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2024-07-23

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精选9篇)

篇1: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2009---2010年英吉沙二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关于开展喀什地区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通知》精神,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坚持育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和生活观念,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技巧,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挫折、学会沟通与协作,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以下简称“一小时活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使全体学生参加到“一小时活动”中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95%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每位学生至少掌握2项日常的体育锻炼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三、具体措施

1、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高中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特点,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体育课中的生命教育,加强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措施。

2、严格执行《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每班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练兴趣,重视学练前的各项准备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3、认真组织“两操”。每天一次的课间操(25分钟)和两次眼保健操(上、下午各5分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督促,学生自律委员会检查,确保实效。

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班每周安排两次课外活动(下午18:35——19:30),体育老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值班,全面负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5、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和特长。除“一小时活动”外,组织足球、篮球、网球、乒乓、健美操、有以上内容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6、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和资源。每天中午(12:20——12:50)和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开放体育活动室,向学生出借体育器材。

7、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体育生活。每学期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型活动外,体育组与各年级组要组织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课外体育活动值日安排

总负责:汪彦机动人员 :庞春林 时间:星期二——星期四:下午18:35-19:30 各班负责人有各班班主任

注:请值日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准时到位,关注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并填写好《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记录》。如遇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应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当日值班领导联系

2009年—2010年英吉沙二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活动实施方案

2009年9月

篇2: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坚持“健康第一”,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师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努力增强师生体质。

二、活动目标

1、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优化锻炼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师生乐于参加,自觉锻炼。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体验到锻炼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2、掌握一至二项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师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确保师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2、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日督查、体育老师组织、年级组长管理、班主任实施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3、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习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四、活动内容

初级阶段

1、田赛项目:跑步、踢毽子、跳短绳、、丢沙包、丟篮球、足球等。

2、棋类项目:围棋、象棋、五子棋、跳子棋、军棋 注意事项:

1、每周星期二、三、四的第七节课为集中体育活动时间,如遇下雨,改为室内活动。

2、近期时间都按照初级阶段安排进行锻炼。

3、班级同学可另行设计其它运动项目,但不得影响其他组的活动。

4、器材由各组同学在本年级体育教师处领取并登记签名,活动结束后收取器材,交本年级体育老师清点数量并登

记签名。正常损坏,做好详细报损记载,人为损坏或丢失,照价赔偿。

五、组织机构及具体职责

成立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领导小组,加强管理,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长:花启国 副组长:黄里华

成员:体育教师及所有班主任

1、组长为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全校体育工作全面负责。

2、副组长分管体育工作,检查督促各班体育活动的开展,落实各项体育工作要求。

3、行政人员负责督查体育课教师上课、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并随时检查学生每天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4、学校后勤负责安排人员维护体育场地设施,添置体育器材。

5、学校组织大队干部每天检查各年级各班学生做课间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情况。

6、年段主任负责安排管理本年段师生参加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

7、专职体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担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指导班主任开展体育活动课。

篇3: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2004年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的课时, 义务教育阶段, 一二年级由过去的每周3节调整为4节, 三至九年级调整为每周3节;高中阶段每周2节。随着这一规定的落实, 全国绝大部分学校都出现了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7号文件) 下发, 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加大投入, 解决中小学教师不足等问题。如江西省实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教职工与教学点班额比相结合的编制制度, 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的缺编问题。河南省近年来在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特岗计划”中, 专门拨付一定经费用于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师, 使“特岗计划”中音体美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

据了解,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组织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教师和器材‘配齐、达标’项目”, 其中的“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配齐项目”, 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音体美教师短缺和体育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但是,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状

记者前不久采访一所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时,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的一番话道出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的现状:

我校是重庆一所重点完中, 初高中加起来共有100多个教学班。现有体育教师18人, 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校一年级到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计算, 目前缺口至少在8人以上。

实际上, 我校目前只在高一、高二开设了3节体育课, 高三还是2节体育课。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师资不够, 根本开不起来课;另一方面是其他学科的课都排满了, 课程根本安排不出来。尤其到了高三, 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能开设2节体育课已经相当不错了。全国很多地方高三都没有体育课了。即便是按照现在的课时开课, 我校体育教师每周每人都得上20节以上的课, 这还不算代表队的训练和课间活动的工作量。除此之外, 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 体育教师都必须到位。因此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操场或体育馆里。按照规定, 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我个人每周要上20节以上的体育课, 每周超出7、8节。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 我想找同事帮忙带下课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法帮忙, 最后只好放弃。唉, 现在想提高自身都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重庆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该市小学缺体育教师47%, 初中缺35%, 高中缺61%。

教育部最新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 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 还需要30万左右的体育教师。2010年, 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全国10个省、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了全面了解, 发现在多数省市的一些按规定开足体育课的学校, 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中学在18节以上、小学在20节以上甚至达25节。与其他学科相比,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属超高工作量。

行动

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重庆市体育与健康课规定, 每周一至十二年级全部开设4节体育课,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师课时量为每周18节。按照这一规定, 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师配备的人数应为班数×4节/周÷18节等于人数, 我校现有73个教学班, 体育教师应为73×4÷18约等于16人。2007年之前, 我校只有体育与健康教师12人, 近几年陆续招入大学体育专业毕业生5人, 体育与健康教师达到17人。由于我校的教师编制没有满, 因此近三年先后招聘了10余名教师, 其中音体美等“小三门”课的教师就有7、8名, 基本满足了这些学科的教学需要。

为开齐开足体育课, 山东省青岛市近些年每年都要为每个区县配备10余名体育教师, 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以即墨市为例, 前年该市招聘了18名体育教师, 去年又招聘了30余名体育教师。与此同时, 青岛市还对改行从事其他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进行“改行归队”的梳理, 让改行的体育教师回到原来的岗位或兼职教学。此外, 该市还聘任了不少兼职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工作, 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针对全区教师总体超编1000余人, 学科布局不均衡 (超编缺岗) 的现状, 采取了对超编学科多余教师, 且有意愿、有基础的教师实行转岗培训措施, 合格者持证上岗;对小学教师部分转岗和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进行为期一年的周五六日培训, 经考核合格, 持证上岗;同时该区每年对缺编体育教师较多的学校给予少量入编, 增添新教师。

