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2024-07-25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精选8篇)

篇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第一单元传染病

细目一:细菌性痢疾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

7.辨证论治

8.预防

细目二:霍乱

1.病原学

2.流行病学

3.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伤寒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四:病毒性肝炎

1.病原学分型与临床分型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病原学及中医病因病机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第二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肺炎

1.分类

2.西医病原学与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4.诊断及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四:肺结核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痛

1.病因病理

2.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3.辨证论治

4.预防

细目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西医病因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诊断及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第三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二:原发性高血压

1.西医病因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西医治疗

5.辨证论治

6.预防

细目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定义

2.危险因素

3.西医分型

细目四:心绞痛

1.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防

细目五:心肌梗死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1.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中医学关于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七:心律失常

1.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2.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一:胃炎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二:消化性溃疡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三:胃癌

1.西医癌前病变及病因病理与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细目四:肝硬化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7.预后

细目五:原发性肝癌

1.西医病因病理分型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5.辨证论治

细目六:急性胰腺炎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细目七:上消化道出血

1.西医病因分类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西医治疗

6.辨证论治

第五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西医常见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定义

2.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三:肾病综合征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常见并发症

5.西医诊断标准

6.鉴别诊断

7.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四:尿路感染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病原体及感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细目五:慢性肾功能不全

1.西医病因病理及中医病因病机

2.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分期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依据

5.西医治疗及辨证论治

篇2: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患者1年前出现劳力性胸骨后疼痛,每天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片后1~3分钟缓解,近2个月发作次数增多,每天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T水平型压低。其诊断是

A.心神经官能症

B.中间型心绞痛

C.稳定型心绞痛

D.不稳定型心绞痛

E.变异型心绞痛

您所选的.答案:

本题正确答案:C

患者有肺心病病史6年,今感冒后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恶寒无汗,苔白,脉浮数,

其证型是

A.风热犯肺

B.痰热壅肺

C.痰浊阻肺

D.痰蒙清窍

E.寒饮内停

您所选的答案:

篇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1 多元化的教学法

1.1 CBL教学法

在实际的临床教学中笔者有几点体会:比如在授课前加入临床案例, 在临诊时若遇到典型临床常见的病例, 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手段收集完整的病例资料, 尤其注意拍摄病变部位或是阳性体征, 录制整个诊病的问诊录像[3]。在教学中选用一个与本次讲授内容有关的、中医用药特点突出的病案, 或是名老中医的病案, 在授课前首先介绍该病案临床表现、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等, 而不包括给予该病例的诊断结果和辨证, 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听课, 而授课老师在最后总结归纳课堂内容时再回过头来详细分析该病案的鉴别诊断、证候分型。在CBL教学教学模式不仅使传统教学法得到继承, 也使教学理论内容得以充实,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积极性, 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循环记忆, 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让所讲内容融会贯通[4]。

1.2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 锻炼学生逻辑分析事物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5]。在PBL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潜意识追踪着问题来学习,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讨论交流, 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加强了中、西医基础专业知识及联系相关学科知识, 实现了怎样学习的转变, 由掌握知识向运用知识转变,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它同时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积极参与讨论, 分小组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辩论, 踊跃发言, 每位学生从不同角度参与分析问题, 相互合作从而解决问题[6]。此过程中, 不但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 经过多次类似教学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促使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去检索医学文献,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可以正确判断临床常见病例,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常见病例的诊疗能力[7]。

1.3 Mini-CEX教学方法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Mini-CEX) 是对住院医师和医学学生进行的一种临床考核和培训, 该系统不仅证实了使考核更加具有科学性, 且提高了医学生和住院医师培训的成效, 并具一定的教学和评估价值, 不仅能使学生发现临床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而且能使教师修正自己在临床带教中的不足并及时重新思考进行修正, 从而促进教学相长[8]。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方法是该临床教学的核心, 该教学法对教材上面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过程, 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 自主分析判断, 并且理论联系实际,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态度, 也将提高带教老师的的教学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 通过活生生的病例来整体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综合临床实践的能力。一方面学生既要掌握中、西医内科学诊断, 另一方面又要将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相关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种综合的考核模式不再仅仅专注于理论, 而是将理论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多地关注学生讲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又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提高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训练了他们的临床思维, 为他们成为真正的一线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模式弥补了传统授课中“填鸭式”的教学和临床带教的刻板, 培养学生具有相对独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2.1 以见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带教老师可以根据《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大纲安排见习内容, 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科临床挑选常见和典型病例患者, 通过让学生主动询问患者病史情况, 对患者进行一般常规的体格检查, 咨询相关的疾病治疗等活动, 来做出相应的疾病诊断及诊治。另外, 建议增加学生见习机会, 临床见习建议至少10学时以上, 按每组5-6人分配学生, 尽量让学生在指导老师带教时能独立对患者进行西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西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辨证, 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找到见习时未解决的问题, 以便及时纠正错误, 融会贯通所学的中西医结合知识,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和规范操作。

