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2024-07-17

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共6篇)

篇1: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紧运行、卖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短缺经济型态转变为以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为基本特征的需求不足经济型态。据国家商业信息中心和国家经贸委贸易局等若干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专家的分析表明:买方市场的出现,是由“短缺经济”向“供需动态均衡经济转型”的标志。正如科尔内指出的,消灭了经济方的一个或另一个短缺,这就是改革成功相当可靠的信号,“如果短缺依然存在,这就表明改革还没有深入经济肌体的内部”。

可以预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不仅会面临市场过剩,而且还会逐步出现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要素的过剩,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也将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和建设物流中心对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转变有重要意义。对物流中心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组织和建设。

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优化物流中心

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物流中心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枢纽将其他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Boudeville)提出的“极化区域”(P.l.riz.ble Regi.n)、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W·Christ.11er)曾指出要有益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他认为任何产品和劳务必定有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在此范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额和营业额就是该产品和劳务的限界值。城市化水平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反过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化,促进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分工协作水平,也会促进金融、服务等其他经济的协调发展。“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商品流通体系。未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其中城市化起主导作用。从8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城市平面规划面积扩张了一倍多,小城镇遍地兴起,从 1978年到现在,全国小城镇增加了4万多个,下一步需要走向适当集中。而且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600——2000美元时,是加速城市化增长的阶段,现在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

可以预见,在今后20—50年内我国发展中以城市化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将会成为物流产业增长点的核心之一。

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的两个严重任桔

物流中心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地区间区域市场的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条块分割的存在和影响已有大量文献和论著进行分析,本文就区域市场封锁的表现和影响作初步探讨。

虽然我国至今还缺少一套比较完整的度量指标,但不可否认我国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即地方政府采取具有保护性和倾斜性的行政、经济及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过本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进行限制和干扰。以上海为例,1997年上海市场实现贸易额约2010亿元,批发为1300亿元,销往外省只有230亿元,仅占全部批发额17.6%,说明即使象上海这样的经济金融中心也存在着地区流转量小,市场辐射能力萎缩的问题。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曾选取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和陕西作为样本研究了我国1987—1991年国内省际贸易的情况,见表及和表2.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外省购进的消费品总额比重还是销售到外省的消费总额比重自1987年到1991年以来者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地区间商品流通的发展比整个商品流通的发展要滞后。

从表2中数据可以自出,除了陕西省以外,其余五省市的外省依存度1991年比1990年都有所降低,六省市的平均依存度也从25.1%下降为 22.3%。虽然这项研究是以消费品为对象展开的,没有考虑到生产资料的地区间流通情况,而且没有对个体、私营等其他所有制形式的情况加以完全统计考察,但是从一个侧面还是说明了我国商品流通中地区市场封锁严重的。

商品流通过程中形成地区市场封锁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中央及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等若干经济主体利益交织在一起,但对物流中心的影响却是重要的,表现为:

地区市场封锁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工业和农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基础产业和加工工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结构趋同化,如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 93.4%,西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 93.50,西部和中部相似率为

97.90.这种不合理性降低了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减少了商品流通的相对规模,使物

流中心的生存空间受到相当挤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保护了本地区企业占用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增加了物流中心开展业务的难度,削弱了物流中心所可能带来的比较利益。而且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规模功能的不完善,无法缓和及调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矛盾,影响和调整生产消费结构的作用也未充分实现,物流中心打破和冲开地区封锁的难度相对增大,从而说明形成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物流中心的外部条件是欠缺的。

三、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布局和规划

城市化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原则是应该按“经济区域”而不是按“行政区域”进行,虽然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可能出现某种重合和一致,但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区域不象行政区域划分有着明确具体的界限,经济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是一条过渡带,这形成了经济区域的开放性。他们之间的另外一个差别是行政区划分常以自然地势、人口数量。物产富饶程度、交通运输条件以及行政管理作用等因素为依据,他具有相对长期的稳定性,而经济区域的发展表现得相当活跃。

物流中心如果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计划区域的资料更易于收集,容易为政府所关注和支持,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即强化了行政干预力量,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对物流中心这样的企业化组织来讲,市场化运作会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区域发展物流中心则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和布局条件、经济结构和地域结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市场化程度等方面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在物流中心的完整性和开放性。所谓完整性,指物流中心提供了经济区域内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经济区域的内聚力一定程度上正靠物流中。O得以维系;开放性是指物流中心不断从外界获得商品和信息,同时又向外界传递商品和信息,以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而我国传统的流通过程的情况是商品流通分散集中在各个行政区域内,区域间联系较少。说明区域划分不是以经济区域来划分的,这种情况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础是地区间趋同的产业结构和行政手段的人为限制,其低效率和低效益使其越来越缺乏生命力。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二者经常发生矛盾,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这个问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观察我国商品流通发生的实践可以发现,区域流通现象已逐渐显现。如上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广东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环勃海地区和闽南三角洲等,这些区域流通市场可以使各区域获取、享受分

