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2024-07-12

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通用9篇)

篇1: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中南民族大学

调查对象:大一学生(不分性别)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原因:了解大一学生自主理财的情况

调查人数:70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加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财商”也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必不缺少而重要的知识,为了掌握大一新生对“财商”的认识与“理财”的概念,故此在中南民族大学随机的对大一同学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与大概的统计,并整理和分析了调查结果。

在问答时,主要通过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问的:

1、一个月消费在多少之间?

2、在名牌与非名牌之间更倾向哪一方?

3、有没有储蓄的想法?

在问答中,根据有效数据分析:6%的同学月消费为1000元以上,73%的同学月消费为500-800元,21%的同学月消费为500元以下。在对名牌与非名牌之间的选择调查中,79%的同学倾向与两者之间。再继续调查了上述的第三个问题,90%的同学都回答没有储蓄的想法!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三大问题:(1)现在的大学生消费都趋于500元-800元之间,虽然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说低。(2)现在的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与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所以导致消费支出上涨。(3)大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这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理财,不小心也会成为所谓的“月光族”。

而且据调查所知,大学生的消费多半的支出在电话费与服装方面。在被调查的大学衙,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月用于手机费在50-100元之间,而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每月用于学习上的花费在20元以下,2%的大学至此项花费不足10元,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所以应该课后买辅导书加以充电,此外也要有许多大学生复印与学习有关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是一项积极的消费,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种有意义的消费。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服装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不可小看的支出,再加上她们对名牌的倾向,所以一些女生每个月平均下来用于衣服的消费在100-300元之间,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所以从整体调查来看,有些消费是必须的,例如火食费等,但有的可以避免的消费我们应该尽量克制,要知道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我们眼中的一元钱胜似于他们心中的十元钱。如果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不盲目地与他们攀比,不过分地追求时尚流行,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支出消费,在消费时谨记要勤俭节约,那样也会对我们的思想道德有很大的提高。如果能做到简单的记财与预算提高消费质量,把再一笔钱花在刀刃上的话,那么对于在大学生活中的“财商”来说,我们可谓是赢家了。

篇2: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粥一饭,衡念物力惟艰

――大一新生消费调查报告

初进大学校门,你能看好自己的荷包吗?――大一新生刚刚接触到大学生活,往往会在忽然之间发现自己的钱包已经空空如也,但却不知道里面的钱都是怎么花出去的,为什么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记者团进行了此次2011级新生消费状况的调查。

此次调查共抽取样本200多份,其中男女均有涉及。调查范围包括餐饮、娱乐、通讯以及日常需用等多个方面,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调查结果可能存在少许出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一新生的消费现状。

从总体上来说,大一新生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由于对新环境中的物价及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不了解,第一个月的消费额往往大幅度超出预算,在此问题上男女之间基本一致。一般来说,女孩子的消费计划定的相对较低,其中83%低于400元,15%介于400---600元之间,超过600元的仅占2%;男生则相对偏高一些,其中43%低于400元,52%介于400---800元之间,而另外5%则把目标定在了800元以上;但是在实际消费中女生花销低于600元的仅占80%,且有8%的花费超过了1000元,而男孩子消费低于400元的仅占14%,有60%的处在400---800之间,超过1000元的则有16%。

通过这一连串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消费中计划好像远远赶不上变化,但是他们的计划消费额也不是很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超支呢?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影响新生消费的是家庭背景因素。一个人甚或习性的形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调查显示,在实际月消费额高于800元的新生中,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占大多数,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父母每月提供给他们的生活费上来观察,基本上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家庭都没有为他们规定月消费的上限,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使他们平时为了顾及颜面而大笔开销,而且当消费过度时很少感到内疚,这些原因

