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4-07-27

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精选9篇)

篇1: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时期高校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作为高校基础专业课之一的数学课程,相对于其他基础专业来说,其影响面越来越广,重要性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也越来越高。高校数学教师只有具备适应新的教育模式的素养,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在大学基础课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高校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数学教育在文化教育中占的比重很大。在初等教育中,数学始终是一门主课;在高等教育中,数学仍是重要的基础课,一般理工科类专业以及哲学乃至一些人文专业,也都需要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还使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促进身心的完善。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人们走上社会以后,在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少有直接应用的机会,因而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心头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西点军校之所以设置高深的数学课程,也是因为数学的学习能严格地培养学员们把握军事行动的能力和适应性,能使学员们在军事行动中把那种特殊的活力和灵活的快速性结合起来。数学家辛钦曾说:数学教学一定会慢慢地培养青年人树立起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性,这种色彩中包括正直和诚实。

二、高校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政治素养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弄清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数学德育的实效性,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识和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教书育人;具有热情、坚定、同情、关心、耐心、自制等良好的师德素养。师德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才能执著地追求事业的成功。

2.道德素养

叶圣陶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师德是立身之本,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师德是教师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江泽民在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时指出:教人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数学教师的言行必须高度自律,细微之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用自己的高尚师德、渊博知识、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大学生不断增长知识,走向科学知识前沿,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

3.人文素养

现代高校数学教育中,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其数学人文精神的提升,这样才能使得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专业方面的科学人才,也是更宽泛意义上的文化人才。高校数学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主要是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包括哲学的理论修养、扎实精深的数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等。特别强调,高校数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数学史知识,使数学内容包含更丰富的内涵。因为一个把数学仅仅看成是工具的老师。他只会给出大量的公式和呆板的例题;一个把数学仅仅看成是逻辑体系的教师,他只会依循一种有条不紊却异常枯燥无味的定义一公里一定理的方式去讲授;一个把数学仅仅看做是智力游戏的老师,他会偏爱刁钻的难题而忽略基本工夫:一个认为数学除了包含以上各方面之外还有更丰富内涵的教师,他的教学才会别具一格。

因此,提高高校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高校加强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质才能得到发展,才能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是从事高校数学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高校数学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数学专业知识,切实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对基本定理、公式和概念运用自如,能正确把握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新时期要求高校数学教师必须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不仅应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学科的框架、结构、发展脉络,熟悉学科的历史、现状和社会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汲取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所教的学科常教常新,保持旺盛的生机。

篇2: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收藏人:hadhy3112013-11-13 | 阅:1转:19|分享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中小

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师的形象应该是知识饱满,无所不能的圣人。人们给予教师很多定位很高的隐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热情而又活跃的。在新时期,理想的教师光具备上述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艺术修养、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焕然一新,还要求教师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既要有教学实践,又要有理论研究,既要熟悉教育规律,又要讲究教学艺术。

一、新时期教师应具备优良的职业风范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教师有优良的职业风范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要保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尽可能淡化功利思想,不计较物质享受,不迷恋于世俗浮华,不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一切以育人为上,以学生为本,把自己的知识、智慧、爱心等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要完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必须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风范。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风范,时刻提醒自己,找到合适的定位:既是学生学业上的老师,又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新时期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识

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持续地更新知识;不仅要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与新的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的需要,适应新时期课程的新要求。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从教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在介绍作品前,教师先要理解作品,了解构成作品的各种要素以及表现手法。假如哪个教师在介绍作品时讲不出发人深醒的哲理,或者道不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了。试想一下,一个语言缺乏风趣、幽默,眼神、表情、手势等都缺乏节奏感,他只

会使作品失去本身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三、新时期教师应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

1、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教育具有科学性,教师必须遵循性和谐教育教学工作基本理论,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作为小学教学,主要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学法知识。教师不仅要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还应该将他们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其作用。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包括顺利完成教学所具备的一系列能力,如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与家长交流的能力,与社会力量建立联系的能力等。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最快、最好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会影响到学生将来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书面语言比如板书、作文批改、操行评语等,教师的口头语言包括课堂授课语言、班会课上的语言、平时班级事务处理的语言等。教师的口头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很大,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注意自身口头语言的规范。首先,教师要掌握规范的普通话,发音要正确、清楚、连贯,还要有正确地逻辑性、教育性。说话要富于感情,具有美感。

