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职学校

2024-07-10

广东中职学校(通用6篇)

篇1:广东中职学校

广东省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关政策如下:

一、国家免学费资助对象、标准及申请时间 1.免学费资助对象:

1)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中农村(含县镇)户籍学生 2)城市涉农专业学生

3)城市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城市非涉农人数的不低于5%确定) 城市低保家庭学生  孤寡家庭学生

 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学生  家庭遭受重大灾害或变故的学生  无劳动力、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的学生 4)残疾学生。

2.免学费资助标准:每生每学年3500元

3.免学费申请时间:每年秋季开学一周内向学校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标准及申请时间 1.助学金资助对象:

1)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的残疾学生 2)涉农专业学生

3)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非涉农专业人数的不低于10%确定)。

 低保家庭学生  孤寡家庭学生

 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学生  家庭遭受重大灾害或变故的学生  无劳动力、家庭经济收入低下的学生 2.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学年2000元

3.助学金申请时间:每年秋季开学一周内向学校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

三、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补助 1.生活补助对象:

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校的广东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日制学生。2.生活补助标准:

每生每学年3000元(每月3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计)。

2017年6月15日

篇2:广东中职学校

第一章 教学管理组织系统

中等职业学校遵照精简高效,职责分明,运转协调,信息畅通的原则,建立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其中校级是最高层,作出决策,全面协调,综合管理;中层的作用是执行最高层的决定,发挥部门的主动性,结合实际,作出具体安排;基层按学校和中层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第一节 校级管理

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制定任期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领导所分管的中层业务管理部门,审批有关部门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协调分管部门间的关系。

⒈拟订本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确定学年或学期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审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审批关系全局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规章制度,并督促实施。按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定期抽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做好工作总结。

⒉主持全校性教学工作会议,对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策、教学管理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要主持教学质量检查分析会议,坚持听课,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措施。⒊组织各部门研讨和拟定教学改革方案,负责组织实施。主持全校性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组织教学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定期主持有关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学习与研讨,推动教育创新。

⒋主持学期、学年考试工作;审批升留级、休学、退学、复学、毕业、结业、肄业学生名单;审批学分制的自修、免修、重修、辅修学生名单。

⒌审定师资队伍进修培训计划,组织师资考核工作,提出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⒍拟定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建设计划,全面规划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⒎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出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报校务委员会通过后组织实施。

第二节 中层管理

学校应设立教务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实训管理部门和培训管理部门等中层教学管理机构。本规程按已设立各种管理部门的体制编写,管理部门尚未齐备的学校,•可把未设部门的任务及要求并入教务管理部门或相应中层业务管理部门范围。

一、教务管理部门

教务管理部门是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教学工作。其基本任务是: ⒈ 主持制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经主管副校长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

⒉ 编制新学期校历、教学进程表和课程总表,根据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表,在学期结束前一周向有关管理部门下达新学期授课任务和实训任务。

⒊ 全面管理各项日常教务工作,制定听课制度,安排全校性听课,掌握教学进程,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质量检查或评估,对每学期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负责教学资料统计工作。

⒋ 负责考试和补考的全面安排,管理全校学生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学业成绩、考勤情况,审查并公布补考名单。提出升留级、毕业、结业、•肄业学生名单;核实学分制的自修、免修、重修、辅修学生名单;核定调整专业、专门化方向学生应补修课程,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⒌ 组织召开教务例会和教研组长会议,全体教师教学工作会议和学生座谈会,布置、检查各项教学工作。

⒍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和推广应用(已设教育研究机构的,则协助该机构组织此项工作)。

7。拟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师资管理与考核制度,参与教师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8。建立教材选用制度,审定选用教材,组织好教材的预订、保管及供应工作。

9。全面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已设实训管理部门的,则协助该部门做好工作)。

10。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考核部门内人员各项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学年、学期、月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二、专业管理部门

专业管理部门是一个或几个相近的专业(或课程)组成的教学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

⒈ 编拟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选定或编拟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审批所属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负责检查执行情况。

⒉ 组织和指导本部门各教研组完成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组织本部门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⒊ 检查本部门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教案、教学进度及教师批改作业情况)组织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⒋ 初审本部门学分制的自修、免修、重修、辅修学生名单,送教务管理部门审定。

⒌ 领导本部门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部门内教师互相听课和公开课,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制订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参与校际活动和社会调查,按计划实施和总结成果,报有关部门进行鉴定。

⒍ 制订本部门教师的培训与进修计划,提出教师的考核材料和评聘意见。

⒎组织选用或编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书、实训大纲、实习计划、考核方法、评分标准,与实训管理部门共同商讨,定稿后送教务管理部门审定,严格执行。

⒏ 负责本部门所属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以及专业评估工作。承担新专业开发的调整论证工作,参与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基地,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工作。提出本部门各课程教材选用方案或组织编写教材或讲义。

⒐ 配合职业指导工作机构,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协助做好推荐就业工作。

⒑ 组织本部门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负责部门内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考核部门内人员各项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制定本部门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三、实训管理部门

⒈ 负责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制定发展规划,计划,及时添置更新设备,合理安排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使用。

2。按教学要求具体安排各项校内实训任务。组织各专业技能等级考证训练。

3。负责对实验室、实训场地的设备定期检查,督促实训人员按要求维护保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发挥实训人员的积极性,师生合作,创造性地改进、自制和拓宽实训设备的功能。

4。建立完备的实验实训设备台帐,收集和管理各项设备技术文件资料。

⒌ 组织本部门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负责部门内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考核部门内人员各项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有计划地对实训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适应学校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

⒍ 主持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四、培训管理部门

⒈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办学条件,开发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实施。

⒉ 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开办各类培训班及认证、发证工作;制订培训班的教学计划,培训课程、实训项目的教学大纲,选定或自编教材、讲义;负责组织与管理培训教务工作,以及培训学员、教学工作情况的文件资料。

⒊ 主持和组织培训班的考核工作,登记考核成绩,确定受培训学员应获得的资格,报有关部门办理颁发相应证书。

⒋ 主持本部门的日常工作,组织部门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负责部门内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考核本部门人员各项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和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做好工作总结。

第三节 基层管理

教研组(室)是学校教学的基层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该组的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任务是:

1、主持教研组工作,组织本组的政治、业务学习,提出组内人员进修的意见,督促组内人员执行教学工作规范,做好教师的思想和业务考核工作,执行考勤制度。组织教师制定本组的学期、学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组学期、学年和各项工作总结。

2、组织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考核等,检查教师的各环节教学工作质量,及时纠正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3、组织教师执行实施性教学计划,选用、修订和编写实施性教学大纲,指导、审核教师编写学期授课计划和实验实习计划。

4、安排教师任课和承担各项教学任务(或专业科安排教师教学任务),登记教师的授课量和工作量。

5、组织各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包括题库建设、命题、审题、监考、评分和试后分析等)。

6、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听课,交流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参与校际活动和社会调查。

7、组织落实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指导工作;组织教师选好教材,编写校本教材、讲义、习题集、指导书和制作配套的课件、音像资料等。

8、制定本组教师进修和社会实践、继续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9、安排教师组织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章 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它们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第一节 专业建设

一、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必要的学校设置)

⒈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和校外企事业的技术人员组成。

⒉ 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其成员由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校长批准。⒊ 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⑴ 对专业开发、专业建设(含专业改造)和专业改革的计划、方案进行研究论证,提出意见或建议。

⑵ 对实践教学场所建设、改造的计划、方案进行研究或论证,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专业开发工作

⒈ 学校应重视专业开发工作,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劳动力市场变化,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及时调整并优化本校的专业结构,增加专业适应性,要与专业设置标准及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着力办好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开发工作,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和设置新专业或专门化。

⒉ 各专业科(组)应根据学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总体设想,组织有关教师有计划的进行社会调查,深入论证,制订专业开发方案。专业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调查论证报告、可行性报告、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和新专业设置标准等。专业开发方案经校务委员会审定后,报请校长批准。

⒊ 新开发专业开办前的准备工作由专业科(组)负责,教务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报批等。

三、专业建设工作

⒈ 专业科(组)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建设规划,拟订专业建设(含专业改造)和实施计划,有计划的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专业建设计划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实施。

⒉ 专业科(组)应根据专业建设计划组织力量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进程落实到相应的专业教研组,专业建设计划完成后,专业科要认真总结经验,并向学校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⒊ 专业建设方案的内容包括:教学文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含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产教结合等)。⒋ 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全校专业建设(含专业改造)的统筹和管理工作。

第二节 教材建设

一、课程开发工作

⒈ 学校应重视并鼓励课程开发工作,积极开发新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于学分制管理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研究和探索。要制订设置新课程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课程开发的管理。⒉ 专业科(组)应根据人才市场的要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配合专业建设和改造,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组织力量进行社会调查,深入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开发方案。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设置新课程的可行性论证和教学大纲。

⒊ 课程开发方案经审定后,报送教务管理部门,经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方可实施。

⒋ 专业科(组)将经批准的课程开发方案落实到相关教研组及开发人员,落实工作进程,组织教材选用或编写工作。

二、教材建设工作

⒈ 专业科(组)应根据专业开发、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或讲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材(含教学资料,以下同)建设计划。⒉ 教材建设应以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省内、行业内统编教材为主,鼓励编写校本教材的原则,切实保证每门课程拥有相对稳定的教材。⒊ 教材建设计划经教学副校长批准后,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专业科(组)应根据教务管理部门下达的教材建设任务,落实到相应的教研组或个人。⒋ 自编教材

