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范文

2024-07-08

描写西湖的范文(共14篇)

篇1:描写西湖的范文

《西湖》原文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春水净于僧眼碧,晚山浓似佛头青。

栾栌粉堵摇鱼影,兰杜烟丛阁鹭翎。

往往鸣榔与横笛,细风斜雨不堪听。

《西湖》作者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篇2:描写西湖的范文

描写西湖的作文:美丽的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建新小学三年级 汪月寒

指导老师 余葵葵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是《世界遗产名录》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呵护的.魂宝。我生在杭州,有西湖陪着我长大,这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西湖的美,是自然的美。春天,有苏堤春晓,间株杨柳间株桃。粉红的桃花绽开笑脸,嫩绿的柳枝甩着长辫。夏天,有曲院风荷,莲叶一片挨着一片,衬得荷花宝宝分外娇憨。秋天,有平湖秋月,湖光潋滟,月色清亮,这时歪坐在岸边的美人靠上,绝对是人间少有的享受。冬天,有断桥残雪,说实话,这个美景我还没有机会看到。不过光是想象,也够美了。

西湖的美,还因为它藏着故事。(小学生作文 )无论是那些数不清的文化名人,还是美丽的白蛇传说,西湖总是让无数的中外游客魂牵梦萦。

晴天的时候,阳光一照,平静的湖面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湖面上,一只只游船浮在上头,缓缓前行。所有的人都在尽情地欣赏这迷人的湖光山色。要是遇上雨天,西湖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远山一片朦胧,就像童话里的仙境。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苏轼写的那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篇3:描写西湖的范文

关键词:场地特征,西湖天地,规划,设计

1 引言

在现代主义风行的中国, 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课题。然而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我们发现各个城市的现代化速度非常快, 很多城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 发展旅游业, 大规模的修建旅游景区, 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场地的特征, 本文以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为例, 阐述了如何尊重场地特征的规划和设计。

2 场地特征

2.1 场地特征的定义

场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风景区, 可以是一个区级的公园广场, 每一个场地都有它独有的特点, 这是它区别其他场地的特征。场地特征可以分为自然特征和人为特征两种。如果一中园林景观在自然特征上占了优势, 那么在土地上就有了归属, 如果园林景观的人文特征占了优势, 就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与信赖。

2.2 场地特征的内容

(1) 场地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和地貌地形两个方面, 场地由于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同以及受到自然力量的作用程度的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一种力量, 它可以影响到人类在场地上的活动内容, 包括园林设计。这种特征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场地的利用价值。场地把握好了特征就能是景观归属这块场地, 和场地长期地、和谐地、融洽地相处, 自然力量可以为场地进行景观的维护, 给景观常换新装, 增添不同的色彩。相反, 没有把握好这种特性, 全靠设计师一人的力量去重新设计新的景观, 而不管不顾原有的自然景观, 会破环原有的自然特征, 新的景观和原有的景观会相互抵触, 天地都不允许, 人文景观的自身的魅力是不能长久的, 不能和原有的自然景观相比。

(2) 场地的人文特征。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从事着一系列的活动。在人类的活动中形成了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一种奇妙的、特定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人们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地上留下了人类的印记, 还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就是人文特征。由于人们之间有了特定的关系, 所以人们就会产生共同的生活目标, 使得他们成为某一个地方的社会群体, 这是他们共同认定的场所。地球上任何一个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生活, 那个地方就留有人的生活印记, 就会有人文历史。确定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是景观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把握了这种人文特征, 景观才具有历史性, 对景观的设计才有依据。人文特征在把握场地规划的设计中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西湖风景区“西湖天地”的规划和设计

西湖天地设计是由美国的设计师本杰明主持的。在设计的时候, 本杰明利用临近西湖, 有着山水坏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设计时更加突出西湖的“园林气质”, 使园林营造了清新、自然和怀旧的氛围。对一些具有浙派的老民居, 也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它们的结构, 只是融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自然植被和历史建筑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不但没有破坏原有的资源, 还展现了现代的风格。西湖天地的一些老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比如雕梁画栋、白墙黛瓦、九曲长廊等杭州老建筑的元素依然存在。游人深切地领略了山水的秀丽之美, 还能深层次地感受自然、人文、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西湖天地中的涌今楼, 原本是北宋翰林学士庆祝大事摆酒设宴的地方;在南宋的时候被重新修建, 清代又被改成了茶楼;在1925年又被用作辛亥革命元老的住所;在1965年又被改成了茶室。在这次改建中, 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来的建筑风格, 而是将原来的木质屋顶和园林的风格保存了下来。这样做尊重了涌金楼的原来的人文特征, 在其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规划和设计。大约有600平米的空间里, 地板是花岗石铺成的, 玻璃窗是透明的清片雕花, 家具是那种仿古的黑檀木制成的, 还有一些真丝的灯笼家具。新旧对比的手法, 不但没有使旧建筑被新的建筑的风格所遮住光彩, 反而在新旧的对比下, 古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地位更凸显了出来, 给人呈现出了既怀旧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世界。

