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2024-07-28

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通用9篇)

篇1: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汉字与书法文化教学设计

(石阡民族中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

高二美术选修

彭兴红

教材版本:自行选修 模

块: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对象:选修书法模块的高中学生

教学分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体现,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艺术,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公元三至五世纪起,中国书法便被视为最重要的脑力艺术之一,地位极高,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极其丰富。自那以后直至今日,书法在中国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大众化的、为社会所喜欢、推崇和理解的独立艺术而备受珍爱。大约也从那个时候起,象形文字便开始发挥两种功能:一方面,它继续服务于社会的书写需要,亦即完成自己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书法艺术而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作用,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难度。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篇2: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陇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王建洲

教材版本:人教版美术选修 《书法》 模

块: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对象:选修书法模块的高中学生

教学分析: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智慧的体现,汉字书写也成了专门的艺术,它将实用书写赋予技法规范和审美含义,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结合的产物。书法艺术利用单纯形式来表现丰富多变的审美意趣,具有明显的抽象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书法在技巧原则上的严格性和表现情感上的丰富性,代表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了解、学习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我们责无旁贷。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对中国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公元三至五世纪起,中国书法便被视为最重要的脑力艺术之一,地位极高,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极其丰富。自那以后直至今日,书法在中国始终被作为一种高尚的、大众化的、为社会所喜欢、推崇和理解的独立艺术而备受珍爱。大约也从那个时候起,象形文字便开始发挥两种功能:一方面,它继续服务于社会的书写需要,亦即完成自己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书法艺术而在艺术领域中发挥作用,从而服务于社会的审美需要。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熟悉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及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讲述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师学生实践提高对书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现象,从而增强名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结,并逐步形成热爱书法艺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汉字起源和书法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大部分学生对书法艺术比较陌生,缺少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难度。解决难点的方法:结合实践操作、观摩作品等活动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感悟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欣赏书法作品《兰亭序》,学生谈感受并讨论:文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体验文字的艺术魅力。

结论:文字作为信息表达的最基本的元素,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二.游戏,猜猜看,下面的文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学生谈谈汉字的起源

1.结绳说:原始社会,均分食物。我们的祖先最先用

绳结的多少和大小表示信息。

2.图画说 :图画可以看作是象形文字的最初形式。

3.仓颉造字说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上看,经过人民长期摸索、反复试用、逐渐完善起来的约定俗成的汉字体系,绝不会是一人之力所能创出的。仓颉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四.观看视频,说说汉字的发展演变史

1.甲骨文-------商周2.金文----西周、春秋

3.小篆------秦 4.隶

书-------秦、汉5.草书---西汉

6.楷书-----东汉 7.行

书-------魏晋、南北朝 五.汉字的创造包含古代人民的智慧

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至今仍然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点。

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1.象 形

2.指 示

从字体上看,就是本字倒过来。上部为树头,下部为树梢,在树梢上加一小横,就表示这里是树梢。因此,末的最初的意义是树梢。

3.会意

金文「明」为日月幷照之会意字。

4.形声

形声字的一部分是“形旁”表示字义,一部分是“声旁”表示读音,如:“鸽”是“鸟”形“合”声,“河”是“水”形“可”声。

六.思考、体验

1.书写汉字的标准是什么?

横平竖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边后外边。标准、规范、美观、大方。讲求整体的秩序美 2.什么是书法? 书法是一门使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文房四宝比、墨、纸、砚)通过对汉字进行创造性书写,艺术化加工来表现作者抽象审美意趣的一门艺术形式。

七.汉字的发展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汉字的发展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表现的空间 认识汉字书法的价值? 实 用 价 值:

甲骨、青铜、石碑

书籍、公文、佛经、书信、手稿 审 美 价 值:书写技巧

审美意趣

装裱形式

八、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与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艺术门类不同,书法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现象。世界各民族虽然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只有中国的汉字能够从实用书写中发展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2)书法代表了中华民族艺术特征的核心精华。(3)书法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4)书法是人品画品的重要体现,为世界艺术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篇3: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城市都把提升城市形象作为重点工程,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工程,国内各个城市都有独特的亮点。如:昆明主城区景观的定位研究、古都咸阳城市文化中大秦文化符号的研究等。而西安则通过书法文化、汉字书法艺术景观的建设来提升西安的形象。

