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2024-07-13

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精选9篇)

篇1: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陈千秋

在核算中心总稽核的岗位上呆了两年,不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可能我早就做不下去了,这就让我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缺点有了深刻全面的体会。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主要优点有,一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设报账会计负责办理日常资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会计科目归类也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也就避免出现核算单位以前的包包帐、流水帐的现象。二是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有效的遏制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三是有利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而是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并打印交由单位上报。这样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准确性,同时会计报表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虽说是“三权”不变但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被核算单位往往是能报账出钱就行了。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在经济活动上相脱离,核算中心难以控制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产生支付风险。另一方面被核算单位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账户及会计人员,不愿承担会计责任甚至推诿,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只要有钱用就不管其他的。而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特别是在实行阳光工资及绩效工资后各单位不能随意发放津贴,各报帐单位采取了各种办法套取资金用于人员开支,有的业务明知道是虚假的但是它报帐手续齐全,也只能给予报销。

二是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监督弱化。被核算单位所有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加上很多预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被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呆在办公室里做帐,强调会计核算和表面上的监督,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加之核算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也着参差不齐,怕得罪人,报人情账使得对被核算单位的表面监督都只能流于形式。

三是核算中心对被核算单位的资金收缴动态难以全面掌握,大多数单位也没有建立各类资金台账,对非税收入资金和罚没款的收、缴、存情况无账可查。滥用现金现象十分严重,各单位想方设法的超范围、超规定报取现金。

四是被核算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弱化。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被核算单位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重买轻管现象更明显,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资产台账及明细账,往往出现账上有账下无的情况。

五是增加了被核算单位的审计监督新难题。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核算中心,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往往是单位报帐会计一问三不知,说帐不是他做的具体不清楚,使得资料提供不及时,使得审计部门对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六是被核算单位规避监督,在单位购买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物品或工程时,有很多单位为了规避政府采购而采取的是化整为零的办法,就是把一台电脑变成了电脑配件,一个大型工程变成了零星工程。

六是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中心核算人员脱离了各具体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不了解情况。而且,核算中心一个核算人员同时要负责多个单位账务,无力掌握每个单位业务细节,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的难度过大。加上各单位报帐会计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单位的报帐会计甚至是临时聘请的,认为报帐会计就是跑跑路,传递一下原始票据的,只要是领导签了字的原始票据就可以报销了,造成了核算会计更加无法了解会计业务的真实合法性了。

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财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出台有关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要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的连带责任。

二是规范核算中心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制度,提高核算水平。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核心规范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运作程序,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报,到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进行逐一要求,在科目设置和使用上,严格按预算规定的科目设置,所有的核算会计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做到同一类业务会计处理一致,避免十个会计九种做法。

三是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现象,积极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管理、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

四是各被核算单位要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应坚持报账会计持证上岗,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报账会计必须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往来账、资产账、资金余额,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要制

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充分发挥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是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专项资金审核力度,严格执行预算并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被核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内控制度,明确责任。

六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建立完善公务卡制度,加大对pos机的管理力度,一旦发现套取资金情况,应将该店列入信用卡使用黑名单,在该店消费不得报销。财政稽查部门要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通过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七是建立健全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及报账会计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这些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观念,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再次,财政部门与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报帐单位和报账会计进行奖励。

篇2: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银行帐户,由核算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全面掌握了单位的资金流向。在支出时,由核算中心负责审核各单位的原始凭证,并按资金的不同来源和支出内容按统一的口径办理资金结报,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改变收入截留、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领导决算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2、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对单位的支出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找到了一个监督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改变了单位过去财务的暗箱操作为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单位的每一次支出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的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这种“单位用钱,财政管理”的方式,不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待遇攀比,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3、强化了财政支出的监督,提高了理财水平。集中支付、统一核算拓展了财政管理职能。财政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管理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特别是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集中核算前,由财政拨给单位后,由单位自行安排使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效益如何只有在事后监督检查时了解,因此,对于一些移用、挪用、乱支现象,即是被查出,但总因既成事实,无从处理。集中核算后,中心对单位各专项支出按照支出项目内容分别核算,并对支出内容与项目是否相符进行审核,有效地监督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解决了财政监督与管理上的“缺位”、“滞后”问题,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有效地杜绝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乱支滥用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1、适应范围不广。会计集中核算是将原分散于单位的会计核算集中由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所以它适应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只适用于单位比较集中,业务来往比较单纯的行政机关。对少数所属机构分散,资金来源渠道多,流动量大,项目资金比较复杂的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单独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就难以做到,如学校、林业、水利、交通等事业经费。

