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2024-08-27

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精选6篇)

篇1: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摘要)

稿件来源:未经核实上传日期:2010-11-30 15:54:

41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1月30日讯: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摘要)--

一、生产

2009年,面积186.66万公顷,基本可采面积138.47万公顷(占74%,不可采面积50万公顷?),分别增长6.9%和6.6%;产量134.4万吨,比2008年增长7.0%;毛茶产值413.67亿元,比2008年增长16.9%。名优茶25.96万吨(占19.3%),增长9%;产值308.61亿元(约占75%),增长19.3%。全国无性系良种面积1157成为,比2008年增长13.3%。

绿茶98万吨,增长6.2%;红茶8万吨,增加1万吨;乌龙茶16万吨,增加1.6万吨;紧压茶6万吨,持平;其他茶5.9万吨;再加工茶中,普洱茶7万吨,持平;花茶7万吨,下降。

二、内销

人均近700克,全球人均610克。独联体2.71亿人,910克;欧洲5.1亿人,486克;非洲10亿人,290克;英国、爱尔兰2200克。59%的潜在人口。内销量100万吨,深加工5万吨。

三、出口

30.29万吨,增长2%;7.05亿美元,增长3.3%;均价2327美元/吨,持平。绿茶22.93万吨,金额5.24亿美元。红茶4万吨,6437万美元;乌龙茶2.41万吨,6686万美元;花茶5941吨,2963万美元;普洱茶3486吨,1956万美元,均价5611美元/吨,分别下降19.68%、46.79%、33.75%。

四、百强企业分析

1.年销售总额233.44亿元,增长20%,比2008年增长40%。前20强113.43亿元,占百强48.59%。

2.利润率,<5%的28家,5-10%的36家,10-20%的20家,20-30%的15家,>30%的1家。

3.内外销。总内销量24.48万吨,1万吨以上7家,0.5-1万吨5家,0.5万吨以下的88家。内销总金额170亿元,均价6.97万元/吨。出口17.32万吨,40.7亿人民币,均价2.35万元/吨(全国平均1.56万元/吨)。

4.区域分布。南多(95%主区,84%在南方)北少,东强(86%)西弱。福建

31、安徽

15、河南

7、云南、湖北、四川

6、北京、浙江、湖南

5、广东、江西

3、重庆、上海、山东、陕西2。

5.自有花园种植面积占13%。

6.白茶0.48万吨。黄茶0.06万吨,3453万元,下降3成。

7.散茶与包装茶。量7.83万吨散茶,6.35万吨包装茶;金额29.28亿元散茶,58.43亿元包装茶。

8.销售渠道。98%的有直营店(3000家,162平米,82亿元),80%的有加盟店(1.7万家,75平米,11亿元),79%的有专柜,77%开展电子商务,73%在商超卖场销售。东北、西北、西南的薄弱地区,30%的企业在此设点。

9.产销型企业97家,经销型企业3家。批发为主的52%,零售为主的48%。

10.品牌推广。广告费用占3.77%销售额。七彩云南2.7亿元,占销售额的58.84%。报刊97家,网络91家,户外90家,电视88家,广播45家,冠名19家。96%参加会展,36%的年参展5次以上。97%的参加各种商会组织。

11.品牌建设。

71%的百强,95%的20强产业延伸。内训投入5000万元,前20强2000万元。内容,市场营销、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化系统、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普及率80%以上。

五、茶馆消费

1.茶类,乌龙茶33%、绿茶27%一半;花茶16%、黑茶11%、红茶8%、其他5%。点

茶排名,绿茶33%、乌龙茶31%、黑茶20%、红茶8%、花茶6%、白茶2%、黄茶0%。

2.茶馆进货渠道,产地44%、批发市场28%、零售店4%、网络订购邮寄4%、自家产茶7%、其他13%。

3.各茶类前3名,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红茶,祁红、滇红、正山小种;白茶,福丁白茶、正和白茶、白牡丹;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益阳茯砖;青茶,铁观音、武夷岩茶、台湾乌龙茶。

4.茶馆看好茶类,青茶38%、绿茶29%、黑茶16%、白茶9%、黄茶2%、红茶3%、花茶3%。

5.服务人员分析,女性70%,男性30%;24-40岁,80%;1-3年的53%,1-7年的93%,10年以上的0%。高中53%、大专20%、初中20%、中专、技校7%、本科0%。

6.人才流失比例07、08、09年分别为8%、15%、20%。月收入1000-2000占85%,2000-3000占14%。

7.消费者分析,男性71%,女性29%;30-40岁41%,40岁以上35%;100-300元占45%;来茶馆原因,朋友介绍50%,地理原因40%,协会推荐0%;购买方式,老字号茶叶店50%,茶馆22%,普通茶叶店14%,批发市场9%,其他5%,网购0%。茶馆购茶理由,服务好26%,价格合理21%,质量好27%,交通快捷13%,有优惠折扣13%。

篇2: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2013-2018年中国茶叶店连锁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预

测报告

第一章 中国茶叶店连锁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及属性分析

一、行业定义

二、国民经济依赖性

三、经济类型属性

四、行业周期属性 第二节 经济发展环境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二、2005-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三、经济结构调整

四、国民收入状况 第三节 政策发展环境

一、产业振兴规划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三、行业标准政策

四、市场应用政策

五、财政税收政策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

一、中国人口规模

二、分年龄结构

三、分学历结构

四、分地区结构

五、消费观念

第五节 投融资发展环境

一、金融开放

二、金融财政政策

三、金融货币政策

四、外汇政策

五、银行信贷政策

六、股权债券融资政策

第二章 中国茶叶店连锁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总体规模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产能概况

一、2006-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 茶叶店连锁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6-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茶叶店连锁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茶叶店连锁产业供需情况

第三章 2013-2018年中国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整体市场规模

一、总量规模

二、增长速度

三、各季度市场情况

第二节 原材料市场分析 第三节 市场结构分析

一、产品市场结构

二、品牌市场结构

三、区域市场结构

四、渠道市场结构

第四章 2010-2013年中国茶叶店连锁市场供需监测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第二节 供给分析

第三节 市场特征分析

第五章 2013年中国茶叶店连锁市场竞争格局与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第一节 竞争格局分析

第二节 主力厂商市场竞争力评价

一、产品竞争力

二、价格竞争力

三、渠道竞争力

六、品牌竞争力

第六章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第三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七章 茶叶店连锁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第四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第五节 茶叶店连锁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第八章、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国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一、2013-2018年经济增长与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行业总产量预测

三、我国中长期市场发展策略预测 第二节 我国资源配置的前景

第九章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投融资分析 第一节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 第二节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第三节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合作与并购 第四节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投资体制分析

第五节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

第十章 茶叶店连锁产业投资策略 第一节 产品定位策略

一、市场细分策略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产品开发策略

一、追求产品质量

二、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渠道销售策略

一、销售模式分类

二、市场投资建议 第四节 品牌经营策略

一、不同品牌经营模式

二、如何切入开拓品牌 第五节 服务策略

第十一章 我国茶叶店连锁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B.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C.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D.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E.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 2013-2018中国茶叶店连锁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

