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2024-06-23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精选4篇)

篇1: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水保[2007]186号)

山西、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宁夏、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财政厅(局):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水保项目”)是国家实施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各级水利、财政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强山丘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项目实施中,也存在着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群众投劳落实难度加大、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与规范农发水保项目管理,更好地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搞好农发水保项目的重要性

根据《财政部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工作安排的意见》(财发[2006]56号)精神,“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农发水保项目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认真落实这一重要部署,切实把水土保持工作与当地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农发水保项目实施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搞好水土保持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农发水保项目的重要性,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解决

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进一步落实与完善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探索调动群众参与的新路子,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做好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

农发水保项目按照规划分期实施,水利部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近期将组织修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区省级水利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修订后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编制本辖区农发水保项目规划,明确分阶段项目布局、建设目标与任务。项目实施县、项目区要符合规划确定的范围与原则。地方各级财政(农发)部门要主动与水利部门配合,认真做好项目选择与实施等环节的管理,积极参与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查及申报等工作。

为确保国家农发水保项目顺利实施,各地要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原则上,各省可按已实施项目县数20-30%的比例,根据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水保[2005]359号)的要求,选择具备条件的项目县,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申报立项工作。经水利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批立项的项目贮备县,优先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央投资计划。

三、积极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中央、地方和群众共同投入的机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是项目总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财政部已根据实际情况调低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各地要把注意力从要求降低配套比例转到切实落实配套资金上来,把落实配套资金作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来抓。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是地方财政专项安排用于农发水保项目的配套资金,不得以项目配项目代替地方配套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落实配套资金的责任,保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做好项目计划编制申报工作,主动配合财政部门落实

配套资金。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农发水保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与要求就无法落实到位,工程建设的标准与质量就难以保证,资金管理也容易出问题。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水利部将加强对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监督检查,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作为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的依据。凡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落实的省份,除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财发[2005]68号)的有关规定处理外,下年度新增中央财政资金一律不予安排。省级财政、水利部门也应根据这一要求制定相应的规定,督促市、县财政落实本级配套资金。

四、完善激励机制

从2008年起,农发水保项目实行项目县动态管理的竞争激励制度。各省在申报项目分县分项目投资控制指标时,要根据对上年度项目实施县资金管理、配套资金落实、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等方面的检查考核情况,按照奖优罚劣、有进有出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县及中央财政资金安排进行调整。

每期农发水保项目实施期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为单位对项目实施县进行调整。工作搞得好的县继续实施,工作有明显差距的县,取消下期项目实施资格,并从所在省项目贮备县中新增相应数量的县列入下期项目实施。调整比例原则上为现有项目实施县数的10-20%。在项目实施期内,各地可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在上年度中央财政资金的基数上,按30%左右的比例调整项目县中央财政资金与建设任务。各省水利、财政部门可据此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

五、加强资金管理

为完善农发水保项目有关政策,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9号令)精神,农发水保项目新增项目管理费,项目管理费按项目年度财政投资的一

定比例提取:财政投资500万元以下的按3.5%提取,1000万元以下的其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1.5%提取,超过10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0.5%提取。项目管理费从地方财政资金中列支,由县级水利水保部门支出使用,主要用于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管理、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方面的支出。同时,取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水保[2005]359号)中规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费。省、地(市)水利水保部门用于项目管理的各项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另行单独安排事业费。

资金管理是确保项目建设能否取得切实成效的关键环节。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确保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发水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全过程监管。各级水利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确保项目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杜绝资金浪费和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特别要根据农发水保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建设任务需要当地农民群众承担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财务制度。对资金管理出现严重违规问题的项目县,一经发现,除按《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财发[2005]68号)的有关规定处理外,还要取消其下年度项目实施资格,对连续两年发现资金管理出现严重问题的省份,将调减所在省农发水保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直至取消该省实施农发水保项目资格。