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的同时,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将每天上、下午两次大课间活动上升为“大课间行为艺术”, 安排专门课时予以保证, 调动了校长和其他教师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积极性。洛龙区古城中学的刘爱贤校长对记者说:“‘大课间行为艺术’是我们校长的公开课, 每节课我都会亲自筹划备课, 和老师沟通、共同研究, 不仅有学期计划、课时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反思等, 还有优质课评比, 就连活动路线图我都得想好、设计好。”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欣说:“‘大课间行为艺术’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体育’教师, 不仅很好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也更加丰富、有保障。”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中小学校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一是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增加了体育课时;二是近10年来体育教师数量没有按课时比例同步增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对策一: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教师“整体超编, 结构性缺编”的情况。由于在招聘时注重理论和文化考核, 学校急需的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因此被挡在门外, 而招聘来的语数外等其他学科教师却无法胜任体育教师的工作。基于当前体育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特殊政策定向或采用特岗招聘的办法补充体育教师。同时, 应细化教师的配置政策, 最好像规定师生比一样, 规定每个学科教师应配备的数量, 以改变学校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重要位置予以保证甚至过度配置, 体育教师却缺乏严重的现状。

对策二:加强兼职教师培训。当前, 在体育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地方都采取让其他学科教师转岗或由班主任等教师兼教体育课的做法。随着体育课时的增加, 这样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转岗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培训, 通过长期、有效的培训, 尽量使兼职教师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要求。

对策三:建立体育教师基本权益保障制度。在体育教师的课时统计中, 往往不包括早操、课间操和学校课余训练、竞赛等工作的时间。建议将此纳入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或每周课时中, 并使他们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对策四:施行行政问责机制。如果学校不能够配齐体育教师, 少开设甚至不开设体育课, 无论是学校, 还是对相应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都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规定和问责机制。建议对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管理人员, 尤其是校长实行问责制度, 要把校长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出现问题唯校长是问。

难点二:场地太小如何锻炼?

在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面积较小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面临人多场地小的实际, 如何克服困难、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许多学校和地区在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中努力挖潜, 他们用实践证明, 小场地也能做出大学问。

现状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是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劝业场附近的一所学校, 学校仅有一片不规则的空地, 经过整修后成为学生上体育课、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 32个教学班。据校领导介绍, 按照天津市的有关规定, 每所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起码要达到5.4%, “我们学校的生均建筑面积只有3%左右, 如此算下来生均体育活动面积更低, 远远达不到国家最低标准的要求。”该校领导面对现状, 显得十分无奈。

北京五中分校是一所纯初中校, 没有室内体育场地, 操场面积仅为2350平方米。现有初中3个年级, 34个教学班, 在校学生1600人, 每个学生平均只有1.5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记者采访该校时发现, 该校学生想要一起出操都不可能, 只能错时分开活动。

与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北京五中分校情况类似的学校, 在很多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比比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大量存在。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城市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不足45%。以地市以上重点学校为例, 有300米以上田径场地的仅占30%左右, 有3个以上篮球场的仅占42%。如果以生均运动场地计算, 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标准的学校比例更低。

行动

位于北京市王府井商圈的北京市灯市口小学共有学生1400名, 40个教学班。学校每天开设的体育课多达18、19节。原来学校只有两块篮球场、一块羽毛球场地,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都十分困难。近些年, 该校利用教学大楼在楼顶部建造了一个风雨操场, 学生上体育课、开展课外活动和冬季长跑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缓解了场地不足的矛盾。在“向上”发展的同时, 该校还就地“挖洞”10余米, 建起了一个两层的地下体育馆, 一层为球类馆, 有篮球馆、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在这里, 学生既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 也可以玩篮球、手球等;体育馆的另一层则是形体训练房, 以对学生进行体操练习和形体训练, 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该校体育教师商凤西自豪地说:“我校现有的地面、地下、楼上的立体化体育运动设施, 不仅满足了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需求, 还丰富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立体化的体育场地让我们由原来的场地不足, 变为现在的场地高质量、高标准, 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学生体质逐步得以增强。”

作为上海面积最小的区, 卢湾区有不少弄堂学校, 校园面积堪称“袖珍”。“最小的学校从头跑到尾也只有60、70米。”该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蒋平芳这样形容。为了克服场地带来的不便, 卢湾区的许多学校在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思路, 采用蛇形、椭圆形等跑法, 节省了活动空间;同时各校都开发了跳绳、传递火炬、传送篮球、弄堂游戏等适宜本校开展的活动项目, 每所学校的活动内容都达10余种以上。小型多样、因地制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天津市和平区万全道小学以班级为单位, 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进行队列练习。练习时, 每名学生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 而紧凑的节奏、锻炼的强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运动。学生们情绪高涨、乐此不疲。该校副校长赵岩认为, 有个大场地固然好, 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与小场地现实并不矛盾, 大小场地都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要看大家是否重视。

重庆市广益中学背倚南山, 场地十分狭窄, 学生体育活动成了问题。不能在校内开展体育活动, 何不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校长章显林和他的同事们想到做到, 在充分利用周边地形地貌设置学生健身场所的基础上, 该校精心组织、策划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一系列体育活动。每次活动前, 学校都会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讲授相关知识, 并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演习, 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允许出外活动。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 超重和肥胖与青少年运动不足有直接关系, 运动空间不足往往还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发现, 儿童的攻击行为80%发生在室内, 尤其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调查显示, 我国幼儿园人均空间面积0.3平方米, 而美国儿童的人均空间面积为2.3平方米。

