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公共保障房申请条件

2024-08-24

石家庄公共保障房申请条件(精选7篇)

篇1:石家庄公共保障房申请条件

一、申请廉租房需要什么条件

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申请廉租房:

1、申请家庭人均收入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

2、申请家庭人均现住房面积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面积标准;

3、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为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

4、申请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

5、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规定的其他标准。

二、申请廉租房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申请家庭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及复印件,所需复印件一式三份:

1、申请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

2、已婚家庭成员的婚姻证明,离异的提供离婚证;

3、居住地住房情况证明(《房屋租赁合同》、《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产权单位的证明); 4、按要求填写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核定表》(须提供原件);

5、低保和优抚家庭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低保或优抚证明;

6、原住房拆迁的家庭须提供拆迁补偿协议;

7、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需同时提交以下相应材料:

1、重残家庭须提供残联出具的重残证明;

2、有患大病成员家庭须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大病诊断书;

3、居住危房的由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出具的危险房屋鉴定书。

注:申请家庭须做出声明,同意市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向其它有关政府部门(如工商、税务、交通等)、公/私营机构(如银行、证券交易所、车辆管理所等)或其工作单位调查其家庭收入、住房、资产等情况,并索取相关证明。

相关阅读:

篇2:石家庄公共保障房申请条件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自审核通过的下月起领取住房租赁补贴,其他家庭则进入实物配租轮候序列。

目前,石家庄市各区已接到了相关通知,申请受理工作正在准备中。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设立受理窗口,即时受理申请人的申请,对申请人提供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报区住房保障部门。

区住房保障部门结合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入认定结果提出审核意见,经区政府常务会把关后,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并公示7天。

公示结束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自下月起开始领取住房租赁补贴,其他家庭进入实物配租轮候序列。

日前,石家庄市下发了《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调整了保障条件,扩大了保障范围,并从3月1日开始,市内五区和高新区住房保障资格申请开始实行常态化受理。

今后,我市公共保障房将按照特殊家庭优先原则,轮候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分类、分批次进行配租。

申请条件大幅放宽

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不受户籍限制

家庭收入超出标准但名下无房产的可继续租住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保障房,以前要求户籍满3年以上,现在户籍不受限制了。”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前,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保障房的收入和社保缴纳年限都有相应条件,今后也不受限制了,但要求必须收入稳定、有能力支付承租的公共保障住房租金。”

记者将新的保障房申请条件与过去的进行对比,发现公共保障房并轨运行以后,许多条件放宽,保障范围得到了扩大。

根据《细则》要求,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为:申请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总建筑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1人户在30平方米以下。

而此前,这类人群必须满足无房条件才可申请,显然,住房要求的条件放宽了。

按照新的`申请条件,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中,单身申请人年满法定结婚年龄即可申请,在这之前是要求年满35周岁,这样一来,单身男性年龄要求降低了13岁,单身女性年龄要求降低了15岁。

此外,离异申请人也不再受离异时间须满2年的条件限制。

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以后,不再符合原住房保障条件但符合其他类型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可随时申请保障转化;已配租新就业职工毕业满五年后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申请家庭类型转化;已配租家庭的申请人死亡,可变更与其一起享受住房保障的子女为申请人,子女不满18周岁的必须与法定监护人一起居住;已配租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变更工作单位的,新的工作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单位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证》、重新签订《石家庄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合同》后,可继续享受保障;已配租公共保障房的住房保障家庭,家庭收入超出保障标准但名下无房产的,在签订缴纳市场房租合同后可继续租住。

分类分批配租确保公平公正

公共保障房分配分为两类,各有三个批次

烈士遗属、优抚对象、特困职工等享受配租最优先权

“公共保障房将按照特殊家庭优先原则,轮候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分类、分批次进行配租。”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结合申请意向,按照打分排序、随机摇号的方法进行配租;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则按照申请意向随机摇号配租。

据介绍,分类配租是指将已具备配租资格的保障家庭分两类配租。

第一类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二类为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

