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

2024-06-04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精选5篇)

篇1: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

本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1)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P.2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是指在外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材料在不同的载荷状态下会呈现不同的特性,常用的机械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2.强度

P.2金属材料在外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可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屈服强度

P.3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用符号σs(MPa)表示:

抗拉强度

P.3材料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σb(MPa)表示:

3.硬度

P.4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P.5布氏硬度:用符号HBS(用淬火钢球作压头)或HBW(用硬质合金球作压头)表示。

P.6洛氏硬度:洛氏硬度表示的方法为在符号前写出硬度值。每一种标度用一个字母在HR后加以注明.其中最常用的是HRA、HRB、HRC三种。

4.疲劳强度

P.8金属材料经受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5.蠕变强度

P.8在长期高温载荷的作用下,材料没有达到屈服极限时产生的塑性变形称为蠕变强度。

6.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P.9简化的铁碳合金相图如图l-7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含碳量(小于6.69%的部分),因为含碳量大于6.69%的铁碳合金在工业上没有实用意义。当含碳量为6.69%时.铁和碳形成较稳定的渗碳体,可作为合金的一个组元。铁合金相图就以纯铁Fe为一组元,Fe3C为另一组元组成,故又称Fe-Fe3C相图。

P.10铁碳合金相图可在选择材料方面、铸造方面、锻造方面和热处理方面应用。

7.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善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一种工艺。

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个基本环节。其中,退火和正火大多属于预先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属于最终热处理。

8.退火

P.12是指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工艺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9.正火

P.13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cm)以上30~50ºC或更高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和奥氏体均匀化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0.淬火

P.14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1.回火

是将淬火后的零件,加热到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油中、水中或空气中冷却。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及高温回火三种。调质是钢淬火后再高温回火的操作称为调质处理。

12.表面淬火

P.18是把钢的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温度仍保持在临界温度以下,然后快速冷却,使钢的表面至一定深度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而心部组织不变(即为原来的韧性、塑性较好的退、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本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2)

1.碳钢及分类

P.25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碳素钢,简称碳钢。

P.25-26常用分类方法如下。

1)按含碳量分

根据钢中含碳量的多少,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0.25%≤wc≤0.60%)和高碳钢(wc>0.60%)。

2)按质量分

根据钢中有害杂质硫、磷含量的多少,分为普通碳素钢(ws≤0.050%,wp≤0.045%)、优质碳素钢(ws≤0.035%,wp≤0.035%)和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20%,wp≤0.030%)。

3)按用途分

P.26根据钢的用途不同,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铸钢。

按冶炼方法不同,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和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较完全)和半镇静钢(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

2.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是由代表钢材屈服强度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这两位数字具体表示钢中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刀具、模具和量具。这类钢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因此其含碳量在0.65%~1.35%之间,全都属于优质或高级优质的高碳钢。

P.27铸造碳钢:牌号用“ZG+两组数字”来表示。其中,“ZG”是“铸钢”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后面两组数字中,第一组表示其屈服强度值,第二组表示其抗拉强度值(该数值适用于厚度为100mm以下的铸钢件)。

3.合金钢

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锰(>0.8%)、硅(>0.4%)、铬、钨、镍、钼、钒、铝、铜、钛、硼、铌等。

P.2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是在普通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3%)制成的。

合金结构钢:按处理工艺特征不同,合金结构钢又分为合金渗碳钢和合金调质钢等。

P.29合金弹簧钢:用于制造各种弹簧或弹性元件的合金钢称为合金弹簧钢。合金弹簧钢碳的质量在0.45%~0.7%之间,加入的主要元素有Mn、Si、Cr等。

P.29滚动轴承钢:用于制造滚动轴承中的滚动体(滚珠、滚柱、滚针)和套圈的合金钢称为滚动轴承钢。

P.29合金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模具的合金钢称为合金工具钢。

P.30合金工具钢按用途一般分为合金刃具钢、合金模具钢和合金量具钢。

P.31特殊性能钢:特殊性能钢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并兼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合金钢。它包括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磨钢等。

不锈钢按其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等几大类。其牌号表示法与低合金工具钢相同。

4.铸铁

P.32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它是以铁、碳、硅为主,并含有较多的锰、硫、磷等杂质的多元合金。

5.铸造

P.45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的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成形方法。

铸造生产的特点:

①铸造能生产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复杂的毛坯。

②铸造的适应性广。

③铸造的成本低。

④铸造可以节约金属材料,减少切削加工工作量。

6.锻压

P.52锻压属于金属塑性加工的范畴.金属塑性加工是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锻压主要包括锻造、冲压、轧制、挤压和拉拨等。

7.焊接

P.59是指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连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它属于永久性连接金属的工艺方法.其实质是借助金属原子的间扩散结合,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

焊接的特点是焊接具有节省材料与工时、焊接接头致密性好、生产率高、便于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等优点。但是,由于焊接过程是局部加热与冷却的过程,容易产生焊接应力、变形及焊接缺陷,有些金属的焊接工艺比较复杂。

