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2024-06-27

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精选5篇)

篇1: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

学习心得体会:同心共筑中国梦--×××

3月上旬,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主席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应了社会对国家未来的期盼,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为实现中国梦吹响了前进的冲锋号.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但个人的梦想是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中国梦息息相关.中国梦也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人的梦.你有梦、我有梦、员工有梦、企业有梦,员工梦想更加美好的生活,企业梦想变得更大更强,财富更多,事业更持久!实现梦想是我们共同的孜孜追求.

篇2: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2018年两会精神心得体会: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深情揭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恳切呼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展现出一个人民领袖以身许党许国的赤诚情怀和勇毅担当,汇聚起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五年前当选国家主席时,习近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重要讲话,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梦想蓝图。历经极不平凡的五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追梦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梦想的舞台越来越宏大。当选新一届国家主席后,习近平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凝练概括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为同心共筑中国梦厚植起精神之魂、信仰之根、力量之源。

篇3: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一、特色道路梦

梦不同, 圆梦的道路亦不同。“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是一项极其宏大的系统工程。伟大的实践、宏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有赖于各种要素的风云际会。在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管的是“所当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往哪里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管的是“所以然”, 解决的是中国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是行动章程与行为守则, 管的是“从应然走向实然”, 解决的是让事业从理念走向实然, 从理论变为行动的保障问题。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数十年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表明, “道路”与“理论体系”为我们绘就了美好蓝图, 有了“制度”则可谓渐入佳境。道路、理论、制度三足鼎立, 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路, 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体人民、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实现自己的发展, 建设自己的社会。它始终注意经济社会发展由人民群众主导、由人民群众决定, 始终注意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能为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一条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害的中华民族深深懂得和谐与和平的宝贵, 决不会再走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霸权扩张的老路。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你赢我输的发展, 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中国越发展,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就越有利。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 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是偶然获得的, 更不是侥幸得来的, 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下取得的。连续30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 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的作为, 等等, 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和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正确道路。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确立, 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二、人才强国梦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当前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发展”这个根本, 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与人才这个关键, 在当今中国更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五个统筹”的实现, 从根本上说都要走科技与人才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建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重要转型的基础之上的。在过去的经济增长历程中, 我国主要是依靠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存量的释放, 以及对国外投资的充分利用来获得经济的高速成长和发展, 要实现的目标是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完成国家和社会的原始资本积累。到目前为止, 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我国经济逐步开始进入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在前一个发展阶段之中, 我们虽然完成了基本的体制改革和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在两个方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我国的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 由于单一地追求GDP增长, 使经济与社会的非均衡性加剧, 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不能再完全沿袭旧的方式, 而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模式中, 我国必须在巩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 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将继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发展能力、保持社会经济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4]。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要求我国必须将人力资源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将“人才强国”作为基本国策, 实现“人才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的实现, 要经过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 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 从人才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三个战略阶段。真正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人才的总量、素质与结构符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人才优势, 能够以人才优势弥补我国由于在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上的相对紧缺所造成的劣势;拥有若干支适应国际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能够有效地支撑党和国家各项关键事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投资中的比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并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获得科学的平衡与互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建设与衔接配套的教育体系, 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使人得到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人才的价值能够通过市场得到合理的回报,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有效转化为人的才能与贡献, 并获得超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人性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整个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与人文环境, 形成具有国际人才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环境, 中国人才市场融入国际人才市场, 并实现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国成为具有国际人才吸纳、聚集、培育开发能力的世界人才中心之一。

三、科学发展梦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 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 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实现“科学发展梦”, 实现“中国梦”, 当务之急, 就是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就是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在想问题、促发展、作决策、抓落实时, 如何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宿归、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 处理好发展质量、发展速度、发展成果的关系,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从现实看, 至少包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坚持靠民发展和自觉为民发展的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善于统筹发展的能力、勇于创新发展的能力、善于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保证安全发展的能力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5]。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同志强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这表明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高低,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健康发展, 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事关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意义重大。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 才能出政绩, 才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实现了科学发展, 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才能做出优质的政绩, 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实惠。在新的历史关口, 领导科学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当前和今后党必须担负的执政使命, 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实际的举措和具体实践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 着眼推进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统筹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检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反映着领导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因此, 必须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培养的重点和根本要求。从现实来看, 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与不好, 发展得快与不快, 发展的质量高与不高, 与那个地区的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较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直接关系。哪个地方扎实抓好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哪个地方就会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划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哪个地方放松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提升, 就会造成经济滑坡、发展不协调、发展不全面、发展不可持续, 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严重影响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娄底市第四次党代会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赴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幸福娄底的发展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面对各种新的变化, 作为娄底的领导干部, 必须把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到推动幸福娄底建设的实践中, 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坚定实施“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战略,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坚持“两型”引领、工业主导、开放带动、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娄底科学发展、幸福娄底新局面。过去的五年, 娄底人民全力推动娄底科学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发展基础有效夯实, 城乡面貌大为改善, 生态环保明显加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是娄底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得益于娄底市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娄底市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梦”的实现[6]。

