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2024-07-10

法学调查报告要求(共8篇)

篇1: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与写作要求

一、调查报告的内容

可结合所学专业或本职工作搞工作问题的调查研究,也可以一个专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情况或社会某一问题作专题调查。

二、写法

调查报告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

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2、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数据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三、写作要求

1、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有充分的调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

2、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要有对策与建议等;

3、首页上部要写明“调查报告”字样,字号为“小初”;下部要写明标题、班级、学号、姓名、时间,字号为“三号”。

4、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为“五号”字,字体为“宋体”。

5、统一用A4纸打印。

6、在调查报告的尾上要求被调查单位盖章,否则无效。

7、字数在3000—4000字之间。

注:

(1)凡调查报告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合格。

(2)初稿上交时间10月15日前,第一次修改稿于10月25日前上交,第二次修改稿于11月5前上交,定稿于11月15日前上交指导教师。

(3)定稿后需提交一式参份。

篇2: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2005年09月03日 教学处

各分校、教学点、校直属学院:

根据成都电大法学专业(成人大专)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结合成都电大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关于法学专业(专科)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细则,希望各试点单位予以参照执行。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书本说学知识和技能,对一些社会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使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人员

法学专业专科(成人大专)学生,必须全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能做毕业作业的,不得毕业。

三、组织领导及指导教师

1、组织领导

根据中央电大对法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成立了由教学处领导牵头,由专业责任教师和课程责任教师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工作。法学专业组织领导成员名单如下:

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小华

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陈后胜、陈晓晖、黄娅娟、张丰瑞、程翔 社会实践活动联系人:李小华

联系电话:(028)833630312、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试点单位必须安排法学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进行指导。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为3—4周,安排在本期开学后进行。交社会调查报告时间为10月15日。

五、社会实践活动选题范围及格式

1、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范围

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有的学生参加了成都电大组织的“3•15”法律咨询与宣传活动,有的同学参加了成华法院庭审的旁听活动等),学生都可以以此为内容写出调查报告。但应注意结合专业知识并适当联系当前的司法实践,即必须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

2、社会实践活动的格式

社会实践活动应包括: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等。

六、实践活动报告的完成1、学生可以自己确定实践活动单位和对象,结合以后的毕业论文有针对性的选题,列出实践活动提纲,作好实践活动笔记。

2、根据实践活动结果写出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活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活动对象的一般情况、实践活动内容、实践活动结果、实践活动体会与认识。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案例来源真实可靠;结论有理有据。字数不少于3000字。

3、实践活动报告采用统一格式“社会实践活动表”和统一格式打印。

七、社会实践活动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社会实践活动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实践活动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等。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学生填写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被实践活动单位对其社会实践活动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签署意见。

(2)、实践活动报告的成绩由评审教师按下列要求评定,并由成都电大审核。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调查报告由成都电大统一组织专业教师进行集中评阅,然后 由评阅教师填写评语,教师应就学生所写报告是否符合下列标准,写出评阅意见,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建议成绩。

●观点正确,并结合专业知识;

● 内容真实、材料具体,例证翔实; 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深入;

●有自己的建议和重点;

●有这次实践活动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语言通顺、书写工整;

●符合实践活动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字数符合要求。

4、实践活动报告初评不及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5、实践活动报告经审核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或未交实践活动报告或审核不合格者不计学分。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免修。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处

篇3: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一、常见偏误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掌握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外国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发生错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 这其中必然会有大量的语法偏误产生。对外汉语专家鲁健骥在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一文中指出:学习者在汉语语法表层结构上产生的偏误归为四大类, 即遗漏、误加、误代、错序[1]。以此为依据, 我们将收集到的大量一手语料进行分类, 粗略形成了一个网罗泰国学生语法偏误的描写轮廓。这一框架虽显宽松, 但对认识泰国学生语法习得过程有一定帮助。

(一) 遗漏

泰国学生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常会遗漏某个或某几个成分, 导致句子不完整、表达不到位的偏误。具体表现为句子成分的遗漏, 围绕汉语句子的六个基本成分, 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泰国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遗漏, 例如, 在“我想大概没来”里, 遗漏了“他们”等分句主语;在“我跟我的同屋常常商量”里, 遗漏了“事情”等宾语;在“这家店花有品种”里, 遗漏了“很多的”或“不同的”等定语。还有, 就是虚词的遗漏, 虚词因为只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而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 所以常被泰国学生所忽视, 造成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的遗漏。例如, 在“我希望你是最好学生”里, 遗漏助词“的”;在“虽然她学汉语不好, 她喜欢汉语”里, 遗漏连词“但是”等。

(二) 误加

在语文里常有某些成分的隐现是有条件的, 泰国学生不了解这些条件仍然使用某些成分, 造成句子累赘, 表述不清的偏误。具体表现为句子成分的误加, 例如, 在“这堆衣服所有的是你的吗?”里, 误加定语“所有的”;在“这个菜好吃起来”里, 误加补语“起来”。更集中表现为虚词的误加, 例如:在“他比她很好看”里, 误加副词“很”;在“我们的宿舍干净和漂亮”里, 误加连词“和”;在“看来他没来了”里, 误加助词“了”等。

