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2024-07-11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精选9篇)

篇1: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电算审查岗位可以有()兼任

A、会计档案资料保管

B、软件操作岗位人员

C、会计核算人员

D、会计稽核人员

2、下列对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上级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内容和权限

B、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

C、上级操作记录

D、以上都不对

3、电算化会计岗位是指直接()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工作岗位

A、操作、维护开发

B、管理、操作、维护

C、管理、维护、开发

D、操作、管理、开发

4、会计数据的安全通常是通过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衡量的。保密性是指()A、计算机系统能防止非法修改和上除会计数据

B、计算机系统能防止非法独占会计数据资源,当用户需要使用计算机资源时能有资源可用 C、计算机系统防止非法泄露会计数据 D、用户识别控制

5、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及时检查性检查工作()A、会计档案资源报关员

B、会计主管

C、稽核人员

D、电算化主管

6、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储存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

B、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

C、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

D、原始单据立档存储

7、下列职责中不属于电算化维护员责任是()

A、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B、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工作 C、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及时做好数据备份比妥善保管

D、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8、下列工作中,()一定不是录入员的工作

A、录入作证

B、审核凭证

C、记账

D、修改期初余额

9、下列不属于软件维护的是()

A、正确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周期性维护

10、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A、基本会计岗位

B、电算化会计岗位

C、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D、与手工一样的岗位

1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电算主管的工作()

A、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B、协调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C、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等数据的正确性的检查工作

D、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正确性

12、为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1996年发布了()。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文件。

A、《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B、《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 C、《计算机辅助审核技术》 D、《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环境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研究与评价的影响》 13.下列不属于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A程序设计的系统开发档案

B数据结构设计的系统开发档案

C语言类型的系统开发档案

D种类编码的系统开发档案 14.电算化基本会计岗位不包括()A会计主管

B出纳

C稽核

D软件维护员

15.《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A会计

B出纳

C财务主管

D单位负责人

16.会计核算单位以磁盘方式保存会计档案资料的,应()对磁盘进行数据备份。A每天

B每月

D每季度

D每年

17.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是对会计软件的()要求。A最高

B较高

C最低

D较低

18.为了保证会计数据资料的安全根据()要求,会计所有部门的所有人员要进行岗位分工和权限设置。

A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B会计制度

C会计准则

D企业管理制度 19.下列职责中,()岗位是不相容职责

A电算化主管与审核

B凭证录入与修改

C凭证录入与审核

D电算主管与数据分析 20.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是对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A全部采用

B优化改进

C全部废除

D随意改造 21.会计核算软件中,操作人员的权限是通过()实现的。A会计主管任命

B硬件使用制度 C软件使用制度 D口令控制

二、多选题

1.出纳人员不得兼管()

A会计档案保管 B稽核 C收入、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 D现金日记账的登记 2.审核记账人员的职责包括()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B数据备份并妥善保管

C对审核无误的凭证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帐表 D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 3.下列选项中,软件操作人员的职责包括()

A负责所分管业务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凭证、账簿、报表)

B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C负责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工作

D数据输入操作完毕,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审核记账员复核记账 4.电算化维护员的职责包括()A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B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 C、电算化系统升级换版的调试工作 D、数据输出 5.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到()A.防震 B、防磁 C、防火 D、防潮 6.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

A.基本会计岗位 B、电算化会计岗位 C、会计核算岗位 7.软件安全是指防止软件的()

A.非法复制 B、非法修改 C、非法删除 D、非法执行 8.软件操作人员负责()

A.数据处理 B、数据输入 C、数据备份 D、数据输出

9.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1996年发布了哪些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A、《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C、《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0.会计数据的安全通常是通过()特征来衡量的()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及时性 D、可用性

11.下列操作哪些是属于对计算机数据的备份操作()

A、将硬盘数据定期复制到软盘上B、将硬盘数据定期复制到其他硬盘上

C、定期对硬盘数据进行查毒 D、定期对硬盘数据进行清除 12.洒北省会计电算化工作管理()A、由省财政厅管理全省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B、各市、县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电算化工作