内涵与现状

1.客观内涵

虽然关于文化西安的研究很多,如:寻根文化、姓氏文化、民俗文化等,但是关于用书法艺术景观的构建来提升文化西安的形象研究不多。在此,本项目就书法艺术景观在提升文化西安形象的运用展开研究。

汉字书法艺术景观的内涵。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他文字的母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书法是在整个汉字演变过程中随之而生的,同时也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书法是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它直接以汉字为载体,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来表现抽象思维。

西安形象的内涵。随着西安向国际化都市不断地推进,多元因素的使用,将使西安成为一个注重文化、特色、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西安(古称长安)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2.现状分析

目前,在西安市区内,可以看到多处以书法形式为元素装饰的建筑、公园、广场、匾额、广告牌等,由此可见,在西安近阶段城市文化发展中它的城市建设、城市景观改造、城市形象提升几乎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为主的。

根据考察结果分析,汉字书法艺术景观在文化西安形象提升过程中可分为古典型和现代型两类。古典型是中国最早的社会文化风格,而在传统文化中,汉字的应用要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建筑,典型代表就是瓦当的应用。瓦当是用以装饰美化和庇护建筑物檐头的半圆建筑附件。它不仅有着挡瓦、挡水等实际功能,更有充满趣味的建筑装饰功能。从目前出土的秦、汉时期的瓦当来看,用文字装饰的为数不少。现代型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符合现当代中国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文化不断多元化的环境要求。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它通过书法的抽象表现,更具丰富的艺术美。汉字因其造型优美,表意性强,从古至今一直被运用在多种形式的建筑装饰中。典型代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徽标中国印就采用了“京”字的变形体,这个独特的徽标被彼得·T.莫舒斯(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谈及时,莫舒斯道:“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同时有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的沉淀之上的现代感。”由此可见,汉字徽标准确地传达出了它所要表现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文化,并且充分体现出其设计的个性化。

方式与形式

1.运用方式

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汉字特有的造型美和体现西安的形象特色。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书法线条又是汉字的语言;线条通过书法家的抽象空间思维以主观意识表现。只有达到以上要求才能创作出汉字特有的造型美——即特殊的艺术效果。

以汉字的特点,设计特色造型。汉字自从被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以后,就为它孕育了有别于其他国家文字的特点。汉字与自然界万物有关,并且“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就是说汉字是以象形为本体而出现的,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通过书法的表现形式而存在,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文化西安的景观形象的设计者就需要准确地运用汉字的原真本意,设计出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艺术造型。

以书法形式,表现其特色艺术。首先,书法的形式美,是指书法笔线在表现书法家内在气质性情的同时展现出外在的线型结构的美感。其次,探索汉字的造型美,应从书法形式美的“线条”这个基本元素开始,才能“笼天地于形内”。文化西安形象的设计者应在自身具备书法常识的前提下,从局部到全局的考虑书法家运用的一切手段所表现出来的书法造型美与空间美。

以传统的内质美,提升西安形象的文化品味。汉字书法艺术作为文字符号的表示方法,它是一个信息的载体,而汉字书法艺术的作用在于他能表达符号本身传达不了的信息。作为一个西安文化形象的设计者,也要通过自己的作品,提升文化西安的品位。

2.表现形式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多的,因为它是在完全摆脱了纸质的形式下,通过各种形式展出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是一门相对复杂的艺术,它不仅是书写汉字那么简单,主要的还得具有实用性。由于它的书体多,表现手段和形式也多。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一种古朴和谐、相对统一的美感;从楷书中看出端庄、严谨的美感;从行书中看出行云流水的意味;从草书中可以看出公孙大娘舞剑的风姿;可见,书法的书写意识与景观设计的思维越来越接近。越能体现书法所要求的对称、和谐、统一的美,在西安的文化形象建设中很重要。在书法多形式的表现环境中,注重文化背景。中华历史五千年,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社会生活,也会有不同的文化氛围。秦汉强势,书风“尚势”;隋唐开放、兴盛,书风“尚法”,都体现了古代的文化氛围。在当代的西安,汉字书法艺术景观的建设就应该尊重历史背景,注重文化。

发挥汉字原始造型的自然特性。汉字有其自身的造型特点,在其自身的造型特点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景观。据《易系辞下》记载,中国汉字的来源是“古者包牺(伏羲)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汉字是与自然界万物有关,并且“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就是说汉字是以象形为本体而出现的,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通过书法的表现形式而存在,逐渐形成了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那么,文化西安的景观形象的设计者就需要准确地运用汉字的原真本意,设计出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艺术造型。注意书法风格与西安自然环境相互统一;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安的城市面貌相统一;书法艺术景观与西安的城市发展思路相统一。