解决当前城市学校运动场地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我国的多数城市学校, 建校之初很少考虑学生运动场地问题, 场地基础差, 难以改造。但现在仍然没有对许多新建校的运动场地大小做出硬性规定。在日本, 为确保学生的运动, 文部省明确规定,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中, 运动场地不得少于校园实际用地的50%。建议制订城市学校建筑运动场地大小的国家标准和法规, 明确规定学生运动场地在学校总的用地中所占比例不得少于40%。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运动场应同时容纳全体学生做操之用。中学每学生不宜小于3.3平方米, 小学每学生不宜小于2.3平方米。”事实上, 这个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建议严格执行国家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相关规定, 使运动场地标准成为遏制超大规模学校发展的依据之一, 全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借鉴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经验, 注意开发老城区学校地下、屋顶、自然地势等空间资源, 打破对运动场地非篮球场、排球场不可的狭隘认识。最大限度地扩大学校运动面积。建议将扩大运动场地纳入到城市建设和学校改建规划中。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现实情况是, 一方面学校的体育场地资源还不足以保证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体育资源, 如体育部门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学校完全开放。建议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实现校与校之间, 学校与社会场馆之间统一协调的共享活动, 让每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体育资源。

难点三:缺少器材咋样玩得好?

日前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时发现, 由于体育器材缺乏, 许多农村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 除了跑步和极少数运动外, 很难开展其他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器材可用。体育器材缺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学校落实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瓶颈问题。

现状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翟镇镇圪当头小学共有274名师生, 学校没有一块正规的场地, 全校师生按体操队形站立都排不开。学校只有一个18米长的篮球场, 距离标准篮球场差了8、9米, 篮球场有一副用了10余年的篮球架子, 经过多年使用, 篮板已换过好几回, 架子也焊过很多次。学校大的体育器材还有3个足球门, 可是由于场地小没地方摆, 现搁置在一边。谈起学校的这些“家当”, 该校校长郭学荣忍不住“一声叹息”。她告诉记者, 学校另有3个乒乓球台子都是用洋灰自己砌的;有3副羽毛球拍子, 羽毛球场地就在篮球场中。学校甚至连排球都没有。前两年, 学校为了开展活动买了50根小跳绳, 去年又添置了10根大绳, 算是充实了一下。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动员学生自己缝制沙包、用松紧带做成橡皮筋, 孩子们倒也乐在其中。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武治军告诉记者:“三年前,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只有不到50%。近年来, 河南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投入和配备, 使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达标率已接近80%。但在一些农村小学差距还是很大。”

据中央教科所体卫艺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的调查显示:全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总体达标率在28%~35%之间, 农村达标率更低。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对河北、海南两省四个地区的抽查表明:学校体育器材能够基本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中体育器材有关规定的不足50%, 农村达标率不足30%。

行动

河南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付1000万元专项资金, 用于农村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要求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不低于省级财政拨款1/2的专项资金, 扶持当地农村学校, 特别是乡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 不得挪作他用。同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专项资金到位三个月后, 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对使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要采取措施, 督促专项资金使用的落实。”

北京市密云县近年来累计投资1.85亿元用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新建200米、400米标准塑胶操场56块;建综合体育馆5个、篮球场60余块;配备各类体育器材11万件 (套) ;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学生体质监测设备及体育器材13000多件 (套) ;鼓励学校自制体育器材约计7000余件, 使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篮球架、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和其他教学所用、学生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同时, 各校按照“每年投入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体育工作”的要求, 及时更新、添置小件体育器材, 满足了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记者日前在该县看到, 每所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摆放在操场或体育馆等活动场地内, 学生随时可以拿起篮球、排球打起来, 拿起足球踢起来, 拿起跳绳舞起来。该县教委主任李钟勤认为, 器材摆放到场地上, 看起来只是方便了学生锻炼,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 近几年用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材及场地建设的投入约3530万元。为农村中小学修建篮球场8个、排球场27个, 配备田径及课外体育活动器材45项、8000余件, 总计投入80万元。对促进全旗中小学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 就利用废旧轮胎、废水管、废渔网等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在这里, 一些“废物”成为障碍跑、攀爬、绕桩等的绝好器材, 不仅变废为宝, 还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全国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纷纷效仿, 使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

一位县体卫艺专干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省里加大了投入, 但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缺口依然很大, 加上体育器材很多都是易耗品。因此, 按《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目录》最低标准的要求, 我县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至少在60%以上。”

对策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认为, 近10年, 随着中国义务教育的推进和教育均衡化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 大大改善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但就全国而言, 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置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预算中, 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策二:在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投入中, 必须将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和日常体育器材经费区分开来。目前, 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存在重场馆设施建设、轻锻炼器材购置的现象。运动场馆的建设和大型固定器材的购置占用了巨大的资金;实际投入到日常体育器材、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的所占比例极少。事实上保证日常所需的器材, 如篮球、足球、跳绳等, 对体育教学来说更为重要。

对策三:目前, 学校体育器材购置及补充缺乏制度保证, 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008年、2010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检查, 发现多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的购置和补充, 并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建议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投入经费在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对策四:近年来, 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过程中, 由于没有专业人员, 特别是体育教师的参与, 采购到的体育器材往往在质量、规格上不适合学生使用,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建议今后让体育教师参与到学校体育器材政府统一采购工作中, 以保证体育器材的规范和高质量。

“安全”绊住学生腿脚?

近日公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表明:学校伤害事故主要由运动及学生玩耍打闹引发。学生课间打闹玩耍致伤的有401人, 在校内体育活动受伤的有685人, 均为轻微伤和轻伤, 其中骨折的占56%, 比上一年上升2个百分点。报告认为, 加强课间秩序的管理和体育活动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状

“我是一名市直属百年老校小学的副校长, 分管体育和后勤安保工作。作为学校的负责人, 校园安全一直是我最关心和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最让我头痛。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发生, 防不胜防!”

