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行业前景

2024-07-10

锅炉行业前景(精选6篇)

篇1:锅炉行业前景

锅炉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锅炉行业细分市场专项调研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锅炉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锅炉产业,它既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而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产业。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工业锅炉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突出成效是:行业标准日益规范,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经济规模显著扩大。2011年1-12月,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之和)1447.276亿元,同比增长21.69%;利润总额达到113.940亿元,同比增长40.06%。2012年1-12月全国工业锅炉累计总产量439,337蒸发量吨。

我国锅炉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产业,同时锅炉行业和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锅炉行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创新,在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的引导下,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制造销售符合市场需求的锅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锅炉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燃油、燃气锅炉等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的锅炉在大中城市将得到较快的发展。燃气锅炉将会有长足的进步,燃用生活垃圾和生物质的锅炉市场潜力较大,蓄热式电热锅炉系统随着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宽。采用清洁燃料和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节能、低污染锅炉将是锅炉产品发展的趋势,并向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发展。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锅炉行业细分市场专项调研与投资商机分析报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绍了锅炉的相关概念以及工作原理,接着分析了锅炉行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对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分别介绍了工业锅炉、电站锅炉以及其他细分锅炉的概况,并对锅炉的技术状况、相关产业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锅炉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篇2:锅炉行业前景

(二)3未来工业锅炉的需求态势

中国工业锅炉产品市场主要在国内(出口很少,2000-2002 三年总共出口锅炉687 台,但进口多达7383 台)。影响工业锅炉市场的主要因素以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北方地区采暖需要和住宅建设、第三产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锅炉淘汰改造以及正常的更新改造等。未来工业锅炉产品市场发展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越来越受到能源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制约。在国家倡导并推行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形势下,大中城市的小容量燃煤锅炉的比重将会显著下降;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采用清洁燃烧技术的锅炉将得到较快的发展;燃油燃气锅炉特别是燃气锅炉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开发应用会有较大进展;蓄热式电热锅炉系统随着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其市场将进一步拓宽;燃生物质和生活垃圾的锅炉市场潜力较大。

3.1能源供应结构及供热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1)能源供应结构的影响

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少油、有气”。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00 年探明储量达1145 亿t,储采比为116 年。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述,随着西部气田的开发和西气东输的实现及国际化能源合作项目的开展,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有大幅度的提高。煤炭因其储量大和价格相对稳定,在本世纪前5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导地位。但预计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将由1999 年67.8 %、2000 年63.8 %下降到2005 年50 %左右。由此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燃煤工业锅炉仍将是我国工业锅炉的主导产品,且以中大容量(单台容量≥10t/ h)居多(比例> 50 %),但中小型的生产和生活用燃煤锅炉在一、二十年内不可能很快退减,只是其应用将退出中心城区。未来市场对工业锅炉的需求将是高效燃煤工业锅炉,尤其是采用洁净燃烧技术的高效工业锅炉。对于层状燃烧的工业锅炉,将更多燃用洁净的洗选块煤、型煤及动力配煤。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环保要求提高的需要,燃用天然气、液化气、煤层气、电或其它清洁能源的高效工业锅炉的需求将显著提高。另外,利用诸如秸杆、木屑、生活垃圾等生物质燃料和再生能源的锅炉市场将进一步拓宽。从燃料结构上看,在中小型锅炉中,燃煤锅炉约占80 %,油气锅炉占15 %以上,电热锅炉占1 %以上,少数锅炉则以黑液、甘蔗渣、生物质等为燃料。

①层燃锅炉

作为我国燃煤锅炉主要炉型的层燃链条炉排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台数的47 %、总容量的58 %)在对原煤进行洗选筛分并进一步改进燃烧设备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大量的采用传统的手工加煤、间歇燃烧方式的小型固定炉排锅炉,必将被淘汰,取而代之以新开发的新型锅炉。至于抛煤机锅炉随着供煤条件的改变会有新的发展。据报道,到“十五”期末,煤炭入洗率将达到50 %,动力煤入洗率将达到40 %。如果这样的话,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环保性能将会大大提高。

②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强化燃烧和传热、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和排放污染物少等特点可在≥10t/ h 燃煤工业锅炉中积极发展应用,将会产生十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对煤种适应性要求高、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和中小电站技术升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需要。关于2003 年底前基本关停≤50MW 常规小火电机组的规定,加之目前的供电紧张状况将促进我国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市场发展,在供电的同时用于供热,以及矿区劣质煤利用。预计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将以大于5 %的速度发展。

③燃气锅炉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加之西气东输工程等的实施,大多数城市开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大量的燃气锅炉将替代原有的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为配合集中供热和燃气热电联产的需要,大容量的燃气锅炉市场看好。预计今后燃气锅炉将占年产量的15 %20 %。