2.2 系统方法实验教学模式

运用实际的临床患者作为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 主要系统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如以下几点: (1) 通过现场做讲解和对患者的随访, 使整个实践教学具有完整性、可信性; (2) 在为患者讲解诊疗的过程中, 适当穿插各个脏腑程序化和系统化的病位、病机、辨证论治, 更容易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对相似病患的用药和治疗方案; (3) 联合运用PPT、录像、VCR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完整地呈现实践的过程; (4) 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上, 因临床实际病人是不会学生在见习的固定时间发病的, 因此在总体设计基础上要灵活调整实验时间; (5) 根据不同的患者老师设计出不同实验场景, 进行分组、配合学生, 将系统方法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实践教学, 教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和较好的专业素养, 不同老师的传授不同方面的临床经验, 不同的实验教学有不同的老师完成, 才能得到最好的临床教学效果[10]。

从整体上来讲, 系统方法的运用,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在见习过程中对内科学病症的患者, 在具有相对固定中西医结合的系统病因病机、证型治法、用药, 它使实验教学方法相对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实验教学, 基于实验教学的现实, 通过实际临床疗效验证其正确性, 可以增加学生对该专业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 随着16世纪西方医学的传入, 两大医学系统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交融, 进而中西医结合研究、专业方向及相应教材开始出现。在实施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笔者体会到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实践教学, 不仅只是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学, 而应在中西医结合的大背景下, 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的培养, 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开拓学生医学科研兴趣, 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改之路, 任重而道远, 仍需不断更新思维、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雷力民, 朱永苹, 何善明, 等.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 12, 3.94-95.

[2]苗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文化教育, 2012, 12 (1) :15.

[3]刘彦晶, 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 (15) :75-76.

[4]盛庆寿, 农慧, 李东发.CBL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肝病专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5 (3) :85-87.

[5]程甘露, PBL与LBL结合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 (1) :129-130.

[6]刘志学, 董孟华, 孟祥辉.PBL教学法于《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2 (8) :213-214.

[7]谢东霞, 毛秉豫.运用中医内科病案教学提高学生诊疗能力[J].中医教育, 2010, 29 (2) :40-42.

[8]陈弼沧, 王小龙, 黄朝阳.量化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5 (3) :87-88.

[9]李勇华,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03, 21 (11) :91-92.

篇4: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西结合;骨伤科学;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16-02

在众多临床医学人才从学校踏入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临床实习,这一阶段是对医学人员在学校所学医学知识的回顾、巩固和提升,直接关系着医学人员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的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推广应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式逐渐的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这就迫切的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1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临床实习人员的指导人员,直接决定了临床实习人员的水平高低。这不仅仅是说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包括了职业道德素养。为此,我科成立了专门的临床教学小组,通过和院领导协商选调医院中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师担任教学老师,并详细的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责临床带教工作的具体任务及考核的负责人员和权利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将教学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创建了一支具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引入了多种教学实际案例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一部分时间作为交流时间,让教师和学员自由的进行自由交流、解答疑问等等,从教学架构的全面规划到细节处理,综合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 加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

如今,很多的检查诊断尤其是在骨科中都依赖于仪器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虽然这些仪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但是过度的依赖辅助检查就会降低临床医师的物理检查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此,我院在进行中西医结合骨科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意图让实习人员熟练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没有仪器或者仪器损坏的情况也能够进行诊断,防止在实际工作中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其中基本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换药、拆线、牵引、清创、石膏、骨折手法复位的原则[2],让实习医生熟悉操作的具体步骤及技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与操作结合起来,既巩固学员的理论知识,又能强化学员的操作技能。