分批配租是指每类配租家庭中再根据是否特殊家庭、是否参加过配租等情况,将该类配租家庭分批进行配租。

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第一批次为“优先批”(烈士遗属、优抚对象、市级以上见义勇为、特困职工、一二三等残疾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或先进人物、65周岁以上老人、低保等无房户家庭);第二批次为“轮候批”(即在上一次配租过程中进入配租环节,但未配租成功家庭);第三批次为“普通批”(即正在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又未参加上一次配租摇号的家庭)。

篇3:公共租赁房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一、我国公共租赁住房之立法现状

(一) 我国公共租赁房的法律现状

从立法体系角度分析, 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应该建立在我国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之中, 也就是说如果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条例》, 那么其上位法应该是《住房保障法》这一国家层级的统一的住房保障法律。但是我国《住房保障法》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纳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进程中, 然而经过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分析至今仍然没有正式出台。可见, 我国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的立法尚显不足, 立法保障的缺失很难保证各地区可以充分结合本地区特色制定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并保证其健康发展。从公共租赁房制度的提出到各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时间仓促, 保障对象、准入标准、监督机制又各有标准, 缺乏理论支持, 难免有盲目上马应付之嫌。

从行政学角度分析, 政府职能不明确, 缺乏能够统一指挥的政府部门。住房保障问题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政府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在实践操作中, 与建造保障性住房相比, 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土地用于商品房开发, 赚取可观的土地出让金, 部分政府对现行住房保障体系的缺陷视而不见, 主观上忽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管理制度和政府职能的设定也处于真空地带, 极易形成各部门的本位主义, 造成难以协调、效率低下等问题, 进而影响对公共租赁住房法律的执行落实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二) 公共租赁住房相关的准入退出机制尚未完善

各地方法律法规也分别对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进行了规定。《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第18条对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人的户籍、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资产进行规定。《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单列了申请条件“申请人应年满18周岁, 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 具有租金支付能力, 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但直系亲属在主城区具有住房资助能力的除外。”《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在总则第3条中规定“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 是指政府投资或者提供政策支持, 限定户型面积和租金水平, 供给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保障性住房。”然后, 在第22、24、26条分别对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申请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在这三个城市中, 收入标准是界定保障对象的主要依据, 但是如何界定承租人的收入线, 是否包括“灰色收入”等问题, 目前的相关立法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在操作中也很可能会让中高收入者进入公租房的保障对象行列。另外, 大多城市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人进行了户籍的限制, 因此部分低收入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被排除在保障对象之外。

由于缺乏统一的立法保障, 各地公共租赁住房法律法规中对于公租房的退出机制规定也不尽相同。其中, 《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初次承租期满后, 承租人续租的, 应于租赁期满3个月前向市住房保障办公室提出申请, 符合保障条件准予续租的重新签订书面合同”。大多数城市续租的规定与南京市的办法相类似, 忽略了对于承租人整体的最长承租期的限制, 这种退出机制给一些用心不良的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也不利于发挥公共租赁住房作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保障作用。

二、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与保障之完善

(一) 建立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

1. 加快相关住房保障法律的出台

我国要尽快出台住房保障相关法律, 不仅仅使各个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运营、管理、惩罚等方面有法可依, 政府与企业也可以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而对于公众来说, 使得自己的权益得到合法保障, 也明确自己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相应的惩罚机制也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可以顺利运行, 进一步强化退出机制。

2. 建立退出机制的新模式

(1) 主动退出的激励模式

当承租户的准入条件已经不符合当前类型的公共租赁房准入标准时, 自动调整至与其准入标准相对应类型的公共租赁房, 但无需更换房屋, 只提高相应的租金标准, 租赁期限重新计算。如果租户的收入已经超过公共租赁房的准入标准, 或者同一类型的公共租赁房租赁时间已经超过6年的, 则将退出公共租赁房体系。

(2) 后续住房保障模式

在退出公共租赁房后, 如果家庭情况满足经济适用房或者是限价房的申请条件, 可以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或者限价房, 若公共租赁房的房源不紧张, 可以以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均价或者略高于限价房的均价购买当下租赁的公共租赁房。但是如果申请人的收入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 则不可购买。