C、具体工作由财政部门的会计处(科、股)负责

D、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指导本行业的电算化发展 13.电算化会计可设立如下岗位()

A、电算主管 B、软件操作 C、审核记账 D、电算维护 14.手工会计下,账务处理形式的缺陷主要有:()

A、数据大量重复 B、准确性差 C、信息提供不及时 D、工作强度大

三、判断题

1.会计主管不可兼任电算化主管岗位。()

2.会计软件维护一般包括:操作与程序维护两方面。()3.出纳人员可以兼任稽核工作。()

4.会计岗位必须每人一岗,不得较差设置。()

5.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6.会计使用过程中,一个月只允许备份一次。()7.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操作软件处理会计业务。()8.会计政策或会计制度做出调整时,需要修改或升级软件。()

9.基本会计岗位必须是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10.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11会计软件维护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12.基础会计工作岗位,只能一人一岗。()

13.会计软件经销单位销售软件时,应与用户签订合同。()14.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15.会计软件维护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

16.我们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时,要请注意经常存盘,目的就是把内存中的内容保存到外存储器上。()

17.软件操作人员离开岗位,应执行命令推出软件,防止非相关人员进入。()18.会计软件要求每天的会计业务必须打印出来。()

19.会计软件经过评审应达到《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20.工同部门负责对会计软件售后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1.办理会计证、会计证年检必须持有会计电算化证。()22.对任何会计软件都存在服务的问题。()23.会计软件的升级也属于软件的售后服务工作。()

24.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一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25.会计电算化后必须增设会计电算化岗位。26.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不需要考虑内部牵制制度。

27..电算化会计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28.电算主管是开展电算化后单位新增的会计岗位。29.会计电算化后的岗位都应有岗位责任制。

30.会计电算化手的岗位设置任何情况下必须一人一岗。31.电算主管工作的责任主要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32.会计软件操作人员主要负责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33.审核记账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

34.本单位的人间开发人员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35.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人可以兼任多个岗位。36.中小企业出纳和记账审核可以是同一人。

37.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制度就是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38.系统软件不需要修改,维护比较简单。39.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就是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40.会计软件维护一般包括操作与程序维护两方面。41.会计软件操作维护是指对会计软件的修改。42.会计软件的程序维护就是指的正确性维护。

43.计算机病毒只能使计算机瘫痪,但不能破坏会计数据。44.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的一个措施是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45.在装有会计软件的计算机上玩游戏肯定会感染病毒。46.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制单、审核可以是同一人。47.取得会计软件经销权的单位经营活动不再受财政部门的监督。

DDBCD DCBDC DACDD ACACB A ABC AC AD AC BCD AB ABD ABCD ABD ABD AB ABCD ABCD ABCD FTFFT FTTTT TFTTT TTFTF TTTTT FTTTF TFTTT FFTTT FFFTF FF

篇2: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会计电算化工作内部制约机制,增强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工作协调,确保会计电算化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一、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

1. 电算主管(会计主管兼任):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和会计业务的运行工作,负责对操作人员的权限划分。权限的划分应本着有利“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进行。

2. 系统管理员:负责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建立,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组织协调与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行操作,监督检查系统操作员、维护员、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负责系统及系统数据、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兼任出纳及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工作。

3. 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帐凭证、会计帐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4. 审核记帐: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帐簿,对打印出的帐簿、报表进行确认。

5. 系统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6. 系统档案资料管理:负责系统数据的备份,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系统盘的保管,负责记帐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待各种会计档案的装订、封存、保管。

二、电算操作人员职责权限

1. 有权拒绝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录入计算机。

2. 有权将计算机判断有错的会计凭证退回原传递者。

3. 有权制止任何人不经操作人员同意,擅自动用会计记帐专用机,随意调用会计信息资料。

4. 有权制止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破坏会计信息完整、准确的行为。

5. 无权擅自更改己投入运行的会计核算程序,无权将口令泄露他人或请人代替输入和做其他操作工作。

6. 无权复核、审核会计凭证,不得修改己经审核的会计凭证及己录入计算机和经计算机生成的会计信息。当出现错误操作,造成记帐错误时,可由录入人员制出更正凭证,由审核员审核后,重新登记帐簿。

