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2024-07-29

导师学期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2、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困难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比3左右。

(五)常规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德育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一般一学年一聘,每学年初学校向导师发放聘书。

2.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制度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导师经常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4.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生活学习情况汇报。

5.会诊制度。有学生处、年级组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年级德育会议,本年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六)评估方法

学校成立“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量化考核包括:导师自评(10%)+受导学生评分(30%)+导师领导小组(20%)+年级组长(20%)+家长(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的评优和职称晋升挂钩。

高中德育导师学期工作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为指导,以“全员育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为要求,依据“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原则,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骏

副组长:施兰红 宋耕

成 员:钱黎明 王晓 许桦 全体班主任等

三、常规制度

1.导师聘任制度。德育导师实行动态管理,一般一学年一聘。

2.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表现、考试成绩等逐一记录,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变化曲线。

3.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制度和不定期的家访联络制度,导师经常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商教育之策。

4.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与学生进行一次个别谈心,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生活学习情况汇报。

5.会诊制度。有德育出组织召开定期或不定期的年级德育会议,本年级的所有导师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四、操作方法

(一)导师职责

1.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

2.深入调研,建立受导学生基本档案。

3.领导每月调研一次,并汇总班级工作情况,完善策略。

4.每周至少和受导学生沟通一次,每月家访一次,并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做好过程评价。

5.德育导师,每月培训一次,并积极撰写德育导师工作案例和小结,学期结束,由领导小组统一评价和考核。

(二)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名单。

2.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需要。

3.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困难学生)。

4.根据师生双方的选择,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和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比3左右。

五、考核评估

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黎里中学教师百分考核》。依据:

1.导师的工作记录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德育导师工作记录手册等)

2.受导学生及家长对导师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效果。(思想品德、成绩等方面)

六、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活动安排

时间、工作内容

2月

制订“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

3月

召开教师动员会和学生动员会,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德育导师制”开始正常运作。

4月

召开德育导师第一次例会,一起交流、讨论,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召开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提高“德育导师制”的实效性。

5月

“德育导师制”阶段性小结。

召开德育导师第二次例会,介绍经验,分析个案;提出困难,寻找良策。

6月

开展受导学生及学生干部问卷调查。汇集和整理各反馈材料。

做好导师工作考核和评估。认真总结“德育导师制”实施情况。

篇2: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德育导师制”是“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的简称。是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依据“以心沟通、以诚交流、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要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得到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目的。实施“德育导师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载体,使德育工作由“面”到“点”,做得更细致、深入,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德育导师制”的操作方法

推行“德育导师制”,我们提出如下相关的管理摸式和操作方式,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与反馈。

(一)工作流程

德育导师一学期一聘,一学期的工作基本程序如下:

(二)导师的选择确定

学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党员教师必须担任德育导师,其余教师自愿报名。之所以选择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导师,一方面是青年教师积极热情、精力充沛,因为年轻,更容易与学生平等、朋友式的沟通;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

(三)导师职责

我们把导师职责归纳为“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具体导师职责有: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

(四)导师和受导学生双向选择

导师与受导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向学生提供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名单。

篇3:专业导师工作思路探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 大学所面对的是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成年人, 因此, 在育人方面应该是尊重第一, 让他们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学会去尊重别人, 在适当索取中学会给予, 在小错不断中学会责任与承担, 在矛盾冲突中学会理解和宽容。

导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有多重性格, 从而具备应对各类性格的教育对象和换位思考的先决条件。在平时的相处中, 导师可以是学生调侃的对象, 是学生求助的对象, 是学生打闹的对象;在正式场合, 导师必须是学生崇拜的对象, 是学生远观景仰的对象, 是学生愿意追随的对象。

二、导师的专业引导方向

专业导师的引导方向简单来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行业发展趋势入手, 引导学生去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及其需求, 更早、更好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在引导学生修炼自我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就业岗位存在于哪些公司、哪些地域。此外,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专业实践, 尽早接触社会企业, 增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

(一)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各院校的专业培养与人才需求历来存在着脱节。目前科技发展迅速, 各类新兴企业、创新性技术层出不穷, 办学要紧跟区域、行业热点, 但学校的办学模式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教师与行业脱节, 学生不知所学专业的未来在哪里, 在学校的小圈子里满腔热血的空谈理想抱负, 毕业时却发现报国无门, 所学技术或者技能已被淘汰。这样的现实问题直接导致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企业, 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人才。