(三) 误代

由于不能区分意义相近, 用法不同, 或形式相近, 用法不同的两个或多个词语, 泰国学生在造句时, 常将A词误用为B词, 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冠李戴现象。意义的混用, 例如, 在“昆明住在中国南部”里, “位于”被误代为“住在”;在“床上躺着两位婴儿”里, “个”被误代为“位”。形式的混淆, 例如, 在“既男生又女生喜欢看电影”里, “和”被误代为“既……又……”;在“只有这本书才可以了”里, “只要……就……”被误代为“只有……才……”等。

(四) 错序

泰国学生常把句子成分放错位置, 造成语序不当, 严重影响句义的表达。例如, 主、谓语错序, 如:我去超市和妈妈。介、宾错序, 如:她可爱比我。定语错序, 如:他接待游客从泰国来的。状语错序, 如:我们吃饺子在赵老师家。补语错序, 如:你做作业错了。还有就是词语的错序, 如:我做一次再。 (副词“再”错序) , 他只有教才我学习。 (关联词结构“只有……才……”错序) 等。

当然, 很多时候一句话里不止有以上一种错误而是多种错误的综合。例如, 在“今天我和朋友上课除了他以外。”里就出现错序 (“除了他以外”) 与遗漏 (遗漏定语“其他”和趋向动词“去”, 正确句子为:除了他以外, 今天我和其他朋友去上课。) 的混合错误;在“按照他说他是最棒”里, 则出现误加 (误加介词“按照”) 与遗漏 (遗漏助词“的”, 正确句子为:他说他是最棒的) 的混合错误。

二、主要原因

名词不变格, 动词不变位, 句子构造原则类似于词的构造原则等特点使汉语语法比起多屈折变化的印欧语言在学习上有更大的便利性。但词序和虚词的重要性与多变性, 词类跟句子成分不一一对应关系, 重“意”不重“形”等特点对于习惯了印欧语系的泰国学生来说又显得尤为复杂和费解, 这在根本上造成了他们汉语语法习得中的偏误, 但除了汉语本身的原因, 偏误的发生还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

(一) 英语的不恰当对译

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对语法的解释都以英语为主, 而教师也都以英语作为教学用语, 泰国学生英语基础扎实, 很多学生已形成英语思维, 所以, 学生在句子组织上常不自觉地把目的语和英语做直接的对译, 出现不恰当的表述。例如, 英语里并列词语之间要用连词“and”连接, 受此影响, 于是出现这样的错句:我们的宿舍干净和漂亮。 (O urdorm itory isclean and nice.)

(二) 过度泛化

泰国学生常把他们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汉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用在汉语新的语言现象上, 造成了偏误, 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例如, 因为学过“很好”、“很漂亮”等结构, 知道在形容词前可通过加副词“很”来表示强调, 于是, 产生“很”的过度泛化, 如:他学习很马马虎虎。

(三) 回避或语言转换策略

这是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泰国学生在对某一语法感到没有把握时就尽量避免使用而采取代替的办法,

即以简单式代替复杂句式, 以常用词代替新词, 这往往会造成意义表达失误或不地道的汉语之偏误。例如, “把字句”对泰国学生而言显得很复杂, 所以他们尽量避免使用, 造成了句义的不完整。如:请你的衣服给我。 (在“请”后遗漏“把”) ;再如, 在“下课后, 我快去老师的办公室。”“我快回来”、“他很害怕”、“快放慢车速”这三个句子里都使用了“快”字, 这是因为“快”是常用词, 而对“快”的其他近义词印象不深, 或对它们的使用范围不明确, 为避免错误, 泰国学生就全部用“快”来处理, 其实按照汉语语言习惯, 以上句子里的“快”应换用为“立刻、马上、赶紧”等。

三、趣味教学

语法教学的普遍原则是: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安排语法项目;通过对比突出难点和重点;从句型入手, 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精讲多练, 以练习为主;由句子扩大到话语等。除此以外, 创设一些趣味式教学法, 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增加对枯燥的语法知识的理解, 以下方法经实践证明极为有效。

(一) 情景化教学

创造一定的语言运用场景, 使学生如临其境, 可以帮助他们活学活用。例如, 利用动作教方位词, 教师发指令让学生做:“举左手, 举右手, 向前走一步, 向后退一步, 向上看, 向下看”等, 也可让学生结成队, 一个做, 另一个描述。在这样的场景中,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记忆的过程来亲身实践语言材料, 获得对方位词的形象理解。

(二) 扩缩式教学

复杂句式是由简单句式扩展或紧缩而生, 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简单句扩展为复杂句, 或将复杂句紧缩为简单句, 例如, 教师给出简单句“我来”, 让学生通过加时间、地点、目的等轮流扩展出较长的句子。 (在几次扩展后, 学生获得句子:“我明年三月来云南中医学院学习汉语。”) 这一练习使学生对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目的状语的基本位置有了较直观的理解。反之亦然。

(三) 公式教学

语法是一系列的规则, 具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对于某些语法点, 教师可用公式列出, 以减轻语言描述的累赘, 增强视觉效果, 如:

三分之二:2/3三个半小时:3+0.5小时一刻钟:15分钟

A比B+形容词=B+形容词, A+更+形容词如:你比她漂亮。=她漂亮, 你更漂亮。

(四) 巧问教学

问答既可促进教学互动, 也可帮助学生进行交际训练, 在一问一答中很多语法规则得到实践运用, 这样, 可以检验学生对某一语法现象的理解程度。例如, 练习使用疑问代词, 做法: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昨天我和思迈骑车去赵老师家包饺子。”要求学生从“什么时候去 (when) , 怎么去 (how) , 和谁一起去 (with whom) , 去了哪家 (where) , 去做什么 (what) ”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追问。这样对时间、方式、人、物、地点等的提问方式就得到了生动体现。

(五) 游戏教学

教师可使用游戏来推动趣味教学。例如, 很多泰国学生喜欢并擅长画画, 教师可“投其所好”, 在教学中安排这样的游戏:要求一组学生上讲台画个简单的实物, 如人脸, 鱼等, 然后让其他学生用“副词+形容词” (如:太+形, 很+形, 非常+形) 的格式来描述, 加深对这几个副词近义词的辨析。如:

(小孩脸) :他的头很大, 嘴太低了, 鼻子非常难看。

(鱼) :这条鱼尾巴很短, 身体太扁, 颜色非常奇怪。

总之, 在长期教学中, 我们总结出语法教学的关键是:讲解简短, 切中要害;讲解后紧跟大量练习;直观形象, 少用术语 (游戏最受欢迎) ;必要时使用学生的母语 (教师懂一点泰语, 或让已经懂的学生用泰语为其他同学讲解, 这能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家计调查行为的法学思考

关键词:家计调查;隐私权;行为自由

中图分类号:D912.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25

家计调查行为对我国的社会救助事业来说是一种新兴的事物,但由于其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公共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功能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得到广泛推广。然而,强调家计调查对于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公开将不可避免地触及被调查者的隐私权以及个人行为自由保护问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保护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要,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如何有效协调和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私权之间的冲突,将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深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家计调查行为之价值考量

社会救助是公民因社会的、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陷入无法自力解决的困境时从政府和社会获得的物质和服务的福利。从其特征来看,具有政府的单方面授予行为特征,对此一般会有一套被称为“家庭经济情况调查”的法定程序来审核申请人的收入情况,能否得到救助的关键是申请者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是否低于贫困线以及其贫困程度。大部分进行社会救助的国家都规定,对申请社会救助的,应对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收入及资产状况进行审查,不足特定标准时才予以救助[1]。例如在澳大利亚,老年救助金领取人在获得148澳元/周的救助金的同时,可以保留价值12.575万澳元的资产(不含自由房屋的价值)和50澳元的其他收入,而在瑞典申请人必须是几乎一无所有才有资格领取救助[2]。社会救助属于授益行政行为,而授益行政行为主体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一种社会经济资源的再分配[3]。它以行政主体的强制性干预来实现这种社会动态平衡;因此,要实现授益行政行为的预期目标,只能牺牲一部分的权利和资源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要和利益。授益的结果是:“社会中被授益的一方相对人具有真有资源的优势,而另一方没有获得授益的则处于相对弱势。”[4]为了维护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社会公平,防止旨在维护社会公平的社会救助制度不至于在其运行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不公平,社会救助需要设置正当程序,使社会救助行为的过程处于法治的控制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

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和质疑:他们认为,一方面,从家计调查的节约社会公共资源的功能有被夸大的可能。这是因为家计调查的设置一般都有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这一点从国外的社会保障事务财政开支不断高涨可以得知,其财产调查的管理成本高,容易成为申请人和官员之间摩擦的潜在根源[5]112。而且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的改革过程来看,其也曾尝试过进行非财产调查型补贴的方式来支付包括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如英国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改革即是如此。这些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计调查的管理成本相比其行为所减少的救助资金来说,前期也许是有效益的,但随着管理成本的大幅提升之后就不再有效益了。另一方面,从对基本权利之侵害的角度观察,家计调查的行为有可能侵犯或限制公众的下列基本权利:

一是对隐私权的侵犯。在进行家计调查行为时,接受调查的申请人或家庭对于调查机构必须是无保留的,调查的范围当然就包括一些也许是申请人所不愿公开或曝光的个人隐私。对此,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往往是非常反感和抵触的。在英国,财产调查似乎被申请人所憎恨,因为它使申请人蒙受耻辱,也因为当局在调查认定个人的财产和生活安排时有侵犯隐私之举[5]113。所造成的耻辱感和不申领国民救助的问题愈加突出——尤其体现在领取养老金人群中[6]。具体来分析家计调查行为是否涉及对隐私权的侵犯,按照一般侵权法理论,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必须包括两个条件:一是被侵权主体是否有“合理隐私期待”,即接受调查行为的申请人或家庭按照社会一般观念是否被认为是合理的期待。二是侵权行为是否会对公民之隐私权构成现实威胁,即家计调查行为是否对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的隐私造成实际的威胁。分析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接受家计调查的个人或家庭若想获得救助必须接受全面的财产和收入状况的审核,这不可避免地会暴露一些申请人或家庭无法自力的现实,这种现实对于一个需要获得尊严的社会成员来说都会产生不安或不悦,因此可以认为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实际上是具有隐私期待,而且是合理的。从另一方面看,家计调查行为中所涉及申请人或家庭的个人信息或个人秘密已经由不公开到调查工作人员知情甚至于对社会公开,这对于申请人或家庭来说其自身的隐私将收到严重的威胁。