一、资源环境分析

二、市场竞争分析

三、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四节 投资发展前景

一、市场供需发展趋势

二、未来发展展望

第十三章 茶叶店连锁相关产业2013-2018年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上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二节 下游行业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茶叶店连锁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 第三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集中程度分析

第十五章 茶叶店连锁行业风险趋势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风险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进入退出风险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六章 茶叶店连锁产业投资风险 第一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宏观调控风险 第二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竞争风险 第三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供需波动风险 第四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技术创新风险 第五节 茶叶店连锁行业经营管理风险

第十七章 2013-2018年中国茶叶店连锁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国际市场预测

一、茶叶店连锁行业产能预测

二、茶叶店连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第二节 中国茶叶店连锁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品发展趋势

二、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中国市场预测

一、茶叶店连锁行业产能预测

二、茶叶店连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

第十八章 茶叶店连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2013-2018年茶叶店连锁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网 址:

篇3: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一、《报告》的服务定位

《报告》是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完成的系列行业研究报告的卷首篇, 发挥统领的作用。与其配套的还有《中国轻工业进出口白皮书》、《中国轻工行业进出口报告》、《中国轻工行业竞争力报告》和《中国轻工行业产业安全报告》。

《报告》以轻工全行业为研究对象, 对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做了收集汇总并分析研究, 意在全面总结轻工行业发展现状、规律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让读者对轻工行业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行业组织开展服务、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服务, 也为研究机构、院校提供专业资料。

《报告》以国家统计局、海关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以中国轻工业数据中心网相关数据及重点监测的骨干企业数据为补充, 综合运用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开发的“轻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系统”智能工具, 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行业运行情况做出综合研判。由于轻工行业门类广泛, 不同行业发展差距较大, 《报告》更侧重全行业发展的论述和宏观把握。由于《报告》的选题和研究对象都来源于行业, 且都是带有共性和发展方向性的问题, 对于读者而言, 更便于从全局的角度审视行业的发展, 把握政策走向和发展变化趋势, 结合具体行业和自身的情况, 总结经验和不足, 明确工作重点。

二、《报告》的内容安排

由于是首次编写轻工行业年度综述性发展报告, 在《报告》内容选择上做了多角度的思考, 从《报告》的服务定位考虑, 内容要突出以下要求:一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词, 注意总结概括行业发展成果, 从对比分析中表现行业的发展;二是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注重行业在转型升级中运行质量和发展方式的变化;三是注意轻工行业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情况, 对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提出加快发展的相关建议。

基于上述考虑, 《报告》分为经济运行、外贸形势、竞争能力、产业布局、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产业安全、政策效果、预测展望和发展建议共十章。从我们多年从事行业研究的视角观察, 上述十个方面的内容, 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行业的主要工作和发展的基本特征, 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全貌。现将各章节的构思和一些主要观点分述如下:

———经济运行篇

《报告》综合运用各种统计数据对行业的运行状况进行描述, 通过简短文字对运行的基本特征做出概括, 让读者从中把握行业运行的总体脉络, 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中分析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同时也为其他篇章进行铺垫。

在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研判, 并从行业发展环境、影响运行的主要内外因素等方面做了分析后, 我们将2010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基本特征描述为:“行业运行呈现强势增长, 经济指标全面向好;扩大内需贡献突出, 出口比重继续回落;出口数额高速增长, 超过危机前水平;贸易顺差持续增大, 所占比重再度提高;主要效益指标提升, 运行态势总体良好。”特别值得总结的是, 内需拉动对轻工行业保持平稳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外贸形势篇

《报告》综合运用各种统计数据, 对行业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 从转变外贸方式分析入手, 反映出口产品结构、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区域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反映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形势下, 行业进出口发生的变化。同时, 轻工行业是国内重要的出口创汇型产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大。进出口的变化, 是考量全行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方面, 也是判断轻工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成果的基本依据。

通过采用大量数据的对比分析, 我们对进出口特点做出以下概括:“贸易方式优化, 一般贸易比重增加;市场结构优化, 新兴市场占比加大;产品结构升级, 附加值明显提高。”2010年轻工行业进出口额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说明轻工行业已经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回归正常的运行轨道。

从轻工全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轻工行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快速增长, 占出口总额的59.3%, 同比增长35.5%;对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速在39%~85%之间, 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依赖降低;出口产品总体上表现出技术密集和深加工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 得出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轻工行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继续保持了综合竞争优势”的判断。

———竞争能力篇

《报告》综合运用各种统计数据, 通过对内外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利润分布、产值利润率等情况进行分析, 反映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分析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差异。轻工行业对外开放程度高, 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其中不乏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企业,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生产力水平。将内资企业数据与之进行对比, 有助于对内外资企业的竞争力做出科学的判断。

通过对内外资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轻工行业的内资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总体表现良好, 但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对内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地位、企业特点和发展水平方面的变化, 概括为“内资企业占据主导, 市场地位提升;内资企业规模较小, 平均产值偏低;利润水平有待提高, 与外资差距明显”。而内资企业平均规模小、利润水平低是影响市场竞争力主要原因。

———产业布局篇

产业区域结构调整是轻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亮点, 反映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报告》从产业区域工业总产值以及所占比重的变化中, 分析区域结构调整的变化趋势、反映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在轻工行业取得的成果。同时, 总结各地在产业转移和承接中的经验, 通过数据展示轻工行业在产业区域调整中的变化, 总结变化规律。

从工业总产值占比看, 虽然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累计占全国轻工行业总产值的50%, 保持着总量的优势, 但中西部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轻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占比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6.5个百分点, 降至68.4%, 形成了三分天下、中西部地区有其一的局面。

通过对比分析, 我们将轻工区域发展现状概括为“东部发展稳定, 总量保持优势;中西部发展提速, 总产值比重增加;梯度转移加快, 新兴产业带形成;产业带快速发展, 行业特点明显”。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产业区域调整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明显, 在实践中总结提出的“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的经验提升了工作效果。

———产业集群篇

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 是推进轻工行业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 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报告》从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数量、行业和区域分布等情况, 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归纳总结产业集群的基本经验和发展特征, 明确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主要工作内容。

目前, 轻工行业产业集群建设表现出全行业覆盖、区域分布广泛的特点, 产业集群发展理念正趋于成熟, 进入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阶段。总结各地经验, 专业化市场、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基础要素, 区域品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软实力;管理创新、服务手段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是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三个课题。

———两化融合篇

《报告》运用轻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样本, 对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工作进行测评, 按照起步、局部应用和全面及深度应用三个标准对测评企业进行分类, 总结不同类型的企业规模、行业分布特点, 以及“两化融合”典型经验, 明确推进措施。

从全行业角度观察, 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中小型企业明显低于大型企业, 内资企业明显低于外资企业;不同行业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轻工重点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处在从局部应用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过渡阶段。