2、资金管理和核算不全面。由于各单位的业务情况不同,往来款项错综复杂,五花百门,所以对往来款很难做到纳入集中核算,因此,少数单位存在侥幸心里,在往来款中,混杂着很多隐性收入,有的单位甚至将上级补助资金,也隐蔽在往来款中核算,逃避了预算外资金管理。

3、会计主体问题。目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大部分是财政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没有法人资格,也不是会计主体,其职能无非是集中替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是一种中介代理机构的行为,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预算编制、理财机制仍是单位。这不但与“会计法”相违背,而且给工作带来许多弊端。如部分单位领导和报账员不愿得罪人,没有很好把关,把矛盾转移给核心中心,将一些明知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也送核算中心结报。

4、资金使用效率仍然不高。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国库资金的拨付上仍没有脱离原状,无非是把原来拨给单位的财政资金改拨到核算中心,原来沉淀在单位的资金现沉淀在核算中心,据了解,我县纳入集中的54个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性沉淀在中心的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而国库则起不到拓宽调度的作用,这与财政部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目的。不相符的,偏离了改革方向。

5、费用开支的审核难把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目前费用开支标准比较混乱,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有之,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有之,地方各自制定的也有之,到底哪些可以执行,哪些不可以执行,核算中心难以把握。另外,现行有些开支标准又太低,不符合实际,有些合理的支出又没有规定具体标准,因此,各单位支出结报的标准很不统一,核算中心难以掌握。

篇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第一, 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经费的支出 (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等) 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 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也较普遍, 致使专项资金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资金效益。

第二, 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撤销单位会计岗位, 把单位经济、会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知情者——会计人员撇到一边, 使会计人员远离原始凭证记载事项的发生环境和地点, 缺乏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及时的全方位监督。

第三, 实物资产管理的缺位, 削弱了会计管理职能。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 但资产、实物, 合同等仍由原单位管理, 出现了账实管理分离的现象, 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 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 不利于各项财产的管理, 一旦单位领导与报账员管理意识薄弱, 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 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 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如果不加以解决, 既违背了集中核算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又将滋生新的腐败之源。

第四, 内控制度上的不足, 造成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的弱化。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 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 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 虽然核算中心在代理记账时, 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 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 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 不知其里, 表现在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把握, 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 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 单位报账时, 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 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 票据合法有效, 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 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 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 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 堵塞漏洞, 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 明确经费开支标准、规范经费支出渠道。建议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 在各个单位统一执行, 从而在制度上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滥发钱物的现象。

第二, 转变会计职能,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 然而, 如果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 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必须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 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确定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 而不能到支付完了事后才来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发展, 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彻底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第三,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安全和完整, 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和有效利用。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 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 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 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 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 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第四, 切实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在确保制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基础上, 各单位应狠抓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 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以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建立相对独立的内审小组, 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内审部门, 会计核算中心应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 监督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

总之,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给财政系统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给财政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对于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石的会计集中核算, 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 又不能流于形式, 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促使其健康发展。

摘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 有利于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会计集中核算存在弊端的分析, 提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卢燕.论现代集中财务在我国的实现模式《财务与会计导刊》2006, (2) :45-47.