④电加热锅炉

电加热锅炉具有清洁、可靠等优点,但电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电价较高,其运行成本约为燃煤锅炉的6 倍,燃油燃气的2 倍,因此长期以来电加热锅炉在我国未能得到很好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建设的加快以及对环保要求的严格,特别是实行峰谷电分开计价后,电加热锅炉得到了较快发展且大多采用分散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虽然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供电紧张状况,一方面给热电联产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电热锅炉的发展。其理由如下:

a.目前的供电紧张状况没有改变峰谷差;

b.地区间用电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负荷的迅速增长,电力负荷的峰

谷差也不断增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基于以上判断,电加热锅炉的市场将会扩大且产品仍以

蓄热式电锅炉为主,三北地区使用量会增加。预计电加热锅炉年产量从容量上讲将以超过2

%的速度发展。

(2)供热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①集中供热

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是国家支持的优先发展的供热方式,今后将逐步替代众多分散的中小型燃煤锅炉。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大(单台容量35t/ h 以上)、热效率高(一般链条炉排锅炉约为80 %,煤粉炉为88 %90 %),适宜采用性价比合适的除尘脱硫设备来满足环保要求。因此热电联产能有效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前不久,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三北地区采暖停止福利供热,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单位缴费采暖。这一制度的推行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供热单位内部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发展,当然对集中供热锅炉的质量可靠性和运行控制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锅炉企业拓展经营领域提供了契机。

②分散供热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环保力度的加大,人居面积的扩大,以及私人独立住宅的增多,供采暖和洗浴用的小型生活锅炉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增长。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我国将形成多种的能源供给、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多样化供热格局。小型生活锅炉种类繁多(包括燃煤、燃油、燃气、电热等各式锅炉),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过去分散式家用采暖及各单位的小锅炉大多燃用煤炭,今后将被多样化能源结构和多样化供热方式所打破。新型燃煤家用锅炉、燃气和电热锅炉及相关供热设备已经或即将成为分散供热的主流产品。

3.2需求预测

通过对工业锅炉近三十年年产量的样本数据研究,工业锅炉年产量总的呈波浪式发展,平均年增长率为6.6 %。中国工业锅炉半数以上用于各主要工业部门,而且仍是未来的主要市场。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锅炉需求量年增长率预计保持在3 %~5 %,但需求结构将会变化,较大容量和较高参数的工业锅炉产品比例将会增加。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暨碳排放分析》课题组对2020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前景分析,在20 年年均GDP 增长率7 %条件下,民用热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2 %。因此,根据工业锅炉的装机容量预测,每年将新增装机约4.6 万蒸吨;在2000 年2010 年每年将有

5万蒸吨的工业锅炉需要更,2010 年后,每年将有7.2 万蒸吨的工业锅炉需要更新。从需求上讲,到2010 年每年工业锅炉需求量约为1011 万蒸吨。

4行业和企业应重点关注并发展的产品

近十年来,工业锅炉行业的广大科技人员除了对普遍使用的层燃炉排燃煤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提高并向大型化发展之外,已经在流化床燃烧、水煤浆燃烧、生物质资源利用和秸秆气化燃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行业和企业应重点关注并发展这方面的产品同时争取国家的重点支持。

4.1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从鼓泡床沸腾炉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燃煤锅炉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特点是燃料随床料在炉内多次循环,这为燃料提供了足够的燃尽时间,使飞灰含碳量下降。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一般燃烧方式难以正常燃烧的石煤、煤矸石、泥煤、油页岩、低热值无烟煤以及各种工农垃圾等劣质燃料都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有效燃烧。由于其物料循环量是可调节的,所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和低负荷运行性能、能适应调峰机组的要求。在环保性能方面,因其是低温燃烧(燃烧温度850-900 ℃),且有较大的二次风率(40 %-50 %),所以对降低NOX 的排放非常有利,NOX 排放降低到250mg/ Nm3 以下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可向炉内加入石灰石脱硫。在Ca/ S 比为1.8-1.5 时,脱硫效率可达90 %以上。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洁净燃烧技术,应该重点发展并向大型化努力。目前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75t/ h 等级及以下在技术上已过关,占领了国内市场,并已完全取代了在这个等级的进口锅炉,已在运行的75t/ h 循环流化床锅炉达500 多台。另外在国家的安排下130t/ h、220t/ h、410t/ h 流化床锅炉已相继投运。通过研发、推广和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推动我国量大面广的劣质煤、煤矸石综合利用,实现热电联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4.2垃圾焚烧锅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将随之增加,近几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8 %的速度在递增,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因素。由于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所支付的经济与社会成本太大,所以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相继投运了一些垃圾焚烧锅炉,有的正在建设或立项之中。据报道,浙江省已建成并投运了8 座垃圾焚烧热电厂,既解决了垃圾污染问题,又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的状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对国外11个发达国家1998 年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统计(年焚烧量从35 万t3086 万t,焚烧所占比例从11 %80 %)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环保要求的严格,可以预计我国垃圾锅炉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行业企业应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锅炉的开发和研究,尤其是针对中小城镇的垃圾焚烧技术及产品,并实现自主知识产权。

