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2024-07-25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共11篇)

篇1: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作者:赵洁秋

家访,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以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

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需要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作为班主任:

一、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二、家访目的要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懒散,时有旷课行为,经了解,其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极端,从未积极正面的对孩子进行评价,致使该生情绪低落。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与其父母沟通,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家长、老师加强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家、校情况,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有了明显变化。

三、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某学生,顾面子重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并能协助老师工作掌握一手材料。

四、谈话讲究艺术,力求适宜。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但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

五、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当然家访学生在场是最好。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总之家访是沟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访同时更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要更好地做好家访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的目的,就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都可以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家访的形式与内容(网络收集)

家访即班主任对学生家长所进行的家庭访问。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工作效率,必须根据班级工作的实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的采取相应的形式,以实现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初访:

初访即对学生家庭的初次访问。这种形式多采用于新接收的班级,为了普遍了解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需要普遍进行家访。所以,初访也叫普遍访问,旨在了解基本情况,并无具体的教育目的,但为以后开展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初次沟通。

(二)细访:

“细访”不同于“初访”,是有选择的家访形式。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缺乏了解的一些学生采取的家访形式。所以,细访的内容比较具体,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细访对象、内容和目的。(三)重访:

重访是指对重点对象的家访。一般来说,班主任常常把后进生或班级工作量较大的班级干部作为重点家访的对象。一方面是需要对重点对象做全面、具体、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合作。“重访”往往需要对重点对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走访,是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比较突出的形式。

(四)特访:

特访是指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或班级里发生意外事故时,针对家长可能产生的顾虑或影响进行的家庭访问。“特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家访的内容

家访作为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方式,是由内容决定的。合作的内容决定了该采用何种家访形式。也正因为家访的形式不同,家访的对象及目的不同,才决定了每次家访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家访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了解家长对学生就学、未来就业的态度,对子女实施教育的态度、方法。并求得统一认识,发挥家长与班主任各自的优势,共同调整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及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从而掌握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及学生的家庭表现。这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所有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脾气、习性、对学习的想法及其家庭表现等等。以便确切掌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了解学生平时经常与哪些社会上的人来往及来往活动的内容,以掌握来自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变化。以求班主任和家长双方携手,共同帮助学生纠正缺点、改正错误和巩固进步。

家访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同家长合作的过程。当然,为在家访中取得积极的效果,班主任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篇2: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家访即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争取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目的是明确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此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我们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奠基的作用。作为补充,中小学生仍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继续接受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学生仍起着关心、检查、督促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家庭中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其子女施加的积极的教育影响,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具有亲缘性。家庭成员间有一种深厚的天然的爱的感情作为动力,这种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影响。

其二,业余性和不规范性,并带有随意性。由于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爱好、乐趣等的差别,家庭教育是多种多样的。

其三,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个别性和示范性。再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审美教育和文化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一致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将两者相互配合协调起来。

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家庭和学校两方面都要做出努力。一方面,家长要把配合学校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样形式如: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拓宽家长学校办学的路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为此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咨询、校长接待日等。在各种形式中,家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何搞好家访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更好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双向管理,开展班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所在。就此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视为班集体建设的起点。

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就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学生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窃之一。当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以后,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家庭进行普访。通过普访,对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问题,要进行速访,对个别学生,根据需要,还要常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家访工作,注重家访技巧,是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

家访的作用在于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且真实。学生蔡某,独生子,学习动力不足,懒散,经了解,其父母曾经言及已想方设法解决其毕业升学问题,致使该生自以为是,抱有坐享其成心理,不求上进。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便主动到其家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以该生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高考招生制度不允许父母包办这种做法的存在,同时也直言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过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最终得以考上成人专科院校。 精心选择把握有利时机,效果更佳。

