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2024-07-12

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精选8篇)

篇1: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中心校汇报课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使新分配的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讲台,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汇报课综述:

本次汇报课展示活动安排,11月25日上午有老师和老师各上一节语文课,11月25日下午有老师和老师各上一节数学课。

(一)特色亮点: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能正确、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并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如:老师《掌声》一课,教师在环节设计上先讲1、4自然段,再讲2、3自然段,这样由问题出发让学生质疑、解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让学生实际送掌声给同学、给自己,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掌声的重要作用;认读生字时采用个别认、开火车认、齐认和猜字谜认字等多种认字方式,达到了很好的生字认读效果。在教学《8加几》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8加几的算理。

3、简洁明快、生动启智的语言。

教学语言在一节课的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教学语言是点亮学生心灯的星火、是导引思维方向的明星、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也是吸引学生的磁石。所以我们的许多老师都注意到这一

点,精心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语言。表现为:或是神情凝重,或是清新明丽,或是富含哲理给人以无限的启迪,或是抑扬顿挫、满怀激情令人精神振奋,或是悬念迭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如:老师的《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教师语气亲切,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为课文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调,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开启了学生“我多想去看看”的迫切之情。

4、简洁明了的板书。

老师的《掌声》一课,板书只有12个字,简练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使文章内容深深印到脑子里,并且深深体会到了掌声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没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时划分不太清楚,重点不够突出。

3、教学过程中专业术语不够准确。

中心小学

2011.11

篇2: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历时近六周的任课教师汇报课活动到今天落下了帷幕,本次活动教导处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做了做宽松的、最周到的安排。截止时,只有23位教师做课(语文组五位,数学组四位,英语组六位,理化生五位,政史组三位),这里对23位老师,特别是英语组教师提出表扬和感谢!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以及我个人工作的支持!并且,每次听汇报课的教师人数也不是很多,而出现最多的只是几位特岗教师,这倒使我感到欣慰一些,年轻人的谦虚好学却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保证。我衷心的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种精神,克服困难,不断反思课堂,不断学习,不断拓新,早日跻身名师行列。

下面就这二十几节课,作如下分析总结:

一、汇报课是自我提高的催化剂,是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上次总结时,我便说过,汇报课不仅是面对学生,还要把教师本身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展示给听课的教师,这节课有多大的内涵,自己有哪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运用得如何?效果怎样?都会被同僚们品评的。所以,在这之前,定会比平时下更大的功夫准备。在这期间,都能看出谁要上汇报课了,频出电子备课室,频频与其他老师交流,几天来冥思苦想,语文老师琢磨着课前导语、课堂活动的过渡语及问题的设计与活动的安排;数学老师反复演练如何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怎样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英语老师研究着怎样能最好的调动学生情趣、激起语言智慧的教学情境;理化生教师积极演示着能 够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和求知欲望的实验操作,同时演绎着自然界宏观的奥妙和微观的奥秘;政史教师把社会现象与教材知识结合,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把握主流,弘扬正能量,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提升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次活动,好多老师又一次温习了“新课标”,进一步的理解本学段的学科教学目标,更灵活地使用教材、挖掘身边的教材,丰富了自己的课程、活化了课堂,从中总结和反思了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成功地破解了诸多的教学疑惑,收益斐然。

特殊的客观实际,无法有效组织集体的导课与评课,但是,责任心的驱使,各教研组都能在组长的带领下,有针对的对每位教师的汇报课于课前导课、集体备课、磨课和研课,力争展现作课教师最好的一面;汇报课后,有针对的进行集体反思,总结积累成功的经验,认真查找不足,理性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与思路。通过这次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有所专业增长和能力提高,尤其,年轻教师,他们的虚心好学,主动求教,以及在同科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已有很大的飞跃。