4.3水煤浆锅炉

水煤浆是一种由35 %左右的水、65 %左右的煤以及1 %2 %的添加剂混合制备而成的新型煤基流体洁净环保燃料。水煤浆既保留了煤的燃烧特性,又具备了类似重油的液态燃烧特性。其外观像油,流动性好,储存稳定(一般36 个月不沉淀),运输方便,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在12001250 ℃燃烧火焰温度下最大脱硫率可达50 %)。国内燃用水煤浆实践证明:约1.82.1t 水煤浆可替代1t 燃油,可节约成本约为600 元。目前水煤浆锅炉已在中石化集团的9 个燃油电站实施油改煤工程中取得成功,每年减少重油消耗233 万t。因此它在量大面广的工业锅炉中替代油、气燃料有很好的前景。

(1)我国水煤浆厂数量和总设计能力均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现有水煤浆厂9 座,年产水煤浆275 万t。

(2)“十五”期间,我国水煤浆应用将得到较快发展,2005 年水煤浆产量将达到1000 万t 左右,形成年代油400500 万t 的能力,成为主要的代油燃烧技术之一。

(3)原国家经贸委于2003 年1 月27 日印发了第三批“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该计划专题内容中明确指出:鼓励资源和市场条件好的企业,发展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

基于此,工业锅炉行业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开发、推广适合这种燃料的可靠的系列工业锅炉产品及相对经济的环保除尘设备。虽然少数厂已开发了相关产品,但技术上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产品在石化、电力、油田、煤矿等领域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取代在用的燃油锅炉

4.4冷凝式锅炉和生活用小型锅炉

2001 年全世界供暖、供热水的生活锅炉的销售总量已达860 万台、61 亿美元,其中韩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销售大国。我国虽然刚在起步阶段,但从趋势看必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外利用烟气中水蒸气冷凝放热的冷凝式锅炉的产量迅速增长,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高,燃天然气时,η> 100 %(按常规的燃料低位发热量计),排入大气的有害物质少,具有节能与环保双重优点。1999 年欧洲冷凝式锅炉的产量为15.6 万台。德国销售台数最多,为4.59 万台,铸铁和钢制式冷凝锅炉占96 %,但不锈钢、合金铝和铜制冷凝式锅炉份额增长很快。根据预测到2004 年全世界冷凝式锅炉的销售量将超过100 万台,其中90 %的世界市场将由荷兰、英国、德国和意大利4 个国家占领。因此我国应加大开发研究力度,特别是开发燃天然气的冷凝锅炉(包括家用),抓住机遇去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

4.5生物质资源利用和秸秆气化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种类多,数量巨大,较常见的有薪材、豆箕、稻草、秸秆、玉米芯、稻壳、锯末、甘蔗渣等。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每年约为4.5 亿t,折合标准煤1.8 亿t ;稻壳5000 万t,折合标准煤2000 万t ;林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质废弃物约2400 万m3,折合标准煤150 万t ;各种天然薪材的合理提供量为1.4 亿t,折合标准煤0.74 亿t。但与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燃料的消费量相比,生物质能所占份额并不大,生物质能占1998 年一次能源比重约16 %,而在商业用能结构中却不到1 %。显然如此巨量的资源应该加以利用以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因此应对这些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投入必要的财力和物力,研究开发燃烧生物质燃料的锅炉(如燃木屑锅炉、燃酒糟锅炉、燃造纸黑液锅炉等),并形成系列化。另外可将数量众多的干柴草、稻草、秸秆、谷糠、刨花、杂草、茶梗、玉米芯、藤条等生物料输送到气化炉使其气化变成优质、高效的气体燃料,然后加以利用,或工业用或民用。当务之急是开发性能良好的气化炉及相关锅炉产品,并使上述利用形成产业化。美国1979 年就开始采用直接燃烧生物质燃料供热和发电,近几年大力研制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生物质利用路线;瑞典生物质能的利用已占全国总能耗的16.1 %,达到55 亿kW。同时,瑞典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主要方式是采用联合循环,即将生物质送入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进行气化,产生的燃气再通过燃汽轮机发电。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4.6天然气综合利用系统和燃气空调

(1)小型分散热电(冷)联产系统

随着西气东输的实现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 G)的增多,许多地方特别是管道沿线和热、电负荷有落实的地方可以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建设小型分散热电联产系统。专家们认为燃气热电联产是天然气供热的最佳方式。2000 年8 月22 日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其中第十四条“积极支持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并提出“以小型燃气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等设备组成小型热电联产系统,适用于厂矿企业、写字楼、宾馆、商场、医院、银行、学校等较为分散的公用建筑。它具有效率高、占地小、保护环境、减少供电线损和应急突发事件等综合功能,有条件地区应逐步推广。”为此,工业锅炉行业应该予以关注。小型分散热电(冷)联产系统一般单机容量小(燃机0.520MW,汽机< 50MW,电站容量小于100MW),属小型机组,小型电站。它具有高效、分散、清洁、经济、可靠的特点。

