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2024-09-01

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篇1: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熟悉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3.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每小组准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准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学生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日常熟悉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示例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学生独立思考填空。

(3)组内交流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4页第1题。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学生先独立连线,再集体交流。

(2)课本第 3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反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学生根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学生发现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在交流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生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获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篇2:吨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 教学设计 张德银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小学三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1页 测量第三部分 吨的认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应该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学量的意义时都应该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呢?教师在教学以前应认真思考:哪些内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哪些内容只能让学生借助推理和想象进行间接体验。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和想象去理解。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多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六、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老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举例、教师图片展示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因为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考: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因为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叹: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该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 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00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篇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 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 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 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 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 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 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 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 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 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 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 都是学生熟悉的, 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师问:小朋友们, 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1) 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2) 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 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1) 学生观看场景图, 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2) 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用时方便吗?

3. 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 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 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 通常用“吨”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 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 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 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 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 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 充分体验

1. 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 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 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 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 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 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 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 看能否搬动, 搬完后, 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 由最轻到重, 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 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 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 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 感觉很重, 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 (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 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 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 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4) 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 ) 千克, 8吨= ( ) 千克, 5000千克= ( ) 吨, 7000千克= ( ) 吨。

(5) 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 算一算, 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 然后交流算法, 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 40个学生的体重, 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 结合实际, 加深对吨的认识 (多媒体结合演示)

(1) 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 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 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 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 20袋水泥是1吨

(2) 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 )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 200块砖重是 ( ) 千克, ( ) 块砖重是1吨

(3)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 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 加深认识

1. 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

一只羊重大约45 ( )

一个苹果重200 (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

拖拉机能装2000千克石子, 也就是 ( )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 也就是 ( ) 吨

一条蓝鲸重7吨, 也就是 ( )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 也就是 ( ) 千克

2. 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 照这样计算, 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 试一试 (多媒体) :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 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 13个成人

(1) 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 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 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 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 算一算, 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 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 回归生活

1. 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有哪些收获。

2. 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 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 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 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 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 作好记录。

篇4:“吨的认识”教学建议

一、灵活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初步认识吨

教师引导:“同学们,熊弟弟、牛大哥、马叔叔、鹿妹妹一同来到小河边,它们正准备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看图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把故事说完整。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图中“人物”各自表达的意思。马叔叔说:“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熊弟弟说:“这里有块牌子,——限重1吨。”牛大哥说:“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然后对“限重1吨”、“1吨有多重”“咱们一起过”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主题图进行整体观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紧围绕小精灵的问题“它们能同时过桥吗”,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的体重加起来,再与1吨作比较,即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既然它们不能同时过桥,那它们该怎样过桥呢?”教师提出这一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补充,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一个一个地过桥,也可以两个一起过桥(每次过两个),还可以牛、马、鹿三个一起过桥,或熊、马、鹿同时过桥。“熊、牛、鹿能一起过桥吗?”分别证明这些“组合”能同时过桥的理由。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同桌互问、师生互问,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吨”。

二、结合生活实例,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一目标要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身边实例,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除教材中列举的外,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如,每袋大米(面粉)重25千克,40袋大米(面粉)刚好重1吨;一袋水泥的质量是50千克,20袋水泥的质量就是1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2万个鸡蛋大约重1吨;每袋化肥的质量是40千克,25袋化肥的重量就是1吨;……生活中的实例很多,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此外,还可以称出10千克的一桶水让学生提一提,感受10千克的重量,从而想象100桶10千克水的重量就是1吨。

三、学习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了吨与千克的进率,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例7教学的重点是吨与千克的相互换算,内容很简单,容易被忽视。其实学生要真正理解还有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所以,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可能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吨”之后,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吨”在生活中的运用,如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可以从汽车的载重量、火车车厢的运载量、电梯的载重量、桥梁的承受力等方面进行引导,列举生活中运用“吨”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换算的实例,帮助学生练习理解。如:

1.在一台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上,装4台重7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2.一辆卡车每次可运货800千克,10次可以运货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粮店原有大米1吨,又运来5000千克,这些大米能卖6天,平均每天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4.现有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和700千克的机器各一台,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村完小

篇5:《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汪雯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千克与克

能具体描述一下1g与1kg有多重吗? 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苹果150()排球450()西瓜3()以上是咱们以前所学习的质量单位。

二、自主探索,导入新知。请同学读一读 一只恐龙约重12000kg 一头鲸鱼约重60000kg

这时如果我们仍用质量单位kg或g会很不方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那么一吨有多重呢?

