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2024-06-24

高考阅读理解技巧总结(共6篇)

篇1:高考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的重点,得英语阅读者得英语天下,这些都毋庸置疑。以下关于阅读理解的技巧是多人经验的总结,希望能为大家的英语学习助一臂之力。

一、常考语法点

1、复杂长难句结构(复杂句中常有2个动词为标志)

2、强调句(it is that do not only but also )

3、正话反说(潜台词)(sound like/seem look as though utopia )

4、含插入语的句子(跳过不看)

5、双重否定(负负得正原则)(hardly unknown, do not less , nothing illegal )

6、一些特殊标点,如引语常考。要不支持,要不批判,要不大背景。

7、复杂句中的拆分的固定结构,如from to between and

8、同位语

9、指代关系

10、逻辑主语、宾语

11、省略句

12、虚拟语气

13、例子常考,看例子说明什么。

14、转折处,重点在转折后。

15、因果句常考,奇速英语注意分清那是因,那是果,不要颠倒。

16、类比比喻常考。

17、集中式列举一般会出题。

阅读核心语法:

1、定语从句。

2、插入语。

3、定语后置

4、并列句。

5、分词现象

二、文章结构分析

提问-回答

1、新老观点对比型

2、独句段(极有可能是中心思想所在)

3、让步叙述型

4、争论辩论型

5、一分为二型(二个核心的平行结构)

6、总分总

三、阅读的黄金三原则

一、剥洋葱式句法结构分析:

1.判断一句话有几个洋葱(主从句分节)。

1) 如果一句话有and或or,并且and前后是句子并列,那么前后独立构成一个洋葱,分开剥皮。

2) 看这句话中有没有but或yet,如果有but,yet那么前后独立各自成为一个洋葱。

3) 看这句话中有没有特殊的标点符号:分号,冒号,破折号,有的话分开几句话剥皮。

2.对每一个洋葱分开剥皮,必须从第一层皮开始,也就是整个句话的核心主谓宾,以后一次每构成一个语法就构成一层皮。注意时态!

3.将每层意思翻译成中文。

4.用设问的方法将这些句子串联起来,组成复杂句。

二、得分句、辅助句:

三种关系:

1、当得分句式某一段的第一句话,那么辅助句就是这一段的剩余文字。

2、最后一句话,那么辅助句是倒数第二句话。

3、中间一句话,那么是这句话的前后句。

三、坐标轴原则:

就是选择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思,如果都不接近就选范围大的那个。

1、确定零点很重要:中心词。

2、确定中心词:

1) 看题干有没有人名、地名、大小写,时间、数据等。

2) 看主语谓语宾语。

3) 看其他词汇。

4) 找到:好几个。一一对照,确定到底是那句。

5) 找不到:顺序原则。计算原则。

6) 例外:下面哪项是对的?要从选项里找中心词一一对照,有的是找不到中性词的。

四、阅读的几种题型

1、情感态度题,包括全文和局部

2、中心思想题,包括主旨大意题,最好标题题,目的题,例证题等

3、猜词题

4、事实细节题

5、推理判断题

五、做阅读的具体方法

1、先看题干,明白要问的是什么?确定是何种题型?

2、进入本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3、再看文章对应的段落,在里面找正确答案。

4、做完一题,再看下一题的题干,在下一段找答案,一般都是一题与一段相互对应。

5、遇到“下面哪项对?下面哪项不对?”这种题目一般都是和段落对应,要不就放到最后做!

6、做完后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看看自己选择的是不是符合文章的主旨,很多题目都是这样的,包括细节题。

7、做完全部题目结合概率论来检查。基本上是5个平均,有时会有4、6现象,但只会出现二个,不会出现四个!(意思是一般是5A5B5C5D,个别年份是4A6B5C5D这种形式的)

六、阅读命题原则

1、避免考生根据一般常识而不用阅读文章就能得出答案!所以看似是常识的肯定不对!

2、正确选项的长度和结构要有迷惑性,不能明显异于别的选项!