⑴ 学校应制订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编(自制)教材和参与国家规划教材或行业组织的统编教材编写工作。凡自编(含改编)教材应由主编提出教材纲要,经专业科(组)和教务管理部门同时认定后,由主编组织编写,并纳入学校的教材建设计划。⑵ 教材纲要的内容包括:编写说明、适用范围、教材目录、教材的内容提纲等。

⑶ 自编讲义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调整或充实教学内容。自编补充教材或讲义,报专业科(组)批准实行。

⑷ 自编教材、讲义的印刷、发放工作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

第三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也包括多媒体合班教室、专业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⒈ 坚持校内外建设相结合,以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为主,满足教学要求,并能为产教结合、技术开发等创造条件。

⒉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相匹配,加强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和仿真、模拟场所建设。

⒊ 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的配置应能保证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实习教学的需要,至少能供一个班同时实训。设有农林类专业的学校,应具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农、林场所及设施。卫生类学校应建设附属医院。

⒋ 当地建有实训中心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可以资源共享,不必重复建设。

二、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以及专业结构,制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中期(五年)计划,经校务委员会审定后,由校长批准实施。

三、应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积极主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开发并建设与专业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能满足各专业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四、实践教学场所的管理

⒈ 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原则上由实训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没有实训管理部门的学校,可由相应专业科(组)管理)。

⒉ 实践教学场所的所有设施、设备要建立规范的设备台帐和设备卡,并贴上学校的设备标签(注明校名、编号、设备名称、型号、购置日期)。

⒊ 设备卡应每台一卡,卡上写明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进货日期、检修记录和保管人姓名及变更情况。设备卡随设备保存、随设备报废。

⒋ 建立规范的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制度,要建立设备报废制度,按规定程序处理设备报废。

⒌ 实践教学场所要制订并张贴“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守则)、“实训(实验、实习)守则”。要建立设备事故和安全事故责任制度,制订事故认定、责任分析和处理的相关文件。

⒍ 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实践教学场所的安全、设备状况、清洁卫生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定期检查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业科(组)、实训管理部门、实践教学指导人员参加的检查小组进行。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一、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学校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五年计划。

⒈ 专兼教师队伍总量与学校发展规模相适应,保证有合理师生比。

⒉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提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具有初、中、高级专任教师保持合理的比例;“双师型”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以上,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聘请一定比例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⒊ 学校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二、教师的进修与培训 ⒈ 学校应根据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制度。

⒉ 学校应对未达到学历标准的人员在限定时间内进修,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如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规定的学历要求,应调离教师队伍。

⒊ 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在职教师要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培训时间每年不应少于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时。

⒋ 学校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计划。计划一经制定就应认真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并实现规划内全员培训一轮。

⒌ 教师的进修与提高应坚持服从工作需要,以在职进修为主的原则,师资队伍建设应与学校发展相一致,逐步做到各骨干专业有高级职称教师,各课程均有中级职称教师。

⒍ 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修要求有不同的侧重。一般应为教师提供扩展、更新知识,学习专业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进修。要有计划安排时间,让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实践(含实验室建设)及社会实践。根据需要与可能,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从事力所能及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⒎ 各校应根据教师有被培养的权利,也有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的原则,对下列内容制订进修细则或规定:

进修的申请及审批程序; 培养费用(学费、书费、实习费、路费等)的负担办法;

进修形式(脱产、半脱产、业余)及相应的时间保证和福利待遇;

对处理工作与进修关系的要求和奖惩;

对成绩优秀的奖励,对不及格的处理;

自费进修的规定;

学成后为学校服务的义务,规定在本校最低的服务年限,和在规定服务年限内要求调出时培养费用的补偿;

进修期间的考勤及请假办法;

学校对进修教师的定期检查,进修教师的定期汇报和个人总结。

⒏ 教务管理部门要对教师进修与培训进行登记,每学期登记一次,并将资料存入个人业务档案。

三、新教师的培养

⒈ 凡新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必须由所在专业科(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指导,要有二年培养计划,指导新教师教学业务的提高。

⒉ 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负责培养新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师德,传授教书育人经验,指导学习教育理论,使其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并对新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作出评价,并作为转正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⒊ 新教师必须虚心学习,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在指导教师帮助下进行熟悉教材、备课、试讲等训练。

⒋ 新教师授课前要规定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讲,由专业科(组)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听课及评议。第一次试讲不通过,允许再次试讲。在第三次试讲仍不能通过的,一般不能安排任课,限期锻炼提高或改任其他工作。

⒌ 新教师到校一年后,按转正要求进行考核评定。考核合格的依时转正,考核不合格的应调离教学岗位安排其他工作。

第三章 教学文件制定与管理 第一节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两类。

一、指导性教学计划

⒈ 指导性教学计划是对同一专业各届教学的统一要求,作总体的指导,一般由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制定颁发,学校应认真遵照执行,以保持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稳定的延续性。⒉ 对于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尚未颁发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的要求,参照相近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该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制定程序一般由教务管理部门主持,由专业科(组)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拟,吸纳有关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充分调查论证,了解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编制的初稿在教学副校长的主持下讨论通过执行,并报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校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指导性教学计划多次论证,及时修订。⒊ 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 ⑴ 专业名称。

⑵ 招生对象与学制:实行学分制的应有最低学分要求。

⑶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说明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即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各项具体业务。

⑷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说明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的业务能力。

⑸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全面列出所设理论教学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主要实训项目的名称,教学时数,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实行学分制的要按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分类开列所设置的课程。

⑺ 专门化方向:列出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的名称和涵盖的内容。⑻ 教学时间安排包括以下三个表:

① 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要求列出每个学期各教学环节的周数(教学环节主要有:入学教育、军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公益劳动、毕业教育、考试、寒暑假和机动周)。

② 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要求列出各门课程的名称、类别、顺序、名称、理论课程的总学时数、实验课时数、各学期的周数、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各学期考试、考查课程的安排,同时列出各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名称和教学时间安排,专业技能训练、实习项目名称等。实行学分制的应有各课程的学分数。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应符合教育部对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③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表。要求列出各实践教学环节名称、教学周数。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

⒈ 实施性教学计划是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业务范围要求,对各专业每届学生而制定。

⒉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结构与指导性教学计划基本相同。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专门化方向等方面允许结合实际作具体调整,但一定要保证指导性教学计划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周数。对教学时间安排表则应按该届各学年、学期的实际日历作具体安排。该计划标题要注明年级、专业、编制日期、编制者和教学副校长签名。⒊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教务管理部门会同专业科(组)编拟,由教学副校长组织有关各业务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在新生入学前一学期的放假前4周完成。一经审批,不能随意更动,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必须严格按原审批程序修订,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节 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大纲的选用

⒈ 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重要的教学文件。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每门课程(含实习及单独开设的实验课)都应于新生入学前备齐教学大纲。⒉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已有统颁的教学大纲,学校应认真执行。同一课程颁发有多种同名的教学大纲,由专业科(组)组织教师选用,经专业科(组)审批同意后执行,送教务管理部门备案。

二、教学大纲的编制 ⒈ 编写程序

未有统颁教学大纲的课程,或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等已作较大改革的课程,学校应组织教师自行编写。编写程序一般是由专业科(组)组织有关教师起草,经教研组讨论通过,报专业科(组)审核,送教务管理部门汇总审定后执行。⒉ 教学大纲的结构 ⑴ 课程名称 ⑵ 课程性质和任务

⑶ 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

⑷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分基本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各模块列出课题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实践性教学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教学要求可分为认知要求和能力要求。认知要求可细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能力要求可按课程实际对操作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⑸ 教学时数分配:确定理论教学课题和实践教学项目各自的教学时数。⑹ 说明:对执行该大纲中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加以说明。如运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或教学建议,教学的重点难点,与有关课程的联系问题,教学模块的结构与配置,教学方法建议及必备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的运用、学习方法指导与探索创新的启示等。

三、教学大纲的调整

教务管理部门在下达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向教师提供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必须全面领会所任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同时,还应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把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到制订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命题考试、质量检查、选编教材等过程中。

为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的变化和知识更新,教学大纲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及时作必要调整,对教学内容和要求作合理增删,调整章节顺序或课时数安排,但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计划的总目标,不得降低教学要求,不得减少实践性教学所占的比例。教学内容调整比例幅度较大,应制定新的实施性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确需调整时,应在开课前一学期内由教研组提出修改意见,经专业科(组)审核,送教务管理部门审定后执行。第四章 教务常规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教务常规管理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应逐步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教务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教学进程表、课程表,对日常教学进行检查、调、代课,对教学日志、教材、教学档案和学生学籍资料进行管理。

第一节 日常教务管理

一、校历。校历是学校每学年主要工作的日程表,是学校统一安排教学工作及其它工作的依据。校历是采用表格形式按年月日编制的具体日历。主要确定学期起讫时间,学期教学活动周数,教工和学生寒暑假的具体日期,对注册、开学和法定节假日,校运动会及其它全校性活动的日程安排。校历应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编制,编制校历基本要求: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教学安排40-42周,寒暑假共9-11周,一般寒假4周,暑假5~7周。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放假前4周编制出下一学年的校历,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印发各部门执行。

