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2024-07-29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篇1:《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篇2:《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篇3:《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显示了王勃少年时期便表现出的非凡才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课时, 在生字教学后, 选择三四自然段进行突破, 这两个自然段既描绘了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秀美景象, 又让人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是课文的重点。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段落, 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 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绿色通道里5个字, 认识多音字“少”“都”, 会用生字组词。

3.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景象, 初步感悟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 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1.介绍滕王阁,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在我国江西赣江边上, 有一座名楼, 它是———滕王阁。

(指名读, 读准“滕”的后鼻音)

师:滕王阁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曾多次被毁多次进行整修。有一个人为它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字《滕王阁序》, 这个人就是少年王勃。

(生读课题, 师板书)

2.初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师:请大家翻开语文课本, 自由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准, 句子读通顺,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字音读准了没有, 这里有几个带生字的句子, 你能读好吗?

(学生自己先练习读, 教师指名读)

师:生字在句子中, 你们读准确了, 非常好, 如果生字单独出示, 你们会读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学生开火车读)

师:相信去了拼音也难不倒你们。

(学生齐读生字)

师:生字不仅要会读, 还要会用, 你会给哪个生字组词?可以是课文内的, 也可以是课文外的。

(学生组词)

师:生字要会读会用, 我们要来学写三个容易错的生字“督、宴、序”,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这三个字, 描一描。

(师提醒写字姿势, 评价学生表现)

3.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字写好了, 我们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指名读, 师提示: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谁愿意来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才、会写文章、年少有为……

4.读语句, 体会王勃才华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出最直接表现王勃有才华的句子, 画下来。

(学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王勃边看边想, 突然回转身来, 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成语能表现王勃非凡的才气?

(师相机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理解意思后读好成语, 把刚刚理解的成语带到句子中, 读好句子。

师: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写成了什么?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什么是“千古传诵”?

生:好文章在长远的年代中被口口相传, 大家都在诵读。

师:想看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吗?

(师出示《滕王阁序》)

师:一千多年来很多书法大家都因为喜欢这一作品而书写它,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书法作品。

师:王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了如此长、且被人传诵千年的文章, 你怎么看?

生:王勃想得快、写得好, 果然才思敏捷、名不虚传, 特别是文章中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师:同学们能从佳句中找到哪些景物?

生: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师:课文中有段话具体描写了这句话中的美景, 快速把它找出来。

(师出示:远处, 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江上秋景如此迷人, 老师也想通过朗读来感受一番 (配乐读第三自然段秋景) 。

(学生读佳句: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多美的画面, 多传神的佳句, 读到这里, 不光阎都督, 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对王勃的才华感到佩服, 都会发出赞叹———“奇才, 真是奇才!”

5.课堂总结, 拓展巩固

师:学到这里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夸夸王勃?用你想到的成语说一说。

师 (出示) :今天, 我们认识 () 的少年王勃, 他 () 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真是 () 。

[教学反思]

篇4:《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1. 唐朝是诗的繁荣时代,你们背过哪些唐诗呢?刚才听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古诗,老师也很想背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背诗)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引诵,拨动学生学习动力之琴弦,引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 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板书:王勃)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显现出惊人的写作天赋,曾写过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那就是《滕téng王阁gé序xù》(投影出示后)请大家举起小手,跟着老师将“序”写一遍,注意,广字头的下面是“给予”的“予”,不是“矛盾”的“矛”。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齐读三遍。

4. (板书:少年)“少”在这儿读“shào”,这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呢?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少年王勃”这个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5. 齐读读题。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你想到哪些有关的词语来赞美王勃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诗人及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解文题,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并且将生字词的教学分散到具体的语境中,避免字词教学的机械性。

6. 少年王勃是怎样写成《腾王阁序》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王勃。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

A. 自读课文,你能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吗?

少年王勃去()父亲,路经()时受到姓()的()的邀yāo请,参加庆祝滕王阁装修一新的()。那天,王勃()着窗外美景,创作了一篇庆贺()。都督()“(,)”时,赞不绝口。

B.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2. 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设计意图】读通是读懂的前提,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音,以及初读要求进行有目的地阅读,以学生自己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初读入情入境。