西湖天地在营造新景观的时候, 设计师尊重了该场地的人文特征。西湖天地的点睛之笔是景观的雕塑。在西湖天地的入口, 设计有古涌金门和金牛出水两组雕塑。西湖在古代有“金牛湖”的美称, 这个典故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据说在汉代, 西湖底有一头金牛, 每次出现湖水干涸, 金牛就会出现并且江湖中灌满水。当地的官员为了讨好皇上, 就命令百姓将湖中的水弄干等金牛出现的时候就下湖里设法抓住金牛。金牛被激怒后就吐出大量的水, 官员们无法逃脱, 都被水吞没了。从那以后, 金牛再也没有露过面。通过金牛这个主题雕塑的设计, 把一个美丽的传说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给这座城市也带来了神秘感,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这样的设计抓住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通过重构的方式进行了该地的规划和设计。而涌金门则是源于一个著名的水中英雄-张顺。在一场艰苦的战争中, 张顺展现了自己在水中的英勇行为, 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个英雄豪杰。现代的设计师就根据这样一个古代人物, 创作了在浔阳江中正在捕鱼的形象, 让人们纪念这位位英雄。这样的规划和设计同样把握了该地的人文特征, 使景点的设计与人文特征联系在一起, 更加能够吸引游客。可见, 人为特征对景点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从西湖天地的例子我们看到了在场地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 一定要尊重场地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这样才能使场地的规划和设计质量最优。在西湖天地设计时, 整个布局不仅注意了园林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还注重发挥中国园林的传统特色, 着重强调园林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等三者统一的公园艺术形式这一主题。园林的布局经历了借鉴、探索和创造和摸索的过程。园林在建筑的过程中, 不同的园林建筑的风格是有差异的, 要区分开来。对一些具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古迹或者古建筑要妥善的保存;对那些有传统精华但有不符合时代特点的名胜古迹要有选择性取舍;对于那些名不副实的的风景点, 修建时要采用传统的形式和格调, 达到协调的目的。在植物的搭配上, 要因地制宜, 使园林景观给人们一种景变、形变, 色变的感受, 让人们体会到园林像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这种配置符合功能的综合性, 比较科学, 具有艺术性和地方风格。所以在园林的设计中我们要尊重场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1]田海宁.从景观谈场地规划与设计[J].技术与市场, 2009, 16 (11) , 50-51.

[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2]曹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以杭州西湖天地为例[J], 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4) , 244-246.

[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3]郑学东.论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华民居, 2011 (6) , 30-32.

[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4]顾洁.谈中国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以苏州李公堤和杭州西湖新天地为例[J], 知识经济, 2011 (5) , 154-155.

[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5]陈锐, 柯荣来.从人居环境角度谈景观设计和场地规划[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1) , 80-81.