思考与建议

政府应该注重市民对汉字的学习,正确使用汉字,能够区分汉字的古意与今意之区别;开发者应该尊重历史,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识,提高自身的书法修养,通过对书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汉字书法艺术景观在西安形象中的文化内涵。政府加强与设计者、开发商、市民之间的交流,在对汉字书法艺术的理解达到共鸣时,才能和谐统一汉字书法艺术景观;特别,设计者、开发商应该具备丰富的汉字常识和书法文化艺术修养,准确地通过自己对汉字的理解,以书法的形式在作品中合理表达出来。

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西安市内某些地方的景观特点;并且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特点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统筹规划,建设主题公园、书法文化艺术广场;正确引导市场,规范广告宣传中使用的汉字,特别是需要通过书法艺术形式表现的。

总之,汉字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其升级化,更加丰富多彩地展现其艺术价值;在西安,这个文化色彩浓厚的古城,要通过汉字书法艺术景观提升其形象,很有历史文化价值;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建设西安,才能无限地扩大西安文化圈,提升规模化的文化西安形象。

参考文献

[1]祁小春.迈世之风[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05).

[2]倪文东.高等书法教育的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J].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01).

[3]常怀.书法导论[M].西安:陕西美术出版社,2007,(05).

篇4:汉字书法:传统文化的根

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宝藏极其丰富,它不仅与中华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是中华文明中既有完整独立体系,又与东方哲学、美学、绘画、音乐等中华文明融为一体的重要部分。我们不仅可以挖掘它去改造客观世界,还可以利用它去改造主观世界。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观和陶冶性灵、处世、立志、立业,正确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善待他人,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等,起到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在五千年的汉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汉字书法在结字法则、学习方式、章法谋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书法理论,都浸润着老庄思想和传统的文化。“字如其人”是古训,可我们却在研究“字可改变人”的方法。利用经典的书法理论和精神去启示人,激励人和培养人。

汉字是象形文字,它取自于人自身、取自于人的生产劳动、取自于动植物、取自于自然风光、也取自于人对事物的认识。那些形象生动、有趣的古汉字,不仅具有形象性、符号性,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汉字书法教学,培养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书画同根,又同源”。汉字的形象性和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的好途径。汉字的形象性,不仅使我们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而且使我们深深懂得了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汉字的逻辑性,使我们触摸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认识到了它的普遍意义。

通过写字,可以使我们深深地进入传统文化的根基。汉字的构字方法同样给予我们启示,因物造字是一种自然而为、随缘的思想。因意造字是一种观念先行、观念决定前途的思想。汉字的“先紧后松”法则是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象征。在书法中学习“黑白对比”、“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原理,是一种古老的相互依存与和谐统一的思想观念。在书法作品中追求变化,反对重复,就是为了倡导变革、追求创新的思想观念。诸如此类在技法、笔法、章法中体现出来的经典理论,都可以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生动素材。

“正手脚、学点画、懂结构、求节奏”,“身正、心正”然后才能“笔正”,“非人磨墨,墨磨人”,“静以致远”,“静以养心”,“势如破竹”,“以柔克刚”,“绵里藏针”,“知白守黑”,“计白当黑”,“方圆结合”,“浓淡相宜”,“中锋用笔”,“侧锋取势”,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从“吸纳”到“包容”,什么是“万毫齐发”等等都对人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启迪作用。

我们说毛笔是一支“慧笔”,因为毛笔比钢笔、圆珠笔在书写时更需要技法,更需要智慧,更需要人的创造能力。

“平整与奇绝”,“疏密与布白”,“呼应与协调”,“黑白与阴阳”,以及书法创作中粗细、长短、浓淡、干湿、快慢、正侧、方圆、提按、轻重、曲直、疏密、断续等等,一对对的矛盾统一,都可以锻炼人的哲学思辨能力和做人、处世、立业等各方面的才干。

学习书法不仅能使我们掌握观察、判断、模仿、想象、创造的五种能力,还能使我们开启心智,明辨事理。我们如果对“文房四宝”稍作研究分析,就会受益匪浅。软是毛笔区别钢笔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它使我们懂得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无数根毛合成一个笔尖,又使我们理解了“合力”的作用。宣纸,使我们学会“吸纳”,学会黑白对比、学会分割空间。墨汁,又使我们了解“融化”的作用,了解“变化”和掌握“不确定”的度。砚的特性,能使我们慢慢养成“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意志和懂得“非人磨墨”,而是“墨磨人”的道理。因此,我们认为汉字书法除了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还有第三种价值——磨炼人的价值。