作为专业导师, 自身就应该从技术中来, 到技术中去, 时刻关注行业、企业动态, 随时为引导学生做准备, 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师。从学生入校开始, 向学生传达行业动态信息, 让学生随时置身其中, 让他们知道目前的学习对将来自己在行业内的发展有怎样的帮助, 让他们理解厚积薄发的真谛。

(二) 关注就业岗位及其需求

从历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 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将来还是很迷茫的, 他们不是不想认真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而是不知道应怎样去规划。这就需要专业导师能够了解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详细信息, 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必要时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发展的方向, 真正发挥“导”的作用, 避免学生迷失方向。

(三) 关注就业企业及其渠道

毕业生在企业面前都像一页白纸, 招牌可以是学校的名气, 可以是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也可以是专业导师的实力。专业导师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长期的联系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专业导师可以通过院系领导的牵线搭桥、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引荐等途径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建立稳固的毕业生输出网络。

(四) 引导学生积累专业实践经验

目前, 很多企业招聘时都会对求职者的工作经验有要求, 这是应届毕业生的致命伤, 但不是不可弥补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专业实践, 积累工作经验。也许在这些假期实践中, 还能因为学生的优异表现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样的例子已多次出现, 导师也应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 让学生不要虚度光阴, 不断锻炼充实自己。

三、专业导师的引导方法

(一) 现身说法

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的最终目标都是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本专业方向上的专业能手, 而专业导师本身就应该是本专业某方面的能手, 并且培养出过一些专业能手。正面的激励与反面的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有效的。利用自身或者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去现身说法, 让学生不断往专业靠拢, 紧跟行业发展, 掌握企业需求, 不断增加专业工作经验, 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

(二) 主题研讨

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岗位及其需求、就业企业及其渠道、专业实践这些主题, 单纯的说教会事倍功半, 效果往往不好。但在导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 自己去进行实践, 自己来讲, 大家一起讨论, 这样的效果应该是很好的。并且这样的主题研讨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

(三) 专业社团

以学校的有限资源为学生创造无限的表现舞台, 依托目前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专业竞赛, 专业导师可以开设专业社团, 以老带新, 传承优良传统, 使参赛选手在各类竞赛培训中提高技能水平, 同时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岗位需求, 以赛促学。

(四) 社会实践

专业导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 尽量从事专业性较强, 有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的实习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发扬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作风, 去展示自己的修养和学习能力, 表明自己是可塑之材, 为自己争取机会。

篇4: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摘要: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基于全员德育下的德育新模式,因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更能适合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而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成长导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导引、精准导引、灵活导引是学生成长导师帮助学生得以有效改善、稳步提升的三个重要出发点与落脚点。

关键词:成长导师;导引;有效;精准;灵活

G63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高考模式改革日渐铺开,倡导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化差异;重视全面发展,鼓励培养特长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学生成长导师制,作为一种基于全员德育下的德育新模式,因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更能适合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而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成长导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围绕这个问题,从有效、精准、灵活三个方面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导引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性实质上是体现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受导学生导引的有效性,即有效导引。因为学生成长导师参与德育工作是基于全员德育的前提,借助导师结对(一对一般是一个导师与数个学生结对)的模式,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等环节来完成对受授导学生的德育教育的。

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性即有效导引是一种工作的思想、理念,应该贯穿整个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强调、突出学生成长导师“导引工作”的有效性,学生成长导师才会想方设法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导引,千方百计去谋划如何自始至终地保持有效导引。否则,只会得过且过甚至浑浑噩噩地等待指令“被动式”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工作,让有效导引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成长导师的日常培训,帮助学生成长导师深刻认识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效導引的关键作用,牢固树立“有效导引”的观念,让“有效导引”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导师的脑海,成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指引他们前行。

二、精准导引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扶贫要精准,要扶到点上、根上: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 2014年10月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时,第一次提出了扶贫应“注重精准发力”; 2015年1月,在考察云南省昭通市时提到,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正所谓“治病必须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射箭必须有的放矢,才能箭无虚发”。要有效“根治”贫困,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扶贫工作必须精准,同样学生成长导师工作要有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也必须精准。

