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2024-07-06

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精选9篇)

篇1: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在现代营销中,作为载体的网络,越来越被广大商家,特别是民用消费品的商家所倚重。而网络能否正常的运营,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就是网络中承上启下的经销商们,他们能否在理念上、利益上与厂家保持一致。这是产品能否决胜的关键。

在实际运作中,—般把对经销商的激励分为四种:

1、时间奖励

时间奖励是企业为均衡产品淡旺季利益,使经销商形成持续利益追求而采用的一种方式。一般分月、季、年或者为特殊目标市场而设定时段奖励、时间扣,与功能奖励配合起来运用;在市场特殊时期,为合理运用经销商时间和资金资源也可以单独使用。时间奖励—般分常规性持续激励与目标性暂时激励。要把握好目标性暂时激励的时段,特别是对二批商的激励,—般在二个月以内为宜,时间过长易造成心理惯性,上去了拿不下来。

2、功能奖励

1)数量品种奖:

在设计各种奖励之初,必须考虑市场状况和阶段性操作目标,明确在通路上要保护何种形态、何种销量地位、何种层次的经销商利益和各层次空间,使其与长期战略相一致。每个商家有其特殊的市场设计,以配合各阶段的市场策略。例如,前期的入市需求,中期狙击某竞争品、增加新品种和强化占有率,后期的利润中心主义,必然会对不同阶段的经营数量和品种做有计划的调整。因厂家各个产品的设计目的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在不同阶段的目的下,巧用持续性和批次性的数量奖励和特殊的品种操作奖励,使商家与厂家在市场各个阶段,达成占有率与利润的一致性,同时也适合市场的变化。

2)铺市陈列奖: 在产品入市阶段,必须评估市场容量、网络容量和管理容量,协同经销商主动出击,迅速将货物送达终端。同时厂方根据情况应给予人力、运力的适当补贴、特殊的铺货奖励和经销商将产品陈列于合适位置的奖励。

3)网络维护奖:

为避免经销商的货物滞留和基础工作滞后导致产品销量萎缩,除了派员跟踪等措施外,也可以奖励形式刺激经销商,维护一个适合产品的有效、有适应规模的网络。

4)价格信誉奖:

现在诸多畅销产品都出现了倒货、乱价等情况,导致各经销商最终丧失获利空间,所以除了打货码、合同约束、合理的价格设计和严密的市场督察外,还应在价格设计时设定价格信誉奖,作为对经销商的调控。本奖设制应考虑价格差异、地域运费、人力和销量等因素。

5)合理库存奖:

经销商的库存一定要适合当地市场容量,考虑运货周期、货物周转率和意外安全储量,保持合适数量与品种。另外,合理库存也起着调控经销商资金、精力和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为我所用的作用。

6)现金奖:

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对越接近交易期付款的客户越要优惠;反之,超过临界点的客户,给予利息处罚。

7)协作奖:

为商家的政策执行、广告促销配合、信息反馈等设立协作奖,强化厂商关系,是淡化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3、模糊奖励

此奖励主要是指在一些销量较大的民用消费品行业,为防止经销商知晓折扣底价,进行非正当价格折让,低价竞争,扰乱市场价格空间而实施的一种奖励方式。其优点在于,可有效控制经销商的低价倾销;缺点在于,经销商对奖励不明确,削弱了目的性与操作性。这种方式在进行规模生产的企业运用较多。

4、文化奖励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的来源,本身就说明人类还有更深的心理需求。

人总是社会的人,除了对经销商进行上述利益激励外,更应该关注对经销商的文化激励。小到一张贺卡、一块金匾,激励其自尊、自主,能满足其更深层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强化了双方非利益的长久合作关系。尤其在今天,其自尊、信用、人格、价值观、审美观都能成为文化激励的要点。舍弃商业的利益关系,淡化主客体,在利益一致上,产生文化、人格的一致性追求,这应该是所有激励的极致吧。现在企业对短期、浅层面的操作极为关注,而对长期的深层的共振关系较为漠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5、奖励的方式与送达

奖励—般由现金、货物或配赠物构成,大经销商对于较长时段的持续折扣较有兴趣,而铺货数量较少的二批商更喜欢直接的返扣,他们有句口头禅“宁要一块现的,不要十块欠的”,就很能表明其心态。对经销商奖励兑现的形态,有时直接影响到市场的价格管控,所以在产品的入市设计与通路操作上,切忌一让到底,一定要预留价格空间与促进手段,作为市场调节的预备队。对经销商的阶段性促销,最好能用促销品的方式搭赠,而不是现金和货物搭赠,以免变相降价;另外操作时间、线路一定要短,要有针对性。

针对二批商无忠诚度、投机性强和一批商短视、挤占对二批的促销和奖励的情况,一是要将奖励及时、准确送达促销层级的经销商,加强市场管理与人员监控;二是要巧用仓装物为载体直达二批商,例如包装箱载体和胶带下直接贴奖卡等方式。企业应运用多种方式,防止奖励流失。

市场法无定法、势无定式,关键并非是熟背什么促销模式,而应根据自己对企业的理解,对操作对象的理解,对客观大环境的理解,掌握市场操作的时机与节奏,掌握—个“度”字,巧用资源,以达到市场操作的成功。

篇2: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各大酒企或经销商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以安徽种子酒及宣酒为代表的区域型强势酒企仍继续采用“聚焦战略单品,精耕区域市场”的打法,种子酒主要资源聚焦在“单品销量过亿瓶”的柔和、祥和系列种子酒单品,宣酒在安徽部分区域市场聚焦在宣酒五年这一单品,他们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销量得到迅猛提升!

第二,以银基和华致酒行为代表的大商们,纷纷采取优化产品结构来抵御“寒冬”。原五粮液最大经销商银基集团推出贵州鸭溪窖系列酒,其目的就是补位终端中低价位酒,未来将现有渠道扁平化至三线、四线城市,以支持中低端产品的销售策略。此外,华致酒行也加快了转型步伐。其与美国最大的制造商星座集团签订30年的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发展世界葡萄酒销售额第一品牌“蒙大菲”在中国的业务。这是今年继携手世界葡萄酒大师在京东推“阿伦选•葡萄酒”品牌之后,华致酒行在进口葡萄酒领域的又一次出手。

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白酒企业和经销商的案例牵动、引发着业内外人士的的关注,特别是想要转型的经销商,大家纷纷在探讨,行业调整阶段,到底选择哪种模式才能取得成功?

在此背景下,许多单品经销商转型为多品经销商。这也是由单品经销商所遭遇的困境有关。一方面是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经销商对来自上游企业的强势管控不满和对厂家的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单品经销商自身寻求发展,希望摆脱单品经营中上游厂家对自身企业限制,

但笔者却认为,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单品经销商丰富产品线,由单品到多品,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论!

笔者认为,每个经销商都会去丰富产品结构,很多原先只做单品的经销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行业不景气,市场难做、媒体宣传“多品拯救论”的情况下,经销商开始迷茫了,套路也乱了,纷纷丰富产品线。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经销商完全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

这种情况下,单品经销商需要审视以下几点:当前代理的产品或品牌是否已经积淀了成功的经验与成熟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市场是否已经充分做透?厂家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足够稳定?当前的渠道体系与人脉关系是否已经稳固到可以随时随地充分利用?

