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琴弦作文

2024-07-22

夏雨琴弦作文(通用12篇)

篇1:夏雨琴弦作文

【精】夏雨琴弦作文

又是一个夏季来了,她迈着火一样的步伐,豪情万丈的来到了我身边。给大地带来了她的直率和热情。

夏雨不像春雨,春雨淅淅沥沥,轻轻柔柔,就像女孩顺滑的发丝,细细的,密密的,令人闲来寻愁。也不像秋雨,秋雨只有在万物口干舌燥时才勉强撒下那么星星点点,扭扭捏捏的,不解渴。更不像冬雨,夹杂着凛冽的寒风而来,使人全身发抖,冰冷直透心底。夏雨就是夏雨,说来便来,说走便走,生性秉直。

就在闪电划过天际那刻,几声闷雷打破沉寂的那一霎。豆大的雨滴重重的把自己摔下来,在与万物接触的一刹那,泛起了美丽的水花,以最美的姿势注入泥土。雨来了!雨终于来了!我听到了雨的声音!闻到了雨的气息!看到了雨的身影!

我连忙打开窗户,欢迎雨的到来。大地稳稳地接住了他们,它们四仰八叉地躺在大地厚实的胸膛上,丝丝缕缕地浸润着它身下的土地。雨如老朋友般撒娇似的往我怀里钻,脸上,眼睛里,脖子里……又如调皮的孩子,能到之处定要逗留片刻。我伸出手去,几滴雨便跳到我手中,齐滑到我手心里,我慢慢地托起手中的雨放至眼前,闭上眼,轻轻一闻,便醉了,醉在雨的气息里。我睁开眼,凝视着它,清晰的看到了手里的掌纹。这圆圆的小精灵在我手心里无拘无束地滚动,挠得我的手心痒痒的,乐的`我呵呵直笑。我用力的把手中的雨滴抛抛向茫茫的雨世界,让它与自己的所亲所爱在一起。雨滴在空中画出一轮美丽的弧线便不见了,但我感觉它就在我身边。雨最懂我的心,依依不舍地沿着它的奔流轨道渐渐地离去。我笑了,它也笑了,雨带着我俩的笑一路向远处跑去。

我就喜欢这夏雨,它将我心中热情的火鞑旺了,更波动了我心灵深处的那根记忆的琴弦。

 

篇2:夏雨琴弦作文

琴弦作文

。有人告诉我,自由和安逸不可能同时得到,我选择了安逸,也选择了重复的每天。我总是喜欢看那些用铅笔勾勒出来的细腻画面,因为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得到莫名的安定。我喜欢把手浸在冰冷的水里,这样能很好的呈现出我的双手,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双手在水里慢慢地握成拳,这就是我心脏的大小?那么小的心脏,却要承受那么多的压力,我真担心我的心脏有一天会因为承受不住而破裂。有时候我希望我可以像我的名字一样,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尽管只能这样,那也会成为我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可是,我的声音却引起了全体女生的公愤。原因很简单,她们听不惯。就因为这个就要这样地伤害一个女孩子的心吗?

篇3:夏雨琴弦作文

例如, “再见了, 亲人”一文, 文中写了最可爱的人告别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战士们赶紧把头探出窗外, 只见大娘、小金花大嫂依然伫立车站, 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此刻, 战士们再也忍不住了, 泪水模糊了双眼, 要想对朝鲜亲人再说上几句离别话, 然而距离遥远, 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头呼喊——再见了, 亲人!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我们读着, 一定会被这催人泪下的语言强烈感染, 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深厚的抒情基调, 已经回荡在我们的心间。“文学所以增人感”就是指以情感人, 一切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真切地写了自己既独特又普通的审美情感体验。

文学是情学。历史上人们对文学创作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视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古典美学中, 一直把情感放在创作的最重要、最突出的地位。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中说, “情者, 文之径”, 《知音》中又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情感对于创作的意义在哪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谈到创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时, 生动地进行了诠释, 他说:“在那些漫漫的长夜里, 我沉湎于兴奋的希望和幻想以及对创作的热爱之中, 我同我的想象, 同亲手塑造的人物共同生活着, 好像他们是我的亲人, 是实际活着的人, 我热爱他们, 与他们同欢乐共悲伤, 有时甚至为他们的心地单纯的主人公洒下最真诚的眼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情感滋生着某种创造力, 没有作者火一样炽热的情感, 艺术生命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小学生的习作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虽然有所不同, 但写作的心理规律是大体一致的。“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作”。写作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过程, 是一种动态的、内在的心灵的运动过程。小学生一旦对所写的事物和文章题目有了兴趣, 就会产生乐于表达的欲望, 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完成习作任务。

写作的第一步便是“积累材料, 感受生活”, 即把客观生活里的东西录入心中。但儿童往往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冷淡, 观察时漫不经心, 浮光掠影, 未必达到留心的地步, 这就很难有写作欲望。美学告诉我们, 用热情的眼光趣味盎然地观察现实生活, 观察周围景物, 能使观察更主动、更持久、更深入。