“去年上半年, 我校六年级的一堂小篮球课上发生了一件事:几名学生在课外活动打球时玩得正欢, 其中一名学生突然冲向另一名学生并用力一推, 后者一下撞到了篮球架上, 头上撞出了一个大包, 眼睛也撞开了一条血线, 缝了好几针。原来这几名学生在玩球时起了争执, 最后竟动起了手。事后, 受伤学生的家长将肇事学生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由于不满法庭的裁定, 受伤学生的家长一直与肇事学生及家长反复纠缠。等到孩子毕业了, 其家长没有了顾忌, 干脆将学校也告上了法庭, 认为学校要负连带责任, 并提出巨额赔偿的要求。折腾了近一年, 事情才平息下来。”

“学校安全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作为第一责任人, 学校的一些安全事故, 如校园踩踏、食物中毒等已经让校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校长经常旁敲侧击地对我说:‘别再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出现安全问题了。’我心领神会, 嘱咐学校的体育教师, ‘体育课只要能上就行了, 千万别搞什么花样, 搞出问题就麻烦了。’于是, 学校的单杠、跳马等器材被收进了器材室, 各种球也被‘束之高阁’, 冬天只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别说, 还真管用, 快一年了, 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时都平平安安, 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只是校内的‘小胖墩’和‘小眼镜’越来越多, 冬天感冒的学生也有所增加, 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为这些问题负责。”

行动

1998年1月11日, 中国教育报在《社会周刊》头版刊发的《94万索赔案》一文,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是根据一起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而引发的官司所作的一篇报道。该报道最终推动了全国第一个有关校内事故处理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该文作者金志明认为, 保障学校权益必须立法。

为了解决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后, 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定。“这些法规的出台对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如是说。

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 校长最头痛的是家长无休止的纠缠及漫天要价, 一些学校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因此, 最简单的应对办法就是少开或不开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课。为构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四川省江油市建立和完善了“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实行由学校统一购买意外伤害责任险的办法, 经费在公用经费中列支。2009年, 该市77所学校的10.7万名学生均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参保率达100%。与江油市一样, 近年来,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为学校上了校方责任保险, 为学校解除了后顾之忧。

有关专家指出,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不可避免, 管理到位却可以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邯郸市赵苑中学李杰业老师和他的同事们, 每次上课或体育活动前, 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学生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正课或活动。同时, 他认真示范每一个动作, 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动作表象, 避免了学生因错误动作而引发的伤害。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在运动前, 都会提醒学生做检查。如在体操教学前, 钥匙、胸卡之类的物品不要放在身上;进行跑步教学时, 要求学生检查鞋带或脱去外套, 使其便于运动。同时要求体育教师经常性地检查活动场地、器材。每次上课前, 特别是教学内容为器械类项目, 如体操项目时, 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器械设施。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给入学新生作体检时, 为检查出有心脏病、血液病、哮喘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建立档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学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当学生出现状况时, 学校会及时送其至医院救治, 并由法治副校长介入, 通过合法程序解决问题。该校体育教师潘雪峰说:“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以学生为本, 用自己的爱心、细心、敬业心去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体育活动, 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就会降到最低。”

对策

北京市京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毅认为,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需要从几个层面加以解决:

对策一:加强立法。教育部于2002年6月25日发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这一行政规章的颁布, 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 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只是一个部门的行政规章。校园安全需要由《校园安全法》这类法律武器来捍卫。

对策二:守法。学校或教育部门在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首先要厘清自己的责任, 如果无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应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校长是“怕”字当头, 出了任何事都“以和为贵”。同时, 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对学校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氛围, 相反动辄将一些不满和私愤发泄到学校, 令校园成了人人指责和“欺负”的对象, 使得众多校长到了谈安全“色变”的地步。

对策三:管理到位。学校在平常的管理中要做到位。现在一些学校为了美化校园、办学上档次, 处处加以硬化。学校的器材设施, 如单双杠下面不是沙坑或软垫, 而是铺上了地砖一类的材料, 为校园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对策四:建立保险制度。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都为学生上意外伤害险或校方责任险等, 以减轻学校和体育教师等因意外伤害事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

篇4:每天活动一小时可防止矮小等

父母的平均身高即是遗传潜力所确定的儿童成年身高,也称靶身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儿童靶身高:

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5cm

女孩身高=[(父亲身高-13)+母亲身高]/2±6cm

为帮助孩子长高,家长可以每天让孩子在户外活动至少一小时,因为在保证营养供给充足的前提下,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食欲增强,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生长发育。

小狗陪读

9岁的阿都鲁·戈麦兹是华盛顿附近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上学期刚开学时,他在阅读课上遇到了困难。于是,家长给他请来了“沙丘”和“戴西”两名听众。刚开始,戈麦兹读得磕磕绊绊,但5个月后,阿都鲁的阅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两位“听众”——“沙丘”和“戴西”。

“沙丘”和“戴西”是两只拉布拉多猎狗,每当阿都鲁读书时,它们都会专注地看着他,并安静地听每一个故事。

现在,越来越多美国学校都开始采取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借助小狗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阿都鲁的老师丽莎·玛尔表示:“阿都鲁目前阅读的分数已经从167分进步到了182分。”

如今,这些经过严格专门培训的小狗,出现在美国各地的学校和图书馆里。老师们热切地期望,小狗对孩子赶到的镇定效果,能对阅读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国际小狗治疗协会”目前拥有1.6万只有资格参与辅助阅读项目的小狗。

摘自《广州日报》

父母不和,孩子胃痛

莉莉,一个6岁小女孩,从去年冬天开始,她出现了焦躁不安、胃痛等症状。经过一番治疗,莉莉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莉莉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医生与莉莉的父母进行了深谈。莉莉的母亲称,他们的家庭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她认为丈夫有外遇,两人因此经常大吵大闹,家里的气氛冷到极点。在儿科医生极力劝说下,这对夫妇接受了心理咨询。虽然没有解决所有的分歧,但这个家庭恢复了一些昔日的宁静。结果,莉莉的胃痛竟然奇迹般地不治而愈。