3 加强中西医结合教学

中西医结合教学是我院开展临床教学中的重点部分,而在同步进行两种医学教学的时候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给学员产生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掌握教学技巧,将两种医疗科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对比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对比以加强学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坚持“中西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要求实习医生掌握骨伤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和优缺点。既学习日常包扎、石膏等操作技能,又进行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技术闭合复位穿针等基础治疗手段教学。在讲授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时候容易中医发展的教学,并通过一些实例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3]。

4 加强教学查房

查房是教学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本次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查房进行了深入的改进,将传统的查房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将学员的被动思考地位转为主动思考地位,让学员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并结合着自身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因、诊断等相关信息进行思考和总结,再由带教老师进行评判和就诊;同时重点介绍有关诊疗方面的前沿知识,影像技术的诊断,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的意义等。在查房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灵活应变,最后再结合自身的经典案例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帮助学员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吸取教训,开阔眼界,提高实习医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教育

俗话说,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德。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也是医学生医德医风、职业素养初步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要培养学员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不能以为自己的技能很熟练,居高自傲;另外是要树立良好的责任心,视患者为自己的家人,急患者之所急,真诚的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6 小 结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员迈向实际临床诊治岗位的最后学习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着学员对医学的认识和医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这就需要带教老师提高重视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输送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军,李郑,林马坚,等.骨伤康复医院放射科临床教学管理体会[J].按摩与康復医学(上旬刊),2012,03(3):47-48.

[2] 柴天朋,华强,徐祖健,等.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51-52.

篇5: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纤维膜)中层:红魔、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 3黄斑:在视网膜后极部,离视乳头颞部约3毫米处,有一浅漏斗状小凹区,含有丰富叶黄素 3屈光间质:防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4眼的附属器:1眼眶2眼睑3结膜4泪器,眼外肌

5五轮学说: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属肺;肉轮(胞睑)属脾;水轮(瞳神)属肾;风轮(黑睛)属肝

6视力:也称为是敏感度,指测量最小可分辨空间的大小,是眼睛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的总和当眼球平行向前注视一固定点是,其所察觉到的全部空间范围,主要检查周边视网膜的功能 7生理盲点:是视盘在视野屏上的投影

8视功能的检查:1视力检查2视野3色觉4对比敏感度5立体感觉

9外障: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外眼病;内障:指发生在瞳神晶珠视衣目系的眼内组织(狭义内障指晶珠混浊,下归档与西医的白内障;广义的包括发生在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的病变---内眼病)10白睛红赤:指位于白睛浅层起于周边,颜色鲜红呈树枝状推之可动,点用0.1%肾上腺素喉红赤小时—结膜充血 11抱轮红赤:位于白睛深层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呈毛刷状推之不动,经上处理红赤不消失—睫状充血 12白睛红赤:白睛红赤与抱轮红赤同时存在相当于西医学之混合充血 13翳:狭义的翳专指黑晶浑浊,广义的翳则指黑晶和晶珠混浊

14新翳: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趋势,伴目赤疼痛流泪,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炎症性病变 15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趋势,无目赤疼痛无流泪症状---角膜瘢痕 16退翳明目法: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方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

17滴眼剂使用方法:给药时座位卧位均可,令患者双目上视,拉开下睑将药水滴入穹窿,放松下睑,闭眼1-3分钟

18热疗法:温热能促使部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抗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温热还可在细胞水平上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特别是代谢的活力,有利于炎症的康复 19冷疗法:冷敷具有散热凉血,止血定痛之功,适用于眼睑外伤,24H内的皮下出血肿胀。可用于眼部红肿热痛

20睑腺炎:是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症状:初期眼睑微痒不适,继则眼睑焮热疼痛,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消退,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发热恶寒;治疗原则:本病未化脓者内外合治已化脓者-排脓 21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对比睑腺炎:囊肿:病危在眼睑皮下可触及圆形肿核,与皮肤不粘连不红不痛一般不化脓,病势缓;睑腺炎:病位多在近睑缘或睑内,有触痛之硬结红肿焮痛明显化脓溃破病势急 22睑腺炎分类:鳞屑性睑腺炎、溃疡型睑腺炎、眦部睑腺炎