为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从住房困难程度来划分, 可分为无住房或住房困难家庭或人群, 包括:城镇户籍人口中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城市新落户就业人员城市引进人才以及一般外来务工人员。从保障对象的知识贡献水平和收入情况划分, 可分为三个层次, 包括:第一层高级引进人才, 收入程度相对较高。考虑到这一群体中有一部分人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低收入, 但是目前通过市场, 他们又确实难以自行解决个人住房困难的, 政府可以通过公共租赁住房这一过渡性解决方法, 给予这部分人一定的帮助。对于这一层级对象的保障可以在保障时间上进行相应的规定, 待其进入经济适用房、商品房市场后, 退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第二层为城市新落户就业人员以及一般务工人员 (包括技术性工人等) 。第三层级为城镇户籍人口中住房困难的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

(二) 充分借鉴境外公租房先进管理经验

公共租赁房制度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住房保障形式, 特别是美国、英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受住房短缺程度、人口和资源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 各国和地区在公共租赁房投资、建设、分配和管理机制上又各有不同。我国推行公共租赁房起步较晚, 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美国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建立在联邦宪法的基础之上, 以《国民住宅法》、《住房法》为主, 辅之以《住房和城市发展法》、《平等信贷机会法》等多部法律共同构成的。尤其是1937年出台的《住房法》规定了政府通过公房的形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1951年日本颁布了《公营住宅法》, 所规定的公营住宅类似于我国的廉租房, 该运作方法在构建日本住宅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我国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日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之处, 并不在于是否给予房屋产权, 而在于用一套严密的制度设计, 并由专门的机构每年核定这些保障对象的收入, 根据收入的增加强制非保障对象退出, 确保需要保障的人能够享有保障房。香港在公屋制度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香港根据1973年颁布的《房屋条例》设立专门机构———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推行政府公共住房计划的法定决策机构, 并根据香港不同的发展时期推出针对不同阶层、满足其不同居住需求的住房计划。

从以上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不难看出, 政府在构建社会住房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当仁不让, 同时确保居民居住权也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我国应该根据法律的规定确定政府在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构建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税收、财政、土地规划、社会资金等方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不同人群适时调整相关住房保障政策。

(三) 规范地方立法, 建立统一的上位法

如果没有在国家层面上的立法, 就不能对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进行整体上的宏观设计, 从而造成各地分别立法、各自为政的局面, 并进一步导致公共租赁住房发展的乱象出现。借此契机,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讨论的《住房保障法》可以再次被提上全国人大的立法议程, 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一起纳入该法律范畴。

在公共租赁住房这一角度构建起一个充分体现公共租赁住房原则和规范的法律框架, 规定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原则、保障对象、建设标准、资金筹集、房源筹集、规划建设、准入与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应当明确规定建立专门的公共租赁住房实施机构, 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成为一个结构科学、体系合理、内容全面、权责明确的法律制度。全国人大掌握的资源和立法技术的专业都是地方政府不可比拟的, 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住房保障法》有利于推动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升级, 明确政府的职能。这样,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立法框架下, 就可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租赁住房法律制度。

(四)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我国内地公共租赁住房的首次试行是在深圳市, 而深圳市是在充分借鉴香港公租房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 我国内地可以移植香港地区设立专门的公租房管理机构制度来推行大陆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设。目前,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营、管理等工作主要由住建部承担, 由于没有相关立法对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进行明确规定, 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承担了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在内的制度构建及执行。

由于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实施要牵涉到财政、金融、税收、土地、规划、建设等多个政府部门, 是一个极其浩大复杂的工程, 建立一个专门管理机构来协调和调动各部门。在制度执行方面,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具有相当的专业性, 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在管理机构方面, 要严格落实责任和职责, 一个总的统筹指挥机构是必不可少的, 自中央向下, 各市要有统一的住房保障机构, 各区县也要有公租房保障机构, 并接受中央的指导和监督;在机构方面, 不仅需要高层的统筹指挥机构, 还需要各个执行层面的有效平台来协调各政府部门和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行政资源;在归责方面, 建立专门机构有利于明确相关政府的法律责任, 起到监督完善政府工作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保障对象亦将适时而变, 得到进一步扩大, 专门的管理机构在政策与社会实际的接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 要使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必须完善监督机制。无救济即无权利。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涉及政府、开发商、承租人等各方面的利益纠纷, 为了保证该项制度的正常合理运行有必要对参与者采取必要的监督, 确保权力被正确行使,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何晓玲.浅析建立上海公共租赁住房体系的对策建议.上海房地.2010.4