工和流通比较利益,促进了产业、技术在空间的转移,当然同时也要防止产生比行政区域更大的市场封锁,这在相当程度上靠政府“外在”手段解决。

四、城市化物流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物流中心提供了广阔的赢利空间,同时也对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物流提供成本优势:物流中心既然是第三利润源泉,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物流管理的专业化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如库存控制、通关业务、租赁等业务的优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我们要转变过去那种只重视产品成本,忽视流程成本的做法。流通成本是企业总体运营成本(TCO)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之一,它所产生的成本会较大地影响整个运营成本。

要求物流系统响应更快:面向市场不仅仅是销售人员应注意的问题,更是成为根植于企业精神的一种观念。所以,面向市场的快速响应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人员对客户要求的迅速响应,还应包括灵捷生产系统,同样必须具备快速的物流支撑体系,这样才能形成对客户要求的最终满足,从最初反应到最终服务的完成才是完整的响应周期,整个周期中物流时间占很大比例,而且全部工作相当部分的工作要由企业的物流经理和业务人员来完成。

要求物流系统服务水平更高:面向市场的物流不仅仅是储运、仓储、配送等独立功能模块的简单组合,对企业和客户来说更是一种增值服务。有相当的用户服务的工作现在已由物流人员来完成,如包装、贴标签、拆零、为用户安装服务、限时送达、运输保险、信息收集等,物流系统变得更为复杂,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这些功能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用户的忠诚度和企业信誉。所以物流中心的业务设计要根据行业和产品特点来完成,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现有物流水平、企业人员、企业实际客户与市场情况等,只有通过物流业务流程的动态优化: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定位物流环节的改进点,响应客户对物流要求的变化,培养物流管理人员敏锐的市场感知力,洞察力和应变力,才能使城市化物流中心的从生存走向真正的发展。

篇2: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规范个人住房建设审批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规定和《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个人住房建设是指在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居(村)民个人新建、改建住房行为。

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北至二龙山水库,东至沙河子镇柴湾村,南至刘湾街道办事处周磨村,西至南秦水库,包括城关、大赵峪、刘湾、陈塬四个街道办事处和杨峪河镇、沙河子镇(以下简称“四办二镇”)部分所辖行政区范围。

城市建成区范围东起东龙山,西至构峪收费站,南起龟山,北至金凤山。城市旧城改造区范围东至东新路,西至商鞅广场,北至北新街,南至江滨北路。

第三条 商洛市城乡建设局是商洛市中心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审批行政主管部门。

市城建监察支队负责中心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房建设的行政执法工作。

“四办二镇”六个规划建设管理所是市城乡建设局派出的工作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个人住房规划管理的前期审查和建设监管工作。

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个人住房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审批规定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要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

城市规划区个人新建房屋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配套建设”的原则,集中连片建设城市新村和住宅小区。

第五条 个人住房建设实行分级控制区审批制度。一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范围。

在一级控制区内,不准新建、改建个人住房。控制区内的个人房屋应按规划实施搬迁建设。原有住房暂时不拆迁又确属危房需要维修的,应持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单位的危房鉴定结论,按程序经批准后在原基础、原面积内维修加固。

二级控制区:旧城改造区以外,城市建成区以内的范围。

在二级控制区内,不准个人新建单户独院式住宅。重点建设项目及国家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由建设单位(社区、村委会或办事处)直接向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住宅小区。

本区域内个人改建住房原则上不准增加原有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和建筑面积。

三级控制区:建成区以外,规划区以内的范围。

在三级控制区内,符合条件且经审查批准,可以新建、改建个人住房,但应结合老村改造统一编制城市新村建设规划,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审批;

(一)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近期规划建设的;

(二)影响消防安全的;

(三)影响市容观瞻和环境卫生的;

(四)影响交通(包括影响邻居出入通道)的;

(五)占压城市道路或不符合道路退让红线要求的;

(六)产权不明,四邻有纠纷的;

(七)影响城市防洪防汛的;

(八)与城市公共设施有矛盾的;

(九)侵占城市公共绿地的;

(十)影响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保护的;

(十一)供电高压走廊范围之内的;

(十二)紧靠易燃易爆源,属禁建范围以内的;

(十三)公路、铁路沿线控制区范围内的;

(十四)其他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鼓励个人依照城市规划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

联合修建单元式住宅楼由社区(村委会)统一组织实施。

第八条 三级控制区内农村村民个人使用宅基地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制度。宅基地使用面积严格按照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执行。