小型分散热电联产的主要型式:

①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

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其主要设备为一套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燃机排气利用余热锅炉供热(制冷)组成“CHP”(Combine Heat &Power),这种型式的燃机一般较小(< 13MW),适合于较小电热负荷的企业单位使用。

②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

其主要设备为一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而汽轮发电机组是热电(冷)机组。也就是汽轮发电机组热电联产前置一套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其排气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代替了原蒸汽锅炉。这种型式一般燃机功率较大些,属于中小型机组(1350 MW),其供电、热(冷)负荷较大,适用于中型、大型企业和小区连片供热(冷)。

(2)燃气空调

篇3:电除尘在燃煤锅炉行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 燃煤锅炉已经应用到各种不同工业中, 如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纸业等工业领域。燃煤锅炉排放的含尘烟气日益增多, 直接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最终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了防止这样的污染, 必须采用有效的除尘装置对这些粉尘进行净化。目前最常用的除尘装置有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

2 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及电除尘器的原理和特点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锅炉烟气中粉尘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国家发布了相关的环保标准。如针对小型锅炉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 规定了烟尘排放质量浓度在一类区域不大于80mg/m3[1];而针对大型锅炉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11) , 规定了烟尘排放质量浓度不大于30mg/m3 (重点地区不大于20mg/m3) [2]。还有一些地方规定比国家标准的要求还高, 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第二阶段 (2013年-2015年)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方案, 要求125MW以上的燃煤发电机组, 实现粉尘排放浓度不超过20mg/m3的稳定达标排放。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 现在部分行业中使用的电除尘器将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电除尘器是一种烟气净化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当烟气中的灰尘颗粒通过高压静电场时, 与电场中的电子或者负离子碰撞荷电, 荷电后的灰尘颗粒受电场力的作用, 向集尘极运动, 并被电场力压附在极板极上。振打系统通过对极板极周期性振打, 将灰尘打落并收集到底部接灰斗中。

我国由1960年代开始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发展电除尘技术。在电除尘技术刚起步的几十年中, 我国不断引进外国先进电除尘设备, 通过对外国先进设备的学习、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国电除尘技术发展至今, 技术水平已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3]。

电除尘器的首要特点是除尘效率高。电除尘器对于直径小于1μm的微细粉尘也有很好的收集效果, 对粉尘总体收尘效率能达到99.9%以上;电除尘器的运行阻力低, 一般在300Pa以下。总体来讲, 电除尘器具有处理烟气量大、耐高温、耐酸性等特点。

3 影响电除尘收尘效率的主要因素

3.1 粉尘的比电阻对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当收集比电阻在104~1011Ω·cm之间的粉尘时, 电除尘效果最好。但是, 燃烧某些煤所产生的飞尘中, Si O2+Al2O3含量在90%以上, 同时Na2O含量很低, 如高密煤和准格尔煤。这样的飞灰, 其比电阻值大于1011Ω·cm, 电除尘器难以对该种飞灰进行收集。

根据静电场原理, 携带电荷的粉尘在极板极上堆积, 可在粉尘内部形成电流并产生电场。

电场强度公式:E=ρ·j

式中, E-电场强度;ρ-飞灰比电阻;j-极板的电流密度。

粉尘比电阻越高, 相应电场场强也会越高。当场强大于0.8~2k V/mm后, 可以使粉尘层内的空气产生局部放电[4], 发生反电晕。反电晕对原电场有抑制作用, 中和原电场中的负离子并其产生的电场力将烟气中的粉尘从极板极推向放电极。从而导致除尘器电场不能正常收集粉尘, 降低除尘效率。

3.2 气体含尘浓度对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粉尘浓度过高时, 粉尘带电后所产生的空间电荷作用就强, 强的空间电荷作用会抑制电晕放电, 电场的电晕电流降低, 严重时接近零, 出现电晕封闭, 电场的除尘效果急剧恶化。由于第一电场的粉尘浓度最大, 往往最容易出现电晕封闭现象, 除尘效率也显著降低。

3.3 气流分布对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电除尘器内气流的不均匀分布, 会导致电场部分区域的粉尘浓度过高, 也会导致部分区域气流速度过快, 直接降低收尘效率。粉尘浓度过高会造成电晕封闭现象;而气流速度过快使尘粒荷电机会变少, 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扬尘。在电除尘器中, 气流的均匀分布对收尘效率的影响很大, 当气流分布不均匀时, 在流速低处收尘效率的提高, 远弥补不上流速高处收尘效率的降低。

在电除尘器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减少气流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 必须进行气流分布的模拟试验, 实验结果作为设计的指导。

4 电除尘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基于国家新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 电除尘行业必须带着发展的目光去应对面前的挑战。正视自身的不足, 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主要有烟气调质、高频电源、新型电除尘器的引进和研发等。