3. 读后交流:少年王勃去(探tàn望)父亲,路经(南昌chāng)时受到姓(阎 yán)的(都dū督dū)的邀yāo请,参加庆祝滕王阁装修一新的(宴yàn会)。那天,王勃(凝níng望)着窗外美景,创作了一篇庆贺(文章zhāng)。都督(读dú到)“(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赞不绝口。

4. 去掉生字的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A. 指名读,齐读

探望南昌都督宴会 读到

滕王阁序 姓阎 邀请 凝望

B. 联系课文与填空,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

5. 全班自由交流: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交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诗文对照,赏析美景

1.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A. 自读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B. 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yā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 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 指读,认识生字词“鹜”即“野鸭”。

③ 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 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短短的14个字就描绘出来了,(指诗句,多媒体播放课文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齐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则千古名句,怎样才能读出它的节奏来?

A. 同桌互读,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并请他再读读。

B. 指名读,标上停顿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齐读。

【设计意图】凸显“整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品味语言精妙。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背诵及默写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终做到熟读成诵。

四、 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1. 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王勃的什么事?(下转第40页)

(上接第46页)

2.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谁)在 (什么地方)参加宴会时,都督请人写庆贺文章,在座的客人

,(谁)文思如泉,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

【设计意图】开头的“自读课文,你能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吗?”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而此处填空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的阅读之后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3. 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 自由质疑,拓展阅读

1.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预设:阎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客人都不敢答应写庆贺文章,为什么呢?阎都督夸王勃是“奇才”,奇在何处呢?)

2. 小结:王勃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居然被阎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不过,这也只是听说而已,王勃是否真是那么有才气呢?你们还有这些问题没有搞懂,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再联系课文思考。我们下堂课接着学。

【设计意图】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当引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的故事。

篇5:少年王勃教案设计

三亚市第一小学 吴振潮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分五个段。第一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名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应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送的名篇。

课文插图与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另一张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段。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9 少年王勃)

2、交流课前搜集的王勃生平,了解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①指名读生字词,纠正字音。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2、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①自读。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和这些词语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4、(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①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指读。

5、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板书:才华横溢)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①课件出示第一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课件出示王勃、滕王阁图像)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②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齐读第二段。

五、学习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

3、一起分析易错字的字形。

4、指导书写。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难点)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滕王阁序》——成为名文。)

2、分清主次,指导读。

①课文哪一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滕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段。)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②课文哪一段写了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指名读最后一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③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怎样写成《滕王阁序》的。)

a、找一找,哪段重点讲写成了《滕王阁序》?(第四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四段。)

b、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四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板书: 3 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引导读懂这些词语。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c、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d、朗读第二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笔,笔走如飞”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笔,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三段。

e、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远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田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f、小结引出诗句: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境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g、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h、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才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当场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

朗读三、四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三、四段。)

五、练习背诵三、四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司马光、怀素、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像王勃一样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七、布置作业

篇6: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张寨镇郑庄小学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沛县张寨镇郑庄小学 张庆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目标预设:

1、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滕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一色”的关系。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感受王勃的“才”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才”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忍不住、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结束新课时,我出示了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最有名的一句,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4、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5、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6、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7、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8、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9、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6、自由读1、2 段

7、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沛县张寨镇郑庄小学

少年王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将每一堂上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好课”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女士认为,下列五种课都属于好课: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了解了叶教授所提的“好课”标准后,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少年王勃》这一堂课的整个过程,尽管自己课前精心设计教案,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有待改善之处,离“好课”二字相去甚远,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善,从而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

一、关于“扎实”与“充实”的思考

一堂好课首先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同时一堂好课也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

从这两点上来说,我觉得本次自己执教的《少年王勃》一课都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造成这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模式还在探索与试验阶段。的确将这一崭新的学习模式引入平常的教学中,不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一系列多种能力。但是由于在尝试的初期,不管是形式上,还是流程上,甚至是合作分工上我和学生都不是很熟悉,都在探索阶段。