———产业安全篇

《报告》根据有关方面发布的贸易救济信息, 按产品所属行业进行分类整理, 从行业分布、救济案件类型、救济措施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形势做出基本判断, 对行业应对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国内反垄断、国内产业安全面临的形势进行评价。

综合分析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形势, 可以用“复杂、敏感、平稳”概括, 复杂是指国际贸易保护升级, 贸易摩擦加剧;敏感是指贸易摩擦政治倾向严重, 不确定因素增多;平稳是指轻工行业产业安全和应对贸易摩擦的形势总体平稳, 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政策效果篇

《报告》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轻工行业发展的衔接、实施效果等层面进行分析, 对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措施的情况, 以及轻工行业在推进技术创新、标准化战略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找出不足, 并提出工作建议。

从轻工行业面对的宏观政策环境看,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拉动消费的一系列措施, 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 对轻工业平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 极大地提振了轻工行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 明确了轻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轻工行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得到改善, 政策实施效果显著。客观评价“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在轻工行业的实施效果, 可以做出“保增长、扩内需”成效显著, “调结构”显得不足的基本判断。

———预测展望篇

《报告》综合各方面的信息, 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对2011年轻工行业面对的市场环境、经济运行趋势以及国家统计制度修订后在新统计体系下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预测, 并提出应对制约因素的具体措施。

从宏观面分析, 轻工行业的市场环境将继续改善, 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 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内需增长仍是影响轻工行业运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轻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预计轻工行业2011年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不低于25%, 轻工行业平均产值利润率降至5%左右。预测全年轻工行业出口额将突破4300亿美元, 增速不低于20%。

———政策建议篇

《报告》从进一步改善轻工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角度, 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篇4: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一、2010年最新发展态势

(一)教辅出版:版权困扰

教辅出版是民营书业实力最为强大的领域,涵盖小学、中学、大学、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尤其是在中小学领域,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市场巨大,这一领域的教辅公司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年销售码洋超过10亿元的教辅公司已有多家,年销售6-8亿元的更是行业的中坚。

教辅是教材的延伸,近年来,关于教辅配套教材的版权问题一直争论不断。2009年,人教社发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声明”,规定“未经人民教育出版社许可,编写、出版、发行配套人教版各类教科书使用的教学辅导用书、报纸、杂志……,均侵犯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著作权。”2010年,版权问题再一次升级。许多教材出版社也举起维权的大旗,向出版其配套教辅的出版商施压,许多民营公司都收到法院的传讯,有的公司还交了罚金。目前,一些教材出版社和民营公司已经在讨论授权出版事宜,获得授权的民营公司将要支付不菲的版税。

虽然版权问题对民营教辅公司还没有形成根本性的影响,但许多公司为此十分担心。授权出版一旦在全行业严格实施,对于许多未获得授权的民营教辅公司,可能形成毁灭性的打击。一些民营公司也曾积极与人教社等教材出版社协商,希望出版其授权的配套教辅,并希望由此主导全国教辅市场。但从目前商谈的结果来看,人教社尚不敢授权哪一家完全垄断其配套教辅。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辅是出版业除教材之外最大的利润来源,涉及的利益面很广。如果严格实施教辅授权,不仅限制了一些民营教辅公司,对各地出版社也是一个打击。

教材维权的发展,以及折扣战的愈演愈烈,民营教辅企业的利润在减少,风险随着加大,一些公司负责人对未来发展预期不乐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赚钱的驱动力减弱,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降低,一些公司开始萌生退意或转型:有的试水少儿出版,有的跟进数字出版,有的尝试拓展培训,还有的选择进入地产领域。

(二)大众出版:快速扩张与稳健发展的两难选择

大众出版包括少儿、文艺、财经、生活等板块,是民营公司最为活跃的领域,这也是市场化最高的领域。虽然大众出版的产品很多是分散、即兴、个人化的创意,很难积累规模,但大众出版还是取得了长足发展。5年之前,大众出版领域的公司年销售码洋达到5000万元已属罕见。而今,年销售码洋超过3亿元的公司已经达到十几家。

大众出版领域的民营公司规模迅速扩张,与资本的介入不无关系。近年来,出版集团为实现“双百亿”和上市融资,纷纷扩大规模。几年以前,年出版五六百个品种已经算一家规模很大的出版社,现在,年出版4000到8000种图书的出版社也不鲜见。许多出版社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一家教育社或专业社可能同时出版教辅书、生活书、少儿书、经管书、文学书。他们除了自身的全品种扩张,还积极并购民营以扩充体量。

面对全行业的规模扩张,是坚持特色走稳健发展路线,还是吸收资金扩充体量谋求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成为大众出版领域的民营公司面临的两难选择。许多优秀的民营公司选择了后者。目前,在大众出版领域表现比较优秀的民营公司,基本上都有资金注入——海豚、榕树下、智品、邦道、共和联动等,先后被国有出版集团并购。磨铁图书公司多次吸收风险投资,华文天下成为上市公司盛大的一员,时代新经典也有外资注入。近日,博集天卷也与中南出版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

规模扩张带来的出版物数量急剧增加,引起一些行业同仁对于出版物质量的担心与质疑。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版物质量不一定能够随之提高,而且,随之产生的大量的退货与库存,又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但是,行业中的大多数选择了扩张之路,极少数坚持走精品路线的公司将面临很大压力。

(三)民营实体书店:生存危机

在下游批发零售环节,现已成规模的有教辅渠道、少儿渠道、社科渠道、网络书店、馆配渠道、超市渠道、特价书渠道等。不同的领域和门类,其生存状况也不尽相同。教辅、少儿类图书属于较为刚性的需求,发展一直较好。超市渠道扩大了购书人群,近年来图书销售增长很快。网上书店渠道的市场份额更是飞速成长。这其中,生存最艰难的当数大众社科渠道,尤其是人文学术书店。它们是网点最多、形态最为丰富的一个渠道,也是与社会大众文化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图书渠道,因此,它们的生存状况也最引人关注。

自从1980年我国开放集个体书店网点以来,图书销售网点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007年最高峰时期,我国有16.7万个图书发行网点,其中民营图书发行网点有12万个。这其中,大部分是大众社科书店。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书店经营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08年以来,销售网点逐年减少,出版社自办发行以每年几十家的速度在减少,国有发行网点和供销店系统更是以每年几百家的速度在萎缩,集个体零售网点以每年上千家的速度关门。2007年-2009年,民营书店减少了1万多家。