二、课堂是创造美和感受美的天地。

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塑造人格,它也要给人以美的陶冶。所以说,课堂是艺术的展现,美就含在每一个环节,渗透于每一个细节。张莉莉老师便是以美术入手,激活学生感恩的情怀。用各种手段展现“父亲”这个写作主题的情感张力,调动潜藏在学生内心情愫。她运用的就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撩拨了孩子的情感,用自己笔下的父亲 形象,特别是自身对父亲真实情感激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美不但蕴蓄于亲情,也体现在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耿艳君老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抛物线问题时,注重了点拨和引导,慢慢地点燃了学生的思想,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帮助学生打开了解题的思路。这源于课前的充分准备和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与透彻的分析,于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呈现了课堂之完美。英语组的集体性展现的最为突出,大体上构成比较统一的教学模式,外化表现出来的和谐之美。然而,每一节课又有着美的内涵,情境当中彰显着生活的美,教具的使用表现视觉的美,课堂环节突出节奏的美,归纳到一起就是一个集体的合力之美。自然与社会是和谐统一的,了解了自然科学,可以看到自然力的美妙绝伦,视觉所看到的自然现象蕴含了无穷的奥妙,生命之美在于生命的共存,完善的生物圈推进生物健康地繁衍,兰强春老师的《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种群,在所有生命繁衍的过程中重要性,生物之间的依存,生命之间的依赖,创造生命的和谐之美。人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命群体,具有最高等的生命灵性。能够主动去认识自然界中的一切,化学老师带领着学生如何认识微观世界,如何标识微观粒子,口诀识记方法渗透了汉语言内在之美。李昱莹老师的《光的直线传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现象的美丽景观,有很多是来自我们最熟悉的光的神奇造化,以此,引入人们对光不断认识和使用,激起学生的猎奇兴致。直接的参与更会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孙亚男老师的这节“思品”课给我的印象很深,课题是《人们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为使学生理 解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由学生共同表演了各级人大代表产生的过程;为了区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由学生演封建社会皇帝的意志实施,及现实生活中政府官员意志的施行。明朗的感知到“法治”生活的人道性、公平性和先进性。这样的课堂令学生乐而不疲,怎能不称之为美呢!

课堂上,美的元素体现在多方面:教学语言之美,教学环节之美,教学层次之美,举止行为之美,教学内容之美,板书之美等等。可见,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都会有美的渗透,都要有美的体现。当每一个细节,都伴以美的呈现,也就构成了高效的课堂了。

三、教师的激情是课堂的灵魂。

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课堂上,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激情四射,学生自会被感染得兴奋不已。活跃而有序的课堂,学生会有最好的发挥、最大的收获,教学定会有最大的效益。孙亚男老师的课堂 就是一个典型。孙耀奇老师、张莉莉老师等都有这种激情的演绎。他们的课堂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教师的激情主宰了课堂的生命活力。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情呢?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熟。学科知识点熟记于心,教学方法运用自如,掌握学生的年段认知规律,这样在教学时,广泛涉猎,旁征博引,前后链接,所谓熟能生巧,巧而生情。语言之熟,他们的语言的表现力极强,我们要练语言的基本功,不管哪一学科的老师,首先须是一名好的语文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述,自会使课堂妙趣横生,美不胜收。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日趋规范。上次中教部到咱们学校调研时,那位物理教研员,听了苑德贵老师的一节课,她对苑老师的评价便是教学语言简明扼要,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言简意赅。

在这次汇报课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以前很多教学语言不规范的老师的能够克制自己非教学语言的运用,多以学科的规范语言讲解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学科术语。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董彦才老师,以前,可以说他满怀着工作的热情,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但是,只有单一的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无法达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透彻的认识。经过几年的在学科教学方面感悟,自然体会到作为教师,语言表达的重要性,现在课堂的效果自然强于以往。

可见,好的课堂就如一泓清澈的湖水,首先,必有源源注入的活水,永葆其生命的活力,这样,当风平浪静、日光和煦之时,水中的游鱼细石便一览无余,当微风拂过,粼粼波光又映射了缤纷色彩。这就是既有深深的内涵,又给人以无限美感的课堂,这也是我们理想的课堂。