人的情感源于外在客观现实。学生沉浸在物我交流的愉悦中,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深了, 能感受到平日所没有感受到的美好的情感, 在司空见惯的平凡之处看到动人的美, 这样就形成生动、真切、完整地浸染着学生情绪色彩的新表象。有感情地注视, 还可激发学生的灵感, 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能力, 巩固观察成果, 使感知的形象能持久的储存在学生记忆里, 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生动感人。如指导学生观察小草时, 让学生融入思想感情, 喜欢对象, 亲近对象, 或扮其形, 或思其情, 这样多数学生对这随处可见不惹人注意的小草都能有新颖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一个学生发现暴风雨后“瘦弱的小草被打得歪歪斜斜, 身上溅满了泥, 我想小草一定完了, 谁知太阳一晒, 她们就抖掉了脸上晶莹的泪珠, 慢慢地又挺直了腰。”有学生惊喜地发现了岩缝里生长的小草, 并在文中写道:“我也要做一株顽强不屈的小草。”这些词句所抒写的, 不再是一般的对景物的观感, 而是饱含着情感的体察。注意观察与写作相结合, 帮助学生把情感移到观察感知的对象上, 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加工综合观察事物所得的各种情感信息, 能为学生在获得作文素材通向表达作文内容间架起一座桥梁。

学生有了厚积的写作材料, 在构思时还必须根据写作目的进行选择。选择哪些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有内在联系的材料, 关系着写作活动的成败。

客观世界、万象纷呈、人物形象、场面情景、人文风情……该怎样选取记忆表象呢?这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态度。叶圣陶说:“事事物物, 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 均可为文题之材料。”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一定是学生所喜爱的人、事或活动。只有选取学生熟悉的、愿意写的东西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 因为此事此物独特的性质、状态、发展变化, 在特定环境中的影响, 能启动学生情感的开关, 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索, 所以才成为选择的对象。一定要选择最感兴趣、最吸引他们的东西写, 也就是说, 让学生写那些最能动人感情的东西因为他能使人最动感情的去写。

语言发生的本身, 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达自我, 或要鸣发内心的感情, 顺着这两个倾向, 自然会情不自禁。现在学生作文一般都是“逼出来的”, 真正有写作欲望的很少。重视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学生则能淋漓尽致地表述。

教师既是情感的体验者又是情感的诱发者, 在指导中, 一方面要以声情并茂的语言, 富有感情的讲述, 以及适时地赞赏、评价, 为学生作文提供最佳情绪背景。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情感总是被生动的对象引起, 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情境。

如做一个游戏, 欣赏一幅图画, 听一段音乐等, 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通过分角色表演“表白自我”“鸣发内心感兴”, 让他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从而产生符合情境的情感, 形成一个有利于作文的氛围。学生的写作情感燃烧起来时, 在内心情感的驱动下, 就能展开联想, 文思泉涌, 滔滔不绝, 斐然成章。

比如指导《考试失败的滋味》这一题目的写作时, 让学生分别扮家长和学生, 进行表演, 再让学生讨论事情发展的背景, 展示事情的经过, 揭示人物的心理, 表达人物的感情, 最后可抽取学生与老师配合表演考试失败后挨批评时的对话片段, 为该次作文更好地按题目要求将内容形成语言文字创造条件。在这种宽松、有趣、愉快的情感化的气氛中, 学生写起来则有话想说, 有情想抒, 有理想辩。

总之,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 将索然无味, 难以成篇。因此作文教学应注意在“情”字上下功夫, 激发学生写作的冲动。学生怀着感情, 充满乐趣, 就能“自由地呼吸”, 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篇4:童年的琴弦作文

今天,我就拿出一段童年用这把金色的琴弦奏出的金色乐曲,与大家分享。

小时候,我看着别人拉小提琴,某一天,我跑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我也想拉小提琴。妈妈笑了笑说:“我们家小夜想拉小提琴啊?”我一脸期待道:“恩。”妈妈拉起她身旁的小提琴奏出了一首加伏特,我兴奋道:“哇,妈妈我也想学。”我从妈妈手里接过小提琴,学着妈妈把小提琴放在肩上,学者妈妈样子拉着,谁知。拉出来的.那是曲子,简直就是拉大锯啊!我羞红了脸,妈妈笑了笑说:“慢慢来,别着急。”

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一次又一次的拉着,音乐一次一次的奏响。更加的深情,更加的认真。一次又一次,奏响着金色的琴弦。一个月后的,拉着动听的歌儿,应经不是一个月前那初出茅庐的小朋友了,现在已经贬称了一个小高手了。在每一次的表演上,我总能感觉,妈妈就在我旁边,奏响那金色的琴弦。

童年如一根根金色的琴弦,拉出一首首动听的琴曲。声声入耳,久久回荡,似刻画永远都摆在那;似通话久久难以忘记;贯彻了爱拉出的一曲曲小提琴曲。

篇5:命若琴弦初中作文

每个人就像一条琴弦,弹着一首错落有致的歌。在世间就这样唱着,响着。期待着与另一首歌的不期而遇。所谓知音,就好似人生的一场豪赌,像早已被命运女神织好的布,我们无从抵抗。

余杰在书中感慨:“不遇知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悲剧之一。”每个人都是想逃开这一悲剧的,于是有人随便找了伴,贴上“知音”的标签,坠入龙应台笔下“一个人固然寂寞,但两个人相当无言却更寂寞”的深渊;有人却寻着时光的漏,在历史漫漫中找到了生命的共振。