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汉字书法归根结底是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线组成的。通过浑厚、挺拔、刚劲、坚实、粗犷、柔和、飘逸、秀美、匀婉等等变化无限的线条,可以起到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力的作用。汉字丰富的结构形式,又使我们学会规划和掌握付诸实施的能力。每件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反映出一个创作者能否统揽全局,使整体和谐统一的才能。

中国书法的“法”,是建立在“意”的基础之上的,是“法中有意”或“意中有法”。因此,我们认为汉字书法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由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是人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升华的过程。通过书法的学习,能使我们由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全面、系统地获得全方位思维,各层次思维的锻炼,这对于开发智力,提高智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我们的心灵是宇宙,宇宙有多大,我们的心灵就可以有多大。中华的根基建于此,中国的书画艺术从工具、材料到理论体系都由此建立起来。汉字从构字法则到书写方法,连同建立起来的所有理论成果都基于此。因此,传统的艺术家以此为追求的目标,最为深刻认识到“道法自然”的重要性,作品整体“和谐”,是自然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

笔者以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应该首先顺应自然,和谐合乎道地生活、劳动和创造。其次,我们还应该能动地在维护和谐、自然的前提下,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与大自然共生、共荣,这就是人类文化、艺术、科学发展的大智慧。

回顾近20年来,以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为标志,全国各省市以至各区县的书法家协会已经不计其数,中国掀起了长久不衰的全国性书法狂潮。每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各层次、各名目的书法展览活动达上千个。再加上书法艺术品拍卖行情的连年攀升,有意无意地推动了全国性的书法学习热潮。因此,书法培训学校也越来越红火,各省市的书法考级也推波助澜。这给以传统艺术培训为主业的艺术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就上海而言,由少年宫、文化馆、各类社区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以及社会力量创办的业余书法培训学校也在600所以上。受培训的学生少则上百,多则几千。著名的上海文化街——福州路,每年的毛笔销售量在30万支以上,这个数字也足以说明这股热潮的强劲。

但是,热潮的背后,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这个“热”能再持续20年吗?第一个20年的热潮中有没有遗憾?书法的受培训者获得了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等等。

社会培训的“热”和全日制中小学的“冷”,已经成为汉字书法教学的鲜明对照。全日制中小学写字教学课的“缺失”,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错误地认为汉字书写的实际意义在下降,电脑的普及,助长了这种想法。其二是客观上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师范毕业生学历高了,书写能力却很差,根本无法担当起汉字书写的教学。再加上好的书法教师也因学校待遇低而离校另谋职业。一些有远见的中小学,只能外聘书法家,勉强维持着教学。还有一些本来办得很好的艺术特色学校,也因师资缺乏或教师授课费要价太高,而名存实亡。

如此下去,我们算一笔帐,社会培训再怎么热以600所专业培训学校计算,每所学校如果以500人次参加培训,每年受教育的人数也只能是30万。而每年中小学生在校人数是100多万,如此大的差额,这不是让大多数学生带着“不会写字”的帽子毕业吗?这样下去,不需要20年我们的下一代会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写不好”或“不会写”了。

与此相反,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汉字和汉语,一股“汉语热”已经在世界各地形成气候。现在,全球开设孔子学院已达一百多所。所谓“国强语盛”,汉字和汉语在世界上正在逐渐得到重视,而我们的现状却如此严峻,应该是引起教育部门重视的时候了。

全球汉语热之后,必然也会出现“汉字书写热”。上海现有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近900人。加上这几年边缘省市书家的迁入,大约也在千人左右,但能够承担汉字教学者不足百分之三十,能够承担全日制中小学汉字书法教学的更是不足百分之三。为什么这么多的书法家游离于全日制教育之外?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语文教师无法承担起汉字书法教学的任务?难道我们要把下一代培养成为只会拿鼠标,不会写汉字的一代?很难想象,一个连汉字都不会写或写不好的中国人,能在世界上获得尊重?一个连本土文化都丢弃的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更何况,在业余的汉字书法培训中,存在着“近亲繁殖,急功近利”的问题。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仍然存在,“千人一面,百人一帖”,那种忽视个性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老师会什么,就只能教什么,缺少水准较高的教学课本和大纲,教到哪算哪的情况也很普遍。汉字的书法教学,还停留在为写字而写字,没有深入到汉字文化的根本,没有与学习传统文化相结合。也没有把汉字教学与处世、为人、立志、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相联系。似乎写得一手好字就是为了考级、就是为了参展。

