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2024-07-25

蔬菜生产技术措施(精选15篇)

篇1: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1、做好防旱保苗。蔬菜生产的关键是育苗,在干旱面前,我们应想尽千方百计育好苗,保好苗。

2、选择适宜品种。应选择适宜耐高温品种,如热抗小青菜、成都越夏莴笋、夏光伏包菜等。

3、推广遮阳网应用技术。应用遮阳网不仅可遮光

30-50%,调节光照强度,满足蔬菜对光照的要求,而且还可以降低地表温度8-13℃,降低叶温2-3℃,减轻高温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4、推广防虫网应用技术。干旱蔬菜病虫害较重,应用防虫网既防止虫害发生,也避免因害虫传播的病毒等病害发生。防虫网与遮阳网的运用,还可防止暴风雨对蔬菜生产产生不良影响。

5、适期采收。采收过早过迟都可能影响蔬菜品质,适期采收可获得较好的商品性能。现在气温高,采收后要尽快上市销售以防变质、腐烂等现象发生。

茶叶生产技术措施

1、恢复茶园树势的改造措施。根据茶园旱情的损害程

度,分别对茶树进行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树冠和树势的综合技术改造。

2、树冠改造与其他措施的配合。①与肥水管理密切配合;②与采摘留养相结合;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相配合。

3、做好防旱保苗和茶苗的组织工作。对已早死的茶树待“十月小阳春”时,将原旱死茶苗剔除,补种上同一品种的茶苗,并组织相关人员联系组织茶苗,以满足我县受灾茶园的恢复性生产。

4、继续加强茶园防火工作。由于我县茶园大多分布在山区,与森林相间,在搞好茶园抗旱工作的同时,应注意防火工作。

篇2: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有机蔬菜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有机蔬菜不含化学药剂和有害重金属、硝酸盐含量低、富含矿物质和纤维素、风味佳、营养价值高.介绍了有机蔬菜生产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施肥、轮作及病虫害防治等.

作 者:杨敏 林国剑 作者单位: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8刊 名:广东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4)分类号:S513关键词:有机蔬菜 施肥 轮作 防治

篇3:设施蔬菜安全生产几项技术措施

1. 防虫网阻隔害虫

选择合适的防虫网覆盖栽培类型, 对防虫网全天候覆盖阻隔。

2. 黄板、性引诱剂

黄蓝板、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种类多, 可诱杀7个目20多科40多种害虫, 可减少药剂防治的次数和用药量。

二、病害防治

1. 避雨栽培、控湿防病

包括覆盖流滴消雾型功能膜、膜下暗灌 (滴灌) 、使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虫壮苗以及合理选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

2. 高温闷棚、热水灌注防治病虫害

依据:虫卵和线虫等经55℃、10~20分钟被杀死;大多数土壤病原菌经60℃、30分钟即可杀死;TMV、CMV等病毒则需要90℃、10~15分钟被杀死。具体方法:采用高温闷棚。即拉秧后, 盛夏季节, 每亩用稻草或麦秸1吨, 切成4~6厘米小段, 撒在地面, 再撒施石灰氮 (或石灰) 100千克, 然后翻地, 灌水, 铺膜, 最后密闭设施15~20天, 地表温度可达70℃以上, 10厘米土层地温可达60℃。可以较好地防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和线虫等。

三、生物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是以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生物防治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 而且可以直接消灭病虫害, 对人、畜、植物也比较安全, 不伤害天敌, 不污染环境, 不会引起害虫的再猖獗和产生抗性, 对一些病虫害有长期的控制作用。必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 天敌昆虫的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主要途径: (1) 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 (2) 大量繁殖和饲养释放天敌昆虫; (3) 繁殖和引进外地天敌昆虫。

2.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利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称为微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三大类, 还包括少数的原生动物、立克次体、线虫等。

四、生物熏蒸土壤消毒

1. 太阳能杀菌处理:多次翻耕曝晒。

2. 化学熏蒸:

定植前采用“大扫灭”固剂熏蒸土壤 (剂量10~30克/米2) ;生长期试用二硫氰基甲烷等选择性熏蒸剂。

3. 生物熏蒸

有效利用十字花科特别是芸薹属植物的废弃物, 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处理土壤。方法:挖沟→铺秸秆→洒菌粉→盖土→浇水。

五、设施控湿防病

1. 高垄栽培, 覆盖地膜

篇4:有机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摘 要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对有机蔬菜有所认识,有机蔬菜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有机蔬菜是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除草器、农药、生长调节剂和肥料等化学合成的物质。遵循科学的生态原理和自然规律,在农业技术中要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于此,通过对有机蔬菜生产技术采取的控制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13-02

要协调种植平衡,稳定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利用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证,颁发相应的证书。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对于消费者有着不可或缺的需求,有机蔬菜渐渐出现在餐桌上,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食品。所以,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能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1 有机蔬菜的定义及特征

1.1 有机蔬菜的定义

有机蔬菜是指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成分的化肥、农药和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生产流程,要使蔬菜顺其自然以遵守其生态原理和自然规律,运用农业生产技术生产出富营养、高质量、无污染的安全产品;同时,需要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来确认食品是否合格并颁发供人使用的蔬菜产品证书[1]。

1.2 有机蔬菜的特征

有机蔬菜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无公害产品,在生产中没有经过农药的喷洒,靠蔬菜的自然规律来完成的,这样的蔬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才有保障[2]。