篇4:描写西湖的范文

关键词:场景描写 香市兴衰 经济人文特色 详略得当 远近结合 铺陈夸张

散文《西湖香市》选自于《陶庵梦忆》。散文着重写春夏之交,民众在西湖香市进行的一种既与宗教有关,又与旅游、购物密切联系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香市是来自民间长期自然形成的一种商贸集市,交换贸易的大多是小手工业产品或农牧畜猎产品。张岱笔下的西湖香市揭示出这种民俗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自发的、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热闹非凡的民俗与贸易合为一体的经济活动,客观上成为中国江南城镇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真实写照。这种场景描写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散文采用详略相间、重点突出的场景描写,来表现在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商业贸易中心——香市昭庆寺:开篇点明香市“起于花朝[1],尽于端午”,写出它时令之佳,历时之长,为后文具体写香市热闹纷繁的贸易集市的场面埋下了伏笔。又进一步交代了成因,远自山东、嘉湖香客的到来,使西湖一带的庙会成了交易活动的场所。与此同时,作者对三天竺、岳王坟、湖心亭、陆宣公祠这几个自然景点也只是一笔带过,而用较详细的笔触来重点描写香市的中心——昭庆寺。在文章中,作者一步步将范围缩小,逐渐把摄影镜头对准在香市昭庆寺的场景上,文中紧扣“凑集”二字,以浓墨重彩之笔而又极有层次地细腻地描绘了昭庆寺一带香客们做买卖的热闹繁盛的景况,那些香客们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三皇五帝的古董,少数民族的珍奇,妇女喜爱的饰物,日常生活的用品,和尚念经的木龟,小孩嬉戏的玩具,应有尽有,全部汇聚于此。作者通过对香市的叙写,凸显出明代中叶以来,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的人们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物品丰富繁多的情况下,逐步将产品送到集市“西湖香市”销售的市场化的经济人文景观。持续不断的产品通过香市集市的交换,变得商品化,久而久之使“西湖香市”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性季节性比较显著的商品贸易集市,发展到明代中叶后,它的交易量大增,熙熙攘攘,繁荣昌盛,标志着它已经逐步地进入到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张岱在《西湖香市》里以香市——昭庆寺为中心,描述了明代西湖香市由簇拥繁华到香客断绝的整个变化过程,凸显了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贸易形成发展的显著影响。

其次,在《西湖香市》商贸集市的场景描写中,作者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和讽刺手法,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并感受其幽默的讽刺效果。作者在简述香市的由来和概貌的前提上,又以细腻的笔触先后描述了香市贸易的兴与衰。在它兴之际,笔调色彩明丽,激情飞扬,突出香市的闻名遐迩,不同凡响。场景描写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写货摊之稠密“殿中甬道上下,池左右,山门内外,有屋则摊,无屋则厂,厂外又栅,栅外又摊,节节寸寸”,密密麻麻,迤逦不断。二写货物之繁多。“历代的骨董、四方的珍宝,小至“胭脂、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伢儿嬉具之类”,无不聚集于此,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充分渲染出当时西湖香市的商贸场面之兴盛繁华。在它衰之际,笔调尤为抑郁沉重,让人遗恨不已。作者在散文后半部分着重描述了香市破败的过程和杭州人民的深重灾难: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道出了香客断绝,香市消歇的不幸结局。昔日繁花似锦的西湖,现在却“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几乎每天都可见抬去将要殡葬的饿殍。作者场景描写中还插入自己的所见所闻“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此外,文中两处引用也构成了鲜明对比,在香市兴盛之时,作者引用袁宏道的诗“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以此来展现西湖香市周围秀色可餐的景象。而在收尾之处,辅以讽刺的笔调,大胆巧妙地化用了袁宏道的诗,略改数字,旁敲侧击地鞭挞了杭州太守刘梦谦之流不管百姓死活,寻欢作乐,苟且偷安的丑态嘴脸,揭示了西湖香市之所以逐渐走向衰败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揭示出香市出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封建社会的很大局限。

第三,排比与对比连用,突出作者对香市繁闹场景的喜爱。

作者在描写“香客杂来”时,连用了五个对比来表达对香市的喜爱之情:“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归之乔画;芳兰芗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喝笙之聒帐;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以“士女闲都”与“村妆野归”、“芳兰芗泽”与“合香芫荽”、“丝竹管弦”与“摇鼓喝笙”、“鼎彝光怪”与“泥人竹马”、“宋元名画”与“湖景佛图”作对比,五个对比连用构成一个排比句,这些描述都渲染了芫荽香气的浓烈扑鼻,招绦笙鼓的嘈杂震耳,泥人竹马的精巧而逗人喜爱,瑰丽的湖景佛图的赏心悦目,凸显了香市风景及人文的独特之处。在作者看来,那些名流之辈所推崇的诸如丝竹管弦、宋元名画之类的雅致之物竟比不上西湖香市中的“摇鼓喝笙”、“湖景佛图”,在雅俗对比中显示了西湖香市中淳朴的风气及繁闹的景象。