23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及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导致上睑不能提起而呈下垂状态的眼病。病因:1先天禀赋不足,眼眦发育不全胞睑乏力所致2后天脾虚气弱青阳之气不生无力抬举胞睑3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阻络 24慢性泪囊炎:是以常溢脓泪及冲洗泪道有粘液性分泌物反流为临床特征

25急性泪囊炎:是以泪囊及周围组织突发红肿热痛,多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与侵入细菌病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26结膜炎临床表现:主要自觉症状是眼表的异物感,灼热或痒涩,如炎症累计角膜可有畏光流泪及疼痛,结膜充血

27睫状充血:血管起源与角膜深层血管网,呈深红色,越靠近角膜越明显,充血的血管不随结膜的移动而移动。讲0.1%的肾上腺素滴入结膜囊时,充血消失。治疗原则:首先要去除病因,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点滴眼液、涂眼药膏、芥末囊冲洗

28沙眼:是一种有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睑表面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称沙眼。

29临床表现:多发于儿童和少年时期,长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平均潜伏期5-14天;并发症和后遗症:睑内翻及倒睫、上睑下垂、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溃疡 30体征:结膜乳头增生和滤泡形成,逐渐形成线状,网状瘢痕及角膜血管翳为特征

31角膜炎发展规律:致病因子侵袭角膜—局限性角膜侵润—角膜溃疡—角膜瘢痕—角膜穿孔—眼球萎缩则失明 32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临床表现:视力障碍单眼复视或多视、近视、飞蚊症、虹视、夜盲昼盲色觉异常 33青光眼:是指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以视网膜视神经纤维萎缩,实盘凹陷和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为主要致盲眼病。34眼内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所施加的压力称为眼内压,正常压为10—21mmHg 35高眼压症:患者有持续高眼压,但实盘和视野检查均正常。

3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而致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后导致失明的眼病。特点:眼压虽然升高,但防角宽而开放青风内障,检查可见双眼压实盘视野改变及瞳神对光反射的不对称性 37原发性闭脚型青光眼:是一种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久粘连,房水外流受阻,以引起眼压升高是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青光眼。急性闭角型似绿风内障;慢性闭角型似黑风内障 38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分期:1临床前期2前驱期3急性发作期4间歇期5慢性期6绝对期

39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结膜炎之间的比较:1眼痛:剧烈胀痛难忍/眼痛可忍,夜间痛/无2视力:剧降/明显下降/正常3分泌物:无/无/粘液脓性4虹视:有/无/无(如有,冲洗后无)5充血:混合充血/睫状充

血或混合充血/结膜充血6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透明,角膜后又沉着物7前房:浅/正常,房水混浊/正常8瞳孔:散大/缩小/正常9眼压:明显升高/正常或轻度升高/正常10呕恶:可有/无/无

40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中以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常见,治疗时需首先散瞳

41交感性眼炎:是指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出现栓眼肉芽肿性的全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眼为支感眼

4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消渴目病”。并发症:玻璃体脱落,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后者最常见,也是致盲主要原因 43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耐阻塞引起的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甚至致盲

44治疗原则:本病为眼科急症,常造成不可你的视功能损害,应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视力,各种治疗可综合应用,务求视力恢复至最大限度,同时做全身详细检查尽可能去除病因 45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个中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V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以阻塞远端V扩张血液淤滞出血和血肿的病变,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致盲病之一 46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分离,包括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牵拉性三类

47视神经乳头炎:为视神经球内段或紧邻眼球的球后壁视神经急性炎症,发病急视力严重受损瞳孔反射异常等特点 48视神经萎缩:因食神经退行性病变而至的视盘颜色变淡或苍白

49斜视:双眼协同运动是由大脑中枢所支配的,如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时,视轴呈分离状态,被注视的物体不能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成像而出现一眼注视目标另眼偏离 50弱视: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8,视力表双眼差2行以上

51屈光不正: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五米以外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的前方或后方成像,包括近视远视散光三类。52局部治疗:1扩张血管2降低眼压3纤溶制剂;全身治疗:1血管扩张剂2纤溶制剂3降低眼压 53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逐渐衰弱,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造成阅读近距离工作困难---“老花” 54近视:在眼的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落在视网膜之前(远视---之后)