2 有机蔬菜品种的选择

在种植蔬菜时,如何选择有机蔬菜的种苗和种子很重要,主要有以下要求:种子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种子是否用过禁用药物处理过;种子是否有很强的抗虫性。

总之,选择有机蔬菜的种子时,必须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证书的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如没有此类的种子就优先选用没有用禁用药物处理过的常见的种子。此外,还应选择抗虫性很强、抗逆性很强的种子。而且要根据当地土壤和季节特点适宜的选择蔬菜种类和优良的品种,比如大蒜、大豆、萝卜、芹菜、洋葱、菠菜等[3]。

3 生产基地所具备的条件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选择要求的条件很严格,要具备完整的土地,在生产基地中间不能有其他作物和常规生产的土地。然而,可以出现有机转换地块,利用明显标记来分开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和常规地块,如设置人为的隔离带、山丘、河流等。一般说来,常规生产转换成有机生产需要2 a的时间,生产出来的蔬菜才能称为有机蔬菜,生产者必须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的要求来实施。

4 有机蔬菜栽培技术的管理

栽培的技术管理要求配套技术来实施清洁田园和配套栽培技术,利用充分的自然条件中的气、热、光等结合一些相关的技术在蔬菜成熟收割后,对基地彻底的清洁,为有机蔬菜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实现有机蔬菜高产的目标[4]。

5 肥料在有机蔬菜中的使用

有机肥料是有机蔬菜生产中所用的肥料,包括饼肥、沼肥、草木灰、绿肥、植物沤制肥、动物的粪便等;此外,还包括有机专用肥和微生物肥料。

5.1 有机肥的处理

施肥时,需将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肥料用水伴湿后堆积起来,用塑料薄膜将其遮盖,利用高温使其彻底腐熟发酵,不但有利于蔬菜的吸收,而且可以灭杀病虫害和草害;二是发挥沼气池作用,沼气和沼液可用作肥料使用,沼气可以代替天然气用来做饭,取暖等[5]。

5.2 肥料的使用

5.2.1 施肥量

应根据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肥沃程度来确定用肥量,应做到种菜与培肥地力同步进行,有机肥的配比比率以植物肥料和动物肥料1:1为宜。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或生物堆肥3~5 t/667 m2,条件允许的话最好用复合肥,使用量为100 kg/667 m2

5.2.2 施足基肥

基肥的量一般占施肥总量的80%左右,将肥料施入耕作层5~10 cm,以便于根系吸收。施肥方法是在播种或移栽前,将肥料均匀撒在地面,然后再翻地,翻地深度以10 cm为宜。

5.2.3 追肥

要结合浇水和培土来进行土壤追肥,主要是使用生物肥,有机肥。对于种植密度大、根系浅小的蔬菜采用追肥的方式:地面铺肥和叶面喷肥。其中,地面铺肥和喷灌结合效果比较好。叶面喷肥的效果见效比较快。对于种植行较大根系比较旺盛的蔬菜,可开沟条施肥,开沟时尽量减少对根系的伤害,施完肥及时用土盖好并浇水。施肥应根据肥料特点土壤性质、蔬菜种类和不同生长期合理灵活搭配,科学施用,才能有效培肥土壤,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6 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的防治

有机蔬菜是严禁使用有机化学合成的农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因此,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来防治有机蔬菜的病虫草害,在选用品种时,选取抗病性强的品种,要采用轮作、高温消毒、保护天敌、合理肥水管理、多样化间作套种、物理操作等综合防治在成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草害。

6.1 有机蔬菜的病害防治措施

蔬菜的多种病害可以采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可以有节制的使用植物制剂、含铜的肥料、醋、软皂等,防止在有机蔬菜中出现的真菌性病害。

6.2 有机蔬菜的虫害防治措施

有机蔬菜在预防虫害中不能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释放瓢虫、扑食螨、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和利用诱性剂来扑杀害虫,运用物理性灯光吸引害虫设置防虫网来扑捉害虫,利用微生物乳化植物油、硅藻土等杀虫。

6.3 有机蔬菜的杂草控制措施

杂草控制主要通过限制杂草生长的技术,包括休耕、轮作、种绿肥以及采用机械除草,麦秆覆盖,严格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和抗虫性基因产品。

7 结语

总之,有机蔬菜的生产为人类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营养、优质的产品,是一项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要之路,在农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克双,杨成刚,薛恩玉.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

[2]汪李平,周国林,刘义满.有机蔬菜———茄果类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13(13).

[3]徐创吉,马玺,王桂珍,等.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

[4]张德纯,刘中笑,靳松.关于有机蔬菜认证和质量管理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7(6).

[5]邹辉,刘麦丰,曹庆,等.浅谈有机蔬菜生产技术[J].中国蔬菜,2002(5).