大众社科类书店生存艰难的原因,一是房租、人力等经营成本的上升。在一些一线城市,房租几乎占到书店毛利的30%,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二是多媒体时代,读者不断分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中,有一项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依赖程度的调查。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图书最主要的功能是了解“与工作学习有关的信息”,但在这一点上,电视(60.3%)、互联网(23.3%)、甚至报纸(18.1%)的作用都已经远远超过图书(5.7%)。更何况电视、互联网、报纸还有图书所不具备的其他各项功能,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图书出版业的担忧。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图书出版品种连年增长,2005年达到22万种,2010年已经超过30万种。上游出版的图书品种一年比一年增多,而下游发行网点却一年比一年减少。新华书店虽然有教材发行利润和物业优势,仍觉得经营压力很大,纷纷增加文具和电子产品的销售面积,以应对图书销售萎缩带来的压力。民营大众实体书店,生存状况就更可想而知。许多学术书店纷纷进入地下室经营,仍觉得房租难以负担。一些书店不得不减少图书品种,增加艺术品销售以图生存。目前民营的大书城,只剩下江苏的大众书城和陕西的汉唐书城,那是因为他们的卖场是自有物业。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民营大众实体书店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书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在环境的制约。

(一)公共政策和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书业的发展

市场(行业)准入政策是制约民营书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不容否认的是,近年来政府有关发展民营书业的政策和制度已经大大改善,给民营书业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但是,长期以来对民营经济的公共政策和制度中凸显的“次国民待遇”问题还有待解决,民营书业在市场准入上存在一些限制性政策,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于政策的不具体不落实。

在一些层面,政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土地为例,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审批方面对民营书业非常严格,价格也更加市场化,再加上民营书业融资困难,这些都限制了企业的扩大发展。在税收方面,民营书业不能享受与国有出版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税费收缴的透明度不高,不能及时获悉税费的项目及有关税费调整政策的信息,这也给一些部门乱收费提供了条件。此外,受到经济管理中审批事项的困扰,不少民营书业与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易费用大大提高。

(二)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

目前,许多民营书业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一是产权在家庭内部成员自然人之间的界定不严格。二是部分民营书业在创业初期并没有真正严格的出资人,造成产权混乱。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单一和封闭,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难以融合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二是家族企业产权对外界是明晰的,但在家族成员之间却变得逐渐模糊,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产权多元化的实现,甚至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也造成了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规模的矛盾。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式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针对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家族企业要走出封闭式的家族管理,实现资本社会化、管理专业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即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两权分离,引进职业的经理人员管理企业;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充分发挥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的作用。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型民营书业从传统的家族制管理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

(三)民营书业的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

目前,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的竞争发展到产品质量以及营销创新能力竞争的阶段。没有优质的产品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成功的创新也将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并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收益,实现企业更快速的发展。

当前,许多民营书业重数量,轻质量,过分追求企业的利润指标与规模扩张,出版物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2011年发展趋势

(一)资本化

民营书业正在推进资本运营,打通融合发展通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书业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营书业正从全面发展走向规范发展,专业化和多元化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民营书业发展也遇到一些与国有出版企业不同的困难,尤其是融资难已经成为民营书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很多民营书业在发展中出现资金短缺问题。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民营书业逐渐意识到上市融资是解决其资金缺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上市还可以提升其科学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拓展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民营书业选择通过上市来解决资本与管理问题。

在西方国家,出版业以并购、重组、上市为主要方式的资本运营是其打造世界传媒“巨无霸”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其发展和改善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方式。我国出版业要打造真正的、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出版传媒“航母”,也必须以市场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本运营,从而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湖南天舟的成功上市表明:要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就必须融通金融资本;要成为出版传媒大鳄,必须借力资本市场,实行资本运作。

(二)竞合化

国有出版资源和民营出版资源从竞争走向竞合,双方的深度整合与资本重组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国有出版机构在品牌、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有着自身优势,但在机制、产权、市场意识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劣势。民营书业则具有市场意识强、策划能力高、经营机制灵活等特点,双方正好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市场压力下,民营与国有出版企业都需要扬长避短、做大做强,因此整合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投入,共同操作,做大蛋糕,双赢多赢”就成为彼此的共识。随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从政策上也为两者的深度合作扫除了障碍,出版社与市场前景良好的民营图书企业资本重组的合作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一大新趋势。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合作首先可以获得政治安全,其次可以获得充裕的资金与书号资源,再次,可以借此厘清家族关系,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可以吸纳社会智力资源提高其策划能力,激发企业活力。而最重要的是,资本重组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有出版机构与民营书业合作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问题。双方优势互补,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做大做强的出版企业发展目标。

(三)数字化

民营书业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转型,正在积极发展数字出版产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新闻出版产业转型。目前,数字化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以往以纸质图书产品为核心的传统出版时代正在数字出版革命,使得纸质图书产品不再是出版业的唯一主流产品。当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数字内容在多个移动终端阅读时,出版机构就从“做图书产品”逐步向“做数字化信息内容资源”转变。

转变就存在机会,民营书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是不会错过这一发展良机的,目前绝大多数民营教辅出版商都已经在从事数字出版的开发与运营,有的已经摸索出一套赢利模式。

四、建议

(一)尽快出台促进民营书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0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同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发布,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很及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国家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要素,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鉴于民营书业快速发展的现状,以及现在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和不规范现象,希望政府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之上,能够尽快出台针对民营书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措施,规范、引导并促进民营书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给予民营书业更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

1.信贷政策

在现代社会经济中,仅仅依靠内部积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企业需要通过外部融资,与外部进行资金交流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外部融资,除了向非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外,还要靠银行借贷。民营出版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担保难问题,担保难是民营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资金的主要障碍。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只依靠商业银行是难以解决的,因为商业银行是市场化运作,以追求资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为其经营目标。因此,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从政策上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针对民营企业融资中的担保问题以及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担保体系,为商业银行和民营企业的沟通搭建桥梁。为此,建议政府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贷款贴息,即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利息进行财政补贴。二是优惠贷款。政府专门设立民营企业长期低息贷款专项资金或专门建立政府贷款机构,对符合政府要求的民营企业直接发放贷款。

2.税收政策

目前,我国的税制不能有效地为民营书业发展减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直接影响了民营出版文化公司的经营能力。国家对国有出版业与民营书业的税收政策的差别导致两者税收负担不平衡。国家对国有图书出版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民营书业税收负担重于国有图书出版业。第一,在图书发行环节,民营图书发行公司缴纳税金,但享受不了所得税返还政策。第二,在图书策划环节上的民营出版文化公司的增值税又难以抵扣。

这种税收制度安排,让民营图书文化公司的发展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局面。对此,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政策,以促进公平竞争的格局。

(三)对民营实体书店给予政策支持

民营实体书店在网络书店低折扣竞争、房租人力成本上涨、与新华书店竞争加剧的冲击之下,面临生存危机。研究表明:书店已经进入到微利阶段,新华书店的利润率大概只有5%。这么低的利润率,基本上没有社会资金会愿意进入这一领域,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应该达到10%,这个行业才可能有投资者愿意进入。书店成为单体不可经营的项目,如果只经营书城的话,肯定要倒闭,5%的利润没有办法撑下去。现在的大型书城更多地采用凤凰模式,即进行多元化经营,打造文化MALL。民营实体书店大多是中小型书店,与新华书店相比,不仅要承担巨大的房租成本,而且也不具备多元经营的能力,因此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在此,建议对所有的实体书店减免税收,尤其是减免民营书店的税收,给人文社科特色书店给予房租补贴,以帮助这些书店度过生存危机。为书店减免税收,可以实实在在增加图书销售网点、丰富书店形态,不仅可以推动产业发展,还可以促进国民阅读,涵养书香社会。