二、教学进程表。教学进程表是每学期全校各班级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教学进程表按学期周次顺序排列,编排各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公益劳动、考试、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和假期等具体进程。教学进程表由教务管理部门根据校历和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编制教学进程表应妥善处理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场所和人力的合理使用。教学进程表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五周编好下学期的教学进程表,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印发各部门和教师,同时下达新学期教学任务。学校各部门都应根据教学进程表安排和协调工作。教学进程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要严格执行,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通过教务管理部门,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提前通知各有关部门和教师执行。

三、课程表。课程表是学校每周教学工作和其它各项活动的日程安排。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实行学分制管理的还应有选修课课程表。课程表由教务管理部门编制。一般在学期结束前一周编制下学期的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和任课教师课程表于开学前分发至班级和任课教师。课程表一经公布,要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必须预先提出变动要求,经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安排,并向有关部门和班级下达调整通知。

编排课程表要注意确保学生负担与教师负担的均衡,按不同类别的课程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教学场地。⒈ 同一门课两次授课时间要有适当间隔。

⒉ 理论性较强、作业量较大的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自习课可安排在这些课之后,早上第一、二节课不要安排体育、自习课,周五下午不宜安排自习课。

⒊ 讲授两门课的教师,每天尽可能只安排一门课,如果两门课必须安排在同一天,则两门课不要连续上。

⒋ 要把教师统一活动的时间在课表上预先划定(如教研组活动等)。

四、教室日志管理

1。教室日志是实施性教学计划具体进程、教师执行学期授课计划和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的记录。教室日志主要记载各班级授课日期、周次、节次、课程名称、教学内容(章节名称或内容摘要)、课堂纪律及出勤情况、授课教师等。

2。任课教师每次授课,应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确认。包括体育课、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均应如实记录。教室日志一般每周一页,以班为单位记录。实行学分制管理的选修班也要填写教室日志。每周一由班长到教务管理部门领取,周末结束交到教务管理部门。教务管理部门要有专人管理,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做好考勤统计工作。教务管理部门有条件可实行网上教室日志登记,及时收集教师授课情况并作出统计。

第二节 教学秩序管理

一、日常教学检查

日常教学检查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常规检查,检查工作主要由各教学部门(教务管理部门、专业科(组)、教育研究室、督导组、教研组等)负责,随时了解、掌握教师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和教师育人的情况,要注重对外聘兼职教师和专职实训指导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

⒈ 教务管理部门每天巡课1~2次,检查上课、自习和出勤情况,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⒉ 教务管理部门每周检查教室日志一次,了解教师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

⒊ 各教学部门要深入班级随机听课,学校要制订听课制度,保证校领导及各教学部门负责人听课经常化、制度化,每学期听课要有计划安排,听课次数有明确规定,听课前有准备,听课时有记录,以便检查和指导教学。

⒋ 教研组要经常检查教学各个环节运行情况,教务管理部门随机抽查。每学期教研组抽查教案的编写质量和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平时常与各方面的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的意见和要求。

二、调课、代课与停课

为了稳定教学秩序,要严格执行教学进程表和课程表,课表调整不得过于频繁。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要到教务管理部门办理调课、代课或停课手续。

⒈ 调课: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表,专业科(组)负责人或教研组长加具意见,提出调课方案,在上课前一天以上送教务管理部门审批,教务管理部门把调课通知及时发给有关教师和班级。

⒉ 代课:教师因公、因病或因事(须有公差证明或请假批条)超过一周不能按课表上课时,可由教研组提出安排意见,•请其他教师代课,经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⒊ 停课:规定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占用,不得随意停课。在非常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停课须经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由教务管理部门发出通知执行。全校停课达两天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停课后一般不补课,因节假日占去的课时也不补课。

三、教学事故处理 ⒈ 教学事故级别 教学事故包括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方面的事故,一般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严重教学事故。学校可参照以下原则确定事故级别:

⑴ 一般教学事故指持续时间较短,影响面不大,程度不深。⑵ 重大教学事故指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面较大,程度较深。⑶ 严重教学事故指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损害学生权益或学校声誉的事故。

⒉ 教学事故的处理办法

出现教学事故后,应及时处理,弄清情况,分清责任,区别情节轻重并进行教学事故登记,提出处理意见报教务管理部门。情形严重的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告学生的监护人。⑴ 对一般教学事故责任人,本人应先作书面检讨,由所属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填写教学事故登记表报教务管理部门备案。登记表在教务管理部门存查3年。

⑵ 对重大教学事故责任人,本人应作书面检讨,由所属部门会同教务管理部门处理,报主管校级领导审批,在所属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当年不能评优,扣发当月奖金,把教学事故登记表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⑶ 对严重教学事故责任人,由所属部门及时将具体情况报教务管理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校长批准执行。对当事人进行校内通报批评,责任人当年的考核应为不称职,扣发事故责任人该学期奖金。教学事故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存入本人业务档案,一份存入学校档案作长期保存。对情节严重且认错态度不好者,由学校按严重程度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在职务上作低聘、调离以至解聘等处分。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者,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执行。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教材和教学档案管理

一、教材管理

1.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各课程的教材预订和采购工作。教务管理部门在征订教材时,先应提供教材征订书目,由专业科(组)征求教研组或有关教师选订意见。教务管理部门汇总按开设课程的班级、人数、库存教材版本及数量,统一制定计划,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执行。

2。与统编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订购并按时向教师发放。其他参考书由图书馆订购,优先供应教师借阅。3。教务管理部门应建立教材库,指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人管理。要建立教材帐和发放登记制度,严格入库和核算制度,保证书、帐相符。

4、没有特殊原因,教务管理部门应保证按时供应教材。教师用教材于下达教学任务后发放,学生用教材于上课前发放。

二、教学档案管理

1。教学档案包括:教学、教务工作形成的文件,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形成的文件,学籍管理形成的文件,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学设备台帐等。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16~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

2。教学档案一般按教学整理。每学年的第一学期初两个月内要将上一学年的文件材料汇集、鉴别、整理、分类保管。分类时按学校档案室确定的办法归类,便于检索和向档案室移交。第五章 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管理包括: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验、实训、大型作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一节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编制学期授课计划,课前准备(备课、编写教案、置备教具、实验示范准备等),授课,课后延伸工作(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

一、编制学期授课计划

⒈ 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大纲、校历、学期教学进程表,结合任课班级的实际,认真编制学期授课计划。

⒉ 学期授课计划内容包括:授课周次、节次(或课时数)、章节名称、内容摘要、课型、教具、课内外作业题号(或题数)、阶段测验、复习、实验、实训教学等安排,成绩考核的方式、次数,并附有编制说明和计划,注明使用的班级、学期。

⒊ 学期授课计划应一式三份,于开课前一周交教研组长初审,专业科(组)长批准后执行。审批后的学期授课计划报一份教务科备查。

⒋ 审批后的学期授课计划不得轻易改变。如需调整计划,调整学时数幅度较大,应由任课教师提出书面理由,经教研组长、专业科(组)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科批准执行。

二、备课

⒈ 任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前备好两周课的教案。备课前要领会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了解先修课和后续课,注意互相衔接,并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确定教学方法。一般以两节课为单位编写一个教案。

⒉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包括:首页(班别,授课日期,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具,课外作业);教学内容(含复习、提问、课堂练习等)和教学后记。教案要注重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构思,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要因课程特点而异,不要流于形式。新教师应具体详细编写教学内容,老教师可概括扼要。鼓励教师应用计算机备课。

⒊ 备课以教师个人为主,教研组应组织必要的集体备课,一般每学期1-2次。其主要内容是:统一教学目的要求,研究重点难点解决措施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等。

⒋ 任课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好必要的教具,预做演示实验。课后要写教学后记,主要反映教学得失,教学效果,改进措施。

⒌ 任课教师在学期结束后应把学期授课计划、教案整理装订好,作为教学资料保存,以备参考与检查。

三、上课

⒈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必须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误课,不无故缺课,不提前下课,必须照章办理调、代课手续。

⒉ 教师在上课的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管教管导,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考勤登记,填写教室日志,并注重自身仪表、着装、教态和表率作用。

⒊ 教师讲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组织严密,条理清晰,讲授正确,启发性强,教法灵活,重点突出,语言准确,板书工整,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设施设备,积极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四、课外作业

⒈ 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目的,难度适中,份量适当。对布置的作业应预先试做。

⒉ 任课教师必须及时和认真批改作业,评分及评语要客观公正、具体明确,必要时要讲评作业,并应做好交作业情况和作业成绩登记。

⒊ 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按时完成作业,对没有按时完成或敷衍应付、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

五、课外辅导

⒈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解答学生疑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原则上以个别答疑方式为主,做到因材施教。⒉ 学校应建立辅导制度,编排好教师辅导时间,保证教师有一定的辅导次数,要求教师做好辅导登记。

3。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实丰富第二课堂,有计划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

第二节 实践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技能变化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学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保证教学健康有效开展,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必需的技能,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大型作业(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计划中专业实践教学时数与专业理论教学时数比例一般应达到1:1。

一、实验

实验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教学环节。

⒈ 凡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必须开出。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选用或编写实验指导书,拟定实验计划,制定实验课的考核办法。