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眼里,知音是懂得你一撇一捺的深意。他去长安拜谒千年前王珣的《伯远帖》,惺惺大发,忍不住添墨其后“即幸余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话虽自负,却尽显亲昵,留下一段隔代神交的佳话。即便无法交流,此刻两人生命的乐章却跨越千年的时空,蓦然相通。称这两人为知音,也许有人觉着如《聊斋志异》般玄乎,但董王二人间的乐趣,确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文人一直追求的立书,也恰因如此吧。

尽管董其昌对王珣如此亲昵,但他仍是他,不必去追摹王珣,只要了解他,欣赏他便够了。倘若一味去靠近,那他董其昌也不配为王珣的知音,也不过是王珣门下的一条走狗罢了。

知音脾性可以相近,也可以互补,但切勿变得雷同。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欣赏,共同前进,弹起一首应和愉快的.歌,走过一生。

遇到知音,真的需要等待,正如林清玄在《入魂、入梦、入心》里写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有时是一首歌,有时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等待我们的,有时是刻骨铭心的相逢,有时是心花破碎的别离。”

命若琴弦,我却愿奏响一首不一样的歌,在时间里游憩,唱着,等待着。

篇6:生命的琴弦作文1000字

谁动了我的琴弦,拨响了生命的嘹亮;琴弦无情,琴音却荡起生命的涟漪。

——题记

我是一株长在沙漠中的小草,骄阳喷洒在我几乎黄透的身上。风沙吹进我干涸的双眼,但我没有流泪,因为我的眼泪已被风沙和骄阳所剥夺;劲风吹着我柔弱的身躯,我已无法反抗了。我好累,好想就这样沉沉的睡下去。

“爸爸,你看。它好可怜啊!”

“乖,这只是一棵普通的小草,快走吧!”

“不,爸爸我们把它带回家好不好?”

“好啊!不过你可要好好照顾它哦!”

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爱抚着我,清凉的水滋润着我,我慢慢张开双眼,忽闪着水灵的大眼睛四处张望。我换新衣服了,我又拥有了活力与生机,我又找回了生命的绿衣。

重生,我的脑海中只印着这个词。我重生了,我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气了,我可以享受鸟语花香了。我似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更似一轮明月,想照耀每一寸土地。

但兴奋之余,我又在想,那是谁拨响了我生命的琴弦呢?又是谁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呢?

哦!是爱,是爱溶解了我心中的枷锁,是爱凝聚了水珠,滋润了我,是爱拨动了我生命的琴弦,是爱拯救了我。

爱,是明媚的春光,是柔柔的溪水,是花儿的芬芳,是蝴蝶的翅膀,是潺潺的雨点,是生命的源泉,是我们全部的心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许许多多爱围绕,它是广阔的,又是自私的,它是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永远没有尽头,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它让我们随时都沐浴着生活的七彩阳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是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我长大了,我有许许多多好朋友,我们快乐的手拉手,唱歌,狂舞,我们共同装点着大地,用心将爱传送。

“爸爸,来看呀!小草开花了!”

是的.,我开花了,虽然只是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幽蓝的花,但这是爱的滋润的结果,这是爱的体现。而我也将永远为爱守侯,为爱绽放。

海是蓝色的,音乐是蓝色的,天空是蓝色的,生命是蓝色的。我们渴望像海一样蓝色的爱,渴望像贝多芬一样蓝色的爱,渴望像天空一样蓝色的爱,渴望用爱将生命的琴弦拨响。

爱编织着生命,生命跳跃着爱。让我们的生命在爱中放歌,让我们的生命在爱中畅言。在爱中让我们拨响生命的琴弦,让我们在优美的旋律中上路,去聆听,去追求,去探索,去成功……

篇7:拨动心灵的琴弦

一、关爱是润滑剂

关爱学生、热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 这种爱是从大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师关爱学生, 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兴趣上, 不对任何教育对象偏袒、歧视。对他们既严格要求, 又不能采用生硬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 关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 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推动力, 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二、尊重、信任是拉近心灵距离的奠基石

学生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对象, 怎样看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 采取什么态度, 直接涉及到教师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 又是教育的主体, 如何充分发挥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的作用, 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和顺利完成教育任务的关键。要想充分发挥教育主体作用, 那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 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教师都是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对学生过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厉色、动辄训斥的教师最不受学生的欢迎。要记住: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 就精神生活而言, 每个小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谁也不是为了挨骂而活着。学会赏识应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教师的赏识和肯定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 就必须先尊重学生。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学生和解放学生。试想: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感动呢?那就是当他受到信任的时候。所以, 教师只有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才能换取学生的信赖。

俗话说:有威信的教师一句话, 能胜过缺乏威信的教师十句话。教师要树立威信, 就要重视先入为主的原则, 要注意几个第一印象的管理。尊重学生,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他们具有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他们接受教育影响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而是有选择的、有条件的。在教育过程中,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尊重信任学生的理论依据。

要做好班级工作就必须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 是出于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上, 出于使学生成为祖国有用之才的寄托上。对学生看不惯, 一看学生就生气, 就感到心烦的教师是不能尊重学生的。对学生不热心, 也就不能有耐心和克制的态度, 也就不能尊重学生, 更不利于做好教师工作。