第四,作者描写香市的贸易场景运用了多角度变换,远景与近景结合的描写方法,使之互为表里,相映成趣,写出了集市的溢金流彩,繁华盖世。在作者笔下描写的西湖香市的商贸集市,犹如一幅五光十色的风俗画。不仅如此,作者还变换角度,勾勒出与香市相依相存的周边自然风光,以传神之笔描写了西湖香市周边的迷人景色。如“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洒”。由于以西湖旖旎迷人的风光,引发了“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的杭州市民倾城出动的鼎盛场面。以自然风光的千姿百态,令游人心醉的侧面场景描写,来烘托香市昭庆寺这一中心场景的轴心地位,辐射效应,生动地表现出它吸引四方香客纷至沓来,参与集市贸易,尤为热闹非凡的经济人文特色。

第五,对西湖贸易集市的场景描写,作者运用了娴熟的铺陈夸张手法,用长短骈散的句式交错,简约而清丽的语言,挥洒自如地渲染了西湖香市五光十色,喧闹繁华的集市盛况。写游人之众多:用“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的句群,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的情态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写货物之新奇:“三代八朝之骨董、蛮夷闽貊之珍异,皆集焉。”写货物之全:“凡赤垔、赤支、簪珥、牙尺、剪刀以至经典、木鱼、孩儿嬉具之类,无不集。”从三代之古董到少数民族之珍宝,在西湖香市中可谓无所不有,不过这却不单单是个珍宝市场,在这里像书籍、木鱼、小孩子的玩具这类的家庭用品也一应具有,這里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市场,作者在铺陈中凸显了西湖香市那种浓郁的经济文化氛围。

总之,文章通过运用对比、夸张、铺陈等手法再现了西湖香市兴盛的繁闹景象以及在香市衰落后百姓飘零、香客断绝的景象,尤为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明代那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留下了明代商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而又形象生动的珍贵的历史画面。作为一篇成功的散文,《西湖香市》中丰富的场景描写手法为后世散文创作提供了参考样例。

参考文献:

[1]蔡禹龙 清代江南香市简论———以杭州西湖香市为中心[J] 《历史教学》2010 ,20

[2]顾希佳 西湖风俗当议:以香市、放生、祈梦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1

篇5:西湖 描写西湖的作文200字

西湖形态近于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分成五个子湖区。西湖十景是最能代表西湖胜景的精华。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波光粼粼,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夏天,西湖的湖面上,接天的碧绿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让人陶醉。

秋季的西湖,十里飘香的桂花让人流连忘返,那一只只莲藕让人爱不释手。

雪天的西湖,银装素裹,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

篇6:西湖 描写西湖的作文200字

春天,西湖边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美丽极了。西湖边有桃花,还有许多中外游客,有的在西湖边散步,有的在湖边喝茶,还有的在划船。

夏天的傍晚,夕阳高照,把整个西湖映成了红色,美丽极了!

秋天,满地都是落叶,像铺了一地的进毯,小蚂蚁把落叶当成了小船,到河里玩了起来,秋天真是迷人!

冬天,整个西湖都变成了白色,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有的在西湖边看美景,有的小孩在玩雪。

篇7:描写西湖的范文

《高阳台·西湖春感》原文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注释

⑴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

⑵接叶巢莺:杜甫诗:“接叶暗巢莺。”

⑶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桥名。

⑸一抹:一片。

⑹韦曲:唐时长安城南皇子陂西韦氏、杜氏累世贵族,所居之地名韦曲、杜曲。

⑺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⑻“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高阳台·西湖春感》译文

茂密的碧叶上黄莺在筑巢,湖面微波轻卷着落叶柳絮,暮色苍茫断桥下驰回归船。春日苦短还能够畅游几次?想再看花开又要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少住,待到蔷薇花开春光已少得可怜。更让人感到凄凉的是,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只见豪门旧居长满苔藓,游赏胜地也荒草连天。听说这深深的新愁,如今让那些清闲的白鸥也愁得白发翩翩。我再也无心去重温笙歌旧梦,只把紧掩重门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怕见落花纷飞,怕听声声啼鹃。

《高阳台·西湖春感》赏析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下阕起笔令人一振。“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韦曲”唐时韦氏世居地,在长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苔深”、“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而且不光如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郁之至,厚之至”。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只是词文过于蕴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软弱性。

《高阳台·西湖春感》作者简介

篇8:用好教材范文,指导细节描写

关键词:小学作文;细节指导;教材范文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所以有些学生会害怕写作,没什么话可以写,更没有细节上的描述。介于此种现象,老师应该找到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然后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知道该从哪方面写,该如何写,要写什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那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要拓宽学生的思路之外,更要注重指导学生在细节上的描写。