篇4:会计集中核算的调查与思考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初步成效

1.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物,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2.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

3.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户,支出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原来各单位积累的大量资金可以变成财政的调度资金,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存在的问题

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监督弱化。各被核算单位所有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加上很多预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被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实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

2.被核算单位的资金动态难以全面掌握,未纳入核算的二、三级单位缺乏监管。大多数单位也没有建立各类资金台账,对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款的收、缴、存情况无账可查。

3.核算单位配合不力,核算中心作为“局外人”,对一些单位的经济活动不甚明了,而这些单位的报账员无视财务管理,只留于报账形势,未能切实履行应付职责,对某些特殊资金运行不讲清说明,致使核算中心处理账务困难,留下账务漏洞。如某单位还下属款,本应冲销原挂账,因未向核算中心讲明,核算中心误做“拨出经费”形成多列支出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业务的真实、合理性,更好地履行家监督职能,核算中心应加强与各核算单位的联系,掌握单位正常业务活动情况,参与核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听取单位的建议和意见,定期组织报账员学习财经法规,促进财务报账员提高业务水平,最大程度低避免核算业务判断上的误区。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问题可以看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知识财政管理的一项改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为此,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好工作。

第一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改变以往预算编制与执行为一体的旧管理制度,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要以“金财工程”为依据,集中支付为方向,创新预算编制方法。依照财政部现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按资金性质、资金分类为基础的支出功能和支出经济分类编制预算,使预算与国库支付想配套,将预算分配和单位履行职能直接挂钩,并要做到尽量细化预算,统一标准,统一政策,以保证集中支付可操作性。

第二理顺关系完善机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后,财政的管理工作重点已从原来的分散理财逐步转向集中理财,财政的管理转向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但是目前财政内部的机构设置还停留在原来的管理体制上,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能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内设机构进行重组。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大管理职能为支柱,以“金财工程”的预算编制,指标管理,资金申拨、集中支付功能为依托、完善、调整职权清晰、运作协调、相互制约、办事高效、行为规范的管理机构,增强财政经济运行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规范制度建设,强化预算约束力。一是要制定一个适应性强,便于操作的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是会计核算中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将业务招待费实行与公务费挂钩办法,控制在一定总额内,超过部分征收政府调节基金;对于福利、补贴、奖金的控制,可以分两部分;(1)国家政策允许发放部分,如防寒防暑费、国家公费员年度考核称职以上一个月基本工资奖、误餐费等,可按标准发放;(2)对于各单位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有合法收入来源可在一定标准内发放,超过部分征收政府调节基金。二是要强化预算约束力。过去单位预算外资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约束力,不管收多收少,都有绝对自主权。要加强其约束力就是一方面将要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真正做到所有权属于政府,使用权属于单位,管理权属于财政,从根本上限制单位开支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是单位财务收支必须按照“预算法”规定执行,不得随意超预算范围。三是要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跟踪问效,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对于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不管任何理由均要追究领导的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次是根据专项资金的性质,应适当安排一定的业务管理。

篇5:关于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潘映华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2期

篇6: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决策的审批与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会计集中核算及其作用

所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保证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以及财务自主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取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与出纳人员,设立报账人员,统一在财政部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收入直接纳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而支出由财政直接支出[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单位原来在银行的所有账户均被注销,现有收支项目全被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有效避免了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会计施行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原会计和出纳人员被报账人员取代,统一接受核算中心管辖,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得到了切实保障,有助于财政部门作出合理的决策,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职责更加明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事业单位与核算中心之间的矛盾 从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可知,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是保证原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所有权的独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主管领导不愿意配合核算中心的监督、检查工作,把财务管理责任推给核算中心,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弱化,对自己的服务职责严重缺乏有效认识。施行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重点都放在账簿上面,同时又得不到事业单位的完全配合,使得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矛盾凸显,资产管理非常薄弱,财政核算中心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集中核算模式无法反映真实经济内容的缺陷 事业单位施行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中心往往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个单位的账目,核算中心大厅“一对多”的工作模式,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责分离,失去了对事业单位行为是否真实的有效监督[2]。事业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是依据票据本身来判断,会计核算中心忙于日常的报账、结账和记账工作,根本无法对发票内容的真实性加以证明,使得会计监督职能受到严重制约。