六、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

农发水保项目属“民办公助”性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充分调动项目区农民参与是项目顺利实施并长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前提。为适应当前国家农村政策调整的形势,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充分依靠当地政府与基层组织,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探索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式,认真落实项目建设公示制和农民投劳“一事一议”制度,让项目区农民从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组织实施、建后管护等全过程参与进来。

凡是能够由项目区农民或村集体组织承担的建设任务都要交给他们承担,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工程建后管护责任落实给受益群众。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对农民投劳参与工程建设适当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补助,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受益。

篇2: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知》的通知

来源:监管四处 作者:李永明 发表时间:2012-2-6 0:30:48 点击:

字体:

208次 评论:

0条

晋安监管四字〔2011〕30号

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驻晋中央企业、省属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管四函〔2011〕160号)(以下简称《通知》),对冶金等工贸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好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结合我省冶金等工贸企业标准化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创建

省局确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为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典型企业(名单见附件2),各市也要按要求确定本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通过典型引导推动本区域内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达标。各典型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责任,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率先达标,二、加快全省典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度

各级安监部门和评审单位,要按照《通知》和《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度的通知》要求,积极帮助和指导本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年初制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规模以上企业,要按照相应的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从考评类目、项目、内容逐项规范、完善、改进,最终实现安全达标。

三、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努力实现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全面达标 各级监管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其他冶金等工贸企业提供借鉴。

附件: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

2.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典型企业名单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四函〔201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为树立冶金等工贸企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标杆和样板,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的总体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了鞍钢集团公司等22家企业作为全国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典型企业(以下简称典型企业,名单附后)。现就进一步做好典型企业创建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典型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创建工作,率先实现安全达标。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各典型企业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纠系统,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和监控,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要加大安全科技投入,加强工艺设备技术改造,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要抓好企业安全培训,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从业人员安全技能。

三、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工作,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指导冶金等工贸企业特别是典型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成熟一批、创建一批、达标一批、升级一批。同时,要做好经验交流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典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其他工贸企业提供借鉴。

各地区、各典型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四司联系(电话:010-64463853)。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附件2

全省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典型企业名单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

篇3: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的通知》 (人社厅发[2008]75号) , 2009年度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将于9月5日、6日进行, 为了做好报名考试相关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报名考试相关工作, 选派业务素质高的人员, 严格按照考试报名条件, 认真进行资格审查, 保证考试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有关考培分离的规定, 凡参与考试有关工作的人员, 不得参加与考试有关的培训工作, 也不得参加考试。

三、考前培训坚持自主组织、自愿参加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以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名义组织应考培训。

四、2009年考试内容按照《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2008年版) 》的要求执行。考试大纲具体内容可登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www.chinasafety.gov.cn) “注册安全工程师”专栏查询。

篇4: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一、总体要求

(一) 总体思路

示范基地创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要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产业配套和服务环境, 提高现有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使示范基地加快成为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

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内涵发展。发挥集群创新优势, 促进产学研结合,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能力, 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促进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二是坚持集约高效、清洁安全。发挥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 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推进污染集中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清洁生产、安全生产, 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坚持突出特色、提升品牌。立足示范基地自身优势, 促进产业特色发展与错位发展。将打造产业特色、知名企业和知名产品结合起来, 不断提升示范基地的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形象,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四是坚持完善配套、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健全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和服务环境。

(二) 总体目标

力争经过5年发展, 到“十二五”末形成3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产业规模和影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使之成为带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培育形成30家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二、主要任务

(一)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 提升产业层次。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 加强企业联合技术攻关, 推动形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和知识产权联盟, 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每年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在示范基地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 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示范基地知识产权集群管理模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示范基地加大研发投入, 力争“十二五”期间示范基地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到2015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一倍。加强新兴科技与现有产业的融合, 使示范基地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主要承载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0%以上。