现代医学认为: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本身的健康状况,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家庭会对每个人的健康产生最强烈和最持久的影响。

父亲布置特殊作业寒假期间必须看完3部韩剧

为让儿子学会“懂礼貌”,父亲竟要求儿子在寒假期间最少看3部韩剧——这是在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工作的祝先生的“育儿奇招”。

祝先生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成绩很不错,但祝先生发现儿子对传统礼仪比较陌生,有时连一些基本的礼貌知识都不懂。而目前热播的韩剧里面有很多内容都和中国礼仪有关,值得孩子借鉴。

所以,祝先生特意到商店买了《人鱼小姐》、《大长今》等4部韩国电视剧。要求儿子必须在寒假期间全部看完其中的三部。看完后,还要写观后感。

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很注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

篇5: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实施方案

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中共中少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快乐大课间”活动。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学生每天能有体育锻炼时间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人员组织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学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校长亲自抓,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具体负责,学科老师协助组织管理好本班学生,做到齐抓共管,层层负责,切实抓好大课间活动。

三、活动时间及内容

1、活动时间:

(1)早操20分钟(8:20——8:40)

(2)课间操30分钟(10:15—10:45)。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

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新理念。

(3)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15分钟(16:45—16:55)。

2、场地安排:

学校球场,如果温度太高,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在教学楼下树林旁进行。

3、活动流程

(1)早操(地点:球场)。

整个活动20分钟,进场跑步由音乐指挥。(2)大课间(地点:球场)。

整个活动30分钟,进场跑步由音乐指挥,分为准备,放松带回(2分钟)等环节。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准备、进场:首先是在富有号召力的《运动员进行曲》的乐曲中,吸引学生一起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其间学生有序上厕所并在教学楼下集合,然后在体育教师的指挥下有序进入球场。

第二环节跑步:在音乐的指挥下学生有续跳绳。第三环节分年级练习。

第四环节有序回归教室:全体学生回归队列,整理队形,有序地离开操场,并整理带回器材,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上课铃声响后迅速集合站队,有组织的进入田径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锻炼,体育教师巡回指导。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XXXX学校

篇6: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晨跑:6:10---6:25共计:15分钟

课间操:9:40--10:00 共计:20分钟

课外活动:18:00--18:30 共计:25分钟

以上活动有教导处督促实施,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切实负起责任,保证活动顺利开展。若时间变动,另行通知。

2009-9-11

篇7: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工作方针,以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加强领导,务求实效,在快乐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合作、自主、探究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生的精神风貌。特制订学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优化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大胆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快乐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的全过程。

2、科学性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安排大课间的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实效性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特点以及师生全员参与场地器材需要的实际,快乐大课间活动开展内容暂定为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游戏、跳绳、踢沙包、毽子,跳皮筋、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等传统体育项目。

三、健全组织机构

长:XXX

副组长:XXX

员:XXX、XXX、XXX、XXX、XXX、XXX

四、活动时间安排

上午:9:25—9:55大课间操

10:55——11:00眼保健操

中午:12:30——13:10大课间体育活动

下午:14:05——14:10眼保健操

体育课课程表

晨跑

06:30——06:40(寄宿生)

各校在立冬季节组织学生进行冬季长跑。小学每天不少于800—1000米,中学每天不少于1500米。

五、活动要求与管理

1、大课间活动要力求做到“五落实、六到位”即值班领导落实,每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2、要做到在校学生全员参与,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活动者,需向班主任递交请假条。

3、各责任人和班主任要确保活动有序开展,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预见,做到防患于未然。

4、各年级活动内容可以轮换,可以打破年级界限。每次大课间活动的体育教师以及各项目责任教师、班主任要提前到位,做好准备工作。

5、各项目活动要在规定的区域进行,各项目各班级责任人要和学生一起坚守活动阵地。

6、如活动有变化,学校及时通知各班,遇有雨天、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室外活动时,各班主要应以室内练字,猜谜语,优秀古诗文朗诵、背诵活动、舞蹈、小制作、手抄报、乒乓球、跳绳、棋类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室内活动每班具体做什么,应以学校教务处安排的课表为主要参考。

7、班级因特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应向年级组长请假,报校长批准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方视为正常(以文字依据为准)。

六、活动器材配置

1、各班根据学校活动的课表安排可向体育器材室提前预借当日活动器材,活动结束前五分钟必须交回体育器材室,各班不准自行保管。

篇8:2009每天活动一小时方案

2007年, 南京市教育局颁布了《关于确保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的实施意见》 (宁教体[2007]42号) ,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2009年9月1日, 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规定中小学应当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 增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再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国力空前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改善。然而, 由于环境污染, 营养过剩、生存压力增加, 加之运动量不足等因素所引发的各种疾病在全球不断蔓延,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 我国已完成多次大规模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显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部分反映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的指标数据呈现上升的趋势, 而部分反映机能和体能的指标数据则呈现下降趋势。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 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青少年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 健全的人格才能更好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 为社会进步发展添砖加瓦。青少年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含体育课) ”。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借阅大量相关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及文件、通知, 为本文的设计构思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 听取专家们对本课题的意见, 就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相关问题, 参考专家们的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遵循体育科研的基本要求, 设计了问卷, 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符合科研的需要。

3、结果与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南京市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影响因素, 笔者设计了“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影响因素调查表”, 列出24条与运动参与有关的影响因素, 并让受调查的学生给各个因素按照重要程度进行了评分。

3.1、在因子分析之前, 进行KMO值计算, 以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而言, KMO越大 (越接近1) , 表示题项间的共同因素越多, 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用因子分析里的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 取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 我们获得了特征值大于1的5个主因子, 累计贡献率达78.195%, 已达到涵盖总体的信息量的基本要求。