2.3 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 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大量的会计资料审核,人少、工作量大,不可能直接参与财政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对财政职能部门的相关业务流程、监督重点、政策变化等无法知晓,信心上面严重不对称,再加上核算中心审核的票据本身都无法对单位经济内容的真实性予以反映,自然就无法完全代替财政部门对企业实行财政监督了。站在财政职能部门的角度,自认为通过集中核算就完全掌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会计活动,反而形成了新的监管盲点,造成核算中心与财政职能部门在工作对接上存在缺陷。

2.4 会计法方面的矛盾 《会计法》相关条款明文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立会计账簿,保证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将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相分离,把各单位的账簿和会计凭证交由核算中心管理,使得单位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彼此独立。最终导致会计集中核算与现行《会计法》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3.1 加强事业单位报账员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实施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也不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责,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单位领导人员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对报账人员施行统一持证上岗,据实登记会计账簿,加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定期与核算中心对账,领导签字前就会计事项的真实、合法性予以说明,向核算中心报账时也要就票据和单位经济活动予以汇报。财政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报账人员接受学习与培训,学习内容要针对性强、培训效果要显著,以便短时间内提高报账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同时加强《会计法》等财政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提高报账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报账人员会计监督的纽带作用。

3.2 加强监督制度管理工作 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制度,防止单位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资产保管制度,在单位内部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人员,对资产的验收、领用如实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目和实物一致。对于领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有效地催还,确保资产送还后完好无损,一旦出现资产损毁,追讨使用人的相关责任。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积极配合财政职能部门和核算中心对资产的不定期抽查,以便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3.3 强化核算中心工作职能转化 核算中心作为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重要纽带,代表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行使财政监督和管理,所以必须对核算中心的职能进行有效转换,让其从基础的核算职能向财政管理职能转化[3]。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要不断的转变观念,要充分发挥对预算信息的反馈与控制职能,发挥财政部门施行集中核算的真正意义,达到从核算向管理职能的有效转变。政府部门要制定统一、有效、科学的财政支出标准,使中心核算人员在日常支出票据的审核工作中有标准可依,管理上有依据可言,同时要增加核算大厅工作窗口,有效分解核算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使核算服务于监督高效统一,提高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水平。

结束语

篇7: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

摘 要:会计核算可以有效促进财务变革?涨炕?财务部门会计的职能,可以有效监督财务健康运行,增强单位财务处理的规范性,可以监督经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在现实中,由于核算中心的有关财务人员并不是能够直接参与到所在单位的某些财务活动,因此不能进行有效跟踪监督,这使得不少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仅仅停留在各类账务报表、资料的处理上,对于账务资料的审理,只能审查其票据是否真实合法,填写是否按照要求,内容是否详实规范,单位主管领导以及经办人签字盖章等要素是否齐全等,对那些不合理的变通票据则不能有效控制。因此,如何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中的财务管理,有效防止会计集中核算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已成为一道现实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财务工作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对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加以思考,以求能给大家以借鉴。

关键词:财务管理;集中核算

笔者认为,要加强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进行财务管理,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加大单位采购制度力度

建立健全?胀菩械ノ徊晒褐贫龋?可以有效控制大宗消费并且有效节约经费。同时,这也是可以有效预防、控制、治理财务腐败的一项重要约束机制。

在进行单位采购的时候,要求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一系列的财务制度,加大审核力度,对哪些纳入单位采购物品清单的大宗、大额物品以及一些重要物资的报销票据,可以采取必须附有单位核算中心出具的,并由主管领导签字、责任到人的制式的“批准采购单”,对那些没有依据单位采购制度、没有依据财务管理审核中心审计注册而购买的物资,不管是谁经办的,都一视同仁,不予报销。可以在财务审核制度下,逐步扩大单位物资的采购范围,同时提高单位采购的公开度、透明度。