[2].陈耀东.新编房地产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郎启贵徐森.海外公共租赁房租金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工程管理学报.2011.10

篇4:石家庄公共保障房申请条件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住宅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建筑面积是6.7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提出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即所谓的“房改”,到1998年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提高到了18.7平米。1998年以后,提出了停止实物分房,改成了货币分配,同时培育和发展了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到2006年年底,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这个数据是以城镇户籍人口作为基数来计算的。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水平确确实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人均建筑面积27平方米只是一个平均数。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在全国城市低收入家庭当中,至少有1000万户的人均建筑面积还不足10平方米。按照我的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光单纯地追求平均数是不够的。我们应当设法让所有的社会居民都能够享有适当的住房。因此,要使每个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构建和谐社会,政府有责任帮助住房比较困难的低收入群体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实践证明,这些低收入的群体通过住房市场很难支付得起他们的住房消费,因此政府要承担起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责任。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健全住房保障工作机制:

一是要落实经济政策和用地政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并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保证供应。同时,要求加强规划设计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功能质量。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要求抓紧开展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在今年年底前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档案,制定工作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落实资金和用地;要求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中的申请、审核和公示办法,严格开展申请人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的调查审核,健全退出机制。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纳入对市县政府的考核。城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每年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同级人大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有关的资金、土地、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加强监督检查。

篇5:石家庄保障房申请及流程

如果您符合下面的身份条件,可以选择申请保障性住房。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就业人员:具有本县(市)、区城镇常住户口;持有大中专院校毕业证,毕业未满5年;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外来务工人员:年满18周岁;持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在就业城镇居住2年以上,劳动关系稳定,并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在申请地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纳社会保险2年以上

具体申请条件为:

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家庭成员具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满3年,且在当地城镇实际居住;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和其他保障性住房。

另外,单身(含离异)申请人须满35周岁;离异时间须满2年。

新就业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本县(市)、区城镇常住户口;

(二)持有大中专院校毕业证,毕业未满5年;

(三)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四)本人及配偶在就业城镇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及其他保障性住房;

(五)收入稳定、有能力支付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

申请人父母为申请地城镇户籍的,其父母必须符合住房困难条件,且未以家庭申请任何住房保障政策。

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持有就业地城镇暂住证(居住证);

(三)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在就业城镇居住2年以上,劳动关系稳定,并有手续完备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五)在申请地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或累计缴纳社会保险2年以上;

(六)本人及配偶在就业城镇无私有住房,未租住公有住房及其他保障性住房。

户籍所在地和办公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在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时可参照外来务工人员的条件执行,住房面积按照办公所在地的住房面积核定。

市,县(市)、区引进的特殊人才,在我市城镇工作的全国、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等住房困难家庭按属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可优先安排。

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应以家庭为单位,推举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各县(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工作按照廉租住房的准入操作程序办理。持有《石家庄市廉租住房保障证》的家庭可以直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并优先配租。

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由用人单位统一向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提出,住房保障部门不接受个人申请。申请单位在申请时必须明确申请人员名单,并对申请人员基本情况以及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予以担保。

具体程序如下:

(一)申请:申请人填写《石家庄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并报本单位,申请单位填写《石家庄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汇总表》并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以下资料:

1申请人的《石家庄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申请单位的《石家庄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汇总表》、申请单位对申请人员的组合租赁安置方案;

2申请人身份证、户口薄(户籍证明)、学历证明、申请人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

3申请单位出具的担保书;

4申请单位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复印件(提供原件核查);

5其他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受理:当地住房保障部门收到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单位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受理时间从申请单位补正材料的次日起计算;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三)审批: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对象由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审批;各县(市)和矿区公共租赁住房对象由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审批,审批时限为30个工作日。经审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请单位;经审批符合申请条件的,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在申请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10天。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进入配租轮候环节。