假设三年级同学的平均每人重25kg,10名同学的体重共有多少千克? 250kg 40名同学呢?

40个25kg也就是1000kg 让学生感受一名同学的重量(有点重)每人背一背,实际感受 像这样40名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kg,也是1吨

一吨到底有多重呢?(举实例)提问加上图片补充

每袋水泥重50kg,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kg,几桶油重1吨?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

(出示课件)如:钢铁的质量,蓝鲸,大象,大型机器,万吨货轮,一车皮的煤,一大堆木材等等。

三、课堂小结: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一般用吨来作单位名称。

四、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吨=1000kg

2吨=()千克

5000千克=()

3吨-1吨=()千克

7000千克+4000千克=()吨

8吨-2000千克=()吨

6000千克+8吨=()千克(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汇报交流。(3)小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1.熟记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在计算时,不是同名单位的数,要先化成同名单位的数,才能计算。

3.看清题意,再做题。

二、课堂练习

课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kg,也就是()吨 一辆卡车载重量5吨,也就是()kg 6吨=()千克

9000千克=()

8吨-7吨=()千克

9000千克+6000千克=()吨 4吨-2000千克=()吨

4000千克+3吨=()千克 明辨是非。

1、一辆小货车载重9kg。

()2、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

()

3、小兰体重30千克。

()

4、一头成年蓝鲸重2吨。

()5。800千克>2吨。()

四、课堂总结:

篇6: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分析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一种重要的课堂表现形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探究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不断丰富和探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以《吨的认识》为例,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设计理念

“吨”这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吨”的有关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

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年级

小学三年级。

授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

6、例7,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是一个常用的质量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关吨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由于“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吨”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日常生活在也有买饼干、盐、白糖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首先创设了生活中“过桥”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

出各种问题,探究有关质量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通过背一背、看一看、算一算 想象、感悟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估测能力。

教学方式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例6的情境图和教材情境图。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用到吨作为计量单位的地方。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会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猜测推算等活

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2、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故事,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有一天,熊老弟、牛大哥、马大叔和羊妹妹一起去猪大伯家里做客,他们走到了一座桥边,同学们能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生:踊跃讲述自己认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

2、提醒学生注意图中的“限重1吨”的木牌,并提问:1吨有多重呢? 生:积极思考后,给出不同答案。

3、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单位”,并告诉学生1吨=1000千克。

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解。

二、探究新知

1、图中的小动物怎样过桥。

师:它们能一起过桥吗?同学们能帮助它们吗?

生: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意见。因为它们的体重大于1吨,所以不能过桥。师:继续引导,怎样才能过桥呢?

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师: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节省时间,又最安全呢?

生:交流后听代表发言。

师:评议学生的回答,告诉他们一个一个的过桥虽然最安全,但是花费的时间太多,但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在两个一起过桥的时候,最好还是搭配一下。

2、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吨究竟有多重呢?

生:集体研究得出结论。

师:多媒体演示:

1袋面粉重:25千克

2袋面粉重:50千克

4袋面粉重:100千克

20袋面粉重:500千克

40袋面粉重:1000千克

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千克,也就是1吨。

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的过程。

师:填空:袋质量是1吨。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大约是1吨。

生:积极思考回答。初步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3、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师: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请学生试着计算:6吨=千克

7000千克=吨

生:独立计算后讨论交流,说一说填写思路。

师:板书学生的交流结果。

4、背一背:让学生相互告诉自己的体重,猜测一下多少个学生加起来才有1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订证。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动物质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动物的质量有一定的认识。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吨与千克间的换算。让学生独立完成。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有6吨货物,每箱重800千克,一辆载重4吨的货车,一次最多能运走几箱货物,全部运走需要几趟?

四、课外拓展

1、出示教材13页练习三第3题的图。

改问题为:用载重分别为1吨和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已知租一辆载重为1吨的货车运费200元,租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费150元,应该怎么租车?