精准导引是指学生成长导师在开展辅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还是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都必须讲究工作的针对性。

精确导引首先要解决导引对象的针对性即谁的问题。虽然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法律规定人人平等,教育公平是当今的热点与焦点,但是在学生成长导师的导引中并不是每个受导学生都是必须接受导师的导引。事实上常常是很多的优秀学生非但不需要导师的导引,反而成为导师的助手,协助导师开展有关导引工作,成为其他受导学生的“小导师”。显然,“大水灌满式”的导引是不负责任的,无论对不需要导引的学生,还是对真正需要导引的学生。唯有把真正需要导引的学生确定了,导师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有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才有可能让他们得到有效的帮助。

三、灵活导引

“德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规律可循。德育方法贵在灵活多样,德育之树更易开花结果”。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构建全员德育体系,作为德育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其中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也要求突出灵活性或遵循灵活性原则。这不仅是因为学生成长导师对受导学生的导引是一种德育行为或德育行动,而且因为“精确导引”中提及的 “导引内容的多样性”“导引方法的针对性”。

灵活导引是指学生成长导师在开展辅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受导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适时而动、因地制宜依照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有关要求因材施教。

灵活导引是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一个基本策略、基本要求。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决定了必须灵活导引。学生成长工作导师的工作内容从宏观上看是固定的,但在微观上即落实到每一个受导学生身上或具体的工作环节上则是不固定的,是变化或者是有差异的。如果面对变化、差异还是一成不变地执行原来的规定,如不看学生具体情况,所有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都是围绕“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基本内容去开展,这样就很容易陷入“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怪圈,甚至出现“吃力不讨好”“不有付出少回报乃至没回报”的尴尬。如一味为了工作的完整性对只需要在精神上予以引导的学生还是不遗余力地在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努力,肯定没有根据实际地侧重精神引导那样的效果好。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以及方式方法从工作指引角度看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工作思路是有指引的,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则是要变通、有变化的。如关于学业辅导方面,学校是有固定的要求,如时间、地点、场所模式等都有相关规定,你如果墨守成规地为落实有关要求而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地予以调整策略、方式去开展相关工作,要大幅度地提升受导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生活指导还是心理疏导、精神引导等方面都必须讲究工作的灵活性,即导引方法和导引内容都要因人而异,导引时间、导引场合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安排。

影响或制约学生成长导师工作的因素是多样、复杂的,但是有效、精准、灵活是其中的关键方面。“打蛇要打七寸”“牵牛要扯鼻子”,解决问题只有抓住关键,自然就会迎刃而解,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年25期

篇5: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授导的对象是205班的谢星毅同学。由于我今年不在他所在的班级任教科目,所以起初我对这位同学的的情况基本没有了解,所以我首先通过班主任老师,特别是我同办公室的徐燕燕合金瑶老师,经常会跟我讲起关于谢星毅同学的一些情况,通过各方面的了解,我发现他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调皮、好动,老爱犯错误或者是去招惹同学,自制力比较差,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的任课老师对其多次教育,他虽然表面上虚心接受,但仍屡教不改,无心学习。

对他有了一定的侧面了解以后,我开始了和他第一次的交谈,由于互相之间我们都不是很熟悉,所以第一次交谈也就是互相地认识一下对方,并且我告诉他我成为了他的德育导师,希望他能够真正地把我作为一名知心的老师来看待,同样也是由于第一次认识,他对我还是有一定的戒备心的,也只是很简单地相应地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也是我问他答,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之后我接着进一步了解,了解到这个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家长不管,也根本不听家长的教育,导致了行为习惯比较差,再加上这个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包括他的家长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也成为了我工作当中最大的困扰。

在这一学期我对谢星毅同学的授导过程中,发生过一件事,就是下大雪那次,他没有及时放学回家,跟同学在操场上玩雪到很晚,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找他找到很晚,就这一事件从我这个德育导师的身份上也与他进行了交流,我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自己说说这样做的原因,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并且培养他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面对我的交谈,他态度上是接受的,也表示出会改变自己的样子,有初步积极地想法,但由于他原本有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毛病,我觉得还是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想更多的办法来尽量引导改变他。

通过一个学期的导师工作,我觉得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12月份接到的工作,12月份由于自己手头上工作比较多,比较琐碎,所以也一直没能好好地思考过如何真正地把德育导师这个工作做好。导师工作中一定会有苦也有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让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伴他们健康成长。虽然现在的谢星毅还没能在我的授导过程中得到很大的进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会更加的出色。