五、客观实际冲击了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诸多原因使得教学工作没有正常进行,好在我校教师有着较高的觉悟和强烈的责任,一人多用的维系着每一日的课堂教学。2014年,我想它将是我们每一位肖家二中教师难以忘怀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们面临了多少困难,几位患病教师轮流病假,三位送奶老师不能经常在校,更有其他因素,弄得学校师资捉襟见肘,搞得教导主任焦头烂额,时而出现了请假教师的课无人看管的现象。如此局面,教研活动自是难以顾及,所以,只能靠教研组长多多操劳,只能靠各位老师主动参与和实施了。

现在的形势真叫人难堪,如果全面考虑学生,便失去了对老师的人道,如果考虑老师的困难,便是对学生的不公。我们的老师理解学校的苦楚。柴老师、宋老师、苏老师病还未愈,便已返校走进课堂;苑德贵老师等几位身体不适,见此情景也放弃了检查的机会,丙太老师整天奔忙于两个家之间还要赶回学校上课,家春母亲的病情有了好转便与家志主任轮番照顾母亲和来校上课,丽媛有课之时还要每天往返长春,路途劳顿不说,高额路费也真令人心惊啊!小伟、海云没有办法只能在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备课。强春老师是今年的新特岗,孩子年幼不满两周岁,家在德惠,虽不是很远,如此年幼的孩子怎能习惯离开母亲。老师有事或公出,其他老师会主动调课,等待老师回来补齐。濒临退休的老师还冲在一线„„唉!眼见诸事,我自体会到了“残忍”。但是,我更替榆树沟老百姓庆幸,因为我们学校还有魂在,他们就是学校的脊梁,他们就是学校的魂。

前几日,王恩威老师病情复发,朱老师不得不请假护理,印刷机无奈停止,学生所学没有训练和巩固的机会,老师们心急如焚,多少老师无奈学习印刷技术,自己印卷,王秉太老师除了给自己印,还帮助其他老师;雪上加霜的是,王志军的淀粉厂用电与我校冲击,不能正常印卷,中凯老师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串开与淀粉厂的用电冲突,帮老师印卷,解决了危机。

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咬紧牙关,笑对危机,坚持原则,信守责 任,困难是可以战胜的,眼前的危机是一定能挺过去的,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各位老师,这次汇报课活动确实给我感触很深,我也做一下自我反省,为什么汇报课会越来越乏味,我想还是与我的懈怠有关,客观因素存在,主观原因也有。主要是活动的氛围没有营造好,它不在于督促,而在于认识;我们的倦怠心里能说不存在吗?都说自己已经死手,难道真的一点不会变了吗?现在的你和以前一样吗?我感觉,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更深地悟出生命的意义,更应体会到有限时间的宝贵。难道真就甘心这样早的将自己余下的从教生涯因情绪而推到人生的垃圾时间里?苑凤斌老师,姚婉媚老师下学期就退休了,现在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他们荣退在家时,我想这也是他们美好的回忆。

话说回来,我们教学工作确实面临诸多困难,现在是依法治教,牢骚满腹不济于事,只有改变看法面对现实,才能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几十年在中国的大地上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独生子女。接踵而来,出现了失独家庭,加之物质条件丰厚的今天,可想现在的孩子会享受史无前例的物质的优遇,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我今天的享受理所应该,会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事事先想自己,他们眼中还有多大天地——只有我自己,塑造什么样的人格——自私自利。教育的难度增大了,我们的责任也大了,我们作为教育者也不能退缩呀!我们要想办法、找规律、寻策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团结努力,就一定能履行好我们的使命,完成好我们的事业,赢得社 会的信赖与支持!

老师们,莫管外面风云变幻,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索,自会找出破解之道!让我们在后面的研讨课活动中,积极探讨出更好的破解教学中的迷惑的招术来!