篇3:如何有效激励经销商?

经销商激励一般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我们分别来讨论一下如何通过这两种激励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销售潜量。

第一,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方式,常用的不外乎返利政策及助销物料等,但采取物质激励,要注意如下要点:

1经销商利润的获取要通过合理价差来实现,而不是通过返利。很多企业在设计营销政策时,往往将激励设计成了高额返利,结果造成了两种结局,一是经销商将返利当成了利润,而不向市场要利润,厂家成为了经销商的“利润源”,二是一部分投机的经销商甚至为了获取更多的返点,而拿出返利的一部分冲击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及返利,造成窜货、倒货、价格倒挂等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因此,作为厂家要通过设计合理价差,也就是通过设计指导价的方式,将此价差,作为经销商的利润,而不是将返利作为自身利润。

2多用奖励,少用返利。在返利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厂家所采用的时候,其效用是逐级递减的,它的大量滥用,不仅让经销商享受一种吃“大锅饭”的待遇,而且还压抑了一部分有能力的经销商,以致调动不了他们提升的热情。因此,要想让企业的激励政策更好地发挥效力,建议可以将返利转为奖励。具体操作是,定期设计一些企业重点提升的销售指标,比如,新产品推广、产品结构、新网点开发、服务水准等,通过设计评选标准,对优秀的经销商予以奖励,为了达到效果,奖励的面可以适当大些,从而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效果。

3开展销售竞赛。其实,产品的销售都是靠经销商业务员的,作为企业,通过设计经销商营销人员销售大赛的方式,来激发经销商人员的推销热情,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笔者曾为德国某企业讲课,这家公司就采取类似“超级女声”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经销商的导购人员,开展销售技能比拼大奖赛,通过这场规模宏大的比赛,不仅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动力,提升了导购技能,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同化”了经销商的导购员,促使他们主推该企业的产品。此举,可谓一石三鸟,不仅厂家受益颇丰,壮大了声势,展示了实力,而且经销商也很满意,通过销售竞赛,提升了他们人员的素质,扩大了销售额、利润额,因此,取得了较高的效果。

4善于拆分政策。有些厂家在做激励时,往往将政策一下子用完,甚至答应客户的要求,而采取一步到位价,这样,客户其实只满意一次,作为有策略的厂家,一般会将政策进行合理拆分,比如,如果有五个点给经销商做激励,可以“分解”为搭赠1%,月返利1%,促销品1%,人员1%,年终奖1%,政策拆分的越细,越有助于控制经销商,得到客户的满意次数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好。

第二、精神奖励

很多企业往往重视物质激励,而忽略或者缺乏精神激励。其实,就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在满足了一定层次的需求后,需求会随之改变,其实,厂家适时调整激励的角度,有时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08年培训过的一家葡萄酒企业,就针对完成销售目标的经销商给予了一次俄罗斯三日游的奖励,面对出国的这种“诱惑”,一些经销商欢呼雀跃,连厂家都没有想到,效果竟是如此之好,其实,一次俄罗斯三日游,花不了多少钱的。而笔者培训过的苏泊尔,更是把培训经销商及其人员作为一种对其的激励方式。09年4月,笔者曾经给维维集团在全国四个地方培训经销商,他们一个创新性的激励方式是,让一些区域优秀的经销商上台给一些抽到奖的经销商颁奖,真正地把经销商当成企业销售的延伸,用另外一种形式的激励,满足了区域重点客户被企业尊重的心理需求。

针对经销商的精神激励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1、培训。培训是经销商最好的精神激励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授经销商及其人员挣钱的经营、管理、销售技能,比单纯的物质激励更重要。

2、旅游。这也是对经销商的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在生意繁忙之余,给他们一次放飞身心的机会,劳逸结合,他们会更有忠诚度,更有凝聚力,更可以激发他们口碑传播的良好效果。

3、大客户会。有的企业通过定期召开大客户会的形式,邀请这些客户代表参加企业的新产品说明会、培训会、政策吹风会等,促使这些核心客户深刻领悟企业营销战略及其策略,明晰企业发展方向,更好地厂商携手,打造共赢的良好局面。

4、客户经理制。一些企业,为了激发大客户的“参政议政”作用,采取了客户经理制这种激励方式,通过颁发聘书,给予一定的补贴待遇等,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来,由于他们亲身参与,因此,执行力更强,而企业由于抓住了这些能够带动一方的大客户,因此,销售更为稳固。

5、专业顾问。有的企业为了体现对经销商的支持,采取了派驻专业顾问的形式,帮助经销商深度分销或者协销,这些专业顾问,往往是企业的营销精英,技能高超,策划力强,能够帮助经销商做更大的提升。

篇4:白酒经销商如何运作农村市场

一、选择好适当的品牌和产品

尽管农村市场消费者的白酒消费档次在上升,但是在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在进行白酒消费选择时,往往是缺乏品牌忠诚度的,价格依然是农村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主要的决定因素,而他们对价格的变动也是非常敏感的,另外农村消费者在进行白酒产品选择时,追赶流行也是主要的参考标准,也就是看别人在喝什么酒,他们也会优先选择什么酒,其次农村消费者对白酒质量的鉴定也并非专业,一般来讲,只要白酒口感好、没有怪味、喝起来不头疼,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好酒。另外农村消费者在产品选择时,会倾向于带盒子的,红颜色、颜色比较鲜艳的包装的白酒产品,尤其对他们购买白酒用来红白喜事宴请时尤其重要。

针对农村消费者所具有的这些特性,所以白酒经销商在进行白酒品牌和产品选择时,就需要了解他们的这些消费习惯和特性去有针对性的选择白酒品牌和产品,那就是产品品牌不一定非是名牌,主推产品最好不要高于他们正在消费的白酒产品的主流价格带,产品最好带盒子,包装以红色等颜色比较鲜艳的包装产品,

二、选择合适的宣传促销方式

对农村消费者来讲,是喜欢占一点小便宜的,这就为如何通过促销的手段来诚服这些消费者提供了机会。

在产品促销上,针对消费者可以在酒箱内或酒盒子里放置一些打火机、扑克牌、钥匙链等小促销品,或者在瓶子上设置刮奖卡(刮开后可以依据中奖内容兑现一些奖品或现金);针对批发商可以可以开展一些实物促销活动,而不要直接采取本品搭赠的促销方式,因为这样容易影响到价格体系,变成变相降价,另外在进入新市场或新产品上市时,设置促销时,基数要适当减少,比如进货五件或十件就可以设置促销品。对于自己客情比较好的二批可以给对方发放促销本,实施长期累计促销,用于稳定和牵制这些二批。

在宣传上,可以选择用POP、条幅、墙体广告、电视广告字幕(当然更好用电视画面广告)和传单。当然在农村市场,农村集会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和机会,经销商可以收集农村集会的时间,然后让当地的分销商或二批配合,带上专用的宣传工具,在集会上开展免费品尝和现场促销活动。另外为了营造宣传气氛,经销商也可以组织一个车队,车体上挂上产品广告,然后用高音喇叭播放广告和活动内容在乡镇上或比较大的村去宣传(这种方法尽管俗气,但是在许多农村市场却是行之有效的。中间为了烘托气氛和集聚人气,还可以沿途发放一些样品酒或小礼品。

篇5:白酒经销商如何做大做强?