教师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 越能有效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 能促进师生间的心理交融, 能使学生成为教师的知心人, 打开心灵的门窗说心里话。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 有助于进行“长善救失”, 进而有针对性地尊重学生。

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钥匙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 全镇举行朗诵比赛, 要求各校各年级各派两位同学参赛, 于是我来到教室进行挑选。经过一轮的筛选都不太理想, 忽然我发现后排一位叫吴素淼的女同学想举手又有点不敢的样子, 我便让她站起来试读。出乎我的意料, 她的音质好, 节奏感强, 朗诵有一定的表现力。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高兴地说:“吴素淼同学, 你读得真好!太棒了!”不料吴素淼听了, 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我把她喊出教室, 她像是受到了莫大委屈, 不停地抽泣。我感到奇怪:“怎么了?吴素淼, 你要是不愿意去参加比赛, 老师不会勉强你的。”“不, 不……”她连忙摇头, 泪光中充满着感激:“老师, 我很喜欢朗诵, 我以前也在班上参加过朗诵, 但我们以前的教师从来就没有像您这样表扬过我。”“为什么?”经过我的追问, 她才怯生生地说:“老师, 我说了您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呀, 我们以前的教师只喜欢当官的和有钱人的孩子。”我的心头不禁一颤:孩子, 原来是老师的偏见伤了你的心啊!我感慨万千,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就不会有这令人心颤的哭诉。俗话说:树怕伤根, 人怕伤心。我们千万不能小看这些孩子, 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照样有一个十分丰富的世界啊!

篇8:关于成长的优秀作文:琴弦

任嘉欣

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欢笑,有泪水,但我的成长中让我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后悔。

对于一个没有耐性而且很容易突然暴脾气的我来说,要是没人顺从我的意见,我还不暴跳如雷的话,那便让别人觉得是奇迹。

一个夏天的夜晚,蝉儿还不肯罢休在树上叫个不停,就像拧了好几圈发条似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蝉儿的叫声烦闷还是别的原因,实在翻遍拿出吉他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叩叩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我即将要碰到琴弦的手,我不耐烦地走去开门,把门打开就看见妈妈日常那永远“看不惯我”的脸,“干嘛?”我没好气地说道,“你还不去写作业嘛,”她转眼又看到了我没来得及收起来的吉他,“你还有心思弹吉他,你要是有一半的心思放在学习上也不会差到这种地步。。。”她叽里呱啦说个没完,我装作不在意假装听不见的样子让她一下子火冒三丈,她直接把音给调坏了,我气不打一处来,二话不说直接让她出去,在房间里我想调回来,可突然”嘣“的一声琴弦断了,我实在没法儿呆在家里,便穿上外套到楼下散散步,我想虽然琴弦不会复原,但至少吹吹风会让我心里舒服一点。十几分钟后,我回到家轻轻打开门,生怕好不容易来的好心情,到头来还要被她说教一番,开门后我发现房间的灯亮着,便偷偷透过门缝往里看——妈妈在帮我补断掉的琴弦,妈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看上去笨手笨脚的,可我却笑不出来了,我说怎么可能我大晚上出去她不会下来骂骂咧咧地叫我回家,我没心思想这些了。她一边拿着螺丝刀,一边拿着新买的琴弦对着说明书一遍一遍地试。。。。我呆坐在沙发上关着灯一言不发地看着天花板想着些什么,想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很愧疚,不应该态度那么糟糕,只下定决心从那时开始不再那么暴躁。

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他,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触到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你不开心,最不能轻易用言语去伤害的莫过于家人了。琴弦断了可以修,可是亲情却没法那么容易去弥补,去修复的。

公众号:方磊老师

篇9:900字高一小说作文定格的琴弦

定格的琴弦

叶的离去

是树的不挽留 还是漂流 琴声悠扬 是夜的宁静 还是爱的牵连 琴声追随着风儿 飘啊飘啊飘!

下一个驿站会在何方?

一台120贝斯的大便携式的电子琴,摩挲的岁月也尘封不了他的光泽。黑白的琴键,因母亲的担心,被包裹了好几层。

小时候,她经常在电视里看到音乐大师们动人的演奏,秀长的手指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轻快地飞舞,优美的旋律在耳畔悠扬的回荡。一种向往的美油然而生。

灰暗的墙面,折射出颤抖的烛光,她颤抖着吐露出久久前的念头:“爸,妈,我想学钢琴。”

“嗯?”父母相觑着无奈说,“家里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况且学琴是很贵的。“怎么突然想学琴了?”是父亲不忍心的打破着她的梦。

“在电视上看到的!”见一旁母亲欲叹又止,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会好好学的。”

父亲看了看母亲,微微的点了点头。“哇,我终于可以学琴咯!我一定会好好学的,”她惊喜地大声尖叫着。烛光也似乎在舞动。由于经济上的原因,父亲给她报了便携式的电子琴班。失去了兴趣的她刚开始还挺认真的,但到了后来原形毕露了。上课,她就在那浑水摸鱼,有时还偷偷出去玩,到街上,她总会站在钢琴点的橱窗前,痴痴的凝望!每一次放学后,父亲都会面色铁青的背着琴,汗珠如青豆般大小,一颗颗的滑落着。但她坚信自己没有错,如期而至的考试,她终于意料中的失败了。发榜的那天,父母高高兴兴的带着她去。一溜红色的“通过”被那黑色的“不及格”给无情的打断了,那个人就是她。母亲伸手拉她,“走吧。”指尖冰冷。回家后,乌云压着雷电翻滚而至。“说说吧!”父亲的的声音骤然响起。“说什么?”她的手指缠着衣服嘟哝着。