篇5:大翻蔬菜定植后管理措施

大翻蔬菜定植后管理措施

襄樊市大棚蔬菜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定植后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广大种植户经济效益,针对大棚蔬菜定植前后管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具体管理措施.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农村经济与科技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年,卷(期):20(10)分类号:S6关键词:大棚蔬菜 定植 管理

篇6: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

灯光诱杀 利用灭蛾灯诱杀叶菜、瓜、豆、葱蒜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成虫。使用220V交流电,每15~20亩菜地挂一盏。挂灯高度离地面1~1.5米,每天晚上7~9时开灯。

色板、色膜的驱避与诱杀 在田间悬挂银灰色膜驱避蚜虫,悬挂黄色捕虫板以粘住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悬挂蓝色捕虫板防治棕榈蓟马。从作物苗期开始使用,可降低害虫虫口基数。

性诱剂诱杀 应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专用诱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交配机会,降低其产卵量,减轻防治压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剂诱芯每2亩挂1个,悬挂高度离菜地1~1.5米,有效期30~45天;小菜蛾性诱剂诱芯每亩放5~6个性诱盆,诱盆之间相隔6~8米,有效期30~45天。

篇7:关于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整改措施

整 改 措 施

2008年6月17日,省农业厅在我市进行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质量安全监测,经查我市场销售的从长沙马王堆市场购进的红辣椒超标。事情发生后,我场领导非常重视,并为在今后的检验检测工作中杜绝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做以下整改措施:

一、建立完善农产品标识制度

前段市场出现冒用或超期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等标识的农产品,对此市场在今后的经营中凡带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必须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联系电话及地址,并提供产品的资质认证,才能进行销售。对冒用或过期使用“三品”认证标识的农产品一律禁止上市。

二、建立农产品分类查验制度

凡需进入我场销售的所有农产品必须进行查验,对有“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和有农产品合格检验证的实行免检入市销售;凡没有检验单的一律先检验合格后才准予销售。本地“基地”的农产品设立自销区、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内销售,并每天进行抽查检验。

三、实行产品质量追朔制度

凡进行我场销售的农产品一律实行进货销售查验制度及建立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禁止销售,并报请市农业局执法大队监督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

四、建立进、出货台帐制度

如实记录入场销售的农产品名称、数量、产地、供货商、进货时间及购买方、购买数量及时间。

五、加强基地与市场对接

在场内划出场地,专供本市“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经营使用,并随时进行质量检验。

六、健全例行监测制度

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和区域,对入场交易的农产品和经营户开展日常例行监测工作,对经检验工作所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例行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

七、建立健全索票索证制度

凡需进入我场经营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出具该产品的质量安全检验证、检疫合格证明。如不能出具质量安全检验证、检疫证明的,必须经由市场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

邵阳市江北农产品批发有限责任公司

篇8: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的技术措施

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它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

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为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在生产中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的技术措施。一是安全使用农药,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二是合理施用化肥,防止肥量过大造成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三是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建设无任何污染源的无公害生产基地。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

1、加强安全使用农药指导和监控力度

1.1加强对农药经营、使用的管理。

1.1.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全面清理整顿农药经营秩序,停止销售和使用禁用农药。同时应对经营业主进行技术培训,让经营业主明白,什么药可以经营,什么药不可以经营,从源头解决污染,将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拒于蔬菜生产区之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1.1.2经营者应向菜农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无公害蔬菜生产专用农药等,经营者也可同技术推广部门联合起来,利用冬闲定期的给农户办班或组织科技下乡,为农户送去新的农药使用技术,新的农药等。做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使农户都能全面掌握农药使用知识。

1.2加强农业防治和生态控制病虫害。

1.2.1生产中选用抗病、抗虫、抗逆的优良品种,合理的轮作和间作,保护天敌;在大棚生产中,大力提倡生态控制,注意通风排湿,调节合理的温度,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1.2.2大力推广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以菌治虫。利用赤眼蜂、七星瓢虫等以虫治虫,利用农用链霉素、多氧霉素、武夷霉素等以菌治菌。还可以利用昆虫外激素和内激素来防治,如诱杀、迷向、调节蜕皮变态等。

1.2.3严格控制化学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绿色蔬菜食品专用农药等,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早期防治,还应科学地选择施药方法、时间、浓度和剂量。

2、科学施肥防止肥量过大造成盐分积累和硝酸盐污染

2.1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及微肥。

一般亩施腐熟鸡粪、猪粪、农家肥等5000~6000kg,提倡测土施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含量情况配施适当的氮磷钾和硼、锌、铁等微肥。

2.2推广生物肥。生物肥有生物菌剂与生物有机肥两种,是近年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新型肥料,施入土地后,不仅能释放土地中的迟效养分,供蔬菜吸收利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害的发生,降低病害防治次数,减少农药残留。因此,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用量,控制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用量,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3注意肥料使用方法,人粪、畜禽粪必须做到腐熟后施用,氮肥要深施7~10cm,追肥要少量多次,钾肥要改一次性基肥为基肥与追施并重,在采收期根据作物长势追施磷钾肥。

2.4增施硅肥,减轻或消除土地中重金属污染。

2.4.1增施硅肥后,硅肥中所含的硅酸根离子与镉、汞、铅等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不易被植物吸收的硅酸化合物而沉淀下来。

2.4.2施硅肥增加了蔬菜作物根系氧化能力,氧化了镉、铅等微量元素,减少了它们的溶解度,从而抑制了作物对它们的吸收,有效地防止重金属对蔬菜的污染。

2.4.3施用硅肥还能减轻蔬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硅能抑制土地病菌,另一方面蔬菜作物吸收硅元素后,在其体内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面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

3、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

3.1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无公害蔬菜的生命线,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没有蔬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蔬菜。