55(外台秘要)针拔白内障最早记录;明初倪维德(原机启微)王肯唐(政治准神)首次解释五轮八廓;傅仁宇(审视瑶函)清:黄庭镜(目经大成)56眼球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组成 眼球内容物包括防水晶状体玻璃体 57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盘:无视觉又称生理盲点

58防水排出途径:由睫状突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防水静脉—血循环 59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60角膜炎后期出现虹膜炎者需滴扩瞳药阿托品

61调节:正常眼注视远物时睫状肌放松,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主要是改变晶状体前表面的曲率以调节焦点距离 62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63退翳明目法:(须有层次)秉持器,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至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以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衰需兼顾扶正,结合全身治疗 64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

65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症状:初起有干涩异物感,继而自觉流泪灼热刺痛异物感加重,由于分泌物多,使上下睫毛黏在一起,晨起睁眼困难;体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穹窿部和睑结膜最为显著;诊断:1起病急,或

有接触史2结膜充血分泌物多3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检查见噬中性粒细胞和细菌菌体;治疗原则:1西医治疗以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为主2中医治疗以局部外治加上内治,内治法以祛风清热散邪为主

66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聚星障):并发症与后遗症: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前房积脓,继发青光眼。角膜深层可有新生血管长入,愈后可形成致密白班,严重影响视力。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坏死性角膜基质炎,甚至角膜穿孔;体征:1树枝状角膜炎2地图状角膜炎3盘状角膜炎

67常用外治法:1局部用药:滴眼剂、眼膏、眼用散剂、眼药膜、脂质体、球结膜下注射、球后注射、玻璃体腔内注射2物理疗法:按摩疗法、热疗法、冷疗法、中药敷法、中药熏洗法3冲洗法:结膜囊、泪道冲洗

68老年性白内障:分类:1皮质性白内障2核性白内障3后囊下白内障;治疗:局部治疗:对于未成熟期白内障可选滴眼液,需手术治疗,术前可滴抗生素眼液清洁结膜囊,术后以抗生素和激素类眼液治疗;全身治疗:补充微量元素如钙、镁、硒及维生素ceb等对抗晶状体的氧化损伤;中医辨证:肝肾亏损—补益肝肾-右归丸;脾气虚弱证—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汤;肝热犯目证—清热平胆散邪明目—石决明散;阴虚湿热证—滋阴清热宽中利湿—甘露饮

69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诊断1视力急剧下降2眼压突然升高眼球壁坚硬如石3角膜水肿瞳孔呈椭圆形散大且带绿色外观4眼局部混合充血5前房极钱前房角闭塞6伴剧烈眼胀痛同侧头痛恶心呕吐;治疗原则:经确诊就必须手术治疗,术前需使用降眼压药降至正常范围;局部治疗:1缩瞳剂2B-肾上腺素R阻滞剂

70中医:肝郁化火—清风疏肝,降逆和胃—丹栀逍遥散;风火攻目—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绿风羚羊饮;阴虚阳亢—滋阴降火,平肝熄风—黄连鸡子黄汤;痰火上雍—降火逐痰,平肝熄风—将军定痛丸;饮邪上犯—温肝暖胃—降逆止痛—吴茱萸汤

篇6: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颁发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5、中医治疗

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1、发病机制:

(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

(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

(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中医病机

宿根――宿痰伏肺;

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

3、表现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

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

4、西医治疗

(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

(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

(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

5、中医治疗

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

(3)支原体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肺炎衣原体肺炎;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

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三)表现: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

(2)葡萄球菌肺炎

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

(3)克雷伯杆菌肺炎

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

(4)军团菌肺炎

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体温上升与脉搏不成比例;并发症:早期多系统受累是本病的特点。

2、病毒性肺炎

阵发性干咳。(老幼)呼吸困难,紫绀,嗜睡,精神萎靡;严重:呼吸浅速,肺部叩诊过清音,喘鸣音,三凹征;并发症:少见。

3、支原体肺炎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持久的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本病的突出症状;咽、耳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