二是加大签字连管力度

不管大小开支,在单位财务审计管理中应该特别注意,提醒相关事务经办人,在支出、划拨等过程中均应该要求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单位主管、验收人签字,最后由单位财务报送预算,由主管财务的负责人进行审批,一切必须依据单位的民主管理财务制度执行。

有效实行各类财务支出时多人签字连管制度,这不仅是对独断财权的约束、更是对财务管理监督机能进行延伸,能有效遏制专职滥权、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同时,应对一些数额较大的款项进行集体审议,专门召开资金开支审议会,实行单位领导人集体会签。

三是加大单位预算力度

可以说,财务预算管理是每个单位财务管理中毕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个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从某种程度可以看出该单位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应该有效提升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同时应该将财务预算与本单位的既定远景目标相结合,对单位的有限经济资源合理优化,整体效益最大化,以此来促进本单位各项建设。

在对下的预算中,可以采取要求下属单位根据所需先报送经费预算的方式,严格要求其按照编制体制需求、结合历年的经费开支,参照财务标准,明确其经费支出的具体范围以及管理资金的使用意向,对其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建立适合其单位的事前防范约束机制,对其单位编制所需使用经费细化预算,科学计划。在财务预算中,应该有“量入为出,略有结余”的要求,合理分配开支、制定出周祥的支出计划。

在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部门也应该严格按照经费支出预算制度执行核算,坚决维护经费使用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同时财务审计部门也应该根据各类决算报表,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要求经办人对各大项目的经费支出能够进行分析说明,对那些非合理性超支部分应严格标准,拿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有效方法,以便科学进行财务审计预算,对下一月度的经费支出预算准确合理。

四是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民主理财制度可以强化单位群体对从事财务的干部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最好每月或一季度实行一次民主理财。这样可以通过财务账目公开,群众监督的方式,使得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就要进行定期账簿、凭证、报表返还,使单位进行集中民主理财,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对于单位民主理财人员的选拔和构成,既要体现群众性,又要能体现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对那些不涉及本单位财务秘密的信息可以宣之于众。在这个时候,进行民主理财的人员应该将本阶段发现的在具体财务执行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诊断,提出具体的完善方案,要能及时正确的反馈给单位以及会计财务核算中心。

五是加大报账员培训力度

由于财务是一个比较专业的细致活,因此应该对被单位的下属单位保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得财务制度更加规范有序。对报账员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法制教育、财务制度学习等方面。加强下属单位报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使其做到依规用财、依规理财,依法治财,使得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从而有效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大幅提升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

六是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

篇8: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

一、当前会计集中核算中的主要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虽然对于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具有显著效果, 但是, 由于其实行时间较短, 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 必然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

(一) 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规定“财政部门有权对各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恰恰相反,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却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说明各单位负责人有权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把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纳入财政部门进行集中核算, 代为管理, 显然与《会计法》不符, 甚至有悖于《会计法》。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这明确了各行政事业单位有权行使会计职权。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 撤销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与出纳, 只设报账员, 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 由财政部门实行会计出纳一肩挑, 剥夺了单位会计主体的合法地位, 不利于考核、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二) 缺乏统一开支标准。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 由于没有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未纳入单位与纳入单位之间执行不同的开支标准;纳入单位之间也未执行统一的开支标准, 单位之间摆不平, 核算中心操作上也有困难。有些单位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 擅自扩大开支范围, 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较为普遍, 自立名目发放奖金、补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核算中心经常在这些问题上与单位发生争议, 难以把握。特别是还有一些单位为了把超标、违纪支出报销出去, 千方百计地虚开发票, 开假发票, 如将不能报销的送礼等支出开成住宿费、会议费等, 并在支出发票、原始附件的经手人、证明人、审批手续上“做手脚”, 从而轻易地混过了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关。因为会计核算中心只对报账手续、程序进行审核、把关, 对各单位的支出发票、原始附件是否真实不予过问或无法究问。这样时间一长, 就容易助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乱发福利、奖金、补贴, 大手大脚开支而浪费国家钱财的恶习。