“同样学的琴,人家都过了,而就只有你一人不及格!”父亲竭力地按捺着自己的怒气。

“我要的不是便携式的电子琴,是钢琴。”她冒着冷汗道。

话声刚落,父亲腾站起来,高高地扬着手,却始终,没有落下。其实父亲早就知道那不是好办法,难以承担巨大的费用,才出此下策。“你这孩子,难道便携式的电子琴就不是琴了吗?你知不知道你爸爸为了你学琴挣钱多辛苦,就为了你一句话,全家人都要累死累活的,你怎么还不知足呢?”母亲诧异的扭过了头。

“对不起,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我会努力的。”她别过头去哽咽道。泪水簌簌的往下流。

暴风雨后,孩子的学琴的态度改变了很多。父母欣慰的眼眸里放映着她上课时的认真的脸庞,闲暇的时候,小屋里也传来支支吾吾的琴声。繁花尽谢时,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了。

汇报演出那天,老师把听得正入神的她的父母叫到了一旁,笑问“上次,和你们说的事商量好没?这孩子真挺的确天赋。”

“恩,我们要让她继续学下去。”父亲伸手在口袋里掏了半天,抽出钱币数了又数,抹平了钱角,双手递上。

这一次一溜的“不及格”中只有她是红红的“通过”。她搂着母亲的脖子,欢快的笑着。金色的阳光肆意的绽放。

回到家后,孩子发现一个大箱子。“这是什么呀?”她跑上前去,拉链一拉,掀开白罩,“哗——”一台崭新的钢琴映入眼帘。洁白的琴板下,有着一排圆润可爱的黑白琴键,即使是在阴暗的屋子里也显出光彩夺目的光芒。她,原本想收获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她整个春天;她,原本想要一簇浪花,他们却给了她整个海洋!此刻,在她的眼里没有冰冷冬天,只有温暖春天!

篇10:感动的琴弦已弹响作文

感动,让你的生活充满色彩,从此不再寂寞。感动,锻炼你的情操,从此不再无情。感动犹如一架钢琴,每当我的指尖碰到钢琴键盘时,情感的音符从我的指尖蹦出,融入到我的心里,掀起我情感的波浪。我无法制止住我内心的荡漾,只好任由眼泪往下流。

在我三四岁时,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就把我放在姥姥家。我的姥姥已经六十多岁了,可她每天要送我去幼儿园,早出晚归。那时我年小不懂事,经常坐在三轮车上常幼儿园老师教的.歌,以表示我满心的愉悦。所以,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温暖,是没有烦恼的。可那一天,姥姥病了,也让我流了两次泪。

那次,我已经五岁了,也开始记事,明白了。不知为什么,姥姥病了,可明天我还要上幼儿园,谁送我呢?姥姥姥爷商量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姥姥送我上幼儿园。那天,天气特别冷,冻得我都哭了,姥姥一边骑车一边安慰我:“一会儿就到了,别哭了,再忍一会儿吧!”我发觉姥姥的声音有点沙哑,可年幼的我全然不知,以为姥姥的声音只是一会儿沙哑。姥姥时不时地摸摸我的头:“嗯,行,挺暖和。”我看见姥姥的脸红红的,也学着姥姥的样子,摸摸姥姥的头,觉得烫烫的,就像大人一样说:“嗯,行,也挺暖和,不错,不错。”姥姥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过了一小会儿,我突然觉得姥姥骑车没以前快了,平时这时早就到幼儿园了,今天怎么这么慢?我问姥姥:“今天怎么骑的那么慢?我都要迟到了!”姥姥笑着回答:“快了,快了,姥姥身子骨不好使喽!”说着,弓起身子,双脚使劲蹬,不一会儿,就到了幼儿园。我按照以往前者姥姥的手紧幼儿园,可这回,我却像触了电似的把手缩了回来。姥姥的手就像冰冻的一样,脸红红的,我从没见过姥姥这样,“哇”的一声,我哭了起来。姥姥连忙安慰我:“快进去吧,别迟到!”下午,姥爷把我接回家时,我才知道,姥姥是带病送我上幼儿园,都发烧了,嗓子都快说不出来话了,还坚持送我。而我却全然不知,只知道自己的寒冷,却不知道姥姥的病痛。姥姥声音沙哑,我以为只是一时沙哑。姥姥发烧,我却以为是暖和。那时,我再也忍不住,任凭泪水从脸上往下流......