在课堂上我提了这样一个任务““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句、段中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大家可以画句子、圈词语并在旁边写下感受”。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但透过这热闹现象的背后,走进每一个学习小组,仔细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我就发现这份热闹是由一部分优等生所撑起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多的只是一个聆听者或者是个重复者。(学习小组 内发言不允许重复,对于实在无话可说者允许将他人的话重复一遍)尤其是交流的形式,在课堂的呈现来说应该是不成功的。按照平时的要求,发言时我对1号到4号根据其能力高低都由不同的安排,但是在本堂课上,叫了那么多组的发言只有3个组是按照我的要求逐个发言的,其实各组的发言全由能力较强的3号组长来发言的。

从这个课堂过程来看,还在摸索阶段的小组合作模式都没有很好地达到“扎实”和“充实”的要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自然谈不上得到锻炼与发展,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扎实”二字。在交流的时候,有较多小组都由组长代劳,就可以看出从效率的面上来说是远不够的。因此“充实”二字做得也不到位,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并不是本学期开始尝试的崭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而是因为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不够成熟。在实践初期的具体操作这一环节的方法、步骤以及对学生的训练都存在一定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崭新的模式是我必须认真学习、思考、实践、改进的课题,而且迫在眉睫。

二、对于“丰实”与“平时”的实践

叶教授所说的“丰实”二字,我是这么认为的,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这样的课就是“丰实”的课。“平时”二字我认为则是指常态下的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

基于以上的看法,我个人觉得在“丰实”与“平时”这两点上,自己所执教的《少年王勃》这一堂课还是做得不错的。

首先尽管这是一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又是在自己学校上自己班,而且内容是自己定的。但我并没有事先给学生做任何安排或是有关内容的渗透,而是将比赛、评委、听课老师通通“不放在眼里”,因为我的眼里“只有学生”。依然按照平时的上课模式来给学生上课,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提问„„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在学生的交流中生成了很多东西,较好的做到了“平时”二字。

其次“丰实”二字的体现可以从课堂上当我提出“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我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然后再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样不但交流的面增加了,而且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也扩大了,生成的东西也就多了。还有在引导学生体会完王勃的才气后,我让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这么有才华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那是因为王勃爱观察、爱思考、爱写作。这一环节不但概括了课文,而且也生成了对学生习作的指导。

三、基于“真实”二字的遐想

篇7:《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赣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王勃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生交流

3、师:我们可不可以再次认真读读《少年王勃》这篇课文之后来讨论王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试用几个字来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才气)

4、师:将才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动人心的是课文的第几段?(第四自然段)

二、精读第四自然段

师:仔细地大声朗读这一段,看看才气在什么地方展现?

1、交流:“奇才,真是奇才!”

(1)都督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交流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都督对王勃的赞赏,但是当初都督一开始可不是这样想的,这里还有个故事,课文没有写,现在我讲给大家听听。(讲故事)

有一年,一位姓阎的都督在整修一新的滕王阁内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参加。王勃路过此地,也被宴请来参加。他人小年纪也不大,因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座位。其实,都督早已叫他的女婿做了一篇《滕王阁序》,打算在宴会上大显身手,显示自己的才能,也让他这做岳父的脸上有光,有面子。

宴会开始了,客人们喝酒祝贺,很热闹。这时,都督站了起来,得意洋洋地对客人们说:“今天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实在是非常得开心,你们都是大文人,希望能为这滕王阁作一篇文章留作纪念。”说完,就装模作样地请宾客们做文章。

(4)听完故事,你有何感想?生交流

(5)请读——“奇才,真是奇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交流

(王勃不光让都督不敢小看他,而且还非常佩服和欣赏他,他真了不起!)

(6)王勃让都督从自以为是到很欣赏他,靠的是什么?(才气)

2、这才气在文中也有详细精彩的描写,谁来读读这一段?生交流

(1)“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2)“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由来还有个故事呢?北宋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非常有名,那他画竹子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他在自己家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所以他每次画竹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后来就用“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现在谁来读读这个成语?指名读。(读出自信来!)齐读

(4)师:王勃也是胸有成竹的,也就是说他在心中已经写好了,这叫打好“腹稿”了。“腹稿”的典故,就是王勃创下来的。出示这个小“介绍”:

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认真思考,而是磨一大池磨,然后美美地喝上几杯酒,拉起被子便蒙头睡觉,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思考,构思文章。等到思考完之后,他掀开被子,提起笔来就写,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人们就说王勃这叫打腹稿。他的许多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5)引读:当时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同学们,当时王勃心中已经想好了,为什么他不说:“让我来写!”而要说:“让我来试试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谦虚)