⒉ 任课教师应将学期实验计划与学期授课计划同时交教研组长初审,专业科(组)长批准后执行,审批后的学期实验计划分别报送实验室和教务管理部门。

⒊ 任课教师要认真按大纲要求做好实验课的备课工作,预作实验,写好教案。备课内容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仪器设备及操作规程,可能发生误差的原因,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做好实验分组安排,布置预习实验指导书。

⒋ 任课教师应做好实验组织工作和指导工作,教育学生认真执行实验规章制度,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在实验进行中,教师要做好现场指导,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分析,保障实验安全,指导学生处理各种事故。

⒌ 实验完毕,任课教师应会同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各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检查设备完好和清洁卫生情况,填写实验日志。实验员要及时清点、检查仪器设备,调整还原至起始备用状态。

⒍ 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凡单独考核成绩的实验课,必须进行综合考核,制定考核标准。综合考核以实操为主,结合笔试或现场口试。实验课总评成绩由各项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表现或综合考核等成绩组成。

⒎ 实验员要根据实验项目提前做好实验课的一切准备工作,参加实验课教学的辅导,协助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二、实习与技能训练

实习与技能训练(实训)是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校内进行,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习、技能等级考证训练。

⒈ 凡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项目必须按教学进程表认真执行,若需变更,应由专业科(组)提出书面报告,送教务管理部门,经批准后实施。

⒉ 所有实训必须有大纲和指导书。实训大纲和指导书可由担任该任务的教研室(组)结合本专业实际组织编写,由专业科(组)审批后下达执行。

⒊ 教务管理部门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表,将实训任务下达给实训管理部门。教研组、实训管理部门根据实训任务派出指导教师。

⒋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编写实训计划。技能等级考证训练要依据有关行业制定的技能等级鉴定标准,编写训练计划和考核办法;按实训计划和大纲编写教案,做好实训前准备工作,组织指导实训,进行考核、成绩评定及总结。

指导教师应将学期实训计划于开课前一周交教研组长审核,专业科(组)长批准,报送教务管理部门、实训管理部门后执行。⒌ 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讲解实训目的、要求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做好现场指导,并进行必要示范操作;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记录学生实训中的表现,保障实训安全。实训完毕,指导教师应检查设备完好和清洁卫生情况,填写实训日志。

⒍ 实训过程中监督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若发生事故,应及时负责处理,并做好事故记录,及时报学校主管部门。对违反安全规程且不听劝导的学生,指导教师可停止其实训并向专业科(组)汇报。⒎ 实训期间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按实训指导书要求完成实训专题报告,交指导教师批阅。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训表现评定学生实训的平时成绩。

无实训笔记、实训报告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无故不参加实训者,以旷课论。参加实训时间不足2/3者,即为实训不及格,以零分计。

教学计划要求规定参加技能鉴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以技能鉴定结果为其成绩。

实训成绩单独列入成绩册。

⒏ 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于一周内向专业科(组)提交书面实训总结和记录。

三、大型作业

⒈ 凡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必须按教学进程表认真执行。若需变更,应由专业科(组)提出书面报告,报教务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⒉ 大型作业指导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计划,选用或编写指导书,结合实际和专业需要编写任务书(任务书要明确目标、课题、内容要求、方法、步骤进度、技术资料使用等),报专业科(组)批准执行。

⒊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大型作业的方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掌握学生进度,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确保大型作业按时完成。

⒋ 指导教师应及时批阅学生完成的全部作业,成绩要单独计分,也可按一定比例计入相关课程总评成绩。

⒌ 大型作业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进行总结,并于一周内将学生部分作业和书面总结交专业科(组)。

四、毕业(综合)实习

⒈ 毕业(综合)实习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校要设立主要领导负责的学生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并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制实习大纲,结合现场实际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明确规定:实习班级、实习地点及时间安排、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期间教学安排、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有条件的学校(专业)应通过实习让学生能获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实习前,专业科(组)应检查实习准备情况,并主持学生实习动员,讲清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学生要写好实习记录、实习报告和思想总结等。指导教师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⒉ 实习期间要发挥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现场环境,让学生独立操作,达到技能考核标准的要求。

⒊ 实习结束前,必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应以实操为主,结合笔试或现场口试,要准备考卷及评分标准。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记录学生实习中表现,认真批阅实习报告,写出实习评语。实习成绩由实习报告、实习表现和综合考核三种成绩综合评定,并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单独列入成绩册。⒋ 专业科(组)应建立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实习期间进行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于一周内向专业科(组)提交书面实习总结。专业科(组)应将本次(综合)实习总结和挑选五份学生实习作业或报告样本送教务管理部门存档。

五、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教学考核和检查(有必要的专业可设置)。

⒈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毕业论文是非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毕业综合实习,在现场进行专业实践、调查论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课题。

⒉ 按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设计必须按教学进程表认真执行,若需变更,应由专业科(组)提出书面报告,报送教务管理批准后实施。

专业科(组)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和教学进程表,将毕业设计的任务下达给相应的教研组,教研组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及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名单,报专业科(组)批准执行。

⒊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编写任务书和指导书,负责制定设计进程,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指导、答疑、答辩、成绩评定、写评语及总结工作等。⒋ 毕业设计题目,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又要满足教学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开始设计前,应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精心安排,并按设计阶段编写详细教案(讲稿)。第一次指导的教师本人应按设计要求预先进行试做,交专业科(组)检查合格后方可参加指导。

⒌ 毕业设计应进行答辩,一般采用公开答辩和小型答辩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应组成答辩组织机构,如答辩委员会或答辩组,一般有学校领导、现场专家、专业科(组)负责人及指导教师组成。答辩组织机构制订答辩工作计划及评分标准,确定公开答辩的学生名单,制定答辩程序,负责做好答辩的组织工作。

⒍ 毕业设计的评阅和答辩可以按以下要求进行:

⑴ 毕业设计结束时,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任务书中所规定的文件,整理成册,(非工科类学生应完成毕业论文及相关资料)准备参加答辩。

⑵ 指导教师在答辩前应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审阅并写出评语,按等级分别提出评分初步意见。

⑶ 答辩时,要求学生先对本设计(论文)的指导思想、方案及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作简要介绍,限定一定的介绍时间,然后开始答辩。

⑷ 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答辩。答辩的内容为课题中的关键问题及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

⒎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应着重考虑六个方面:

⑴ 按要求完成课题规定的全部任务; ⑵ 课题完成的质量,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论文的论证是否正确,资料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等;

⑶ 充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⑷ 设计计算实验数据的精确程度,图纸的质量;论文的论点、论证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

⑸ 文字表达是否正确、精炼、通顺,书写是否工整;

⑹ 答辩时能否正确地回答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⒏ 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科(组)应派人进行教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毕业设计结束后,指导教师应于一周内向专业科(组)提交书面总结。

⒐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成绩应单独记入成绩册。

第六章 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质量的控制即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教学计划与课程实施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

教学质量管理的措施是要健全各项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对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的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收集、处理和反馈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第一节 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和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结果作出的评价,也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监控、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每学期考试和考查的课程门数按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执行。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负担,每学期一般安排2~4门考试课程。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实验、实际操作、技能考评,大型作业,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一般可分为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或学期末,集中一段时间复习和考试。

考试形式可用笔试、口试、实操三种。可根据课程的特点和需要,灵活采用,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并重的原则。笔试又可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课程必须报教务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实施。笔试时间一般为100分钟(2节课),口试的准备时间为40分钟,答题最多20分钟,实操考试时间视考试内容具体确定。

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平时考核的方法。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实际操作、单元测验等方法采集学生学习成绩,考查不得在学期末及考试周的前一周内集中测验或变相考试。

二、命题管理

⒈ 考试命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全面测量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考试范围原则上是该课程本学期的全部内容。应注意覆盖面要广和突出教学重点,基础知识题、综合分析题、应用题比例恰当。⒉ 命题先由教研组制定命题方案(或编制双向细目表),组卷试题应有一定的梯度,基本题、水平题、提高题结构合理,区分度强,题量适中,便于分辨学生成绩的优劣,考试成绩力求符合正态分布。已考过的试卷不宜未作修改又做下一次考卷。

⒊ 用同一学期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同的班级采用同一试卷。每门课程应拟定水平、份量相当的两份试卷,并附有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可采用A、B制命题。实行分层教学管理的,应按分层教学大纲命题。

⒋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较稳定的课程要逐步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原则上要求实行教考分离。

⒌ 无试题库的课程由教务管理部门或专业科(组)指定熟悉该课程的教师命题,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于考前二周送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⒍ 试卷在命题、审批、印制、保存过程中,应严格保密,教师辅导学生复习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学生透露或暗示题意,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三、考务管理

⒈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学风、考风教育,教务部门要制定考试纪律、考场规则,监考员职责。各班主任在考前要做好备考动员工作。⒉ 考试的组织与实施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各班考试课程、考试日期、考场编排、监考人员安排,经教学副校长审批后于考前二周印发给各班级和监考人员。

⒊ 教务管理部门在考前一周公布考试纪律、考场规则、各门课程不准参加考试的学生名单。

⒋ 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前安排清理考场,考试期间,主考(教学副校长)、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巡查考场秩序,处理考试中突发事件。