作为一个非学历的业余培训学校,应该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之门”(龚学平题词)的历史使命,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列为全日制教育的一种补充。有关部门应根据目前中小学汉字书法教学的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普查,明确汉字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对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可以制定一个汉字书法教学的五年计划和长远的发展纲要。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将书法考级、考核列入中小学毕业的一项必修指标。加强语文教师汉字书写能力的测试,制定一个语文教师板书书写标准。加强语文教师的书写能力培训和考核或评定等级,并给予相应的荣誉和资金支持。从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提升汉字书法教学的质量。

总之,我们应该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高度和传承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高度,认识汉字书法教育改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篇5:《汉字与书法》教学反思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7课是《汉字与书法》。本课主要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到商周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及印章都予以简明扼要的介绍,展示了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辉煌。讲授本课需要较多的书法知识,因此我结合自己爱好书法的有利条件进行了如下处理:

在导课时给学生出示自己所写的篆、隶、行、楷书体毛笔、硬笔字数幅及一幅两三个常用字的五体大字,且学生一知道是手写的,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对本课的兴趣,接着就顺势进行本课的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半坡符号开始,每讲到一种书体,就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书法作品或自己所写的毛笔、钢笔字。使学生再此过程中感受到甲骨文的劲健挺秀、形象简古;金文的古朴圆浑、富有变化;小篆的圆润纤细、布局齐整;汉隶的雄放洒脱、浑厚深沉;行书的方圆锐钝、飘逸潇洒;魏楷的古拙方劲、雄劲飞动;唐楷中颜体的端庄浑厚、雍容大度,欧体的法度严谨、雄劲险峻,柳体的遒劲森严、骨力毕现;以及张(张旭)颠素(怀素)狂唐草的虎卧龙跳、蛇惊虬走……还有秦印的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的方正质朴、端庄豪放……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不同书体出现的历史背景,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等。

在讲完新课后,面对兴趣还高的学生提出了在历史作业及答卷中写字的要求。并针对高中学生的书写现状,初步从写字时的坐的姿势,毛笔、钢笔的执笔方法进行讲解、纠正、示范。

接着在日后的课堂教学及辅导中,挤时间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整体布局等方面给学生以简要的讲解和示范,并根据学生的书写进行个别的指导。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对学生的钢笔(现在大多数学生用的是中性笔和签字笔)书写进行指导。

经过几年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做法向方家请教:

第一,先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写现状,接着告诉学生高考等对书写的要求以及社会生活中书写的重要性;

第二,纠正坐姿、执笔以利于书写和身体健康;

第三,配合语文课对日常笔记和作业提出要求,并坚持不懈经常指导;

第四,自己在板书及批改作业时要规范书写以示范之;

第五,借独特的书法艺术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培养。

篇6:《汉字与书法》参考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的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2、过程与方法:赏析、分析、归纳、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汉字构型独特,数量繁富,是一种形、义、音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记录着世界上最大一支人群的“母语”。它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它还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中国古代的一部书《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器。”大意是说,以前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尽管仓颉造字的传说还有争议,但文字的出现确实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材上也用了一个词叫:石破天惊。

板书:1.石破天惊

那么,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字体及事件呢?

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它被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金文: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同学们可以看教材P31《西周散氏盘铭文》。板书:2.甲骨文、金文

这两种文字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两种字体。但随着经济交往、人们的交流活动的增加,汉字各自为政而没有统一标准的状况,便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于是,“书同文”的意义便显而易见了。

板书:3.“书同文”

“书同文”是统一为哪国的哪种字体?秦国的小篆,后来是隶书。板书:3.“书同文”:小篆→隶书

同学们可看教材P31《秦〈泰山刻石〉(局部)》。探究:文字统一的意义何在?