七、正确答案分析

阅读问题的正确答案经常具有下列五大特征之中的一个或几个:

1、特征一---内容:常与文章的主旨有关。

即经常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后面几个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对应文章的主旨,因此,要注意正确表达了原文主旨的选项。

2、特征二---位置:常对应段首、段尾和转折处。

在前面的做题步骤中已经指出段首、段尾和转折处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常出题的地方,值得关注。

3、特征三---改写:常对原文进行同义替换、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

同义替换、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是阅读三种最常见的答案编写方式,了解它们就等于能从命题角度把握问题。

4、特征四---语气:常含有不肯定语气词和委婉语气词。

有些问题的答案,尤其是推理题的答案中常包含不肯定语气词和委婉语气词,如may等,以显示推理的相对性。

5、特征五---特性: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

由于考研阅读考查的对象是文章要点与重点,因此答案通常具有概括性和深刻性,所以选择答案时对于包含过于琐碎细节的选项要警惕。

做阅读问题时,如果能以原文为依据,并结合上述正确答案的五大特征进行思考,结果会比较理想。

八、干扰选项的特点

1、看似合理,其实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要么利用在文章中没有提到的生活常识编造选项。要么把文章中的事实和细节当主旨,把片面的次要的观点当成主要观点。因此我们要从文中找依据,找答案,看似合理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答案。在主旨题中,应该排除细节干扰,把握文章主题。

2、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要么对原句中的细微处做了改动,要么截取文章中的词语或类似结构进行编造。要么在备选项中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把别人的观点或作者反对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过于相似的选项不一定正确,除非程度、范围都与原文完全一致。我们要注意:“原文越多,对的可能性越小”!

3、用常规含义代替偏用词义。词意句意题中,通常把要考察的词或句的常规含义作为干扰项。

4、过度引申。要注意选项是不是大大超出了文章允许的范围,切勿过度发挥。

5、最具迷惑性的选项是一半对一半错的!

1.成人高考《各科目》复习技巧总结

2.成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3.成人高考应试技巧

4.成人高考答题技巧

5.成人高考各个科目复习技巧

6.成人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技巧

7.成人高考专升本复习技巧

8.成人高考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9.成人高考备考技巧

10.成人高考答题得分技巧

篇2:高考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总结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语文基础题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答题技巧、答题模板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高考语文复习有哪些技巧

平时要多积累

众所周知,语文复习的技巧知识是要靠积累的。它不像数学或者物理那样,有公式有常识等,它的学习只能靠平时的积累。所以不要指望说一下子就能把成绩给提升上去。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积累真的很重要,如:多看课外书籍,可以积累素材。多阅读课外古诗文可以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知识,对我们的做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同学想要进行语文的积累主要有四个技巧:摘抄、背诵、记忆和训练。语文复习的技巧有三种:单元积累法、考点积累法和易混点积累法。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途径,哪种方法来进行积累。

语文的作文是重中之重

通常有学生都说,作文都没法复习的,因为作文都不像其他题目,没法一下子就能提高写作能力。但学生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作文的准备。其实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想要提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但学生也是要在考前进行准备的。平时可以多练习下作文的写作。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审题,同时也要形成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进而熟练掌握一种作文的思路。这样才能够在高考中写好作文并且掌握一定语文复习的技巧,拿到较高的分数。

用好语文课本知识

篇3:历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探究

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词汇量又逐年增加的趋势, 所以, 要求阅读速度也要有相应地提高;而且句子的结构复杂, 长难句已经是司空见惯。所以要想在阅读理解题中取得高分, 必须在熟练掌握考纲3500词汇的基础上, 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速度, 而且要具备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 大量信息铺天盖地地涌来, 当在看同一话题的不同文章还是读一大段一大段的陌生文字时, 我们都不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

我想, 这一点对于培养一群优秀的阅读者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当他们生长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所以, 在本文中我将主要讨论关于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效率的问题。

[Eg1]However,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are poor, hoping to gain a place, will be required to pass a difficult exam.当在理解这个句子的时候, 我们如果纯粹一个词一个词理解, 就会把不准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出主干, 即划线部分, 主要意思为:学生被要求参加一次难的考试。

在平时练习中, 我们可能都会发现过像这样的学生阅读作业, 整篇的生词都注明了意思, 但是得分却很低。很显然, 学生是在逐字逐句的阅读文章, 每个单词意思都理解, 但是就是不懂如何理解句子的结构, 抓住主干。所以, 英语阅读前, 有两个基础的东西: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单词问题好解决, 学生自己多记就行。然而, 很多学生提到语法就头痛。语法的东西是框架, 它使语言规范起来, 让人们说话、写文章时有章可循, 不能随心所欲。而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极为需要对“宏观语法”感知。所谓宏观语法是关于英语句子结构的语法。不学宏观语法就没有句子结构的概念, 更读不懂整篇文章。因此, 要读懂长篇, 长句, 或者快速得读懂虽然不需要太多的语法知识, 但对于那些必要的句法知识、基本的句子结构, 学生还是应该进行针对性训练。

二、长篇缩读的实践过程

1. 注意篇章结构

考试大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包括对文章基本结构的理解。如果学生能理解不同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大意的把握和细节的选择上就会既快又正确。

2. 概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主题

缩读段落寻找主题句, 有些段落的大意在主题句上, 有些主题句在段首。

3. 捕捉标题

标题位于文章之首, 用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 点明文章主题。它可以是单词, 短语, 也可以是句子;可以是陈述句, 也可以是设问句。标题可帮助读者迅速推测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讨论的中心, 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识别文章如何选择合适的标题呢?