4.1 烟气调质

电除尘器对于含有高Si O2、Al2O3等高比电阻成分的低硫煤, 其收尘效率相对低下。为提高收尘效率, 烟气调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烟气调质具有应用灵活, 安装简便, 技术稳定成熟等优点。烟气调质有加水、加氨和加三氧化硫等方法。而对于燃煤锅炉, 使用最多的是SO3调质。在烟气中加入SO3后, 粉尘的比电阻降低, 从而提高粉尘的收集效率。对于中等比集尘面积的电除尘器, 经过烟气调质后的排放浓度一般都可以小于50mg/m3。

4.2 高频电源

高压供电装置是电除尘器的核心设备, 其原理特性和供电能力对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和耗能有很大的影响。

电除尘用高频电源, 就是高频高压开关电源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电除尘器的效率。高频高压开关电源输出的电压几乎是恒稳直流, 比常规的工频电源要平稳得多。

电除尘器运行时, 电场内烟气将在一定电压下发生击穿闪络, 这个击穿电压, 就是电除尘器电场运行的最高电压。工频电源, 由于电压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所以, 电场运行的平均电压, 一般比击穿电压低30%左右。而高频电源, 由于电压波形平稳, 没有波动, 其平均电压与最高电压基本一致。因此, 对于同样的烟气工况, 高频电源的击穿时的平均电压比工频电源能提高30%左右。较高的电场运行电压, 可以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燃煤的变化会造成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变化。当燃煤的灰分增加时, 电除尘器的入口粉尘浓度就会提高。在电除尘器的前级电场使用高频电源, 利用高频电源二次电压波形平稳、纹波系数小的特点, 消除可能出现的电晕抑制问题, 可以避免电晕抑制带来的电除尘器效率下降的问题。

4.3 新型电除尘器的引进和研发

传统的电除尘技术对于达到现在环保新标准已经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这就需要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涌现, 不断提高除尘效果。

4.3.1 移动极板电除尘器

美国高压工程公司在1973年开发出“电极可移动的静电除尘器”;日立公司开发的移动极板电除尘器 (MEEP) 在1979年取得成功应用。

MEEP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除尘器一样, 都是通过静电来收集粉尘。MEEP主要由前级固定电场去除大部分易于收集的粉尘, 用后级移动电场去除高比电阻、黏性强和超细的粉尘。MEEP与传统电除尘器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移动电场部分的收尘极板是可转动的, 并且放电极安装在收尘区域的收尘极板之间。

移动电场的清灰方式, 是在灰斗内安装固定的或可旋转的钢刷, 钢刷对收尘极板上的粉尘进行完全刷除。由于刷除粉尘的区域位于电场底部的灰斗中, 没有烟气流过, 也不带电, 因此二次扬尘显著减少。刷除粉尘后的收尘极板可以一直保持干净, 很好地解决了高比电阻和黏性粉尘降低收尘效果的问题。MEEP除尘器出口排放浓度可小于30mg/m3。

4.3.2 湿式电除尘器

1997年美国环保局在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了PM2.5的规定, 规定三年平均年浓度低于15μg/m3, 三年中平均99%的24h浓度低于15μg/m3;欧盟环境委员会在欧盟空气质量新指令方面规定新大气质量标准[5], 首次规定微细颗粒物PM2.5年均限值20μg/m3。湿式电除尘器 (WESP) 被国外认为是高效除尘的终端精处理设备, 对具有黏性或高比电阻、超微细的粉尘的收集有着理想的效果, 其除尘效率极高, 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可小于5mg/m3。WESP同时也可以适应高温高湿的烟气。

WESP工作原理:放电线在高压直流电的作用下, 将其周围气体电离, 使粉尘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收尘极板运动;当粉尘被收集到收尘极板表面时, 随着液体膜流下而被除去。虽然WESP的机理和干式电除尘器差不多, 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应用较少的原因, 是由于存在着收尘极板表面液体膜分布不均匀度、易腐蚀、粉尘粘稠度过高造成堵塞和结垢以及污水的二次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如果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湿式电除尘器将会得到更好的应用。

5 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比较

对于燃煤锅炉行业现在的状况, 只有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器最适合其烟气的处理, 对于两者各有优缺点。

电除尘器的优点和缺点: (1) 除尘效率高, 可以超过99.9%; (2) 初期投资相对布袋除尘器要高; (3) 技术比较成熟, 维护量不大; (4) 阻力小, 不大于300Pa; (5) 占地面积大; (6) 设备安装和控制要求相对高; (7) 容易受煤种的影响, 飞灰的电阻比会对除尘效果影响; (8) 工况的变化会对电除尘器除尘效果造成影响。

布袋除尘器的优点和缺点: (1) 除尘效率高, 能达到99.99%以上 (排放浓度能达到<30mg/m3) ; (2) 技术成熟稳定; (3) 捕集的粉尘种类广泛; (4) 初期投资相对较低; (5) 高性能滤袋材料和脉冲喷吹设备还需要进口; (6) 占地面积小; (7) 设备阻力大, 一般在1100~2000Pa; (8) 受烟气工况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袋;温度太低, 在露点以下会出现糊袋现象。