肖家二中

姜延魁

篇3: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一、明确汇报的目的和意义是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不能是为了汇报而汇报, 眼睛不能只盯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上。汇报活动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是展示活动的一种方式, 它是为学生服务的, 不是为观摩服务的。应该说总结交流阶段, 重在总结, 通过交流、通过展示来使学生的一些零散的收获、零散的体验、零散的认识, 得到系统化, 得到深化。我想只有我们教师认识了这些才能很好地把握:在活动的汇报阶段中应该汇报什么, 应该怎样来汇报, 什么样的汇报活动是有效而精彩的。

二、明确汇报内容与方式是关键

开展汇报活动, 我觉得要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 明确成果形式的多样性。比如说演示报告、调查报告, 设计的方案, 制作的手工作品, 等等, 这些是成果的形式;第二, 明确交流方式的多样性。有静态的交流, 也有动态的交流。静态的, 比如说办一个摄影作品展, 办一个手抄报的展览, 或者办手工制作的作品展览、宣传板报, 出一份学生感悟集等;动态的交流就可以是答辩会, 或者是成果交流活动。在本节综合实践汇报活动之中, 学生通过活动已有了大量的活动成果, 但是学生的汇报形式过于单一化, 仅仅局限于资料的汇总, 缺少了生与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在师生互动时, 基本上又都是由教师来代替学生发言, 这样听起来活动是很流畅了, 但在流畅的背后却牺牲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概括抽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这样的课堂也就缺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所应有的生机。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亮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在进行总结交流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不感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的时候, 就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这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他们的设计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总结, 而且这样的汇报还要设计成可让全体学生来参与的。这里所说的个性, 是指“学生的爱好特长, 是指敢于打破前人已有的定论, 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批判精神”。在听课的过程中, 虽说学生的回答是非常流利的,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了吗?没有啊, 学生对“完全资料的宣读”或是“给展示的图片加上一些说明”的汇报形式可能已没有什么新鲜感, 而且一旦在活动之中缺少了个性化的沟通与交流, 学生们哪里还会有参与的热情呢?所以, 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呈现是汇报课成功的一个亮点。

四、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是助力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 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 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节综合实践课上, 学生上台进行了图片展示与文字说明展示的操作, 虽说这也是一种融合, 但只是浅层次的。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个PPT是谁制作的, 跟谁学的, 他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又是怎么解决的, 他又为什么采用这种表达形式, 等等。我认为只有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才有可能学到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能学会一些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整合, 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前发展的需要, 亦是将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发展需求, 是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成功的阻力, 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篇4: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关键词: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比较

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是中小学学校经常开展的教研活动,这几种教研活动都是学校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虽然都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和活动形式有所不同。我在参加许多学校开展的这几种活动过程中发现,由于对这几种教学活动的目的认识不清,导致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不到位,教师学习、研究的针对性不强,使得活动中出现问题解决不到位,取得效果不显著的现象。为了使这三种教学活动都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分别谈一下该如何开展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这三种教学活动。

一、示范课

示范课多是由有一定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承担,如,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其主要目的是展示、介绍他本人的一些成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供听课教师学习、借鉴,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用直观、新颖的教学方法,传递新的教学思想、展示新的教学手段。这是促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示范课堂上,作课教师要展现出个人教学特色、学科特点,以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展示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通过示范课活动,让授课教师受到检阅的同时也得到了再提高的机会,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授课、听课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法、共同提高,为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听课教师的听课目的主要是学习。开展这类活动课,要注重听课教师的准备过程,要了解作课教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课教师本节课重点要展示什么。最好的办法是先把作课教师的说课稿提前发给听课教师,并提前向听课教师介绍作课教师重点要展示的内容,听课者在大致了解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之后,在课上就可以集中精力采集所需案例的全过程。

评课的讨论要围绕哪些内容很好、可以直接为我所用,哪些内容怎样处理会更好、我想怎样创新使用等问题来进行。对不解的问题可以在评课过程中明确提出来,尤其是要弄清作课者的设计意图,以及作课者所采取方式方法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作课者要思路清晰、充分展示、真诚交流。听课者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理解、真正内化,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研究指明方向,才能真正用示范课的引领作用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汇报课

汇报课一般可分为青年教师汇报课和学习汇报课两种。青年教师汇报课的作课者一般为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一至三年的教师,以作课的形式向学校领导、同行汇报自己的专业成长情况,以求得更大的进步。听课者多为学校业务领导和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汇报课首先要全面了解作课教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情况,评课时,不能就课论课,而是要结合他们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况去指导,目的是帮助其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其快速成长。因此,评课时要充分肯定其进步性,指出其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措施和方法,指导要到位,鼓励要真诚,改进的措施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使作课者理解、掌握教学要领,并能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学习汇报课则是向领导和同行汇报学以致用的情况。例如,听完了示范课或学习了某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试用之后,感觉已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故作课汇报。评课则要围绕作课者学得怎么样,形、神是否兼备,需要做哪些改进等方面来进行。