三、长句缩读的实践过程

在长句缩读实践中, 最主要是学生能对句子结构有一个概念, 同时兼顾到句子的其他成分。我们知道, 在较长的英语句子中, 很多作者为了要表达得更加完整、饱满, 常常会在句子结构上用许多附属成分, 比如:从句、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等等。所以, 我们在阅读时, 要避开一些附属成分, 而直接去找句子的主干, 获得主要信息。如果其他成分并没有设题目, 可以完全忽略。一般而言, 文章的主干主要还是体现在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里。

(1) 主语+动词+表语 (2) 主语+动词 (3) 主语+动词+宾语 (4) 主语+动词+宾语+宾语 (5) 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1. 归纳经常出现的长、难句:

(1) 后置定语多, 如:Animals’ability to act reasonably is believed to come partly from what we may call“genetic learning”. (湖北高考)

(2) 前置定语多, 如:he repeatedly referred to the Korean President’s wife as Mrs.Kim. (陕西高考)

(3) 状语比较长, 如:the whole family would try and have their meals together. (四川高考样卷)

(4) 主语和谓语动词离得太远, 如:A recent survey made by a group of scientists who are from a number of famous universities shows that 20%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se families are in the countryside can’t pay for their schooling, which is comparatively high.

2. 对策

首先学生应该对句子结构有一个清楚地概念, 抓住主干, 不受其他成堆的修饰成分影响, 也就是从主谓宾入手, 捕获最主要意思。反过来, 从例 (2) 可以看出, 仅仅抓住句子的主干部分, 而不去关注句子的其他成分, 也是不能准确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完整意思的。所以, 我们在捕获主干的第一时间, 也要适时将目光投向其他成分, 以确保原文信息的完整性。

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尽快获取信息, 其中最主要的技能就是: (1) 略; (2) 找读; (3) 预测下文; (4) 理解大意, 等等。无论是在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的实践过程中, 还是训练长句短读阅读技巧的过程中, 掌握这些步骤, 对快速获取文章信息至关重要。

四、结束语

篇4:高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点拨

细节理解题:同义替换

细节理解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题型之一,在阅读理解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细节理解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具体信息和细节的理解能力,是对考生最基本的要求。解答此类题时,应采取“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三步:①阅读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②以题干中的关键词为线索,运用寻读、跳读等技巧,快速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段落、语句;③找到相关段落、语句中的对应点,将此对应点与题中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找出能同义替换的选项,确定答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56. What does the course Basic Math mainly cover? (2012年北京卷)

A. Algebra. B. College Mathematics.

C. Arithmetic.D. Mathematics Education.

【原文】The lessons in Basic Math cover every basic aspect of arithmetic.

【解析】首先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Basic Math。然后根据这个关键词快速寻读,可以迅速定位到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话。再将题干与对应的原文进行比较,题干中的course与原文中的lesson为近义词,由此可确定该句与题干可进行同义替换,答案应与every basic aspect of arithmetic相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故选C。

【注意事项】①做题时要遵循“本本主义”,即以文章所说内容为准,切忌带入自己的想法或凭感觉发挥。②把握正确选项的特点,即选项的表达很可能与文章不是一模一样,但必定可与文章中的原句进行同义替换或近义替换。③做题时勤动手,将题干中的关键词用笔划出,并在文章中划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考生这样做既能做到对题干和文章中的内容一目了然,又方便在检查时立刻找到对应的原句进行对比,节省检查时间。

推理判断题:有理有据

推理判断题是高考阅读理解着重考查的另外一个题型,也是考生容易出错的题型。推理判断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推理判断能力。与细节理解题的处理方法相同的是,考生需要先阅读题干找关键词,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到原文中定位相关信息。做完这两步后,考生需要根据文中已给信息,把握作者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找出正确答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68. What does the author imply about newspapers? (2012年湖北卷)

A. They are solution providers.

B. They ar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C. They are normally full of bad news.

D. They are more educational than websites.

【原文】Once at the office, you glance through the newspaper with depressing stories or reports of disasters.