4、真菌性肺炎

(1)肺放线菌病

起病缓慢,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粘液或脓性痰;痰中有时可找到由菌丝缠结成的“硫黄颗粒”;贫血、消瘦、杵状指;并发症:脓胸和胸壁瘘管。

(2)肺念珠菌病

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刺激性咳嗽,点状白膜;;肺炎型:咯白色粥样痰,痰有酵母臭味或甜酒样芳香味;并发病多发性脓肿。

5、肺炎衣原体肺炎

表现轻,咽痛,干咳,可持续数月。

6、非感染性肺炎

(1)放射性肺炎

刺激性干咳,气急和胸痛,呈进行性加重;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出现色素沉着;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

(2)吸入性肺炎

咳淡红色浆液性泡沫状痰。痉挛性咳嗽、气急;急性期双肺有较多湿啰音,伴哮鸣音;

(四)治疗――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

1、细菌性肺炎

(1)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2)葡萄球菌肺炎――耐青霉素酶的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3)克雷伯杆菌肺炎――

三、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

(4)军团菌肺炎――首选红霉素;

2、病毒性肺炎――抗病毒;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3、肺炎支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次为氟喹诺酮类;

4、真菌性肺炎――抗真菌;

5、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6、非感染性肺炎。

(五)中医治疗

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

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营汤;

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

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

四、肺结核(肺痨,劳瘵,急痨,劳嗽,尸疰,虫疰)

(一)病理――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三种病理变化多同时存在;病理过程:表现为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

(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也可涉及心肝;

(三)治疗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

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酸苷类:链霉素。

(四)中医治疗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事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多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有淋巴结和血行转移

(一)病理

1、解剖学分类:

中央型肺癌:发在段至主支气管,以鳞癌多见。占肺癌3/4;

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

(2)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

(3)腺癌;

(4)细支气管-肺泡癌;

(5)大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

(6)鳞腺癌。

(二)诊断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晚期,恶病质;

诊断的最可靠手段――痰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

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

(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免费咨询热线:4006501888

(二)表现

1、代偿期: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感心悸气短乏力

2、失代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增厚的客观征象;主要并发症: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DIC.七、慢性呼吸衰竭(喘证,喘脱,闭证,厥证)

(一)病因

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中医病机

病位在肺,与脾、肾、心关系密切;

本虚标实:本虚:肺脾肾心虚;标实:痰浊,瘀血,水饮。

(三)血气分析

I型呼衰:PaO2<60,PaCO2≤40;

II型呼衰:PaCO2>50 和(或)PaO2<60;

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正常,HCO3升高;

失代偿性呼酸:PaCO2升高,pH<7.35.(四)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抗感染,机械通气

I型呼衰:给予高浓度(>35%)吸氧;

篇7: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结合论文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为基础,囊括“杂医”、“大方脉”等医学内容的医疗科,这一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汲取了历代医学的医疗经验,并且有效的实现了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其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研究发展至今,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从病种角度进行分析,当代中医内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内伤病和外感染两大类病种的医疗,其中内伤病包括气血津液病和脏腑经络病等,这一类病情的医疗主要依赖于气血津液、经络和脏腑等器官中的病理和生理现象进行辩证论治。而内科病中的外感染病类别则主要为温病,伤寒等热性病,这类病种医疗的开展则要以卫气营血、六经以及三焦等的病理、生理进行指导并加以论治。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病种范围的广阔,使得其在医疗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研究专业,专业所囊括的不同类型和系统疾病的研究,都为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开展创设了极为便利的前提条件。

2现代西医发展概况探究

篇8: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

1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优化教学时间配置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课程由理论课和临床见习课组成。传统的教学法采用集中时间教授理论课, 全书教授完毕后进行临床见习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的教学安排过于呆板, 学生往往在理论课学习的时候对病种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而当进入临床见习的阶段时却早已将理论课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教学时间的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学习积极性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在接受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能在短时间内对病种形成感性认识, 笔者对授课时间进行了有机调整, 在一个病种的理论课程讲授完毕后2~4天即安排该病种的临床见习。总授课时间不变, 只调整时间安排。这种简单的时间配置的优化对学科的教学产生了相当大的良性促进作用。优化后的时间配置有利于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对该病种进行一定的消化吸收, 并对即将进行的临床见习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同时, 又保证了学生在临床见习时对该病种理论知识的熟悉程度。这种时间配置的优化, 充分利用了短时重复增进记忆的原理, 采取合理的时间配置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 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有机结合, 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