二是对行为自由的侵害。对社会救助申请人进行家计调查行为是申请人获得社会救助的必经程序之一,而且必需是符合其设定的符合救助标准的个人或家庭才拥有获得救助的资格。对此,申请人为了能够获得救助资格,往往会采取两种方式来应对:一种是申请人隐藏收入来源和财产,逃避调查行为对其自身和家庭财产的真实调查;另一种是在进行家计调查的阶段按照低于当地生活保障标准的生活水平安排生活,如《深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第10条第1项规定不能拥有空调等“非生活必需品”,要申请获得救助的个人和家庭就不安装空调等家电。不管是哪种情形,家计调查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申请人的生活习惯或行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制约,并由内而外地构成行为上的限制,除非申请人默示同意或认可调查行为,即忍受其对自己和家庭之隐私或行为自由的可能侵害。行为自由或称为行为自决的权利是各国宪法都明确规定的自由权利,属于一般人格权的范畴,个人行为除伤及他人权利、违反限制秩序或社会道德外,应有完全作为或不作为的自由。在家计调查行为中对于申请人或家庭的行为限制或心理制约,侵害了申请人或家庭成员的行为自由。

二、家计调查行为之正当性及其限制

一边是公共利益和综合治理等公众社会公平,一边是隐私权和行为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之基本条件,家计调查的行为该如何平衡这两种价值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按照莱昂·狄骥的“社会连带”理论观点,“人们相互有连带关系……人们想要生存,就必须遵循连带关系的社会法则”[7]。即人们将其行为服务于社会相互关联性的实现,因而对整体中所有个人权利的捍卫必然要求对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加以限制而“现代的实际条件下,只有国家才能够通过命令和允许的方式,合法地行使任何其他共同体不可实施的强制力”[8]。因此,一方面鉴于个人的发展对于社会连带性的实现和发展必不可少,国家应对个人权利予以充分尊重;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所有人的个人权利,国家又有权对之进行必要的限制,因为这种限制对于避免个人之间相互伤害或包含公共利益是非常必要的[9]。可见,为保障所有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公众应容忍和接受国家或社会公共力量对其基本权利的限制。

但是,公众容忍对其基本权利的限制是有一定限度的,任何对其基本权利予以限制的行为都必须接受法律保留原则的检验,即“任何对基本权的剥夺、利益的侵害和义务的负担,非有法律依据不能行使”[10]。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针对传统国家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防止公共力量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在特定的情形下,基于法律的明确授权,国家可以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必要的限制。因此,为保证在社会救助程序中家计调查行为的正当性,在立法授权和具体审批时,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二是目的正当性原则。这是社会救助中进行家计调查行为的首要原则,也是必需首先端正的原则。进行家计调查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有限的公共资源的前提下要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尽可能用于最需要或最恰当的家庭或个人,因而不得不采取一定的甄选和排查方式予以确认。这种目的的家计调查行为明显具有正当性。

二是维护人性尊严原则。由于家计调查的行为极易造成对受救助者的隐私或行动自由的侵犯或干扰,因此在选择家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等方面必须慎之又慎。同时,在家计调查行为中必须贯穿维护人性尊严原则,给予受救助者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三是透明化原则。一方面在申请社会救助之前和接受家计调查期间,调查主体应以适当的方式将家计调查的内容、范围等程序告知给接受家计调查的家庭或个人,使一般公众得以知悉,以便公众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选择。

三、家计调查行为的法律规制

在我国,社会救助中的家计调查行为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在所制定的《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中对社会救助申请的审查手段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第13条第2款:“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有关专项救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查询社会救助待遇申请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或者持有有价证券的情况。”上诉规范性文件针对受救助者的申请进行审查的角度来规范家计调查行为。笔者认为基于上诉之基本原则,在具体立法时还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查主体与监管问题

对社会救助程序中家计调查的行为如不加以必要的限制,任由主管部门调查,势必会对受救助者的基本权利造成恣意伤害,因此,立法上应明确规定调查主体的资格条件并授权特定部门对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社会救助的理论,社会救助对于政府来说,属于一种积极权利,而且往往涉及国家对某种经济资源的分配、干涉和制约,由此,它的产生几乎难以对应自由价值观,往往被认为是推行某种家长式统治的缘故[11]。正如在桑斯坦的概括中所描述的:“相反,福利的规定,或是政府保护个人免受种族歧视的规定,被认为牵涉了‘积极权利,因为这些权利构成了对既存配置及普通法原则的干预。”[12]而家计调查行为严重受到这种家长式的强制推广模式的影响,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在这种背景下,造成了政府与受救助者地位的差距过大,完全处于被支配和被动的地位,使得受救助者最基本的权利和尊严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由此,可以认定家计调查行为的调查主体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主体的资格的审批。按照莱昂·狄骥的“公务”理论,即“公务服务的概念正在逐渐取代主权的概念而成为公法的基础”[13]40,而这种公共服务“可直接由政府来进行管理、或是进行分散化管理、或是由政府的委托人来经营”[13]61。因此,国家以外之其它具有公共职能之组织或个人,基于国家的专门授权或委托也可以取得调查行为的主体资格。这样的话,能够进行家计调查行为的主体应该包括两种:一种是国家机关;一种是具有公共职能之组织或个人。从目前各国的实践中都能看出,国家机关的调查行为资格是具有正当性的,而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资格则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对此我国目前也仅仅采用了国家机关调查的方式,这一方面是由于家计调查行为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重大公共利益的分配,除了有能力和公信力的公务单位之外,很难有主体能够承担起这个重责,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的福利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因而其并不具备完成进行社会福利分配等社会功能。可以说,我国进行家计调查的主体目前来说仅限于公务单位,但今后随着福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更多的主体。