新时期的经销商不得不考虑白酒竞争环境带来的影响,经销商要做大做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精耕细作大于本地优势

中国白酒的经销商为什么能成为经销商?经过分析不难发现,能做经销商的都是有本地关系、本地网络或本地其他资源的中上层人士,经销商可以看作是当地酒类市场的“土地爷”,正可谓“孙悟空本事再大也要靠土地爷帮忙”。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使得白酒经销商在一定时期内固步自封,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也使得部分经销商落伍。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及竞争环境的变化,商业社会及公平竞争的秩序已经建立,“土地爷”不再需要玉皇大帝册封,谁有本事都可以干。一个县,一个乡镇,名列前茅的、拥有最稳固的网络资源的酒类经销商,才是真正的“土地爷”。

网路渠道是基本资源,渠道为王是当前快速消费品的基本特点。渠道到底掌握在谁手里?渠道究竟如何掌控?笔者认为:精耕细作是不二法门。新时期的经销商要改变以往的“坐商”思想,逐步向“行商”或“赢商”的方向发展,主动精耕市场,配合厂家从长远的眼光去考虑市场,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厂家,完全依赖于厂家等于放弃渠道权利。厂家鉴于人力和财力投入的短板,需要扶持有精耕意识和能力的重点经销商。能够真正获得厂家认可的,正是经销商对渠道的现在和未来的掌控能力。

从事快消品营销的人员都知道渠道公式:铺市数量(铺市率)×单店销量×维护力=实际销量。白酒作为特殊快消品也不例外,铺市数量是硬性指标,解决消费者能买得到问题,单店销售量和维护力是软性指标,软性指标是衡量一个经销商或一个企业能做好市场的根本因素。具体包括:终端客情关系、终端生动化、促销活动执行等一系列组合动作,系列组合策略配合顺畅,目标自然顺利实现。

嘉顺贸易是某县城A品牌经销商,运作A品牌有多年,近年销售业绩爆发式增长。B是山东某县的地产品牌,当地一级经销商几十余家,厂家仅仅促销活动到经销商,消费者促销及拉动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市场窜货严重、经销商利润微薄,积极性严重受挫,部分经销商甚至倒戈。A品牌经销商运作该市场刚开始难度很大,因为该区域对A品牌认知度不高,为了达到销售目的A品牌经销商首次实行免费试销的形式,通过试销取得一分网络,A品牌经销商在满足老板经济利益的同时首先从终端老板的关系维护着手,很快A品牌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加上其他营销手段(促销拉动、渠道压货、社区搅动等)的持续攻势之下和B品牌自身阵脚的紊乱,A品牌年销售额突破万元大关,B品牌作为本地品牌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B品牌感到事态的严重性。通过嘉顺贸易在该区域的成功我们不难得出,本地品牌在强势如果没有持续的精耕细作也会被精品所取代或打压。精耕细作是长期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短期行为。

团队建设大于网络建设

中国的经销商起源于本地,同时也起源于家庭式经营,新时期的经销商更需要团队建设。即使是经营较好的夫妻店、老少爷店模式也需要提升。首先,家庭成员也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然后是互相配合,不少经销商团队建设还处于自己既是业务员、送货员、财务会计又是老板、仓管等身兼数职的现状。

其次,培养几个能干和可靠的助手、业务员非常必要。经销商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通过核心团队的建设好来稳定渠道网络。随着经销商逐步壮大,网络及团队日益完善,经销商难以亲自掌控所有的渠道网络,通过业务人员来帮助维护掌控网络,业务人员掌控的网络不是经销商自己的网络,业务人员离职导致网络终端流失的比比皆是。所以,经销商要建立和培养自己心腹的业务骨干。

我曾给山东一个姓王经销商交流,他阐述了自己网络建设的亲身经历,老王是国企员工,由于企业不景气被迫下岗,老王经朋友介绍代理一个白酒的品牌,勤劳而质朴的老王经过两年利用自己辛勤劳作建设300余家餐饮终端与流通终端,由于业务逐步扩大老王精力有限,从社会上招聘几位业务人员来帮助自己,其中一位年轻的业务人员没有多长时间就能帮助老王打理大部分业务,老王逐步放开由该小伙子经营业务,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后小伙子自己代理一个类似的品牌抢走了老王50%左右的客户,老王销售业绩大幅下滑。老王感慨:网络虽然是销售的核心,但销售人才的忠诚度远远比网络更重要。首先,经营的业务逐步做大一个人是难以维护所以的网络,必须增加人员建设,核心人员必须是可靠人自己人。其次,核心的餐饮终端不能由某一个业务人员掌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与品牌方的业务人员良性互动是借力,是资源利用,是经销商发展的机会。经销商自己的业务员,不仅仅是送货员,更是你的“亲情大使”;除了卖货送货更多的是及时了解店家动态、加深合作关系、提高配合度;如果经销商的助手永远停留在送货和帮工的角色上,那么,在本地做大都会有障碍,更不要说扩张到其他区域。厂家业务员,除了“送政策、搞促销”以外,更主要的是壮大经销商的声势和势力范围,厂家业务员带来铺市率,带来政策和优惠,也带来好的操作方式,经销商自己的业务人员跟进和配合,有利于扩大和掌控销售网络。

战略结盟大于差价政策

结盟本地品牌是条好路。本地商家和本地厂家结合,是双重本地优势复合,和外地品牌或“国家级”名牌结合,不一定长久,

白酒巨头玩的是资本,看的是实力,要的是份额,小经销商(哪怕是暂时的)不是他们尊重的对象,不会为你网开一面或特殊照顾。本地企业虽然政策弹性不大、地位不高,但是本地厂家对本地人有天然亲和力,本地厂商可以联手发掘这种天然优势,联手稳固“乡情”。

白酒寡头垄断正在进行但尚未完成,所以给地方白酒企业留下了一定时机。五粮液是大资本,不会在某个小区域内和你硬拼;茅台是老名牌,顾忌品牌身份,不太愿意屈尊。经销商要阻击的是二三线品牌、靠不正当竞争败坏市场风气和杂牌军的干扰。

结盟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虽然利益是商业合作的基础,但战略结盟就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还需要一点远见。比如,看看是否能在相对长一点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是否因为做好了一个别人不看好的品牌而让同行刮目相看,获得更高的行业认同。许多经销商就是在与看似有风险的新产品合作成功后壮大起来的;选择地产品牌,一定会获得很多诸如政策方面的支持。既然这样,在选择合作品牌时,除了销售政策和差价以外,经销商还应多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双方在渠道上配合的密度;比如针对市场的有效培训,经销商怎样与厂家共同提高销售的专业技能。

品牌提升大于销量增长

传统经销商仅仅是卖货,会不择手段地产生“打价格战、只顾眼前现金收入、只顾要政策等短期效益”等行为;作为新时期的经销商,不仅仅要止步于销售酒品,还要整合经销商与厂家的资源,真正帮助所代理的品牌在区域内做大销量,这种规模化良性运营的经销商被称为“运营商”。提升代理品牌影响力的同时,经销商也在不断地获得行业认可、获得行业地位、获得市场更大的话语权。