提示: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的发明不仅成为了一种工具,而且后来还成为了一种艺术。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目,书艺历程。

二、书艺历程

汉字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艺术? 板书: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

请同学们看教材P32最后一个自然段:汉字的书法正是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个朝代的书法成就来感受其间的风骨意蕴。板书:2.书艺历程:

(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欧阳询其书以“险劲瘦硬”著称,史称“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 颜真卿其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称为“颜体”;

柳公权其书遒劲森严,另创新意,称“柳体”,较之颜体,柳体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宋四家”

苏轼——豪放逸丽,追求自然

黄庭坚——入古出新,用笔锋利,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 米芾——善写行书,笔力爽利而沉着 蔡襄——落笔精丽,使人心醉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板书:2.书艺历程: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代 讲述时参照地图册相关图片。

汉字艺术,不仅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还表现在篆刻艺术上。教材P33的小字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可参看。

小结:书法千年,千年书法,独特的方块字,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也造就了一种艺术门类,同学们在感受其美感的同时,更应体会华夏文明的个性。

作业:教材P33自我测评2.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篇7: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字形文化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

韩伟先生创立了汉字字形文化研究理论,并在此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能够促使汉字字形文化研究走向更加科学的研究道路.汉字字形文化研究理论和成果对改变目前对外汉字教学效率低下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 者:刘振平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刊 名:天中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ZHONG年,卷(期):23(6)分类号:H159.1关键词:汉字 字形文化 对外汉字教学

篇8: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一、汉字文化身份的意象归属

身份, 原指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所谓文化身份, 是指身份的“文化属性”, 主要诉诸文化研究中的民族本质特征和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 是个人受群体影响而形成的精神归属。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从汉字的起源来看, 汉字在孕育之初就具备中国经典文化的身份。汉字的创造是“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这与儒家经典《易》中所载八卦起源说一致。《周易·系辟下》载:“古者包栖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汉字的“形”从此不单是表意符号, 而且和以《易》为代表的中国经典文化精神息息相关。中国哲学智慧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象。孔子曰:“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又曰:“单人立象以尽意”。寥寥数语, 道出了言、象、意的关系。汉字的“形”为“言”, 简单的汉字之“形”被赋予个性文化而成为“象”, 由此而生的气韵境界为“意”。汉字的创作规律充分显示了“言—象—意”的阐释方式, 这是典型的东方智慧和传统的具象思维方式。所以, 汉字的存在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内在文化本质。

二、汉字文化的意象呈现

汉字独具匠心的创造, 赋予文字意象的表达, 即寓“意”于“象”, 通过具体的事物——“形”, 寄托作者的意念、品格或某种寓意。在具体设计中, “意”是设计的核心, 是创意的出发点, 决定着“象”的呈现面貌;“象”是“意”的载体, 具体表达着“意”的风貌;“意”具有主观性、文化性、行业性和趣味性, “象”便是其具体的表现。“意”与“象”、“形”之间, 互为依存, 协调地构成一体, 给人们带来趣味的同时获得人们的心理价值认同。

1. 区域文化的体现。

正如各个国家、民族有着各自风格的文化表现一样, 每个地区往往因为区域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和风格。我国各个省份, 甚至县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浓郁的文化表现, 如凤翔的泥塑、潍坊的风筝、少林寺的武术、苏州的园林、丽江的古城……不胜枚举, 每个地区都有其文化的象征和符号。

对区域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的汉字艺术形态设计和创作。汉字意象的表达在体现区域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各地文化形式和风格的利用上, 在设计中需要很好地结合区域环境、区域特点、文化形式与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如, 在杭州市城市形象标志设计中 (图1) , “杭”字巧妙地将航船、江南建筑、西湖园林、拱桥等诸多区域要素融入其中, 构图精致, 和谐相融;开放的结构又显示出大气舒展的气度, 是“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的城市人文精神的完美视觉表达。该标志将无可替代的城市名称与无可替代的视觉形式合而为一, 并赋予其直接的语义呈观性, 很好地体现了杭州的地域风貌和现代性, 让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了杭州市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活力并存的魅力。

另外, 作为民俗活动的表达载体, 汉字形态也成为民俗表现、区域文化表现的突出样式。民间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汉字作为其创作的主题, 在字中纳入花卉、人物、动物等图形表达祈福纳贵的美好愿望与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文字笔画的巧妙连接、吉祥纹样的巧妙融合、地域文化符号的介入等构成文字新的面貌和强烈的视觉表现力。在现代字体设计中, 可借用民间文字的表现方法, 结合当前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观念, 赋予文字特殊的观感和意念。