在国家现今有关锅炉环保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条件下, 电除尘器只能增加电场的数量, 或者降低烟气的流速, 才能进一步降低烟气的排放浓度。但是这样使电除尘本体加大, 导致设备的造价提高, 从而降低电除尘在除尘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电除尘对部分特别的煤种和飞灰的比电阻要求过高, 不能很好地收集, 这也使其不能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面对这样形势, 电除尘行业需要不断创新, 提高除尘效率, 降低粉尘排放浓度, 才可以保持现有的市场拥有量, 或者进一步拓展市场。

对于布袋除尘器, 技术原理简单, 核心部分就是滤袋的滤料和脉冲喷吹设备。布袋除尘器已经能够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 可以说在国家的政策下已经取得了先机, 但是由于其运行成本高, 更换滤袋和喷吹系统的成本高, 还有在大型布袋除尘器中比小型布袋除尘器中滤袋更容易发生破袋和加速老化的现象, 使得用户对其犹豫不决。

6 结论

随着国家在燃煤锅炉含尘烟气的环保排放标准不断提高, 虽然部分创新型电除尘器已经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新标准, 但是这些电除尘器的一次性投资太高和设备稳定性不好, 使得新型电除尘没有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电除尘要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 就必须有效地解决二次扬尘、个别高电阻飞灰、气流均匀分布等难题, 也要加强创新, 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更稳定的电除尘器。如果电除尘行业止步不前将会受到布袋除尘器的严峻挑战, 导致在燃煤锅炉行业的市场占有额下降。

参考文献

[1]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S].

[2]GB13223-2011, 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3]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我国电除尘行业2009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 2010 (10) :17-20.

[4]BACCHIEGA G, et al.Back-corona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ESP efficiency and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C]//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ion, Cairns, 2006.

篇4:锅炉行业前景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现状;前景

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7%,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能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发展清洁高效的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是新一代高效洁净燃煤技术,在国际上迅速推广。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原理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不仅可适应不同的燃料,还可使燃料高效燃烧并且减少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洁净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简称CFB(CirculatingFluidized Bed Boiler),锅炉中燃料和脱硫剂被粉碎成细颗粒,通过气流被输送通过炉膛,同时有一部分颗粒返回炉膛,保证炉内温度均匀分布,这样多次循环往复,燃料和脱硫剂反复进行低温燃烧和脱硫反应,具有高效的脱硫效果,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并且燃料达到高效燃烧,生成的灰渣也有利于综合利用。

典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炉膛、气固分离器、固体物料再循环设备、外置热交换器、和对流烟道组成。燃烧室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体。燃料和脱硫剂(石灰石)破碎成细粒,通过给料机送入炉膛,炉膛底部送入一次风,从侧墙送入二次风,在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作用下送入颗粒呈流化态,加剧燃烧强度,同时也有大量没有燃烧完全的燃料随气流被带出,经气固分离器分离,通过物料再循环设备返回炉膛,形成一个床料循环,如此往复,直至燃料完全燃烧,烟气在对流烟道进行热交换,通过除尘器排入大气。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普通锅炉相比有很多优点:燃料适应性好,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料呈流化态,固体和气体完全充分混合,有利于充分燃烧也可以使再次循环的物料与之混合,迅速达到燃烧状态,即使难燃烧的燃料也可以充分燃烧,因此,各种质量和品种的煤都可以使用,并且无需使用任何辅助燃料助燃;燃烧效率高,由于特殊的流体动力特征,气固混合充分,燃料循环燃烧加大了其在炉膛的停留时间,都有助于燃料高效燃烧;污染物排放量低,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低温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850℃-950℃,二次风使燃料和脱硫剂均匀混合,对脱硫反应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其他污染物排放也较低;负荷调节操作灵活,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负荷调节操作简单,只需调节燃料给入量,送风量和物料循环量,调节范围特别大,一般可由30%到110%,负荷调节速度也非常快,达到每分钟4%;废弃物灰渣易于综合利用,经燃烧后产生的灰渣含碳量低,适合做建筑材料的原料;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于配置脱硫装置的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也有不少缺点:能耗大,一次送风风压高,耗电量大;再循环系统和两次送风布置相对复杂;高温分离器和飞灰回送器有体积较大的耐火材料内砌体,冷热惯性大,给支撑和快速启停带来了困难;自动控制系统、设备系统配套仍不完善,需进一步研究。

二、国内外现状

循环流化床用于实际应用在八十年代初,在国外倍受推崇,广泛应用于电力、供热、化工等行业中。1979年芬兰奥斯龙公司开发的世界首台20t/h商用循环流化锅炉投入运行,此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很快,并且由中小型发展成容量越来越大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流化床锅炉大量使用于电站,其中最大的于1995年投入法国电运行,采用鲁奇(Lurgi)技木的250MW 700h/t循环流化床锅炉。国外主要研究和制造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公司,2009年在波兰南部的瓦基莎(Lagisza)电厂,世界上首台46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制造商为美国FW公司。目前国外中小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也在逐渐成熟,可以适应各种用户的需求。