一、结合书本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注重阅读,提高阅读量,注重读写结合,但是在学生方面,一般是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模仿写作文,或者利用给的文本凭空想象写作文,却忽视了阅读课本上的细节。老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注重课文中的细节,怎么才能让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真正将课文中的细节作为范例指导学生写作呢?例如,苏教版《天安门广场》一课中,将天安门周围的天空和华表等都描写得比较具体,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下学校的校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一篇作文。然后根据学生写的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该如何去描写一项事物的细节。结合《天安门广场》的文章,让学生仔细阅读原文,老师也要对细节的地方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和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细节上的不同。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关注描写细节的方法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比较重要,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对一件物品进行观察,然后写出自己观察到的和自己想到的。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让小组内关于某个事物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然后对作文进行细致真实的描写。

1.细致

对于细节描写,就是要对比较细小的环节进行描写,从细小的一方面就能够反映出所要描写的事物的特征。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上《燕子》中对燕子细致的描写。老师可以在讲课的时候将对燕子的细节着重描述一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路边或者公园常见的人物或者动物进行描述。例如,一个学生对一个路边的一个小婴儿描写:“粉嘟嘟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在妈妈的怀抱里招着可爱的小手呵呵地笑,有时候会抱着一个拳头,有时候翻几下手,看着那么可爱。这句话细致地描写了一位妈妈的怀抱中的笑婴孩儿,在妈妈怀抱中的开心也表现了小婴儿的童真可爱”。这位学生对婴儿做了细致描写。但是还是少了妈妈对婴儿的抚摸等细致描述,虽然也从侧面表现了孩子的童真可爱以及妈妈对婴儿的爱。

2.真实

对于作文中的细节不能凭空捏造,而要根据事实进行描写。例如,我们对老师描述的细节:“那天,我放学要打扫卫生,所以回家有点儿晚了,经过老师的办公室前,看见老师那微微驼背的背影还在帮我们批改着作业,我便驻足在老师的门前看了起来,老师一边写一边咳嗽,俨然已经忘了手边的饭和水,他在挥动着手里的笔杆,在每一本作业上都留下了他批改过的痕迹。”这些都是从最真实的一面写了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的场景,也比较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老师在课下为学生的付出。

3.求新

创新是我们现代社会一直在提倡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作文也是如此,小学作文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更新颖的描写对学生来说就是开发智力,拓展思维。例如,在小学课文中有一篇文章是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其中把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描写得比较新颖,生动真实地描写出了老师对学生的疼爱,更描写出了老师慈爱的性格。所以可以带领学生去仔细推敲作者在描写老师在课堂上生气时的表现,让学生知道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描写原来也可以这么生动逼真。

4.求精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告知学生,对于细节描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针对某一事物的某一个特征要越精确越好,细节的描写必须要有价值,能够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例如,在苏教版《虎门销烟》一课中讲述的林则徐如何在虎门将危害人们健康生活的大烟销毁,如何不畏权贵势力,将细节刻画得特别细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细节是使文章显得有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给出学生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校的操场进行描写,将学生分组后,在组内进行讨论,学生会根据自己在操场上见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讨论过后,老师进行提问,看看每个小组的细节描写,对写得比较好的组进行奖励,对写得不好的组进行鼓励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有信心去学习,知道该如何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细节上的阅读,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才知道如何去描写细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一种乐趣,不再害怕写作,将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充满信心地学习写作。

参考文献:

[1]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2):36-37.

[2]解明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J].语数外学习(小学版下旬),2013(1):53.

篇9:描写西湖的句子

2.西湖,就像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那样的美丽动人,让我留恋忘返!

3.西湖的冬天也不例外。虽然花儿都谢了,但湖水还是清澈见底,盛开的梅花更是美丽无比。

4.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

5.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 太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

6.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

7.雪天,银装素裹,河堤边的孩子们在欢快的玩耍,欢笑声,雪飞声,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8.有幸去杭州,正赶上东南的雨季,阴雨绵绵。“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京奇”。这两句诗提起了我的兴致,党决意去冒雨游西湖。

9.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自然的美,伦理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10.这时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到了三潭印月,我们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幕春时节,但是西湖 的花奔四时不断。我们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题莲沉睡未醒。

11.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难分清是哪一种花的香气,连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苦碑;似乎也散发也清香。