篇2: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

1.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数学等机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专业知识基础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其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同时讲授相关的机械制造实践基础;二是在实践基础上辅以专题讲授的机械制造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使之对机械制造系统有一个初步而又是完整的,比较清晰、系统的认识。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零件的切削过程、机械加工的工艺装备、工艺方法、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以及先进制造方法等方面问题。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器零件切削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精度、加工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件几何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选用,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了解特种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篇3: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大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成人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 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电大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由于成人学生在年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 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设计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方法, 是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电大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电大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并针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特点来确定, 不能一概而论, 要分层级、分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

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本结构等内容, 针对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和对技术发展不了解的学生, 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概念、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和工作方式、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和发展状况等。

2.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教育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知识和应用, 办公自动化软件知识和应用, 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 病毒防范和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等内容。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应用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维护。

3.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教育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分门别类地开展财会电算化、图形图像处理、CAD/CAM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等教学。

三.电大成人学生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3.1 电大成人学生的特点

电大作为成人教育的载体, 其招收的学生具有典型的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 我们对其总结如下:

1.个体差异大, 整体水平不高

个体差异大, 整体水平偏低低, 年龄结构复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工作和家庭负担重等。

2.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成人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多年, 工作忙碌, 学习时间不足, 但其知识层次已不能适应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感到竞争压力大, 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胜者。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要学到真本事, 以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成人学生几乎都属于要求通过学习, 使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3.理解力高于记忆力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记忆力也随之减退, 也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障碍, 但是成人学员大多为一线工作人员, 实践经验丰富, 理解能力强, 尽管记忆较差, 但对与现场联系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及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电大成人高校的专业基本上是应用型专业, 因此对于成人高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多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为把计算机作为其专业的辅助工具来使用。电大的成人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同时要能熟练应用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电大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如下: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 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动态, 建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掌握日常计算机应用软件, 熟练应用文字编辑、表格处理、网络浏览、邮件收发等。

3.让学生掌握自己的专业所需的应用软件, 如财会专业的电算化软件、机械和工程专业的CAD软件、艺术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等。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电大成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大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 没有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

目前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展示, 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优点。但在授课过程中, 由于采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 信息量大、速度快, 学生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 课程内容容易遗忘;另一方面, 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以听为主,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实验课时少, 学生上机实践能力低, 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不足, 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只好让学生自己课后去摸索, 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

3.忽视成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成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选择性较强, 他们在参加工作后, 普遍感到实用知识太少, 期望通过学习, 掌握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 所以应该重视培养成人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成人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获取、整合信息的技能, 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4.没有发挥成人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点

成人学生的职业性和社会性, 使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成人学生大多数有工作经历, 社会经验比较丰富, 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全日制学生更加成熟, 对事物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 这个特点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时尤为究的问题。比如在高三年级《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教学中, 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 去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并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

中学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主要有Web Quest模式, MiniQuest模式和拾荒者搜索模式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 Web Quest模式是最易用、最有效的模式。Web Quests强调学生通过使用教师在Web Quests中已经搭建好的"脚手架"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Web Quest的资源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 其中除教师预先制作的部分网页之外, 大部分资源是包括在文件中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We-b Quest的适应范围指向那些没有既定答案, 或有多种解决途径、能够引起学生强烈探究兴趣的问题。比如"乡镇企业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随着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研究性学习、E-learning和WT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无形中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学习兴趣浓, 探究欲望强, 思维活跃, 积极表现自我, 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荫.浅谈成人教育与计算机教学[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5) .

[2].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2003 (2) .

[3].段银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 (22) .

[4].何克抗, 郑水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山版社, 2002.

篇4: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重要概念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大本科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3-02

当今社会计算机科技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在电大的开放教育中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程,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满足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的电大开放教育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电大计算机教育者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光靠老师上课图文并茂的讲解,即时老师讲解的再详细也不可能培养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加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发现了要通过实践的方法来教授知识,但是以往的教学实践内容还是存在不足。以前老师只是先把理论知识都讲完,之后把具体操作的实践步骤都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做一遍老师告诉好的步骤。这样的实践方式导致教学内容的实践课时比较少,对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和融会贯通的使用所有知识帮助不大。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很少的实践课上操作一次就忘记了。为此,电大老师要探索创新改革计算机实践课程。

首先,要增加计算机的实践课时,把计算机应用的讲解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转移到实践课的课堂。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在课下预习好,有不懂的问题在实践课上提出来,老师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同学讲解问题。其次,计算机的实践课程也不能只是让同学按部就班的做老师告诉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在实践课的实验设计上注意要有针对性,设计出符合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型实验。让学生先根据理论知识点自己动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为主。老师要合理的分配实验类型,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综合应用型实验的比例,锻炼他们把所以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掌握。而对于接受能力差,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验证型实验的比例,让他们以掌握知识点为主。这样分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防止有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直到现在为止,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多是采用理论课堂讲解的方式,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也是按照课程教材进行讲解,没有吸引力让很多同学听的枯燥乏味。为此,电大计算机老师应该改革授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案例+任务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教学,激发同学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讲练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方式是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用这些案例向同学详细讲解知识点。任务实践的教学方式是说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布置好要完成的实验任务,让同学带着要完成的任务听讲。之后独立做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同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老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网站,把上课用到的课件、视频、操作软件、实验案例等等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建立学习群,让同学在群里提出问题,老师及时进行综合整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时间视频在线解答。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采用与其他学习相同的笔试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师生更加注意理论知识的备考,忽略了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同学对计算机应用操作完全不熟练,但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最后也通过了考试。因此,计算机应用的考核方式应该进行改革创新,重点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实践的操作能力,应用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随机抽题的考核方式方式。还可以组织同学参加考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职业资格考试,以此来提高师生对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重视。

四、总结

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加强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措施帮助同学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铭.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 .