(四)配租申请经批准后,由申请单位、新就业人员或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签订三方合同。申请单位根据被批准的申请人员名单进行组合安置,办理入住手续,缴纳租金以及相关费用并承担本单位人员的管理责任。

石市住房保障部门相关人士介绍说,根据石家庄住房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1248套,今年新开工的建设项目,4月底前要完成土地使用手续的审批并全部开工,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7500套。公租房何时能够投入使用并开始接受申请将视工程进度情况而定。

管理:租赁期限一般为2至5年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配租实行分类轮候制度。

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配租,由当地住房保障部门依据确定的配租方案,通过抽签或者摇号等方式,确定入围申请人及其选房顺序。申请人按照选房顺序选定住房后,与当地住房保障部门签订《石家庄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并办理入住手续;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配租,由当地住房保障部门对批准的申请单位按申请顺序安排房源,当年房源安置完毕后,转入下一年计划安置。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期限一般为2至5年。

单位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的配租在当地政(府)的监管下,由单位自行组织。

租金方面,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当地物价部门会同住房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障对象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租金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应适当低于同地段同档次市场价租金,一般不低于市场价租金的70%,以确保建设资金在合理周期收回,实现良性循环。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按照产权性质,实施差别化收取。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收取;单位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可在市政(府)公布的租金标准基础上适当浮动,但最高上浮不得超过10%。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缴采取“先缴后返”的办法,由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预先按照市场平均租金交纳房租,扣除应收房租后剩余部分,以政(府)补贴的形式发放给承租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享受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不得擅自对住房进行二次装修,不得改变原有使用功能和内部结构。承租人基于对房屋的合理利用所形成的附属物归产权人所有,退租时不予补偿。

篇6:上海保障房申请条件

本市支持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又有实质性进展。

近日,市地税局公布本市首批公租房(单位租赁房)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机构,以及已办理项目认定、租赁价格备案手续的公租房项目及租赁经营机构名单,将按规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在首批公布的名单中,上海地产保障住房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等21家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房)专业运营机构在列,分布于全市各区县。

而市筹的馨宁公寓(小区网,论坛)、新江湾(社区网,论坛,商铺)尚景园;浦东的陆家嘴(社区网,论坛,商铺)青年金融人才公寓;青浦(社区网,论坛,商铺)的改扩建外来人员居住点等4个项目则将率先受益于税收减免。

根据规定,对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建造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在其他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租房,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公租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建造、管理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

对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公租房,免征契税、印花税;对公租房租赁双方签订租赁协议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对经营公租房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应向主管财税机关申报办理减免税手续。

各区县税务部门则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税收减免事宜,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保障性住房优惠政策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构成。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现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简介:

一、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相应的税收优惠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

1、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对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规定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享受免征营业税、房产税的优惠,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主体:限于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这些单位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办或确定的单位。

(2)行为:限于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规定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

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若同时存在符合条件的出租行为与不符合条件的出租行为,应分开核算,并就符合条件的出租行为取得的租金收入申请减免营业税、房产税,就不符合条件的出租行为取得的租金收入按规定交纳营业税、房产税。

2、免征土地使用税

(1)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2)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向规定保障对象出租的廉租住房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3)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如能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3、免征土地增值税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旧房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4、免征印花税

(1)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营管理单位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相关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2)廉租住房承租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3)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廉租住房,在商品住房项目中配套建造经济适用住房,如能提供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可按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印花税。

通过对上述规定不难看出,国家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开发商及廉租住房承租人、经济适用住房购买人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造、买卖、租赁环节相关的印花税予以免征,这是以前相关政策中没有提及过的。

5、免征契税或者减半征收契税

(1)对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回购经济适用住房继续作为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的,免征契税。

(2)对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法定税率基础上减半征收契税。

6、企业所得税: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于2008年1月1日前捐赠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公益性捐赠政策执行;2008年1月1日后捐赠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公益性捐赠政策执行。