3.3、在确定的5个主因子中对24个原始变量归类, 并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各种因素负荷进行处理, 取因子载荷量大于0.60水平以上的进行归类, 把24个原始变量归类在5个主因子上, 按各主因子中载荷量较高的变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进行主因子命名。现将它们依次命名为:因子一 (F1) ——压力因子;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因子五 (F5) ——外部因子。

3.4、因子一 (F1) ——学习压力因子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10、15、16、22被归为主因子一 (F1) ——学习压力因素,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首要因素。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 社会竞争愈发的激烈, 原本专属于成年人的烦恼——压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孩子身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衡量一个学校的实力主要还是看升学率, 评价学生的优劣主要还是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经调查发现, 南京市中学生每天要上8次课左右, 有的甚至要上晚自习。可以说中学生一天的时间除了睡觉大部分都用在学习上, 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身心发育受到伤害。

3.5、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1、4、6、7、12、24被归为主因子二 (F2) ——目的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次要因素。

目的的含义是指行为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和需求, 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 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和要求, 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目的是否清晰、明确, 直接影响行为的过程效果和最终的结果表现, 参与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需求明确了目的后, 参与到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就会有动力, 就会有所要求的去参与和完成, 对于学生长期参与体育运动就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6、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2、3、18、20、21被归为主因子三 (F3) ——心理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三大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任何一个学生对于自己有着浓厚兴趣的科目, 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学习, 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 即使被强迫去学习, 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所谓体育兴趣, 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 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所以说如果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并带着疑问参加体育学习和进行身体锻炼, 会以特别的专注和极大的热情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问题, 以及用灵活、新颖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 从事体育活动。通过调查可知, 南京市中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给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态度”是指个体对待外界对象 (包括任何事情) 较为稳固的, 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的心理倾向。所谓体育态度, 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也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端正的体育态度, 可以让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就能够克服怕吃苦受累的思想, 就能够不断的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 就能够坚持不懈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锻炼身体和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3.7、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

从表7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5、13、14、17被归为主因子四 (F4) ——师资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四大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当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对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起到指挥和领导的作用。因此, 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

首先, 要考虑的是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其次, 要考虑的是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 包括组织方法、负荷控制、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等;再次, 要考虑的是教师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 这些因素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有一定的影响。

3.4.5、因子五 (F5) ——其它因子

从表8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与体育活动开展有关的24个影响因子中, 8、9、11、19、23被归为主因子五 (F5) ——外部因子, 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五大因素。

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访问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得知, 在南京市的中学中, 仍然有很多校领导不是很重视学校的体育活动。他们认为, 必须开展的简单开展, 能不开展的就不开展。部分校领导对于体育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对体育教师的待遇上, 同工不同酬, 大大降低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利的。

场地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 场地器材是否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求, 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可知, 目前南京市中学场地器材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 否则将影响到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效的提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父母的生活习惯、方式、兴趣爱好、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影响作用, 是无形的教诲。如果父母喜爱体育运动, 孩子从小受体育氛围的影响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是自然的事情, 一旦有了兴趣孩子将会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 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 加强运动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及运动损伤急救措施的普及, 将会大大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和损伤的程度, 从而减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抵触心理, 有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落实。

4、对策

4.1、强对体育的认识和宣传, 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加强体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让社会大众认识体育的本质, 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外界氛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理念应该进一步地贯彻落实。国家的繁荣昌盛,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民族的繁衍生息都与“人”密不可分。青少年阶段是“人”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 对于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所以中学阶段要把身心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 深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4.2、大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 促进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

教育行政和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进行督导和监督, 不定期的检查学校对各种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 对于落实到位的学校要进行褒扬和奖励, 对于落实不好的学校要进行批评和惩罚。只有监管到位, 才能确保政策有效的发挥效力, 才能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4.3、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有效改善中学体育基本条件

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必须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有了经费的保障, 学校体育活动才能可持续的开展。此外, 学校的应该增加场地器材经费的投入, 来购买器材设备, 建设运动场馆, 改善场馆条件, 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场地设备如果达不到标准, 将影响到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要根据国家规定要求, 并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添置, 尽量满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需求, 切促进中学“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

4.4、发体育资源, 组织体育赛事, 扩大体育影响, 营造体育氛围

学校应该积极的发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 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活动形式,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完成教学目标。学校应该多组织不同种类的体育赛事, 满足学生多元爱好和需求, 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还要扩大赛事的宣传, 造成一定的影响力, 让社会和学生的家长也了解和肯定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从而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4.5、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水平, 提高工作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通过调查得知, 南京市中学近些年体育教师编制增加的数量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缺口, 不能有效满足学校的体育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要求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后, 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十分的普遍。因此, 增加年轻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措施, 此外, 改善现有教师的待遇水平, 改变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不同酬的尴尬境地, 有效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将是有利的。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南京市中学生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可以归为五大方面, 按照重要的程度依次命名为压力因子、目的因子、心理因子、师资因子和外部因子。对策如下:1、提高认识认识, 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加大监管力度, 促进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3、加大经费投入, 有效改善中学体育基本条件;4、组织体育赛事, 营造体育氛围;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南京市,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参考文献

[1]祝蓓里,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第l版.

[2]川曲宗湖, 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11, 第1版.

[3]陶文建, 林志浩.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探究[J].体育师友, 2005 (4) .

篇9:每天关机一小时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电子产品满足了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为工作沟通、社交娱乐、理财购物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想象,没有手机、没有WIFI,日子咋过。

与此同时,另外一句话也流行起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和北极,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看手机。人们正因对移动电子产品的迷恋而忽视面对面沟通,忽视身边的伴侣和孩子、父母和亲人。这种状态会带来什么?

2015年4月,本刊在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面向全社会进行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问卷调查,并邀请心理、医学、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研讨。调查吸引了31344人参加,回收问卷13122份,调查结果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

想知道你的睡眠质量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影响吗?想知道你的家庭生活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插足”吗?想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些才是保持家庭幸福的上上策吗?进入我们的专题吧!