酒类品牌运营商拥有三大特点:1、全渠道覆盖的能力是把关系、人力、财力和品牌、消费者等各方面优势整合起来;2、长远可行的战略意识是指不仅考虑眼前现金收入,而且还会考虑到目前运营方式对一两年甚至以后更久的发展影响;3、深刻强劲的合作行为是指经销商与厂家的合作,要更多考虑整体区域市场的成败,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利益最大化。

现今,经销商很难走“积小胜为大胜”的老路了。随着酒类竞争的加剧,要求经销商一开始就考虑全局和综合因素,否则在一个区域内养家糊口问题不大,要想脱颖而出基本是妄想。基本建设不牢靠,大品牌随便来一支团队,“扫荡”一下市场,都是经销商难以承受的。所以,经销商一开始就要从全局高度看清格局,尽早与厂家结成利益共同体,避免一下子被大商压倒。由此来看,在还没有做大的时候,经销商要赢在意识领先和方法创新上。

当地话语权大于一时销量

销售量是营销人员及经销商孜孜追求的结果与理想。实实在在的销量固然重要,但当地区域内经销商话语权比销售量更重要。销量可能是暂时的,销量大,可能因为厂家提供的支持政策较好,也可能是经销商采取了大力度的促销政策形成的短暂现象;销量大,不一定说明市场做得最好;销量大,利益或利润未必最大化。

利益最大化一定是长期的。利益最大化是在一个或几个以上经营周期内实现的最大化;利益最大化,需要稳定,需要认可度,需要口碑,需要真正获得市场的话语权。

经销商话语权是长期利益,话语权是利益最大化的保障。所谓经销商的话语权,是指经销商运作品牌的质量、渠道网络的多少、渠道网络对经销商认可度与信誉度及消费者对经销商认知的综合评估。经销商一旦获得话语权,将不会轻易丢掉,但话语权不是用来和厂家讨价还价,而是可以为你所在的市场增强秩序,获得稳定;话语权可以使厂家更信任你,话语权也能使消费者更信任你,话语权就是经销商自己的品牌。

增强经销商当地话语权可以借鉴笔者服务的康达酒业模式。康达酒业是江阴市场口子窖、百威啤酒、古越龙山总经销商,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早年康达酒业是名不见经传的夫妻经销商,起步时五万元起家,运作时手中没有品牌没有网络,经营可谓困难,03以前年口子窖运作市场基本是直营为主,由于种种原因直营模式要改革,康达酒业老板吴总抓住机会不惜花10万元接手部分呆账、烂帐,从直营模式中取得口子窖代理权,康达酒业取得正蒸蒸日上的口子窖代理权,利用口子窖有力的品牌力增强了自己公司竞争实力,接二连三的百威啤酒、古越龙山与康达达成合作伙伴,百威啤酒代理权的取得更使得康达酒业网络渠道得到了有利的互补,完成自己公司的一次飞跃。公司壮大以后分销商对康达酒业的认知度逐步树立起来,这是吴总又给多家白酒企业、外国红酒进行联合销售,开发康达酒业专销产品,完成由小经销商向超商的转变。

通过康达酒业发展壮大我们能得到经销商取得当地话语权的步骤1、与有品牌力的厂家合作。2、资源整合,完善自己下游渠道,互补有无。3、在渠道力及品牌力完善的情况下树立自己公司战略品牌。

白酒行业惨烈竞争要求经销商必须发展。白酒是充分竞争的快消品领域,经销商不发展,就守不住打下的基业;经销商的发展必须跨越式,而不是跟进式,跟进式必然受制于他人,失去竞争优势。

经销商跨越式发展源于理念与思维方式,经销商必须经常更新知识、更新观念以获得长远发展。经销商整体是重要力量,但是单个的经销商往往因为没有品牌优势,只是被选择对象。“发展是硬道理”,不进则退是亘古不变的准则。

作者简介:戚俊文,酒水营销高级咨询师,某知名营销策划公司项目总监,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营销顾问。十年营销实战经验,曾先后在国内大型白酒企业担任重点客户经理、区域经理、办事处主任等职务,擅长白酒企业营销战略规划、产品体系构建、营销体系构建、营销渠道管理、营销组织优化等专业领域。

篇6: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案例背景:

王经理是河北石家庄某郊县的一个代理商,经销着几种名字听起来十分陌生的白酒和啤酒,有两辆微型的送货车。每天不到6点起床,开提货单,清点货物,然后装车、上路,沿着几条固定的路线,下乡送货到零售店。下线的零售店多数是夫妻店,店面杂乱地堆放着货物,每到一处,王经理都会像伙计一样的帮着给店老板卸货,然后向老板简单询问一下销货情况,记到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继续向下一个零售店赶路。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王经理的年销售额在50万左右波动,公司有两个业务员,同时兼职做司机,除去人员工资和汽车的养护费、过路费、油费等开销,王经理的净收入在几万元,渴望成为县级经销商。

县级白酒市场分析 :

由于乡镇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价格成为销售的瓶颈。和一二级市场不同的是,经销商并不愿意卖知名品牌。一方面,知名品牌的价格高,消费者不能接受;另外一方面,由于知名品牌的产品价格比较透明,渠道上各个层级都加不上价。因此,县级及以下渠道经销商,对名牌产品一点儿都不感冒。为什么县乡市场有那么多低廉的杂牌产品?一个经销商告诉我们,几乎每个经销商都有自己的贴牌产品,或者是来自小酒厂的独家专销品牌,因为产品价格可以自己定,利润高。县乡经销商宁愿自己去贴牌一个产品,也不愿意从其他代理商那里进货。

县乡市场的消费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不经常接触各种媒体的广告宣传,因此,口碑的作用很大。别的消费者正在用什么,商店里在卖什么,店老板推荐什么,这些信息构成了品牌传播的主要基础。他们辨别产品优劣的能力低,消费也极不理性,只要店老板推,什么产品都可以卖!

县级流通渠道分析:县级城市的常住人口一般在10万人以下。流通渠道的开发和配送成本比较高。客户用量比较小而且无规律,无法合理安排送货线路,单品送货费用高,所以县乡经销商送货都是很多个品项集中送货。过桥费,燃油,司机日均工资等安排不合理就会亏损。和分销商的合作一般不太长久。销售最好,销量最大的就是10元左右的白酒,而在县级以下市场,销售比较好的是5元左右的白酒。在现在这个白酒销售的淡季,市场只有几个坚持下来的白酒。旺季时候杂牌酒最多达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

市场的渠道密度以及购买方便性对市场开发和发展影响不大。乡镇消费者更习惯于集中采购。一个产品在农村的集市、庙会上展示和传播作用很大。

酒店渠道:要进店费的酒店很少,A类一般3~5个,进店费一般在2000元~5000元之间。县级市场酒店的领导消费能力远不及一二级市场。在县级市场酒店里各种酒都可以卖,只要价格适合。但是酒店压款严重,几乎没有现结,都是月结、季结,甚至一年一结算!这让很多经销商苦不堪言。本来资金就紧张,酒店一压款,生意几乎做不下去。

乡镇经销商一般实力有限,资源有限,思想观念和理念都比较落后,他们更愿意收取眼前利益,很少会为一个产品的长期利益而做前期的投入。产品不好卖,他马上就会更换产品。对产品的信心持久性差。稍大型的经销商一般有5~10个,规模可以达到200万~500万,送货车在3~5辆,人员10~20人;小型经销商有50~100家,一般有送货车1~2辆,人员5~10人。市场环境复杂,条件十分有限。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经销商该如何发展、如何做大?