2、写一篇教学日记:《我心中的

吨》。

设计意图

吨的认识这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吨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感受“吨”、建构“吨”、应用“吨”。

自我评价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 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

2、本节课就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破,特别是对练习的设

计 层次非常清楚,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拓展延伸环节中的数学小故事“曹冲称象”是教材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 的素材。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篇7:《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虞区阳光学校 傅佳俊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教材第三单元测量“吨的认识”P31—3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忆旧引新,把握起点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质量单位,分别是“克和千克”,谁能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二()班的同学,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相当不错,傅老师忍不住要表扬你们,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棒!下面,傅老师还要请大家做一道填空题,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了哦,请看大屏幕!(每题配以图片)

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是500()二年级的小兰同学体重约25()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重200()

一头大象重约8()

(二)顺势而导,引入新课

3.1.检查作业中引出课题。最后一题填单位,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怎么想的?”为什么不用“克和千克”呢? 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4.是的,大象的质量很大,用克和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傅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记住这个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2.读课题,认识字母表示的“吨”。首先,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课题!

5.在日常生活中,“吨“一般用字母“T”来表示吨。来“T,T”读两遍!

二、实践体验,认识新知

(一)直观感知,朦胧“初识”

1.同学们请你找一找,我们今天的大教室中,你觉得有没有可以适合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生:没有!(如果有人说有,那可让大家来辨一辨。)问: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呀? 2.那么走出教室,你能找到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的物体吗?

(如学生说对了,老师加以肯定。)嗯,是的,的确很重,是要用吨。老师也找到了一些。

(如学生说不出,老师就可说)看来我们对“吨“还是比较陌生,老师找到了一些,请看!

3.课件展示:集装箱(?吨)、一大堆石子(?吨)、一条大鲸鱼(?吨)、一大堆蔬菜(?吨)的重量!

问: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大、很多、很重。

问:是的,适合用“吨”作单位的物体都很较大、很较重,那么这个“吨”到底有多重,让我们从天天要喝的水说起。

(二)教师引领,初步“构建”

1.教师课件出示一瓶500ML的矿泉水的图片。同学们,这是娃哈哈矿泉水,你们喝过吗?经称重,一瓶的质量是500克,想掂一掂吗?感觉怎么样?

一瓶是500克,那么两瓶就是1千克。2瓶1千克,20瓶就是10千克。很不错!(板书“1瓶 500克”,“2瓶 1千克”,“20瓶 10千克”)

2.20瓶,谁想来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3.继续,200瓶就是100千克。课堂上,老师带不来没有带来这么多的水,现在请看大屏幕帮忙!

(出示200瓶水,并板书“200瓶 100千克”)大家的推算能力真强,再来一个!4.2000瓶就是1000千克。(出示2000瓶水,并板书“2000瓶 1000千克”)5.同学们2000瓶矿泉水就是1000千克,为了记忆和读写的方便,数学上将1000千克,也说成1吨,所以1000千克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2000瓶矿泉水是1000千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说2000瓶水的总质量就是1吨。

6.好的。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呀,每人大约可以分到这样的50瓶。这里有50瓶,谁想掂一掂,怎么样!

7.刚才我们知道了,2000瓶水是1吨,那么2000瓶水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8.出示水桶,老师经过测算,一桶可以倒进50瓶,两桶就是100瓶?

9.好的,请看,这是一个游泳池,长2米,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在里面?大不大? 10.接下去,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11.看录像,(倒进1桶后,暂停)现在倒进了多少瓶?两桶呢?100瓶。一起数下去?150瓶„„2000瓶,也就是1吨!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带来了这个装下了一吨水的游泳池,怎么样?大(板书大)

12.装满的时候,你们能抬起吗? 13.1吨确实很重。同学们,我们见过这种桶装矿泉水(课件出示大桶矿泉水)。一桶约是20千克,那么这里的水,就可以装成这样的50桶,用小卡车来装,那是满满的一车!50桶摆放在教室里,也将是大大的一堆。

14.怎么样?现在对这个1吨有感觉了吧!接下去,让你我们继续有来感觉受“吨”!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知”

1.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二年级的小兰同学体重约25千克,还知道了一个苹果约重200克。(课件图片)

现在,老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进行推算:(1)像小兰这样的二年级同学(40)个,总质量约是1吨。(2)(5000)个这样的苹果,总质量约为1吨。2.汇报交流,你们是怎么想的!