3、教师还应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技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现象,教师要学会观察和总结这些现象,并对之展开研究,总结在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和规律,结合教育教学中现有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快捷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解决之道。

四、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精湛的综合能力

新时期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光要求具有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实施教学能力、教学反思与评价能力),还要求教师具有课外活动指导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论文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

篇3:浅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敬业奉献是前提

任何一个行业高尚的职业道德, 归根结底来源于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教育事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它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然而教育战线上的日常工作, 却极为平凡、琐碎、默默无闻, 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 没有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这就决定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为了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生命。踏踏实实工作, 在实践中做到功利上的超脱, 事业上的进取。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 要弘扬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方面, 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把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实现祖国教育事业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觉地献身教育。另一方面, 在行动上要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 必须充分认识到, 教师的劳动是无法单纯以数量、实物来测量的, 衡量的标准是高尚的职业良心, 美好的人格形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热爱学生是关键

一个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 只有通过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来实现。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这种爱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这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持久之爱。在教育实践中, 爱学生不是单纯地关心、呵护, 而是把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服务于学生”的价值取向,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及其呼声为其成长创造条件, 提供方便。要这样, 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尤其要尊重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作朋友, 尊重其人格、学习方面的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创造思维等, 而不能要求学生照搬教师思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就会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接班人。

三、创新精神是目标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流, 哪一个国家和民族具备了合作的创新精神, 就能在信息时代开拓新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开辟创新之路, 做创新型教师, 要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要做到教学创新, 首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 要有自己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 做到全面扎实、精深, 也要有广博的跨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懂得并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据此为学生成长提供“营养”。其次, 要敢于创新, 要有关于吸收、加工、储存、应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观念, 才有推陈出新的资本, 才能打破“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学”的思维定势, 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渠道地去寻找, 去探索, 去体验、分析、思考, 然后经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研究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学, 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善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挖掘教材中创新资源;善于搞科研、改善教学实践, 升华教育理念, 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教育被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全身心地热爱学生, 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泽农.新课程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新时期教师的素养与情怀

勤于钻研,做专家型教师。新时期教师的首要素养仍然是遵循自身专业发展规律,最大限度降低专业发展的“不科学”性,在不断学习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总体来看,新时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基本教学环节具备较为成熟的策略体系,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方面有一定的把握。既让学生收获良多,又避免照本宣科、枯燥填鸭。学习在他们那里不仅是单纯的认知过程,更是探索过程。

由于勤于钻研,他们还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有效教学方式,有的甚至主持区域性或国家性重要课题,享有广泛影响力,被视为学校和当地的教育品牌。譬如,瞿廷芝老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复式教学方法;刘建文老师倡导“构建生长课堂”教学主张;“80后”教师贺玲玲11年专注于“农村小班化教学实验”,开创的“自主高效的活力课堂”被当地推广;朱永才老师倡导“内练硬功,外学经验,特色名校”的发展策略;赵保利老师以“无教师监考”为核心的诚信教育。这些有益探索,让他们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终身学习,做智慧型教师。新时期教师求知若渴,注重将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擅于反思,即便失败了也能积极正视,为日后成功奠基。

新时期教师懂得自觉“充电”,不断审视个人原有知识结构,时时警醒自己悦纳新知。他们不仅善于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家长学习,同样乐于向学生学习。他们学教材、学教法、学设计、学课堂组织,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改进,弥补自身差距。他们懂得经验虽不能照搬,但聆听他人经验至关重要,注重从经验中汲取教益,避免在类似成长过程中重蹈覆辙。无论环境多么浮躁,他们总能保持谦虚,利用各类学习机会,同时注重亲力亲为形成个人特色。譬如,李振华老师“扎根沂源教育60载”,为改变山区教育面貌贡献了毕生智慧;罗琦老师30余年开展“学校艺术活动课程化”探索;王晓梅老师“集中管理+分层教学”的农村高中教学模式,“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育人理念;吕新萍老师33年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后面批”教学探索。他们不仅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其专业实践行动本身还渗透着诸多亟待挖掘的教育智慧。他们不仅是终身学习的典范,其专业实践行动本身还渗透着诸多亟待挖掘的教育智慧。

此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扩大教师正面形象发挥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让教师的负面形象迅速传播。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时期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充分利用微信等自媒体,从网络教研、在线研讨、微课、磨课中收获新知,展示自己的育人情怀及新时期教师阳光、向上、敬业等精神面貌。在这方面,路书芳老师的“微课程”“大阅读”专业实践,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为新时期教师树立了榜样。