⒌ 每个考场安排两名监考员,考生一般实行单人单座,监考员要严格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考场规则。在考试中,发现违纪行为者,提出警告并及时制止,对情节严重者报主考处理,并填好考场记录。⒍ 口试由两位老师主持进行。考生在教师点名后才可进入考场,抽领试题并在预备室(席)进行准备(三分钟内可向教师申请换题),学生按照准备依次答题并交出准备草稿。口试完毕,由两位教师合议后,宣布成绩。

⒎ 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后,及时整理试卷和考场记录,对已查实旷考、违反考场规则的学生及时进行处理,报主考审批后,向全体学生公布,引以为戒。

四、评卷与成绩评定 ⒈ 评卷要求

⑴ 评卷工作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评卷,尽可能采取流水阅卷方式。教师评卷要严肃、认真、公正,按评分标准给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务管理部门要按试卷评分标准抽检评卷质量。

⑵ 任课教师按试卷成绩分析表的要求对命题质量、学生成绩进行认真分析,对考试方法、命题内容及教学工作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⑶ 考试后三天内要结束阅卷评分工作,任课教师将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表、学生成绩册、试卷及考试成绩分析送教务管理部门,同时提供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名单。评阅后的试卷和学生成绩一经上报,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若须改动,应经教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同意,会同教研组长和阅卷教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被认定方可更改。⒉ 学生成绩评定办法

⑴ 考核成绩评定,考试采用百分制计分法,考查采用五级制计分法或学分制记分评定方法。百分制和五级制可以相互转换。百分制 90~100 80~89 70~79 60~69 60分以下 等级制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等级转换成分数 95 85 75 65 30 ⑵ 考试课程的总评成绩,无实验课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⑶ 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单列成绩的实践课(包括实验课、实训课、技能鉴定、大型作业等)要单独进行考核。若以实验实训为主,但又非单列成绩的实验课成绩应占该课程总评成绩的60%。⑷ 跨学期、学年的课程,不论考试课或考查课,均按学年平均成绩统计。

⑸ 考查课总评成绩要根据平时考核综合评定,因此,平时各种考核采集分数,每学期不少于三个。

⑹ 体育课考查要从学生身体条件和体育基础的实际出发,对男女学生应有不同标准,对患有某种疾病而短期内不能治愈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经指定医院证明,教务管理部门批准可减免考查项目。⑺ 实习考查要以实习报告为主,结合实习记录、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现,评定实习成绩。

⑻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该课程总评为零分:

①考试舞弊;②旷考;③一学期内欠交作业超过三分之一;④一学期内该门课程无故缺课累计超过三分之一。

⑼ 实行学分制管理,凡参加课程规定的考核,学期总评成绩在60分(或及格)以上,可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可采用绩点分计算。

五、补考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对尚未取得已考课程学分或没有达到规定累计学分的学生,可按学分制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组织补考、安排重修或选修其它课程。

未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学生补考制度,对某课程评定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应按规定组织补考。

⒈ 教务管理部门组织安排学期正常补考:(下学期前二周内)⑴ 学期考核评定成绩不及格者; ⑵ 因故缺考或缓考者。

⒉ 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安排一次补考: ⑴ 补考一次仍不及格但已升级者; ⑵ 旷考或舞弊但有悔改表现者;

⑶ 因“缺课”或“缺交作业”评零分,经审核获准补考者。⒊ 结业后一年内返校安排一次补考: ⑴ 同一门课程补考二次仍不及格者;

⑵ 毕业考试(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不及格者;

⒋ 大型作业(课程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可在新学期开学前重做,开学后补交。

⒌ 实习(实践课)成绩不及格或因请假未参加实习者,尽可能安排在校期间的假期补考。

⒍ 考查课需用笔试进行补考者,由任课教师命题(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于本学期最后一周内报送教务管理部门批准使用。⒎ 补考管理与期末考试要求相同,补考试卷由任课教师评卷,评定成绩报送教务管理部门。

⒏ 补考成绩登记:凡经准假缺考而补考的学生,可按正常考试成绩参加总评成绩登记;因其他原因补考的成绩,要注明“补考”字样,作为学期最终成绩。

⒐ 跨学期、跨学年的课程,平均成绩不及格者,补考工作按学年进行。

六、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一种综合性教学考核和检查。学生结业方式一般有毕业考试、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⒈ 毕业考试

教学计划规定不进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专业,一般应以毕业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成绩考核。它是一种综合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试,必须安排在毕业实习后进行。毕业考试方式,可以理论与实操结合,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毕业考试不能用某门课程单一考试来代替。

考试题目、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应由专业教研组组长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本专业教师组成命题小组拟定,教务管理部门审核,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实施。⒉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一般是工科类专业学生结业方式。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实习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一次学习任务,须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学生的独立完成任务书中所规定文件、图表、说明书的质量和答辩的质量评定成绩(或计算学分)。⒊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一般是文科类专业学生结业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在对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课题,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教师根据毕业论文的论点、论证和结论及学生答辩的质量评定成绩(或计算学分)。

若只进行毕业实习或综合训练的专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写出实习报告(含有关技术文件)交指导教师批阅。教师批阅要制定评分标准,评定成绩。若进行答辩,教师要根据学生答辩的质量和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的批语评定成绩(或计算学分)。毕业设计或论文、毕业实习或综合训练的实习报告、答辩成绩评定,一律采用五级计分法。

毕业考核成绩均应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第二节 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中的常规性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获取教学质量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学检查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检查各阶段、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也要检查各教学班级,有关教学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为了抓好教学检查,须在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部门组织一个检查组实施。检查工作分教务管理部门、教研室(组)二级进行。检查工作要目的明确、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定期教学检查

定期教学检查是教学进程的某一阶段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的全校性综合检查。一般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由于检查涉及面广,因此,该项工作要由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由教务管理部门组织,各有关教学部门参与实施。

⒈ 学期初的教学检查:主要检查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情况。如教师的教案(二周内);教室、实验室设施、教材准备工作;学生报到、注册、补考安排及新生入学等工作落实情况。

⒉ 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检查是一次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分析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水平、了解教与学两方情况的至关重要的检查。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一般安排在学期中期或稍后为宜。检查内容主要是对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其中检查教的方面重点检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执行计划、大纲、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及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教学效果等情况;学的方面了解、分析研究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检查方法:

⑴ 准备阶段:①制定检查方案和教学工作质量测评指标体系;②组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评估检查组;③检查组一般在教研组及个人自查基础上开展工作。

⑵ 实施阶段:①召开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②组织部分学生(不少于1/3)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测评;③检查组随机听课评课;④对照学期授课计划、教室日志检查各门课程的教学进度;⑤依据教学大纲检查教案、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实习安排及开出情况;⑥抽查学生作业及教师批改作业情况;⑦查阅教师教学研究有关资料;⑧赴校外教学点进行教学检查。

⑶ 总结阶段:在检查结束后,要整理检查材料并输入电脑存档,对检查的情况要进行分析和小结,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对教学经验要及时总结,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并整理成书面报告向全体教师反馈;制定整改措施,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⒊ 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期末考试和学期临近结束前的教学工作情况。如审核命题质量、安排考试和评卷,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审批下学期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课表及落实教师授课任务,完成各教学部门教学工作总结等。

二、专项教学检查

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可针对学校在某一时期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或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如对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或对某项实践教学工作检查或对某项教学辅助过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等。

专项检查事先要确定课题,拟定检查提纲,明确检查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及时间安排,注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专项检查由学校专门成立检查小组,采取现场考察、操作考核、审查资料、专家论证、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进行,专项检查后要有检查报告,作出客观分析和准确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第三节 教学督导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校为了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要及时收集有关教学质量反馈的信息,为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及有关教学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的可行性的依据,因此,不仅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还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督导,以利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组织机构

学校应成立一个教学督导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督导组成员可聘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责任心强、客观公正、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教师和教学部门(教务科、专业科、教育教研室)负责人员组成。

二、职责及工作范围

⒈ 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常规检查、督促; ⒉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⒊ 收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⒋ 对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重大教学改革等提供咨询意见;

⒌ 参与优秀教学成果的推荐、评审工作; ⒍ 参与学校有关教学方面的专项检查和评估工作。

三、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工作是宏观调控教学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把教学评估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要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除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的评估工作外,学校应有计划地开展专题性的教学评估。如: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或教学基本建设专项评估,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开展教学评估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目标明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要与学校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

教学评估工作可由学校教学督导组(或教育研究室)组织实施,学校赋予其相应的工作职责。

第七章 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学校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资格管理。学校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籍管理文件规定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学籍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学各部门应分工合作,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⒈ 新生复查

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按学校招生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和健康复查,复查合格者,即取得学籍。⒉ 注册

学生应于每学期开学时,按学校规定到有关部门交费注册,教务管理部门应于注册前把已退学,休学,转学的学生名单和复学,转班的学生名单及班级通知有关部门。

第二节 升级和留级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参照有关学分制文件规定执行。学校未实行学分制管理,确定学生升级和留级规定如下: ⒈ 学生在每学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经成绩考核(含补考),不及格的课程门数未达到所学课程二分之一者,给予升级。若考核成绩(含补考)不及格课程门数仍有二分之一及以上者,应予留级。⒉ 课程门数按下列规定计: ⑴ 凡按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种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如单独进行考核,均按一门课程计;⑵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⑶ 凡一门课分几个学期讲授,学期,学年都进行考核时,每学年可取其平均值,按一门课程计。