都促使他们在消费时因无后顾之忧而大肆挥霍。相对他们而言,那些家庭不太富

裕的学生,父母往往为他们设计一定的消费标准,虽然有的父母因为孩子刚刚离

开家门而为他们指定的标准相对教宽松,但长期的生活习性使他们具有了一定的消费自律能力,他们在花钱时大多会想到父母的艰辛,这就保证了他们很少会为

了面子问题或其他非必要因素而花销。所以总的来说,家庭因素的影响往往决定

着学生的整体消费水平。

其次,无计划的消费也是广大新生荷包变空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调查中我们

发现:消费前能对自己的消费进行计划安排的男生有25%,女生不过8%;还有一

部分的学生虽有规划但却无法实行,生活中总会出现许多突然的因素致使他们的计划无法付诸行动----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其余的60%男生和70.5%的女孩

子根本没有任何计划,每天都是随心所欲,在盲目中消费。在这个问题上,女生

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从天性上来讲,女孩子喜欢装饰打扮,对于漂亮衣服和饰品的诱惑她们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力,男生则很少在乎这些。同样是逛超市,80%的男生会有一定的目标,他们会先算好自己该买些什么然后才进行,而女生则不

同,她们中的70%逛超市是没有一定目的的,看到什么喜欢的或想要的就买下,此时的她们是如此的慷慨,以至于荷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掏空了!在此情形下,作为一个超支严重的大学生也许只有实行计划消费才能改变这种消费模式。第三个因素是通讯费的大幅上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大一

新生,此时对这两句诗大概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许多同学在大学之前基本上都

是在父母的荫护下长大的,可能很少离开过家庭,而现在却一个人在外求学,难

免会起思乡之情,特别是开学以来接连而至的几个佳节,更增添了同学们的思愁,通讯费上涨也就无足为奇了。调查发现,在日常消费的几个方面中,很多同学往

往把通讯费排在餐饮之后,可见在大家的生活中通讯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40%的同学手机费在60---90元之间,另有60%的同学高于90元,作为一个大学

声---一个纯消费者,如此高的手机费是否合适呢?难道仅用思念亲朋就能解释

这一切了吗?每个用手机的同学都应该为自己的手机费进行反思。

当然,调查显示,影响大一新生消费的并不止这几个因素,但在众多因素中

这三个却是最重要的,它们直接导致了大一新生居高不下的消费额,是最值得所

有新生反思的几个方面。

篇3: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研方法

调查地点:龙子湖高校园区。调查分析时间:2014年2月20日至3月19日。调查对象:龙子湖高校园区的三所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和访谈。为了研究的真实性, 成立调研小组, 调研小组成员每人负责收发调查问卷30份, 共计210份。调查问卷收回后, 对调查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汇总, 再计算出各个答案在所有答案中所占的百分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第一, 性别和籍贯;第二, 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对大学及大学生活的评价;第三, 学生上课、借阅状况;第四, 课余时间与高中的异同及利用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第五, 学生之间相处的情况及朋友圈子状况;第六, 加入学生会及社团情况;第七, 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状况及目前的困惑;第八, 高中和大学期间的恋爱情况和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本次被调查学生人数为210人, 男生160人, 女生50人, 男、女生比例适合。其中170名学生来自农村, 40名学生来自城市, 这也符合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的实际情况,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二、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特点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 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 能较好地适应环境,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调整, 总体表现较好。

(一) 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总体表现良好

1. 大一新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 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变得更多了。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有60%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 31.5%的学生感觉有时不太适应, 8.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很多学生心理不断成熟, 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同时接触的人和事也逐渐增多, 这对学生们适应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少部分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内向, 不愿和别人主动交往,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从而导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2. 学生兼顾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调查显示, 86.5%的学生上课积极性较高, 上课能够认真听课, 13.5%的学生偶尔会有旷课现象。参加社团、学生会或社会兼职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52%。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后, 他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 增加了对学习之外的社会环境的认知度, 他们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等很多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进入大学以后, 大多学生都多了一份危机感, 三年以后就将步入社会, 大多学生在保证学习任务的同时, 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3. 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理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83%的学生与自己的室友及其他同班学生相处非常融洽, 有8%的学生处理不好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们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时, 74%的学生求助于朋友和辅导员并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16%的学生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