1965年,我国建成第一台以油页岩为燃料的工业流化床锅炉。此后,循环流化床锅炉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很快,不在局限于中小型工业锅炉,在1995年12月国内第一座41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示范电站在四川内江高坝发电厂成功投运。截止到2009年,我国安装的大、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量为世界第一,达到3000台,总容量约72870MW,其中有27台容量为300

MW级,在这27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有17台采用引进技术设计制造,绝大多数为容量为75曲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在四川白马电厂正在投建世界上最大容量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尤其是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将会得到更大发展。约60%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多方面出现问题,严重威胁到操作人员和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问题。随着环境保护力度逐渐加大,烟气脱硫技术不断成熟,所需成本不断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应把重点放在研究提高燃烧效率和投资运行成本上来。把握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律,确定最佳运行参数,减轻机组损耗,稳定蒸汽温度和压力,提高燃烧效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稳定、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前景

鉴于循环流化床的高效、洁净和低污染的优势,该技术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循环流化床仍将是我国燃煤技术的生力军。因此,大力研发循环流化床技术及其智能控制系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综合我国目前循环流化床发展特点,目前迫切需要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整体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工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被控对象的建模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适用性较广的数学模型。

因此,笔者认为在未来我国发展循环流化床技术方面,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定量化设计;(2)深入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硝和脱硫数学模型的研究,以加强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3)深入研究循环流化床整体的控制规律和控制策略,以更为高效的实现对循环流化床的跟踪控制;(4)深入研究可以实现全局最优化的多变量控制的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循环流化床全局统筹的优化控制;(4)大力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时仿真与模拟培训系统;(5)大力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监控与操作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6)大力研发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全程启动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大力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程中,应该统筹研究上述各种策略的相互匹配,以实现循环流化床在我国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应用。不容置疑的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国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发的加大投入,随着功能更为强大、更高可靠性自动控制设备的不断推出,随着成熟专家系统算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设计必将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实现锅炉的最佳工况运行,从而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率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建球,曾庭华,李焕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优化及改进[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1-5

篇5:建筑行业前景 建筑行业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仅在县以上建筑企业从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就达3200万人以上,高峰期则超过4000万人。但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有效维护。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积极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建筑、市政、交通行业由于使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各级产业工会更是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工会工作力度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经验。这两年建筑行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提出,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行业,将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行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设逐步走向现代化。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鞠洪芬主任向记者介绍,据统计,今后20年,我国城市化应保持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水平,预计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将新建城市230个左右,新增建制镇5000个左右,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住房、工作环境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完善等等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也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大力发展。据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值将从2000年的9.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3.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从2000年的3.5万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2万亿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7500亿美元。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的基本建设带来新的一轮国际投资热潮,成为21世纪初中国建筑业发展的两大“超级引擎”。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发展部高级经济师李燕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建筑业的发展和繁荣与全社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基本遵循着一个固定资产投资规律,一个五年计划内的投资总量是上一个五年计划到建国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筑行业惊人的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因。根据投资专家预测2004年投资形势,将有五大利好惠及建筑业,投资体制改革致力于改变国家调控投资的局面,解放大型国有企业投资自主权,恢复其经营方面的自主决策;审批制度的改革将大大缩短项目的审批核准时间;规范政府投资,理顺总投资机制,保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规范资本市场,产生良性互动。奥运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将为建筑业提供百年不遇的巨大商机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21世纪前10年,是建筑业产业成长和体制变革的关键时期,建设事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管理层与操作层分离--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人才结构

建筑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决定了行业内的人才结构。鞠洪芬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开始进行产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建筑业产业组织结构将逐步由目前的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分包和劳务企业为依托的产业组织结构向以综合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众多专业化分包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合作基础的协力生产体系发展。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的产业组织结构,都要求总承包企业和综合承包企业为技术和知识密集的管理型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企业为技艺密集型或技能密集型企业。因此在整个建筑行业的人力结构上,势必呈现出两层分离的结构--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实际上,目前大量的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自己带有施工队伍,但是在企业人力结构上已经实现了两层分离。大量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分成若干个项目经理部,从事属于“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作,现存的自有工人队伍已基本上是机械、电气、安装等技术工种和从事劳务分包管理的“工头”。

其中,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以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为主体的管理层结构需要的人才有:具有现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建筑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现代建筑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经营决策、营造管理、技术管理、经营核算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知识的第三产业人员和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科研和教育水平的科研、设计、教学人员。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结构则需要具有精湛技术知识和高超专业技能的技师队伍;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工人队伍;具有一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初级技术工人队伍;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和一般建筑常识的熟练劳动者。