3.1.1大力推广农用物资的标准化、规范化。推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3.1.2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肥料,解决为追求产量而过量用肥现象及蔬菜中硝酸盐超标问题。

3.1.3栽培技术标准化,推广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的栽培技术规程,及时大力推广蔬菜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3.2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

质量是无公害蔬菜的生命,没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就不能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是新时期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体系,就要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加强对无公害蔬菜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和相关技术、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的全程质量控制。随时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合格的蔬菜发给无公害蔬菜标志,允许进入优质蔬菜交易专区销售,对于经检测严重超标的蔬菜,要交给有关部门集中销毁,避免有毒蔬菜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

摘要: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的质量,生产中主要防止三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超标。即农药残留,硝酸盐含量、“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超标问题,概述了生产中主要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主要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泽富王志国绿色食品生产指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6—70

(2)李元芳曾木祥罗斌王华飞起草的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农业部行业标准NY/T39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2000—04—01实施

篇9: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措施

不含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及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蔬菜。

2.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

为了避免一切人为的环境污染,菜地要无污染,宜选在远离医院、工厂、铁路等地段。同时对农药残留、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进行检测,以不超过最高限为必备条件;灌浇水要无污染。绝对禁止使用污水灌溉,避免使用河水、塘水等地表水灌溉,要采用深井灌溉,严格化验水中重金属元素,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并控制到最低程度;不使用生粪、城市垃圾作为肥源,腐熟有机肥只做基肥施用,同时,避免单纯、过量施用尿素等氮肥。

3.無公害蔬菜生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3.1合理的栽培措施 选择抗病、丰产的优良品种,适时播种,采用抗病砧木进行嫁接。合理轮作、换茬,及时消灭田间地头杂草。采用高垄栽培,控制温湿条件,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3.2 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强的药剂,如瑞毒霉、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多菌灵、五氯硝基苯、氯氰菊酯、杀毒矾等。严禁使用1605、1059、氧化乐果及汞制剂等。提倡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

篇10: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六大措施

由于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复种指数进一步增加,品种更加丰富,导致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且防治难度加大。当病虫害进入大面积为害或较高程度为害时,防治难度和成本相应提高。因此,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控制,将病虫害的为害控制在较低程度,降低防治成本,同时也可保证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水旱轮作及品种轮换

实行水旱轮作及品种轮换措施,主要是减轻土中潜伏的传染性病菌对同类作物连续作害,如枯萎病菌、立枯病菌、猝倒病菌等,凡是能够发生同一种土传性病害为害的作物(如瓜类、豆类、花生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等),这些作物连作基本是可受到连续感染的。

特别是多年蔬菜种植地,土壤板结严重,养分失调,植株生长易受影响,抗性降低,易受土内潜伏病菌感染。因此有条件的耕作地实行水旱轮作,是有必要的。

种子处理

病菌可潜伏、依附种子体或少量种子携带病毒,种子萌发时开始为害,通过种子处理可有效杀死以上病源,提高种子生产的安全性。

一、温汤浸种用温度55℃左右、种子量5-6倍温水浸种1小时左右,可有效杀菌和促进发芽。

二、药液浸种或拌种

1、灭杀真菌如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病源,可用50%多菌灵500倍。

2、灭杀细菌如青枯病、细菌性疫病(火烧叶)、角斑病、软腐病、黑腐病等病害病源,可用77%可杀得600倍。

3、灭杀病害如花叶病病毒(俗称“打狗耳”),可用10%磷酸三钠浸种30分钟。

定植预防

一、畦土消毒定植前5天左右亩用生石灰粉100公斤左右撤施于畦面泥土耙匀,对土传性病害病源有一定的抑制和灭杀作用。

二、定植水配制预防传染性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可用韩国进口微生物菌剂碧拓2000倍淋根定植。

苗期预防

苗期是蔬菜生长最脆弱的时期,抗病能力弱,土传性病害和外源性病害容易侵入,虫害亦较严重,各品种蔬菜苗期要求实施病虫害喷药预防4次以上。

一、真菌性病害预防苗期细菌性病害为害较少,真菌性病害为害是大敌。如猝倒、立枯、根腐等病害,用药可用碧拓等,按兑水倍数淋根或喷雾,此措施可对较高龄植株所产生的枯萎病、蔓枯病等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病毒病(打狗耳)预防根据田间调查,近来病毒病有加重发病的趋势,已上升为蔬菜生产的大敌,为害大部分品种蔬菜,严重减少可达50%(如西葫芦、辣椒等)。用药可采用小叶灵、抗毒剂1号、病毒A、植病灵、病毒酰胺、吗啉呱等,按兑水倍数喷雾。

三、刺吸性害虫预防如蓟马、蚜虫、螨虫等,除吸食植株汁液影响生势外,它们还是病毒病的传染媒介,病毒随虫源转移可造成病毒的交叉感染和蔓延。用药可采用韩国进口微生物菌剂碧拓,结合以上防病毒病措施同喷。

四、啮食性害虫预防如吊丝虫、夜蛾类等对蔬菜苗期为害尤其重要,用药可采用碧拓,要求轮换用药,降低鳞翅目昆虫抗药性。

中期预防

如瓜豆、茄果类花期前后,主要预防瓜豆类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疫病、茄果类青枯病、病毒病等。