4. 有较为正确的恋爱观。

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显示, 有4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过恋爱经历, 进入大学以后有28%的学生有过一次恋爱经历, 13%的学生有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恋爱经历, 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大一期间没有谈过恋爱。在恋爱观方面, 52%的学生的恋爱观是有合适的人才谈, 大家对于恋爱充满了期待, 但绝不会随随便便的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综合来看, 大多数大一学生对待恋爱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 他们不再像高中时一样随波逐流, 随随便便地谈一场恋爱, 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责任感, 以互不伤害对方为准则。

(二) 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的不良倾向

1. 不重视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多元化, 大学生政治意识越来越淡漠, 政治理论课越来越不受重视, 33%的学生认为开政治理论课很有必要, 61%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可有可无, 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们的道德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年人的道德水平引领并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但它在大学普遍受到冷落, 尤其是在女生比较多的班级更是如此。大多数学生认为, 高考已经结束了, 政治课对提高自己未来的就业技能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慢慢减小了。

2. 大多数学生朋友圈子较小。

40%的学生朋友圈自来宿舍和原来的学生, 50%的学生朋友圈来自班级或专业, 10%的学生朋友圈来自学生会、其他系部和校外。交朋友时, 兴趣爱好对他们交朋友的影响最大, 有共同的爱好就有共同的话题, 自然容易走到一起。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的交际范围过于狭小, 基本局限于自己所在班级或专业中, 这就启示我们, 在今后的院系管理、班级管理中, 我们要着重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班级之间的友谊活动的开展,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结交知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当多参加各项活动,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增加自己内在交际的厚度, 充实大学生活, 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3. 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目标愿景, 但缺乏达成目标的措施。

从调查结果来看, 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所占总人数比例 (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 为43%, 这一部分人往往是整个班级、整个群体中最积极、最勤奋的人, 这样的学生创造出来的社会成果可能要大于其他学生;有49%的学生大致有一些目标, 但从来没有认真规划过;还有8%的学生没有什么想法, 随遇而安, 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规划, 也没有目标, 陪伴他们的只有游戏、电子书等虚拟世界的产物。有些学生目标不明确,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学生们也想干成一件事, 但自律性差, 总是出现“明日待明日”的现象。

4. 不再像高中那样重视学习。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 只有26%的学生会保质保量的完成, 35%的学生表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22.5%的学生尽量完成, 有空就做, 没空拉倒, 16.5%的学生压根就没想过做作业。据资料显示, 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 与韩国的人均7本, 日本的40本, 俄罗斯的55本相比, 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调查发现, 23%的学生每周都会到图书馆看书, 55%的学生偶尔会去, 15%的学生几乎不去, 7%的学生从来没去过。学生们不爱读书除了与我国的国民素质较低有关外,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读课外书。

三、规避大一新生不良倾向的有效途径

1.合理的引导, 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身体成熟的大一新生, 其在心理方面未必达到成熟的程度, 因为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1]大一新生尽管经过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 知识结构不断丰富, 但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能学到技术, 人格还能得到不断的升华和提高, 使精神也更加充实。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跨校交流与合作, 开阔学生的视野。高校园区的打造客观上为学生跨校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每个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毕竟是有限的。高校园区可成立学生会联合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 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增进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了解, 扩大学生的交友范围,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创新可以增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样创新可以增强一所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学生时期正是思维敏捷、敢做敢干、开拓创新的重要阶段, 利用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 学校应多开展读书会、演讲、演出、小发明小创造之类等适合各类性格特征的学生活动,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参加活动上给予一定的制度支持和物质奖励。

摘要:注重大一学生心理及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 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的思想变化情况和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 以便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更深入的把握,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鼓励他们成才。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大一新生不良人格特点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10) :26.