(二)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引导示范基地内企业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推进能效对标达标, 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 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 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力争到2015年, 示范基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用水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推动开展产品再制造试点, 建设循环经济

(三) 壮大龙头企业, 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重组, 创新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 提高规模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发挥其在品牌辐射、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和销售网络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 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支持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配套服务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支持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对达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条件的, 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服务于示范基地发展的平台建设。

(四) 促进产业融合,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第三方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 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研发服务平台和机构。扶持一批由制造企业中剥离形成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企业、工业软件企业和外包服务企业。鼓励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和工程建设、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加强工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 推动制造企业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 促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 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

引导示范基地重点依托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 形成一批国内著名的自主品牌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支持以品牌共享为基础, 大力培育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区域产业品牌。以食品、医药基地为重点, 引导示范基地内企业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健全和完善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品质量跟踪和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基地发展工业旅游, 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推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六) 提高“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式发展水平。

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和渗透。发展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的集成、咨询和服务中心, 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 关键工艺流程基本实现数控化。支持军民结合项目建设, 推动军工与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加强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壮大。

(七)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配套服务环境。

以满足示范基地内企业共性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 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及公共设施共享为重点, 着力发展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 加大对示范基地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 重点增强公共服务平台在研究开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科技成果转化、设施共享、知识产权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支撑能力, 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示范基地公共服务支撑体系。

(八) 加强土地管理, 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示范基地的发展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 依法审批和供应土地。示范基地建设用地必须以产业用地为主, 从严控制商业房地产开发。合理设置企业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各类工业用地标准, 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土地集约度高、污染程度低的项目, 大力引导现有企业增容改造、深度挖潜;建立低效用地退出机制, 逐步淘汰占地多、效益差的企业;探索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经济调节机制, 加强标准化厂房建设, 进一步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力争到2015年, 示范基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4 000万元/公顷以上, 平均产值5 000万元/公顷以上。

三、主要举措

(一)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各类规划要加强对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规划内重点项目布局优先向示范基地集中。根据实际需要, 指导各示范基地做好创建工作方案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加强部省合作, 支持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纳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总和支持重点。指导、推动各地制定和完善推进示范基地创建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人才引进、土地规划、环境保护、配套服务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工业用地、用水指标等要素配置优先向示范基地倾斜。支持国家重点行业、领域的改革创新和试验示范在示范基地内先行先试。大力支持热电联产配套项目建设和直购电试点。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在技术改造基建专项、工业转型升级等资金安排上, 对符合条件的示范基地重点企业予以支持。发挥各级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加强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质量标准认证、信息服务、污染治理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逐步形成支撑示范基地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地方安排资金支持示范基地“三废”集中处理、公共动力、产业链接管网、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以及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国家安排的资金和地方资金, 优先支持示范基地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三) 引导社会资源支持创建发展。

支持和推动示范基地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逐步扩大对示范基地创建发展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示范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提高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支持和推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部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在科研、咨询、市场开发等方面加强与示范基地的合作, 依托示范基地建设分支机构。

(四)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和支持示范基地与高校、专业性服务机构等开展合作, 建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示范基地重点行业科技、管理、技能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工作资金支持力度, 保障人才工作的健康发

广而告之

励、支持人才干好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

四、保障机制

(一) 健全和理顺管理机制。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 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 健全和理顺工作机制, 加强与财政、国土等部门的协商合作, 共同推动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创建的各项工作。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本地区推进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落实分工和责任, 形成部省两级创建、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各示范基地要切实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 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二)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建立和完善示范基地创建发展情况动态报送机制, 加强对示范基地创建发展情况的跟踪研究, 定期编制、发布示范基地创建发展报告。研究制定示范基地创建质量评价体系, 逐步开展对示范基地创建的评估评价工作。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 定期对本地区示范基地创建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每三年组织开展一次复核工作,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示范基地予以摘牌。

(三) 加强宣传和交流。

上一篇:社区服务居民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计量泵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