3.假设,我们班每个同学的体重都是25千克的话,我们全班同学的总体重有1吨吗?请你抱抱你的同桌,感觉怎样?抱1吨,也就是40个小朋友,你抱得起吗? 1吨果然重。(板书重)

4.5000个苹果,不得了,这个苹果就是200克,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苹果的话,吃完1顿这样大小的苹果,13年还吃不完,你今年几岁呀!1吨的苹果果然多。(板书多)

(四)实际应用,巩固“感知”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质量1吨的物体,指着板书说“大、重、多”,学以致用,现在我们要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

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有近500年的历史,他庄严肃穆,高近10米,粗80厘米,重约20(),我们为祖国有这样的文物而自豪!

2.上虞大象公园的大象群。

这是哪里你知道吗?谁去过,是的,舜耕公园的大象群雕可是我们上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他长68米,高27米,总重约800()。

3.一只鸽子重约450()。怎么想的!

鸽子很轻,如果填吨,怎样?填千克的话,也有半吨,填克比较合适,跟1瓶矿泉水的质量差不多!

4.一座桥的载质量是10()

你们知道什么叫“载质量”吗?出示限重公路桥的路标后,说,要遵守交通规则,不然会有意外发生!

5.一辆奥迪A6轿车的自重约2000()汽车很大、很重,为什么不填吨了呢? 是呀,填单位的时候,不但要想到物体的大、重、多,我们还要结合数据进行填写,可不是大、重、多就是吨哦!如果改作用“吨”呢?也就是()吨。

同学们,2000千克,也可是写成2吨,怎么想的呢?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因为1吨是1000千克,2000千克就是2个1吨,就是2吨。能安全过刚才的那座桥吗?

(五)化聚转换,厘清“关系”

师:2000千克=2吨,这样进行单位间转化的题你会做吗?请独立完成练习纸。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8吨=()千克 7000千克=()吨

找一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批改!反馈时,要求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三、梳理小结,内化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具体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3.你们还有疑问吗?现在老师再请你找找生活中用吨做单位的物体,你能找了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过渡:接下去,我们就要用所学知道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哦。1.辨析。

电梯的载重是1吨,现在有15位乘客,体重总和为110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电梯吗?

2.纠错。

有个叫“浩浩”的二年级小男孩写了这么一篇日记,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早上起床后,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面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校门口那两头约1千克的石狮子威武地站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

篇8:“吨的认识”教学建议

一、灵活利用教材资源, 让学生初步认识吨

教师引导:“同学们, 熊弟弟、牛大哥、马叔叔、鹿妹妹一同来到小河边, 它们正准备过桥……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看图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把故事说完整。在学生说故事的时候,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图中“人物”各自表达的意思。马叔叔说:“这里有桥, 咱们一起过吧。”熊弟弟说:“这里有块牌子, ———限重1吨。”牛大哥说:“限重1吨?1吨有多重呢?”然后对“限重1吨”、“1吨有多重”“咱们一起过”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教学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主题图进行整体观察,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紧紧围绕小精灵的问题“它们能同时过桥吗”, 引导学生将这些动物的体重加起来, 再与1吨作比较, 即400+300+500+100=1300 (千克) ,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 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既然它们不能同时过桥, 那它们该怎样过桥呢?”教师提出这一开放性问题, 让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一个一个地过桥, 也可以两个一起过桥 (每次过两个) , 还可以牛、马、鹿三个一起过桥, 或熊、马、鹿同时过桥。“熊、牛、鹿能一起过桥吗?”分别证明这些“组合”能同时过桥的理由。教学时, 还可以通过同桌互问、师生互问,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认识“吨”。

二、结合生活实例, 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的:“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这一目标要求, 教学时, 要结合学生身边实例, 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让学生具体说说生活中1吨重的物品, 除教材中列举的外, 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 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对比, 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如, 每袋大米 (面粉) 重25千克, 40袋大米 (面粉) 刚好重1吨;一袋水泥的质量是50千克, 20袋水泥的质量就是1吨;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2万个鸡蛋大约重1吨;每袋化肥的质量是40千克, 25袋化肥的重量就是1吨;……生活中的实例很多,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此外, 还可以称出10千克的一桶水让学生提一提, 感受10千克的重量, 从而想象100桶10千克水的重量就是1吨。