第二,对调查主体的监管。对于家计调查中对于调查行为的监管各国的做法不一,有采用政府主管机关监管的,也有采取立法部门审批的,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倾向于由行政主管机关监管来具体负责。考虑我国目前的情况,由于缺少法律的规制,我国的家计调查行为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于调查主体没有任何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因此,尽快对在家计调查中的调查主体进行统一的规制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要制定一个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来监管全国的家计调查主体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国内民政机构的体制建立非常不平衡,有些发达地区的机构建立较好,而有些贫困地区的机构建立就比较滞后,就不用说其监督机构的设立问题,其操作上统一难度很大,而且本身监管就是一个成本相对巨大的工程,在资金问题没有妥善解决前,统一的运行机制是基本不现实的。因此,目前亟需做的是授权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监察部门对家计调查行为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待条件成熟时再进一步集中统一管理。

(二)调查的范围与隐私权保护问题

家计调查行为的范围与隐私权的保护是调查行为中很容易出现矛盾的问题,对此,其包含三个必需涉及的问题。

第一,何谓隐私权,其范围或称之为边际如何界定?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14]。隐私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等。自1890年美国的路易斯·D.布兰代斯(Louis D.Brandies)和撒莫尔·D.沃伦(Samuel D.Warren)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15],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以直接(明文规定)或间接(归于侵害名誉权等人格权)的方式确立了对隐私权的保护,而《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①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16]。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进步,公民权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对于隐私权的保护将会成为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否只要是调查行为就可以漠视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对此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公民都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有权防止他人窃取、披露和传播自己的隐私。接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同时并不代表他们要以放弃对个人私权的维护作为代价。家计调查行为的开展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以及福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显然是有一定益处的,但这不能成为漠视被调查者隐私权的理由和借口。反之,家计调查行为如果不重视对个人隐私权的保障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问题,如对于有些特殊疾病患者的家计调查所涉及的患者病情,尤其是精神病或传染病,一旦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被传播出去,就会对病人及其家庭造成难以预料的困扰。

第三,调查行为中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的平衡与协调。随着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不断发展,家计调查行为中的公共利益要求的信息公开与个体私权保护边界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的关注。在推进家计调查的程序化与法制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对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保护,同时在相关宣传和信息公开上需要对被调查者的隐私权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我们通过承认一个人的边界来表示对他的尊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放弃对边界的主张和容许他者接近来邀约亲密关系”[17]。因此,家计调查中的信息公开应以人为本,不能因片面追求相关信息的全面完整而置被调查者的隐私权保护于不顾。

当然,在涉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突发性事件的情况时,从保护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可以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予以公布,但一定要以保护多数人的利益为前提。

(三)调查内容之利用与管理问题

由于家计调查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一些对于接受调查个人或家庭的隐私权和行为自由的侵害,因此,对于调查所得的内容要严格其使用、保存、保密、销毁和排除程序,以防止对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之基本权利再度造成侵害。具体而言,第一,家计调查经办机关及其管理部门对家计调查中所获取的个人或家庭的相关信息应作保密处理,并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开,更不得随意传播或泄漏。基于调查行为的全面性,家计调查机关的公务人员很容易在调查行为中触及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的诸多隐私,因此,进行调查行为的公务人员很容易成为传播个人或家庭信息的源头。接受家计调查的个人或家庭因为需要获得社会救助而将涉及隐私的个人或家庭信息告知公务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无条件地放弃了自己的隐私权。除非经过接受调查的个人或家庭的明示许可,否则调查机构或公务人员不得对其所了解或掌握的隐私进行披露、宣示、威胁以及除为统计、科研的范围以外的其他不当使用,否则即构成侵权。

第二,对于须公示的接受家计调查个人或家庭的资料和信息,经办机关及其管理部门应作避免或减轻隐私权侵害的技术处理,这主要涉及对接受家计调查个人或家庭的姓名、肖像、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并且对于因确有必要不得不公布的信息,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上级规定对应当强制公布的内容予以公布,对可以公布的内容视需要或根据规定予以公布,而对于不应公布的内容则不得公布,以防止侵害被调查者的隐私权。

由此,在家计调查行为中,尽管基于宣传和监督的需要有必要公开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但这种公开应以不侵害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和行为自由为限的。惟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家计调查行为维护公共利益以及福利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积极性效能,同时切实保护被调查者个人和家庭的基本权益,从而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平衡与协调,进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注释:

①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

[参考文献]

[1]林莉红,孔繁华.社会救助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98.

[2]杜志农.西方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J].经济研究参考,1999(41):4248.

[3]杨思斌.中国社会救助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271.

[4]孙丽岩.授益行政行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4.

[5]哈里斯.社会保障法[M].李西霞,李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Deacon A,Bradshaw J.Reserved for the poor[M].Oxford:Martin Roberton,1983:1315.