诚然,县级市场的经销商在区域市场面积、产品档次、客户群体质量等方面无法与地级市的经销商相比,但这和赢利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经销商赢利的关键在于其资源与当地市场的匹配度,而非所处地域客户层次这类客观因素。越是看起来无序和落后的市场,越存在大把机会。换言之,地级市乃至一线城市的经销商,表面上看起来市场区域大,产品档次和客户档次都相对较高,但同样也遭受着来自卖场和厂家通路扁平化的压力,以及同行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并且,还存在着管理技能要求高,管理和运营成本高,人力资源费用高等“三高”特性,这“三高”特性很大程度上侵占了经销商老板的精力和利润。

有几点建议,供各位县级经销商参考。

1、做好自己的赢利模式

所谓赢利模式就是赚钱的方法。赢利模式的关键点就是当前资源、技能、环境等因素的平衡与匹配,例如在县级市场,就是要设计迎合当地主流需求的产品结构,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客户管理方式,使用熟悉本地市场且易于沟通管理的员工等等。使这些因素形成一定的平衡与匹配,使得经销商自身的各项资源得以充分的发挥,最大化迎合当前所处的环境,才能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在赢利模式的组成内容里,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产品结构设计,这里建议县级经销商可考虑将产品结构调整为二八开,这里所指的二八开就是百分之八十的产品要顺应当地市场的主流需求,但也得要有百分之二十的产品是自己来主导推荐的。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争取引导一部分市场需求,完全的顺应就过于被动了。而且市场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消费能力、行业发展等因素而变化的,县级经销商可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小批量地导入一些在不远的未来就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抢得先机。

市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闭着眼睛做生意是不可能的,抱着以前的老皇历做生意也行不通了,必须进行持续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简单说就是一正一负,一正是学习生意如何做,做好、做顺、做大;一负是学习如何少走弯路,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2.、向谁学?

基本上可以归纳成向厂家学、向大经销商学,向同行学,向下线客户学(下面的终端和二批商往往有许多创新的运营方式),向专业人士(营销专家,顾问等)学。

把零售店老板扶持成批发商

县级乃至县级以下市场有个特性,就是零售客户分布较散,且进货不是很有规律性,周转资金少,往往出现拖延结算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县级经销商可以考虑一个办法,就是在零售客户中发展下级分销客户,把某个小片区的若干家零售店的供货业务转交给某一家零售店来负责,这么做的道理在哪里呢?

第一,零售店的老板大小也是个老板,是老板就有做大做强的想法,从零售店提升到批发店,多少也算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第二,县级经销商虽说要分切一块利润给新发展出来的分销商,但是可以大大节约送货结算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腾出精力来做其他事情。

第三,小片区的零售店大多距离相隔较近,零售店需要补货时,这些新的分销商能以更快的速度服务于客户。

第四,回避了县级市场零售店结算的拖延问题。

给县级经销商的几点建议

1.利用农贸集市

农村市场的农贸集市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一大特色,关键是存在着规律性强,人流集中,一次性消费额高等特点,县级经销商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收集摸查当地所有农贸集市的时间

规律,结合上游一些经销商厂家或是大经销商的产品推广活动,在各农贸集市中合并进行产品推广销售活动。如有条件,可安排一些简单演出类活动,更大程度上聚集消费者。

2.使用适合当地市场的人力资源

员工的质量是赚钱与否的关键所在,最好的员工应该具备目的性强,执行力强这两大特性,县级经销商所雇佣的长期员工无论是个人素质还是执行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引进高级业务人员又存在费用成本和本土适应性的问题,其实,在县级乃至农村市场,还有三类群体可以作为短期性的员工使用,一是退伍回乡的军人,二是大学毕业的学生,三是急等用钱上学的大学生,这三类群体一是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二是本身素质较高,三是对本地市场熟悉,四是对经济需求较为急迫,把这些群体进行短期性的招聘使用,着重在一些农贸集市、产品突击铺市等场合使用,其效能和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还是很不错的。

3.注重给下级客户带来新东西

这里所指的新东西不是新产品,而是新知识,新理念。虽说在县级市场不需要那么高级的市场营销理论或是技巧,但是,越是落后的市场,就越存在改进提升的空间,县级市场的分销商和零售商在自身管理和外部营运方面必然存在着许多可直接改进的地方,作为县级经销商,完全可以用从大经销商,大品牌厂家那里学到的知识来指导下游客户,帮助他们改善管理和经营状况,至少,几乎在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那里,“跑、冒、滴、漏"是肯定存在的,通过输出一个管理技巧,帮助其降低营运成本,而这成本的反面就是利润。并且,这也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客户关系。

典型经销商案例:

小市场成就大事业

尽管环境复杂,条件有限,但是这并不是阻碍经销商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专家所言,这样的市场机会反而更大。嵩山县的董经理就是一个例子。董经理从2002年代理丰谷酒,目前丰谷是当地同类白酒的老大,作为代理商董经理可谓功不可没。目前董经理的销售额已经做到了相当的规模,而更可贵的是,他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上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网络。

对于县级酒店渠道,董经理这样运作:根据自身和资金状况设计酒店渠道,点不要多,以免占用过多资金。酒店渠道要采用倒扣作价模式,依据各种酒店促销费用、压款产生的费用以及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倒推酒店销售价格,因为县级市场的酒店消费基本没有领导消费的作用,所以运作酒店渠道一定要给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利润空间。

县级市场的主要渠道还是在流通,而要做好流通市场,榜样分销商的作用很大。乡镇级的分销商,他们不是因为业务员的介绍选择产品,也不是因为名牌选

择产品,他更愿意去相信一些大型经销商的介绍。所以区域市场内有影响力的经销商所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让其领路进行下级渠道铺设是一条捷径。

董经理对此有切身体会,对于县级经销商普遍不愿意代理名酒而愿意自己贴牌这样一个习惯,董经理当初也颇为头疼,为了说服县级经销商不要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儿,董经理磨破了嘴皮,跑细了腿,但是收效甚微。后来,董经理改变了策略,从挨家挨户的车轮战改为重点突破,定向爆破,以几个经营和观念与市场比较贴近的经销商为突破口,让他们看到丰谷在洛阳的样板市场,让他们看到经营一个长线产品给他们带来的收益。然后用优惠的合作条件促成合作,榜样经销商的现身说法以及他们的号召力在县级市场都是不可比拟的,丰谷在嵩山县的渠道顺利建成并壮大。

目前,丰谷在嵩山县已经销售了3个年头,价格层级稳定,分销渠道畅通。董经理的网络目标也不再是把一个产品顺利分销下去,而是说服他的分销商与他共同建立一个网络联盟,让这个联盟成为他们获利的中心。从卖产品到卖网络价值,对董经理来说是一个飞跃,在厂商合作博弈中的地位也将因此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篇7:白酒营销,如何赢得未来?