12、一路上,看到西湖沿岸栽满了一株株杭州市花--桂花和一株株枫树,在北方已是隆冬,这里却还像是深秋。岸边的枫叶与湖畔山上尽染的枫林相映成辉,湖光与山色,分外妖娆。湖边的枝枝片片的残荷,任凭雨点轻轻敲打,为西子湖凭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13、寒风凛冽,萧条冷落的冬天,西湖也不甘寂寞,向游人展示着自己的冬季美景,在那孤山中,雪白的梅花以为游人盛开,等待着游人对它的鉴赏;还可站在南胡之上,去欣赏一湖的雪景,天上下着雪,放眼望去,真是“雾凇源砀,天于云于山于水,上下一白。”

14、远眺西湖,似乎东坡当年站在船头,把手浮须,把酒邀月,对湖吟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情景,还忽隐忽现的飘荡在西湖上。雨中遥望西湖,似乎当年许仙,白娘子,小青在船上相遇,在船上的对白以及往后发生的种种故事,依旧清晰,依旧伴着西湖,成为千古不衰的美丽传说。梦着西湖,想着西湖,似乎我也游走于西湖上。乘着一叶扁舟,对着皎洁的明月,吟诵着千古绝唱。转身,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似乎要把我留在西湖,让我永远地依伴西湖。

篇10:描写西湖的散文

想不到,一眨眼功夫,已经两年光景。梦想依旧遥远,爱情依旧虚无,而你在杭州过得好吗?是否已经实现心中所想,是否已经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时间在现实面前,真的一文不值。我们这些平凡的人,需要多努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这次来杭州,第一目的当然是见你,只可惜到了杭州,就再也联系不到你。发短信不回、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理不睬,整个杭州又只剩我一个人了?整个西湖又只能我独自欣赏了。

我独自走过熟悉的断桥,看着满池的荷花,烂漫地开着,还是原来的模样,未曾有一丝丝改变。游人如织,都是我不认识的面孔,在这座城我只认识你,可惜你却躲了起来。

西湖很大,根本走不完,我慢悠悠地逛着,寻找着熟悉的景致,寻找着我们两年前一同看过的风景。从傍晚走到繁星点点,夜里的西湖格外美丽,如同你在我脑海中的样子。

在返程中,我看到了新建的商场已经投入运营,不曾见过的宏伟,在我眼前缓缓展开。我以为两年时间什么都没有变,原来在西湖边早已拔地而起如此宏伟的商业圈。

估计,在我心中自我以为不变的你,也早已在心中建立起了一座新的城池,早已容不下我这个外人了吧。世事无常,最容易改变的就是人心。“等闲变作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谁也不会留在原地等谁,人总要往前走。

此次西湖之行,我从未想过旧情复燃,不过是想再见见故人罢了。既然你选择了避而不见,我也不再强求,就把本应该相见的最后一面,永远留在梦中吧。

篇11:描写西湖的诗句

2. 西湖岂忆相思苦。 —— 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3. 西湖依旧流。 —— 佚名《长相思·去年秋》

5.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 周德清《【中吕】满庭芳_看岳王传披》

6. 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 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

7.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8.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 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9. 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 —— 张可久《【双调】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10. 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14.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 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17.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 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8.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 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19.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 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20.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 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2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题临安邸》

23.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5.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 张岱《湖心亭看雪》

26.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 白居易《西湖留别》

27.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 陈德武《水龙吟·东南第一名州》

28.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苏轼《卜算子·感旧》

篇12:“西湖三杰”的书法

岳飞挥笔《出师表》

在西湖之畔肃穆庄严的岳王庙内,陈列着岳飞手书的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碑。据岳飞自跋,此两表碑文书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八月。八月十四日下午,岳飞率岳家军路过南阳卧龙岗(今湖北襄阳西十二里),岳飞拜谒诸葛武侯祠。相传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屋庐,请诸葛亮出山,就在此地。后人在此建武侯祠。岳飞因遇上大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之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当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时,岳飞挥毫走笔。岳飞与诸葛武侯心灵相通,肝胆相照。还我河山平生志,一腔孤忠向谁诉?岳飞挥书《出师表》,这是通过笔墨与诸葛武侯做一次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故挥笔疾书,直舒胸臆,泪水洒在《出师表》上。书毕,意犹未尽,又在铺开的大纸上,用尽全部心力写下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而后将笔扔于案上。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将。在女真金南侵中原,宋、金之间爆发民族战争的时候,岳飞毅然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抗金斗争。他转战长江南北,出生入死,建立赫赫战功。因为坚决主张用武力抗击入侵的金兵,反对与金妥协,被赵构、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南宋都城(今杭州)风波亭。岳飞冤案在过了二十一年后得到昭雪,朝廷以礼改葬岳飞于栖霞岭,并建忠烈庙,谥武穆,后又被追封为鄂王。