(四) 民营企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目前,许多民营书业的经营管理依然采用家族制,存在种种痼疾,要克服家族企业的种种弊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而清晰的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它的运行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生产技术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具备四个特征,即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的素质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出版企业是最具新经济特征的企业之一,也是智力资本丰富、集中的地方,企业的核心资源已由传统性资本转向以编辑、营销、管理人员为中心的智力资本。

在民营书业,第一代创业者的影响力很大。大多数的民营书业运作主要依靠创业者远大的文化理想和敏锐的市场挖掘能力,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具体的运作还要依靠老板亲自操刀,以防止核心资源和运作模式外传。可以说,民营图书出版业还没有探索出一条路来培养优秀的出版管理人才来保持其以后的可持续发展。不管经营水平、规模如何,民营书业大都是第一代创业者在掌舵,还没有完成管理层交替,还没有形成引进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的制度。人才缺乏是民营书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构建人才保障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五) 追求创新,提高出版物质量

图书传播活动既是一种商业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这就要求其从业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确保“社会效益”。盗版盗印作为民营书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最初现象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伪书、攒书、跟风书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这些书不仅内容没有创新价值,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图书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民营策划出版的,充分暴露了民营书业的浮躁心态和创新乏力。创新是出版的生命,也是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民营书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追求创新,切实提高出版物质量。在此,希望引起警醒,恪守出版人的道德、追求创新、推出高品质的出版物是任何出版企业都应该追求的企业发展目标。

审稿:郝振省魏玉山

篇5:2010年中国钢桶行业工作报告

大家上午好!

今天,钢桶行业的年会在丽江召开,各位行业同仁们有机会相聚在一起,共同回顾和总结钢桶行业一年来的发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和探讨今后发展的思路,这也是协会更好开展工作和活动的前提,同时也对本次顺利开好年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对本次会议的协办方昆明钢铁有限公司表示由衷的感谢。现在,我代表中国包装联合会钢桶专业委员会向各位常委、委员、参会代表汇报2010年协会工作情况,同时,提出2011年的工作计划和大致的活动安排,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的一年,同时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在这关键的一年里,我们紧密的围绕在中国包装联合会的领导下,在各常委、委员的积极配合下、在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协会以服务为宗旨,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积极寻求各项有益于行业各企业的活动,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广大会员做了一些实事,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用本身的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整个行业根据“市场这个有力的杠杆,竞争使得钢桶行业的专用材料与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在政府正确的主导下,行业结构优化,提高效益等方便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这些也是“十一五”战略对包装工业部署目标。

1、积极发展会员、完善会员管理

会员的发展和管理是协会的常项工作和重点工作,也是评价协会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一届六次常委会后,成立的会员发展专项小组,他们积极履行 自己的义务,使得去年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员的队伍就壮大起来。从08年的会员108家上升到现在的145家,多年失去联系,不能履行会员义务自动退会的有7家。同时协会的工作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会员的支持,许多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协会工作,为协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创建平台,加强沟通

编印2010版《钢桶会员通讯录》,鉴于老版会员通讯录里的信息随着时间有所变动,不方便会员单位沟通。在2009年年会上常委和各位委员一致通过编印2010版会员通讯录的决议。新版会员通讯录除了原有的会员单位之外、我们还把专家组成员、特邀编辑和通讯员编辑进来,同时也几尽可能的编辑了所掌握的非会员情况。信息量大、方便携带,是新版会员通讯录的优点,这也是协会为会员单位切身办的一些实事。编辑期间,任务重,秘书处人员紧张,尤其在信息核对上,会员单位都给予配合,在此也表示感谢!不足的是有少数会员没编辑上,原因是联系不到详细的通讯数据,因此无法登录。

3、加强培训、深化我国制桶工人技术、知识水平

今年的五月和八月份,我们分别在营口、成都两地组织了两次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的举办是积极发展“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在钢桶行业中迫切的需要提高制桶工人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因此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两期技术培训期间,授课的各位专家、老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给予了全方位的讲解,尤其是实践操作上,由于授课的各位“老师”经验丰富、他们可以解决学员从工厂带来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协会为各位会员和行业各单位做的又一实事。随着培训班的举办,经验的积累,培训班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仅是完成工作计划的一项内容,更主要的是通过培训班短暂的相处,除了学到知识和技能外同时也是制桶行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国内钢桶行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的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4、强化服务、走访会员单位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为了更好的为会员企业服务,协会坚持上门走访会员,了解会员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与特性问题及其需求,以便拟定工作思路,为协会开展服务会员企业提供依据。同时在走访中也拉进了协会与会员单位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会员企业对协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5、为了落实联合会和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要求,我们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行业内推出一系列实际措施。我们利用杂志和以及技术培训等平台的宣传,首先在行业内推广节能环保炉的使用,使节能环保炉在国内制桶企业中逐步广泛的使用,以促进我国钢桶行业的节能环保进程。另外,我们还组织有关企业代表参观了日本覆膜铁公司,了解国外覆膜铁的技术应用情况。在钢桶薄型化进程中,目前钢桶行业已经走在了包装全行业的前列,我国钢桶用主要原材料钢板已从原来的1.2mm厚降低到了1.0mm厚,从联合会提出包装减量化到现在,我们全制桶行业已达到了年节约钢材40万吨的目标。结合环保涂料、新型制桶设备的推广,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排放等方面,我们已将低碳经济在行业中全方位的推开了。

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委员会在开展工作中一直与国际行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组织参加(AOSD)泛亚洲钢桶协会召开的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届国际会议,我们在2004年北京成功的举办了第五届泛亚洲钢桶国际会议。在今年的第七届日本会议上,我国参会代表达24人,创历次国际会议之最,我们还在会上发表了三个主题的演讲,使我国的制桶行业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在参会期间参观了同行业企业,使参会人员了解了国外同行,得到了启示,拓宽了思路。我们今后要和国际组织和国外同行业保持联系和交往,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我们的会员企业逐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7、积极组织活动参加中、外会议

世界瞩目的世界包装大会今年6月1日在北京召开我们钢桶专业委员会由有:北京房山制桶厂、营口北方制桶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东海制桶厂、南京宁容钢桶封闭器厂、甘肃白银银通制桶有限公司、新疆中收农机有限公司等20个企业共30多人参加了大会并有2个企业参展。在日本福冈召开的第七届泛亚洲钢桶国际会议有:北京房山制桶厂、张家港中粮包装有限公司、上海侨生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18家20多人参加了大会,并参观了6家日本企业。秘书处还多次陪同会员单位走访、参观、学习国内的大、中型制桶和设备生产厂家。

8、会费的收缴工作

此项工作是协会的常项工作,今年财务进行了分阶段、分层次的会费收缴工作,在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大部分会员单位都按时、按标准缴纳了会费,再次对缴纳会费的会员单位表示感谢!