村庄内的建筑间距、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用地及其他空地属集体所有,公共使用,个人不得占用。

第九条 个人新建、改建房屋的外观、色彩应充分体现民居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风格应突出商洛地方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

第三章 审批程序和收费标准

第十条 二、三类控制区范围内,个人改建或参与连片新建房屋的,应先向所辖区社区、村(居)委会提出申请,社区、村(居)委会收到个人住房建设申请后,应当对申请建房户的家庭人口、原住房情况、申请建房理由以及建设性质(新建、改建)、旧宅基地处理情况和申请宅基地的面积等内容进行审查。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建房条件的,由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提出选址意见,在申请人所在地公示后报镇、办事处。

镇、办事处结合当年国土部门下达的用地指标确定宅基地使用意见,由个人填写《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同时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后,连同以下资料报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初审。

(一)个人住房新建、改建的申请报告;

(二)申请人户口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核后退回);

(三)土地使用权属证明或用地批准文件,新建的附《商洛市村民宅基地审批表》;

(四)房屋产权证明或相关证明;

(五)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审查意见;

(六)四邻意见;

(七)确属危房的,应提供有资质的危房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

(八)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规划建设管理所对个人建房审查同意后,将上述资料报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审批程序,办理“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国土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开工前,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辖区规划建设管理所申请放线,经现场放线后方可施工。集中连片住宅小区房屋竣工后,应当按规定向市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及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第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应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其标准为:建成区范围内按20元/平方米收取,建成区以外区域按10元/平方米收取;低保户、危房户、移民搬迁户免收配套费。

村委会(社区)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建设的住宅楼、住宅小区,除技术服务性收费外其它所有规费减半收取;涉及城市重大建设项目拆迁安置的费用全免。

个人住房建设收取的配套费统一上缴市财政,由市财政返还市城乡建设局,用于城市建设。

第四章 质量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个人住房建设应当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

(一)建设规模在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万元以上或300平方米以上住房以及新建、改建房屋应当遵守质量安全的规定。

(二)集中连片统一建设的住宅小区应当进行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验收。验收合格的,应向所在区域国土、房管部门申请产权登记。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不得进行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应对个人建房户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增强个人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意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城市规划区个人住房建设规划管理工作提出建议,进行监督,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七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可处建设工程造价5%—10%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应当拆除。

第十八条

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十九条 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查封施工现场、予以强制拆除。

第二十条 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较轻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六章 附则

篇3: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年的美国,一般而言,CBD高度集中了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作为城市的核心,应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2 区域性中心城市

2.1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

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一定地域内的经济聚集体,在某个地区内的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领域都有着关键作用的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若干“中心”,如商品流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等,中心城市通过这样的“中心”对区域发展起带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对我国区域经济的组织和调控作用,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中心环节。

2.2 我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发达,城市发展速度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水平高的城市不多。但是不管东部还是西部,都具有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有以北京为中心城市的环渤海城市群,有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长三角城市群,有以广州为中心城市的珠三角城市群。这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围整个地区的发展,为地域性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我国西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中成都经济最为发达,是整个西部的中心城市,其辐射能力远超过周边中小城市,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头和指引作用,最具有代表性。

3 成都CBD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近年来,成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沿海,而且会继续以高速增长的势头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继续推进,和一些跨国企业和大型央企的西移,成都作为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位于中部与西部的衔接处,位置优越,是衔接东西部的重要门户。同时,成都CBD的建立有利于扩大成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缩小东、西部的差距。

成都CBD选址是在原来的城市中心基础上,依托老城中心区的聚集力和已有的基础设施发展CBD。成都中央商务区规划范围北起新华大道、南至府南河,东起红星路、西达东城根街,总面积5.5 km2。其中,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区2.45 km2,包括了春熙路、东大街、红星路、盐市口、骡马市、顺城街等传统主要商务、商业区域,核心区将以金融、商务、行政、办公、宾馆为主,核心区之外的片区是中央商务区,该区域3.05 km2,将有少量的居住区域(见图1)。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都的中央商务区建设也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里面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见图2),通往外界的道路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陈旧的基础设施和老建筑依然存在,在CBD的建设中该如何保留成都自己的特色而又不缺乏现代感,等等。

4 对成都CBD规划建设的建议

4.1 加强CBD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10月8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研究报告,中国有四个城市上榜,其中成都以最快的发展速度、发达的交通等优势夺冠。目前,落户成都市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89家,其中境外企业有149家,居中西部首位。成都作为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外国企业进入西部市场的门户,而且成都气候宜人,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有极大的优势吸引外来企业的入驻。为了将来CBD建设发展考虑,成都应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配套服务,争取CBD内的设施达到世界水平,更好的让成都市的经济与世界接轨。