⒊ 留级学生在留级前考核成绩达到75分(中等)以上的课程,本人提出申请免修时,教务管理部门可根据该课程的具体情况予以批准。未经批准,仍须重修。

⒋ 学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经历)提前达到教学计划中相同或相近课程要求的,可向教务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免修。原则上,达到高于或等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同类课程或职业能力要求,并能出示有效学习或资格证明的均予以承认。

第三节 转学与转专业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予转学或转专业: ⒈ 经教务管理部门和专业科(组)认可,学生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长,转学或转专业更有利于其能力发挥者;⒉ 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验证明,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可在其它专业学习者;⒊ 经教务管理部门认可,学生确实有某种特殊困难,不转学或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⒋ 复学时,本专业无后继班级者。第四节 毕业与结业

篇3:广东中职学校

一、现有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中职学校中, 商务英语专业多采用课堂情景实训、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模拟实习及到广交会或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性教学。这些实训模式有其明显的优点, 但同时存在着局限性。

1. 课堂情景实训、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模拟实习, 实训缺乏真实性

以上实训模式, 学生处于虚拟的工作环境, 无法亲身体验真实的市场环境, 也不能亲自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 更不用承担决策性的风险及承受实质性的竞争。因此, 模拟性质的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 未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竞争意识。

2. 校外专业实习, 实训缺乏整体性

学生到广交会或外贸企业实习, 虽然能处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但是实习单位为保证其正常运作并顾虑实习生的能力和经验, 一般只安排学生到较低层的、单一性质的岗位。可以说, 他们只是充当整台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不会直接接触到整个业务流程, 实训缺乏整体性。

二、学生实习公司的阐释

学生实习公司, 即由专业教师指导, 由学生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创办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公司。学生实习公司置身于市场,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承受市场风险、独立核算, 成为了学生“真刀真枪”演练的舞台。

在我校, 商务英语专业创建了颇具特色的学生实习公司“商务中心”。一方面, 它为学校师生提供文印服务:集打印、复印、打字、传真、刻录、扫描、中英文简历制作等为一体;另一方面, 它与同校另一间实习公司“淘宝基地”合作, 负责文字处理及翻译工作, 撰写淘宝网店的简介、产品的文字描述以及协助处理相关外单业务。

三、学生实习公司的实训功能

1. 是课程实训的紧要载体

课程实训项目以实习公司为载体, 让学生以真实的职业人身份投入到实训活动中, 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从而达到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提倡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

我校商务英语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 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结合公司实际运营的业务流程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 (如联系客户、发盘、协商、合同拟定及签署、审证、违约、理赔) 。任课教师运用商务中心为媒介, 利用其办公环境和设备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实践“以项目驱动教学”的理念, 让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 通过项目 (任务) 考核能力, 以结果和过程实现全面考核,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有较多教学项目都是结合商务中心的经营来开展。

经营活动与相关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的对应情况如下表:

2. 是校内实习的主要基地

学生实习公司实训模式具有强大的实习功能, 有效地弥补了其他实习实训形式中的内容特定性和限制性的缺陷。除了提供课程实训外, 我校商务中心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课余时间对外开放营业, 并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上岗实习。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岗实践, 目前我们采取班级轮包经营制, 每班承包一个学期;班内再分成小组, 每小组再承包不同时间段。各班各小组在承包时间内拥有独立经营权, 在确保公司正常经营、取得效益的前提下, 可以自主开发业务项目, 获得更大的利润。学生资金收益或劳动报酬均与公司经营效益直接挂钩, 自负盈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公司能够初步了解到运营中涉及的营销、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并加以实践, 从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将来就业或创业奠下基础。

3. 是专业教师锻炼的必要平台

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专业实训效果。因此, 如何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建设“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除了派遣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 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培训等途径外, 学生实习公司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我校外语外贸学部每学期均安排两名专业教师指导商务中心开展工作。指导教师要求熟悉商务中心的架构、运作, 指导日常的管理, 参与新项目的调研推广, 并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可以说, 指导教师也是以公司成员的身份投入到实践中, 无疑对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4. 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吸引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可谓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首先, 商英专业作为一个文科专业, 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量很小, 中小型企业往往每个企业1~2名即可满足需要。其次, 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 认为其缺乏经验, 培训投入大、上手慢, 短期内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然后, 纵向有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同专业的竞争, 企业的可选性很多。最后, 横向有国际商务、商务秘书专业可取代, 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贸公司业务员、外销员、单证操作员、涉外文秘人员等, 与国商、文秘专业有一定的交叉性。以上种种客观因素都制约着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究竟如何才能打通商英校企合作的瓶颈呢?

第一, 实习公司能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吃苦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实习公司促使学生提早进入了职业角色, 形成了岗位意识, 练就了业务能力, 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积累了实践经验, 具备了职业素质, 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实践证明,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经过商务中心的锻炼, 往后无论校外实习还是求职就业, 都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几年来, 有实习单位多次写感谢信到学校表扬学生, 而且每年均有实习生被留用。综观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进入知名企业的学生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形象, 吸引了更多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实习合作。

第二, 实习公司能打造专业建设亮点, 预留“引企入校”接口。

引企入校, 属于校企合作中的“产学合作式”培养模式, 是由企业直接进驻学校, 校企共建校内基地, 通过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学校零距离接触生产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共建校内基地,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实现深度合作, 将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企业选择学校, 看重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专业建设特色亮点以及学生的素质技能。实习公司为企业入校做好了铺垫准备。 (1) 现成的场地设备。由于实习公司按照实体公司要求来创办, 一般外贸企业所需的办公设备都一应俱全。 (2) 充足的员工储备。校内所有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都能成为企业的员工, 可选择性高。 (3) 专业的师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既是学校教师, 也可以是企业的培训师。 (4) 专业品牌特色。实习公司突出的实践成效, 为专业建设添加了有力的一笔, 成为专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四、结语

创办学生实习公司, 经我校的实践证明, 是一种可行的、值得探究的创新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这种实训模式强调把实训置于真实的市场工作环境, 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使他们能在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摘要:以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从课程实训、校内实习、专业教师锻炼以及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探讨创办学生实习公司模式的实训功能。

关键词:学生实习公司,中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实训

参考文献

[1]张燕芳.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 2011 (7) .

篇4:广东中职学校

摘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目前,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学历结构、师生比、双师型教师数量和比例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

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双转移”的决策,这是改革开放30年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贯彻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次极好历史机会。从产业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来看,推进“双转移”战略必然要求中职教育作出战略性结构调整,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既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又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

一、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职业教育已被列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1]在“十一五”期间,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增加100亿元以促进投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学校数与在校生数

根据广东省相关数据统计,2007年底共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普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学校)595所,教职工5.21万人,在校生90.76万人,另有技工学校217所,在校生45.81万人。从2001年以来,中职教育在校生数持续增长,2001年在校生78.67万人,2007年在校生人数增长到136.57万人,据初步统计,2008年达到了154.6万人,这一增长基本上与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吻合。图一是2001—200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情况。[2]

(二)师资队伍的数量、学历和师生比概况

2007年底,广东四类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7.24万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为5.16万人左右。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9.95%,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为76.7%),但仍然低于同层次的普通高中教师88.85%(2006年)的学历合格率。

根据在校学生136.57万人(2007)计算,广东中职教育的师生比是1∶26.47。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5年重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要求,中职学校师生比的合格标准是“在1∶15—1∶17或在1∶21—1∶23之间”,优秀标准是“在1∶18—1∶20之间”。在职业教育十分发达的德国,1998年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是1∶13.9。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接近教育部制订的合格学校标准的上限,但由于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粤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十分缺乏,教师数量处在动态的变化中。

(三)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

1.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倾向。优质师资“孔雀东南飞”。从专业看,一些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热门专业(如数控、建筑、英语等)教师流失严重;从人员看,流失的教师以中青年骨干居多;一部分教师虽然身在学校,但心里却想找一个更好的去处或把部分甚至主要精力放在校外的有偿社会兼职活动上,教学不安心、不用心。

2.实训课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缺乏。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实践性很强,有的学校没有专任实习指导教师,出现“在黑板上种田、开机器”的现象。由于受人事制度和经费的限制,即使学校从企业和社会上录用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但学校无进人指标,只能按临时工待遇,虽长期工作,晋级、职称等问题仍难以解决。

3.专业课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够活跃。教研组作为教师集体从事教学研究活动的小组,应经常开展专业课的教研活动,这是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方法之一。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极少,其教学往往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交流信息。有的专业虽已成立中心教研组,但未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有的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有的偶尔活动一次,工作也未落到实处。

4.职教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师进修提高的受限因素过多,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完成教师进修提高任务。教师编制过紧,一线教师负担较重,不少教师想进修又难以脱身。在2007、2008年,广东省中职教师完成国家级培训人数仅为80%左右,许多学校就是抽不出教师去进修。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思路

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对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明确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从战略的高度总结了职业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是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一是从财政投入上保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费。