阴错阳差的白酒营销

白酒行业不缺乏营销,竞争度很高,广告战、开瓶返利大战、通路模式战(比如盘中盘)、历史文化战、星级战、年份及窖藏(洞藏、珍藏)战、窖池战、香型战,直到近年反复提价的奢侈战,此起彼伏。但竞争水准很低,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两年;产品做短线,喝酒送床单,就是白酒竞争真实的写照。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小酒厂小品牌的作为,许多做法正是大企业引以为傲的杰作。

但是尽管上述竞争花样不断翻新,但仅仅是战术性竞争游戏,很快都一个个失去了效用。因为方法统统没有抓住白酒营销的本质。

什么是白酒营销的本质?第一,白酒是一种典型的精神产品。酒体本身是一种高度同质的物质,白酒消费,是一种从物质到精神的满足过程,落脚点是精神。越是其中的高消费,越是为了达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白酒营销必须瞄准人的精神世界,这是白酒营销的本质。第二,因为白酒是精神产品,所以必须与时俱进。精神,是的人精神,那么作为满足人精神产品的白酒,必须随着一代代新消费者精神的改变而改变。白酒一切与生俱来的所谓的历史和文化,都要看能不能与新一代消费者共鸣共舞,否则就是腐朽无用的。

可惜,长期以来,白酒营销在上述两点上做得很差,准确地说是阴错阳差!

一是,我们的营销者过分关注工艺,过分关注地域,过分关注年份,过分关注酒窖,甚至不惜编造神话,把劲儿用在了与酒体相关的微不足道的差异上,唯独不关注这些差异与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有多少关系。

当然,我并不否认白酒酒体是确有差异有个性的,但是这种差异和个性,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区别不出来。否则,秦池不会疯狂地畅销,传统名牌白酒不会屡遭假冒而又屡禁不止。

二是,我们的营销者像个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一头扎进历史,用酒的历史、酒的文化代替今天的现实和文化,代替当代消费者鲜活的变化着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把所谓的“根”文化视为神明,于是,卖历史、卖人物、卖民俗盛行,没历史不惜造假历史,偏偏不去洞悉社会变化,不去关心当今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不去体察消费者情感,不去寻找与消费者共鸣的精神。

如果白酒营销不走进当代新兴消费者的精神世界里去,那么一切努力都是短效的、零乱的、没有核心的和阴错阳差的,无论多么华丽炫目,都会归于同质和平静。

因为抓不住本质,面对洋酒和葡萄酒的异域文化和品牌营销,白酒拿起了远离消费者的历史与之对抗;因为抓不住本质,面对啤酒的激爽和社会对酒精的讨伐,白酒纷纷降低度数以求消费者赏光;因为抓不住本质,面对五颜六色打着健康旗号的各式饮料,白酒(包括茅台)竟然诉求不伤肝治感冒,恨不能把白酒打进保健品市场……

在一个世纪前已跻身世界三大蒸馏酒之列的中国白酒,在白兰地风靡全球、威士忌尽享风流的时候,却面临着沦为为醉迷而喝的“酒徒”专用品的境地!

回归本质,与新一代消费者精神共鸣

白酒行业的整体出路在哪里?中国白酒如何走向未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一起变!与新一代年轻人一起变。只有这样,白酒企业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传统消费者可能注重历史的认同感,而对年轻消费者,必须与他们同呼吸共欢乐,与他们共鸣同舞,而不是让他们回忆。从白酒产品、白酒品牌到饮酒文化都要变,要年轻化、时尚化,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白酒的文化营销提倡了十几年,参与的品牌如过江之鲫,为什么真正成功的寥寥无几?或许原因就在于白酒文化未能与时俱进!

忘掉“酒圣”、“酒鬼”、“酒徒”,想想未来的消费主力——年轻人

传统白酒营销总是把目标对着已经在喝白酒的人群上(这个人群从高向低我称之为酒圣、酒鬼和酒徒),把全部营销力量放在与竞争对手争取酒鬼酒徒上。也因此,这种以对手为目标的营销眼界不够高远,心胸不够宽广。最要命的是,这种营销有时恰恰把消费者尤其是把即将成为消费主力的年轻消费者忽视了,忘记了他们的需求,不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白酒离新一代消费者渐行渐远。

福来服务的老村长酒,听着有点土气,价位不高,经过多年打拼已经在华北华东多个省市声名鹊起,成为优质低档白酒的代表。如何在充斥着众多小品牌和杂牌军的低端白酒市场中进一步摆脱混战,拉升档次,做实品牌呢?老村长酒决定与年轻一代消费者患难与共,一起成长。他们发现最有价值的目标人群——新生代农民工和创业者,他们来自农村和偏远的地方,对未来有着不高但是美好的憧憬,他们不惜汗水,踏实肯干,用辛勤的劳动一点一点改善着生活。为此,老村长酒倡导“踏实生活,积极向上”的品牌价值观,提出“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品牌口号,让品牌成为他们打拼和成长的见证。在电视广告里,明星范伟以一个打工仔拘成功历程,生动演绎了“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品牌价值主张,把目标消费人群塑造成为有理想、有志向,脚踏实地,乐观向上的人。

2009年8月伊始,由范伟代言的老村长酒以全新的品牌形象亮相,“好好生活,天天向上”的品牌主张得到全国中低层消费者的心灵共鸣,老村长酒再一次甩开竞争者,在品牌竞争层次上打开了新的局面!

走出历史走出酒窖吧,关注当代年轻人思想和生活,拥抱他们,与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才会喜欢你的品牌。

忘掉历史、酒精和度数,白酒就是一种饮料

白酒营销不是卖古董,不是越老越好。

有人抱着“酒是陈的香”不放,思维戴上了传统的镣铐,仿佛白酒不老态龙钟就不是白酒似的。

请忘掉历史、酒精和度数,白酒就是一种饮料。把白酒当成饮料,你的思维才会解放。

把白酒当成饮料,酒精度就可以是任何度数的;把白酒当成饮料,酒体就可以是任何颜色的;把白酒当成饮料,白酒也是可以与其它饮料混合的……

强调两点:一个是酒精度。洋酒几乎是烈性酒的代名词,白酒时尚化不一定要走低度化路线。即便是女性及年轻消费群体,未必不欢迎烈酒与高度酒,关键是调制后的口感。二是可混饮。洋酒深受欢迎,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可以“DIY”,可根据需要来调制,并且不同的混饮方式风味各有千秋。其实,这是一种自由、随性、释放、刺激与乐趣,这是当代娱乐的承载形式,传统白酒必须放开手脚。

如果想让白酒时尚,白酒包装也必须脱离传统产品阵营,增加时尚感、文化感、艺术感、高贵感,传播它作为时尚饮品的内涵。

水井坊能够从茅台、酒鬼酒、五粮液的消费人群中呼唤人来喝它的酒,比的不是历史,比的是高尚生活。水井坊的包装高档中透着时尚,彰显着全新的高尚生活主张;洋河蓝色经典打破常规,以白酒企业从来没有使用过的蓝瓶,从传统白酒中脱颖而出,出位显时尚。

在高喊白酒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应该清醒: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创造文化、创造时尚和潮流,而消费者的价值观、消费观也随之发展和变化。因此,关注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消费者,就是开创新的历史、新的文化和新的时尚,就能和消费者走到一起。

忘掉历史与传承,让白酒成为年轻人的新朋友

可口可乐代表经典,百事可乐成为“新一代的选择”。茅台属于老一代人,代表历史,代表经典,那么谁属于年轻一代,谁代表活力、时尚和未来?