这里提醒企业注意:捐赠住房作为廉租住房时,注意要通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进行,并取得有效的票据(如公益性捐赠票据)等证明资料,以作为在税前扣除的合法凭证。

7、文件生效日期:

文件规定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相关的新的优惠政策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文件对外公布时间晚于文件生效执行时间,原已按规定已征税款,允许在以后应缴税款中抵减。

二、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相应的税收优惠规定:《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8号)

1、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建造公租房的涉税优惠

(1)免征土地使用税

如果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采取建造公租房方式,则对公租房建设期间用地及公租房建成后占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如果在其他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租房,可按公租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免征印花税

对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建造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如果在其他住房项目中配套建设公租房,可按公租房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免征印花税。

2、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购买住房作为公租房的涉税优惠

如果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采取购买住房作为公租房方式,则对购买的.住房,免征契税、印花税。

3、公租房经营管理单位经营期间的涉税优惠

(1)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对经营公租房所取得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但是公租房租金收入与其他住房经营收入应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的,不得享受免征营业税、房产税优惠政策。

这里提醒企业注意,所有的税收优惠项目收入核算都应该与其他应税项目分开核算,否则不能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2)免征印花税

对公租房租赁双方签订租赁协议涉及的印花税予以免征。

4、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转让、捐赠住房的税收优惠

(1)转让旧房作为公租房房源,且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2)捐赠住房作为公租房,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5、注意税收优惠期限

财税[2010]88号文明确规定,政策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执行期限暂定三年,政策到期后将根据公租房建设和运营情况对有关内容加以完善。

也就是说此政策税收优惠期为2010年9月27日至2013年9月27日。

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

中国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随着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任务即将收官,北京、上海等地于2011年12月密集出台保障房管理新政,瞄准保障房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分配乱象重拳出击。

2013年12月2日,北京市政府表示2015年竣工10万套保障房。

篇7:厦门保障房申请条件

下面我们就关于购房落户政策为大家做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厦门“购房入户”今起“部分关闸”

买今天之后出让地块所建的商品房不带户口

2016年1月1日起购买商品房一律不带户口

厦门购房政策从2016年起,在厦门购买商品住房将不再享受“购房入户”政策。

12月9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我市购房入户政策的通知》,将用2年多的时间,让购房入户政策彻底“关闸”。

厦门购房政策最近一段时间,厦门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不久之前,厦门刚刚出台“厦六条”,将二套房首付款比例提高至七成,并颁布了新的《厦门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厦门购房政策据悉,厦门酝酿取消“购房入户”政策前后已有近2年时间。

早在2012年,这项政策就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均已取消“购房入户”政策。

[新政内容]

分三个时间点进行调整

依据新政策,自2013年12月10日起,在厦门市出让成交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项目不再享有“购房入户”政策。

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2013年12月10日前出让成交取得土地的商品住房,仍按原“购房入户”政策执行。

自2016年1月1日(含当日)起,购买厦门市商品住房,不再享有“购房入户”政策。

购房时间以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间为准。

厦门购房政策《通知》自2013年12月10日起执行。

《通知》中提到,调整购房入户政策,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厦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户籍管理,使户籍人口增长、户籍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过去颁布的相关文件,涉及购房入户政策与本通知不一致的内容,以本通知为准。

这意味着,刚刚于本月5日成功出让的7幅商住用地成为厦门最后一批可以建设“带户口”商品住房的土地。

[历史变迁]

“购房入户”已执行17年

厦门的“购房入户”政策至今已经执行了17年。

之前除了购房入户,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以在厦门落户。

1.子女投靠父母落户、父母投靠子女、夫妻投靠等落户。

2.厦门市核准的已落实接收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待就业的厦门生源毕业生落户、工作调动人员、留学人员、海外引进人才落户。

3.暂住满一定年限、符合相关条件的外来人员落户。

4.获得“市十佳(优秀)来厦务工青年”、“市十佳(优秀)外来女员工”或在厦门市获得市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科技重大贡献奖”、“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见义勇为英雄”等荣誉称号,以及获得其他全国性荣誉称号的外来人员,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可迁入本市。

具体细则可查询“公安公众服务网”户籍管理栏目。

1996年9月1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自当年10月1日起,“购房入户”政策正式“开闸”。