7. 不得录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及其它资料。

8. 不得操作运行自编或系统以外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核算。

三、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1. 上机操作人员要按着系统管理人员规定的工作内容和权限操作,对操作密码要严格保密并定期更换,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 为明确责任,各操作人员均不得错用他人密码进入系统进行任何操作工作。

3. 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不准登记机内帐簿。

4. 操作人员停止操作,应执行相应指令退出会计软件。

四、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1. 保证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整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 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禁止对数据和软件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

3. 对磁性介质(磁盘、磁带、光盘)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备份。

4. 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版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经专业人员审核和领导审批,并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5.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排除,必要时与厂商联系维修,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同时操作人员要做好故障记录,包括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等。

五、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要求

1. 系统操作员必须有一套干净无病毒的软件,并且专机专用,专盘专用。

2. 对新购置或关出去维修的机器,安装财会核算系统之前,必须自选彻底清理一次硬盘,对硬盘做一次低级格式化,保证系统安装在一个无病毒的环境中。

3. 使用己用过的软件时,必须进行病毒检测。

4. 对输入盘上的数据库要定期进行备份。

5. 系统一律从硬盘启动,不用软件启动。

6. 禁止在运行财会核算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

7. 定期对硬盘和软盘进行病毒检测,凡是无病毒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应贴上写保护标志。

8. 一旦发现系统遭受病毒侵袭,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六、安全和保密制度

1.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地点。

2. 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3. 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4. 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外单位。

5. 经领导同意借阅的会计资料,应该履行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病毒,防止感染病毒。

七、机房管理制度

1. 计算机机房设专人负责管理,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出入机房。

2. 机房要安装空调器、不间断电源、防盗警铃或报警器等设施。

3. 机房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4. 机房内禁止吸烟,停止工作应切断电源。

5. 除系统管理人员(机房负责人)外,其他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动用或关启计算机。

6.主机(数据库)禁止频繁开关机。

篇3: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1.1 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 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 直观性较强, 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 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地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 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

1.2 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 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 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 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 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 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 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 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 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 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 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 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 控制效率低, 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1.3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工作质量有赖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及会计人员本身的操作水平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易于保持经济业务的连续性, 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旦系统由于自身或操作员的失误而崩溃, 就可能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下, 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效果, 传统会计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而电算化系统中, 操作环境的改变使传统的管理控制方式失去了发挥功能的土壤。为了减少误操作, 提高输出会计信息质量,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功能和手段。

1.4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的逐渐完善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核算型会计软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核心是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型会计软件较之传统核算型会计软件具有灵活性及自由度较大、个性突出的特点, 而限于电算化及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真空地带。随着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业务的多样化,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考虑和制定上, 总会存在没有涉及的地方。这使得内部控制存在没有触及的真空, 减弱了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效果。

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2.1 严格的内控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

无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其内部控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即健全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具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只是在电算化环境下, 控制的重点由传统的财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 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 控制的内容更加广泛。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看, 内控制度具体包括:组织控制, 即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授权控制, 就是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职责分工控制, 是规定同一人不能处理“职责不相容”的业务;业务处理标准化控制, 就是规定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规程及制度;软件的安全保密控制, 就是规定软件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数据文件的安全保密控制, 即规定数据维护、保管、使用的规程及制度;运行控制, 即应用控制, 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主要是建立和执行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管理制度。

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组成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控制系统和应用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1) 一般控制系统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 分为组织控制和系统开发控制两部分, 包括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书控制等内容; (2) 应用控制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的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 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3个方面。