四、文化繁荣梦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 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既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是政治、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更是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 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 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 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 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 能够倡导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 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 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 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 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 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可见, 文化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具有先导作用。

实现“文化繁荣梦”, 需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集聚正能量。一是充分发挥文化在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 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自觉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 尤其是主流文化, 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 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 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综合国力中, 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 在生产力构成中, 劳动者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 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 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7]。对当前中国来说, 决定国民素质高低、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弘扬中华文化, 为中华民族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实现“文化繁荣梦”、全面小康而奋斗。

五、民主法治梦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是邓小平十分重视的事业,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期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 民主法治是现代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想, 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其中, 民主法治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 内涵深刻, 意义深远。“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 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 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 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 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 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民主法治梦的基本理念就是用制度约束规范公权力。法治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划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并为其设定一套理性的运行规则和机制, 一切国家权力的运行都必须置于法律预设的控制之下;对权力予以有效的防范和制约是保证个人权利不受政府权力肆意侵犯的制度性前提, 是人权保障的最有效武器。我们知道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人权和自由, 人权和自由只有在公权力、私权利的边界清晰时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而法治的功能之一恰恰就是界定权利和权力的边界, 所以, 没有法治的保障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治梦”的关键点主要是:第一, 高层领导的政治决断和信心。只要政治家有倡导和推行法治的决心和信念, 能够厉行法治、自我限权、带头守法, 法治中国建设就有希望。第二, 重点规范约束公权力, 将其纳入法治轨道, 特别是要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的权力加以严格的约束, 尽快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条例》,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 防止决策机关规避程序法滥用决策权。同时, 应当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党务、政务、司法、公共事务的信息公开, 充分利用公众的监督热情和新兴媒体的便利, 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失控。第三, 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确立以法治为重要指标体系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以保证法律的实施。地方政府领导干得好不好, 关键要看他是不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只有建立以法治作为重要指标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法律的实施才会有保障, 法治的“中国梦”才会顺畅实现[8]。总之, 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 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实现“民主法治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科技创新梦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 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 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 而是……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 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并且放在人类社会的大系统中考察, 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9]。在新的世纪里, 谁在高技术产业化深度、广度和速度的竞争中领先, 谁就拥有未来世界的主动权和控制权。科学技术的迅猛快速发展, 无疑将促进人类向更文明的时代进步, 但是它的现状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乐观。在全球范围内, 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资本主义西方和社会主义东方存在着极为突出的发展不平衡;即便在一个国家之内, 也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这样那样的非平衡。邓小平同志反复指出, 中国要取得在21世纪的主动权, 要达到和赶超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现在世界的发展, 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因为你不参与, 不加入发展的行列, 差距越来越大……”而这一切的目的, 就是“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建国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断汲取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是否具备一个契合科技革命潮流的发展战略和正确路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自己国家走向21世纪, 抢占制高点的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战略或政策。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 高科技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主要包括高科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开展和高技术应用扩散三个层次, 从整体上说, 就是高技术产业化向广度拓展, 向深度开掘, 抢夺市场, 谋求高经济效益。世界各国都将高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从提高国威转向增强综合国力, 都将在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落实到对高技术产业化广度、深度和速度的领先争夺上[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追求的目标。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表明, 只有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汲取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 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当前, 我国实现“科技创新梦”, 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第一, 实施自主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和引导内资企业推出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提高科技创新的“基数”。只有通过加大研发费用投入, 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它们才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 改善专利申请结构, 增强创新能力。第二, 国家要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 国家一方面要在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 产业发展战略应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把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作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 树立科技创新在企业和产业中的主导地位。第三, 完善产、学、研体制,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乘数”, 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充分利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大国优势”,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提升我国各行业网络化程度,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网络效应, 提升联接经济性引致的乘数效应[11]。