[2]刘凤阁, 孙幸之, 张洪杰.成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1997, (06) .

[3]王瑶.对高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几点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8, (03) .

[4]张红杰, 刘凤阁, 孙幸之, 刘淑芳.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 (01) .

[5]常连玺, 李江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10) .

[6]张丁香, 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05) .

[7]王清宣, 赵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 (03) .

篇4: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

关键词:消费调查 大学生 青海省

为了掌握真实的大学生经济水平和消费情况,为学校制定各种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大学生养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青海省大学生进行调查,在该省大学的教室、图书馆、食堂、自习室等地方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75份,有效问卷470份,回收率为94%,并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来源分析

从表1分析得知,青海省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样化,主要包括家庭提供、助学金、助学贷款、兼职收入,但是以家庭提供生活费为主,其他消费来源为辅的特征较为明显。

(二)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1、基本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分为饮食消费和生活必需品消费两方面。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得知,饮食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0%。由于消费收入水平的制约,大学生恩格尔系数较大,大概是0.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值。同时,肥皂、衣服、鞋袜、牙膏、洗衣粉等大学生日常必需品的消费比较固定。

2、网络通讯消费

网络通讯消费主要是大学生使用手机或互联网产生的一些费用[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网络消费,64.89%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网络支出100元以下;3.83%的大学生网络支出高达300元以上。相比于网络支出,手机通讯消费所占比例较大,50.34%的大学生每学期平均手机通讯费用支出300元以下。30.85%的大学生费用支出在400元—500元之间。6.38%的大学生支出超过了500元。

3、休闲娱乐消费

当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也是如此。没有生活负担,没有初高中升学压力,有了充足的自由分配时间,这些都为大学生追求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条件,看电影、逛街购物、假期旅游、唱歌健身等潮流娱乐方式备受大学生追捧。

4、人际交往消费

人际交往消费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人脉网络的支出。当前,大学生各种人情消费支出日益增加,每到一些特别的节日或同学生日,请客吃饭、唱歌、送礼物都是必须的。本文调查结果显示,26.02%的大学生除了日常人际交往消费外,每月额外花费平均用200元—400元在陪朋友唱歌、逛街、购物、看电影等交际活动上。

5.自我发展消费

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就业竞争压力,青海省大学生也渐渐意识到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性。除了确保优异的专业成绩外,大多数学生购买辅导资料、教材,并参加各种专业有关的资格考试,从而提高自己竞争力。本文调查结果得知,47.66%的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自我发展消费在100—300元之间。

二、青海省大学生日常消费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水平适中,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

青海省大学生消费能够坚持量入而出的原则,然而个性差异较大,小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较高,同时也有一些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只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城市、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省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但在个人发展方面支出较低

分析青海省大学生月均消费得知,主要包括伙食和购买日常用品等生存消费,同时也包括了通讯、娱乐、交际与学习等方面的消费。调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其在旅游、人际交往、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日益增加,然而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较小。

(三)大学生消费相对理性,但缺乏计划性

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消费比较理性;但是有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潮流、时尚,看重品牌,个性化消费行为尤为严重,消费水平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缺乏计划性,随意消费,有的大学生无法量入而出,合理分配,理财能力缺乏。

三、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思路

为了引导青海省大学生合理消费,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大学各班主任应该采用课堂教学、开班讲座等方法,积极同学生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帮助其改正不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是一种思想之内的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应该从根源上去改正不科学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尤为必要[2]。第二,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经过支配金钱,科学消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运用金钱的能力。第三,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教育学生不得相互攀比,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第四,倡导勤工俭学。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一定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总体而言,青海省大学生消费状况比较合理。本文重点调查分析了该省大学生消费来源、结构与观念等方面,发现该省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消费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个人发展支出比例较小及消费缺乏计划性等方面。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消费更加理性,从而使得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对策—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04):21—23.