9、行业数据的统计

这项工作是联合会多年来强调做好的一项工作。今年年初这项工作就已经开展,大多会员单位已经按时、按要求上报给协会。这些数据的统计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分析行业各项指标的重要依据。本次会议下发了2010年预计统计报表,请大家填写后交给大会的工作人员。

10、积极改进《钢桶》内刊质量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改进《钢桶》内刊的质量,不仅使内容逐步充实、实用,而且从排版形式上,也力争美观大方,以专业杂志质量要求为目标,努力使《钢桶》内刊反映我国钢桶行业的真实面貌,让会员单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往年杂志相比,我们今年的《钢桶》内刊内容更丰富、文章更实用、信息量更大、质量更专业,出版更及时。

三、2010年工作计划和大致活动安排

(一)夯实协会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会员的发展与管理是协会的组织基础,发展会员、壮大组织是协会发展的根本任务。只有行业企厚重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后方力量,我们也将秉承发扬光大的责任,发展协会成为强大的一支力量,协会要多做实事,多为会员服务。让会员体会到协会的作用。更多的吸纳行业的非会员单位入会。

2、夯实协会基础,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协会《钢桶》刊物是企业和协会沟通技术交流,发表信息的平台,协会负责编辑和派送刊物。我们要继续办好《钢桶》内刊,为会员展开全方位的服务。

3、热心当好行业“参谋”

我们要继续当好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参谋”,组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总结经验,为行业统计做好服务,同时得出的数据也有利于行业市场形势分析,为各企业的战略计划提供有利的数据。

4、努力搞好、搞活培训工作,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办法根据会员单位需求使其真正恰到好处的为会员单位提供有效的人才

5、加强自身建设,在运行服务体制中增强水平。

6、会费收缴会费是保证协会正常的工作经费,缴纳会费是每个会员企业的义务。要加强收缴力度。

(二)加强各方关系,增进沟通

1、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保持和国外协会的沟通。尤其企业应加强理性认识与思考、从深层次去理解和把握经济规律及市场动态,尤其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的联线的重视应该加强。随着经济危机后的复苏,中国钢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强技术、设备进步,积极宣传本企业的强项和优势,努力拓宽市场,正确把握商机,争创最佳效益、走联合与集团之路谋求更快的发展。

2、开展务实有效的活动,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往来,例如行业单位间的合作和沟通,省内区间、企业间的交流等活动。

篇6: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10-2015 年中国游艇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内容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艇正在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新消费品。特别 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各式各样的游艇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是游艇的主要产地。从全球游艇市场总体看,美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主导着市场。2010 年 全球大型游艇(80 英尺以上)订单数为 752 艘,较 2009 年的 992 艘减少 240 艘。在各国游 艇制造排名部分,意大利以游艇总长 44,944 英尺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美国、荷兰、德国、英国及土耳其。近几年是中国游艇制造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出口额从 2006 年的 1.8 亿美元,升 至 2007 年的 2.2 亿美元,到 2008 年已达到 2.6 亿美元。2009 年金融危机爆发冲击全球游艇 市场,但中国游艇出口数量仍超过 170 万艘,总额达到 1.7 亿美元。中国整体游艇生产能力 已跻身全球十强,其中超级游艇的制造能力已位列全球第六。游艇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很多地方领导的高度重视,纷纷对游艇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把 它作为城市品牌。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和内陆 水上旅游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游艇业已有所发展,其中以深圳、上海、青岛、日 照等地发展较快。青岛、日照由于有 2008 年奥帆赛和世帆赛的因素,游艇业发展非常迅猛。为推动游艇产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游艇方面的相关政策。2009 年中国游艇业迎来 两个重要的政策支持,一个是 2009 年 12 月 1 日国家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中涉及了游艇行业,这是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游艇”二字;第二个是在 2009 年的最 后一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邮 轮、游艇旅游,并提出了“研究完善游艇管理办法,创造条件适当扩大开放水域,做好经批 准的境外游艇停泊海南的服务工作” 等一系列发展游艇产业的具体措施。这两大政策将给处 于起步阶段的游艇产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与契机,对促进我国游艇产业的新一轮发展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 年中国游艇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 介绍了游艇的定义、种类、生产设计、配套设施、游艇经济的相关概念等,接着分析了国际 国内船舶制造业和游艇业的现状,并对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的财务状况进 行了详实地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游 艇业。随后,报告对游艇业做了俱乐部发展分析、投资分析和未来前景趋势分析,最后分析 了国内外主要游艇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您若想对游艇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游艇制 造,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购买本报告的顾客还买过 更多>>·2010-2015 年中国港口码头 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六卷)·2010-2015 年中国游艇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10-2015 年中国船舶制造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中下卷)报告目录: 英文版目录>> 第一章 游艇的相关介绍 1.1 游艇的概念及分类 1.1.1 游艇的定义

1.2

1.3

1.4

第二章 2.1

2.2

2.3

2.4

第三章 3.1

1.1.2 游艇的种类 1.1.3 游艇价格及消费游艇的条件 游艇的生产设计介绍 1.2.1 游艇生产行业的特殊性 1.2.2 游艇的生产特点 1.2.3 游艇的设计和建造特点 游艇配套设施

1.3.1 游艇内部的配套设施种类 1.3.2 游艇用发动机简介 1.3.3 木材和混凝土游艇码头比较分析 1.3.4 游艇的停泊、维修和保养问题 游艇经济简述 1.4.1 游艇经济概念 1.4.2 游艇经济的特征与产业链构成 1.4.3 游艇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 船舶制造行业 世界船舶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概况 2.1.1 2008 年全球造船业发展回顾 2.1.2 2009 年全球船舶产业发展浅析 2.1.3 2010 年前三季度全球造船业运行简况 2.1.4 全球造船业掀起绿色革命浪潮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概述 2.2.1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总况 2.2.2 我国船舶工业的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 2.2.3 2008 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透析 2.2.4 2009 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综述

2.2.5 2010 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状况 船舶制造业的竞争形势分析 2.3.1 2009 年世界造船业总体发展格局 2.3.2 2010 年韩国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动摇 2.3.3 中日韩造船业竞争力差异分析 2.3.4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逐步增强 2.3.5 构建中国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船舶工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1 我国船舶工业受深层次内部矛盾制约 2.4.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4.3 我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对策 2.4.4 未来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世界游艇行业 世界游艇行业概况 3.1.1 国际游艇市场供需趋势分析 3.1.2 国际游艇制造业竞争状况 3.1.3 全球新能源游艇产业渐成市场热点 3.1.4 世界知名游艇品牌介绍

3.2

3.3

3.4

3.5

3.6

3.7

第四章 4.1

4.2

4.3

2008-2010 年全球游艇产业发展近况 3.2.1 2008 年全球游艇市场发展状况 3.2.2 2009 年全球游艇市场开始回暖 3.2.3 2010 年全球游艇制造业发展格局 美国 3.3.1 美国游艇业发展概况 3.3.2 美国游艇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3.3.3 2008 年美国游艇业消费市场状况透析