篇11: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

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奏出动人的乐章应该是引导。中学阶段的学生不应该像小学阶段那样让老师抱着走或搀着走路, 而应该是让老师在旁边看着走路, 也就是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前行。

对孩子成长来说, 中学阶段历来是一个风险期。在这个阶段, 学生不再向父母敞开心扉, 而是想在同龄人中寻找倾诉的伙伴。心灵的闭锁、学习上的困惑, 使他们常常感到孤独, 不免产生“我孤独, 我想你”的情思。再者, 网络文学、影视文艺、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等推波助澜的负面影响, 使中学生难免会对异性产生好感, 继而产生某种情愫。中学生处在青春期, 生理发育趋向成熟, 对风花雪月、缠绵悱恻的情景充满憧憬、期盼。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可是在人生学习的关键时期、黄金阶段, 内心产生这种萌动, 对成长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孔子说:“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因而中学生内心萌动能否得到正确的引导, 非常重要。

古人云:“不堵不流, 不止不行。”针对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特点, 采用硬堵压制的办法, 恐怕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结果。

首先, 我采取顺势劝解的方法。平日学生交的日记作业中或者在与学生交谈中, 部分学生流露出“萌动”的情思, 我利用班会或交谈对话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引导。告诉他们处在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她 (他) , 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心中没有那个她 (他) , 恐怕会让人担心。可是针对你心中的她 (他) , 采取怎样的态度将决定你的命运。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把这种萌动的情感及早地流露出来, 你与她 (他) 保持“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深陷早恋这个泥潭之中, 必然影响你与其他同学的正常友谊, 学习也会受到影响。你和她 (他) 都会有来自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等方面的压力, 你和她 (他) 的心灵极有可能受到伤害。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历的丰富, 知识的增长, 环境的变化, 你的审美观、人生观、感情观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时冲动让你萌动的情思外溢, 对自己对别人必然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不是不敢爱, 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呀。

其次, 我采取拿自己感受说教的方法。在刚接班的时候, 我便利用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做好引导。我介绍我一位同学的经历, 我有一位同学, 陷入早恋的漩涡不能自拔。高考过后, 女孩考上了大学, 他却名落孙山;后来女孩在大学结交了新男友。他便自断小拇指, 大病一场, 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几年后, 我这位同学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 谈到男婚女嫁的话题, 他说了一句很感慨的话:天涯何处无芳草。现在同学们正是学习的好时光, 为何不把你心中的他 (她) 锁于心底, 暗暗地作为学习的动力呢。

欲堵先导、提前灌输的方法就是预先堵住散乱的思维流向, 引导到有效的定向思维流程之中。

引导是长夜的孤灯, 是闪烁的北斗, 它可以照亮指明前行的方向。引导是一种艺术, 它讲究情的渗入、智的透析、机的抉择、度的把握。引导能够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 奏出动人美妙的乐章。

篇12:夏雨琴弦作文

摘要:阎肃的创作一直在追赶时代,弘扬正气,他是那个真正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一个人的精神可以无限。阎肃昏迷了,但他的生命却早已伴随着他的作品,融入这个伟大时代的滚滚洪流,与中华民族奋力前行的每一个音符一起跃动。

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白马褂、黑裤子,镜头前一位矍铄老者谈笑风生。浑厚而清亮的声音让闻者侧耳,笑逐颜开的神态让见者颔首。”两个多月过去了,光明网记者李丹依然清晰记得,当时采访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阎肃的情景。作为“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百位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首期邀请嘉宾,85岁的阎肃十分敬业,在150分钟的拍摄过程中,他一气呵成,丝毫没有倦怠。

这不是阎肃第一次与光明日报打交道,他的“光明情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发表文章称赞新创歌剧《江姐》,阎肃的名字从此频繁登上光明日报。,在他从艺60周年暨80岁之际,光明日报用整版刊载对他的专访及其主要作品,一向低调的阎肃“被迫”高调了一把。而每次光明日报提出采访或约稿要求,他也是有求必应。阎肃认为,光明日报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渠道,他希望年轻人通过主流报纸关心国家大事。

弃学从艺、步入军营、扎根基层,在光明网的演播室里,阎肃的精彩人生随着他的激情讲述慢慢展开:从一名爱好文艺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位“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从一部荡气回肠的《江姐》开始,一发而不可收地创作《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等一部又一部的红色剧作;从一首传唱至今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到《军营男子汉》《长城长》《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都成为留驻几代人心底的集体记忆。

多少年来,他在全国观众面前都是身体硬朗、谈笑风生的“可爱老头儿”。他做总顾问总策划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文艺晚会”的旋律还在人们脑海中回响,他担任《星光大道》嘉宾时的画面还在电视屏幕上闪烁,他编剧的民族歌剧《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热映。然而,就在此刻,这位85岁的老人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

毕生心血绣“红旗”

“爸,您有没有什么一直想干而没干的事呢?”“没有。”

“那有没有什么遗憾?”“没有。”

“怎么可能?”“真没有,因为我一直都是组织让干什么就努力把事儿干好。”

这是阎肃昏迷前,与儿子在空军总医院的对话。的确,阎肃一辈子都在“听召唤、跟党走”。

哲人说,信仰就是生命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阎肃的信仰并非从天上掉下来,他的父母是忠实的天主教教徒,他从小受洗,在重庆一家教会学校读过5年书,原本学校准备把他推荐到高级修道院学习天主教,当作未来的“教父”培养。可是,阎肃后来的路却与此渐行渐远。

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之后,他参加一系列进步学生运动,读《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慢慢成为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成员。