[7]狄骥.国家、客观性和实在法[M]∥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4.

[8]狄骥.宪法学教程[M].王文利,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513.

[9]韦伯.论经济与社会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42.

[10]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础理论[M].台北:三民书局,1992:130.

[11]弗利登.权利[M].孙嘉明,译.台北:桂冠出版社,1998:45.

[12]桑斯坦.偏颇的宪法[M].宋华林,毕竞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1.

[13]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M].郑戈,冷静,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14]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62.

[15]Samuel D,Warren,Louis D.Brandeis.The Right to Private[J].Harv.L.Rev,1890(4):193.

[16]杨波.论隐私权的边界:以公共信息为标准[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3134.

[17]Robert C.Post.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Privacy:Community and Self in the Common Law Tort[J].Cal.L.Rev,1989(77):957962.

(责任编辑江海波)

Abstract:Household income survey behavior is a double edged sword.On the one hand, it maxim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public interest and welfare resources,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threatens the privacy and freedom of the public.Legislation needs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to protect fundamental rights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and other basic elements.It should be guided by 3 principles of purpose legitimacy,safeguarding human dignity and transparency to make clear the issues of investigation subjects,supervision,scope, privacy protection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issu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篇5:法学系社会调查报告写作基本要求

按照法学系教学计划的安排,法学系学生应于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学期寒暑假期间进行为期二周天以上的社会调查(实践),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或社会实践心得。

一、写作要求 ●法律题材,观点正确(可通过假期社会调查、法律职业见习、社区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等形式)

法律实践的内容应限定在立法、执法、守法与司法实践范围内,要选择与本专业对口的有关单位或场所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应结合专业课有关内容,立足于单位,选择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意义和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调查。例如,选择方向可以是:某地区、某单位普法的措施和结果;某地区法院判决“执行难”情况;某乡镇、某个行业中某部法律或者条文的执行情况或者普及状况等等。

●内容真实,材料具体,近期资料

可以采用个人独立开展调查的方式、也可以自愿组成调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调查事项要具体、明确,不能太大而笼统概之或泛泛而谈; 应以直接材料为主,即通过亲身实践、调查采访所获取的第一手材料。

社会调查原始材料及各种记录力求清晰、完整、翔实,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文章结构:社会调查报告结构应包括:基本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基本情况部分:应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

分析问题部分: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细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阐明从数据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

解决问题部分: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

如系法律职业见习、社区法律援助实践总结,其结构为:基本情况、实践心得体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如参加法学系组织的寒暑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就此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不必另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但应基于本人在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分工独立撰写报告,杜绝出现雷同报告。)

●语言通顺,字数达到3000字以上

●符合规定的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具体见法学系社会调查报告模板)

● 用A4纸打印于新学期开学一周内提交

二、成绩考核与评定

社会调查是法学系学生必修的实践课程。调查报告成绩记入学生学分,每学期为2学分。

成绩将根据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社会调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调查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定为不及格,(1)抄袭他人调查研究成果

(3)论据不足,写作空泛

(4)表达不清,结构散乱;或者语言甚为不通,报告字数不足3000

(5)不符合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篇6: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集中实践环节工作的安排

法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大作业两项内容。

一、社会实践 :

1、社会实践形式: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社会实习(社会实习地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司法局、公证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机关进行。)等形式。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实践方式。但社会实习为必选方式。

(1)以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法律实践的,每组人数不得超过8人。在进行模拟庭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参加模拟法庭的学员应将审理过程中的主要文书(包括辩护词、起诉书、代理词、合议笔录、判决书等)连同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交由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并交班主任存档。

(2)以法律咨询方式进行法律实践的,应在咨询前做好计划。参加法律咨询的学员应写出咨询过程中解答的具体案例及解答情况并写出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交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并交班主任存档。

(3)以到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方式参加法律实践的学生要填写法律实践成绩评定表,由法律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或接受单位签署关于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交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并存档。

2、撰写实践报告的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在网上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材料要真实(来自于被调查对象)、详实;结构要符合调查报告体裁的一般规范;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文字要准确、通顺。

社会实践报告文字材料不少于2000字。第一稿上传后需经指导教师批阅方可上传第二稿,(定稿)。

3、成绩评定与验收

(1)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电大分校复审,新疆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成绩评定采用五个级别: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二、毕业大作业(参看博州电大综合实践评审系统)

三、日程安排

2012年6月16日前将调查报告和毕业大作业在博州电大综合实践评审系统完成。

博州电大教务处

篇7:《中外法学》注释要求

3、中外法学(双月刊)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投稿地址:北京大学法学院四合院 《中外法学》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871 联系电话:010-62751689 Email: journal@law.pku.edu.cn 投稿要求

本刊对来稿篇幅不设限制,但求确立学术命题、实现学术创新、达到学术标准、符合学术规范,并独立署名。来稿除打印稿外,还应以WORD文件发送电子版至Email: journal@law.pku.edu.cn或pkuzwfx@126.com。本刊编辑部对来稿的审读期限为三个月,逾期未接用稿通知的,作者可将来稿改投他刊。对未采来稿不予退还。