经验证明,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学生生病在家,学生取得成绩时,后进生稍有进步时,学校家长遇到困难时,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学生杨某,个性要强好胜,重江湖义气,曾两次参与打架事件,被校记小过处分。我即于事发当晚进行家访,与该生及其父母共四人,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错误,使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其后的确表现良好。学生麦某,学习刻苦,个性内向,成绩一度滑坡,我及时发现并在其低落时期第一时间到其亲友处了解个中原因,加以正确引导,让其道出心声“父母不在身旁,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经常思念美好的过去”,对此我首先肯定其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重点指出“人不应停留在过去,更应面对现实”,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正是把握了这一有利时机,使其既消除了心中的顾虑,又唤起了斗志,成绩明显回升。 谈话讲究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情况及其内心活动。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鼓励是一种有效的谈话方式,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批评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是应该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更应注意分寸,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这主要要求教育者应善于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双向的,谈话同样是双向性活动,要注意彼此间的相互联系。这要求谈话时,双方都要正视问题,特别是教育者不要单纯指责学生的过错,甚至借机“告状”,推却责任。对于谈话的内容更应一分为二,抓住问题的关键,做到晓之以理,方可使学生信服。对于学生家长,应听取他们的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怪责。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妄下结论。谈话就是要通过亲切的交谈,使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育者应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启发他说出心理话,对症下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学生曾某,个性倔强,自尊心强,少与人沟通,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应付学业,家长的教育效果较差。初期,针对其特点,主动与其及家长沟通,直指缺点,效果不理想,陷入僵局。中期,改变策略,尊重该生意愿,调动学生家长积极性,鼓励为主,开始形成良好情感,且能讲出真心话,形势开始好转。后期,直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效果明显,该生的自主性增强,消除对视局面,实现理解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发奋图强考入成人专科学校。 学生在场原则。

所谓学生在场原则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学生钟某父母在外,因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于是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指出改正可行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效果有所好转,加强了平时的教导,终取得成效,该生思想品德表现较好,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麦某,家庭情况与钟某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更上新的台阶,又使其母满意,该生以优异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保证教育的延续性,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亦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应使家访工作经常化,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无论学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们可以通过电访、信访或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去镇、村家访等形式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注重实际,加强自我约束,做到言出必行。

家访时的内容必须要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让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实现许下的诺言,确保家访的真实性,切实可行性,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两者得以配合协调。同时,教师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篇3: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出院产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网上咨询,体会

利用家庭访视, 电话随访, 网上咨询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 在护士和家庭及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 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 是一种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由于近年来现代护理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仅着眼于院内孕产妇健康教育已不适应护理学的发展, 只有以多种形式对院内外孕产妇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院自2006年1月开始实行电话随访和部分重点人工访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访视,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随访目的

现代护理已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仅着眼于院内孕产妇健康教育已不适应护理学的发展, 只有以多种形式对院内外孕产妇实行全面、全程、整体的健康服务才能满足人类的健康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的规定, 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因此, 通过对出院产妇进行有目的的家庭和电话随访, 网上咨询, 为产妇提供产后保健、合理营养、科学育儿、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 以及解决家属在护理产妇和新生儿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使产妇产后身体尽早恢复, 指导产妇和新生儿护理, 延伸护理服务。

1.2 随访内容

产后产妇饮食、睡眠情况;通过了解阴道流血多少、性质及颜色, 掌握产后子宫恢复情况;通过了解新生儿吃奶情况、大小便、皮肤颜色以及体重等知道新生儿生存状况母乳喂养情况;住院期间医疗、护理、服务、收费、环境满意度情况。

1.3 方法

产科患者出院7 d~30d内由护理部固定人员, 及时给患者打电话进行随访, 对一些家里没有电话, 偏远农村和个别有特殊情况的产妇进行家庭随访, 同时将我院产科的网址发放在出院宣传单上。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出院后产妇的饮食结构, 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产妇饮食以少量多餐、容易消化、浑素搭配为原则, 肉类、蛋类、蔬菜及水果等多样化, 从而有利于产后体力的恢复, 同时保证泌乳。了解产妇现子宫复旧情况, 询问是否还有阴道出血, 如有, 量是多是少, 颜色如何, 有否下腹疼痛, 如有以上症状, 及时指导用药或者回院检查。如是剖宫产或侧切分娩了解刀口是否疼痛, 有无红肿、硬结现象, 有无发热等异常情况。孩子的一般情况, 包括反应怎样、吃奶怎样、大小便是否正常、体重多少、皮肤颜色如何有无发黄的现象。母乳喂养情况。产妇乳汁分泌情况, 是否能让婴儿吃饱, 鼓励产妇坚持婴儿纯母乳喂养。鼓励产后适当运动, 指导产后康复训练, 尽早恢复体力。住院期间共计医疗费用是多少、进院时是否有全程导医服务, 产房和病房对医生和护士的医疗服务是否满意, 有何建议, 我院的收费是否合理等等。了解产妇及家属其他方面的需求。把以上内容填入制定好的表格内,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出院产妇及婴儿易出现的问题及产妇、家属的需求, 统计分析纯母乳喂养率, 以帮助我院护理人员进一步做好出院指导, 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工作, 帮助产妇合理喂养婴儿, 促进产妇的康复, 解决初为父母对婴儿护理知识的缺乏。同时还能了解产妇住院期间住院费用是否合理, 产妇及家属对收费是否满意, 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导了解对我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2 结果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2783人, 电话随访1948人, 随访率占70%, 家庭访视557人, 占20%, 网上咨询278人, 占10%。随访中共发现产妇和新生儿问题658件, 有关母乳喂养的问题460件, 有98.96%的产妇或家属对电话随访的形式表示满意。100%的产妇和家属认为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网上咨询三者相结合的随访很必要, 这种形式很好, 并且95%以上的产妇及家属不同程度的遵从了各方面的指导,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讨论