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怀揣一颗朴素之心,他投身历次“反饥饿、反内战”游行,尽管镇压人员抡着带铁钉的大棒子,尽管流血牺牲冲突不断,忠诚信仰的底色却在一次次洗礼与实践中沉淀加深。最终从朝鲜战场的战火中归来的阎肃,如愿入党、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军队文艺战士。

谈及阎肃的信仰,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动情地说:“半个世纪前,阎老擎出一面红旗,此后,他用毕生的心血来绣,一针一线,一生一世。”

为庆祝建党70周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恰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人劝他要慎重,可他非但没有动摇信念,反而激情创作,十八天完成剧本。“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哪管它道路平不平。”“只要能为党报效,头可断血可抛,有什么天大的重任我来挑!”总政歌剧团原团长、作曲家王祖皆认为,这些唱词充满了阎肃对党的忠诚。阎肃则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

,在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过程中,阎肃又以79岁的高龄,领衔文学部主任。时任该剧总指挥的国家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说:“考虑到阎肃的年龄,我本想让他做顾问的,可他坚持要求到创作一线去。那一年,他起早贪黑,一丝不苟,创作的《我的家园》《马兰谣》艺术效果特别好。”对这段高难度创作,阎肃是这样形容的:“一路发烧般走过来,始终热度不减。”

入党前,阎肃认为共产党了不起,崇拜党;入党后,觉得自己离党员的要求差得挺远,凡事以共产党员的标尺丈量自己。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回忆说,平时阎肃的社会活动非常多,但每次出去时,都会打电话给他请假,“团里有他这样的老同志,是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得病住进重症监护室之前,他特别对儿子强调:“不管我遇到什么情况,不准你们跟组织上提一点要求,我把这一生完全彻底地交给组织,组织上已经给予我的太多,我却回报太少。”

吹响时代的“号角”

“战斗的烽火淬炼着我们钢铁的翅膀,英雄的旗帜飞扬着我们忠诚的信仰。”这是阎肃最新创作的一首关于空军的主旋律歌曲。据演唱者、空政文工团演员刘和刚说,阎肃在20世纪60年代为空军创作的《我爱祖国的蓝天》,已经传唱半个多世纪。阎肃认为在新时期需要有新的歌曲来表达当代空军对党的情感。于是这首昂扬明快、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诞生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65年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1962年,国家刚刚经历3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困惑:新中国该往哪里去?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不好?阎肃受小说《红岩》启发,决定创作《江姐》,为我们的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虽然当时社会上已经有多个不同艺术门类的《江姐》,但阎肃对那个时期的重庆生活稔熟于心、对革命先辈非常崇敬,他充满自信:“即使是炒冷饭,我也要炒得好吃。”伏案18天,阎肃完成《江姐》初稿。拿回团里讨论,许多人感动得落泪。阎肃又怀揣剧本,和编导人员几下四川,与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亲属和战友座谈,并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终于创作出经典之作《江姐》,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它歌颂的“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改革开放初期,阎肃借为电视剧《西游记》写主题歌的机会,向社会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以艺术的形式告诉人们,改革的路就在脚下,鼓励人们勇敢往前走;创排歌剧《特区回旋曲》,反映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歌颂改革开放。

一切经典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印记。“阎老是最能把握时代脉搏的一个作家。回顾他的作品,不论是立意,还是创作手法,都是紧跟着时代又具有引领效果的。”著名作曲家温中甲如此评价。

主旋律的作品每年都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的却不多。在阎肃看来,当下的主旋律歌曲太喜欢直白的歌词。如何创作出能永久流传的红歌经典?阎肃这样总结他对主旋律作品的看法:“主旋律作品要入心,首先要入耳,要像涓涓清泉滋润人心。”此外,文化艺术创作不能冷落人心,而主流价值观恰恰来自人心,人心中的那种美好、善良、真诚,正是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近些年,阎肃在光明日报陆续发表一系列文章,关注文艺健康发展,如的《十位文艺界名人呼吁——打击盗版从我做起》,还有不少评论当下某些电视栏目优劣的文章,激浊扬清,始终高唱主旋律。

“要让好歌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阎肃扛起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责任。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贬值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渐渐淡化,他创作的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当社会上有一阵子恶搞红歌、歪曲主旋律时,他站出来坚决抵制,并在歌坛发起“大唱红歌、抵制恶搞”的倡议,还连续3年担任中国红歌会评委;面对海峡两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韵的歌曲,呼唤着多少海外游子思念祖**亲的心。

“在共和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阎老都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并流传至今。这些蔚为大观的杰作,足以构成中国音乐史册中最华彩的乐章。”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词作家王晓岭说。

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

“有思想”“有学问”“有办法”“有魅力”,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孟卫东将阎肃称为“四有新人”,他最喜欢阎肃的第四点——“有魅力”。“阎老的魅力在于他有趣味,懂幽默,很随和,易沟通,和他在一起工作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

阎肃的这种魅力,让每个与他有过接触的人印象深刻。大家都说每次看到阎老都是朝气蓬勃的,他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

“阎老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想保持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就要做到文艺各个行当无所不涉猎,广种而多收,种的面积很大,同时单位面积产量又很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说,“从这个意义上说,阎老堪称‘劳动模范’。正因为他的勤学苦练,才有了多产优质的创作。”