引证体例 一、一般规定

1、注释为脚注,编号连排。文中及页下脚注均用阿拉伯数字外加六角括号,文中标注于标点符号外。

2、注文中的信息顺序为: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者及版次、页码。

3、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年份及卷次、页码。

4、引文作者为外国人者,注释顺序为:国籍,外加括号;作者、文献名称、译者、出版者及版次,页码。

5、页码径用“页N”或“页N-N”字样。

6、引用之作品,书、刊物、报纸及法律文件,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

7、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则直接“同上注,页N”即可;若两次引用之间有间隔,则注释顺序为:作者姓名、见前注N、页码。作者如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应加“等”字。

8、正文中引文超过150字者,应缩排并变换字体排版。

9、参考全文或书中部分内容者,注释前加“参见”;非引自原始出处者,注释前加“转引自”。

10、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11、引用古籍的,参照有关专业部门发布之规范;引用外文的,遵循该语种的通常注释习惯。

12、原则上不引用未公开出版物及网上资料。

13、引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或发行的文献,可在出版或发行机构前加注地区名。

二、范例

1.著作:(1)朱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55。

再次引用,如中间无间隔:同上注,页65。

中间有间隔:朱苏力,见前注〔1〕,页78一80。

2.论文:(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页153。

3.文集:(3)白建军:“犯罪定义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证刑法学”,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328。4.译作:(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页282。5.报纸类:(5)姜明安:“多些民主形式,少些形式民主”,载《法制日报》2007年7月8日,第14版。

篇8:法学调查报告要求

教育调查法[1]是在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 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方式, 对有关教育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第一手相关资料, 从而揭示教育现状, 并对现状提出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自然适用、灵活多变等特点, 对于教学改革问题研究有很大帮助。

1 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是山西医科大学选修卫生法学课程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 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9个医学专业或医学相关专业, 调查主要围绕卫生法学认识情况、相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内容、教学考核等四部分问题。问卷共设计25个单项选择题。对任课教师及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获取信息并整理分析, 访谈内容包括: (教师) 关于《卫生法学》课程, 您觉得哪些内容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对于学生《卫生法学》课程的学习现状, 您怎样评价?您怎样评价现阶段《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什么?您更倾向于教授学生《卫生法学》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的促进《卫生法学》的学习, 您有什么建议?等5个问题; (学生) 对于自己的《卫生法学》学习状态, 如何评价?为什么?课堂和课后学习, 您认为哪个更重要?关于《卫生法学》课程, 您最想学习哪些内容?为什么?您怎样评价现阶段《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什么?您觉得如何才能更有效率的学习《卫生法学》?影响《卫生法学》学习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等6个问题。

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2013年10月发放28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44份, 有效率为87.1%。其中男生80人, 女生164人, 利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 经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3 结果

所调查医科院校, 卫生法学课程为选修课性质, 可供全校所有专业的研究生选修, 学校全日制一年级研究生共1071人, 其中选修卫生法学课程615人, 占到57.4%, 分两轮20课时上课, 此次调查以第二轮上课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回收有效问卷244份, 其中所涉专业见表1。

3.1 卫生法学的认知情况

在244名调查对象中, 有37.7%的研究生在之前的教育经历中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 但是认为课程非常必要的比例为却达到了67.2%, 认为必要的比例为30.8%, 只有2%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必要, 这说明卫生法学课程在医学本科生教育中还达不到普及, 而对于研究生有很明显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还表明, 选课动机的前两名为专业需要 (63.9%) 、兴趣爱好 (32.4%) , 此外还有9.8%的研究生在混学分。这一组数据旨在说明研究生对卫生法学的认识态度还欠妥, 虽然知道必要, 但还不能充分理解卫生法学的专业性, 欠缺一定的认知培养, 见表2。

3.2 课程设置评价情况

对于问卷中课程设置体系的问题, 包括课程设置、课时、教材, 多媒体教学等问题, 部分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 认同现有的卫生法学课程设置合理的还达不到三分之二, 通过访谈了解到, 不认同的原因有: (1) 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 或者实践部分只是蜻蜓点水, 不够深入; (2) 课时偏少, 课堂走马观花, 一些重要问题一笔带过, 难以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3) 短时间集中上课, 知识难以消化; (4) 还有部分研究生对没有教材和数量化教学的问题表示不赞同。总体上讲, 研究生还是一个接受的态度, 但仍需要一定的改进。

3.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面情况

教学是教与学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调查中发现, 虽然研究生认为卫生法学很有必要, 但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课堂表现并不满意;63.0%的研究生认为由于自身的因素造成无法认真学习卫生法学, 还有17.7%归结为客观环境因素。受访的部分研究生指出, 因为上课玩手机、看小说、或者其它原因不能到课, 导致自己学习状况差。

而对于教学方法的调查, 仅有半数 (54.5%) 研究生倾向于传统的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 另外半数的意见比较分散, 如直接感知法 (13.1%) 、实际训练法 (11.5%) 、欣赏活动法 (3.7%) 、引导探究法 (17.2%) ;在访谈中了解到, 由于研究生工作学习复杂多样的性质, 所以更倾向于接受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对于新鲜事物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3.4 教学考核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考核, 顾名思义是对教学质量进行一个评估, 以促进高质量的教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 在调查中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教学的比例占到95.5%;另一方面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卫生法学考试还是以期末试卷为主, 而近几年题型也基本相同, 以简答论述题为主, 访谈中有相当部分的研究生对此提出异议, 见表4。