(一)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思路

教育部早在2001年11月就发布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由于社会观念和历史的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专业课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实践教学能力弱仍是突出问题;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师资培养培训支撑体系有待健全,培训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学校主管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将其纳入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因此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和政策、经费支持不足等问题。”[3]几年过去了,上述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又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国务院的《决定》给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改革方向,更重要的是创新性地开拓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在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方面,核心的一点是改革和完善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着三套体系:一是过去划归行业部门管理的、以培养技术“干部”为目标的中等专业学校系统,以及与此类似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二者区别仅仅在于招生对象身份的不同);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职业高中学校系统;三是由劳动与保障部门管理的、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技工学校。三套管理体制、四种学校类型,各自有一套师资的培训、评价、认证体制,这对于科学、合理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极为不利。另外一点是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是开放性的、动态性的,面向社会广泛吸引高技能人才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里来,欢迎各种特殊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教育人事部门和职业学校要更新观念,对人才的身份、学历、职称等不要求全责备,加快高技能人才、特殊人才在学校、企业间的流动或兼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总之,“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新世纪发展和改革的奋斗目标,是使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适应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师资培养培训经费

《决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求“从2006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之一就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2]在观念上要改变重硬件投入(校舍、教学楼、仪器设备等建设与购买)、轻软件更新(教师培训、业务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提高人的素质的花费)的现象。

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紧张,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样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有限。随着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培养费用也会越来越高,要求培训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经费必将更加捉襟见肘。为此,教育决策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师资培养工作,加快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在今后几年时间里,省政府可以参照中央和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培训经费的投入,保证每年投入一定比例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对学科梯队建设或新兴专业学科急需的教师培养,由学校全部承担培养经费,当然,也要明确培养对象为学校服务的义务。对于那些既符合学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又属教师个人提高学历或业务水平的进修、培养,其培养费用可采取学校、

所在单位或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

三、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步伐,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据调查,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难题,包括学校布局不够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高;部分学校规模不大,教育教学资源分散;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教育与培训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落后,等等。有相当数量学校达不到政府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最低要求,即校园占地1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在校生规模应达到1000人以上。对这些学校必须视具体情况采取联合、合并、共建、划转、股份制等方式进行资源重组。

在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完成之前,应该分类区别对待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可以在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人员编制、资格认证等方面,获得有关主管职能部门政策上的倾斜,如放宽学校进人指标限制,尤其是高学历、双证书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可以不受一时一地的指标局限,在人员经费上保证重点投入;而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则要从严控制,暂时停止引进和招收教职工,尤其是行政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

(二)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1.教师队伍总量与人员效益应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适应,其数量应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前面对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的研究,到“十一五”末期,要满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不断扩大的需要、达到师生比的平衡,相应的教师缺额则更大了。因此,政府现在就应该采取措施广开师资来源渠道,一是应该改革招生和培养办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让职业教育师资的主渠道和补充渠道都办出自己的特色来;二是要加强综合大学教育学院或独立设置的技术师范学院的建设,适当增加投入,大力扩大办学规模,合理调整结构,开拓专业新领域,拓宽专业口径,在办学专业和办学层次上有明显提高,使技术师范学院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三是多渠道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源,努力把职教师资基地(综合大学或技术师范学院)办成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主渠道;四是依托普通师范学院、理工科类高等学校和综合大学建立的职业教育学院,办好职教师资的补充渠道。

2.教师队伍学历结构达标,总体素质要有较大提高。要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到201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应该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为此要积极开办在职教师的专升本职教师资班,支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所教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专业)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使学历未达标者尽快达到教师任职资格。同时根据国家规定“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和校长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落实每年选派若干名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工作,争取到2010年,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整个专任教师队伍的15%左右,现在就应积极部署“中职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工作。

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包括新任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5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对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选派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3.完善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中等专业学校(含成人中专)应达到25%,职业高中达到20%,技工学校达到15%;这就要求改革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中重论文、轻教学与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特别是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职称评审,更应该向实践操作方面倾斜。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方面,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老、中、青教师的年龄构成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为3∶4∶3,要做到既有德高望重的学科带头人,又有一批勤奋踏实的中年骨干教师,还应该有一批基础坚实、奋发向上的青年教师,三者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4.健全教师的知能结构。知能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中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从事职业教育的素质能力的构成。职业教育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达到教师理论与技能一体化,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具备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突出强调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的研制、创新和应用,特色培训方法的应用以及专业前沿培训项目的开发,教师全员达到熟练应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体教师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性。

5.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师德培训。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特别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平,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三热爱”。为此,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必须加强师德培训,学校要把师德培训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结合实际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定期检查和考核,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本文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年度立项课题(编号07SKY18)结题报告的一部分]

(邝邦洪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吴筱贞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川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教授;白燕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5-11-10(1).

[2]广东统计年鉴2008.http://www.gdstats.gov.cn/tjnj.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教职成〔2001〕10号)[EBIOL].http://www.moe.edu.cn2001-11-21.

篇5:广东中职学校

导游技能竞赛现场知识问答《广东导游基础知识》100题

1.广东史称(),历史渊源久远。B A.百越 B.岭南 C.交州

2.我国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是()。C A.拱北口岸 B.皇岗口岸 C.九洲口岸

3.哪个城市是广深、广梅汕和三条铁路的交会点?()B A.潮州 B.东莞 C.韶关

4.素有“华南要冲,岭东门户”之称的是()。B A.惠州 B.汕头 C.揭阳

5.拥有广东省铁路最长的市、亚洲第一高喷泉的是()。B A.东莞 B.河源 C.潮州

6.被誉为“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A A.龙门南昆山 B.惠州象头山 C.流溪河森林公园 7.被誉为“南海绿色长城”是()。A A.东海岛 B.巽寮湾 C.南三岛 8.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B A.七星岩 B.鼎湖山 C.西樵山 9.哪个城市有出花园的民俗风情。()A A.潮州 B.河源 C.惠州

10.佛山、惠州的别称分别是()。C A.鹏城、凤城 B.槎城、佗城 C.禅城、鹅城 11.珍珠粉、擂茶、客家山歌被称为()。B A.河源三宝 B.客家三宝 C.连州三宝

12.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棉湖镇属于()市。A A.揭阳 B.清远 C.东莞

13.白切鸡、白切狗、白切鸭是()市的传统名菜。A A.湛江 B.茂名 C.江门

14、“行通济”、“耍榄核”、“高留圩”、“年例”分别是()的民俗风情。

A.潮州、中山、江门、湛江 B.肇庆、揭阳、珠海、韶关 C.佛山、汕头、阳江、茂名

15、享有“全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是我国“荔枝、龙眼、香蕉之乡”的是()。B A.湛江 B.茂名 C.阳江

16、历史上有“十相留声”佳话的城市是()。C A.梅州 B.佛山 C.潮州

17、与梅县方言有区别的客家话——半山客流行于()。C A.韶关 B.河源 C.揭阳

18、梁启超、阮啸仙、黄遵宪、廖仲恺分别是()的名人。

A.中山、珠海、韶关、佛山 B.江门、河源、梅州、惠州 C.广州、清远、茂名、肇庆 13、19.拥有“中国最大的刀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最大的鱼翅生产基地”资源的是()。A A.阳江 B.佛山 C.珠海

20、公元前214年,赵佗拥兵自立,建立南越国,自命南越武王,定都()。B A.交趾 B.番禺 C.广信

21、韶关、汕头、中山的市花分别是()。C A.英雄花、紫荆花、梅花 B.筋杜鹃、白玉兰、茶花 C.杜鹃花、金凤花、菊花 22.中国粤剧发源地、岭南药材发祥地是指()。A A.佛山 B.韶关 C.清远

23.岭南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城邑是()。C A.楚庭 B.番禺 C.佗城

24.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是汕尾市的()。A A.玄武山-观音岭海滨旅游区 B.红海湾旅游区 C.凤山祖庙旅游区 25.梅庵、阅江楼、白云寺、斑石等旅游资源是属于()市。C A.云浮 B.茂名 C.肇庆

26.岭南的先秦居民是南越族,古越人生活习俗的一个突出特征是()。C A.对蛇的图腾崇拜 B.多住水边 C.断发文身

27.()事件,使岭南地区开始直接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岭南历史的新篇章。B A.秦统一岭南 B.郡县制的建立 C.南越国的创立

28.西汉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开拓,()成为当时中外海上交通的重要口岸。A A.徐闻、合浦 B.番禺 C.广州 29.我国第一部地域性物产志是()。C A.《广东新语》 B.《海潮图序》 C.《异物志》

30.为了加强政治控制,唐代将岭南45州分为5个(),称为“岭南五管”。C A.郡县 B.节度使 C.都督府

31.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红色政权诞生在()。C A.广州 B.韶关 C.汕尾

32.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远洋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最远可以抵达()。A A.非洲东岸 B.波斯湾、红海地区 C.埃及、土耳其 33.广东的得名始于()。B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34.清代,曾担任日本使馆参赞、著有《日本国志》的著名教育家是()。A A黄遵宪 B丘逢甲 C梁启超

35.()著述的 《中国史叙论》、《新史学》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里程碑。C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梁启超 36.()有“岭南第一人”之称。B A.葛洪

B.张九龄

C.余靖

37.我国现存最古最老的铁塔——东西铁塔现在保存在()。A A.光孝寺 B.开元寺 C.南华寺

38.我国最早制造和使用的铜元是广东钱局铸造的()。C A.光绪通宝 B.龙银 C.铜仙

39.珠江三角洲的“小三角”主体范围是指在()之间。C A.茂名-阳江-汕尾 B.肇庆-清远-惠州 C.三水-石龙-崖门 40.贤令山、留衣亭是纪念韩愈被贬到()而留下的遗址。A A.连州、潮州 B.惠州、儋州 C.端州、黄州