2. 时代文化的体现。

对于文字而言, 经过不同时代的发展和演化, 其字体也随之发展, 新型字体不断涌现。而每种字体的出现实质上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实际需要。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现代艺术设计及文字设计迎来了大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 各种文化思潮和艺术思潮纷涌呈现, 受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现代艺术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构成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等发展历程。这些不同发展阶段各自鲜明的设计主张和设计风格影响着文字的设计理念, 产生了诸多反映不同审美情趣和观念的文字作品。

如今, 以阅读为主要功能的文字对于字距、行距以及行文中的完备表达有更高的要求, 以便读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快速有效地阅读信息, 享受舒畅的阅读过程。今天的字体设计, 需要设计师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探究民众的审美情趣, 以独特的方式和个性表现满足和引导大众的审美观。如, 在菩提本无树的设计中 (图2) , 汉字笔画变成了优美的几何色块, 交叉错落、避让缝合, 构成了节奏舒缓、富有装饰美感的画面。是字, 亦是画, 清秀、雅丽, 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流行文化的体现。

流行文化是当前的、即时的、阶段性的文化表现。当社会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 文化的外像表现之一是流行文化的快速、即食、娱乐和对权威与规范的反叛等特点。这就要求文字设计要适应这种快速的生活节奏, 突出文字清晰准确、易识易记、夸张娱乐的风格, 彰显个性。在具体的文字设计中, 往往省去线条中的曲线, 多运用简单直线, 并做到夸张、个性, 是近年来文字设计的流行趋势之一。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几何构成手法, 追求笔画之间的简练、无厘头, 又具有协调平衡的关系, 展现亦动亦静的意境。如, 在电影《绿茶》的设计中 (图3) , 文字排列打破了汉字行距、字距统一的规律, 整体文字呈斜线形态, 或疏或密, 并使文字的部分笔画被切去, 将文与图的界限拉近、融合, 反映出茶社的特色环境, 彰显个性诉求。

三、汉字意象表现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识到在现代字体设计中文化意象表现的丰富性和普遍性, 并体会到意象表达对汉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汉字的意象表现, 呈现出手法多样、风格独特、鲜活生动的特点。设计时, 可利用隐喻、象征等手段使词汇和词意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文字形态诱发人们的情感认知, 从而产生共鸣, 有效传达词意和语境。大体来说, 汉字意象表现的具体方法有4种, 即同构法、异构法、意构法和形意法等。

1. 同构法。

该方法在图形设计中经常采用, 是指在汉字设计中充分利用汉字的笔画特征, 将近似的笔画或与笔画形似的物形相连接、组织, 使所要表达的概念、信息融入字形之中, 达到一语多义的效果。

2. 异构法。

是指在字体设计中将2种或2种以上外形不同但内涵相同或相近的象征符号组织在一起, 求得视觉新颖、内涵丰富的效果, 异构法包括不同文字间的融合与构成, 如中英文的同构、中文与日文的同构等, 都能给人带来别致、趣味、意义深远的联想。

3. 意构法。

是指利用汉字的意义和内涵展开联想, 并充分表达。

4. 形意法。

是指将形象与字意结合表现, 可借助具体的形象或符号利用形似意近的规律进行组织构成。因为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形意法在文字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篇9:建筑与汉字艺术表现

汉字,实为中华文化之最重要的载体。文章、诗词、歌赋自不必谈了,乃至书写汉字本身就是中国艺术响当当的一项大门类,传统的绘画艺术又与书法艺术联系紧密,这就使得汉字在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无处不在。建筑自然不能有所例外,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往往赋予传统建筑所塑造的空间以具体的内涵,提升建筑及其所塑造环境的意境美,是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文字于建筑上的应用,常见的手法即为匾额、楹联,以及牌坊上的题字。西安钟楼或许为来到西安旅游的人士必到之首要景点,这座著名古建筑四面皆有楹联。

北面为:八百里秦川文武盛地,五千年历史古今名城

西面为:十代京畿六合一统,九州奥域八分水流

南面为:古城远韵承至宝,新风开元焕物华

东面为: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丝绸西去路通万国乃繁荣

这四面的文字,并不单从钟楼本身着眼,而是将整个西安的历史延年(北联)、地理要素(西联)、人物辐辏流转之盛景(东联)以及文化启承之关联(南联)皆一一尽道,观此四联,即知西安历史格局之大概,会游者先登钟楼,继而读此四联,有了一个对西安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再去各处游览时,便不至于懵然了。