3.1 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2006年至2008年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网上咨询过程中, 共发现产妇和新生儿问题658件, 主要集中在剖宫产或侧切刀口愈合 (红肿、硬结及疼痛等) 、新生儿疾病 (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呕吐、大小便异常、新生儿脐炎等) 以及母乳喂养等问题上。90%以上的产妇或其家属接受随访的意见到医院或门诊进行检查治疗, 及时进行了诊治, 并纠正了一些不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通过随访了解到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后最常发生的问题和不正确的处理方法, 在以后的产妇出院时重点给予讲解, 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3.2 有利于医患、护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核心、最本质、最关键的部分, 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关系。医患、医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由于产科住院时间较短, 住院产妇较多, 加之在文化和习俗上的差异, 使得医患、护患之间沟通上难免存在误会。通过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网上咨询, 及时了解产妇或其家属对医生和护士的意见, 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解释, 尤其对一些敏感问题, 如住院费用、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等, 产妇和家属在医院时有顾虑, 不愿说出来, 因此我们有时不能了解到她们真实的想法, 通过出院后的随访可以了解到真实的问题, 并进行讲解, 从而消除了产妇或其家属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误会, 构建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3.3 有利于指导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对母婴健康非常有利。母乳是最好的婴儿食品, 母乳喂养有很多优点, 国家提倡母乳喂养。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有关母乳喂养的问题460件, 占随访中发现问题的39%, 由此可见出院后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够, 喂养方法不妥当, 并仍存在陈旧的喂养观念, 如有的产妇及其家属仍让孩子定时吃奶, 甚至有的生后3天内不让新生儿吃奶等。在随访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并纠正陈旧的喂养观念。指导产妇早开奶, 做好哺乳前准备工作, 按需喂奶;教授产妇正确的喂奶姿势;使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 健康的精神状况和营养状况;指导哺乳期合理安全用药;对一些患有不易母乳喂养疾病的产妇指导人工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增进了新生儿的健康。

3.4 有利于提高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当产妇离开医院以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医生、护士的医嘱逐渐淡忘, 依从性降低。医护人员及时对出院产妇进行随访, 能够维持产妇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态度, 使之较好地遵守医嘱和护嘱。同时通过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网上咨询, 能够及时了解产妇和家属不依从的原因,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促进产妇尽快康复和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3.5 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医院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患者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对出院产妇进行随访, 及时了解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 对他们进行基本常识普及、产后护理指导、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 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 逐步提高了出院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提高了医疗质量, 促进了医院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6 电话随访, 家庭访视网上咨询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避免漏访的发生, 如:

篇4: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目前,有些班主任对“家访”有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老师只访“问题学生”的家庭。其实不然。优秀的班主任,既要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也要访问优秀学生的家庭;既要进行普访,也要进行专访。访问优秀生的家庭,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了解家庭教育的经验;访问后进生的家庭,主要是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矫正缺点。普访也就是一股家访,一般是在新接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主要了解家庭的教育方式、教育氛围,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在家庭中的表现,为今后教育奠定基础;专访,也就带有一定的“问题”或目的性,对个别学生家庭进行的访问。不管是哪一种访问,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职能。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对家访我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一、掌握资料,作好充分准备

家访前,教师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确定家访的目的,拟定谈话的内容,准备好向家长提出的建议等。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如听课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各科成绩多少以及个性特点、品德行为、活动纪律、劳动表现等)。对这些资料,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跟家长的谈话才能够具体、准确,才能抓住关键,使家长豁然开朗,愿意与学校共同努力,把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

为了使家访成功圆满,教师还要从服装、仪表、语言、方法及时间上作好准备。由于家长的职业、职务、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我们的言谈举止、谈话方法对家访的成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态度热情,创造谈话环境

如果你是带着“问题”的专访,万不可一进门就“告状”,或把责任推到家长一边。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也违背了教师的道德规范,而且很容易造成家访气氛冷淡,容易与家长发生观点分歧,激发矛盾;最后导致不欢而散,为以后的教育造成困难。