(6)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很谦虚)

(7)我们都知道,参加宴会的有好多人,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8)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着你,谁也不敢答应”?(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相比之下,王勃却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9)其他宾客都很为难,而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

(10)什么叫“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生交流。能不能换几个词语来说说看?生交流

3、师:王勃写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几写成了《滕王阁序》,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师: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出名的,至今人们还传诵着,成了——(齐读:千古传诵的名文)它到底展现了怎样一幅美景呢?出示图片,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谁来说说看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晚霞、孤鹜)

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景物的?生交流句子,出示。

6、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然后将诗句对照起来体会。生自由读。谁来谈谈你的体会。生交流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请大家练习练习,试试将江上迷人的秋景通过你的朗读美丽起来。

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2、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勃写时就用了一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师: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我们不禁要感叹14岁的王勃真不简单,不只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4、“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案”有几种意思,出示:

(1)长形的桌子

(2)提出计划、办法等的文件

(3)事件

你觉得这里的“案”选哪种解释?生交流。理解了这个“案”字相信这个词语就理解了,谁来演一演都督当时是怎样拍案叫绝的。

指名表演读。练读,读出感叹语气。齐读。

5、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全文共七段,1017个字,你对比你大两三岁的王勃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说说王勃为什么会如此有才华吗?(刻苦、爱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机会)

四、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人? (司马光、骆宾王……)

生交流

师介绍:骆宾王与王勃在小的时候就显现了才华,在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与杨炯、卢照邻一起称为“初唐四杰”。

出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少年王勃如此才华横溢,令人折服,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来到1300多年前的滕王阁前,认识少年时代的王勃,拿起书本,齐读课文。

五、作业:

1、(必做题)写一写“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写的情景。

篇8:《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生背《清明》)

师:真棒, 背出了诗的节奏, 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来?

(一生背《咏华山》)

师:我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两位7岁的小诗人, 一位是7岁的寇准, 我们一起背背。

(生齐背《咏华山》)

师:还有一位7岁的小诗人, 他叫骆宾王。 (引背《咏鹅》)

师:听你们背得这么好, 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背一背, 想不想听?

生:想。

师: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生鼓掌)

师:其实, 不是我背得好, 而是一位少年写得好。 (板书:少年)

二、简介人物, 初识“奇才”

师: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少年, (课件出示王勃画像) 他的名字叫王勃。拿出你的手, 跟着老师一起写写他的名字。 (在“少年”后板书:王勃) 三横王, 生机勃勃的勃。 (生跟着书空) 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王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从小就饱读诗书, 少年时他就已经才名远扬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师:王勃写下的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滕王阁序》。滕王阁是江西南昌赣江边的一座楼。《滕王阁序》就是为滕王阁而写的文章, 正因为王勃的这篇文章才使这座楼名扬四海。谁能把它的题目读好?

(一生读)

师:你看他的停顿停得多好。你读。

(一生读)

师:《滕王阁序》一共有800多字, 老师背的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这篇文章里面最有名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课件出示)

师:谁能把它的节奏读出来?

(生练读)

三、初读课文, 感知“奇才”

师:关于这个《滕王阁序》还有一个故事呢, 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生:想。

师:打开书, 自己轻轻地读读课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且想一想课文里边的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读课文)

师: (课件出示词语:探望、宴会、姓阎的都督) 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生1读词语)

师:前鼻音读得真准。谁再来?

(生2读词语)

师:“都”是个多音字, “督”是轻声, 读得真准。再请一个同学。

(生3读词语)

师:都督是怎样的人啊?猜猜看。

生:是当时的一个官。

师:是的, 在唐朝的时候, 地方上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 就叫——— (生:都督。)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一位都督。来, 把这个词读好。

生 (齐读) :姓阎的都督。

师:“督”字是上下结构, 怎样才能把它写得好看呢? (出示田字格) 上面要写得宽一点, 下面要写得窄一点。看老师写。

(师边讲解边范写“督”)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生练写字)

师: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 我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要听仔细, 想想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生轮流读课文)