一、真菌性病害预防如瓜豆类枯萎病、蔓枯病等,可用普力克等喷雾,于始花期左右用药4次左右(每次用药间隔期5天),并对中后期真菌性病害为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细菌性病害预防如青枯病是茄果类蔬菜生产大敌,多数于始花期前后发生,花期前可用农药链霉素、可杀得、新植霉素等灌根或喷雾预防,连续用药4次左右(每次用药间隔期5天);另外,十字花科黑腐病和软腐病在生长中前期可采用以上用药进行喷雾预防,连续用药3次左右(用药间隔期5天);高温高湿时,瓜类细菌性角斑病、豆类疫苗(火烧叶)容易发生,使用可杀得、加瑞农等预防作用明显。

三、病毒病预防防治方法同苗期预防,用药为复混药,即病毒病用药加防刺吸性昆虫用药,适加叶面肥同喷,防治效果更加好。

四、虫害预防主要针对顽性害虫,如豆类蛀虫(豆荚螟、野螟)、夜蛾(斜纹、银纹、甜菜夜蛾)、小菜蛾(又称吊丝虫)等鳞翅目类害虫,用药可用碧拓要求轮换用药(注:豆荚螟防治喷药要求在豆荚花蕾早上开花时进行)。

后期预防

篇11:夏季高温对蔬菜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鲁忠富 2013-07-16近期以来,出现持续罕见特大高温干旱天气,蔬菜生产旱情和病虫危害较为严重,对我省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这一阶段又处于伏缺期,上市蔬菜品种及数量均少,价格较高,因而克服高温危害,确保蔬菜正常生长,对增加菜农收入,丰富淡季蔬菜市场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应对持续高温干旱,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不猛涨,城乡居民有菜吃,菜农损失降到最低,特提出如下技术救灾措施供参考。

1、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要迅速组织广大基层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抗旱救灾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查灾核灾和技术服务工作,扎实做好种子、农药、肥料等物资的调运储备工作和蔬菜种子保障供应,备足种源,确保生产所需;因地制宜,分门别类进行指导,科学地开展抗旱救灾,对恢复性生产、改种、抢收的蔬菜面积进行造册登记;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将抗旱救灾技术措施传递到农民手中,开展抗旱防病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以抗旱保菜为目标,加强田间管理。当前重点加强对豇豆、辣椒、茄子、瓠瓜、丝瓜、苦瓜、冬瓜、南瓜、番茄、黄瓜等存园蔬菜的田间管理,针对当前高温干旱的气候特点,加强大田蔬菜的松土、施肥、抗旱、防涝等田间管理。

3、适时适量浇水灌溉。高温天气早晚灌水能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尽量做到“三凉”(天凉、水凉、地凉)时灌水,要浇匀浇透,保持土壤湿润,做到水不漫畦,速灌速排,可使田间气温降低1~3℃,从而减轻高温对花器和光合器官的直接损害。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喷灌、微滴微喷技术,防叶片脱水,能有效减轻干旱对蔬菜生产的影响,抗旱保菜,能省工、省力、节水、减轻劳动强度;还能增湿、降温,改善田间小气候,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促进蔬菜生长,使夏秋季叶菜的商品性得到较大改善。

4、根据蔬菜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及时补充速效肥料或叶面喷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如苗期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结果期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在高温季节,叶面喷肥具有“降温、增肥”一举两得的效果。如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过磷酸钙及草木灰浸出液等连续多次进行叶面喷施,既有利于降温增湿,又能够补充蔬菜生长发育必需的水分及营养, 但喷洒时必须适当降低浓度,增加用水量。对花果期的蔬菜,如辣椒可用 30mg/L对氯苯氧乙酸溶液喷花,对高温引起的落花具有一定防治效果;番茄喷洒 2000~3000mg/L比久溶液、硫酸锌或硫酸铜溶液等,可提高植株的抗热性,增强抗裂果、抗日灼的能力;用2,4-D浸花或涂花,可以防止高温落花和促进子房膨大。

5、科学救灾,及时换茬,抢种、抢播速生叶类菜。高温干旱既是自然灾害,也是蔬菜增效、农民增收的极好机遇。由于高温干旱和病虫的侵袭,大部分蔬菜生长不良,特别是茄果类、瓜类蔬菜提前败藤干枯。因此对受灾严重或绝收的田块,要及时改种或抢种。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和布局。做到长短结合,及时换茬,清洁田园,分批抢种、抢播速生叶菜类速生蔬菜,确保市场供应,如小白菜、菜心、飘儿菜、莴笋等。

6、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抓好秋冬播和延秋蔬菜育苗工作。当前,重点要抓好秋冬播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萝卜、莴苣、茼蒿、苋菜、荠菜、菠菜等大路菜和瓠瓜、番茄、辣椒、黄瓜、茄子等延秋类蔬菜的播种育苗工作。充分利用遮阳网降温抢播育苗,要选用抗性强、耐热性好的品种。遮阳网要做到日盖夜揭,苗床干旱要及时灌溉,灌溉宜在早上或傍晚水凉气温低时进行。无论是集约化基质育苗还是常规育苗的,有条件的要尽量做到带土、带药、带肥定植,定植后及时浇水,促进活棵。