后进生的家长,对老师的家访有种“出了问题”的预感,内心并不愉快,有时气氛并不热烈。因此有时必须创造谈话环境。教师可以先避开“问题”谈来访的想法,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地表扬,对学生经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给予肯定、激励和指引。这样,家长对孩子充满希望,从内心欢迎老师的到来,渴求老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抓住问题,分析实事求是

既要热爱、关怀、鼓励,表扬学生的长处,同时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例如,对学生行动上的懒散、纪律上的随便、学习上的松懈、同学间的矛盾等方面的情况要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和家长一起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教与学校协作的重要性,促使家长主动采取措施,与教师共同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同时建议家长给学生讲清道理,促使学生深入反思,并能把反思的结果落实在改正错误的行动上。

四、渗透家教理论,提倡科学家教方式

不同类型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就家庭教育而言,“溺爱型”家庭会无形中滋长孩子娇惯的坏毛病;“放任型”家庭容易使孩子养成散漫的性格;“专制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说谎或行动上的反抗;“闭门囚读型”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不爱与同学交往等;“科学民主型”的家庭,容易使孩子产生幸福快乐,这样,孩子便会精神状态好,学习稳定。因此,家访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渗透一些家庭教育的理论,帮助家长认识到“科学民主型”的家教方式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在“科学民主型”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在人格上一律平等,每个成員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父母对孩子思想中合理的部分,都会给予肯定、鼓励和引导,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求新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自尊自信自立的优秀道德品格。

五、认真总结,提高自身素质

每次家访,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家访后,教师应进行认真地总结,对访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写成家访日记。积累资料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下次的家访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篇5: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有效桥梁

——家访心得(郑小 何二兵)

开学工作本身就是紧张忙碌的,平时学校会议事务又多,用了几个中午的休息时间走访问了部分同学家,深深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家访的必要性。

家访前我更正自己的认识,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孩子一生必备的教材。我们和他们的区别是,老师好比课堂,原则上通过课堂影响学生;而父母则是教科书,学生可以随时翻阅。笼统讲就是言传和身教的区别,家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最能对孩子产生最积极最持续的影响和引导。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

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方向。目标缺失现象比较普遍,一个孩提时代形成的梦想往往能影响一生。很多卓有成就的人,往往在少年时代就埋下梦想的种子,成长就是等待时机,积聚力量,而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内心力量觉醒的时候,发现自己所的成绩、所从事行业恰恰是自己最喜欢的,梦想成真!

家庭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地关注孩子优秀习惯的培养。关注孩子优秀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琐碎的过程,但坚持了一个人的巨变就可以无声无息。我给出的建议是:关注重视量化成绩。量化的进步能让家长和孩子看明白自己的态度和短期效果,因为凌云一班的量化涵盖作业上交情况完成质量、课堂发言、课堂纪律、测试效果等最直观反映在校情况的几个方面,所以每周量化得分情况,是对一周表现状况的最便捷评价。允许孩子有起伏,但不可容忍量化一直低迷。在家,继续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坚持力(坚持一项体育锻炼、坚持一种特长等)、独立能力(属于孩子的不过多包办、适当放手)、责任(坚持做一项家务、开学前或周末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等)、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听得进表扬更听得进批评,偶尔成绩不佳不能因此失去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肚量”、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培养孩子的成功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访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省时省力。除了家近家远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家访目的明确,内容真实具体。家访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更好。有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自立能力较差,在学习习惯方面也不好,学习动力不足。对于这种孩子,家庭教育就显得比较重要。家访就能为父母指明方向,指出不足,有意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对于目前成绩不错、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多的是提更高要求,激励更好发展。如果能做到多一点指导,少一点推卸责任;多一点肯定,少一点求全责备;多一点情感交流,少一点情况汇报;多一点针对性,少一点随意性。家访效果肯定会更好。

篇6:特色家访,创和谐教育家访

9月4日,乡镇教育助理立即召开全镇校长及教师大会,在会上对“千师进万家”的活动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要求打造 “特色家访,创和谐教育”活动品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三结合教育资源内涵,办人民满意学校。在这次活动中,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家访经验。现对有关家访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

一、领导重视,组织跟进,确保家访制度落到细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家访作为学校的教育责任,为家访活动工作召开研讨会,商讨并确定了活动的方案,作了精心的准备、周密的安排,组建了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采取划片走访的方式,集中走访与分散走访的形式开展走访活动。要求做到“四个一”:拟定一份详实的“家访计划”、记载每一个学生的“家访日记”、完成一份印象较为深刻的“家访案例”、开展一次以班级为主的“家访活动”交流会。