“博士好找,技工难觅”--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现状

建设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多,尤其是建筑业,目前“门坎”相对较低,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有3893万,其中农民工2797万,占71%,工程管理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各约占1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登记注册的建筑企业从业人员为2245.19万人,其中内资企业2233.26万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7.41万人,外商投资企业4.52万人;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业人员为6.83万人,主要是经营管理人员。可以说,我国目前具有一支浩大的建设大军,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战线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鞠洪芬指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目前我国建筑队伍的资源开发潜力还很大。比如,这支队伍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当前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尤其是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人员。据劳动社会保障部今年初对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用工意向调查表明,85%以上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其中25%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6%以上的岗位要求达到初级工以上水平,近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而据中国科协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文盲和半文盲占到22.25%,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这个现实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上岗培训。

从年龄结构看,建筑行业的高科技人才中,中青年所占比重较小,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从配置结构看,高科技人才集中在大城市和大科研单位较多,在基层在生产一线较少;从人力资源使用看,一些单位不够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传统的用人方式比较普遍,只重索取不重投入的现象还存在;从人才观念看,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还没有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从人才资源管理看,还存在封闭管理的现象,一些单位仍继续延用“人才单位所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办法,存在着人才流动难,人力资源浪费等现象。人事管理制度还相对滞后,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

鞠洪芬主任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二要转变传统观念。行业内尤其是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落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是造成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流失的重要因素。三要在全行业形成共识,上下齐努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全国建设行业的人力资源潜力才会涌现出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

建筑行业薪资水平及未来趋势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建筑行业的薪资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工程类别、专业差异和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计酬办法的不同,新资差别很大,难以准确统计。仅以北京为例,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和北京建筑人力资源协会、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公司发布的信息(北京统计年鉴),北京地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薪资状况如下:

(一)建筑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为11644元;2000年12899元,年增长10.8%;2001年13840元,年增长7.3%。

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年薪资水平的对比:(单位:元)

建筑业高层年薪(万)价位: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0-15万;中位20-10万;低位12-6万。

建筑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35-8万;技术总监18-7万;各类工程师7-3万;技术员(不等)6(预算员)至3万-3至1.5万(电工较低)。

(二)房地产业年平均工资:1999年18012元;2000年18836元,增长率为4.6%;2001年21194元,增长率12.6%。

1、房地产业高层次年薪

总经理-副总(含总师):高位45-20万;中位25-16万;低位18-10万。

2、装饰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

项目经理10-6万;专业工程师7-3万;设计师10-5万;预算员7-2.5万。

3、勘察设计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建筑师12-6万;结构、设备、电气设计师9-6万。

4、工程监理业热门职位年薪价位:项目总监10-6万;专业监理工程师7-4万;监理员4-2.5万。

今后一段时期内,建筑业的薪资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北京地区建筑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可望保持在6%-8%;房地产业未来3到5年薪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奥运会以后,由于建筑总量下降,行业薪资水平将会呈下降趋势,建筑业预计回落20%左右。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不一样,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供需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薪资额度起伏升降,都是很自然的。

随着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现代企业的逐步建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工资分配制度将形成多样化特点,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将成为工资分配制度的依据,工资分配将同业绩考核挂钩,向关键岗位倾斜,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将越来越大。经营者年薪制,项目承包制,岗位薪金制,谈判工资制将成为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企业的通用薪资制。

“人为先,策为后”--建筑行业人才需求

具体来说,目前建筑行业的紧缺人才有:

1、复合人才:国内部分总的来看比较紧缺的有懂技术会经营的人员;熟悉建筑管理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建筑材料的人才;懂建筑技术又懂定额概预算的人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咨询服务的人才;科研开发型人才;项目管理;房地

产经营人才等短缺。国际部分则缺少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建筑市场开发经验,能熟练地进行对外工作交流的从事国际化经营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能熟练准确计算国际投标报价的人才;了解WTO规则,能熟练运用国际上或工程所在国的各种法律法规,维护企业自身权益的人才;懂得国际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国际工程咨询专业服务人才等奇缺。

2、专业技师与管理人才:设计师、建筑师、电气工程师、暖通与空调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工程预算人员、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部管理、专业工长,以及吊车、钢筋、电焊、脚手架熟练操作工。

篇6:服装行业前景

内衣是一种舶来品,中国是从西方接纳的“现代内衣”概念,中国的内衣体系和现代服装体系相似,都是随着20世纪中期传统服饰的消亡而逐渐融入西方服饰体系中的。20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科技、工业及服装业迅猛发展时,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停滞状态。但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服装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变化万端,各种品牌大量上市,国外名牌也进入了国内市场。

近年来,我国内衣行业发展迅速,生产企业近万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产业聚集区域,已成为全球内衣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内衣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我国内衣品牌开始崛起,诸多有影响力的品牌开始在全世界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众多国际知名内衣品牌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正在从内衣制造大国向销售大国转移。

中国服装业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无论是生产能力、品牌运作都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而与服装市场密不可分的内衣市场,经过多年的培养,恰似一块日渐肥沃的土地,一旦播种,收获在即。可以说,这股势不可挡的商业暗流里,正酝酿着无数的机遇、挑战,是21世纪服装界发展的焦点。

上一篇:认错的检讨书下一篇:感受现代科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