[2]白洁.高校校风中应高扬“健康消费”之旗—以广州高校为中心[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04):651—653.

篇5: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中国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

二、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

三、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两百至三百左右。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

篇6: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一新生与高年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题调查报告

调查成员:胥云龙,孙曈,段兆凤,冯佳奇,陈影,王静雪,张雪,陈晓晓,赵萌萌,张莹,雷新玲,徐小坤,周菲童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调查采样地点: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7日——2012年5月24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70份,收回60份,回收率为86%

首先是一些大一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消费状况的对比:

1.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大一学生占8.5%,高年级学生则占9%;500元-1000元大一学生占73.5%,高年级占76%;1000元-2000元大一学生占13.5%,2000元以上占4.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但高年级的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要高于大一学生。

2.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33%,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多。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34%,27%,19%,20%。由此可见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大学生逐渐可以学会理财。

3.消费方式。大一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20%,有计划消费的占33%,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11%。而高年级学生有计划的消费占45%,高于大一学生的比例。

4.每月的饮食开支。大一学生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高年级学生的饮食开支大多在400-600元,占总体的54%,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份盖饭4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平时生活十分节俭。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5.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一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而高年级学生尤其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购买学习资料的开支较大,42%每学期要花费50-100元来购买学习资料和辅导书。

6.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7.平均每月电话费。大一学生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32%,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7.5%,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高年级学生与大一学生相似,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8.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一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而22%的高年级学生会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来购买。可见大一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大一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一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一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一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一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⒉大一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一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高年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相对于刚刚踏出高中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以大二学生为主的高年级学生平日的消费更时尚,新潮,多数大一学生会选择购物或是去饭店来消费,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的选择的是去唱歌,旅游或是一些新鲜的事物。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学生消费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1.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2.“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3.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4.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调查问题研究总结

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对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下面是我们的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

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四、提出建议

1.给高校的有关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4)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2.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篇7:大一新生消费观调查

院系: 填写说明:

1、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即可。

2、问卷的内容需要您独立填写,如有疑问,请询问您身边的调查人员。

3、您的答案对于我们的调查工作很重要,希望您能真实填写。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B.城镇C.农村

3.你平均一个月的花费大约为()元

A600元以内B600-1000C1000-1500D1500以上

4..您在校消费与在家相比?()

A.差不多B.较多C.较低

5.您认为您每月的生活费()

A.刚好够用B不够用 C有剩余

6.您的消费主要在于()

A、学习B、饮食C、化妆品/游戏D、服装E、恋爱F、旅游G、其他

7、在校期间您平均每学期购买服饰/鞋的花费在()

A、200元以下B、200元至500元C、500元至800元D、800元至1100元E、其他

8、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钱来补贴每个月的花费()

A、愿意B、不愿意

9、您是否攒过钱()

A、以前有过B、刚刚开始积累C、现在仍在继续D、从来没有

10.你倾向于在哪里购买衣物()

A、网购B、大商场、品牌店C、小商铺

11.关于大学生频繁的聚餐()

A、凑在一起很热闹,多少钱无所谓B、可以接受偶尔聚餐C、太贵,不大愿意去

12.您觉得大学城物价()

篇8:大学生大一新生日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对象及工具

(一)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宁波大红鹰学院08级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采取集中抽样法选取200名本科生作为样本问卷全部回收, 在删除不完整问卷后, 获得无缺省值本科生样本193份, 有效率96.5%。其此次调查的本科生中男生占40.4%, 女生占59.6%;受访的学院为经管学院学生占25.9%, 外语学院学生占25.4%, 电信学院占24.9%, 机电学院占23.8%。问卷的分布比较均匀, 数据的代表性较好, 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调查问卷及分析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在班主任指导下设计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以不记名问卷的形式, 就同学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学习满意度、希望学习提供帮助等学习适应性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的分析主要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新生学习适应性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 大一本科生学习动机多元化, 学习价值观正确, 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 学习效率满意程度, 课堂学习气氛, 学习流程采用上等均不尽如人意。