二、规范到位,措施跟上,确保家访活动有效扎实。

为了不使家访活动走过场,力争让每一次家访做到扎实有效,赢得家长信任与支持。学校从“访前、访中、访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规范要求。

(一)访前准备 各班主任按学生住址归类,确定对象,并将学生家庭信息告知任课老师;各家访老师提前备课,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在校学习、纪律、生活、品德等),提前准备好家访的谈话内容。同时学校通过电话和校信通平台加大对家长的宣传力度,并与家长预约,定好登门走访的时间。

(二)家访过程 家访老师围绕备课的内容与家长进行交流,禁止家访老师使用那种 “指责告状式”的家访方式,对一些问题学生提倡进行“探讨鼓励式”家访。

(三)家访总结 教师家访后将家访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记载下下来,并在各班级任课老师处进行小组汇报交流,从而使各任课老师对每一位学生家庭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三、转变途径,全员参与,要求家访活动多样创新。

我校七年级学生有193名,八年级学生 名,九年级学生 名,人数众多。学校转变家访途径,全员参与。具体做法是:

1、“班主任单线家访”变为“主任带头全员家访”。80多名教师分组走访了 名学生家庭。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千师进万家”的家访活动要求,我校 达到了七年级100%家庭覆盖,八、九年级80%家庭覆盖的要求。

2、“走出去,请进来”。

学校突破传统简单的家访方式,鼓励和指导家长“走出去,请进来”,由学校安排或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邀请学校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家长、在各方面优秀的同学到自己家中进行座谈。

3、采取“座谈式”,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家访工作的效果。

采用“座谈”“交流”方式就消除了孩子与父母之间隔阂,大家在一种自由、轻松的座谈氛围中讨论,父母和孩子可以就自己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来,参与座谈的老师、家长、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跟进,巩固效果,强化家访工作切实有效。

学校家访工作于10月5日前全面结束。9月29日新学期家长会上,学校政教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对学校家访工作的态度、要求,获取他们的心声。总的来说,学校家访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得到了宣传;征求到了很多家长对学校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2、个人家访活动小结,形成学生个性化家访档案,以便各任课教师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跟踪了解学生在家访后各方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地教育;主动把家长反映的问题、建议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以便学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时修订管理措施并明确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家访学生情况记录,及时撰写家访心得,以提高家访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3、学校政教处检查家访手册、收集家访手记,整理成册;召开家访总结交流会,交流家访经验,宣传家访工作中的典型事例,推荐出“家访先进个人”、评选出“家访手记”征文若干篇,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从事家访活动的积极性。

五、家访制度化、常规化,家访内容多样化

家访月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校要求,家访要制度化、常规化。从现在开始,任课老师每个月都要充分利用书信、电话、校信通、QQ网络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进行一次沟通。即“四个坚持:坚持入户家访制度化,坚持重点家访特色化,坚持家校连心常规化,坚持家校联系创新化。

家访内容可以反映学生校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心理状态,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等。

篇7: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出现了经济状况不同、社会地位不一样、教育文化背景差距较大的各种类型的家庭。导致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参差不齐,甚至差距较大,给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增加了难度。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是密切相关的,班主任应针对这一工作进行二者之间的沟通,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帮助,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重视子女、负责任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女偏多,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因此比较重视学校教育,一般能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关系,能积极地配合老师,这类家长占主流。但他们往往看重的只是成绩不注重品德和行为习惯,认为学生在校就是读书,忽视了思想教育;他们往往把升学看作是子女的唯一目标,忽略了其它素质的提高,而这样的结果又往往是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针对这类家长,班主任平时要注意不能只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并注重多与家长沟通,多交流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改变对教育的片面认识,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能多和子女沟通,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同时注意减轻孩子多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抗挫能力,并适当让他们多娱乐,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就能让孩子们学习时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为素质教育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二、对留守家庭的家长重在教育和指导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学生家长不乏其人,80%的学生家长常年在外经商、打工,无暇照顾子女,根本谈不上与子女沟通交流,他们大都留守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委托其他亲戚朋友照看孩子,成为留守家庭。这类家长中,大部分文化不高,但靠多年打拼经商能够致富,所以对自己的子女读书要求不高,认为子女能否升学并不重要,将来照样可以和自己一样赚大钱。因此,这种留守家庭子女的家长教育存在很大缺陷,一些问题学生就出自其中。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取得电话联系,并随时交换意见。老师将孩子在校表现如实、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同时教育家长明白父母的关爱是无法替代的,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一个孩子是一家人。甚至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能顺利成材。但我们留给孩子的不应只是物质财富。更多的应是精神财富与创造财富的知识技能,这些才是孩子将来受用终生的本领。