2015年4月29日,由中国妇女杂志社指导、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欧派家居集团支持的“每天关机一小时—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被调查者以东部发达省市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为主),报告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民网、腾讯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甚至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先来看一些调查得出的惊人数据吧。

※移动电子产品在家庭里

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

73.3%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

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结论:当前,家庭聚会的模式已变为“人+智能手机+人”

※移动电子产品在夫妻间

47.2%的被调查者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60.1%的已婚被调查者不满配偶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

结论: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移动电子产品已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

※移动电子产品在亲子间

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使用智能手机,在节假日,这一比例更上升至33.4%

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结论: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降低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移动电子产品在关灯后

62.8%的被调查者每天带着移动电子产品上床

50.3%的被调查者每晚关灯后会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

习惯于睡前玩手机的人更多存在入睡困难,他们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带移动电子产品上床者的5倍

结论:晚上关灯后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

负责此次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分析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祉妍表示:调查结果符合预期,但比预期的情况更加严重。

针对《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特邀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他们既是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通人,又有着各自的专业视角,观点碰撞,异彩纷呈。先来看看他们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都和移动电子产品发生了哪些故事吧!

陈祉妍:

两个月前,我曾下过一个决定,就是不把手机带进卧室,但是我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就失败了,因为我迷上了一个很好玩的经营类游戏。大概每隔半小时,我就想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游戏进展需要处理,于是就又把手机带回了卧室。

黄菡:

我女儿是1996年出生的,“90后”是号称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过去我们会说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手机现在成了孩子身上割都割不掉的一块肉,成了孩子身体的一个器官。我们现在很烦女儿离不开手机,其实一家三口相处的时候,女儿也会抗议我们:“我在跟你说话,你能不能看着我”。

朱宗涵:

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的老师是我孙子。他上小学五年级,微信什么的玩得倍儿溜。他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群,里面有世界各国的孩子。孩子通过移动电子产品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社交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儿童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影响着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操作能力、语言和交流能力、空间感等的发育,充斥在网络中的暴力、色情内容也令人担忧。

你是不是也会因为偶尔忘记带手机就坐立不安呢?你是不是也会看手机看得脖子都快断了还忍不住要看呢?你是不是也会因为看手机而根本“听不见”身边的爱人和孩子在说什么呢?移动电子产品确乎存在着某种魔力,让大人和孩子统统上瘾,欲罢不能。可是我们也发现,沉迷其中,我们失去了工作学习的专注度、与家人面对面交流的专注度、吃饭睡觉的专注度……这些表面的“失去”会带来哪些更大的“失去”呢?

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们会怎样……

No.1 产生“自然缺失综合征”儿童

朱宗涵:

到我们儿童保健门诊看病的孩子,50%看的是心理问题,例如: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严重的逆反心理等。这类病例的增加,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接近电子产品而远离自然。小孩脱离自然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自然缺失综合征”。

什么是“自然缺失综合征”

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理查德·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说,如今,对孩子而言,到野外去玩耍,还不如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可以叫得出80种电器的品牌,却不认识一些自然界最常见的动植物。孩子们可能会害怕泥土弄脏了自己的手,害怕在公园遇到的蜘蛛,害怕瑰丽大自然里的真实生命。这样一些恐惧会让他们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遇到麻烦,甚至,还会造成孩子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以及缺乏好奇心。一个对大自然缺乏了解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关心环境、热衷环保的人。相反,同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的孩子,则很少会虐待动植物,因为对他们而言,要伤害自己认识的、甚至有了感情的对象,很难。

No.2 降低对人类微妙情感的理解能力,继而阻碍亲密关系

陈祉妍:

在“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当中,大概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电子产品给家庭关系带来了疏远的后果。可是,调查数据还显示,有六成的被调查者会抱怨配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多。从这些“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存在着矛盾,人们一方面需要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反被科技产品所控制。

如果我们投入过多时间在科技产品上面,就容易忽略人生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需求你有没有及时照顾到?有没有和他发生足够的情感互动?你和配偶之间只是肉体在一起,或者说只是物质上在一起,还是说你们真的有直接的情感交流?

人们沉迷于移动电子产品,是因为它能提供给人“容易掌控”的感觉。移动电子产品可以对你有求必应,“不应”一定是因为它没电了或者死机了,它不会耍脾气,不需要你去了解它的心情、顾及它的好恶,它是稳定的、有规律的。而人和人的真实交流却不是这样,要比这复杂、伟大得多。

我很忧虑,习惯了与移动电子产品“交流”的孩子,他们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他们的情感发育会不会受到阻碍?

黄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全球80个国家、270万人口样本当中做过一个对幸福感的研究。在这80个国家里,人均GDP排名七十几位的小国不丹,国民幸福指数却排名第7!不丹首相认为,决定个体幸福感的第一因素是人际关系,这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而若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就必须要敏感于交往对象的感受和需求。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彼此需求的相互满足。

良好的沟通是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护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你的话说得再精准,充其量也只不过能表达三分之一的意思,剩下三分之二的意思,是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传达的。用移动电子产品代替面对面沟通,必然会屏蔽掉大量有效信息,造成沟通交流中的隔阂,从而影响亲密关系。

No.3 性生活质量受损

兰心:

一项来自Ipsos的调查显示:47%的日本人、33%的美国人、23%的中国人,宁要手机不要性爱。我们不得不承认,移动电子产品正在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性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

来自某门户网站的数据调查显示:62%的女性称,配偶每天至少一次,在二人的“甜蜜时光”中使用手机;40%的女性称,配偶会在他们面对面说话时忙于看电视而不耐烦;70%的女性称,智能手机干扰了她们的情爱生活,给夫妻造成了无形的屏障。