(一) 学习动机多元化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 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 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 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 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 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 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

1. 知识价值观正确。

在问“你认为读书学习是怎样的一件事?”本科生的回答依次是: (1) 是一种追求、兴趣 (占41.5%) ; (2) 是一种责任 (占34.7%) ; (3) 谋生 (占19.7%) ; (1) 是一种负担、包袱或苦差事 (占4.1%) 。

2. 学习需要强烈。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 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调查发现, 学生学习需要强烈。在问“你认为上大学是否必要?”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 (1) 必要 (占90.7%) ; (2) 不清楚或无所谓 (占4.7%) ; (3) 没什么必要 (占4.6%) 。

3. 学习动机以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

在问“你上大学的驱动因素?”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 (1) 学到真正的东西和本领 (占43.5%) ; (2) 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将来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 (占21.8%) ; (3) 体验大学生活 (占13.0%) ; (4) 老师和家长的迫切期望 (占6.7%) ; (5) 拿文凭 (占6.2%) ; (6) 将来考研 (占3.6%) ; (7) 创业当老板 (占2.6%) ; (8) 可以更好报效祖国 (占1.6%) ; (9) 其他 (占1.0%) 。可见,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是一种间接的学习动机, 是指向学习的结果, 其次才是指向学习本身的直接学习动机。再者是自我提高内驱力。

4. 学习态度较端正。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良好的态度对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良好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次调查问卷中, 值得提出的是同学们表现的学习态度端正。在问“你在大学的学习态度时”, 本科生的回答依次是: (1) 自己认为重要的课程好好学习, 不重要的课程及格就行 (占56.0%) ; (2) 努力刻苦, 争取拿奖学金 (占29.0%) ; (3) 对自己喜欢的课程好好学习, 不喜欢的课程及格就行 (占13.5%) ; (4) 怎样都无所谓 (占1.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本科生对于不重要课程, 及不喜欢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 这往往也影响了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

5. 本科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兴趣是动机的一种形式。兴趣是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调查显示:本科生中有13.5%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79.8%对学习兴趣一般, 对没什么兴趣的有6.7%。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这是与他们内在学习动机减弱和追求实用的知识价值观密切相关的。

(二) 学习方法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 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凋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其中, 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学习方法的优劣, 往往影响学习效果。

1. 学习流程设计不合理。

学习流程是指在学生的学习中引进现代流程学原理, 设计产生知识和快乐的流水线, 使学习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调查发现:本科生经常采用的学习流程依次是: (1) 没预习就上课→然后课后复习 (占49.2%) ; (2) 先预习→再上课→然后课后复习 (占20.7%) ; (3) 只是上课, 没进行预习和课后复习 (占16.1%) ; (4) 先预习→然后上课, 课后不复习 (占7.8%) ; (5) 上课自己看课本不听课, 有空再复习 (占3.6%) ; (6) 上课看课外书, 有空再学习 (占2.6%) 。可见, 本科生学习流程设计不合理, 不是一个让学习者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流程。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高。

2. 有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 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 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那么, 大学生是否拥有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呢?调查表明, (1) 有, 且行之有效的占8.3%; (2) 有, 但说不清楚具体方法的占66.8%; (3) 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可言的占24.4%; (4) 没选的占0.5%。

你是否拥有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呢?