41.广东近代历史名人被誉为“小说巨子”、“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航空之父”分别是()。A A.吴趼人、詹天佑、冯如 B.黄遵宪、丘逢甲、邹伯奇 C.鲁迅、陈启源、黄秉常 42.清代,由专门的商人在广州沙面一带修建租给外国商人住宿、办理商务、堆放货物的场所叫()。B A.十三行 B.十三夷馆 C.洋行

43.唐开元年间,流行最广泛的佛教宗派是()。A A.禅宗南宗 B.禅宗北宗 C.云门宗 44.明代,我国的()居于世界前列。C A.冶铁业 B.纺织业 C.造船业 45.韩愈在广东的事迹之一是()。C A.设立丰济仓、兴建星岩书院 B.放免奴婢、改造沥湖 C.正乡音、驱逐鳄鱼 46.《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的著者是()。A A.洪秀全 B.邹伯奇 C.梁启超

47.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有关于()的世界最早记载。C A.物产矿藏 B.鸟兽鱼虫 C.天花、恙虫病

48.“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用来赞誉()的。A A.叶剑英 B.包拯 C.张九龄

49.1921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这是孙中山第()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B A.一 B.二 C.三

50.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宣告独立,()就任都督,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C A.黄兴 B.廖仲恺 C.胡汉民

51.广东省的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上包括森林公园、生态公园、风景林场、森林浴场等,其中又以()为主。A A.森林公园 B.生态公园 C.森林浴场

52.被陈传康先生称为“天下第一花岗岩奇洞”的是()。B A.蟠龙洞 B.垂虹洞 C.濂泉洞 53.广东最大的瀑布群是()。A A.德庆盘龙峡瀑布群 B.增城白水寨瀑布 C.西樵山瀑布群 54.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称号的是下面哪个地方?()。B A.从化 B.恩平C.清远

55.()是广东著名的露天温泉之一,出水温度达到93℃,是全省温度最高的温泉,有“仙泉世界”之称。C A.从化温泉 B.珠海御温泉 C.中山仙沐园温泉 56.()是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A A.桫椤 B.丹霞梧桐 C.观光木

57.下列河川中,属于水网水乡景观的是()。C A.连州地下河 B.西江小三峡 C.歇马举人村 58.我国第一个潜水旅游区是广东的()。B A.上川岛

B.放鸡岛

C.南澳岛

59.海砂含硅量高达99%,被誉为“绿色翡翠”、“天赐白金堤”的海洋旅游资源是()。C A.大角湾 B.南澳岛 C.巽寮湾

60.享有“南国避暑天堂”、“广东物种宝库”美誉的森林公园分别是()。B A.西樵山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B.南昆山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 C.石门森林浴场、瀛洲生态公园

61.广东省内属于悬谷瀑布类型的是()瀑布。A A、西樵山 B、德庆盘龙峡 C、增城白水寨 62.下列景观中,属于花岗岩风景的是()。B A.阳春凌霄岩 B.潮阳莲花峰

C.怀集燕岩 63.广州南沙新垦的湿地公园属于()。A A.红树林海岸 B.珊瑚礁海岸 C.沙岸海岸

64.广信时期,被称为“岭海儒宗”的著名学者是()。B A.陈钦 B.陈元 C.陈坚卿

65.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是()。B A.丹霞山 B.罗浮山 C.鼎湖山 66.“重名节、守勤俭、重教化、守信义”是()为人处世、立身持家之本。C A.广府人 B.潮汕人 C.客家人

67.羚羊峡、大鼎峡、三榕峡构成()。A A.西江小三峡 B.小北江三峡 C.北江中下游三峡

68.经历了两亿多年地壳变化而形成,具有极高的地质价值和考古价值的溶洞是()。C A.凌霄岩 B.古佛岩 C.宝晶宫

69.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湖泊是()。B A.肇庆星湖 B.湛江湖光岩 C.惠州西湖

70.享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广东的物种宝库”之美誉的森林公园分别是()。C A、石门、鼎湖山 B、河排林场、流溪河 C、南昆山、南岭 71.我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被称为“花城明珠”的是()。A A.广州云台花园 B.华南植物园 C.南沙百万葵园 72.“岭南第一泉”是指()。A A.从化温泉 B.海泉湾 C.金山温泉 73.唱歌堂、耍歌堂分别是()的活动。A A.过山瑶、排瑶 B.畲族、过山瑶 C.壮族、黎族 74.“汉剧之乡”是指()。A A.大埔 B.平远 C.龙川

75.有“古坛仅存”美誉的广东著名古建筑是()。C A.佛山祖庙 B.南海神庙 C.悦城龙母祖庙

76.“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磬”特点的是()通花瓷器。A A.潮州枫溪 B.佛山石湾 C.广州西村

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的风俗。B A.广府民系 B.客家民系 C.潮汕民系 78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建筑是()。C A.正相塔 B.光塔 C.圣心大教堂

79.()实际上是一种刻纸,有剪、刻、凿、衬、印、写并用的技艺特色。A A.佛山剪纸 B.佛山狮头艺术 C.新会葵艺 80.被誉为“岭南榄雕开山祖师”的是()。C A.文如璧 B.冯公侠 C.湛谷生

81、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可分为几大类,其中()最具地方特色。C A.铜衬 B.铜写 C.铜凿 82、广东音乐的美称是()。A A.透明的音乐 B.玻璃音乐 C.南国红豆 83、素仁和尚是()盆景风格的代表。C A.附石树桩 B.大树缩影 C.写意 84、马色表演中的布马以()最为著名。A A.饶平B.新丰 C.龙门

85、岭南三大民系是中原汉族与南越族长期融合的结果,最早是从()开始。A A.秦 B.两晋 C.两宋

86、三大民系的主要标志是不同的()。C A.民俗 B.饮食 C.方言

87.广东刺绣很注重光影变化,很显然是受到()的影响。C A.苏绣 B.水路技法 C.岭南画派

88.以壮侗语为主体的方言、有“汉语的活化石”之称的方言分别是()。A A.广州、客家

B.潮汕、广州

C.客家、潮汕

89、《高皇歌》、《盘王歌》分别是()族的文化遗产。C A.壮族、畲族 B.回族、满族 C.畲族、瑶族

90、流行在广东的“火色”、“水色”主要是指()的民间娱乐。B A.沙湾、紫坭 B.麻车、小榄 C.新丰、龙门 91.广东传统龙舟活动中的起龙仪式也叫()。B A.谢江 B.请龙 C.斗龙

92.广东陶瓷中的(),在装饰造型上有西洋情调,技术上也借鉴了西方的做法。B A.广州彩瓷 B.枫溪陶瓷 C.石湾陶瓷 93.以秀水、奇石、名帖著名的园林是()。C A.顺德清晖园 B.东莞可园 C.佛山梁园

94.“敝乡茶事甲天下”是广东作家秦牧对()的评价。B A.客家美食 B.潮州工夫茶 C.肇庆端砚工艺 95.最能体现广东刺绣特点的绣品是()。B A.绒锈、钉金锈 B.广锈戏服、潮州香包 C.凤凰、花鸟

96.为“白字戏”,由宋元时期的南戏演变而来的广东戏剧是()。C a.粤剧 b.潮剧 c.汉剧

97.东著名的民间工艺中,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是()。C A.玉雕

B.广绣

C.牙雕

9.无论男女,头上插有两支雪白的“鸡翎筋”的少数民族是()。C A.壮族 B.畲族 C.瑶族

篇6:广东中职学校

湛江市麻章区教师进修学校彭燕华

2013年的这个暑假,是最忙最累的一个假期,但也是最快乐最有收获的一个假期,因为在这个假期里,作为一个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老师的我有机会参加了由湛江师范学院承办的2013年的广东省中职学校公关礼仪骨干教师为期十多天的培训,静下心来充电学习,时至今日培训已经接近尾声,而整个学习过程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悟和感概。下面说说自己的的学习心得体会。

公关礼仪是一种学问、是一门交往中的艺术科学。在姚远老师的《重要人物接待技巧与交往礼仪》和赵敏老师的《公关语言艺术》的课堂上,我掌握了一些说话的技巧,穿着应注意的地方,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与人交往的诸多细节等等,如礼仪中的座位的安排,以及在就西餐时该如何做等,这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在刘英老师的《重大公关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有激情又有活力的老师,她的一个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让我明白了公关活动的策划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一个策划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或某些人,其影响力是无穷大的。当然在刘英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的魅力,要让个人的修养和形象更具有魅力,就必须读更多的书籍和时事新闻,让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知识、有素养的人。

最欣赏王国珍老师的为人了。她对所有人的的善良、她对功名的淡薄、她对生活的从容和满足等心态让我触动很大,她也让我明白了“吃亏就 1

是福”的这个做人的道理,让老实的我为以前的纠结和烦恼得到了释然。当然她的《新媒体公关手段》的课讲得很精彩,她让我明白了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公关,包括网络公关、网络新闻等。网络公关在我们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通过微博等现代化的手段获得帮助,也可以帮助到很多的人,只要有心,爱就可以传播得更远。

当然,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的班是来自全省各地的职校的,使我们获得了难得的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个人廉政风险下一篇:在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