7、结合高温,进行土壤消毒,改善或减轻连作障碍。利用高温天气进行土壤翻耕烤土,杀灭土壤病菌、虫卵,特别是大棚菜地,可深翻土壤40~50厘米,每亩混入生石灰100千克,附加秸秆300千克,大水漫灌覆盖棚膜高温闷棚10—20天,可明显降低线虫病等病害的为害,处理后的土壤栽培前注意增施磷、钾肥和生物菌肥。

篇12: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蔬菜市场秩序整顿力度。由乡蔬菜检查小组和派出所牵头,道路站为辅,全面协调解决群众在运销蔬菜中存在的疑点难题,为了保证蔬菜畅销,对所有进村、出村道路进行全面养护,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上进行了更新,对来往车辆、菜商车辆进行了亮牌检查,对菜霸、路霸进行严厉打击,彻底确保了菜商的安全运输问题。

二是搞好市场销售服务。实施了“经纪人+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方法,拓宽了销售渠道,保障了蔬菜畅销,为保证蔬菜能顺利售出,今年与张北博天糖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584亩甜菜的购销合同,提前为菜农拿到了“绿卡”,预计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约589.6万元,为菜农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

篇13: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措施

1 合理控制温度

遇雨雪、降温天气时, 应合理调整室内温度, 将棚内温度控制在15~19℃较为适宜。如果室外温度过低, 可选择性能较好的被子或草苫覆盖物或增添白炽灯等进行保温, 也可挖掘防寒沟提高地温, 有效阻挡土壤热量的水平传播。在温室四周放置挡风保暖的遮蔽物, 如草帘、玉米秸秆等以提高室内温度。还应做好温室的门窗以及缝隙的密封工作, 挂上门帘, 以减少缝隙放热。如果室外温度相对较高, 应把草苫卷起, 适当降低棚内温度, 同时还能防止覆盖物潮湿, 但是降温、降雪天气要放下以保温。还可以在覆盖物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防寒布, 以增加室内的温度和保持覆盖物干燥[2,3]。在外界温度持续降低的情况下应增加1~2层覆盖物。也可在后墙上增加反光膜, 不仅可以增加温度, 还可提高地温, 一般3 m内的光照度可增加9%~40%, 气温增加1~3℃, 10 cm地温可提高1~2℃。当室内温度在8~10℃时, 应根据温室的大小与种植蔬菜的高矮, 加盖小棚或二道幕, 以减少室内温度的流失, 阻挡冷空气的进入。当温度低于6℃时就应采取加温措施, 如生火炉等, 以防止低温受害。在棚内温度超过20~23℃时, 应注意进行通风放热。

2 天气防范与补光管理

冬季气候条件较为恶劣, 应时刻注意大风暴雪及次生灾害对温室的破坏。遇暴雪天气, 应及时清理棚膜上的积雪, 如果积雪过大、过厚可补充立柱, 以免压垮温室;由于天气持续阴雪, 揭开覆盖物后用光照过强, 蔬菜会出现萎蔫现象, 应重新覆盖并向叶面喷洒清水或营养液 (糖、尿素以及磷酸二氢钾液混合液) 促进植株恢复, 正常后可逐渐揭开覆盖物见光。在大风天气, 应注意将棚膜扣紧, 用专用压膜线扣紧并将覆盖物用绳索横向固定, 同时封闭通风口。让蔬菜接受光照是植株生长的必然需求, 有的日光温室由于棚膜老化或污损造成透光性较差, 从而影响室内温度的提升, 导致病虫害滋生, 因此要定期清理棚膜上的杂物, 张挂反光膜, 定期更换棚膜以提高薄膜的透光率, 安装白炽灯或利用人工补光、增加补光时间等, 以提高植株的光照和光合作用的物质积累[4]。合理调整覆盖物的揭盖时间以增加光照, 同时还要对室内的植株进行合理密植, 进行树形整理、修枝剪叶、打杈吊秧、病虫叶摘除, 以降低室内郁闭度, 改善透光条件。

3 科学控制肥水与控湿防病管理

冬季浇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工作, 因为它不仅为蔬菜提供生长必须的水分, 同时还影响温室内的温度、地温以及湿度。蔬菜种植在温室中, 由于棚膜和覆盖物的透气性较差, 棚内湿度较大, 应尽量少浇勤浇, 可采取逐棵点浇、软管滴灌或膜下暗灌等方式, 切忌大水漫灌。浇灌完毕后, 药品覆盖地膜以保土保墒。同时浇灌还要结合外部天气和空气湿度进行, 天气较好且将持续晴天时, 可对蔬菜浇水;如果室外温度低于-10℃, 应避免浇水。进入冬季蔬菜的根系逐渐生长缓慢, 在追肥时可适当对叶面肥进行补充, 结合光照的增加以促进叶面肥的吸收, 可喷洒磷酸二氢钾、硝酸钙以及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液体, 还可喷洒适量米醋、白糖和过磷酸钙混合液以抑菌驱虫, 增强抗寒能力。配套结合土壤情况与蔬菜长势进行追肥, 配合使用锌、硼等微量元素以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温室湿度的调节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重要工作, 因湿度过高会导致细菌滋生。应将湿度控制在80%以下, 可利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间适当通风换气, 以降低室内湿度和土壤湿度, 但要注意温度的控制范围。还可通过浇灌降低水分的蒸发, 或是采用高垄栽培、地膜覆盖或使用百菌清、腐霉利、嘧霉胺等烟剂和粉尘剂进行熏烟降湿, 控制使用量应在3.00~3.75 kg/hm2。定期喷洒保护性杀菌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如果植株受冻可向叶面喷洒速效肥料, 如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缓和, 还可喷洒吲哚乙酸、赤霉素、碧护等进行营养补充。温室蔬菜常见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如霜霉病可用百菌清, 或杜邦克露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农利灵、扑海因喷雾或特克多烟雾剂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粉锈宁或硫磺悬浮剂防治;晚疫病可用晚疫净、霜疫清或加瑞农进行防治。

摘要:日光温室是反季节蔬菜栽培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生产形式。从合理控制温度、天气防范与补光管理、科学控制肥水与控湿防病管理等方面对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雅娟, 王元元, 郭宏文.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管理建议[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 2010 (1) :6-8.