4.2 规划合理,规模适度

成都作为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CBD建设意义重大。如何合理控制规模,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因规模问题阻滞到未来经济的发展,是个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从世界各国CBD发展规模来看,不论城市大小,CBD的规模一般在2 km2~4 km2,而成都的CBD的总面积为5.5 km2,远大于CBD的平均规模。

CBD面积较大,势必形成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因此控制CBD建设规模,保证资源集约化可能更有利于成都CBD的远期发展,相关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km2

4.3 优化CBD内交通系统

4.3.1 发展公共交通,提高CBD运行效率

成都统计局今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去年已达到235.9万辆,私家车保有量已经突破百万辆大关,达到109.8万辆,早已超越上海,仅次于北京广州,位居全国第三。汽车产业成功的带动了消费,却也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交通拥堵的问题现在已经十分严重,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CBD的运行效率(见图2)。

因此在城市内部,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府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公交车,地铁等公共设施,以缓解CBD在上下班的人流问题,成都的公共交通分担率目前只有22%,而在发达国家,平均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40%,成都应当完善中心城区“环+放射”干线路网体系,基本形成“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成网络”的公共交通体系,使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5%以上,让市民出行会更多采用公共交通,以保证CBD的运行效率。

4.3.2 紧跟时代步伐,建设高铁等通向外界的道路

成都自古为富庶之地,又为内陆城市,通往外界的道路往往不受重视,而一些交通建设发展缓慢。以长沙为例,到2013年,随着京广、沪昆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长沙可1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上海,4个小时到昆明,5个小时到北京,湖南人将过上“高铁生活”,这将极大的便利人们的出行,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与长沙相比,成都在高铁的建设上确实要落后很多,双流机场客运量今年超过深圳,跃居全国第五位,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是成都要全面性的发展,就不该厚此薄彼,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应该同样受到重视,紧随其后。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成都又作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面向的不再只是川蜀地区,而是要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会有大量的人流、物流涌进成都,要解决四川通往省外的交通问题,对成都作为区域性CBD的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4.4 既要保留成都特色,又要为成都建设标志性建筑

CBD是展现城市面貌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现代化,以及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成都历史悠久,目前可考的有2300多年的建成史,是除苏州以外历史最长的城市,其丰富的川蜀文化在我国的文明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四川具有丰富的自然遗产,有“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有“人间仙境”九寨沟等,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为其倾倒。因此,我们在建设成都CBD的过程中,既要保留成都的文化特色,又要争取为成都设计建设标志性的建筑,让成都这座城市既与时俱进,又不脱离自身文化特色。

5 结语

成都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其CBD的规划建设会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规划建设会很好的带动整个西南片区的经济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指出:“西部大开发决心不动摇、政策不改变、力度不减弱。”我们对成都的未来拭目以待,希望本文会对成都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期待成都的明天会更好。

摘要:从中央商务区(CBD)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意义,并对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成都的中央商务区从规模、基础设施、交通、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希望能为成都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

参考文献

[1]黑川纪章.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朝晖,李秋实.现代国外城市国外中心商务区研究与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原欢翔,王兴中.当代西方国家中心商务区的演变规律[J].世界地理研究,2002(2):37-38.

[4]陈伟新.国内大中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12):21-22.

篇4: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在学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就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这是基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更深入认识基础上提出的,由此,2015年4月30日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的“北京行政副中心”调整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意味着“副中心”的内涵发生变化,使之功能更丰富,定位更高,不仅要成为北京市级行政办公中心,还要发展经济、产业功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要求做好周边区域的规划统筹管控,通过通州与河北“北三县”2000

多平方公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

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四个规律

会议提出,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从城市的功能看,自然规律、产业规律、人口规律、空间规律构成了城市发展演进的总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就是要以自然为美,把自然风光融入城市,将副中心建设与潮白河、大运河水系整治、绿化隔离带建设结合起来,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尊重产业规律,承接中心城区高端产业功能转移和聚集,带动商务、文化等功能集聚,逐步强化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就业承载能力,形成首都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的高端产业布局,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高精尖”产业结构和职住平衡产业格局。尊重人口规律,即要积极促进本地原住民、外来务工人员及外来行政管理人员的融合,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型,避免空间隔离和社会隔离,防止出现新的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形成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提升城市活力。尊重空间规律,即要按照“全球城市区域”的演进机制,妥善处理好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的关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整体管控,科学合理确定空间形态和密度,建设适合步行、空间开放、环境宜人的小尺度街坊,打造开放式街区,突出世界

眼光、国际经验、中国特色,以追求历史和艺术的精神做好规划设计。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是市民基本需求