岳飞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现今岳庙内悬挂的“还我河山”匾额及碑廊内陈列的岳飞手书《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碑、《吊古战场文》碑、前后《出师表》碑,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岳飞书法的磅礴气势与绝妙韵致。岳飞能诗善书,书法学颜真卿,雄浑峻拔,酣畅淋漓,为世所重,对他的书法艺术,向来评价很高。宋人方岳称其书法“老墨飞劲,忠义之气烨如。”明谢肇淛《居东集杂纂》谓:“岳鄂王书力斫余地,非但胸次绝入,其功夫亦正不浅也。” 明黄道周评:“岳忠武书,笔阵纵横,戈矛森立,芒铩增寒,于庄肃严整中忽而出奇不穷,正如兵法正变,交互幻化至妙。此其胸襟运用势有天机,常人虽妙八法,难与之比论也。况其气节如生,义格千古,人品无双,其染翰亦自只绝矣。”书画艺术上有“兵家梅花”之称的清代彭玉麟,盛典赞岳飞书法 :“千军横扫笔锋开,满腹经纶腕底来。”

于谦翰墨留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名篇《石灰吟》中的诗句,也是其一生人品和官品的生动写照。这位被杭州人引为骄傲和福佑的同乡,非但将清白留给了人间,也把墨宝留在了世上。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自幼聪明过人,志向远大。六岁开始读书,十五岁考取秀才,十六岁求学于杭州三茅观。少时常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楷模激励自己。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宣德初授监察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十九年,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多有惠政,被誉“于青天”。正统十四年(1449)从兵部左侍郎升任兵部尚书,时瓦剌军入侵,英宗北狩,众臣拥立景帝,侍讲徐珵主南迁,于谦力陈利弊反对南迁。瓦剌军逼近京师,于谦调集重兵身先士卒抗击敌寇,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景泰元年(1450)瓦剌军见无隙可乘,遂遣使议和,并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徐珵、石亨等诬陷,以“谋逆罪”被杀。万历中谥忠肃。于谦墓和于谦祠在三台山上,于谦故居位于河坊街祠堂巷42号。他作有《岳忠武王祠》、《夏日忆西湖风景》等诗,其诗激越动人。

于谦工书法,行楷清丽,端雅有格,静穆高雅,气韵盈沛。其传世墨迹珍稀,代表作是《题公中塔图赞帖》。此帖计19行,164字,行楷体裁,笔法严谨,笔调畅达清丽,结字宫敛际展,意如云行水涌,洋溢着精彩奇气。

张苍水诗书惊天地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这是民族英雄张苍水在狱中所作的明志诗。诗中表明他是以先辈英雄岳飞和于谦为榜样的。诗文意高气壮,字字金石,落地有声。

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能文章,善骑射。明室覆败,与同郡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南明福王弘光元年(1644),至天台迎奉鲁王临绍兴监国,官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苍水率军于浙东及东南沿海抗清,后与郑成功联师,入长江,克芜湖、广德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声势大振。后因郑成功久克南京不下撤离,张苍水孤军无援,招致兵败,避居浙东海岛上。不久,被清兵所袭,被俘后押往杭州。他在狱中作诗明志。又作《忆西湖》诗:“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康熙三年(1664)九月初七,被杀害于弼教坊,他口占绝命诗一首:“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临终遥望凤凰诸山,感叹道:“好山色!”他坐而受刃,从容就义。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忠烈。光绪元年(1875)在杭州众安桥之侧建造 了“张忠烈公祠堂”,张苍水墓在今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

张苍水“虽不以书名世,但行间周密,出入褚、米,非深于学力者岂可同日论哉。”这是后人对其书法艺术的公正评论。品鉴张苍水狱中诗稿遗墨,学养深厚,笔法圆劲,豪气凛然,惊天地,泣鬼神,忠义之心见于毫端,令人肃然起敬。

篇13:描写西湖的诗句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 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

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 —— 严公弼《题汉州西湖》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 吴文英《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

钱塘风月西湖柳。 —— 戴复古《贺新郎·寄丰真州》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 龚自珍《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