[2]马艳玲.冬季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2007 (9) :10-12.

[3]张苗珍, 屈会玲.冬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2) :125, 127.

篇14: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1. 雹灾对蔬菜生产的影响

春番茄、辣椒、茄子等果菜类,生长前期遭遇轻度雹灾时受影响较小,遭遇中度雹灾时叶片大部分被打碎,生长点被打折,果实被打伤或打掉,有的只剩下叶柄或侧芽;坐果盛期遭遇轻度雹灾,叶片稍有破碎,果实表面有少量小型雹伤,一般3~5天伤口会自然愈合,果实商品性稍差,但对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遭遇中度雹灾时叶片中度破裂,果实有较大面积雹伤。

黄瓜、豇豆、冬瓜、丝瓜等蔬菜遭遇雹灾后,往往被伴随的风灾吹倒藤架,折断茎蔓,并打碎叶片,留下伤口,引起病害大流行。

2. 防止补救措施

①加强预报,在冰雹到来之前采取抢收或防护措施。多雹地区的菜农在雹灾季节下地时最好随身携带竹篮、筐等防护头部。

②加强管理。及时更换被冰雹砸坏的棚膜,排除菜田内渍水,暴雨后及时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吸收功能,加快伤口愈合和新枝叶的萌发;及时防除杂草,将被风吹倒的蔬菜扶正,对被吹倒的黄瓜、豆角等搞好整枝绑蔓。

③再生栽培或套种。对于开花结果前后侧枝萌发力较强的辣椒、茄子、番茄等蔬菜,可利用果菜类蔬菜再生能力强的特点,促进再生侧枝继续生长;对没有分枝能力的甘蓝、莴笋等可以套种豆角、黄瓜等高架蔬菜,以弥补雹灾造成的损失。

④追施肥水。对受灾程度较轻的,即部分叶片受损、生长点未受损害的,可适当进行划锄,并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最好选用0.3%磷酸二氢钾,0.1%尿素,不含生长抑制剂的黄腐酸、腐殖酸、氨基酸等叶面肥,每隔7天1次,连续喷3次,以保护叶片、延长叶片功能期;对底肥施用量不足的地块,可趁墒追施速效肥如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⑤喷药防病。蔬菜受雹灾后,造成大量的伤口,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受病菌侵害,因此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0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青霉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涂受伤部位,以保护植株,防止病害传播;或普遍喷1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可杀得防治疫病或霜霉病。发现病株后要尽快拔掉集中销毁,并用甲基托布津或生石灰进行围蔸,防止传染。

⑥改种补种。对雹灾严重已经造成绝产、绝收的地块,应及时改种其他蔬菜,如可以播种黄瓜、豇豆等(在受损蔬菜行间点播),或把受损蔬菜清园后直播小白菜、芫荽、茴香、耐热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等蔬菜,或进行夏秋甘蓝、秋花椰菜及早秋芹菜等的播种育苗。夏季育苗应采用小拱棚遮阳设施,创造防雨、降温的育苗条件,最好采用营养钵、穴盘、育苗基质等培育壮苗。

篇15:蔬菜生产技术措施

郑百龙 王 丰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台湾属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各类蔬菜。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通过品种引进、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使栽培蔬菜种类增加,面积与产量上升。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蔬菜栽培面积与产量均有所下降,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台当局通过各项积极措施,引导蔬菜产业发展,以确保内、外销需要。本文简要概述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蔬菜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针对目前面临的产业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性辅导措施。现状 1.1 产区情况

台湾各种蔬菜生产几乎不受栽培地区和季节的限制,同类蔬菜能在全岛各地周年栽培;以中部、南部和东部的栽培面积较大。大宗蔬菜主要在中南部生产,如竹笋、甘蓝、结球白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台北等城市近郊则以生产短期叶菜类为主,如小白菜、青梗白菜、莴苣、苘蒿、蕹菜、苋菜等。

1.2 栽培面积与产量

蔬菜产业是台湾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至80年代达到高峰,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hm左右,约占台湾耕地总面

2积的25%,仅次于水稻,为台湾第二大宗作物,年产量在300万t以上。之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减至约1 6万hm2,年产量为265.5万t(表1)。