电子产品正明目张胆地和我们争抢着与伴侣在一起的亲密时光,同时,过度使用也会令我们的亲密压力剧增:

当看到朋友圈中不断有人炫耀他的生活多甜蜜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信心失落。当看到别人在秀宝宝照片时,偶尔的一次月经失调也会令女性变得紧张兮兮,担心自己的生育能力,同时,将不良感受不断放大,影响到和另一半亲密互动时的心情。人们从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对夫妻生活的描绘过于完美,实际上根本不现实,盲目相信的话就会挑剔身边的伴侣,徒增亲密时的压力,降低性生活质量。在性爱过程中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更有可能令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No.4 少挣钱

魏翔:

我参与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为2.55小时,其中1/3被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另有1/6用于看电视。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有60%的中国人习惯了线上娱乐,成为“低头族”。还有40%的中国人坚持线下娱乐,当“抬头族”。“抬头族”比“低头族”平均每年多挣约4000元钱,因为他们会更多地把钱投入在保健养生和教育培训上,而“低头族”则更多地把钱花在旅游和购买家电上。

尽管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可能逆时代而行,将移动电子产品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那要怎么办呢?专家同样给出了可行的方案,让我们不Out,又幸福。

当家庭遇上移动电子产品,不是戒除,而要善用

口述 | 龙迪 整理 | 刘畅

《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有大约三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不到一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的出现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我们不能只盯着移动电子产品怎么处理,而更需要关注亲密关系本身。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常常看到,一家人坐到一起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但只要一张口就喷出了“刀子”,互相甩难听话、指责,唇枪舌剑,像武打片一样。我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假定,就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全赖移动电子产品是否存在。一家人坐在一起无话可说,各自低头玩手机,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家庭存在未能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有当下的生活困难不能相互理解。为了避免冲突,人们拿起了手机,回避面对彼此的不容易。那么,在没有移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这种回避冲突的替代品就可能是工作、娱乐、婚外情等等。

我们要帮助家庭改善关系、增进幸福,不光是要指导人们善用移动电子产品,更需要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

友善沟通需要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使彼此的心得到联结,使彼此内心产生善意和关怀。因此,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照顾到双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仅仅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更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友善沟通需要达成完整的联结,完整的联结在我看来分三个层面:

一是一个人有能力跟自己联结,能够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是跟别人的联结,也就是能够理解和回应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是能够跟世界和自然联结,在这个联结的过程中就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简而言之,完整的联结是从自己开始,然后涉及别人、涉及更广阔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移动电子产品,把它作为工具,使上述3个层面的联结更加丰富。

移动电子产品给个人创造了一个空间,能够去海阔天空地了解不同的信息,然后反过来用来理解自己,这是好的事情。如果一家人又能把这些信息当作共同的话题,彼此交流,就增加了家人之间相互联结的深度,在此过程中,家人们还可以共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移动电子产品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供家庭成员用于学习知识、寻找办法。

当然,对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一定要有限制,就像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损害健康。那么这个限制是什么?例如什么时间不可以用、什么场合不可以用……不妨一家人坐下来共同商讨。其实,在讨论如何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以及彼此关注的过程中,你们就正在建立家人之间的联结、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友善沟通。

针对儿童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建立真正的亲密沟通这3个与家庭幸福最直接相关的问题,专家又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呢?我们来看看。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家庭的3个提醒

提醒1:做好父母,善帮孩子设界限

提醒人:朱宗涵

生活在电子时代的孩子成长到18岁的时候,会通过电子视屏看到20万次左右的暴力画面!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增加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导致暴力伤害。作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限制和引导,控制孩子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时间,帮助他们筛选浏览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辨别来源于网络的海量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全盘接收。家长还需注意,对孩子不要强迫—严苛的控制往往会带来网瘾的爆发,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和他一起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移动电子产品。

提醒2:做好伴侣,善给亲密留时间

提醒人:兰心

面对移动电子产品的“入侵”,夫妻双方首先应该重新评估一下你们的关系,试着问一下自己:我会不会在婚姻中感到孤独?当伴侣习惯性地玩手机、忽略了我的感受时,我会不会感到不满,甚至找机会报复他?把你们的评估结果彼此交流,这就为改善夫妻关系做出了第一步努力。第二个好办法就是适当隔离网络信息的刺激,回归伴侣间真实的接触,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抚摸对方的身体,拥抱,亲吻,说点知心话。第三就是试着规划一下专属的亲密时间。如果移动电子产品确实已经过多侵占了你们夫妻相处的时间,不妨有意识地进行约定,哪段时间必须关机,真正深入二人世界。

提醒3:做幸福人,开口勿忘执手

相望

提醒人:黄菡

亲密关系在个体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第一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又是第一重要的。面对面沟通对良好沟通来说又是重中之重,因为面对面沟通中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便我们坐在这里,双唇紧闭,一言未发,但是整个身体的姿势以及姿势的变化,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你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以及内心反应。想象一下,我面无表情、声调平稳地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你能准确判断我的情感和态度吗?我想很难。但是加上不同的非言语表达,意思就会特别明确了。我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声色俱厉地说这句话,那是真恨、真讨厌,表达的是愤怒和反感;我面带微笑、语调放松地说这句话,那可能是咱们俩在聊天、在开玩笑,我所表达的不过是提醒和调侃;如果我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用一种很娇嗔的语调对一个异性说这句话,那恐怕就比说“我爱你,我喜欢你”还要强烈地表达着一种正面的感情了。所以说,目光、言语表情(说话时候所使用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身势表情(手势、身势等)等非语言表达,都传递人与人沟通时的情感状态,而这些,经过移动电子产品的过滤,就都失去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情感发育可能会变得粗糙。做一个幸福的人,离不开面对面沟通,离不开执手相望。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拓展了我们的资讯来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却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幸福指数。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每天关机一小时,有限制地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回归面对面沟通!

上一篇:房产开发前期设计管理内容探究论文下一篇:车间安全生产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