【解析】首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newspapers迅速定位到文章第一段第五句话。根据句中的depressing stories or reports of disasters可以推断出报纸上坏消息较多,由此可知答案为C。

【注意事项】①只能在原文提供的依据范围内推理,绝不可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即使某个选项是科学的,但只要原文中无据可循,就不可以选。②本末倒置、因果颠倒的不可选。

词义猜测题:巧用上下文

词义猜测题在高考阅读理解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一般都会考到,所以同学们还是需要多加练习该类题型。词义猜测题,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学生处理词语的能力。考生可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测词义,一般可通过该词的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包含该词的句子与前后句形成的并列关系、对比关系、因果关系等以及构词法进行推断解题。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66. What does the word "epic" in Paragraph 1 most probably mean? (2012年上海卷)

A. Very slow but exciting.

B. Very long and difficult.

C. Very smooth but tiring. D. Very lonely and depressing.

【原文】Phil White has just returned from an 18,000-mile, around-the-world bicycle trip. White had two reasons for making this epic journey. First of all, he wanted to use the trip to raise money for charity, which he did. He raised £70,000 for the British charity, Oxfam. White's second reason for making the trip was to break the world record and become the fastest person to cycle around the world. He is still waiting to find out if he has broken the record or not.

nlc202309011323

... He spent more than 1,300 hours in the saddle (车座) and destroyed four sets of tyres and three bike chains.... Amazingly, he did all of this with absolutely no support team. No jeep carrying food, water and medicine. No doctor. Nothing! Just a bike and a very, very long road.

【解析】原文中epic修饰的是journey,由此可知epic在此处应为形容词。通过原文中making the trip was to break the world record and become the fastest person to cycle around the world可知A项中的slow与原文意思相反,因此A项不正确。而由18,000-mile和around-the-world可知B项中的very long符合原文,再看到后文指出he spent more than 1,300 hours in the saddle and destroyed four sets of tyres and three bike chains和no support team以及no jeep carrying food ...可知其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可通过C项中的smooth将此项排除,同时B项中的difficult符合文意,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注意事项】除了上面提到的解题技巧外,同学们在做词义猜测题时还应注意,标点符号有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题技巧,因为不同的标点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如:冒号、破折号表补充说明,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括号表补充说明,双引号表示引用观点、强调特称或反语讽刺。

主旨大意题:正反推

主旨大意题也是高考阅读理解必考的一类题型。该题型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主题的理解能力以及区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在做这类题型时,考生可首先进行正推,即根据文章细节概括总结作者的意图;然后再反推,即结合所选大意能否准确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来看一道真题。

63.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2012年全国卷II)

A. Wild Bees B. Wax and Honey

C. Beekeeping in Africa D. Honey-Lover's Helper

【解析】原文为一篇说明文,文章共三段,第一段以蜂蜜引出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蜂蜜的鸟,第二段和第三段详细说明了这种鸟帮助人们找蜂窝的原因及过程。该文并非对野生蜜蜂、蜂蜡及蜂蜜或养蜂者的说明,同时如果我们以四个选项为题来写文章,只有D项与该文的内容相符。因此经过正反推后我们可以断定,D项是最符合文意的标题,故选D。

【注意事项】做主旨大意题切忌以偏概全,将论据当论点,概括性不够或概括过度。

总之,无论做什么题型都要先审清题,然后根据上述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快速判断,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题型的注意事项。希望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在最后的冲刺关头多加练习,轻松攻克高考阅读理解,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简介:

左婷,武汉新东方学校英语教师,教授英语个性化课程,曾获得“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指导教师奖”,并曾在全国高中课改展示活动中主讲公开课。

篇5:高考阅读理解技巧总结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浅易既是对考生的要求,也是命题者选材的原则。指文言材料不出现艰涩、古奥的字词,不选择冷僻的题材。考生利用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基本能读懂文段。

据高考实情,我们将《考试大纲》规定的上述7个考点编列为9个专题: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即《考试大纲》具体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意义”,即特定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唯一含义;“用法”,主要指其词性及所表示的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关系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5.筛选文中的信息。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从文中选取与试题具体指向吻合的信息,排除似是而非和错误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内容要点”,涉及阅读材料的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如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事件的发展过程,文章的论点论据等;“归纳”,就是对具体的、零散的、琐碎的材料分门别类。“中心意思”,可以指整体的思想内容,更多是指局部的思想内容;“概括”,就是把能体现中心意思的方方面面的特殊性排除,而将其共同性提取出来。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观点态度”,指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分析”,就是把整体分成一些“零部件”来考察,找出其相互关系和本质属性。“概括”,就是把分散在文中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的共同点提取出来。