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 —— 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 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雪点前滩鹭,锦鳞活水鱼,心却西湖。 —— 张可久《【双调】湘妃怨_乐闲吹箫按》

篇14:描写西湖的散文

儿时读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一个浅显的感性认识;成年初闻童丽演唱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柔软、甜美、妩媚而纯净的嗓音和优美动听的二胡伴奏,在我脑中幻化出扬州的神韵和倩影,激发了向往之情,即刻扇动了梦想的翼翅,让我千百次神游在烟花三月的梦里江南。多少个桃红遍地的季节,我站在北方的山岗,思绪随白云飘逸南下,意象中的小桥流水、青石幽径、烟波浩渺处的水乡人家,黛顶白墙的瓦房,还有小巷中手撑着油纸伞款款而行的袅娜身影——好一个“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几次江南之旅,匆忙中与魂牵梦绕的扬州失之交臂,平添几分的遗憾。而心若上路,错过又何妨?

在春将逝,夏将至的时节,我终是来了。没有遍游扬州古城,也未能看到烟花三月的怡人春景,却邂逅了象征扬州城的瘦西湖。

这是一个北方人意外的遇见和惊喜。昔日,我不知瘦西湖不懂瘦西湖,有的只是对扬州的美好想象和向往。

此时,乍见瘦西湖,一个瘦字,顿然生出爱怜,如一个纤纤女子,几分瘦俏,几分温柔,几分妩媚。

与杭州西湖相比,虽少了壮阔旷远的恢宏之势,却多了几许灵秀与灵动,少了喧嚣,浮躁,多了一份幽雅和静然;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灵光在这里合二为一,浑然天成,没有雕琢之感。即便是石桥,白塔,画舫,亭台,长廊等这些人工建筑物,与光阴一同沉淀在厚重的史书中,与物与景融成一体文化,没有做作,自然美中蕴藏着丰厚的内涵气息。

徜徉在迂回幽深的小径,一路湖水,一路草木,一路花开,仿佛置身在四维空间的艺术长廊。葱葱茏茏的树木泛着新绿,绿得发亮的片片叶子,无不展示着生命的活力。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斑驳驳的亮光,和着鸟儿的啁啾呢喃,耳际回荡着林间播放的古典轻音乐;此时我不觉是在信步而行,而是一只轻轻挥舞薄翼的蝴蝶或是蜜蜂了,伴着美妙的旋律翩迁起舞,穿行在绿荫中花草间。

湖水想必是被绿树所染,亦是那般的绿,微风过处,碧波荡漾,波光闪闪,游船画舫漫游其中,金碧辉煌的画舫和周遭满眼的绿形成鲜明对比,于静中跃出一点律动。

瘦西湖,是多情的。从晨曦微露到暮色西垂,忽而细雨霏霏,忽而云绕堤柳,忽而阳光朗照,用毫不掩饰的个性给游人袒露着情怀。

林木、花草、湖水,似乎都拼命释放着香气——这是草木的香味儿,温温润润的,清香又似浓郁,就像入口后的那滴香醇佳酿,慢慢渗透神经,微醺微醉。天地氤氲,其间缱绻缠绵,双眸顾盼,目光不知该在哪棵树,哪棵草,哪朵花停留……心儿似乎融化了,人也融化至此;仿佛每一寸景都流淌着我闪亮的目光,每一处有我的心跳,我的喜悦;仿佛我的灵魂奇异地生出了巨大的翼,在瘦西湖的上空飞翔、盘旋、鸟瞰,流连忘返不忍离去。我真想张开双臂,把这里喜爱,皆揽入怀,把明澈的湖水全都掬进掌心,让所有的美好归于我有。这不是贪婪的私欲,是爱的极致。瘦西湖,摄取了我的魂,让我如痴如醉又如梦似幻。瘦西湖,梦幻般的湖。我想成为湖畔那青青小草,待到春阳已过秋暮垂落,长眠在那棵古树脚下,伴千年湖水万年杨柳,走过风尘岁月。

相遇瘦西湖,没有惊艳,没有狂喜,有的是梦幻中的平静,悠然,从头到脚一身轻松,物我两忘。我觉着自己就是湖边的一棵青青小草,不,应该是那棵恒古千年的大树,在一圈圈的年轮中记载着过往的等待与期盼,只为那一串脚印落在树荫之下。彼时此时,在岁月风干的印记中,这棵大树定能记得那枚脚印的分量与痕迹。

上一篇:搞笑大王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书香校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