七、生态文明梦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 生态文明, 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 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 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进而指引我国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12]。”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 在进入工业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里, 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是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来推动的。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经历了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的发展阶段, 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这些国家。人们对这种增长模式、发展道路、发展理论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质疑。另外, 战争、陆路危险化学品运输泄露、航运石油泄露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 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 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 资源消耗惊人, 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 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和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认识上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 是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内涵的充实、深化和提升,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任务, 是对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经济社会要发展, 就必须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之路。不管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 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 抑或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 都应当而且必须走这条路。把生态保护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 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飞跃。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思想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当前, 实现“生态文明梦”, 我们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即:加强公众生态知识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构建绿色家庭观;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树立绿色政绩观。二是发展生态文明经济。即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 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三是扶持生态文明科技。即践行科技发展的生态文明原则, 扶持和推广生态技术创新, 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 构建完备的生态科技法律体系。四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即建立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机制, 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 制定内涵丰富、切实可行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统筹区域规划、合理安排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生态监管体制机制。五是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即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建立绿色生产模式, 把住生态修复关。

八、人生出彩梦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人生出彩梦”的实现, 必须促进“成才梦”、“家庭梦”、“干事梦”的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要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圆一个“成才梦”, 务必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本领, 三要勇于创新创造, 四要矢志艰苦奋斗, 五要锤炼高尚品格。俗话说,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这讲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幸福家庭, 圆一个和谐家庭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社会如大海, 家庭像港湾, 夫妻是港湾的守护者。家, 是躲风避雨的港湾, 有了幸福的家, 才会有好的心情, 才会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 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建设和谐家庭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我们自古就有家国之说, 所谓“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等等, 都说明温馨家庭、和谐家庭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现实中, 我们应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制定我国人口发展规划,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确保人口结构均衡、性别比均衡发展, 为青年男女圆“和谐家庭梦”、“幸福家庭梦”创造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好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讲过,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 不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成家立业, 都是讲要干事创业, 圆一个“干事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 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 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 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 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 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成就你我, 干出一番事业。总之, 只有把个人梦想与国家理想相互衔接起来, 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才能迸发巨大活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个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为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摘要:“中国梦”是多层次的, 动态的。既包括每个中国人的梦, 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这两个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是辩证的统一。笔者心中的“中国梦”, 至少包括“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民主法治梦、科技创新梦、生态文明梦、人生出彩梦”这八个梦。“特色道路梦”是“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人才强国梦”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梦”是“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文化繁荣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引擎, “民主法治梦”是“中国梦”的政治保障, “科技创新梦”是“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人生出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中国梦,特色道路梦,人才强国梦,科学发展梦,文化繁荣梦,人生出彩梦

参考文献

[1] .林坚.实现“中国梦”需要总体设计[N].嘹望新闻周刊, 2013-4-15

[2] .辛鸣.十八大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3, 2

[3] .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 2013, 1

[4] .彭剑锋, 朱兴东.论“人才强国”的科学内涵及其系统推进[J].中国人才, 2004, 1

[5] .李伟.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研究[D].中央党校, 2010, 5

[6] .杨平.建设幸福娄底更加需要着力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 2012, 8

[7] .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 2001, 5

[8] .马怀德,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N].学习时报, 2013-3-4

[9] .王焕丽, 王军.新科技革命冲击下社会主义中国的路径选择[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1

[10] .吴焕新.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四维”本质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11] .纪玉山, 吴勇民.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与政策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5

篇4:我的中国梦-学习两会精神

我们大学生党员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的坚定自信“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大学生党员要有对中国共产党的的自信。

梦想”,实现离不开力量,“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这是因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此言,无疑抓住了“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为了这个梦想,当前我们大学生党员要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党员的重要学习任务,认真学好做好。一.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把握精神实质。要按照两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形成共识,提高认识,把广大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二要紧密联系大学的实际,切实做好要把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两会精神能够成为推动我们大学生建设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三要扎努力求知,上进务实。我们学生党员要自觉行动起来,围绕党的工作任务和部署,把各个方面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倾力履职,团结奋进,为更早地实现“中国梦”