三、研讨课(教研课)

研讨课是指教研活动过程中,经过学习、研究、设计,围绕教研主题所做的课。目的是试验、检验研究内容的正确性,评估其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把研究的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要开展好研讨课,前提是要深入了解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然后从这些问题中确定研讨主题。

承担研讨课的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素养,对研讨的主题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相关的实践探索经历。参加研讨的人员事先要搜集好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理论与经验,要认真学习、充分理解研讨的主题以及本节课主要要研讨的内容。以便从更宽的视野上去把握和理解,以确保研讨课的层次与质量。

研讨时至少要围绕以下三点来进行:(1)要围绕研讨的好课标准来研讨,把提升基础研讨的价值作为重要追求;(2)鼓励参加研讨会的教师发表各种解决这一研讨问题的课堂教学实践新思路,允许尝试与不成熟;(3)参与研讨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供各种选择的可能性,供作课教师与参加研讨会的教师参考和讨论。因此,参加研讨会的教师在评课时要针对所研究内容本身的正确性、可操作性和作课者的实施方式、方法,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教研活动取得实质上的成果。

篇5:汇报课活动总结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选好自己的汇报课的内容很关键,在选取内容的阶段着实的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既要吸引学生,又要做到内容的环环相扣,还能突出自身的优势,所以说,一堂课兼顾多方面的内容是很难选择的,最后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琢磨后,决定选择《可能性》,一方面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比较多,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兴趣比较浓,另外,教具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在选定题目后,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课件,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学生的课堂操作内容,最好能每一步都有所展示,这就需要耐心的进行设计,此外,在教具上我也下足了功夫,教具过于简陋或者过于粗糙,学生的兴趣都不会太大,所以,在本次的汇报活动中,我自己认为在课前的准备上,自己是进行了精心准备的。

其次,在设计自己的讲课语言时,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身就是数学课,很多人会认为比较呆板,充满了逻辑,自然学生也不会有类似语文课的高亢或者煽情,要想突破这样的局面,那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让自己的语言即幽默风趣还又能对学生起到引领作用;还又就是语言一定要简练,有那种“一语道破玄机”的感觉,不能让学生在云里雾里的穿梭,总之,就是要使孩子们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的学习,这就是我要达到的效果。那在课堂上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在组织教学上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语言上,课前在设计上要求自己的语言幽默,精炼,但在课堂实际中,语言太过注重幽默,反而觉得有些“放纵”,有一些随意性,但是,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轻松与紧张并驱,幽默而又不失严肃的,让学生在即将乏味的时候又很快被吸引回来,所以,语言上自己还是欠缺了些,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改善的。还有就是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孩子们的想法千奇百怪,总让人防不胜防,在学生提出一个设计中没有想到的内容时,自己还是有一些紧张,在解释的时候也就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所以我深知自己还是要加强锻炼和学习,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在应对起课堂的突发事件时也就会得心应手一些。再者就是课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设计的有一点难,这个环节如果改成选择填空的形式会比让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造句要效果好的多。

篇6: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总结

为了推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了解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技巧与教学能力掌握的情况,为青年教师提供一次学习,实践和提高的机会,我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中,一共有2位教师参加了汇报课。总的来说,授课教师对课程标准有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都有科学的把握,而且基本都能熟练的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已经大大提高。下面对本次活动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当然,在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表现何止这些?每一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长处,不可能一一评述。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我们老师(包括我)也迷惑了。到底怎样去上一堂课?怎样去评价一堂课?根据有关课改精神和专家建议,我设计了这次汇报课活动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根据课改动向,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加以调整。我们这些上课教师的素质都很不错,怎样把课上得更好,更受学生欢迎?本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把本次活动中我认为的不足总结如下,望各位批评指正交流。