3. 学习途径:

直接学习他人经验为主, 间接途径为辅。调查发现, 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本科生的选择依次是: (1) 向老师朋友求教, 找出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占45.1%; (2) 阅读相关书籍找出自己不足占26.9%; (3) 上网找资料, 占15.0%; (4) 不管它, 坚信随着时间的过去总会过去的, 占13.0%。可见, 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学习方式是以向他人请教, 找出可以借鉴他人学习经验为主, 而采取间接的途径 (如查阅书籍、上网查资料) 则处于辅助地位。这些充分地说明大学生对学习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普遍不高, 十分缺乏有关怎样学习的知识和系统的学习指导。

当你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 你会

4. 学习经常无计划, 且不能完全执行。

知识经济的时代, 社会日趋信息化, 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 学习能力已成为社会、企业、单位和个人适应时代把握变化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才能紧握成功的钥匙, 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搞好自身学习, 首先要由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 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调查发现, 本科生对于个人每天、每周的学习时间安排, 缺乏科学计划, 具体是经常做的仅占6.7%;偶尔做的占%67.4;不做得占25.9%。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 本科生中完全能够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仅占21.2%;有时能够的占61.7%;不清楚的占61.7%;不能的占5.2%。可见, 本科生的学习还未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学习, 需要加强学习时间计划指导, 以及计划实施监督。

每天、每周的学习时间如何安排, 你会详细的计划?

(三) 学习满意度

1. 学生基本适应大学生活。

调查发现, 本科生在短短的时间内, 已适应和基本适应大学生活, 所占比例分别为:11.9%和62.7%;而不确定和不适应的, 则分别占17.1%和8.3%。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后,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产生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影响学生生活和学习, 我院在新生一入学就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 开展多次本科生座谈交流, 并进行新生心理普测等等, 这些措施有效的帮助本科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尽快的适应大学生。

到现在你认为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2. 学习氛围尚可。

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好的氛围会带动你的学习情绪, 激发你的学习动力;坏的氛围会带动你的潜在慵懒意识, 养成你的懒惰。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 本科生对我院学习氛围的评价还可以, 具体为:认为学习氛围很好, 都很认真和较好, 绝大部分是认真的分别占2.1%和32.1%;认为一般, 各半的占52.3%;认为很差的占13.5%。

你认为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

3. 基本认可教师教学方式, 但认为当前课堂气氛一般。

在问及“你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时”, 本科生的回答是:非常满意, 占4.2%;满意, 占39.1%;一般, 占50.0%;不满意, 占5.7%;非常不满意, 占1.0%。可见, 本科生基本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当前的课堂气氛学生满意度一般, 占61.7%;认为很活跃仅占4.1%;认为死气沉沉占23.3%;而选择按情况定的占10.9%。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 急于传授知识, 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态度,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课堂氛围与课堂教学成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经验的老师会把课堂氛围调节为自己想要的氛围, 而有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 在这方面就比较欠缺点。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年轻教师课堂气氛调控。

4. 学习效率满意度不高。

调查发现, 本科生对自己的学习效率满意度不高。具体为对学习效率非常满意的仅占3.1%;对学习效率满意的占10.9%;认为学习效率一般的占54.9%;不满意的占24.4%;非常不满意的占6.7%。本科生认为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依次是: (1) 身心状态 (占39.4%) ; (2) 学习环境 (占22.3%) ; (3) 学习手段 (占12.4%) ; (4) 学习内容 (占9.8%) ; (5) 学习动机 (占8.3%) ; (6) 教师 (占5.7%) ; (7) 其他 (占2.1%) 。这一结果反映出同学们对学习成效有较高的期望, 但尚未达到自身满意的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教学有所缺陷, 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定位和努力问题。这些都需要改善和提高。

你认为影响你学习效率的下列因素中哪个最为重要?

5. 专业满意度不高。

社会和人才市场上, 永远缺少的是“人才”, 而不是泛泛之辈。提高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是每一位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人才所必备的。调查发现, 本科生专业满意度不高。在问及“你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评价时”, 本科生选择很满意的占7.8%;满意的占28.0%;一般的占51.8%;不满意的占8.8%;非常不满意的占3.6%。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选择的不自主性和对专业的认识不清等。在问“选择自己专业的驱动因素”时, 大学生的回答依次是: (1) 由于考分不足而服从分配 (占27.5%) ; (2) 个人有兴趣, 学习有意义 (占19.7%) ; (3) 受父母、师长影响决定的 (占13.5%) ; (4) 只要能上大学, 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占7.3%) ; (4) 了解本专业, 认为本专业工作好找 (占7.3%) ; (5) 专业冷门, 竞争的人少 (占1.6%) ; (6) 其他 (占4.1%) 。