酒,不一定全是陈的香。请忘掉历史与传承吧,不摆老资格,让白酒年轻起来,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入手进行概念区隔,贴心营销。

比如:两人世界谈情说爱喝什么白酒、用什么花样喝酒?朋友同事歌厅K歌喝什么酒、做什么样DIY游戏?饮酒文化是否也要创新,是否把有限的喝白酒场合扩展至多种,可以像喝茶一样随意小酌、像喝汤一样佐“饭”(不是佐菜)……

年轻人的生活就是白酒的天地!年轻人的未来就是白酒的未来!打破传统白酒的一切束缚吧,没有什么不可能,想象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

洋酒重视消费观念培育和消费文化的普及,在饮用本土化与饮用习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烈性洋酒成功融入了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其做法值得白酒企业借鉴。洋洒兑绿茶、干邑兑水、伏特加和朗姆酒等烈性洋酒品种与其他酒水兑成“鸡尾酒”,在KTV、酒吧、咖啡厅等场所很盛行,成为一道时尚风景线。

如今,虽然很多消费者还没有体验过,但已经从心里接受,并且乐于有机会亲自体验,这就是洋酒的魅力。

忘掉正襟正统,时时事事是传播

以往白酒的媒体传播活动,太过正统,画面一定是大气的,声音一定是浑厚的,语言一定是规整的,不动感不年轻不时尚,不符合当代主流消费者心理,更找不到整合营销传播的影子。

首先是,白酒品牌主张要时尚化。时尚化主张不但是一种价值引导,更可以为消费者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感染包围消费者。

第二是,白酒品牌传播可以嫁接时尚活动,与动感激情的年轻人对接,不必正襟危坐,规规矩矩。

蒙牛酸酸乳作为一个后来的品牌,利用音乐这一时尚载体,从赞助“超级女声”,到蒙牛音乐风云榜,乃至蒙牛酸酸乳音乐梦想学院,把蒙牛酸酸乳市场做得生动活泼,令竞争者黯然失色。

第三是,跨界杂交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往往要通过消费多种品牌及产品来实现。因此,在同一生活方式下的品牌和产品可联合起来进行跨界传播,互相带动提升。以生活方式为纲,以时尚化为纽带进行跨界传播。

时尚制造流行,但会不会很快就会过时?这种担心没有必要,人头马始创于1724年,轩尼诗成立于1765年,马爹利则1715年创立……这些洋酒品牌长销不衰并且始终保持时尚感,把握了两个关键点:第一,核心锁定,抓住永恒存在的核心群体,诸如贵族、成功人士等。尽管时代变迁,品牌文化的灵魂精髓永在。第二,随需应变,跟上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步伐,适时推出新产品、传达新理念。所以,白酒企业没有必要担心白酒年轻化时尚化道路走不远。

篇8:白酒营销策划:如何激励经销商

B2C对传统白酒经销商的影响在于电子商务商通过压缩传统的流通环节进而降低产品售价,从而打乱了传统渠道的定价模式和价格体系,并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盈利模式。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生产企业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经销商策略,比如进行市场的整合和渠道的下沉等,都会对现有的经销商格局造成影响,许多经销商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生产企业给优化掉。

尽管笔者曾在相关文章中曾提到电子商务的发展会对传统的白酒渠道造成冲击,但是无法替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白酒经销商们可以无所作为,而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并调整。与其被动被变革,不如主动适应。

一、渠道变革压缩流通环节后,经销商的利润被摊薄,那么经销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

渠道变革是大势所趋,这并不单单是电子商务的影响,与现在物流发展和现代通路的快速崛起都有关系。而这些变革,都会对经销商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变革,经销商需要建立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那些点会成为经销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呢?

A、建立新的渠道赢利点。比如介入团购渠道,和生产企业针对大型单位开发定制酒,由于团购渠道最短,可以直接产生终端销售,同时利润也是相对客观的;

B、确立新的品牌和产品组合。通过组合使现有渠道价值最大化发挥,形成整体的盈利组合,在选择新的品牌和产品时,可以考虑选择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和产品;

C、调整组织构架和考核机制,提高分工能力和对终端的掌控能力。经销商可以根据情况对人员和车辆进行重新规划,强化人员的专业化运作能力,强化对终端的开发、渗透与维护,通过终端的控制提升单品盈利空间;

D、通过服务赚钱。很多经销商经过多年的经商,已经形成自己宝贵的经验、模式和人才积累,所以可以把这一块转化成钱。经销商可以像下游分销商通过培训、模式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等形式来进行增加新的赢利点;

E、成为B2C的渠道供货商。因为是直供,所以可以减少中间费用,但是要和代理的厂家协商好。

2.随着市场的发展,酒类经销商应该如何进行“华丽”的转身,在做好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如何向网络渠道方面发展,进行双条腿走路?假如经销商在传统渠道的同时,发展网络渠道,那他如何去平衡固定的客户群?因为网络渠道在省去各种费用后,在定价方面肯定比

篇9:如何有效激励经销商(中)

主 持 人:邓羊格(栏目主持人)

特邀嘉宾:陈军(某公司营销总监)

贺军辉(某公司营销副总)

杨荣华(某公司销售部长)

李泽斌(某公司策划总监)

上期我们讨论了厂家如何制定给经销商的返利政策时,看到了多用过程返利的好处,注意到了在不同市场阶段返利的侧重点应不同,而且对经销商的支持比返利更能推动他们的积极性。本期,我们将继续与您探讨另一种常见激励形式——压通路的利弊。

*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为何不能过高?*

主持人:除了返利激励外,据我所知,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或与竞争对手争夺经销商,往往给经销商很大的价差利润空间,但最终又造成了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各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军:我想,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首先要合理。什么叫做合理呢?也就是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那么过低过高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所谓过低过高是相对于同类产品的平均利润而言的。而且,需要确定价差利润的,一般也是指新产品或新品种。

主持人:利润过低经销商没有销售你产品的积极性,这点大家都好理解。但为什么不能过高呢?过高的利润空间有什么不好呢?

陈军:利润空间过大,经销商就会有牺牲一点单位利润来增加整体利润的“巧妙”方法。问题是这么想的经销商不止一个,当大家都这么想时,价格就会直线下跌。

其次,因为经销商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才能拿到利润,为了高利润,经销商之间就会展开争夺下线客户的竞争,竞争到一定程度,就会打价格战、就会低价窜货,而且过高的价差利润又正好提供了打价格战和低价窜货的空间。如此的结果是什么呢?经销商出货价格越走越低,中间价差越来越小,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严重破坏了价格体系,而且导致经销商的利润越来越薄,最终经销商还是没赚到钱,而且弄得怨声载道。

我就知道有一家企业,深受低价窜货之苦,最后因价格“卖穿”退出了市场,其主要原因就是给经销商的利润过高。此企业一件产品的零售价为300元,而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50元,如此高的利润空间,经销商怎能不窜货?

