进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上公开,即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村民代表和党员组成的议事会,审核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三是在村内显著位臵向村内群众公开。通过这些途径,广大党员群众对村里的资金收支情况做到了心知肚明。

如今,白楼村在窦宝华的带领下,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显的提高,各项工作也赢得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成功之处,与白楼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甘于奉献、能为群众办实事的村班子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有了窦宝华这样一个好的“领头羊”。我们相信再用不了几年,白楼村将会成为一个更加文明、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李龙琼同志现任九甲村支部书记。多年来,她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履行党员义务,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做好党务工作

20xx年该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从各项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年党费的收缴,从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到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活动,她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为了能胜任这项工作,该同志不断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念,学习中能认真做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努力将所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深入的学习,使她政治理论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组织村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能更新观念、着眼大局,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增强了党支部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履行党员义务,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该同志能够按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加强道德修养,她实实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她都能行在前,走在先,努力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她以村为家,为了九甲村新农村建设,为了改变九甲村的村容村貌。她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就在这些平凡的小事里,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她所领导的支部多次受到媒体采访。

三、严格执行目标管理工作,抓好业务考核工作

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积极抓好九甲村目标管理工作。李龙琼同志自XX年任乡人大代表以来,关心九甲村的发展工作,为了九甲村的反正 她不知道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影响九甲村发展,制约九甲村发展的交通问题。自

XX年12月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主管了九甲村党务工作、政务工作、全村目标管理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任务量非常大,但她毫无怨言,踏踏实实,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村民们的好评。

四、扎扎实实地推动全村工作,稳步向前开展

08、09两年是九甲村硕果累累的两年,也是她较有收成的两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全村党员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九甲村被评为安顺市“五好基层党组织”;20xx年,九甲村被上级推荐申报“省五好基层党组织”。这这些成绩的取得其中包含了她所付出的辛劳。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她带领九甲村党员群众进行九甲村新农村建设,到先进村认真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了考勤、财务、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

在这两年的各项试点任务验收中,乡领导都安排她起草汇报材料,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她经常将材料带回家中,反复修改到半夜。烦躁的脑力劳动,她也曾抱怨、也曾烦躁,但她却默默地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得的好,几次汇报都得到了市、县检查组的一致好评。“既是党员,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这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事不惧,小事不废,在全村村民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篇7:高能权91岁的村支书

是村子, 还是镇子?

近日, 记者赶到吕家庄村头, 那驰名中外的吕家庄梨园立刻展现眼前。

转过村边的工厂, 走上村中宽阔的水泥马路, 记者就如闯进了热闹小镇:轿车、摩托车、人群, 攘攘熙熙;路旁店铺林立, 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转悠两个多小时, 竟然没有发现普通村庄里常见的骡马车, 以及扎白毛巾的老汉。

村委会主任高海秀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老支书的带领下, 有5500多村民, 耕地仅为6400多亩的吕家庄村, 年工农业总产值已经高达到1.3亿元, 集体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多达5000多万元, 村集体有轿车、运输车十几辆, 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上百台件, 灌溉实现了节水化, 农业实现了机械化, 还实现了田间公路化、路旁林网化。

几年来, 村里还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 建起了2座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还建起了3.5万千瓦的变电站;修建了水塔, 常年免费为群众供水;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 免费让乡亲们看上了有线电视;建起了农村医疗保健站, 使村民小病不出村;实行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发放养老金制度, 65岁以上的老党员生活补助金制度, 全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95%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成为全晋州第一个电话村。

从土里刨食儿, 到工业致富

遛街串户中, 记者了解到, 改革开放初期, 吕家庄村并没有什么成型的企业。那时, 在外跑项目的高能权看到别人的造纸厂, “这边麦秸进去, 那头哗哗地出纸, 随后, 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 于是, 他跟村里人商量后建了一个造纸厂。吕家庄由此踏上工业兴村的道路。

比起造纸厂, 搞毛毯厂的难度, 堪比盖平房与盖楼房。首先要解决的是机器设备。多方打探得知设备生产厂在贵州。就赶到那里, 但人家说啥也不能相信一个村庄真的要买这种机器。还把采购人员当成了骗子, 即便先付订金也不行。采购人员软磨硬泡十几天, 厂家才终于同意, 可是价格远远高于正常价, 而且要先付款。高能权把牙一咬, 勒紧裤腰带凑足钱款, 拉回了机器;原材料和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也是拦路虎。70多岁的高能权就几十次地跑天津等地。当第一批产品出厂时, 许多村民乐颠了, 以为“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而高能权又在谋划下一步了。

毛毯厂、纺纱厂、塑编厂、纸箱厂、五金厂、制帽厂等多家集体企业相继建立, 1500多农民, 扔掉锄头, 变成了工人, 全村人终于实现了“顿顿有馍吃, 家家有存折”的理想。

闻名四方的“高老抠”

相对于华北平原的农村来说, 仅集体存款利息每年就近百万元的吕家庄, 绝对“富得流油”, 可掌舵人高能权却是远近闻名的“高老抠”。

招待费, 历来都是农民的沉重负担, 而高能权对于前来的客人, 包括上级领导, 态度十分明了:要么办完事你走人, 要么就留下吃碗面。一年下来, 全村的招待费仅仅两三千元。

有一年, 河北省57名政协委员来到吕家庄检查指导工作。村上只备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客人走后高能权一看, 还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 就让全部退给了小卖部。此次招待费, 总共7元。

“高老抠”不仅拣“芝麻’, 更抱“西瓜”。

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 有人找到他要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承建, 并承诺给巨额回扣, 他断然拒绝。随后, 就主持了招投标, 使工程款降到了每平方米250元, 节资9万多元;村里需要打一眼350米深的水井, 多家打井队找上门来硬塞给他红包, 同样被他拒绝。还是通过招投标, 为集体节资万余元。

86岁高票当选

到2003年, 86岁了的高能权在支书的岗位上, 已经工作了整整43年。镇、县的许多领导, 都已退休或故去;村里他看着长起来的娃娃都已进入暮年。他萌生了退意, 但选举的结果是:他又以高票 (97%) 当选。

“他的贡献, 长眼睛就能看到, 可他和几个村干部一样, 年收入跟普通村民差不多, 每年就是八九千元。他参加省市表彰会领回来的奖品, 全交给村里。他不吸烟、不喝酒, 还不喜欢吃肉, 馒头、红薯粥就行。他耠、礓、耘、锄, 庄稼地里大小活计样样精通, 无论是产、还是销, 工厂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像他这样不贪钱、不贪吃, 有能力, 业余爱好就是书法、看报、唱戏的领导到哪里找, 我们不选他选谁?”一位老党员对记者说:“而且, 他性情温和, 肚量奇宽。

“没有老支书, 就没有吕家庄的今天。我们选他当村支书, 最重要的就是他不贪, 他清廉了一辈子, 让他学贪也学不来了, 换别人, 我们不放心!”另外一位中年党员则说得更直截了当。

上一篇:职业教育协议书下一篇:医学英语第二单元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