1.3 栽培蔬菜的主要种类

台湾栽培蔬菜达130多种,叶菜类主要有结球甘蓝、不结球白菜、莴苣、荠菜、菠菜、蕹菜、苋菜、葱、韭菜、苘蒿、芹菜、大白菜(结球白菜)、芥蓝和抱子甘蓝;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牛蒡、山药和根用芥菜;茎菜类主要有洋葱、大蒜、竹笋、姜、芋、荸荠、莴笋、莲藕、茭白、慈菇、芦笋、球茎甘蓝、马铃薯和茎用芥菜(四川榨菜);花菜类主要有花椰菜、金针菜和青花菜;果菜类主要有黄瓜、西瓜、香瓜(甜瓜)、越瓜、丝瓜、南瓜、冬瓜、梨瓜、节瓜、苦瓜、蛇瓜、茄子、西红柿、甜椒、豌豆、毛豆、豇豆、刀豆、黄秋葵和菱角;食用菌主要有洋蘑菇、草菇、木耳、香菇和金针菇等从1985~2005年的20年间,台湾主要种植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以竹笋、西瓜、甘蓝、番茄、萝卜、白菜、香瓜、蒜头为主,但种植面积的排名顺序有所变化(表2)。

1.4 栽培方式

台湾蔬菜多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栽培面积小,仅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6%~8%。设施栽培主要有畦面直覆式纱网覆盖、低架怅棚式纱网覆盖、矮隧道式塑料布栽培、水平高架塑料网室、大型塑料布网室、轻型钢结构固定设施等,都为简易型的设施结构,使用精密型兼具环控功能设施极少。其中叶菜类与瓜类应用设施栽培最多;根菜类少用设施栽培;茎菜类只有冬季芦笋保温生产,以产期调节为目的的才用设施栽培,面积不到50hm;芽苗菜类生产已朝自动化管理模式发展。

1.5 加工与外销

台湾蔬菜深加工方式有制罐、盐渍、脱水和速冻。用于深加工的蔬菜主要有毛豆、洋蘑菇、竹笋及牛蒡等。制罐洋蘑菇和芦笋主要销往欧洲共同体市场和美国、加拿大等地,制罐竹笋主要销往日本,速冻蔬菜2和脱水蔬菜主要销往日本、美国、西德和香港等市场‘纠。新鲜蔬菜以运销距离较近的香港和日本等市场为主,洋葱大部分销往日本。

1.6 运销

台湾蔬菜同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一样,通过批发市场、共同运销和直接运销3种形式销售。总体上蔬菜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全台的蔬菜供应表现出从中部、南部和东部向北部、西部地区运销的总体供需模式,北部蔬菜约有54%来自“南菜北运”。蔬菜属于台湾民众生活之必需品,其消费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过去50年来,台湾蔬菜的年平均消费量,由1952年每人每年消费42kg.增加至2000年的124kg和2005年的150多kg;外销蔬菜种类主要是洋蘑菇、芦笋、马铃薯、洋葱、西红柿、萝卜和白菜等货架寿命较长的种类及其加工产品。政策性辅导措施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受台湾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口外移,农村劳动力老化,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台湾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偏高、生产规模缩减、农业污染加重、缺乏竞争优势、国际贸易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此,近年来台当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恢复发展。

2.1 建立产销对接制度

台北市农产运销公司在每月10日和25日专门邀请省农会、省农联社、省青果社和市政府及菜农代表共同商讨下半个月的蔬菜日供应量,由主管部门根据商定数量分层落实到各生产单位或菜农。省农会还在60个产区选择18种主要蔬菜进行抽查,由菜农在统一的表格中预报可供应的蔬菜种类、数量和时间。调查资料汇总后每月公布1次,作为各地预测蔬菜产销动态的依据。尤其跨年期蔬菜如大蒜与洋葱均于种植期前订定各县、市生产目标,并印制文宣资料发至产地,举行产销调节倡导会等,调节农民种植面积。

2.2 加强蔬菜共同运销

共同运销已成为台湾蔬菜销售的主要形式,全台观已有293个农会及合作社参加蔬菜共同运销体系,蔬菜共同运销的市场占有率从11975年的9.5%上升到2006年的66.8%。为能有效向农业产销班、农会组织、农业合作社共同运销组织及时提供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台有关行政机构充分利用电传视讯等公共工具及时报道有关信息,除每天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介专题报道蔬菜产销信息外,还设有蔬菜行情报导中心,并在各市、县设立下属的机构,能在全台45个主要蔬菜批发市场交易结束后两小时内就将当时的成交行情作出汇总报道。对促进蔬菜商品流通和调节供需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开展农产品标章认证

因台湾市民不易由外观辨识本岛产品与其他地区进口或走私产品,为了让消费者更大程度接受本岛生产的蔬菜,因此建立香菇、金针菇、莲子等产品认证标章,供消费者选购参考。对农药及添加物较为敏感的蔬菜产品,如菇类、毛豆等,加强正确用药观念的普及教育。

2.4 推广应用机械化操作与设施栽培

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与人口老化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应用机械化操作,可以减少重复性或较粗重的体力工作,可节省劳力,提高工作舒适度,减少劳力成本支出,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台湾为多灾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大台风,并带来大暴雨,利用环(温)控设施、网(温)室设施稳定菇类、瓜果类等蔬菜生产,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产品质量。

2.5 结合观光休闲活动推动产业转型

结合各地观光休憩资源,推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多元化的蔬菜产品,开展产业文化活动,提升产晶附加值,解决盛产期产品销售问题,以刺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2.6 重视生产环节废弃资源再利用

上一篇:佛教对山西晋文化的影响下一篇:护理质量考核评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