师:不多字, 不少字, 真好, 真认真, 字正腔圆。掌声谢谢他们。

师: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少年王勃是个风华正茂的人。

生2:少年王勃是个才思敏捷的人。

生3:少年王勃是个有才气的人。

师:用课文中姓阎的都督的话来说, 就是———

生:奇才。

师: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一个奇才夸不够哇。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奇才”就是指有着杰出才能的人。

四、品词析句, 感悟“奇才”

师:少年王勃“奇”在哪儿?课文中又是怎样写出来的?自己再静静地读读课文,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想一想。开始。

(生默读课文)

1.正面描写, 直面“奇才”。

师:谁愿意来交流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个奇才, 课文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我从“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看出他很有才华, 如果他没有事先想好的话, 不会胸有成竹的。

师:你找到了一个关键词。什么叫“胸有成竹”?

生:自己很有把握。

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词语是有感情的, 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胸有成竹。

师:多有信心啊, 读。生 (齐) :胸有成竹。

师:还找到什么词语感受到了?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这儿有两个“如”, 什么意思?

生:像、好像。

师:你看, 他写文章的思路就像———

生:泉水涌出来。

师:他的笔一直不停地在写, 都快———

生:飞起来了。

师:真是———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再快一点儿。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一口气写了800多个字, 真是才思敏捷。谁再读?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谁还有? (指名读)

生:我从“让我来试试吧”看出来的。

师:“让我来试试吧!”听, 自信当中还有点儿谦虚呢。

师:我们从王勃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中感受到他是一个———

生:奇才。

对比描写, 反衬“奇才”。

师:还从哪儿感受到了?

生:我是从“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谁也不敢答应”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

生:都督请来的客人都是一些年纪已经很大的、有才气的人, 他们都写不出来, 而小小年纪的王勃却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明明是写少年王勃, 为什么要写这些客人?

生:因为写这些客人更能反映出王勃很有才气。

师:课文正是通过写客人的表现和王勃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衬托出王勃才华出众, 真是个———

生:奇才。

3.侧面描写, 烘托“奇才”。

师:真会找句子, 还有吗?继续交流。

生: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说说你的体会吧。

生:我是从“竟忍不住”中的“竟”体会到的。

师:“竟”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出乎预料, 没想到。

师:都督想不到什么呀?

生:一个少年, 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写得这么好。

师:奇才出少年, 他还想不到什么?

生:他在南昌的时候就知道王勃很有才气, 现在王勃参加了这个宴会, 都督想不到王勃真的这么有才气。

师:是啊, 百闻不如一见, 真是名不虚传。还有吗?还会想不到什么?

生:他想不到王勃小小年纪竟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其他那些年纪大的、很有才气的人都不敢写。

师:是呀, 据说这位都督在宴请之前已经让他的女婿准备了一篇文章, 初闻王勃要试试时, 他心里可是很不屑一顾的。都督请到的都应该是怎样的人?

生:才华横溢的人。

师:是的, 可他们都不敢说, 王勃却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真是出类拔萃。

师:还从哪儿能感受到?

生:“拍案叫绝”, 要不是他很欣赏王勃的才气的话, 他不会拍案叫绝的。

师:说得真好, 你知道“案”是什么意思吗?

生:桌子。

师:你看, “绝”, 老师这儿有四种意思, 你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义项)

生:独一无二的, 没人能赶上的。

师:是啊, 是最好的。都督拍着桌子是在为王勃———

生:叫好。

师:谁来为王勃叫好?

(生练读)

师:两个感叹号, 语气多强烈呀!

(生练读)

师: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生练读)

师:此时, 都督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1:惊讶。

生2:震撼。

生3:激动、佩服。

师:谁拍着桌子为王勃叫叫好?可以加上动作。

(生表演读)

师:让我们一齐为他叫好。

(生集体表演读)

师:你们是从都督的动作、语言中感受到, 王勃是个———

生:奇才。

4.赏析名句, 领略“奇才”。

师:王勃写下的这个句子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为什么能让都督拍案叫绝呢?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找找相关的内容, 先试着读懂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自读)

师:有谁读懂了?你读懂了哪些意思?

生:“鹜”指的是野鸭。

师:“孤鹜”指什么呢?

