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2024-06-21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通用3篇)

篇1: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注释:

1、卫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2、胁:胁迫(他投降)

3、白:禀报。又,《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又,《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降之:让苏武投降。降,作使动用。

5、幽:囚,禁闭

6、窖:地穴

7、绝不饮食(sì):不给吃的喝的。绝:断绝。

8、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9、啮(niè):吃,嚼

10、北海: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11、羝(dī):公羊

12、羝乳:公羊生小羊

13、廪食不至:官方供给的粮食没有到

14、弆(jǔ):收藏。

15、草实:野生的果实

16、仗汉节牧羊:拄着代表汉廷的节杖放羊

篇2:苏武牧羊北海上文言文及翻译

是大汉苏武.(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 武传》与《左传》中“传”)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10 段由 10 个学生来读,其余学生听读,注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在 读完一段后及时纠正)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注释很详细)自读并翻译,确认重 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一)句式积累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见犯乃死,重负国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何以女为见? 为降虏于蛮夷 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判断)(判断)(判断)(被动)(被动)(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介宾后置)(省略句式)“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教师引导学生沉下 心阅读文字,亲近文字,为后面的解读铺垫.积累句式要善 于抓住特殊句式的形式标志来准确判断,善于在学习中归

类.(二)词类活用 单于壮其节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欲因此时降武 其一人夜亡(意动)(使动)(使动)(名作状)为 什么“壮”是意动?“归”“降”是使动?“夜”是作状 语?推演出一般规律并联系已经学过的句子来佐证.(三)古今异义 且陛下春秋高(年纪)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押)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老人,长辈的尊称)欲因此时降武(“因”,趁机;“此”,这)武等实在(“实”,确实;“在”,存在)3,思考: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 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 牧羊几件事, 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 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苏武以气节而光照千秋.两千多年来,他砥砺着无数仁人蹈 死不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不屈之信念,不朽之爱国 精神大旗高高标举,猎猎作响于历史的时空.本节课,我们 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 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 心研习课文.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 理出文章思路.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 术手法的作用.第三大组:思量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 存活是否矛盾.明确:第一大组:小标题 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 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 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 劝降,岿然不动 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 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 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⑩艰险 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 ⑦李陵 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 ④舍生取

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被困北地,发白归汉,生动刻 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第二大组: 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 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 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 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 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 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 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李陵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 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 大的说服力,再加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 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 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 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 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对比手法.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 痛苦的李陵来对比苏武.他们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表现 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时,采用 了威胁手段: 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 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 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

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第三大组:写史一般要力求冷静,客观地反映事实.班固在 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则是饱含深情 地以细节描写含蓄表达了对苏武高尚人格的敬佩仰慕之情.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 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顽强求生.“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是“始以强壮 出,及还,须发尽白.”无限沧桑!这些最具感染力的细节, 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至于苏武先欲自 杀后设法存活并不矛盾,只是不同情形下的反抗方式.前以 自刎表示为国雪耻和决不投降的决心,后以存活来捍卫国家 尊严.三,全班学生质疑解惑(这组学生提出问题,那组学生回答, 交相“出招”“接招”)学生的质疑颇有价值的是—— 1,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 其矫正弓弩? 商议后明确: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 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 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 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便是

一种斗争方式.这与廉者, 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 叔齐不同.2,李陵劝降时所说“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 灭者数十家”是实情,苏武为何不接受? 商议后明确:汉武帝晚年的确残忍,班固继承司马迁“不虚 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语带批判,义正词严.但苏武秉 持至高无上的君臣之义,坚定地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 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这正是封建士子的道德原则,是 苏武尽忠于大汉帝国,至死不渝的表现.3,苏武的忠君是否带有愚的成分? 商议后明确:苏武的忠君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 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身为汉使出使匈奴,在遇到意外事件之 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屈节辱命,不能使人格,国格受辱, 而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 愿意赴汤蹈火.如果他变节投降, 那么他个人虽安享富贵,但国家与人民无疑会蒙受屈辱.当 然武帝的恩情也不能抵消其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苏武一味强 调武帝对他们父子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之肝脑涂地 也不免带有愚的成分.4,苏武出使匈奴前曾许诺其妻“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为何还在匈奴娶妻生子? 商议后明确:也许这是人性的弱点,真是“金无足赤,人无