按照最初的政策,购房者最少仅需在厦门购买45平方米的住房,就可以获得三个蓝印户口。

此后17年间,购房入户政策历经多次调整。

此次调整前的政策是,在岛内购买商品住房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的,可一次性办理不超过3人的常住户口;在本岛五缘湾、观音山、湖边水库片区购买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片区内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项目100平方米—150平方米住房的,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岛内常住户口。

在岛外购买商品住房建筑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上的,可一次性办理不超过3人的常住户口;在同安区、翔安区(不含大同街道、祥平街道、大嶝镇)购买自2008年8月1日之后通过“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商品住房项目70平方米—80平方米住房的,可办理不超过2人的`常住户口。

厦门市国土房产局:

取消后不会引房价暴涨

厦门将取消“购房入户”政策,会不会在短期内引发房价暴涨?现有“带户口”的商品房会不会“坐地起价”呢?

12月9日,厦门调整“购房入户”政策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不少准备买房的人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未来2年商品房数量将增多

对此,厦门市国土房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购房入户”政策设置有2年的过渡期,新政将促进开发商将手中可以“带户口”的商品房尽快动工、上市,否则户口将“过期作废”。

按照新政,“购房入户”政策适用的购房时间以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时间为准。

也就是说,购房者只要在2016年前签订购房合同且完成备案,就可以依据政策享受“购房入户”。

不过,“2013年12月10日之前已经通过招拍挂取得的住宅用地,有的还未动工,有的虽然动工了但未竣工,也有的开发商原本准备分为几期慢慢卖。

但随着新政限定了取消购房入户的时间点,如果开发商还把可以带户口的商品房或土地捂在手中,一旦过了2016年,这些房子就不能再带户口了,这相当于降低了商品房的附加值,对开发商来说是不划算的。

因此,接下来2年内,市场上商品房的房源数量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多。”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31日,全市已批准预售但未售的存量商品住宅约320万平方米(约31200套),其中岛内存量约为145万平方米(约13400套)。

其中,岛内70%左右的商品住房都可以“带户口”。

同时,目前全市尚有相当数量可以“带户口”的房源尚未动工,或已动工但还未申请预售。

未来2年,这部分房源或将集中上市。

商品房售价须接受政府指导

“购房入户”政策的调整,是否会在短期内引发房价上涨呢?

该负责人表示,政策调整有2年的过渡期,外地购房者无须在短期内恐慌性购房。

目前,按照有关规定,房产管理部门将对商品住房预售方案进行预审,引导开发企业合理定价。

对报价明显高于项目前期成交价格和周边在售项目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商品房项目,可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或暂不办理现房销售备案。

也就是说,开发商目前已经完成预售审批的商品房,无法做到伺机涨价;未来将要预售的房源,其销售价格也需接受房产管理部门的价格指导,想要“坐地起价”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价格是否上涨,随着“购房入户”政策关闸,“带户口”的房子将变得奇货可居,未来在市场上肯定是会更加好卖。

专家观点

会影响外地人在厦

购学区房意愿

厦门购房政策厦门大学社会学教授、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胡荣认为,厦门取消“购房入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外地人在厦门购房的意愿,特别是对于希望通过购房来解决孩子在厦门读书问题的外地人来说,购买“学区房”将不再有意义。

厦门购房政策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厦门留住人才呢?胡荣说,如果是高端人才留在厦门工作,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落户厦门。

厦门购房政策一些人在厦门工作,这一部分人群该怎么办?胡荣说,国内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尝试用“积分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香港,工作7年以上者就有权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这些举措厦门未来可以借鉴。

厦门购房政策“该政策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也有利于控制厦门人口增长。

”胡荣还表示,将来户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 深圳保障房申请条件-深圳保障房申请

★ 深圳申请保障房的条件

★ 深圳市保障房申请

★ 北京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

★ 保障性租赁住房申请条件政策

★ 深圳保障房资格

★ 城区保障房申请书

★ 安置房申请范文

★ 廉租房和保障房的区别

上一篇: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心得下一篇:关于的谷雨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