生:指一只野鸭。

师:你读懂了一个词, 不错。还读懂什么了?

生:我把“落霞与孤鹜齐飞”全都读懂了。

师:那你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什么意思。

生:前面都是余晖, 一只野鸭正在慢慢地飞行着。

师:是啊,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吗?

(生读相关句子)

师:你读懂了一行诗, 了不起!还有谁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别着急, 就用书上的句子把你读懂的说出来。

(生读相关句子)

师:王勃写的这句诗, 正是他在窗前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咱们对应着读读, 我读诗, 你们找意思, 行不行?

师:落霞与孤鹜齐飞。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远处, 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

师:想不想去看看秋天的景象?

生:想。

(课件出示秋天景象, 师描述。)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那是多么深远辽阔的天空呀, 一只野鸭缓缓地飞翔。读得再慢一点, 女生们一起来。

(女生读)

师:多么祥和宁静的画面, 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生配乐读)

师:这正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名句呢?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这两段中, 有两处写到了王勃的“看”, 发现了吗?

生1:凝望。

生2:边看边想。

师: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两处“看”啊, 可有讲究了。凝望是怎样地看?

生1:目不转睛地看。

师:用了一个成语。

生2:专注地看。

生3:全神贯注地看。

生4:一心一意地看。

师:他不仅在专心致志地看, 一边看还一边———

生:想。

师: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生:他在想我要把这美景写下来。

师:你和王勃心灵相通。还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如何用诗句把这样的美景写出来。

师:对呀, 王勃满腹诗书, 现在有用武之地了呀。

师:你看, 就这样, 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一气呵成, 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诞生了。 (出示课件: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齐读)

师:仅仅用了14个字, 王勃就把这迷人的秋景展现了出来, 字字读来皆味道。

师:看, 天水相连, 浑然一体!读———

(生齐读诗句)

师:看, 野鸭缓飞, 云霞轻飘!读———

(生齐读诗句)

师:水天一色, 霞鹜齐飞, 一静一动, 真是美妙绝伦。再读———

(生齐读诗句)

师:阎都督听到这句时, 心潮澎湃, 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在座的宾客自叹不如, 纷纷跟着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这句名句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读到它, 怎能不为王勃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有条理地写了王勃创作的过程, 先写他观赏美景, 再写他边看边想, 写下佳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过程, 想不出的地方你可以看看书。

(生配乐背诵)

师:后来啊,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 成了千古传诵的佳作。

五、拓展积累, 深化“奇才”

师:孩子们, 读了这个故事, 你能不能用个成语来夸夸少年王勃?

(出示:少年王勃)

生1:少年王勃出类拔萃。

生2:少年王勃风华正茂。

生3:少年王勃才华出众。

师:老师课前也积累了一些形容人有才华的成语, 一起来读读。一边读一边记在心里, 看谁记得多。 (课件出示: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华出众)

(生齐读)

师:成语是有感情的, 读出来。 (课件出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类拔萃、文采风流、妙笔生花、博学多才)

(生齐读)

师:今天, 咱们认识了一位奇才———

生:少年王勃。

师:了解了他的一篇名文———

生:《滕王阁序》。

师:记住了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王勃笔下的名句还有呢, 比如“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下节课, 我们再来走近王勃, 慢慢品味。少年王勃是个奇才, 我看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有才。今天我们还学到了许多表示看的词语, 记得吗?

生1:凝望。

生2:边想边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生:仰望。

师:对呀, 这是从下往上看。

生:眺望。

师:往远处看。还有吗?

生:俯瞰。

师:从上往下看。

师:远远地看, 我还可以说成———

生:遥望。

(课件出示表示看的词语)

师:会不会用呢?能用上这些词说句话吗?选择一句, 可以说说感受, 也可以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当凝望______, 我______。

当仰望______, 我______。

当遥望______, 我______。)

(生选择练习, 师巡视。)

师:交流一下。

生:当凝望山腰间的云雾时, 我感觉自己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如梦如幻。

生:当仰望拉萨的天空时, 我久久不忍移开自己的视线。

师:能联系学过的课文, 学以致用。

生:当遥望庐山瀑布时,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9:《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年王勃的资料,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汇报交流,便于学生对王勃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理念:

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学习课文的一个支点,牵动整篇课文的学习。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王勃的资料、与课文第三段相配套的课件制作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揭示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指名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勃的资料,简介王勃。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着力于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句,与周围的伙伴一同商讨。

3、检查自学情况。

(1)反复认读生字词。投影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2)指名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那一段,师生共评。

4、讨论:王勃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奇才、文思敏捷、有才气„„)课文那些语句是描写王勃是“奇才”的?(随机板书:奇才)

三、精读感悟。

1、利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王勃是“奇才”的语句。

2、将自己找到的语句和周围伙伴商讨一下。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重点学习:

(1)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读一读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说说“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意思。并说说自己是利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胸有成竹、文思如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笔走如飞”可以作出动作演示)

随机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根据停顿,反复朗读。①多媒体播放水天相连、野鸭飞翔、云霞飘荡的画面,学生仔细欣赏后,说说看到了那些景物?

②王勃看到些什么?学生边看播放的画面,边欣赏第三段的课文录音。欣赏后指名说。

③你觉得眼前的情景美吗?书上用哪个词来形容秋景“美”的?(迷人)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现在你懂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对照着画面自说,指名说。

设计意图:

借助播放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江上美丽的秋景,感受水天辽阔,秋之壮美、秋之深远,体会霞骛齐飞的祥和、宁静的气氛,引导学生在朗读、赏景中感悟。

⑤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意思来。)(3)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①“拍案叫绝”你是这样理解的?(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方法,作出动作理解)

②抓住两个感叹号朗读这一句。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读好“奇才!真是奇才!” 体会两感叹号的意思。

设计意图:

这一句是全文的题眼,抓住这一句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他是“奇才”的句子。在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理解“拍案叫绝”等词语、句子,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4)将三、四段连起来读。女同学读第三段,男同学读第四段,可以做出动作。看画面练习背诵三四自然段.。

(5)“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6)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5、读到这里,你想用哪些词句来赞美王勃?

四、再次朗读课文,情感升华。

1、想像着那迷人的秋景,体会王勃的才华横溢,再次朗读全文。

2、谈话总结:王勃写的这篇《腾王序阁》,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理解词语:千古传诵)你佩服王勃吗?少年王勃这样有才气,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发奋努力的结果,像王勃这样有聪明的少年还有好多,能列举几个吗?(司马光、寇准、王冕等)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精彩的词句。

2、《腾王序阁》中的诗句不仅只有这两句。课后搜集资料,把整篇诗句都找出来,以便于全班交流。

3、搜集摘抄有关王勃的诗。板书设计:

少年王勃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奇才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滕王阁序》

总体评价:

一、紧扣“奇才”。利用一点突破法来组织教学。教学中,抓住奇才,以你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王勃是奇才?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始终。以这一问题为突破点,由此带动全文的学习,使课文的结构、语言、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点而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在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关键词语时,引导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词语?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前两个,通过作动作来理解“笔走如飞和拍案叫绝”,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少年王勃》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结合插图,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那壮观、秀美的景象,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抓住课文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关键词语,结合王勃当时的处境,感受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5、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二、问题引领: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课文之后,结合课后的生字,在文中标出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把你学到的生字写一写。

2、找出课文中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内容,自己理解生词。

3、再次读课文,标出自认段顺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长句字多读几遍,可以用“/”画出停顿的地方。

4、读课文三遍,找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结合具体的课文情境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在阅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1)王勃是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写成了《滕王阁序》?

(2)你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他才思过人?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王勃才华的句子或词语画出来。

(3)课文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动笔画一画,把你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4)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请找出来反复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5)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还有很多,请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家长请教,搜集类似的故事来跟同学讲一讲。

《少年王勃》巩固案

1、完成《习字册》和《补充习题》第1—3题,《学习手册》完成一到三题。

2、填上合适的词。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的文章()的王勃()的笑容

3、我会读课文,再填空。

篇10: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

1、(出示ppt图片)同学们,这是哪里?(滕王阁)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你们对滕王阁有哪些了解?