完 人”.娶了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为妻,确实有违当初诺 言.不过所生孩子名曰“通国”恐怕别有寄托吧.同时“水 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又怎能苛责两千多年前 的苏武? 第三课时 一,引入名家评价,供学生参考(多媒体显示)1,孔子云:“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又云“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 矣!——汉班固 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唐温庭筠 3,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 节者也.——清何 焯 4,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与冰天,穷困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 中难,心比铁石坚, 时听塞上,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 帏, 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宁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欲使匈奴,惊心碎胆,常服汉德威.——《苏武牧羊》歌词 二,学生品评(先思考并形诸文字后举手发言)1,子卿毅然使匈奴,大义不受辱.漫漫十九载,北海牧羊, 望断归国路.威逼利诱不降胡,持节亮风骨.悠悠五千

年, 何谓忠臣?大汉有苏武.——《醉花阴咏苏武》 2,一颗忠诚之心,照耀了千秋史册;一片报国之情,留下 了万世美名.铮铮铁骨诠释了刚毅,匈奴为之战栗;悠悠心 灵写尽了顽强,天地为之动容.千年苏武,不朽忠魂!3,尽管有人说他不是民族英雄,但我认为他是!他抛却小 我的一己私利,而顾全国家的尊严,境界高卓,人格高尚.他先国后家的义举令我肃然起敬,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的历史功绩永不磨灭.4,曹植在他的《白马篇》中说“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 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我心中苏武就是这样一个伟岸的 大丈夫.三,教师总结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无疑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评价,而 不能超越人物所处的历史年代.苏武作为汉朝的和平友好的 使者出使匈奴,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

篇3:苏武牧羊北海上

(选摘自《汉书·苏武传》,题目为编者加)

【注释】

①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其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 ②羝(d~):公羊。

【文学常识积累】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其父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作有《后传》数十篇。班固在此基础上撰写《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一代大量的辞赋和散文,使之具有总集的性质。内容记载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至王莽帝皇四年(23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共100篇,由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体例基本上继承《史记》而略有变更,如改“书”为“志”,创立了《艺文》《地理》《刑法》等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汉武帝以前的史实多袭用《史记》原文,但有不少补充和改动。其思想性较《史记》稍有逊色,但作者对客观事实的尊重使《汉书》在史学史上占据了一定地位。文学价值也很高,最著名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视死如归、艰苦卓绝的不朽的爱国英雄的形象。

【阅读提示】

苏武代汉出使匈奴,恰逢虞常谋反,受牵连而被匈奴扣押了19年。在被扣的漫长岁月中,苏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一方面生活困厄,环境艰苦,常常食不果腹,更无人倾诉衷肠;另一方面匈奴首领又不断对他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毫不屈服。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地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后人咏之,名家名句迭出。读之亦难止热血翻涌。如“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唐·王维《陇头吟》)“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唐·杜牧《边上闻笳三首》)“苏武持节归,班超束书起。”(唐·鲍溶《壮士行》)“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唐·李益《塞下曲》)“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唐·胡曾《交河塞下曲》)“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唐·聂夷中《胡无人行》)“灞亭不重李将军,汉爵犹轻典属国。”(唐·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等等。

【知识考查】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知武终不可胁胁:胁迫(他投降)。

B.白单于白:白色的。

C.天雨雪雨:下雨(引申为下),名词活用为动词。

D.武卧啮雪啮:吃、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与毡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B.乃幽武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C.匈奴以为神

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子何恃而往

3.对“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拄着汉节牧羊,完全是为了支撑病弱的身体。

B.苏武卧起操持,当然是表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C.苏武把杖节用得节毛尽落,说明了他被扣留在匈奴的时间长。

D.写出了苏武被扣留匈奴时经历的磨难和考验,展示了他的民族气节和坚定意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始终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每日杖节牧羊,毫不屈服。

B.苏武这种坚持气节与操守,始终不忘自己职责的人,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脊梁,他的精神已深深地渗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C.匈奴人把苏武囚禁起来,安置在地穴之中,不给他水喝,也不给他饭吃。

D.匈奴人将苏武迁移到北海边上没人的地方,让他放小羊,说是等小羊长成大羊了才让他归汉。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武既至海上,禀食不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点拨】

1.B(白:告诉或禀报。)

2.D(第一个“而”,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第二个“而”,表修饰的连词。A项中都解为代词“它”,指代食物。B项中都解为“于是”。C项中都是介词,“以为”可译为“把……当作……”。)

3.D(A、B、C均不符合原句意思。)

4.D(应该是“让他放公羊,说是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归汉”。)

5.①让他放公羊,说是公羊生了小羊才让他归汉。②苏武不久到了北海边,匈奴不给他供应食物。

【参考译文】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公司2012年度工作总结xin下一篇:就业讲座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