4 讨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及上述问题的分析, 卫生法学学习现状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第一, 研究生自身放任, 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第二,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难以适应研究生需求;第三,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方法受限;第四, 考察制度还不够完善。为改善此局面, 全面提升研究生法律素质,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改革卫生法学教学策略。

4.1 纠正不良的卫生法学态度

80年代后期, 我国许多医科院校相继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或者相关类似的课程[2], 然而大多数院校还只是设置为研究生选修课, 并没有以人文必修课列入教学, 这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卫生法学的教学。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具备医学和法学的双料师资极其缺乏[3], 如该调查医科院校选修卫生法学的研究生615人 (在职研究生没有进行数据统计) , 3位专职教师分3轮授课 (最后一轮为在职研究生课程) , 难免在教学后期出现倦怠, 所以急需扩充师资力量, 以致力将卫生法学打造成为人文学科的品牌课程。另一方面, 作为医学研究生自身对卫生法学的认识就不够彻底、不够透彻, 加之师资薄弱, 教师不能长时间辅导, 对此研究生应做到“三强”:加强自身认识, 加强自身学习, 加强自身实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前了解卫生法律法规相关立法背景、课时认真学习案例分析、课后熟读法律条文。

4.2 构建完整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调查中发现, 相类似的几个医科院校卫生法学或相关类似课程课时维持在20-32学时不等, 且每次4课时授课, 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有部分涉及到卫生监督。以调查医科院校为例, 授课内容包括12课时的法律基础课, 剩下的8课时需要讲授《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7部法律法规, 面对内容多、课时少的现实问题, 教师只能选择略讲或者只是看一下PPT, 学生近4h接触到的信息量通常难以消化。面对这些问题, 建议如下:一是不同专业, 分类授课。可按研究生专业划分为三轮, 第一轮为医学管理类, 以讲授理论为主;第二轮为医学服务类, 以实际案例为主, 自学法律理论;第三轮为医学支持类, 以全面涉列了解为主;并控制每一轮的学生数量, 严格控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范围内。二是精炼课程, 重点教学。目前, 各个院校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及教学内容, 所以应该组织专家一起整合卫生法学相关联资源, 构建合理的教学框架。例如可包括: (1) 卫生法律知识; (2) 卫生法律道德; (3) 卫生法律能力; (4) 卫生法律观念; (5) 卫生法律心理, 要求具备医疗风险意识、医患沟通能力、良好心理素质[4]。

4.3 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将“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应用到卫生法学这种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 对提高研究生的法律素养, 实践应用及人文培养都有重大的意义[5]。充分利用PBL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三大特点[6], 结合研究生的专业类别, 通过5-8人小组进行团队学习, 分为6个步骤: (1) 通过教师讲授发现问题, 即明确要解释分析的现象; (2) 分析问题,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罗列尽可能的分析结果; (3) 评价提出的现象解释, 共同思考提供一致性的解释结果; (4) 形成学习要点以供小组成员自主学习[7]; (5) 小组组长发言, 各小组共享结果; (6) 教师总结, 填补不足, 以获得综合全面的结果解释。PBL教学方法可以调动研究生独立思考, 并练习总结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学有巨大的推力作用。

4.4 改革有效考核制度

我国还处于应试教育, 很多教学的考核都以学期末一纸试卷为主, 且相临近的几年考试题型内容都相近, 以至于部分学生都是学期末突击应付考试, 并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消化。应对目前讲座式的教学, 结合教师访谈, 建议考核制度改革为: (1) 每次完课时预留30分钟, 汇报学习心得, 以纸质版完成, 不但回忆了所学内容, 还练习了写作能力, 占40%; (2) 到课情况及课堂表现, 占30%; (3) 期末考试, 以单项选择题和简单分析题为主, 占30%。通过有效的考核制度, 不但考查了教学内容, 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

5 小结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卫生法学教学也应与时俱进, 运用医学治疗人类身体疾病, 运用法学治疗人类社会疾病, 两者相结合, 才能推动社会健康的稳步前进, 考虑目前医疗环境, 此举刻不容缓。作为未来医学的主力军, 医科院校研究生理应担当此任, 认真学习卫生法学, 熟练运用, 为构建和谐医疗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医科院校, 应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吸收兄弟院校的先进方法, 共同推动我国卫生法教学跃上新台阶[8]。

参考文献

[1]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达庆东, 曾文妹.关于加强医学生专业法律知识教育问题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 (5) :7-8.

[3]徐喜荣.卫生法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 2008, 16 (6) :7-8.

[4]张会萍.加强医学院校卫生法教学的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0 (2) :67-68.

[5]王丽莎.PBL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11) :1811-1812.

[6]Kwan CY.Problem-based learning:properly balanced learning?[J].Trends in Pharmacol Sci, 2002, 23 (6) :163-164.

[7]Schmidt HG, Moust JH.C.Factors affecting small-group tutorial learning:A review of research.In Evensen, D., Hmelo, C.E. (eds.) , 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sarch Perspeetive on Learning Interactions, Erlbaum, Mahwah, NJ, 2000:19-51.

上一篇:自己就是阳光作文下一篇:系统宣传片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