如何按照会议提出的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广大市民需要出发,这是一个重大命题。城市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市经济再发达,但如没有干净的水体、清新的空气、畅通的交通,也不是人民向往的城市。以人民为中心,一是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二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搞“面子工程”,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务实合作、同心同向,市县共治共管、共建共享。三是积极改善广大市民生活条件,开展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农村地区的集中社区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供给。四是副中心的产业结构及提供的就业岗位,要与人口结构、就业需求相适应,尽最大可能地

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

四、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定位于服务与引领两大作用

(一)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相对应的是北京城市主中心,也就是北京承担的首都功能,进一步讲,未来的北京分为首都和“新”北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城市副中心也是“新”北京,这个城市新区要服务于北京整个城市的功能优化、大城市病治理、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等,并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发挥。北京的定位是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四大中心,在此大背景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首都核心功能的服务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既是“新”北京的政治中心,同时又是全国政治中心即首都的服务中心和服务基地;二是作为首都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第一驿站和第一窗口;三是作为首都科技创新的孵化基地与产业转化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河北省“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新”北京可以作为发挥河北产业转型试验区和北京科技创新技术的桥梁;四是作为首都的国际会客厅,首都的大量高端国际会议、会展、商务交流等活动,可以逐步向“新”北京汇集。

(二)引领示范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产业、交通、生态三个重点领域,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京津冀三省市社会事业发展差距大,特别是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产品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的差距。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大城市“病”事实上体现为北京“富裕病”和河北一部分区域“贫穷病”,病根在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的分布不均,因此,未来要在大学、医院、央企总部等优质资源的合理布局上下功夫,协同发展的根本是促进教育、医疗、央企总部等优质资源协同布局,避免北京过于“肥胖”和河北过于“瘦弱”。副中心与“北三县”的统一规划管理已形成广泛共识,但整个首都东部地区通州、大兴、顺义、平谷以及与朝阳的统筹规划、衔接上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下一步要强化城市副中心与其他板块间的交通设施、产业布局,可以借鉴一些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经验,增强整个区域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居住、就业和服务三要素要统筹考虑空间和时序。规划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居住、公共服务的配套等,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入手。首先是空间结构优化,不能重复环状摊大饼的城市建设方式,而是走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建设形式,在每个组团按照“生产、生态和生活”的理念,避免成为“白天无人,晚上灯火通明”的睡城,或一个“白天热闹,晚上一片漆黑”的产业城。其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服务设施和居住就业等需要更加合理的安排进度,国内很多城市新区建设以后,老百姓往往宁愿每天开车上下班,宁愿居住在老城区,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共服务设施等在建设进度上与就业居住需求不匹配。

二是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不能排斥而要融合。副中心建设,要避免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相互排斥,按照公交先行理念,做好轨道交通线路、站点、换乘枢纽等的衔接设计,丰富停车场、自行车、慢行系统、绿道等配置,可以探索“巴铁”模式来解决私家车与公交车抢道的问题,可以借鉴日本做法促进城铁走线设计,也可以借鉴长沙人车分离的立体城市建设模式。针对近来各地出现的机动车和电动车的相互干扰问题,也要未雨绸缪加强设计。

三是更加精细规划城区、街区与社区之间关系。国内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上,往往更多考虑汽车等道路的通行能力,而对于老百姓更希望散步、交流的街道街区考虑得比较少。对于城区的大公园、大绿化想得多一些,而对于老百姓更希望拥有的社区微环境的规划设计考虑得少了一些。美国城市专家简·雅各布斯曾撰写《美国城市的死与生》,在研究美国城市结构以后认为,街道、公园、社区等合理设计对于减少城市贫困和犯罪,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有极大的作用。城市副中心建设应紧紧围绕人的尺度,空间设计上要加强公共空间、微环境、小街区等供给,增强城市宜居程度。

篇5: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新闻稿件)

市长黄奇帆昨天在全市规划建设管理及民防工作会上指出,要结合重庆城市化发展的特征,适应主城进入“二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重庆城市化布局:一个大都市连绵带的城市群

黄奇帆说,重庆的城市化布局不同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几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它们是集中式的,而重庆作为省区构架,分三个层次:一是主城区建成1000多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口的世界级特大城市,成为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二是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25个区县县城,这块也要集聚1000多万人口;三是几百个中心镇及其周边辐射地区。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大都市连绵带的城市群。而“五个重庆”建设则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纲领性的纽带。同时,大家要清楚,重庆的用地条件十分有限,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可用地并不多,我们必须珍惜城市建设的每一寸土地,将它用在投入产出效果最好的地方。上述三点,是推进重庆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点,也是我们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必须掌握的第一要义。“三港两路”撑起重庆建设世界级大都市的“脊梁骨”