三、对溺爱子女的家长重在以理服人由于缺少重教的家庭传统,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一窍不通,对子女要求不严,甚至溺爱、袒护、庇护孩子,使学生养成任性、无所谓、不服从的性格,难以适应学校的正常管理秩序,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此类家长,班主任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所犯错误抓住真凭实据,让家长心服口服的配合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批评学生时,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也照顾家长的尊严,既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家长满意。因此类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极易反复,所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先打“预防针”,常敲“警钟”,一旦发现错误及时坚决的纠正,并常抓不懈。

篇8: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 还要看是否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 尤其是家庭, 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

本学期, 我校开展了“百名教师进千家”的活动, “进”就是走近家长。作为教师, 我们要积极地指导家长, 同时多进行交流, 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 相互信任, 相互合作, 结成一个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同盟, 使我们的教育获得了更大的成效,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变“请进来”为“走出去”

近年来, 受社会影响, 教师家访逐渐减少了。有些教师无论对谁讲话都用教育人的口气, 对家长也不例外。居高临下的训斥埋怨的作风, 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针对这一普遍现象, 我校把家长“请进来”变为主动到学生家里, 和家长联系。在家庭这一特定环境中, 教师教育人的口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 语气趋于平缓, 大家真正做到了平等, 家长愿意把心里话、真心话跟教师说, 教育产生了一致性。

二、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

主动家访, 防患于未然, 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 每个学期放假前, 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

班主任要提前上交家访计划,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家访的宗旨是:多报喜, 巧报忧, 并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考虑和安排学生假期活动计划。

2. 新接班的班主任要从接到学生档案起, 认真了解学生的情况。

3. 一旦发现学生不到校, 半天之内要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去向。

4. 发现学生有出现异常表现或不良

苗头, 班主任要及时家访, 有时不止是班主任, 有关领导也要共同前往, 把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 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 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增强教育的力度。

1. 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

2. 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 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 请家长们评头品足, 给学校提办学意见和建议, 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的称赞, 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3. 开展家教征文活动, 以推动学习家教理论。

4. 定期进行培训。

举办教育讲座, 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并将家长的家教论文编入我校的素质教育丛书中。

篇9:试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问题;措施

一、前言

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而同样离开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难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的身心和学业的全面发展。不过,有时候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得二者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力求从这些问题中寻求一些积极的解决措施。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然性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指的是一个家庭内孩子的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家庭教育包括监护人的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比其他教育有着更好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同样是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以教育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更强,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另外,家长希望望子成龙,而教师则希望孩子能够成绩优秀,品质高尚,未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说,二者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虽然二者在内容、形式、方式等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和交流。因此,家长应该同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教育任务,使孩子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问题

1.教育分工不明确,增加孩子负担。在我国长期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只有上重点小学,才能上重点中学,而只有上重点中学,才能够上重点大学,相应地,企业单位在录取人才时,也是择优录取重点院校的学生。正是这种层层递级的模式造成了许多家长焦急的心态,他们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让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参加各种辅导班。“输在起跑线”的观点是建立在否定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的,是不尊重生命的表现。本来就是夜来香,你不要指望它能开出玫瑰的艳丽,但是它可以在每一个傍晚,发出它的芬芳。各种辅导班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而且导致了学生重复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继而丢失了原本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不吃正餐吃补品,正餐补品都不爱”的现象。

2.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数为孩子父母,由于他们在教育程度和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当前,由于家庭教育质量不高而导致的教育问题并不少见。比如,有的家长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一味地让孩子做题。有的家长把学校当育儿园,把老师当保姆,孩子交给学校了,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了,忽视家庭教育。笔者曾经有一个实例:学生逃课,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说,孩子没来上学。家长说,是吗?我也不知道呀,我找个人帮你看看……“帮你看看”!孩子是谁的呢?还有的家长对小孩姑息迁就,没有规矩方圆,是非观念方面的教育,一味说,小孩还小,不要紧,长大就懂事了。殊不知,长此以往,助长小孩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3.家長榜样示范不好,加大学校教育难度。通常情况下,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往往只有6-8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的父母在一块,可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都大,而家长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造成影响。笔者对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说一套做一套,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而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种情况下带来的家庭教育成果显然是效果有限的。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使用暴力,也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使用暴力的问题,甚至在校园中欺负其他同学。笔者就曾经遇到过某学生在学校中欺负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进行了报复,而这位孩子家长又反过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欺负其他学生。这种行为显然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再对这种问题进行纠正就显得难度很高。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措施