三、学习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 了解了吨与千克的进率, 初步建立了1吨的质量观念。例7教学的重点是吨与千克的相互换算, 内容很简单, 容易被忽视。其实学生要真正理解还有一个反复体验的过程, 所以, 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 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可能多种多样, 只要合理,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吨”之后, 要让学生充分说说“吨”在生活中的运用, 如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吨”作单位? (可以从汽车的载重量、火车车厢的运载量、电梯的载重量、桥梁的承受力等方面进行引导, 列举生活中运用“吨”的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换算的实例, 帮助学生练习理解。如:

1.在一台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上, 装4台重700千克的机器, 超载了吗?

2.一辆卡车每次可运货800千克, 10次可以运货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3.粮店原有大米1吨, 又运来5000千克, 这些大米能卖6天, 平均每天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篇9:“吨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片段一:课前测试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

想:因为( )个( )除以( ),够商3个( ),写在( )位上。第二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想:因为( )个( )除以4,够商( )个( ),所以商( ),写在( )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

[3 6.06]先算:_____;被除数中的0表示_____。

再算:_____;最后算:_____;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_____。

评析: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片段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自己先计算,再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2.4÷4=5.6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5),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22)个(一)除以(4),够商5个(一),所以商(5),写在(个)位上。然后算积和差,5个(一)乘4,得20个(一);22个(一)减去(20)个一,得2个(一)。

2.再次确定商的位置,准确对位,找到商。课件依次出示

思考的过程(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充的):

第二次商是(6),商写在(十分)位上,(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即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为什么?想:因为2个一和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第二次的被除数24表示(24)个(十分之一),所以第二次的商6表示(6)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够商(6)个(十分之一),商是(6),写在(十分)位上。最后算积和差,6个(十分之一)乘4,得24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减去24个(十分之一),得0,所以商是5.6。

评析: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过程,说一说算理,理解算理,从而构建算法。

片段三:0的使用

课件出示: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14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信息一:16天,信息二:14km,问题是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两个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除的联系)列出算式,探究算理。(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4÷16=0.875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0),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所以商(0),也就是用0来(占位),写在(个)位上;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表示140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除以16,够商8个十分之一,(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的小数点点在(个)位0的右下角,类推到十分位上。第二次商(8),写在(十分位)上;然后算积和差,8个(十分之一)乘16,得128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减去(128)个十分之一,得12个(十分之一)。

2.添0继续除(算千分位)。课件依次出示思考过程:第三次商是(7),商写在(千十分)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2个十分之一表示120个(千分之一),所以在12的后面添上0,就是120个(千分之一)除以16,够商(7)个(千分之一),所以商(7),写在(千分)位上。依此类推,最后再算万分位。迁移到万分位上是5。所以14÷16的商是0.875。

评析:教师采用尝试思考、类推、迁移等解题方法,既对解题有一定的导向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由“整数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怎么办?”来揭示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究和发现新知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片段四:呈错、找错、析错、纠错、避错

呈现错例,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你找一找错在哪里?为什么?然后帮他改一改。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3),商写在(十)位上。想:因为(12)个(一)除以(4),够商3个(十),所以商(3),写在(十)位上。第二次商是(1),商写在(个)位上。想:因为(4)个(一)除以4,够商(1)个(一),所以商(1),写在(个)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202

先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0表示0;

再算:0除以3,得0;

最后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6个一。

小结性提问:今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评析:教师有目的地选出学生课前测试中的错例,让学生分析,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总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教材,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地位,教学特点有:

1.充分运用了知识的类推迁移,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揭示了新问题中的新矛盾,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两主”作用发挥恰当。

2.学生学习新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练习,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自己寻找,错例也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使学生学会,又会学,还乐学。

3.设计恰当,有坡度、有层次、还有变化,针对性强,利用学生的错例,进行判断、析错、纠错、避错。以防患于未然,既概括了易犯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巩固和强化作用。

上一篇:空乘面试自我介绍及问题总汇下一篇:餐饮公司上半年安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