篇5:学习两会报告精神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一、选择题(共70道题)

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 答案:A

2.我们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基本纲领 C、党的基本方针 答案:A

3.党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日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答案:C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答案:A 5.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A、脱离群众 B、权力腐败 C、以权谋私 答案:A

6.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的问题。A、兴衰成败 B、生死存亡 C、执政地位 答案:B

7.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A、少数服从多数制 B、民主集中制 C、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 答案:B

8.民主集中制是--------------。

A、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广泛的民主相结合 B、广泛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C、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答案:C

9.党的领导主要是--------------的领导。

A、政治和思想 B、思想和组织 C、政治、思想和组织 答案:C

10.党必须在.--------------的范围内活动。

A、法律和法规 B、法律和党规 C、宪法和法律 答案:C 11.--------------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答案:B

12.发展是我们党--------------的第一要务。A、以法治国 B、执政兴国 C、以德治国 答案:B

13.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的制度。A、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B、集体领导和个人领导相结合C、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答案:C

14.党员个人代表党组织发表重要主张,如超出党组织已有决定的范围,必须提交所在的--------------决定,或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A、党的主要领导决定 B、党组织讨论决定 C、党委成员讨论决定

答案:B

15.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C

16.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制度 答案:B

17.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答案:B

18.我国社会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B、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C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我国的基本国情

B、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A、社会建设

B、制度建设

C、法制建设 答案:A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C

2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B、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C、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答案:C

2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A、执政为民 B、共同富裕 C、依法治国

答案:B

2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 C、解放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A

25.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26.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把--------------摆在突出位置。A、制度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答案:A 27.只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A、经济建设 B、社会建设 C、改革开放 答案:C

28.--------------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构建和谐社会 C、和平发展

答案:C

29.--------------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中国共产党

答案:C

30.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与文化需要的矛盾 答案:B

3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A、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C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案:B

33.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为重点。A、社会和谐 B、保障和改善民生 C、教育 答案:B

34.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统筹兼顾 答案:B

35.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A、11月8日-14日

B、11月15日-21日

C、11月22日-23日 答案:A

36.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 年国内生产总值是--------------。A、27.3万亿

B、37.3万亿

C、47.3万亿 答案:C

37.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A、制度自信

B、文化自信

C、政治自信 答案:A

38.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A、创新管理

B、国企改革

C、深化改革 答案:C

3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

A、商品经济

B、内部环境

C、市场经济 答案:C

40.十八大报告提出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C

41.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A、物质文明

B、政治文明

C、生态文明 答案:C

42.十八大报告提出三大公平,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A、义务公平

B、权利公平

C、地位公平答案:B

43.十八大报告指出:“四化同步”。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A、科学化 B、专业化 C、农业现代化 答案:C

44.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A、根本组成部分 B、重要组成部分 C、基础组成部 答案:B

45.十八大新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的领导。

A、政治、思想、群众 B、思想、组织、作风 C、政治、思想、组织 答案:C

46.十八大新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举行一次。A、五年 B、六年 C、七年 答案:A 47.十八大新党章提出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A、培养 B、教育 C、监督 答案:C

48.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同意将---------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A、生态文明建设 B、海洋强国战略 C、创先争优 答案:A

49.《党章》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当完善--------------,加强法律实施工作。A、依法治国 B、法律监督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案:C

50.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A、节约资源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C、以人为本 答案:B

5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是--------------。

A、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建设生态中国 C、建设环保中国 答案:A

5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A、农业产业化 B、城镇化 C、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案:C

53.--------------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B、解决好贫富差距问题 C、解决好共同富裕问题

答案:A

5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方针。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答案:B

5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A

56.--------------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A

57.--------------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A、社会保障 B、生活保障 C、物质保障

答案:A

5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坚持--------------的方针。A、“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B、“共同发展、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答案:C

59.--------------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答案:C

60.--------------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A、推进新型工业化 B、推进改革开放

C、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答案:C

61.--------------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就业 B、住房 C、教育 答案:C

62.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A、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B、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自我监督

C、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监督

答案:A

6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A、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B、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管理权

C、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

答案:A

64.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是哪一次人民代表大会--------------。A、1988年第九届

B、1993年第八届

C、2003年第十届 答案:C

65.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A、正大光明 B、政治清明 C、队伍廉洁 答案:B