倾心爱生,做慈母型教师。新时期,“爱生”成为更加重要的师德。拥有爱生的博大情怀,也就拥有了成为好教师的保证。2016年评选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无不对学生倾心所爱。这种爱没有半点虚伪,集中体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严慈相济的育人原则以及坚持正面引导的育人策略。“爱生”让他们在树立威信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索芳、孟祥彬等教师楷模,都给予了学生父母般的爱。譬如,索芳老师扎根农村27年,以“四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对待学生,被称为“学生的母亲”;孟祥彬老师是“学生最受欢迎教师”,先后资助9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陈育红老师先后资助数十名家庭困难学生,还多次在火灾、洪灾中冒险抢救学生;李振华老师60年捐款96万元资助贫困生;盘晓红老师写下10多万字特困生走访笔记,“不顾家境贫寒,把5名孤儿带回家中抚养”;文天立老师20年间护送学生上下学,从未间断。他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他们的事迹,真正诠释了新时期的“师爱”。他们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感人实践,让他们赢得广泛的爱戴,享有很高的美誉。

坚守本分,做朴实型教师。毋庸讳言,违规收受礼金、无偿接受各类有偿服务等教育腐败现象仍是损害新时期教师形象的严峻问题。加大这方面的监督、查处力度,实属必要。不少地方屡屡开展针对有偿培训、有偿补课的专项整治,其目的自然也是引导新时期教师坚守本分,专心育人,勿忘初心。事实上,新时期的好教师不可能在市场价值交换逻辑中产生,也不是花里胡哨地包装出来的,更不是制造噱头炒作出来的。藉助市场需求、时髦话题和大众娱乐钻营谋利、一味做秀往往只能成于一时,时过境迁势必归于平庸。

与之相反,绝大多数教师楷模无不坚守本分、风格朴实。他们自觉排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外来干扰,集中精力于“本职”。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不利处境和利益诱惑面前甘于清贫、坚韧不拔。在他们面前,困难显得渺小,成就成为平凡。踏实、勤恳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特点。“老黄牛”这类词汇在新时期可能有些老套,但用在他们身上,的确很贴切。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考虑“自己这样做到底值不值”,他们投入了个人全部身心,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忠诚和挚爱,用整个专业生涯诠释了“本分”的内涵。

他们中的很多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用心“经营”。譬如,瞿廷芝老师在距县城100多公里的深山一待就是29年,是那里“唯一的老师”;王平老师高位截肢却坚持站立上课;陈楠老师主动下乡任教,“农村十载,走路十万公里”;张茂老师“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陈育红老师“在山区学校工作38年”,身患声带麻痹萎缩症仍不落下一节课;轩云湘老师从教36年“从没请过一天假,从没耽误一节课”,被乡亲们誉为“钉子”;张有国老师35年坚守“一师一校”教学点,让20多户人家的山村走出了20位大学生。

他们还以身示范,带头亲力亲为,有的多年如一日提前在教室门口“候课”,有的带头干班级的脏活、累活,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消弭了师生代沟,同时也给学生的人生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绝不躺在功劳簿上,成果发表、竞赛获奖、称号加身等成为他们安守本分、更加刻苦的动力。这让他们得以保持先进,在区域乃至全国教师专业领域始终引领潮流、名列前茅。

(注:文中所列教师,均为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篇5: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摘要:本文着眼于现代教育信息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特点,主要从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创新精神三方面,简要探讨了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教师素养;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创新精神

从古至今,教师工作始终被社会公认为是受人尊重的职业,然而近几年来,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其表现为:一些教师行为放纵、工作敷衍、缺乏对事业的追求,忘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少部分教师为增强经济收入,做家教,搞培训班、提高班,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教师甚至充当执法人员的角色,对违规学生不以教育为主,而是用惩罚的手段来制裁学生;对领导,惟命是从、阿谀奉承,只夸其长、不说其短。产生这些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忽略了自己的师德,加上一些消极道德思想观念有所泛滥,才有了这些不良的从教行为和思想意识。这样的教师谈何教书育人?而经济全球化及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新型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可否认教师是一种职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绝大多数是谋生者,不可避免的教书成为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老师呢?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其中北川中学的一名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让学生先离开,但是自己最后却被埋在了教学楼里,是本能让他这样做了,我不知道他的教学成绩有多好,但是仅凭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个合格的教师,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上了一堂最好的教学课。我想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一、敬业奉献是前提