李泽斌:也有一些企业,为了提高经销商开发新市场的积极性,对新开发的区域市场,在价格政策上给予经销商特别的优惠,如此就与其它区域市场在价格上形成很大差别,一旦管理不好,很快就变成脱缰野马。享受这些特惠价格政策的经销商,就往往利用这区域之间的价差大肆低价窜货。结果呢?经销商开发新市场的积极性没见提高,倒是窜货乱价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利润空间并没有换来市场空间。

因为商品流通的本性是从低价区向高价区流动的,即商品流通的方向是由价格决定的,而不是按厂家规定好的方向进行流通的。因此,对于同一种商品,只要因价格混乱导致价格存在地区差异,就必然产生地区间的流动,也就是窜货。

*如何确定经销商价差利润的高低?*

主持人:那么,在确定经销商的价差利润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具体因素呢?

杨荣华:一般来说,如果你的产品是新上市的产品,那么你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要比平均利润稍高一些;相反,则可以稍低一些。

李泽斌:还有,如果你的产品是不知名的产品,相对于其它知名品牌来说,那么你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要比平均利润稍高一些;相反,则可以稍低一些。

杨荣华:相对于竞品来说,如果你产品的产品力处于劣势,那么你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要比平均利润稍高一些;相反,则可以稍低一些。

李泽斌:还有,在终端市场的启动上,如果你的产品在广告和宣传的投入上较大,也就是“拉力”较大,那么你给经销商的价差利润可比平均利润稍低一些;相反,则应该稍高一些。

*如果不给予经销商价差利润呢?*

主持人:还有吗?(笑)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厂家既想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一点,特别是对于新上市的产品来说,又要不造成经销商之间打价格战和低价窜货等现象,那该怎么办?有没有好的办法?

陈军:既想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一点,又要保持价格的稳定,有一种做法就是,企业给经销商的供货价就是经销商的出货价,中间没有价差,经销商没有价差利润,经销商的利润完全取决于厂家返利。

案例:一级经销商没有价差利润

有一家乳品企业采取的价格政策是这样的:厂家卖给一级经销商的价格是10.6元一袋,而一级经销商也按10.6元一袋的价格卖给下级分销商,一级经销商原则上是没有价差利润的;然后分销商以稍高于10.6元一袋的价格卖给零售商。

对于按厂家价格政策销售产品的一级经销商,在每个季度结束后,按其销售数量的多少,每箱给予较高金额的返利。而对于不按厂家价格政策销售产品的一级经销商,则不予返利,甚至停止供货,取消其经销权。也就是说,一级经销商不是靠差价赚钱,而是靠厂家的返利赚钱。如果一级经销商违反了厂家的价格政策,低价出货,这就意味着,一级经销商不仅一分钱赚不到,还要自己承担降价部分的亏损,所以谁也不敢乱降价。这样就使得产品在市场上价格保持稳定,防止了竞相窜货杀价等混乱现象,又保证了经销商的利润,提高了其经营的积极性。

*频繁压通路,是强心针,还是吗啡?*

主持人:另外,据我所知,很多厂家为了激励经销商多做销量,动不动就用“通路促销”的方式来刺激经销商多进些货,从短期来看,厂家的出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对于这个问题,你们又怎么看?

陈军:所谓通路促销就是指厂家采用“进货奖励”的方式,以赠品、促销品等为诱饵,刺激经销商进货,这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销商推荐你产品的积极性,同时也有经销商把一部分赠品、促销品赠送给了零售商,以此来拉拢零售商与其他经销商竞争。

但如果频繁使用“进货奖励”,甚至以此来压销量,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一个经销商来说,其经销网络和零售客户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其终端消费量也是相对有限的。如果终端消化不了经销商的大量库存,经销商就会把价格降下来销售或到处窜货。也就相当于在“进水口”猛压,而“出水口” 消化不了,经销商向外窜货和低价抛售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以,向经销商压销量,会造成事实上的降价销售,尽管厂家并没有打算把价格降下来。这都是因为厂家对经销商采取了不正确的激励措施。

经销商把价格降下来,当然会导致其利润减少,但因有厂家的赠品、促销品作为利润补偿,对眼前来说,经销商的利润并没有减少,甚至可能还有所增加。

经销商把价格降下来后,要想再拉上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零售商和消费者接受了更低的产品价格,若又涨上去,零售商和消费者肯定不买帐。正所谓是,降价容易涨价难。最终价格越卖越低,经销商卖你的产品几乎不赚钱,因为你产品的价差越来越小,而价差是经销商主要的利润保障。经销商不能通过价差赚钱,就只能依赖厂家的赠品、促销品来赚取利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价格越卖越低,中间价差越来越小,经销商的中间利润就越来越薄,经销商也就越来越依赖厂家的赠品等物质奖励来赚钱了。如此经销商的胃口越来越大,而厂家给经销商的物质奖励也就只能不断加码了。

*频繁压通路,是促销,还是滞销?*

贺军辉:更严重的是,一旦厂家停止对经销商的物资刺激,经销商就会无钱可赚。如此,经销商要么掉头去经营别的利润高的产品,要么采取消极态度,导致厂家产品的销售受阻。厂家原本想通过“通路促销”来压销量,最终结果却是经销商不愿意再销售你的产品,断掉了厂家产生销量的源头。

李泽斌:就我知道,旭日集团曾经搞过一个大型通路促销活动,每进30件冰茶搭赠一辆价值180元的自行车;每50件搭赠价值300元的人力三轮车;不足30件的则赠购物卡。各地区搭赠的物品不尽相同,但原则是平均每件6元的促销费。这个政策一出台,立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仅保定某县经销商就进货1万件,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把1万件货迅速出手,并要再次进货。这1万件冰茶该县消化的了吗?当然消化不了。那么货又到哪去了呢?当然是窜货到其它区域了。经销商们利用促销机会,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把货出手。当时,冰茶的价格一度跌到了33元(1件),而出厂价是41.6元(1件)。并且,在促销期过后,旭日升产品在该周边地区开始滞销,因为二级批发商手中的货压得太多了。

陈军:企业原本想通过刺激经销商销售更多的产品,激励的最终结果却是导致价格“卖穿”,经销商不愿意再销售你的产品。究其原因,都是厂家自己造成的。所以说,单纯靠向经销商“压货”来作销量,只会把终端压死,最后反而没有销量!

在这种价格“卖穿”的情况下,厂家要保证经销商的利润,只有两种选择:

1.把给经销商的供货价降下来,扩大或恢复中间价差,保证经销商的合理利润;

2.仍然继续不断地给予经销商促销等物质奖励,补偿经销商丧失的中间利润。

主持人:如此看来,类似强心针的通路促销虽然能创造即时销量,而实际上呢?产品只是储留在通路中间环节,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消化了,并没有产生实际的终端销售。这只是对明日市场资源的提前支取,是寅食卯粮的销量透支行为。也就是说,通路促销并不能决定你的产品在终端卖得好不好,最终产品的销售能不能实现。

上一篇:学生用《和谐的经典——弟子规》传统文化朗诵稿下一篇:城乡一体化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