黄奇帆说,城市化发展就像人体一样,要有脊梁骨、中枢神经、有血有肉。重庆建设世界级的大都市,就需匹配世界级的“脊梁骨”,那就是枢纽性的交通设施。我们说,城市因交通枢纽而起来,因商品贸易而起来,因人口积聚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重庆就必须把大都市所需要的枢纽、支架建起来,而这个枢纽、支架就是“三港两路”(空港、水港、信息港,铁路、高速公路)。空港,要从现在的基础上扩建成4个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形成年吞吐量6000万—7000万人次的全国第四大机场,目前全世界年吞吐量上5000万人次的机场就10来个,将来重庆机场将进入这个行列。水港,今后5年重庆要形成700万标箱的吞吐量。目前,11条铁路同时在重庆开建,5年后,重庆境内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000公里,另外还要建设三个西部最大的枢纽性车站。此外,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从现在的“二环八射”变成“三环十射六连线”,通车里程达到3000公里,成为通向全国的高速公路枢纽。并且还要进一步开发长江黄金水道,提高长江航运能力。“三港两路”一旦起来,就把重庆撑起来了。我们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围绕这些重大项目来展开,加快推进。做好二环主城的布局,规划、建设、管理、体制要四位一体

黄奇帆说,主城已经进入了“二环时代”,今后五年将是二环主城的重要建设期,需要很好地布局。一环内的重点是搞好旧城改造,实现升级换代;而一环到二环之间将是今后5—10年,重庆开发发展的重大展开地。这里要做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布局:一是几百万居民的集聚区。重庆主城现在城市人口600多万,以后要变成1000多万,新增的就将布局在一环和二环之间。这几百万人不是平均分布,而是要集聚在20来个居民集聚区内,每个区域20多万人,这就要求城市建设管理者脑子里要有目标感。二是新的商务中心。主城现有6个商务中心,今后会发展到12—13个。对于主城各区来说,人口和商务中心是两个“兵家必争”的资源,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就是大区;哪里有商务积聚区,说明哪个地方附加值高。如果二者都不占,那这个地方就会相对冷落。三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的社会设施。比如超高层建筑,或者一些文化项目、绿化设施。四是交通设施,一方面要搞好地面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一方面要搞好地铁等轨道交通,目前,重庆每年建地铁等轨道交通的投资量和里程量在全国排第一,是全国建设轨道交通最快的地区。五是要搞好两江新区建设,目前这里已布局铁路、机场、港口等支撑性要件,江北嘴金融商务区、悦来会展中心、财富广场商务中心等商务集聚区,还有笔记本电脑、汽车、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今后,还要布局电影城、中央

1公园等重大社会设施。总之,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把两江新区搞活、搞好。

黄奇帆说,抓好城市建设,一靠规划,二靠建设,三靠管理,四还要靠体制。好的体制会带来积极的效应,差的体制会带来负面影响。建好“二环时代”的主城,也要做到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四位一体。

县城建设关乎重庆特征的城市化进程,关乎“三大差距”的缩小,也关乎区县自身的发展黄奇帆说,推进重庆的城市化,在抓好主城建设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要抓好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25个区县县城的建设。这块搞得好不好,关乎重庆特征的城市化进程,关乎“三大差距”的缩小,也关乎区县自身的发展。在县城的建设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几件事:一是用地规模、城市规模,这直接影响城市最终的人口规模。二是对人口集聚区和住宅、商品房、保障房、商业设施等房地产开发量,要有数。三是要考虑商业集聚区、文化集聚区、标志性建筑的布局问题。四是要做好各种商贸集市、要素市场、工业园区的规划。五是市政设施,除了搞好路灯,人行道,城市道路等地上的市政设施外,还要搞好各种地下管网以及园林绿化等。

黄奇帆说,“三大差距”中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集中体现在主城与县城的差距上,如果我们推动县城发展,使之成为每个区县发展的火车头,最终就会推动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缩小。

危旧房改造实际上是缩小“三大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

黄奇帆说,要解决好困难群众的住房改造问题。由于补偿政策比较合理,3年来,主城已经拆了1200万平方米危旧房,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后,基本不会再出现像这样大规模的危旧房拆迁,重点做好剩余零星的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拆迁、改造。但要提醒注意的是,不要拆过了头,什么该拆什么不该拆,要制定一个标准,避免随意性。此外,还要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过去几年,我市已经改造11.9万户,今年还要改造5万户。