[2]许泽明,张耀文,任馨,王杨.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02).

篇5:机械原理重要概念1

零件:独立的制造单元

构件:机器中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

运动副:由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组成的可动的连接

运动副元素:把两构件上能够参加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表面 运动副的自由度和约束数的关系f=6-s 运动链: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连接而构成的可相对运动系统

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2,最小约束数为1;引入一个约束的运动副为高副,引入两个约束的运动副为平面低副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的数目应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以看成是由原动件、从动件和机架组成 高副:两构件通过点线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

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M-1个转动副平面自由度计算公式:F=3n-(2Pl+Ph)局部自由度:在有些机构中某些构件所产生的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 虚约束:在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带入的约束对机构的运动只起重复约束的作用 虚约束的作用:为了改善机构的受力情况,增加机构刚度或保证机械运动的顺利 基本杆组:不能在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

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若绝对速度为零,则该瞬心称为绝对瞬心 相对速度瞬心与绝对速度瞬心的相同点: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点;不同点:后者绝对速度为零,前者不是

三心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速度多边形:根据速度矢量方程按一定比例作出的各速度矢量构成的图形

驱动力: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阻抗力: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质量代换法:为简化各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可以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用集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这样便只需求各集中质量的惯性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距,从而使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简化

质量代换法的特点:代换前后构件质量不变;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改变摇杆长度为无穷大而形成的曲柄滑块机构

在曲柄滑块机构中改变回转副半径而形成偏心轮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取摇杆为主动件是,才可能出现死点位置,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 急回运动:当平面连杆机构的原动件(如曲柄摇杆机构的曲柄)等从动件(摇杆)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

极为夹角:机构在两个极位时原动件AB所在的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θ

θ=180°(K-1)/(K+1)压力角:力F与C点速度正向之间的夹角α 传动角:与压力角互余的角(锐角)

行程速比系数:用从动件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V2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V1的比值 K=V2/V1=180°+θ/(180°—θ)平面四杆机构中有无急回特性取决于极为夹角的大小

试写出两种能将原动件单向连续转动转换成输出构件连续直线往复运动且具有急回特性的连杆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加滑块导轨(牛头刨床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双滑块四杆机构、正弦机构、偏心轮机构、导杆机构、回转导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直动滑杆机构 机构的倒置:选运动链中不同构件作为机架以获得不同机构的演化方法

刚性冲击:出现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因而会使凸轮机构受到极大的冲击 柔性冲击:加速度突变为有限值,因而引起的冲击较小

在凸轮机构机构的几种基本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使凸轮机构产生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产生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则没有冲击

在凸轮机构的各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只宜用于低速的情况;等加速等减速和余弦加速度宜用于中速,正弦加速度可在高速下运动

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转动中心到理论轮廓的最短距离,凸轮的基圆的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小

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在任一位置时的传动比,都与其连心线O1O2被其啮合齿廓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所分成的两线段长成反比

渐开线:当直线BK沿一圆周作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一点K的轨迹AK 渐开线的性质:

1、发生线上BK线段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AB

2、渐开线上任一一点的发线恒于其基圆相切

3、渐开线越接近基圆部分的曲率半径越小,在基圆上其曲率半径为零

4、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大小

5、基圆以内无渐开线

6、同一基圆上任意弧长对应的任意两条公法线相等 渐开线函数:invαK=θk=tanαk-αk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

1、能保证定传动比传动且具有可分性

传动比不仅与节圆半径成反比,也与其基圆半径成反比,还与分度圆半径成反比 I12=ω1/ω2=O2P/O1P=rb2/rb1

2、渐开线齿廓之间的正压力方向不变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顶隙系数)记P180表10-2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一对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时,他们的接触点在实际啮合线上,它的理论啮合线长度为两基圆的内公切线N1N2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压力角是指该点法线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 渐开线齿廓上任意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

根切:采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廓时发生根切的原因是刀具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点N1 一对涡轮蜗杆正确啮合条件:中间平面内蜗杆与涡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重合度:B1B2与Pb的比值ξα;

齿轮传动的连续条件:重合度大于或等于许用值

定轴轮系:如果在轮系运转时其各个轮齿的轴线相对于机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

周转轮系:如果在连续运转时,其中至少有一个齿轮轴线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绕着其它齿轮的固定轴线回转

上一篇:技能标兵事迹材料下一篇:公共基础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