2.2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以上是从控制方式和系统构成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内容的认识, 下面将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探讨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 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 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 明确部门内部各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维护人员的职权是不相容的, 必须分工明确, 不得兼任, 同时, 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专职系统操作员只能使用经编译并加密的程序, 不能再接触系统设计文件、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清单, 不能兼任会计及审核工作;系统软硬件维护人员不能担任系统操作和会计工作, 但可以兼任系统开发工作;会计软件维护必须经过批准并在监督下执行。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 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 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在批量数据输入时, 其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审核输入前后的数据、编号顺序检验、逻辑关系检查、数据界限检查、关键字核对以及错误更正等。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开发过程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 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系统开发控制分为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和系统设计阶段的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实施的控制, 在系统准备、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 对系统进行有效维护等所应制定的控制制度和措施。

系统的安全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是指如何采取有力的控制制度和措施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系统的接触控制、后备控制和环境安全控制等内容。

综上所述,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 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 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 创造更高的效益。

摘要:文章分析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强化和突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不断探索适合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措施应当是当前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管理,制度,电算化

参考文献

[1]覃伟.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

[2]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1.

[3]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北方机电工业学校.

篇4: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及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即包括了原来的手工财务过程,又包括程序设计、电算化账务处理过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所以必须针对这一现状下的新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输入垃圾,输出也是垃圾”,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

授权、批准控制是手工条件下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因而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三)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打印出的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

(四)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会计数据和处理程序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运行,如突然停电、病毒发作等都会造成数据丢失;若使用的是网络系统,还会因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网络通讯出现问题而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因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由于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要想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同时,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经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其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电算化环境下对内控的要求。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要求处理同一笔经济业务的人员即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此外,严格的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率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

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加强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包括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控制和操作控制。系统开发过程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程序源错误与偏差,以保证系统本身的顺畅运行和提供审计线索,使系统的每一项设计都合理、正确。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

(二)加强人员职能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功能与知识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三)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因而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以及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等。

(五)加强对企业“甩账”的审批工作

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就是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代替手工作业,但是“甩账工作”不是由各单位自行做出决定的。单位是否具备脱离手工账的条件需由政府相关部门做出全面系统地评测,以保证单位会计电算化安全、顺利地实施。但在具体运作上,由于国家没有发布一个统一的审批“甩账”的标准,各省市根据本地区具体的情况制定了一些审批办法,但在审批过程中,财政部门比较注重核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审查则拘泥于形式,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财政部门应认真把好“甩账”这一关,真正为企业着想。

篇5: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合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二。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之三。

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能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二、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新情况。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内部牵制,保护资金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运行效益。

2.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日常运行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日常操作管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和上机操作管理。

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的会计工作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出现故障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但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磁性化和不可见性,要求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其内容主要包括:

(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

(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

(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

(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

(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3.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

(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

(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

(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

(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

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并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4.加强内部审计。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篇6: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会计电算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使会计工作由纸上记账变为网上记账,不仅减轻了会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会计管理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管理者的经济活动决策提供了真实准确的数据。在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之后,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环境发生极大的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数据统计结果误差减小,数据处理速度加快。同时,会计电算化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监督体系和会计使用软件功能不多这四个问题,只有从这四个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的内部控制。

篇7: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4、数据处理控制

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伸缩性进行的控制。计算机系统对数据验证、计算、比较、合并、排序、文件更新和维护、改错等内部运算、存储等一系列动作的校验、判断及提高措施。处理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资料依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正确的会计处理结果。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为保证合法、正确地输出各种会计信息而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关系到输出的会计信息是否准确、真实和可靠,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使用。对于输出的纸介质的会计资料应由专人进行核对,检查其完整性、正确性、检查打印的帐薄和报表页号是否连续,有无缺漏或重叠现象。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对于输出的磁介质的会计资料应及时贴上外部标签,在外部标签上写明文件名称、输出时间、并要妥善保管、存档或上报使用。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同时,应设置资料分发与保管的登记薄,详细记录输出资料的名称、编号、打印份数、日期以及各种会计报告的使用人、发送份数、送达时间等,并需经手人签字,以防丢失、错发、漏发、重发。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三、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1、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制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方式发生改变,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