从1986年开始,几乎每年的“春晚”,阎肃都是核心创意人员、评审专家。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是在央视的演播大厅度过的,直到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才赶回家。导演黄一鹤讲了这样一件感人的事:有一年阎肃正在筹备央视春晚时,家里来电话说母亲病危。他刚要买票回家,却得知母亲已经去世。他强忍悲痛,没有回家,把母亲辞世的难过心情静静地收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千家万户送去欢乐和祝福。

初,总政艺术局组织专家巡回全军各部队审查指导参加全军文艺会演的节目。阎肃对所有样式的剧目和节目,无论是歌曲、戏剧、小品、相声,还是杂技、魔术,都能谈出恰如其分的意见,都能出新点子、出新招,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二炮政治部文工团原团长、作词家屈塬对阎肃推崇备至:“这不仅是水平,更是一种胸怀。阎老无论在什么场合,总能敞开怀抱,把他的经验和想法无偿提供给大家。阎老85岁的人了,没有一点儿老态龙钟的样子,才思一直不枯竭,越活越精彩,越活越达观,越活越睿智。”

进入新世纪,阎肃担任过众多比赛和评奖活动的评委。作为评委,他是出了名的“只认作品不认人”。此外,他还告诫其他评委不要搞小圈子:“评委就不该把圈子带进赛场,如果真要画圈子,你就画个大圈子,把所有的小圈子都画到自己的大圈子里,把所有的选手都画进去,这才算本事。”

80多岁的阎肃笑称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确如80后年轻人一样,热情拥抱新事物,因此嘴里常会蹦出“偷菜”“雷人”一类的词语。他坦承,自己喜欢李宇春,是个“老玉米”。渴望新知的他,把阅读和求知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感到乐趣无穷。书籍不仅为阎肃带来创作上的帮助,也是他的“精神故乡”。阎肃认为:“心灵上的故乡,都是在我们的先贤笔下。像鲁迅先生、老舍先生、曹禺先生、巴金先生的作品,我从小就读,真是长见识,长知识,长学问,而且长性情。从中,我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阎肃总说,永远要有一颗童心。他总是像孩子一样快乐,极少用愤怒和忧愁的情绪来对待世间事。他的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布衣棉衫。他和人相处也遵循简单的原则,不逢迎、不抱怨,坦诚相待。一场春雨,几片落红,南飞的大雁,西沉的落日,阎肃都觉得是那么的新奇美好,这也许就是他能永葆创作之树常青的秘诀。

传好艺术“接力棒”

“当我看到好的作品,就会有一种冲动,想把它推出去,让人们都知道它,都欣赏它。《常回家看看》就是这样被我推上春晚舞台的。”阎肃说,“那年,歌手陈红拿着这首歌找到我,当时我一看就觉得是首好歌,就推荐给总导演陈雨露。歌曲一经推出,反响强烈,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事,几乎在我策划的每届春晚都会发生。”

阎肃始终以培育新人为己任,不仅在艺术上手把手毫无保留地传授,而且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和教育青年演职人员,团里搞一些大的活动,他都把年轻人往前台上推。《江姐》5次复排,他都默默地站在幕后,甘当人梯,乐作嫁衣,用50多年的心血把一代代“江姐”送上舞台。今年9月28日,在住进重症监护室前一天,阎肃还躺在病床上为年轻后辈修改歌词、指导创作。

如今已是空政文工团副团长的陈小涛还记得多年前刚来团里时,发现团里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住的是平房,有些失望。“我们刚放下背包,阎老他们就到宿舍来看望我们,对我们嘘寒问暖,送来大衣给我们御寒。”陈小涛的眼中已泛起泪花,那时正好快过年了,阎肃还提议让团里的老艺术家们,从各自家里送一道菜来,“阎老那时从家里拿来的是八宝饭,香甜的味道至今难忘。”

“论资历和年龄,阎老在团里是最老的。在年轻演员的眼中,他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又是一位乐于助人的朋友,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空政文工团原团长杨月林说,阎老把将艺术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给年轻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伊泓远是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排练中,由于年龄、阅历的差异,她对整个剧理解不够深刻,特别是对江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把握不准,压力非常大,一时间产生放弃的念头。关键时刻,阎肃帮助了她。他坚定地对她说:“你年轻,没有失败!”伊泓远回忆,阎肃教年轻人很有方法和耐心,厚厚的剧本,每一幕、每一场、每一句、每一个字,他都非常认真地讲解,直到演员理解了为止。

“阎老对我们小辈的关心体现在点点滴滴,他抽烟,但是从来没有在我眼前抽过一根烟,这是对声乐演员的保护。”空政文工团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的王莉对这个小细节记忆犹新。

阎肃怎么对待生活,生活也怎么对待他。他很得意身边人对他的态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们都喜欢我。阎肃至今没出过个人的作品集,无论是戏剧还是歌曲,无论是书还是光盘。他灿若星辰的艺术履历都传贮在人心中,传贮在生活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夏雨琴弦作文】相关文章:

描写琴弦的作文05-07

命若琴弦初中作文04-19

作文夏雨04-12

夏雨即景作文05-26

夏雨来临作文06-19

初一作文:夏雨06-21

夏雨作文初中07-11

夏雨话题作文07-23

倾听夏雨作文07-23

小学作文夏雨08-22

上一篇:组织员工的活动方案下一篇:妈妈别走观后感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