泰山西溪有一千年古刹“普照寺”,寺北院有一亭,名为“筛月”,平日到此亭观览,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周遭景观也没有那么引人入胜。然而此亭四面亦有四联,透露出了这座亭子的玄妙之处。

南联:引泉棰竹开三廷,授释归儒近五贤;

西联:曲径云深宜种行,空庭月朗正当株;

北联: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待三分;

东联:高筑两橼光得月,不安四碎怕遮山。

原来这筛月亭的东侧,有一株古松,名为“六朝松”,传为六朝人所栽,树龄近1600余年,树干苍劲,树冠则亭亭如华盖,亭半覆于盖下。入夜若朗月升空,其银光乍泄,经古树枝叶筛漏,亭前地面上散落一地细碎的光斑,粼粼闪闪,变幻莫测,故此亭得名“筛月”,实在是一处赏月的胜地。游客白日而来,便不能得此亭真趣,实为憾事,于是在亭四周挂上如许楹联,将空庭、古树、明月、岚光等等筛月之景的要素一一于文字中组合联系,使游人得以想见此地月色过人之处。可惜的是,由于近年普照寺内施工,造成六朝松枯死,这筛月亭自此平平无奇,名不副实了。也惟有靠四面楹联,后人才能得知此处当年的光采了。

也许还有人认为文字不过是建筑物的点缀而已。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有时候你很难在一处古建筑营造的场所中分清建筑和文字的主从关系,有时候在这种场所,却明明白白显示出文字的中心地位。

我们可以看看汉中勉县武侯祠的例子。勉县武侯祠位于定军山附近,旧为诸葛亮丞相府之所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下诏于其府邸旧址修建该祠,为国内最早修建的武侯祠,故称“天下第一武侯祠”。一进祠堂大门,便可看到一处牌坊,上书“天下第一流”,穿过牌坊后面的琴楼,便进入祠堂的第一重院落,这时你站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向后面的主要院落空间张望,便可明显看到一重重的牌匾第次显扬。笔者认为,这些建筑的高度、比例与院落空间的尺度设计,明显是服务于牌匾的观瞻需求的。自魏晋以来,历朝文人于此题字存墨甚多,祠内遍悬的匾额、楹联,正是对于这种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于后世所赞扬武侯精神的精要提炼。修建祠堂为的是使后人瞻仰武侯,铭记其可贵之处,继而反省自身,达到一种教化目的。要实现这种功能,恐怕这些文字,才是整个建筑场所的关键所在了。继续向内行进,走到祠堂主院落前,再抬头看时,左中右三路遍悬匾额,你很难注意到其它的建筑构件了。并且在院前檐下,基本上每个牌匾的内容都能一览无余。这一处祠堂,便是建筑和院落空间在为文字而服务的一个明证了。当然了,文字是为了传承文化的精神,伸通教化的功能。或者说,传统建筑群落为了实现其功能和意义,常常需要依托文字,故而将文字设于建筑场所中十分显要的位置予以突出。

文字与建筑的关联,几乎是渗透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名胜古迹,钟鸣鼎食的世家大族的府邸,名噪一时的文人墨客的宅邸,就算是市肆街巷,酒馆戏楼,也处处可见文字运用之妙。《水浒传》中景阳冈下的酒店,挑出个酒幌子,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极平实的文字,却尽道小店美酒之醇烈,是酒店极好的招牌。当然了,现实中各种店铺的楹联更是精彩纷呈:

客栈:充饥不必描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药铺:只望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竹器店: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真是处处可见汉字之妙处,也正是处处仰赖这汉字的妙处,各行业的建筑在街市之上分别体现了各自的特色,焕发各自的光彩。北京有一处保存至今的传统戏楼——正乙祠戏楼,在北京曲艺界声名隆盛。不惟是有多少名家曾在这里演出,就是戏楼内的一副对联,便可见这里的好处: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

观抑扬褒贬,剧中常有座中人。

真乃妙不可言,一下子说出了戏剧里演说不尽的妙处,一下子戳中了观剧人心中的丝丝酸楚。要是没有这样的文字提点,我想正乙祠戏楼的文化艺术内涵将会大打折扣。

文字在传统建筑领域的应用,还有数不尽的经典案例,也还有本文没有述及的方面。笔者只是想借几个粗浅的例子,来说明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这样的文化现象,希望借此体味传统文化精要所在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上一篇: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粤教版下一篇:著名书法家张晓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