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帐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例如昔日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昔日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

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由人员和计算机相结合来共同完成。

2、控制对象发生改变,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对象、工作情况、信息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等。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并按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过程分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随着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

3、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手工会计系统中,会出现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疲劳或处理环节过多等而产生的无意错误。会计电算化系统后,输入数据正确、计算机程序正确和设备正常运转三者具备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如果上述的任何一方出现差错,就会使处理结果错误。现实中,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以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由于控制方法,对象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刻不容缓。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为: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系统的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控制机制,使会计电算化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

四、会计电算化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兼容性差。由于各个系统都是自行开发,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各软件公司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就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

(二)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由于当前许多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帐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其他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需先将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经人工核算后再重新输入,就是说从一个处理系统(模块)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模块),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直接使用基础数据,

这不仅啬了工作量,而且因为由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机率,使得财会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在这种意义上,只能称它为“加电的帐本”。

(三)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很多时候,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自下而上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处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难如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从容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实用性不强。在某种程度上,财会软件因为只实现了会计功能,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及预测功能,以至于它的出现,仅是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或者说减少了会计而已,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那末,它的风靡,或多或少就有“赶时髦”的嫌疑。

(五)开发者与使用者的矛盾。早期的软件,是由程序员专门开发,它虽然能实现用户的数据处理的要求,但对财务工作的实质以及用户使用水平都没能准确定位,使这些软件很难使用;现在是程序员与会计专业人员共同开发,但也仅仅是从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表处理等问题上做文章,不能满足用户实际需要。

(六)用户本身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计算机热起来大约不到十年,而且真正普及应用也不过三五年,或者说现在仍然没有达到普及水平。人们对它的认识,自然不尽相同。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对也许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们来说,它怎么也不如算盘和笔好用,而且需要极端小心,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1、加强程序操作控制。

这项控制就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操作;(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3)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5)不准把外来的软盘带进机房;(6)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7)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杨;(8)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人员职能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如一般商业公司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c机、pos机等,可以结合商业企业自身特点,根据oracle8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的特征,形成以在sun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8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即俗称的“后台”,并采用以linix操作系统以及各帐台的pos机联机操作等。在运行中,后台管理通过商品从进、销、调、存各个方面入手。进货环节则由业务部进行输入登记,然后由财务部审核入帐;销货则采用单品管理,通过收银pos机的输入,电脑月终汇总,产生各类报表供财务部入帐使用。从而体现了各部门间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3、加强系统安

全控制。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它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例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单独专门供电系统,并且不定期检查电源、接地线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证机房环境安全。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地发展,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包括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并且针对公司的特定状况,开发相应的技术来保护系统。

4、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帐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帐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篇8: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练习题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 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 办事有要求, 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 电算主管。

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应设立此岗位。

2. 软件操作。

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 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 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 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 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 审核记账。

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 (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 进行审核, 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 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 电算维护。

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 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 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应设立此岗位, 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 电算审查。

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 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 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 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 可设立此岗位。

6. 数据分析。

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 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 可设立此岗位, 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 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 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 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 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 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

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 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 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 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

3. 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 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 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

前提条件, 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 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 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 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 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

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 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 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 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 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 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 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电算化会计档案, 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

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 等数据。

2.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 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由专人负责。

3. 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 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 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4. 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 要定期进行检查, 定期进行复制,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5. 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

篇9: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安全防范 网络犯罪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我国企业会计处理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算化逐渐成为现代企业会计处理的大势所趋,其大大的提升了企业会计的质量与效率。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核算和管理程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紊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电算化会计系统能够与企业的内部机制更好的结合,发挥更强的效率。

二、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在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在确定预设目标的基础上,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共同按照章程实施的用以实现企业控制目标的过程[1]。一般而言,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效率往往是成反比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将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重者还会制约企业的的运作速度。电算化尽管改变了原有的会计计算程序,可以加快企业的核算速度,然而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惯用的流程,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