任何一个行业高尚的职业道德,归根结底来源于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教育事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它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然而教育战线上的日常工作,却极为平凡、琐碎、默默无闻.教师的高素质是敬业的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一个有激情的教师,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感受到向上的力量。有责任心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自己的价值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首先是有知识的人,他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兴的各种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知识;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

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二、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

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

有人看到这些后会说,别说了空谈自相矛盾。稍加解释一下,我说的正规是要完成国家对教学要求,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的特点,使你的教学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

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怕真是空谈。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让internet成为你的血液,帮你更新营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如果育人的我们不如正教学生更能融入社会,更能接受新知识,更能跟上时代的脉搏,我们都落后了,我们还去教谁啊?

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没有这样的课的老师说是好老师,怕是有些牵强。

三、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部分教师自私心理严重,合作精神差。本人是教师,说这些有些大逆不道,但我还要说,不说不为快,不妨把本人也算一份,免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有资料表明,个别教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

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而去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即使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为那些和学生无关,这点明辨是非的能力都没有还是合格的老师吗?那和好老师更是无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把不该带入课堂的在教室外就消化掉教师其实你是学生优良心理的大部分,是他们真正的榜样,话说回来学生学生和你一样心里不健康,你说怪谁呢?虽不能说全是你的错,难道你没影响他吗?

四、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

我们都说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从哪里来呢?教师如果把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那么会出那样的人才吗?所以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更何况越是生活物质无忧学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越能使得心理问题突出。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社会犯罪低龄化,大多是因为其心理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而至。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有了错不管不问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了错就劈头盖脸的不讲方式不讲场合的批评反倒会起反作用。我们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让我们的管理是学生更愿意在护自己的形象,而不是把学生的形象当众撕毁。让学生自觉地去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自觉遵守学校纪律,主动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

五、教师要善于内化

因为人的心理总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约的,尤其在文化与道德方面,更是直接受到影响。内化,就是要求人自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律法规,通过心理机能的作用,把它转化成为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生观、信念、需要、兴趣、意志、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如“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思想政治觉悟,“爱护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经过内化,它将转化为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转化为教师

工作孜孜不卷的动力,直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六、教师要善于塑造自我,调节自我意志品质对教师来说主要体现在坚定、果断、沉着、冷静、耐心、自信和自制中。其中最关键的是耐心、自信和自制。有耐心才能说服学生,说服教育往往是教师与学生意志力的较量过程。耐心就是教师顺利地进行说服教育的保证。教师的自制则要求教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感情的平衡,正确把握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自制是教师顺利开展对学生教育的必要条件。除了耐心和自制,教师还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教师工作成功的基石。如:我有信心管好这个班,就会主动地去了解班里的基本情况,把握同学们的思想动向,就会以宽容、理解、尊重、关心、爱心、鼓励去引导学生,把他们引入健康、和谐、勤奋、进步的大道。教师能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我,这非常重要。学生成绩不好,表现不好,同类互比,使教师自尊心受损,从而产生焦虑,这就需要自我调节。教师的劳动成果正确评价,辩证地看待,尽量避免产生过激情绪。比如教师与教师之间出现的争课现象,多发放试卷,多布置练习抢占时间等行为,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要德、智、体、能的全面发展。这以素质教育是背向而驰的。所以教师心理调节很重要。

篇6: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内容摘要

每个人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形成,以致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都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教育劳动是面向未来的。本文阐明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与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重点论述了教师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做到遵守职业操守,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关键词:业务能力,师德建设,廉洁从教

引言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思想的传承者,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整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使命。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地业务素养,更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教书,更在于育人。教师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转接者,教师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当然教师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我们的福利待遇逐年提高。可是,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人员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社会上盛行的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如“遵守职业操守、廉洁从教”方面的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周遭环境,作为一名人民群众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精神。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最本质要求。然而,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没有教师能力的提高,就难有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一)、掌握教材的能力

要掌握教材,贵在精通教材,应当了解教材的一切细微之处,并能独立解决教材中的各种问题,还要了解有关该学科的书籍中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观点。要掌握教材,必须钻研教材和与之相关的学术著作。不仅能钻进去,还得能钻出来,即获得成果。

(二)、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驾驭课堂,首先,教学语言要规范、精炼。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仅

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接受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模式。教师的语言要言之有物,简明扼要,准确精炼,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性。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

其次教学方法要新颖、科学、合理、得当。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对讲课内容要做到及时的增删和刷新,合理联系社会生产与技术以及日常生活,所传授的知识要从社会中来到生活中去。