1.明确家校教育分工,促进二者优势互补。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将二者之间的责任和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对二者的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之后,就能够有效避免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性劳动的出现,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消耗。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二者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构建家校良性互动,及时掌握教育状态。只有构建了家庭和学校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及时掌握孩子们的教育、成长状态,并进行积极的干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进行家访,这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一种途径,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面对面沟通,能够使二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家访也是对家长的再教育,传授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为了让家长能够良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可以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感受学校的教育氛围,增加二者的理解和互动,以不断提升教育成果。

3.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尽量做好榜样示范。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最初的行为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严格自律,做好榜样示范工作。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做得到的事情,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孩子才能心服口服。另外,家长们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的要兑现,不要经常“说话不算数”,一旦次数一多,孩子就会对家长的话不当一回事,更不用谈对孩子进行教育。因此,如果家长自己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没有兑现若言,一定要向孩子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

五、结语

总之,只有有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贵存.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4.

[2]张文倩,金博兰. 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 知识经济,2015,09:66-67.

[3]朱岳锋. 试析教育对民族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角[J]. 长江丛刊,2015,25:84-85.

[4]周永军. 家校联合 共同教育——农村中学寄宿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策略[J]. 中学课程资源,2015,01:21-22.

[5]聂军强,甘海英. 论述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8:241-242.

篇10: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浅析

摘要: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学生们在家上网课,凸显了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资源重要性。校外教育因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故校外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庭,是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亦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有益影响非常巨大。

关键词: 校外 家庭 结合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外教育也倍受社会关注,国家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校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于己之位,助力我国教育大业,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可用之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学生们并不是一直生活在学校中,也不可能一直在老师们的视野范围之内,这时候,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有着如何的作为,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更为关键。即是说,只有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方能使各方的效能发挥到最佳。

校外教育的发展

校外教育的必要性

如果认为只有在学校、在课堂上才叫学习,那在现代的社会看来便是大错特错了。生活中、工作中,不管何时何地,处处都可以学习、处处都需要学习。当然这里的“学习”很显然不完全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多的实践与经验。

现代教育更追求课外的学习与收获,不局限于学校和课本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常态。因此,校外教育开始进入社会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更要重视和适应校外教育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校外教育的资源,学到不一样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

校外教育的发展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外教育越来越流行,这对每一位教师、家长、学生来说都不再陌生,甚至几乎所有人都有所实践和体会。学校开展的课后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开设的特长班,各处少年宫的数量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校外教育的发展现状令人兴奋,比如学校少年宫,校园小足球等等,这些部门组织的活动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使孩子们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平等地享受资源,发展兴趣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在他们身上更完美地表现出来,实现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学校的积极配合,有老师和孩子们的认真投入,校外教育必定会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助力于我国的教育大业。

新冠疫情期间网课教学有以下优势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网上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比较灵活,没有硬性规定集中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进度等多方面的限制。

学员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交流更加容易,更加充分。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回答提问,而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可以平等的交流,达到畅所欲言。

我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很多人会误解教育的范畴,以为孩子的发展只要有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一生下来便开始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步入校园、进入社会,这一系列阶段的成长无不与家庭有关。小到一个生活习惯,大到思想道德,都是在家庭这个环境里慢慢培养起来的。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以及祖辈,甚至是兄弟姐妹,都可以作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面镜子,不分好坏,无论优劣,都会在无形之中被孩子学过来。比如吃饭时的细嚼慢咽,不大声说笑,不挑食,不浪费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如果家长的带头作用发挥到位,并且在孩子有不良表现时采取手段加以制止,那么就可以说,孩子已经远离这些不良的习惯了。有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说人的很多方面可能遗传父母,但用现代的眼光看,后天的影响对孩子更为关键。特别在最能够体现个人素质水平的思想道德方面更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个所有成员彬彬有礼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大都是文明礼貌的,他们会在所有场所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懂得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因为这些都是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影

响下养成的。

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既然家庭對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重要的,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非常必要的。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为了孩子而早出晚归,尽心尽力为他们投入与付出。父母把子女送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校外教育。但家长切不要忘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更不能因追求他人或辅导机构对子女的教育,而忽视了自己家庭的教育。

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而家庭成员和睦,气氛融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最有利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雨露一样滋润孩子的心田,像清洁剂一样洗涤污秽,更像一份保险,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著名思想家奥维德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也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方法

校外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使他们能够在多个方面发现自己的长处,对“学习”有更积极的态度。同样,家庭教育亦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家庭的培养对象比起校外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家长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孩子,盼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更加强烈。