1、老师讲的比重过多。传统的“问教法”的痕迹太重,而生与生之间的对话太少。某些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总结的地方,老师也包办代替了。

2、教学环节过于饱满。为了能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有个完整的课的印象,设计的课的内容太多,致使出现为了赶课而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吃力,学生也没调动起来,整堂课就见老师在讲。

3、合作学习没有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合作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重要的一环。

4、教师的角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师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和评价者,要把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的位置。这样,上课时,老师们和学生的交流自然而然的就轻松愉快了很多,课堂气氛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更让学生愉快的学,主动的学。

篇7:特岗教师汇报课活动总结

苇芦小学

特岗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期初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安排,在校长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教研组长协助下,在各位教师的帮助支持下,在2位汇报教师的努力下,此次特岗教师汇报课活动圆满结束。现将此次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一、本次汇报课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给我校新的特岗教师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能初步了解新进入我校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通过领导和参会教师的点评,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教师的业务指导,以便发现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培养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快、更好的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效的推动我校教学和教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本次汇报课的特点:

三、㈠ 汇报课的优点:

⒈教导处严密的组织安排、到教师授课、研讨的有序进行,无一不体现出教导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村小校长对汇报课的高度重视,组内教师主动参与,特别是对新教师在教学设计、备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指导下,并和授课教师反复研讨,不断改进。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

3.授课教师本身非常重视这次汇报课,认真查阅各种资料,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各有特色。例如曲金星、司宁老师的课,课件设计设计精心,有时代感,体现出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达到了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曲金星、司宁老师的课又有效地开发利用了其他课程资源,结构完整合理,生动有趣,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课堂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每节课老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教师主导有方,教学做得扎实。巧妙点拨,相机诱导。本次汇报课,几位老师均能坚持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不断唤起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耳、眼、手、脑并用,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各项任务。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的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条理清楚,语速快慢适宜。老师的语言表达就极富感染力,语言很有激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语言表达也很亲切自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学习效果明显,这次汇报课青年教师大都能依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明确具体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并将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较好地统一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效果很好。

二、汇报课中的美中不足:

⒈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

⒉个别教师还缺少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的能力。按自已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处理的还不是得心应手。还需继续培养、提高。

⒊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生活,缺乏与学生真正的情感交融。

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及时、准确的评价。教师评价语言要真诚,有亲和力,有激励性。

⒌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探究的设置都很好,但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讨论得也不够深入。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试图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回答,没有完全让学生自主的发挥,仍有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⒍关注全体学生做的不够,没有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篇8:数学汇报课活动总结

一、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不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本节课教材主题图的编写意图:以植树为背景, 展示了植树过程中同学们挖坑、种树、抬水、浇树等活动的情景。图中有两段说明, 一段是“一共有25个小组, 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2人负责抬水、浇树”。另一段是“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本节课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解决这个问题, 要用第一段说明, 与第二段说明没有关系, 可以用每组的人数乘组数, 即 (4+2) ×25;也可以分别算出挖坑、种树的人数与抬水、浇树的人数, 再相加, 即4×25+2×25。两种算法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计算结果相同, 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再通过比较, 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一节好课需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 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由于新课标注重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因此, 解决问题与计算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碰到解决问题与计算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 确定所教内容是以计算为重点还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 再精心设计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 教材虽是以解决问题引入, 但计算教学却是本节课的重点。课堂上,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方法, 发现两个等式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式, 以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而不是把解决问题作为重点, 把时间浪费在解决问题上。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魂, 而教学核心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只有目标明确, 把握好教学主线才能上好一节课。因此, 每上一节课, 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 要进一步明确所要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新课标的实施中,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要读懂教材、读厚教材, 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境的变化, 做到符合新课标理念下的随机应变;要将每节课的知识和知识背景搞清楚, 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设, 使学生终生受益, 焕发生命的光彩。

二、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发展、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都是通过自身活动并在教师教学的影响下实现的。因此,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和思想状况, 再精心设计教学。新课标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该节课上, 教师要明白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基础是什么,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真实思维可能是什么, 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什么样的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等式”之间的相等关系, 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并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传统节日立夏时节的相关知识介绍下一篇:山东省1978年后历任团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