三、结论与建议

(一) 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自觉自律的意识。很明显, 主动是起到关键作用的, 如果没有主动的观念, 那么, 学习也就会是一种压迫性的行为。所以主动学习是让学生学会真正学习的一种必经途径。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学生学习, 而不良的风气也拖动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加强班风、学风、校风建设, 开展学习性活动, 强化专业兴趣培养, 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创建优良的学风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班风的建设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 同时, 加强技法学习也可以带动学习气氛。

(三) 师生关系, 互动课堂

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希望加强和改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等。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的环节, 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其实, 上课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课堂气氛的。枯燥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 反之, 生动的课堂会让学生对这门课充满信心和期待。

(四) 学校的建设和改进

整体来看, 大学生目前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 学生们主要把它归结为自身的身心状态或对专业的兴趣等以及外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可以从学校的层面上进行改进。在充满诱惑的社会里, 大学校园既要适当的管理又要适当的调节教学计划, 不能一成不变的沿袭已有的套路。学校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 解决问题。那么, 学校的建设才会变得有意义。

摘要:文章在对民办高校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多元化, 学习价值观正确, 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 学习效率满意程度, 课堂学习气氛, 学习流程采用上等均不尽如人意。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一新生,学习,学习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莫闲袁媛大学生学习动机整合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 (33) 37-39

[2]杜艳芳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08 (10) 188-190

篇9:大一新生消费观念调查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为了清楚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调研。

大一新生消费范围

调查发现,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6%, 月消费在300-500元的学生占53%, 在500-800元的学生占35%左右,800元以上的学生占6%。98%的学生每月费用来源于父母,1.3%的学生靠亲戚资助,0.7%的学生通过其他手段获得。他们的花费主要包括:伙食费、上网费、买服饰、手机费、恋爱消费等。

伙食费用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7.7%的同学因为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环境不在外聚餐,50.2%的同学一个学期聚餐的次数为2-4次,10.6%的同学一个学期聚餐5-15次,1.5%的同学则高达15次以上。

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6-15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般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2%的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等。

购买服饰从消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要求越来越高,60.9%的同学一个学期花费在买衣服上费用不到500元,29.1%的同学一个学期花费500-1000元,8.6%的同学则花费1000-2000元,1.4%的同学一个学期购买衣服的费用高达2000元以上。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大学生购买品牌的商品,一方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

恋爱消费对问卷中“一个月的恋爱费用”的问题,86.7%的同学选择暂时不谈恋爱,7.3%的同学每月的恋爱费用是100元以下,6%的同学花费100-400元用于恋爱消费。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买零食、逛街、泡吧等娱乐方面,当然,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会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甚至有几千元者。在恋爱消费中,支出较大的还有校外租房居住,每月要支付200-400元。

上网费用调查显示,在每月上网费用方面,63.7%的同学一个月用于上网的费用在50元以下,而31.7%的同学花费50-100元,3.3%的同学则每月花费100-200元上网,1.3%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0元以上。

手机费用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拥有手机,只有7.9%的同学没有手机,25.1%的同学手机价位低于500元,62.3%的同学手机价位在500-1500元,2.6%的同学手机价位在1500元以上。约有15.2%的同学月话费在30元以下,72.8%的同学月话费在30-100元,7.9%的同学月话费在100-200元,另外还有4%的同学月话费在200元以上。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与以往在校大学生相比,在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大一新生消费观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

高校重视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不可否认,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大学生消费需指导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有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笔者建议老师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两课”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培养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中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上一篇:2018年下半年广东省测绘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测量员》考试试卷下一篇:有限公司隐患排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