8.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把文言文置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9.给文言文语段断句。

把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语段切分成一个个句子,或者判断命题者对一个语段给出的四种切分哪一个正确。

1.选材稳定。近5年所选材料都是人物传记,且都出自正史。

2.赋分固定。近5年都设4道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各3分,1道翻译题10分,共19分。

3.一大变化。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卷Ⅱ,延续了多年的信息筛选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文言文断句题,命题者从阅读材料中抽出一段话,给出对这一段话断句的4种答案,要求判断其正误。在题量受限的情况下,对《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和题型轮流覆盖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须要指出的是,虽然只有4道小题,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不单独设虚词题、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实际上,对这些考点的考查,都在概括分析题、断句题、翻译题考查中有所体现。

2015年《考试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中,文言文阅读列入了2014全国大纲卷,选文及试题。

一:如何读懂选文

选文多数是人物传记,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总结文章涉及到几个人,他们之间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做了什么事。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

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不受其干扰。参看最后一个文言选择题,对文章进行翻译。有的时候可以跳出文章,按常理推断文章的发展或所讲的道理。

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

(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二、答题技巧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 如何答好每一道题

3.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2011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2013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克:能够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12广东)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粜(卖米);籴(买米);穰(与农事有关);觐(拜见)。■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14高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第:暂且 C.此吾弄臣,君释之 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

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被)重用、任用。

如:2追亡逐北,北:逃跑的人。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利用音形关系,通假推测。高考题:此除蝗虫谊(通“意”,意思)也。【相关知识】

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重点掌握黑体词的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 5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样)。

4.性格表现题(句式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古今异义几种情况:

①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②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③词义的转移。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

④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

⑤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

常见古今异义如下:

1亲戚2妻子3中国4所以5无论6更衣7殷勤8卑鄙

9其实10春秋11结束12约束13中原14烈士15牺牲16虽然 17不好18根本19学者20地方21山东22县官23致意24从容 25便宜26故事27南面28可怜29以为30从而31至于32祖父 33不必34因而35智力36前进37即使38向来39因为40老大(抓住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的特点,对双音词进行切分)6.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7.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

(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

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2)文言文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不正确。此处樵是名词,指柴。取樵即取柴,“樵”是“取”的宾语。(全句意为:[胡质的儿子胡威在回家路上住旅店时,]自己放驴,取柴烧火做饭。《三国志 魏书 胡质传》)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不正确。此处“质”意为抵押。(全句意为:有个富人未登田地簿册,却将别人的田契拿来作抵押,霸占田地达一万亩。)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不正确。此处“候”意为“看望”、“问候”。(全句意为:[新阳侯阴就]亲自去问候他,朱晖避而不见。)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这是举例,不是题目。所举的都对。禾旁、耒旁与农事有关(具体说,禾旁的字与庄稼有关;但说与农事有关也不错),示(礻)旁与祭祀有关。]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篇6: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l)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

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3)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4)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三、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四、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弄清规律,准确判断。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瞻前顾后,前后融通。

古诗鉴赏最大的难点,在于我们对于诗意把握的不准确,或是难以进入。读懂一首诗,答题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但是怎么才能读懂一首诗呢?就是要注意:瞻前顾后,前后融通。因为整首诗意思是关联的,密切交融的整体。前面读不懂可以靠后面读,后面读不懂可以靠前面帮助。

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自我语言为肉,材料语言为骨。

这个技巧是针对开放性题目来说的。开放性题目现在成为了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以2012年天津卷《掐辫子》为例来说明。

你读完文本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同学们看到题目以后,容易直接凭自己的直觉和印象答题。这样就没有“自我语言为肉,材料语言为骨”。应该首先看一看跟题旨最重要的材料语言是什么,进行摘录。在答题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但是不能脱离材料核心。关键的地方还要引述文章的话。万万不能因为是创新题目,谈自我感受,抛开文本,凭着直觉写下 去。

三、作文审题的关键:理清层次,直击要害。

要想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题旨要在高考题目要求的范畴内。如何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呢?就是理清层次,直击要害。

选择适合自己的语文记忆法

(1)自然背诵法。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

(2)抓线索背诵法。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图像再现背诵法。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

(4)联想背诵法。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

(5)串字背诵法。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

上一篇:五月份小学生红领巾广播稿下一篇:高中抛物线题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