三、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安全风险

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之间互联从而进行财户会计的核算、分析,而不需要会计人员的面对面参与,因此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在传统企业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记录在纸质文本上的数据直观性更强,不同会计人员在纸上做的不同标记可以作为日后核对笔记的重要方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内部风险。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其发展尚不成熟,目前其主要操作手段是通过会计人员操控计算机进行核算,缺乏必要的身份审查机制,而且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会计核算基本无迹可寻,因此,需要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实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电算化会计的数据核查风险

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多层审批手续才能得到最终结论,大部分企业都非常重视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从而有效地控制的会计系统当中的错误率。对于电算化会计系统而言,由于其适用的主体大都为大型企业,其经营环境较小型企业更加复杂,经营范围更加广泛,财务会计所涉及的信息更加庞杂,企业内部的其他控制机制难以参与到会计核查当中。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于数据核查的控制较弱,比较容易出现疏漏。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四、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

(一)規范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实施电算化会计的企业,首先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构建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内容控制以及程序控制两方面。在内容上,需要建立准确的基础数据库,设置多重会计核算标准,加强对会计系统安全的检测,安排更多会计人员参与对核心数据的核查对账,确保数据无误。同时,还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控制程序,制定针对相关人员的规范操作流程,包括上级守则、电脑机房进入审查系统等,完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具体步骤与程序,做好对每一步进程的详细记录。只有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电算化会计错误的发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采性。同时,这些制度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行发展完善,适时地考察其现实操作性并进行完善。

(二)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

为了要提高对于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管理控制制度。企业会计人员相关规章应明确规定个会计人员的职责与任务,确立分工制约制度,以使个会计人员之间形成相互控制的运作体系。具体而言,首先,企业应将电算化部门与业务部门、客户部门相分离,从而减少会计人员对客户的接触,避免贪污、贿赂等现象的发生[2]。其次,当企业引入电算化会计系统时,应将会计部门原先的会计人员予以职责调换,重新调整系统内部的会计人员安排体系,确保电算化系统内的各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与企业客户无利害关系。由于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主要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使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办公人员,因此,应预先做好调整策划,合理地安排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再次,电算化会计系统还要求企业制定职权分离的管理机制,会计人员主要做数据的核算分析工作,而数据的管理、运用等涉及决策层面的事务则由公司的高层领导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内部安全,防止泄露,也可以使各员工人尽其用,加强组织内部工作的有效性。

(三)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当今世纪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现代企业运用带来了更高的效率,但也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风险。由于企业内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必然要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这大大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一些安全隐患,包括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由于网络具有远程型、不可视性、匿名性,由其引发的网络安全风险较之传统的人工会计时代更难以发觉、难以控制。因此,企业急需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的网络安全控制,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首先,应订立系统的操作制度,规定能够接触财务电脑的具体人员,未经特别许可程序,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会计系统。其次,还应当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措施,防止网络黑客侵入盗取数据,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工作,并严格制定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措施,通过各项技术的配套实施,确保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对于企业来说,还应加强加快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升级,不断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积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适当的防范。通常来说,计算机系统越安全性能越高,针对计算机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会越少。通过提高网络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增强网络使用单位和个人防病毒侵袭、黑客攻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企业内部应当从技术层面上加大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力度,针对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安全漏洞进行重点防控,建立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预防系统。

(四)其他控制制度

通过以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可以大大地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还可以采取对可能危害到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安全的其他可能性要素方面进行控制。笔者认为,首先,企业可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财务会计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基础上来为企业评估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然后制作成报告供企业决策采用,审计制度可以大大增加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3]。其次,企业还可以完善系统内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用等管理制度。

五、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网络化与复杂化,企业急需加强对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由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化原因,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并使其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只有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更好地处理经营业务工作,取得更好的经营成绩。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88-128

[2]李元.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方机电工业学校出版社,2005:45-56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单位名称、法人变更流程.doc下一篇:中期德育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