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为

2024-07-17

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为(精选3篇)

篇1: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为

2020-2021四川大学英语翻译硕士考研择校、报录比、考研经验分享

MTI是每个学校自主命题,所以要考MTI,尽早决定自己要考哪所学校,到目标院校的官网去搜需要什么参考书,然后穷尽自己各种方式寻找信息。因为考研不仅是学术能力的竞争过程,也是比拼搜商的过程。辅导班也是一个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2019年四川大学招生专业目录以及计划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新祥旭官网http://plete,这个在备考后期也需要掌握。

然后是阅读。一般来说,要练阅读可以用专八阅读来练,但是自己对比你会发现专八的阅读都是从外刊上摘取的,外刊是针对时事,或评论或表达观点,语言通畅易懂,而川大的阅读涵盖非常广泛,哲学,文学,宗教,历史,都是出题范围,而且句子非常正式,表达的思想又很深刻,需要 read beyond words,加大了阅读的难度,所以考川大的同学英语阅读功底不能差。川大的参考书《高级英语》那两本可以当做阅读材料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这两本书里面文章的难度和基英阅读难度差不多,句子结构,表达方式都很像。如果你读这两本书里的文章能读懂,那阅读也不用太担心了。

最后是作文。川大的作文有点像专八,要阅读一段材料,再根据材料中内容写自己的观点,这就考察了阅读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论证观点能力。作文准备的话,不用太早,9月份开始都不迟,心大的可以10月份开始。这之前可以每天看一下China daily的opinion部分,还有《英语文摘》也可以学习写作,不用刻意练习。到9月份以后,可以买一本《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精品范文100篇》,学习人家是怎么表达观点的,还有就是背诵好的表达和句子,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练一下写作,到10月份以后,每周写两到三篇左右,主要是练速度,阅读做得慢的同学最好把作文时间压到一个小时,只要速度上来了,一个小时400词是可以做到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作文模板,第一段,总结材料信息,并给出自己观点,同意/不同意;第二段,同意/不同意的原因,1。。举例。2。。举例。3.。。举例。;最后总结。模板看似简单,但是要把观点说清楚,论证有力,举例丰富,需要大家平时多练习。

参考书目

《刘毅10000》、专八词汇、高级英语1/2》、《英语文摘》、《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精品范文100篇》、打印外刊、各校真题(《MTI跨考黄皮》)、《考研英语一完型》,China daily app

备考阶段

3—6月:背单词,读外刊,《高级英语》,整理笔记,网授课上老师互动练习 7—8月:背单词,读外刊,新祥旭真题真题笔记,老师讲考研真题

9—11月:背单词,读外刊,练完型和写作,做川大真题,整理和复习笔记 12月:读外刊,背作文,阅读完形保持手感,复习笔记

二、翻译

1、如何准备?

大家在练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翻译是个长期的过程,见效很慢,甚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至你会感觉自己练习很长时间进步也很小,别担心,都一样。分析川大历年真题就会发现,川大考的基本上偏实务类,文学和政府文宣都很少,这一点大家练翻译的时候可以有侧重的选择材料。但是!冷不丁它就会给你一个意外,比如我们今年就考了19大报告的内容,而且是最常见的那一段,心塞塞的我按照往年的出题规律就没有好好看19大翻译,结果考试就有点吃亏了。所以,还是不要有侥幸心里,政府类的文章还是要练,至少不能生疏。

我练翻译是有专门的笔记本的,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翻译笔记,比如英译汉我会在笔记本右边留白四分之一,或用作修改,或用作记笔记,汉译英我会在翻译下面留一行用作修改,为什么呢?因为英语句子长,四分之一留白不够改啊(hhhhh)。翻译不仅要练,要积累别人的翻译,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我暑假的时候跟着新祥旭安排的川大翻硕高分学姐讲翻译过程和翻译技巧,尤其是英译汉,听了以后挺有启发。练过的翻译材料可以再练习,因为你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再练原来的翻译又有不同的感受,或者说你又会沿着之前的思路翻译,你就可以总结对比找原因,总之练过的材料可以反复练,两三遍都不为过。

翻译考试还涉及到词条翻译。这个工程量真心大,也花了我很多时间,但是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考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词条没见过。