校外教育关键在学校,而家庭教育则看父母。学校开设各种课外兴趣班,开展各种活动,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但这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要鼓励孩子踊跃报名,积极参加活动,要采取“进”的态度,而不是“退”方法,更不是拒绝。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认识并不全面,他们以为学习文化、考试成绩是最重要的。诚然,考试成绩是很重要,但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高分低能的人,而这样的人更算不上人才。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并驾齐驱,才是大势所趋。学校要协调好家长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共同观察孩子们的有关情况,使孩子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无死角”。近几年,很多学校开设家校委员会,设立家长开放日等等,是与家长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总之,只有有效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才.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成果.参考文献:

[1]王贵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怎样有机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张文倩,金博兰.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5

[3]朱岳锋.试析教育对民族社会分层的影响——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视角[J].长江丛刊,2015

[4]周永军.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农村中学寄宿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5

作者简介:崔希全

1978年5月

枣强县王均中学

一级教师

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通讯地址:枣强县王均中学

篇11:家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摘 要】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关键词】博物馆;馆校结合;教育

近年来,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7年新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这一定义将教育调整到博物馆功能的首位。而我国2008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在其第一章第二条对博物馆的概念所做的界定为:“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虽然在这里教育功能没有被放在首位,但也说明了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在西方很多国家,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被人们普遍认为是“移动的百科全书”以及“终身学校”,很多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此外博物馆内除了专业的工作人员,还拥有庞大系统的志愿者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讲解。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多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达国家,大多强调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甚至于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并由政府给予充分的财政支持,如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景观法》规定“博物馆有义务为学校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片、标本和模型等教学参考材料,传播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博物馆法》就规定了博物馆归属于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管理;而美国早已成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典范,21世纪以来,美国不断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针对中小学生教育,仅据2001年的统计,美国博物馆总计为6617家,其中有88%的博物馆提供“K一12”(即“从幼儿到少年”)教育计划。馆校结合的模式在国外盛行已久,在我国,如何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早已成为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重点并纳入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可是在博物馆教育如何通过与学校教育结合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甚至很多博物馆和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并不重视这一块。

“教育是学校的首要宗旨,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作为拥有丰富资源的文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大程度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的重要手段。馆校结合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本身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物馆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始建于公元前280年左右,由托勒密二世菲拉德尔费斯和他的父亲托勒密一世索塔尔修造,也可以说是当时的学校,很多年轻人在此学习,“由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一名首席教士负责,聘任学者的工资初由埃及国王继由罗马皇帝支付,博物馆的建筑在公元270年被人摧毁了,不过该机构的教育兼研究功能似乎一直持续到5世纪”。而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由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张謇1950年创办,当时的办苑宗旨就是“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追溯博物馆的发展历史,近现代的博物馆的发展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之后,博物馆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为民众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才开始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和支持,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而易见,所以,重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重视馆校结合在实践中的运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二)博物馆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作用

学校属于正规教育场所,按照国家课程大纲直接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教育素质的职责,学校教育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内完成有计划的重复性的学习,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难以做到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

“学校教育多强调传统,强调传统知识的系统性,而博物馆教育则比较注重观念,这个观念必须是被实践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观念还可以继续被创新。”对于博物馆而言,它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内容和形式都多样的展品和展览;有自由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博物馆既有展览,也有相对应的体验游戏、讲座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索。

博物馆教育具有主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它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以一种更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互补,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viii,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青少年的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历史类博物馆反映了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比如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则是关于自然和科学,从人类史,生物史到天体史都囊括其中,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还可以通过馆内实验器具和原理介绍,参与其中,亲自动手演示,体验和学习,加强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正确的运用博物院的资源,对于新的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在我国的博物馆接待的观众群体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观众都有,学生群体可谓是以学习为目的来博物馆参观的最大一部分群体,很多家长也是陪同孩子来的,所以,博物馆如果能与学校合作,更广泛深入的将博物馆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学生中间去,吸引更多的人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也能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价值。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博物馆本身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中馆校合作并不被双方重视,我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普遍脱节,可有可无。

博物馆虽然是为大众提供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但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是可以产生很大影响的,参与教育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学校形成良性合作关系,使博物馆教育活动可以被学校教育所借助,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需现在急需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6.[2]《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全文)[N]中国政府网,2008:2(29),转引自新华网,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 008-02/29/content_7692799.htm.[3]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06).[4] 刘婉珍.美术馆教育理念与实务[M]台北:南天书局:2002:98.[5]田明.古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J].阿拉伯世界,2003(01)

上一篇:产业项目立项申请书下一篇:回忆的诗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