6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确保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人民群众监督 B、人大监督 C、舆论监督 答案:C

67.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和--------------。A、严惩不贷 B、防治为主 C、惩防并举 答案:C

68.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开幕时间是-------------。

A、2013年3月06日 B、3013年3月17日 C、2013年3月05日 答案:C

6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A、2012年11月19日 B、2012年11月29日 C、2013年03月08日 答案:B

70.实现中国梦有三个必须:分别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A.凝聚中国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增强文化软实力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题)

1.十八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答案:ABCD

2.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断是--------------。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子没有变 答案:ABCD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实现“两个同步”是指--------------。

A、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B、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同步 C、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答案:AC

4.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包括--------------。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 B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政社分开、权责分明、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系 D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答案:ABCD

5.党的十八大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忠孝、仁勇、俭让、节义 C.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答案:ACD

6.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ABCD

7.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A、改善需求结构 B、优化产业结构 C、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推进城镇化 答案:ABCD

8.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必须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A、体现时代性

B、充满先进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答案:ACD

9.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原则立场是--------------。

A、促进人权

B、尊重主权

C、反对霸权

D、自由平等 答案:ABC

10.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目标是--------------。A.思想进一步统一 B.力量进一步凝聚 C.作风进一步转变 D.工作进一步推进 答案:ABCD

11.下列内容在宪法中有规定的是--------------。A、国旗 B、国徽 C、国歌 D、首都 答案:ABCD

1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形式主义 B.主观主义 C.尾巴主义 D.命令主义 答案:CD

13.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A、密切地联系群众 B、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 C、了解群众的情绪 D、代表群众的利益 答案:ABCD

14.江泽民在《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中指出,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

A、人民拥护不拥护 B、人民赞成不赞成 C、人民高兴不高兴 D、人民答应不答应 答案:ABCD

15.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

A、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 B、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 C、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 D、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 答案:ABCD

1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领导干部下基层要--------------。

A、轻车简从 B、不扰民 C、不搞层层陪同 D、不组织群众迎送 答案:ABCD

17.《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干预和插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等事项。

A、使用 B、分配 C、承包 D、租赁 答案:ABCD

18.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为总要求。A、照镜子 B、正衣冠 C、洗洗澡 D、治治病 答案:ABCD

19.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未来八年我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那些--------------。A、生态立市 B、工业强市 C、文旅兴市 D、统筹发展 答案:ABCD

20.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未来八年要将昭化建成“天蓝地绿、百业兴旺、--------------、政通人和”的宜业宜居幸福新区。

A、丰衣足食 B、安居乐业 C、诚信友善 D、诚实守信 答案:BC

三、判断题(共15道题)

1.“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3.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和工业反哺农业。(×)

4.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5.党的根本宗旨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6.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份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是1991年公布的。(√)8.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9.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0.实施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绩为先用人标准。(×)

11.党的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12.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13.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两个翻一番”(×)

14.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注重特色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蜀道文化、女皇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广元地域特色文化(×)

15.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到2017年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目标。(√)

四、简答题(共25道题)1.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党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4.中国共产党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6.党的纪律处分有哪五种?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7.“中国梦”的富强三部曲有那三部曲?

答: 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中国梦”有哪些时代特征?

答:(1)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2)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3)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4)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9.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请问是那“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0.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是什么?

答: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要规范出访活动;要改进警卫工作;要改进新闻报道;要严格文稿发表;要厉行勤俭节约。

11.我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七条要求是什么? 答: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进一步精简文件简报;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和外出;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

12.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3.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为什么要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1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答: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16.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

答: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十八大指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要做到八个必须坚持,分别是那些?

答: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

18.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是谁? 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19.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什么?

答: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20.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赶上全国当年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和谐稳定;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面建成,建设美丽四川取得重大进展。

21.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基本形成“一枢纽三中心”,经济发展实现“五个翻番”,基本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22.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着力实施“五大战略”,请问分别是什么?

答: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实施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3.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六个带头分别是什么?

答:带头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带头深入一线联系群众了解基层;带头轻车简从,不搞形式主义;带头直面工作矛盾;带头精简文山会海;带头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24.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未来八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什么? 答: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文旅兴区、产业富民。

上一篇:环境日活动方案下一篇:《摆的研究》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