2、参考书目与备考阶段

既然要考MTI,翻译就不能断,每天都要练。EVERYDAY。基本上开始正式准备考研都是从三月份开始,最开始从庄译传的《英汉简明翻译》练起,这个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找一下翻译的感觉。三四月份练完了,五月份开始学武峰《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蓝皮,这本书主要讲翻译技巧,好好学,对照之前的练习,看自己的翻译需要怎么改进。给我讲课的这位学姐翻译非常厉害,译文地道,讲了很多翻译技巧,但是需要灵活应用。到了12份可以练专八翻译,但是专八翻译主要考文学方面,川大通常不考文学,所以可以有选择的练,这时候还可以练一些以前练过的翻译,最后冲刺阶段再练一下川大历年真题。各位,政府文宣不用按阶段来练翻译,但是不能丢,政政府文宣的翻译一定要看,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

三、百科

百科我走了许多弯路,刚开始像没头苍蝇一样什么都在看,什么都记不住。后来学姐给了我一本川大的老师出的百科词条,好用到哭,覆盖非常全面,而且契合考点。我是从九月中旬开始看的,五百多页的书,当时真的怕看不完,每天花两个小时看,特别有效率,看到最后我还是过了整本书还是过了四遍吧。看了这么多词条,到考试就算没见过也会编,所以百科词条工程量大,但是也不会把人考死。词条千万不要背,记熟关键词就好,因为词条不仅考知识面,更考你怎么定义一个概念,改卷老师不希望看到原封不动的答案。

小作文大概是从十月份开始的,先通过一遍,总结模板和套路,以及常考类型。十一月份自己开始试着写。写了之后学姐给修改给建议。当然有人会告诉你只记模板就够了,万一你到考场上写不出来呢?所以常考题型还是练个一两篇的好。12月份再看一下范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写的,再记一下模板。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四、政治

就一句话,跟紧肖大大!我之前啥都不懂政治报了个班,结果发现啥都不如肖大大。如果看政治实在觉得吃力的,可以找线上一对一,别跑来跑去上课,很费时间。我是理科生,从七月中旬看的《知识点精讲精练》, 然后集训班是在北京上的。到九月份就看完了第一遍,一边看一边写1000题,写的时候答案最好写在草稿纸上,把1000题多刷几遍。九月份到十月份看第二遍,这个时候最好有个笔记本,自己总结个脉络出来,比如史纲就可以按照时间整理个纲要。学政治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不能只记知识点,不然你会很晕呼,不知道哪是哪,这时候刷第二遍1000题。到了11月份再刷1000题就很快了,刷完了也到中旬了,这个时候,一定!跟紧!肖八,肖四,还有那本形势与政策小册子。好好看好好背,大题全指望它们了。

复试经验分享

2018年复试于3月20日和21日在川大望江校区进行。

20日上午报道,下午笔试,晚上进行部分面试; 21日下午和晚上面试。

2018年翻硕复试分数线350(90/60),口笔译一共有37人进入复试(口译20,笔译16)。录取结果口译13人,笔译19人,其中,口译两人调剂到笔译。

【笔试部分】

翻硕复试笔试包括听力和写作两部分。

先考听力,内容类似于改革前的专八,十个填空,十个选择。休息十分钟后进行笔试。

笔试部分是写作,2h30,写一篇800字的英文argumentative文章。题目材料出自Chinadaily,生词不多,文章长度不长。

【面试部分】

按照考生编号,所有翻硕考生,口笔译混合排序面试。每个人大概15分钟。

在大约15分钟的准备时间里,口译考生需准备一个个人观点陈述题目。而笔译则需准备一个陈述题目和一段视译。

陈述题目为现场抽取,可供选择题目很多,大都不难。只有少量题目关于翻译理论,而且非常基础。言之成理即可,老师更看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题目有:

1/林纾不识外语,仍成翻译大家,你如何看待? 2/怎么理解严复的信达雅? 3/是否鼓励高学历夫妻要二孩? 4/翻译的职业素养? 5/译员是否要保持中立? ……

笔译的视译大多是政府公文或者较为正式的文章。准备时可以用笔记录。

口译考生在完成陈述题目之后,会进行两段交传。英中交传是电脑播放,杂音很大,语速较快,中英是现场一位老师口述。

交传内容主题多样,中医、经济、开幕式致辞、信息、克强记者会等等。任文老师的紫皮书可以当材料来练习。

紧张以及个人能力差异,所以有很多考生听不清楚、听不懂、记不下来、翻不出来等情况。

口译考生在完成陈述题目之后,会进行两段交传。英中交传是电脑播放,杂音很大,语速较快,中英是现场一位老师口述。

交传内容主题多样,中医、经济、开幕式致辞、信息、记者会等等。录取名单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篇2: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甲1号北楼