黄奇帆说,危旧房改造实际上是缩小“三大差距”的一个重要举措,把农民的旧房改造了,让农民住上亮堂的房子,就缩小了农村与乡镇间的住房差距,乡镇基本就均衡了;同样,城市里危旧房改造,把城市间的住房差距缩小了。我们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把城市危旧房、棚户区,各区县城里的危旧房和农村的危旧房全部改造好。并且,今后,每个乡镇都要实现“五个一”,即一个综合性市民广场、一条绕城公路、一座水质达标的自来水厂(站)、一座简易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实现“六个有”,即一个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一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所福利院或敬老院、一个连锁超市、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一个汽车客运站。如果这样配备齐全了,每个乡镇的状况与中心镇的差距就不大了,也就缩小了与县城社区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做好,真正缩小“三大差距”。年内完成二环区域内的20余个居民集聚区的控制性详规

黄奇帆说,重庆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必须做好城市规划。过去几年,重庆规划工作基本适应了重庆的发展变化。今年,还要努力做好几件事:一是重庆城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争取今年上半年内通过。二是二环区域内的20余个居民集聚区,基本已经布局,但多数集聚区的控制性详规尚未完成,要加快进度,力争今年全部完成,明年交付审查。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商圈内交通枢纽、换乘中心的规划。四是加强对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25个县城的规划指导。五是加强历史性街区的保护,包括旅游风景区的规划等。六是做好城市测绘工作,重庆正在建设国家级的信息化测绘示范基地,要尽快完成现代测绘的基准改造,推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600个乡镇“一镇一图”制图工程,实现应急指挥一张图。

动工开建中央公园,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园林工程

黄奇帆说,这几年,在“森林重庆”推动下,我市森林、绿地大幅增加,成就有目共睹。今年,园林部门要不断优化城市的公共空间,高规格、高水平地办好第八届园博会。要动工

开建两江新区中央公园,并将之作为市级重点工程进行推进,如何设计布局,种什么树、怎么种树,要通过向国内外招标,打造成国家级示范园林工程。还要搞好城市广场、主题雕塑建设,完成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攻坚任务。

各种与老百姓生活经营有关的整治工作,一方面要管理到位,一方面要考虑老百姓的生计

黄奇帆说,市政建设方面,要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突出户外广告、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占道经营等四大重点,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拓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朝令夕改,随心所欲,重复劳动。比如城市道路反复整修,既影响环境,又干扰老百姓出行,因此,各区县在市容环境整治时一定要考虑周全,系统设计。此外,不管是路灯还是灯饰,或是道路两侧的绿化,要注重设计水准,统一风格;在广告和各种书报亭的整治上,包括各种与老百姓生活经营有关的整治工作,要两条腿走路,辩证法思考,一方面要管理到位,一方面也要考虑老百姓的生计,避免好心办坏事。

黄奇帆说,今年内,要推动主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实现属地化、责、权、利和人、财、物一起下放,适应“二环时代”的需要。

谈及民防工作,黄奇帆说,这几年,民防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防空系统建设,较好实现了平战结合。下一步,民防系统要在体制性改革上动脑筋,考虑如何与我市的救灾、应急预警系统结合,把日常的应急和防空的指挥体系有机衔接起来。

预算内每年新增的一部分财政将用于城市建设

黄奇帆说,过去5年,重庆城市建设一日千里,为更好适应重庆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过去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八大投”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是适应重庆发展需要的,今后这个体制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各区县也可仿效建这样的投资平台,但要注意把握好度,避免因管理不善,变成了负担。同时,市政府将把预算内每年新增的一部分财政用于城市建设,各区县可参照执行。

此外,要完善预算外基金市区两级的分配,继续加大对贫困区县和六大中心区县的转移支付,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防治腐败,杜绝灰色交易。

篇6:中心城市文化建设规划

2009-05-06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龙政综〔2009〕147号

新罗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意见》已经市政府第三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规划建设和管理意见

为适应龙岩中心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以下统称社区用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民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和省委、省政府《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及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社区用房设置规划及建设途径

(一)编制社区居委会的设置规划。新罗区政府应统筹考虑社区的人口规模和功能区划,并根据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历史传统,编制社区居委会的设置规划。社区居委会的管辖范围一般以2000—4000户或实有人口6000—12000人为宜。根据住宅小区规模的大小,可由若干个小区组成一个社区,规模较大的小区也可划分为若干个社区。今后新罗区政府在审批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规模调整时,应严格按规划进行,并依法报市民政局备案。

(二)编制社区用房的设置规划。社区用房是指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和服务群众所需的办公和服务用房。社区办公用房包括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群团组织办公、社区警务、劳动就业、社会救助和社区党员、离退休职工管理等用房;社区服务用房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用房。规划部门应根据新罗区政府编制的社区居委会设置规划,会同新罗区政府和国土、建设、民政等部门做好社区用房的设置规划,做到居住区的规划与社区用房的设置规划同步进行,且布点合理,选址适当,设置集中,充分发挥社区用房的使用功能,使周围的居民都能就近得到服务。