2、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的教是外因,是辅助力量,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才是学习过程的内因,是决定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力求避免对学生包办替代,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3、注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及能力,因材施教,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训练,保证并扶植学生的特殊才能,使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达到各自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

最后,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最本质的方面,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这种关系的性质不仅间接的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这种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最充分的发挥其内在的潜能,但它不再是教师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当是学生探究能力的激发者和培养者。

(三)、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终身学习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楷模。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和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新知识、新方法,掌握最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有效而合理的整合;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自学的能力;才能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发展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以满足社会对全新人才的需要。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品德修养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道德或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是伴随着人类的教育活动产生的,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师德也呈现着新的内涵和特点。

(一)、新时期师德的基本要求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然而对于教师来说,这个显得却更加厚重,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手中把握的是孩子的人生。教师的职责

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时刻在以自己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的。因此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二)、新时期师德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我们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呵护,这要求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对学生一定要以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让他们能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新时期师德的升化就是实现人才强国、科教兴国和让人民满意

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能否在国际浪潮中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遵守职业操守,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其过程往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为人、处事、学习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在教育实践中廉洁从教、依法执教,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教师要做到廉洁从教、依法执教,首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人生观、世界观的修养,要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和法律意识,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的公平、公正。教师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一视同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认真对待,并要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和依法执教的意识。教师廉洁从教不仅使行风清正,学子德尚,而且能垂示世人道德,净化世人灵魂,净化社会风气,使文明风尚昌行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7:新时期教师的专业素养

身正德高为师爱浓技精育人-浅议新时期教师素养

教育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用重大.

作 者:贾新华 徐金花  作者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二中学,甘肃古浪,73310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451 关键词:为人师表   爱浓情切   技精育人  

篇8: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教师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的 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其 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 的心里。能 够敲开学 生心扉的 教师,才是好教师,因为他们能够跟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能够住进学生心里的教师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因为他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

有爱心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和力。亲 和力本质 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 成自己的 孩子,当作自己 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

面对个性爱好各不同、禀赋环境有 差别的学 生,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的社会缤纷多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就是要去除应试教育加在他们身上的桎梏,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学习的 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告别“唯分是从”,不用能考高分、上名牌学校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

教师还应尊重学 生的人格 尊严,维护学生 的自尊心,要学会“一碗水端平”。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没有爱护的尊重就成了漠不关心,没有了严格要 求,尊重就成 了对学生 行为的放 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动不动就当众给学生贴标签式地下定义。事实上,我们有时会听到“你简直笨死了”“我怎 么这么倒 霉,摊上了你 们这些没 出息的学生”这样 的话,也许是教 师“恨铁不成 钢”吧,不过在当时,的确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至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做言行的标杆

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为人师者首要“传道”,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给知识。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师 德感染学 生,以渊博的 学识吸引 学生也与 此同。

知识是无穷尽的,也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 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教师不能只是围绕手中的教材转,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应当向创新性、研究性学者教师的方向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要求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形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吸氧”,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善于抓住时机,引导、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篇9: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爱心尊重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96

教育是一个塑造灵魂的事业,是一片云涌起另一片云,一朵浪花推动另一朵浪花,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作为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的教师,应该清醒地、理性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有血有肉、天资禀赋迥然、性格爱好有差异、鲜活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安然成人、快乐成才?

一、教师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其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敲开学生心扉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因为他们能够跟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能够住进学生心里的教师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因为他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

有爱心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和力。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

面对个性爱好各不同、禀赋环境有差别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的社会缤纷多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就是要去除应试教育加在他们身上的桎梏,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告别“唯分是从”,不用能考高分、上名牌学校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一碗水端平”。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没有爱护的尊重就成了漠不关心,没有了严格要求,尊重就成了对学生行为的放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动不动就当众给学生贴标签式地下定义。事实上,我们有时会听到“你简直笨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了你们这些没出息的学生”这样的话,也许是教师“恨铁不成钢”吧,不过在当时,的确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至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做言行的标杆

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为人师者首要“传道”,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给知识。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也与此同。

知识是无穷尽的,也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教师不能只是围绕手中的教材转,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应当向创新性、研究性学者教师的方向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要求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形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吸氧”,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善于抓住时机,引导、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质疑问难的勇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差教师和好教师的区别在于差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好教师则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更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上一篇:学校操场施工合同下一篇:三年级语文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