联系人:李江李伯宣夏雪

电话:010-51164652 010-51164609

邮政编码:100024

E-mail:jcpx232@sina.com

篇3: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录比为

关键词:北京市属高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

北京市属高校目前18所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随着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硕士学位点、学科专业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属高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较深入的调研,发现了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使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从目前的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復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特别要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宗旨在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培养部分教学科研专门人才和大量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应该说,北京市市属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那就是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但是,这样一来,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势必又陷入单一化。学位层次多样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也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确立一个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并举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要求上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应有各自的侧重,不能一刀切,应该有所区别。但是,不管哪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都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学生创新,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课程设置,重视跨学科培养

高校和研究院所作为跨专业培养的主要阵地,要想占领科研的制高点,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应该鼓励跨专业考研,给以政策倾向和提供服务便利、营造培养环境。由于跨专业考生本科学习时间的缺失,其相关学科基础存在一些不均衡,为了后面的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研究生培养部门应该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专业基础课给这些学生以选修,并且给以相应的指导。而对于本科、研究生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增强跨专业研究的培养,一样的可以通过开设旁支学科核心课程给予选修,要打破学科专业间的壁垒,鼓励并实施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此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对于那些并非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除了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之外,还要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多学习,特别是前沿和创新课程,拓展其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新动态,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课程结构要进行修订和优化,制定的培养方案强调要将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既注重学科基础又反映学科前沿,既重视理论基础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三、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方针,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不能只强调科研,必须让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丰厚的基础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新思维。所谓“宽口径、厚基础”,就是要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吸收相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实现研究生培养由单一封闭型向复合开放型的转变,由单纯知识的灌输向强化创新能力的转变,为解决相关学科领域的难题提供保证。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目前研究生教学中的单一、封闭,与本科雷同的弊端。此外,还必须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合,确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展开广泛合作,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不但能够为学校引进实验设备与科研经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更加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扭转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享,并进一步加快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建立健全导师的遴选与淘汰机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普遍出现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研究生素质训练不够、解决问题能力偏低。仅靠导师一人指导力量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导师组指导制度。其一,不同学科背景的多位导师参与指导,发挥导师集体指导的作用。可以由本学科专业或相关专业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制度,可以是3人一个小组,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重点在实践、技能、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聘请既富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研究生的校内导师为主导师,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被学校遴选为在站研究生现场导师。校内导师结合企业工程技术问题及培养人才的需求,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学术指导、论文审阅并主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站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结合企业的科研来完成,一般通过参加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或企业项目的科研实践而完成学位论文;其二,对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资格要废除终身制,实行淘汰制。要定期对培养单位进行评估,对那些未通过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应取消其学位授予权;要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学术水平不高,长期没有科研成果的指导教师,应进行淘汰,废除导师资格的终身制。

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措施,解决市属高校培养经费问题

按照国家目前的要求,导师必须有科研课题和经费才能招生,那么,无经费的导师就面临不能招生的窘境。

对此,应该有一个统筹,从学校的角度上应建立宏观调控机制,比如:政府应该给予投入,因为难以靠市属院校自己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和课题和招生直接挂钩,如果没有经费,有高水平的论文也应算具备科研能力,不同学科也不应该用同一标准。同时,有无课题经费可作为遴选导师条件之一,资格上有限制,但不能作为招生的条件,应该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多少导师、每年有多少课题经费、给多少培养数额,最后测算出经费所占的比例。对于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怎么办?缺少科研经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的特殊性造成的,即该学科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经费较少或者很少,从而获得科研项目经费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同一专业的导师都面临相同的情况,都很少甚至没有科研经费,可以按照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或者获得奖项等)来定,一些理学专业、人文学科专业、经管专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学校对此具体分析,分别为该专业导师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助研津贴;另一种情况是同一学科中,有些导师科研经费比较充足,而另外一些导师缺乏经费,这就不是学科特点的原因,而是导师本身的原因了。这时,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可以自愿选择少招生或者不招生。事实上,减少培养条件较差的导师的招生数量,增加研究能力强和条件好的导师的招生数量,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注:本论文获得“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与促进首都高端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出版社,2007.

[2]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魏进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上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诚信下一篇:学法守法用法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