篇6: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学 期: 2010-2011-02学期

所 属 系: 自动化技术系

班 级: 应用电子技术1013 班 主 任: 裴忠贵

孙俊丽

自2011年02月起,我们班级进入了大学的第二个学期,在这一学期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体会大学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一学期里,我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独立,单纯的思想理论教育,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有说教的嫌疑,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工作。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我利用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对思想、情绪不稳定、有激进倾向的学生,对学习不理想的同学,对欠费的同学,对有好的兴趣爱好的同学,都进行了多次交谈,效果良好。对于一些积极上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在五四青年节,我们班全体团员在导师这位老党员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团誓词,在慷慨激昂的宣誓过程中,人人精神振奋,激发了血一般的热情,发誓一定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创造更好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配合学校,学院,认真完成学校、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每周二中午定期召开班委会,了解班级近况,听取班委意见及建议,在讨论的情况下安排班级下一阶段的工作,每项工作都指派专人负责。

班级成立之初便制定了《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班级成员日常行为的准则。同时,我也时刻做好作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特别加强对学生考勤、晚上外出的管理,一经发现违纪,严肃处理。经过努力,我班班纪良好,没有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纪律考核方面,本班的《大学生日常行为考核标准(2011-01-06修订)》统一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并责任到人,负责班级考核,在整个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解释权归班级导师,学期末根据本学期实际情况,再次召开班级会议进行适当修订。

三、狠抓班级学风

由于进入第二学期,班级有些学生放松了学习,过分注重了各类校园活动和上网,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狠抓班级学风,学习乃是学生的根本,在对学生严格要求之时,注重学生从思想上的重视,我让每一位学生在开学初给自己定了本学期的目标交给我保管,在学期快结束时,我再发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回顾自己定下的目标,促进他们奋发学习。

针对本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的学风促进措施是以引导和奖励为主,让各位同学自觉的维持良好的学风,并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建立奋斗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还经常在班会上介绍一些大学学习的方法,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目前为止,整个班级学习风气良好,各个同学都积极向上。学期初,我们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手册》的相关按要求完成了学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eg(1)我想做什么?【相关工作】

(2)我能做什么?【职位描述】、【职位要求】

(3)我该做什么?【职位描述】、【职位要求】

(4)我做了些什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四、积极抓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级导师工作的难点,却又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我作为班级导师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才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例如,对班上学习不理想的同学,单独与每位同学交谈,尽量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同时,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五、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一学期中,班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学院各项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班上组织了多次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1.参加了“系新生才艺大赛”,在此次才艺大赛中,本着全员参与的宗旨,我们发动班级每一个同学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一份经历,多一份感到,多一份收获,我们不是最有才的,但是我们是最努力和最团结的。

2.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经过多次讨论商议,我们组织同学们到南山竹海找春天,在大自然中去熏陶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在陡峭的山路前行中,寻找持之以恒的信念。

3.本班同学积极筹备心理情景剧,在系情景剧表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将一个个哲理在我们的演绎中体现到同学们的眼前,在同学们的心中产生共鸣,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为系部心理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4.第二届系爱特科技技能大赛中,我班同学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赛前积极准备,比赛中沉着应对,在一二三等奖中都收获颇丰,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取得更好更多的成绩。

5.在建党90周年红歌会中,我们发挥出众,用歌声表达我们的心声,用行动为党的生日献礼。在歌会前积极练歌,导师热情的投入,我们取得了三等奖和最佳指挥奖的殊荣。

六、适时开展专业发展交流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弊端,学生要面对的是将来的社会考验,但是接收的却是过去的学校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只有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才能在专业发展规划中量体裁衣,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借系高年级学长回校参加党员转正会议的东风,我们有幸邀请电子07级的几位同学为我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讨,利用现身说法,让班级同学知道如何利用学校资源在专业方向上进行能力提升,如何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进行专业实践,在校期间如何让自己的学习与工作实际相结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历时3个小时,同学们都有了很多的收获。

七、注重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重要,由于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影响,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这就对班级导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心理素质教育中能即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八、结束语