(三)社区用房的建设途径。针对目前龙岩中心城市社区用房现状和今后社区发展需要,社区用房的建设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凡是新开发住宅小区和旧城区成片改造的住宅小区,规划和国土部门应根据社区用房的设置规划,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过程中,涉及需设置社区用房时,社区用房建设应作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报建图中明确标明社区用房的位置和面积,将其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建设计划,与商品房建设同时报建、同时开发、同时无偿交付使用。其它未设置提供社区用房前置条件的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的规定,以出售的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按房管部门备案价格为准)测算,向新罗区政府缴纳社区用房经费,专项用于建设或购置社区用房,具体折算标准为:(1)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按照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五的比例折算;(2)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照千分之二的比例折算。

2、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或已通过规划部门规划设计审批的在建住宅小区,规划部门规定设置的社区服务用房,按有关要求和标准扣除社区用房(本《意见》第一条第三点第一款规定)和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后,剩余用房的产权由建设单位享有。在同一社区范围内,不同项目的建设单位提供的社区用房,可由街道(镇)和社区居委会选择其中一个项目的社区用房作为该社区的社区用房;其它项目的社区用房由建设单位按需提供的社区用房面积(标准同上),以本项目在交付使用时已出售的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按房管部门备案价格为准)测算,向新罗区政府缴纳社区用房经费,不再提供社区用房。

3、同一社区范围内,规划部门既没有已设置社区服务用房的住宅小区,也没有纳入城市新建或改造的住宅小区,无社区用房或社区用房破旧、面积小于100平方米,需要新建或改扩建社区用房的,规划、国土、建设部门应按照社区用房的建设标准帮助街道(镇)和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用房的选址和建设规划,并提供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由新罗区政府从收取的社区用房经费专项列支。

二、社区用房建设标准与要求

(一)社区用房建设标准。社区用房建筑面积一般不少于600平方米,按照“五室、六站、一中心”(社区党组织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群团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市民学校教室、社区服务站、低保服务站、社会捐助接收站、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活动中心)进行设置和规划建设,并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标准。

(二)社区用房建设要求。社区用房的设置和建设要充分体现科学合理,应按照相对集中、独立和便民的要求进行建设,根据办公、服务、活动的用途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社区用房应建于交通便利位置,一般设置在住宅小区的外围,方便小区外人员来往的位置,一楼有出入口,进出宽敞,房屋层高不低于2.7米,通风采光情况良好,具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地和停车场。社区用房水、电、卫等设置要配套齐全,按交付的住宅房标准进行装修,配置有线电话及接入宽带网线等。建设单位不得提供夹层、架空层及其他不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作为社区用房。有条件且有必要的区域,在规划设计审批时,可独立规划设置建设社区用房。

三、社区用房规划、建设的监管职责

国土、规划、建设、民政、财政、房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土地竞拍、规划、工程建设、商品房预(销)售、竣工验收备案及权属办证等环节的协调控制,确保社区用房落实到位。

(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土地竞拍时,在住宅小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中,要按照批准的社区布点规划和市规划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明确规定社区用房方面的条件。

(二)规划部门要把社区用房纳入小区报建审批及验收。在小区规划报建时,规划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按社区用房的建设标准在图纸上标注社区办公与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并在《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单独注明社区用房面积。对未配备社区用房,又不承诺交纳相应的社区用房建设资金的,应依法责令其整改完善,提供符合要求的图纸后方予以报批。验收时应有民政部门和新罗区政府、相关街道办事处(镇)参加。

(三)建设和房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用房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在建设中既未按规划配备社区用房,又未交纳相应的社区用房建设资金的,建设部门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及房地产权属证时,应依法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社区用房要进行独立测量和计算建筑面积。

(四)民政部门要将社区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牵头做好社区用房建设的协调和跟踪落实工作,督促新罗区政府尽快完成社区居委会设置规划的编制,为规划部门做好社区用房设置规划提供依据,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做好社区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合新罗区政府做好社区用房的调剂使用。

(五)建设、房管部门负责做好社区用房建设资金的收缴工作,并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全额缴交新罗区财政,新罗区财政部门要对社区用房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社区用房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四、社区用房的使用管理

(一)社区用房建成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将社区用房交给新罗区政府,所在街道(镇)应按照社区居委会的设置和社区用房的要求,向新罗区政府提出申请,并做好接收衔接工作,确保社区用房的合理使用。

(二)社区用房属服务居民、方便群众的公益性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出租、出售、转让、抵押或挪作他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不得利用其从事与社区建设无关的经营活动。民政部门和新罗区政府负责监督。

上一篇:纳兰容若诗词唯美下一篇:淘宝运营团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