3.3.4 2009 年美国游艇市场景气不再 意大利 3.4.1 意大利游艇市场背景 3.4.2 2007 年意大利大型豪华游艇生产居世界第一 3.4.3 2008 年意大利游艇制造业仍处于领先地位 3.4.4 2010 年意大利在中国建船艇研发中心 澳大利亚 3.5.1 澳大利亚游艇行业发展概况 3.5.2 澳大利亚游艇制造业发展状况 3.5.3 澳大利亚休闲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3.5.4 2010 年澳大利亚成立专门的游艇产业联盟 台湾 3.6.1 2007 年台湾游艇制造业蓬勃发展 3.6.2 2008 年台湾游艇业迎来第二阶段发展高峰 3.6.3 台湾游艇制造业近年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 3.6.4 2010 年台湾修订船舶法推动游艇业发展 其他地区 3.7.1 俄罗斯游艇产业发展现状透析

3.7.2 韩国游艇产业蓄势待发 3.7.3 土耳其游艇业发展具备先天优势 3.7.4 2009 年香港游艇市场行情转好 中国游艇行业 中国游艇行业发展概述 4.1.1 中国发展游艇产业的条件已成熟 4.1.2 中国游艇产业区域布局分析 4.1.3 中国游艇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4.1.4 中国沿海地区掀起游艇经济发展热潮 中国游艇市场分析 4.2.1 中国游艇市场的基本状况

4.2.2 中国游艇市场成游艇巨头与富豪关注热点 4.2.3 2010 年中国游艇交易市场持续火爆

4.2.4 2010 年国内民企涌入游艇市场 中国游艇企业分析 4.3.1 中国主要游艇制造企业分类状况 4.3.2 中国游艇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4.3.3 中国游艇企业存在的问题

4.4

4.5

第五章 5.15.2

5.3

5.4

5.5

第六章 6.1

6.2

6.3

4.3.4 国内企业发展游艇业的建议 游艇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4.4.1 中国游艇产业的管理政策日趋完善 4.4.2 国家政策为我国游艇业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4.4.3 国内大型游艇建造与检验将有法可依 4.4.4 国内外游艇检验情况简介 4.4.5 中国游艇法规与管理的缺陷 游艇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1 中国游艇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4.5.2 中国游艇业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 4.5.3 游艇产业需走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4.5.4 中国游艇行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财务状况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经济规模 5.1.1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销售规模 5.1.2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利润规模 5.1.3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资产规模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5.2.1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亏损面 5.2.2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销售毛利率 5.2.3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成本费用利润率 5.2.4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销售利润率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5.3.1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5.3.2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流动资产周转率 5.3.3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总资产周转率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5.4.1 2007-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资产负债率 5.4.2 2009-2010 年 8 月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利息保障倍数 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5.5.1 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5.5.2 影响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业财务状况的经济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游艇行业分析 长三角游艇行业总体概况 6.1.1 长三角游艇经济产业链初具雏形 6.1.2 长三角休闲游艇经济发达

6.1.3 全球游艇巨头看好长三角游艇经济 上海 6.2.1 上海游艇产业 SWOT 分析 6.2.2 上海游艇产业发展露出端倪 6.2.3 游艇经济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6.2.4 上海发展内河游艇业的条件及方案设想 浙江 6.3.1 浙江发展游艇经济的条件和现实意义

6.4

第七章 7.1

7.2

7.3

7.4

7.5

第八章 8.1

6.3.2 浙江游艇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6.3.3 2009 年浙江省游艇业成为投资热土 6.3.4 2009 年千岛湖游艇产业发展政策加码 6.3.5 宁波市游艇产业发展浅析 6.3.6 浙江发展游艇经济的建议 江苏 6.4.1 江苏省游艇产业发展综述 6.4.2 苏州游艇行业发展简况 6.4.3 2010 年连云港成功引进两项国际游艇项目 6.4.4 南京栖霞八卦洲游艇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泛珠三角地区游艇行业分析 珠三角地区游艇行业总体概况 7.1.1 珠三角发展游艇产业条件成熟 7.1.2 珠三角游艇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 7.1.3 珠三角硬件设施阻碍游艇产业壮大

7.1.4 推动珠三角游艇经济发展的对策 深圳 7.2.1 深圳游艇产业发展现状透析 7.2.2 深圳游艇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7.2.3 2010 年游艇展助力深圳滨海特色产业发展 7.2.4 深圳游艇行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珠海 7.3.1 珠海游艇产业发展的优势 7.3.2 珠海游艇产业分布 7.3.3 珠海政策推进游艇产业的发展 7.3.4 珠海游艇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 7.3.5 珠海市游艇产业发展的建议 福建 7.4.1 福建省发展游艇产业的有利条件 7.4.2 福建游艇产业发展渐趋标准化 7.4.3 厦门游艇行业发展概况 7.4.4 漳州游艇工业发展综述 7.4.5 发展福建省游艇业的建议 海南 7.5.1 海南游艇行业发展综况 7.5.2 2010 年海南省游艇产业大幅提速 7.5.3 2010 年海南出台国内首部游艇管理政策 7.5.4 2010 年上半年海南口岸游艇(帆船)进口状况 7.5.5 海南游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环渤海地区游艇产业分析 环渤海地区游艇产业总体概况 8.1.1 环渤海区域游艇制造业发展现状 8.1.2 环渤海区域发展游艇产业具备良好基础 8.1.3 环渤海地区将联合发展游艇产业

8.2 天津 8.2.1 天津利用北方庞大的市场发展游艇经济 8.2.2 2010 年天津首办游艇展取得丰硕成果 8.2.3 2010 年滨海新区游艇产业开始启航 8.2.4 天津滨海新区从政策上积极扶持游艇业发展 8.3 山东 8.3.1 山东游艇产业发展概况 8.3.2 青岛市游艇行业发展概况 8.3.3 威海市游艇产业发展分析 8.3.4 2010 年山东威海市游艇俏销海外 8.3.5 山东游艇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8.3.6 未来几年山东游艇产业的发展重点 8.3.7 2015-2020 年山东游艇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8.4 辽宁 8.4.1 辽宁游艇产业初具规模 8.4.2 大连游艇行业发展的优势 8.4.3 2009 年大连游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8.4.4 大连游艇制造业渐入佳境 第九章 其它地区游艇产业分析 9.1 江西 9.1.1 江西省重点打造南昌游艇产业基地 9.1.2 南昌高新区为游艇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9.1.3 江西游艇经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互相助益