(三) 难以实行全过程监督。

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处理日常事务, 一个核算柜组肩负二三十个单位的报账记账任务, 的确难以对其经济事项实施全程监管。一是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 只要手续完备, 票据合法有效, 就要给予报销, 很难发现报账单位是否有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 套取资金的情况;二是游离于中心账外的收支难以发现;三是强调财政资金的规范运作, 忽略资产管理, 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脱节;四是对一些专项资金, 有些单位混淆不清, 形成挤占挪用, 未能严格预算安排, 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原始凭证加以判断, 会计全过程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 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

现在全国各地推行的部门预算改革, 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单独编制本单位的部门预算, 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被取消了, 单位账务由财政代管, 这显然与现在要求推行的部门预算改革不相符。

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策建议

当前, 会计集中核算中管理缺乏依据、运行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以及与当前推行的部门预算等改革要求不符等问题已经比较突出, 必将影响会计集中核算向纵深推进不断完善的进程。因此,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 走与国库集中支付相结合的路子。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两者并轨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在工作实践中, 要运用好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的平台, 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做好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并轨准备。同时, 利用会计核算中心现有的人员、设备和场所等资源, 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

(二) 统一制定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政策、办法。

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是由各省、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自发地推行的, 没有统一的规范, 建议逐级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反映, 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办法, 制定一个规范性指导意见, 对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体制加以明确, 规范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职责定位、会计档案保管等相关问题,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使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行。

(三) 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构建财务管理工作框架。

要充分利用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平台性作用, 促进政府采购改革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集中核算在反映会计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客观、真实、全面、及时的优势, 为编制部门预算、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并切实参与到具体的编制工作之中, 形成以集中核算为核心, 从中心辐射单位的财会管理体系。

(四) 加强支出监管。

会计核算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彻底扭转将会计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财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 制定统一财务开支标准, 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监督有依据, 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同时, 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 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只有服务到位才能监督到位, 只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监督水平。

(五) 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 财政部门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并能客观、公正地掌握单位收支管理中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加强财政监督,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 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 实地实时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 提高财务的透明度, 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 形成监督合力,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财政部门要将会计监督工作与财政监督工作有效结合, 同时发挥审计监督这一专业监督机构的作用。财政与审计部门在工作中相互协调, 改变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避免监督工作越位和错位, 在监督方面各有侧重, 功能互补, 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职能。

(六)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篇9: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及完善

会计集中核算中的问题剖析

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认识上的错误。会计集中核算后一改过去的“单位批单位报”为“单位批中心报”。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2、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记账,无暇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3、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会计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会计中心仅仅管了支出,对各单位的收入监管尚未介入。实行票款分离,按规定收费收入、返还资金直接缴入国库收入户,单位自己建立台账,与会计中心不发生任何关系,会计中心不做账务处理。这样就形成了收入票据在国库,支出等会计档案在会计中心,资产及明细账在单位的“板块”结构,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被破坏。

4、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调查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会计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监督。而财政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会计中心,以为“一统就灵”,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方法措施

1、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融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解决了国库、会计中心以及专业银行之间人为的频繁资金划拨、结算和对账等问题。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终决算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囊括资料的全面性及会计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容置疑的,这样将有利于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实现收入税收化,支出预算化,账户国库化,核算完整化。

2、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部门。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实行部门科学预算项进度。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要严格按规定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把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4、会计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会计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在发放奖金、补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防止各个单位各自为政,使会计核算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监督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还要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做到服务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只有服务到位,才能监督到位,只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监督水平。

5、各统管单位切实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应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领导批前的审核及说明,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等职责。因此要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提高报账会计整体素质是强化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而制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报账会计总体素质的保证。

6、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7、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财政监督对象和法律主体。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改革是在新修订的《会计法》开始执行之后产生起来的,因而《会计法》在修订时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法规部门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与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充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财政部门也要继续不断的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行细则,健全机构内控制度,以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应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明确具有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单位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但不免除会计中心监督不力的责任。

上一篇:公司网格长职责下一篇:发生在身边的新鲜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