指生交流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历史、规模、周围美景等。

2、这座楼阁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次被摧毁后重建,因为一个少年的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篇就是《滕王阁序》,少年就是王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指生读词,开火车读。交流字形

督:上面的叔没有钩

昌:两日同形,中横不靠右

理解“探”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学生描红。

3、浏览课文,概括大意。提示:事件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重阳节那天,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三、赏析佳句。

1、《滕王阁序》洋洋洒洒近千言,有一句最为经典,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来。

2、PPT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范读,指生读。相机指导停顿。

3、古诗文是凝练的艺术,仅仅十四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是怎样的美景啊?出示美图。课文中也用了优美的句子描绘这幅画面,请同学们找一找。指生读

4、同桌合作:一人读诗句,一人读课文中写景的句子。然后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相机引导: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落”换成“晚”好吗?

相机总结板书:有景有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5、《滕王阁序》的精彩之处远不止这些,全文717个字,其中脍炙人口的成语有21个,比如:(ppt出示),全文可谓是字字珠玑,堪称完美。而当时写出这样一篇美文的王勃年仅14岁,听到这里,你想对王勃说什么?

指生答。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赞美王勃,那就是——“奇才”

四、评析“奇才”

1、王勃被称为“奇才”,那么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王勃的奇才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结合成语的意思说说体会。

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交流。

(1)自荐写文。

相机讲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补充胸有成竹的出处,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的故事。

(2)都督赞赏。

理解拍案叫绝,让学生做做动作。

(3)宾客反应。

引导:都督要求大家写庆贺时,其他宾客什么反应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结合当时情况让学生理解当场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的不好会出丑,而王勃非常自信的当场写,可看出他才高八斗,是一位奇才。点出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衬托出王勃的奇才。

3、用一些词语赞美王勃。

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五、拓展

篇11:《少年王勃》教学设计难点突破

读里品“才气”――《少年王勃》难点突破

口范俊

《少年王勃》是一篇描写历史著名人物的课文,学习这类文章,难点在透彻理解人物的特点,引发孩子对人物的敬重,从而产生自我反省,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王勃令人敬重的特点便是他的“才气”,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品味王勃的“才气”。

一、通读课文,领略才气

1.课文的`哪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全文,并找出来读一读。

2.全班讨论交流。

相机出示:

①路过南昌时,滕王阁刚刚整修一新。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教师介绍:当时王勃才14岁,只是路过而已,就受到身居高位的阎都督的邀请,可见他有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同学们想象一下,都有哪些人来参加宴会?(学生想象,指名说。)

这是一种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更让我们觉得王勃很有才气。而王勃当时是什么表现?

③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有谁知道“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

教师小结:“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原指一位古人,他要画竹子,他就到竹林中细心地观察,观察的时间久了,他的心中就有了一片竹林,画竹子的时候,就很有把握。

王勃为什么胸有成竹呢?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学生快速读一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凝望”是怎样地看?学生交流。你能再说几个表示仔细地看的词语吗?指名说。

王勃不仅用眼睛在看,而且用心灵在感受,( 范文.先.生网)滕王阁前的美景已经深深印在王勃的脑海中了,所以他才会胸有成竹。

我们来信心百倍地读好王勃的话。(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④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王勃的才气?

教师小结:王勃的思路就像汩汩流淌的泉水,笔上下翻飞。我们一气呵成地读读这一句话。

分组比赛读一读。

⑤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你就是那位都督,夸夸王勃。指名读,指导做好“拍案叫绝”的动作。男生齐读。

⑥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名文。

二、美读课文,享受才气

1.《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文,其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会读吗?自由读。

理解“鹜”。

想想怎样读出诗的节奏来。标上停顿号(落霞与孤鹜侪飞,秋水供长天一色。)

2.王勃为什么会写出这么精彩的诗句来,他都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学生边读边画。

3.全班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⑤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下。(放课件)

⑥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与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带着新的感受,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

⑦师生共读,共背。

4.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短短的14个字就描绘出来了。(出示诗句)

让我们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诗句的美妙。(女生读)

让我们想象那醉人的美景,感受诗句的意境。(男生读)

三、拓展朗读,敬重才气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少年英才,他就是王勃,出示《滕王阁序》全文,重点读读以下四句。

(l)“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出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领学生读一读诗句,并告诉孩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

上一篇:企业读书活动心得总结下一篇:brc全球食品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