9.2 湖北 9.2.1 美企在武汉打造高速游艇船舶基地 9.2.2 2010 年汉产国内最贵游艇完工交货 9.2.3 湖北休闲游艇旅游遭遇政策难题 9.3 重庆三峡库区 9.3.1 三峡库区游艇经济的早期发展 9.3.2 三峡库区游艇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9.3.3 培育和发展三峡库区游艇经济的基本构想 9.3.4 培育和发展三峡库区游艇经济的对策措施 第十章 游艇俱乐部发展分析 10.1 游艇俱乐部简述 10.1.1 游艇俱乐部的产生及种类 10.1.2 游艇俱乐部的创办条件及程序 10.1.3 游艇俱乐部的经营运作模式 10.2 中国游艇俱乐部总体概况 10.2.1 我国游艇俱乐部的发展形态 10.2.2 中国三大游艇聚集区域状况 10.2.3 中国游艇俱乐部发展存在的不足 10.2.4 中国游艇俱乐部产业应加强合作 10.2.5 中国游艇俱乐部发展前景分析 10.3 中国游艇俱乐部项目建设动态

10.3.1 湛江环北部湾游艇俱乐部项目 10.3.2 天津游艇俱乐部新项目 10.3.3 深圳湾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 10.3.4 泉州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 10.3.5 厦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 第十一章 中国游艇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11.1 船舶工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 11.1.1 豪华游轮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未来发展重点 11.1.2 “十二五”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11.1.3 未来中国船舶产业发展趋势 11.2 游艇产业投资分析 11.2.1 经济危机难阻游艇产业投资热潮 11.2.2 游艇码头具可观投资潜力 11.2.3 未来游艇经济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 11.2.4 中国游艇行业投资建议 11.3 游艇行业前景及趋势分析 11.3.1 2010-2015 年中国娱乐船和运动船的建造和修理行业预测分析 11.3.2 2010-2015 年中国游艇市场需求预测 11.3.3 未来中国游艇制造业发展趋势预测 11.3.4 太阳能游艇产业具有良好前景 第十二章 国外主要游艇制造企业 12.1 宾士域(BRUNSWICK)集团 12.1.1 集团简介 12.1.2 美国宾士域主要产品介绍 12.1.3 2008 财年宾士域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12.1.4 2009 财年宾士域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12.1.5 2010 财年前三季度宾士域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12.1.6 宾士域集团主攻中国豪华游艇市场 12.2 美国 GENMAR 控股公司 12.2.1 公司简介 12.2.2 Genmar 游艇生产引进“虚拟工程复合体”技术 12.2.3 Genmar 集团出色的游艇设计赢得市场认同 12.3 博纳多(BENETEAU)集团 12.3.1 集团简介 12.3.2 2007/08 财年 Beneteau 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3.3 2008/09

财年 Beneteau 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3.4 2009/10 财年上半年 Beneteau 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4 法拉帝(FERRETTI)集团 12.4.1 集团简介 12.4.2 法拉帝集团瞄准中国华南游艇市场 12.4.3 2008 年法拉帝游艇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12.4.4 2010 年初法拉帝集团回售 Appreamare 品牌 12.4.5 法拉帝集团看好厦门游艇业潜力持续在华扩张 12.5 阿兹慕-贝内蒂(AZIMUT-BENETTI)集团

12.5.1 集团简介 12.5.2 Azimut 游艇携优越品质开拓中国市场 12.5.3 2009 年 Azimut-Benetti 大型游艇持续畅销 12.5.4 未来 Azimut-Benetti 游艇在华战略透析 12.6 罗德里格斯集团(RODRIGUEZ GROUP)12.6.1 集团简介 12.6.2 2008 财年罗德里格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6.3 2009 财年罗德里格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6.4 2010 财年罗德里格斯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12.7 海洋产品公司(MARINE PRODUCTS CORP)12.7.1 公司简介 12.7.2 2008 年 Marine Products Corp 经营状况分析 12.7.3 2009 年 Marine Products Corp 经营状况分析 12.7.4 2010 年前三季度 Marine Products Corp 经营状况分析 12.8 大银行游艇有限公司(GB)12.8.1 公司简介 12.8.2 2007 财年大银行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12.8.3 2008 财年大银行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12.8.4 2009 财年大银行游艇经营状况分析 第十三章 国内主要游艇制造企业 13.1 威海新正游艇制造有限公司 13.1.1 公司简介 13.1.2 2008 年 1-12 月威海新正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2 南通五湖玻璃钢旅游船有限公司 13.2.1 公司简介 13.2.2 2007 年 1-12 月南通五湖玻璃钢旅游船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2.3 2008 年 1-12 月南通五湖玻璃钢旅游船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3 简阳市飞舟船厂 13.3.1 公司简介 13.3.2 2007 年 1-12 月简阳市飞舟船厂经营状况 13.3.3 2008 年 1-12 月简阳市飞舟船厂经营状况 13.4 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 13.4.1 公司简介 13.4.2 2008 年 1-12 月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5 厦门瀚盛游艇有限公司 13.5.1 公司简介 13.5.2 2007 年 1-12 月厦门瀚盛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5.3 2008 年 1-12 月厦门瀚盛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6平湖东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 13.6.1 公司简介 13.6.2 2007 年 1-12 月平湖东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6.3 2008 年 1-12 月平湖东昌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7 上海宝岛游艇有限公司 13.7.1 公司简介

13.7.2 2007 年 1-12 月上海宝岛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7.3 2008 年 1-12 月上海宝岛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8 珠海杰腾造船有限公司 13.8.1 公司简介 13.8.2 2007 年 1-12 月珠海杰腾造船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8.3 2008 年 1-12 月珠海杰腾造船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9 青岛北海洲游船艇有限公司 13.9.1 公司简介 13.9.2 2007 年 1-12 月青岛北海洲游船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9.3 2008 年 1-12 月青岛北海洲游船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0 威海弘阳游艇有限公司 13.10.1 公司简介 13.10.2 2007 年 1-12 月威海弘阳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0.3 2008 年 1-12 月威海弘阳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1 漳州神舟造船工业有限公司 13.11.1 公司简介 13.11.2 2008 年 1-12 月漳州神舟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2 江西水上动力有限公司 13.12.1 公司简介 13.12.2 2007 年 1-12 月江西水上动力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2.3 2008 年 1-12 月江西水上动力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3 青岛宝泉游艇有限公司 13.13.1 公司简介 13.13.2 2008 年 1-12 月青岛宝泉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4 江西为民机械厂 13.14.1 公司简介 13.14.2 2007 年 1-12 月江西为民机械厂经营状况 13.14.3 2008 年 1-12 月江西为民机械厂经营状况 13.15 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 13.15.1 公司简介 13.15.2 2008 年 1-12 月上海培生船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6 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 13.16.1 公司简介 13.16.2 2007 年 1-12 月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6.3 2008 年 1-12 月上海红双喜游艇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7 宾士域游艇制造(珠海)有限公司 13.17.1 公司简介 13.17.2 2007 年 1-12 月宾士域游艇制造(珠海)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7.3 2008 年 1-12 月宾士域游艇制造(珠海)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8 大连朝阳艇业有限公司 13.18.1 公司简介

13.18.2 2007 年 1-12 月大连朝阳艇业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13.18.3 2008 年 1-12 月大连朝阳艇业有限公司经营状况 附录

上一篇:柴油机拆装实习报告下一篇:7天以上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