到学习中来

病例导入式教学是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的有力手段, 黄文[1]等将其应用于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中。笔者在临床见习实践课授课过程中, 采取小组教学法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 将学生分成3~4人/组, 每次见习以2~3组为宜。临床见习课授课老师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对典型的病例,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既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从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全过程的医疗实践, 组内同学之间应相互补充, 多方斟酌, 尽臻完善。每组完成后各组间进行相互查阅、讨论和质疑、修改并记录。最后由老师进行逐一点评。全部完成后学生要对本次的见习进行全面回顾, 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实战技术、临床思维等方面的不足, 总结自己在医疗实践中的错误与疏漏, 并书写见习心得。

这种见习方式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见习前尽可能地熟悉某一病种的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中医分型、中西医治疗方案等基础知识, 且要求学生对西医“视、触、叩、听”和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与能力。通过全过程的临床实践、各组间的质疑讨论和老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与讲解, 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查漏补缺,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条理清晰、客观全面的诊疗思路。小组教学, 更保证了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 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每一名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

3 中西医并重, 切实体现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在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的过程中, 笔者始终坚持以中西医并重为宗旨。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确立等各个过程, 分别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并积极抓住中医西医间的切合点, 让学生体会到中医西医两大医学体系在同一疾病上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挖掘中医西医之间新的切合点。特别是在诊疗方案的确立过程中,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疾病的中医和西医诊断与治疗流程, 并在实践过程中, 因势利导, 因人而异, 引导学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有效且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4 横向联系, 引导多学科全面发展

肿瘤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常涉及多个学科[2], 如普通内科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放射治疗学、药理学等, 以及多种临床操作如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深静脉穿刺置管等;合并多个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或肿瘤晚期出现多处转移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 则更甚。笔者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理论课授课的过程中, 积极为学生讲解与该病种有关的影像学、检验学等知识, 讲解各种有关的穿刺术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在临床见习过程中, 则鼓励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理论课中学到的多学科知识, 如学习阅读CT/MRI片、参与各种穿刺操作、学习处理肿瘤合并其他器官疾病时的处理等。如此, 以肿瘤内科某一病种为基点, 辐射临床多个学科和多种临床操作;又通过多个病种的反复学习与实践, 不断强化这些多学科知识和临床操作的技能技巧, 从而不断强化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5 更新考核方式, 注重思维培养

传统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的考核方式以闭卷笔试为主, 多以单一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实战能力则无暇顾及;这种情况下, 学生应付考试的方法则多以死记硬背为主。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出发点, 更多地关注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为此, 笔者大胆更新了考核方式, 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更新为”理论+临床实践+思维培养的综合考试。理论考试得分仅占学生考试总分的40%, 而临床实践和思维培养各占30%。临床实践得分来自于每一个病种的临床见习,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全过程, 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在病史采集、病历书写、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操作等过程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各项基本技能。思维培养则是通过活生生的病例来整体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综合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这种综合的考核模式不再仅仅专注于理论, 而是将理论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 更多地关注学生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能力, 不仅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又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 提高了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训练了他们的临床思维, 为他们成为真正的一线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的工程[3], 意义非常重大, 所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也很多, 如有限的教学资源和不断增长的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培养模式和与时俱进的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笔者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但很显然还远远不够。提高教学者的知识储备与业务素养、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加强与外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等都是可行的改革切入点, 但均需以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为支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教改之路, 任重而道远, 笔者仍将不断更新思维、与时俱进, 同时借助现代不断发展进步的教育教学手段, 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提高教学质量, 为国家培育基础扎实、条理清晰、技能过硬且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繁荣。

摘要: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院校高年级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和临床见习课组成。为了提高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的教学质量,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 旨在多举并施,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更新教学模式, 以内容丰富、横向联系、整体教学为主线, 引导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形成整体的临床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文, 郑健.“典型病例导入式”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见习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09, (6) :113-114.

[2]兰东强, 刘骞.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肿瘤的思考[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 :342-343.

上一篇:汉语拼音写法下一篇: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