篇7:“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期总结

初中部

张玲燕

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和学生一起相处的日子总觉得特别快。学期初,学校开始实施了“学生成长导师制”,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成了两位学生的导师。

我所导的两位学生是初二(7)班的顾涌昀和初二(8)班的何顶立。“导师”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学生生活上的长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一学期来,在与两位同学的相处过程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发展个性。顾涌昀同学个性老实忠厚,在老师同学面前话语不多,学习态度比较好,只是有时有点懒散。由于小学时基础不好,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有时会流露出自卑心理。而何顶立同学性格开朗,有时走向极端化。虽然看上去人高马大,他的言语行为却完全是个小孩子。在某些事情上,显露出的叛逆心理较强。他爱好玩电脑,打篮球,特长书法,对学习却不愿投入,表现出一股懒洋洋的劲。

二是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两位同学不同的个性,先从平时下手,从细微之处入手。平时多关心他们,及时在学习,生活上给与帮助,多找时间和他们沟通交流,及时制止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产生的那些不良行为,帮助解决他们表现出来的各方面的困惑,让他们慢慢接受我,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信任我。

三是渐进性原则。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在我和两位同学成了好朋友之后,开始和他们认真畅谈他们的理想和未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两位同学在我所任教的学科—英语上又特别薄弱。于是,我利用课余休息时间,除了和他们谈心之外,帮助他们补习英语,从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开始,尽量让他们有所理解,有所收获。慢慢的,他们能够主动找我,有问题就来问我,对英语学习不再排斥。平时测试成绩有所提高。虽然不是很明显的进步,但哪怕是一分两分的进步,我都要给与他们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尝试到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四是实效性原则。加强过程管理,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全面充分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激励学生健康向上取得实效。其实每项原则都是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的。两位同学和我经过平时一段相处后,已经成为好朋友。我不仅在学习上关注他们,而且关注他们的每一方面,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对学习,生活都有健康向上的积极态度。何顶立同学擅长书法,我就找机会让他去显身手。英语演讲比赛之后,让他去写奖状,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去感受成就。

平时的工作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去做。对两位同学,我基本上抽空每星期找他们谈心,辅导,也要求他们每周一次向我汇报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和家长联系。每周至少一次电话家访,一学期至少一次亲自登门拜访。何顶立同学家住沈家门,比较方便,本学期已经连续三次家访。顾涌昀同学家住秀山,不是很方便,只是利用假期去过一次,更多的是与他父母亲的电话和书信往来。通过这些形式与家长沟通,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理解,使家长进一步懂得了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更要有远大的志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从而确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能够在关心学业的同时询问孩子的表现和进步。

虽然两位同学在学习成绩上进步不是很大,但实施导师制以来,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还有其他方面都已经有了变化。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继续努力,他们今后在各方面的表现一定会更好。

我不想让你孤独

张老师是首批德育导师中一位以严格著称的学科教学骨干。在教学中十分推崇“严是爱,宽是害”这一信条。因此,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她常常会抱怨个别学生的屡教不改,哀叹自己良苦用心的付诸东流。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故吧,在导师和受导学生的双向选择中,生性倔强、“屡教不改”的女生小鱼(化名)偏偏就选中了张老师。怎么办?“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后来的交流会上张老师动情地说,“我就不相信自己教育不好小鱼同学。”可经过一番接触之后,她才发现:麻烦大啦!原来,小鱼的父母早亡,家里一贫如洗,可怜的她只能与年迈的祖父相依为命,可命运的多舛并没有让她“早当家”。相反,自初二年级起她就喜欢上了打架,老师一批评,她不是转身走人,就是闹得要死要活。进了富春职高之后,班主任对她也是煞费苦心,针对她任性而孤僻的性格特点,班主任老师专门安排她担任班级心理辅导课的课代表。可令人心寒的是,小鱼不但不领情,反而以为老师怕她,闹得比初中时还要凶。班主任找她一谈再谈,却总似瞎子点灯白费蜡,尤其是只要一提到她的父母亲,她就马上变得一脸冷漠,再也不理人了。她为什么会软硬不吃,为什么会如此不近人情?转变小鱼的切口入又在哪里?在与班主任老师多次交流之后,张老师又热情地找小鱼谈了许多次,然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旧一片渺茫。向来镇定的张老师心里开始犯嘀咕了。

“到后来,我都想放弃她了,真的,”张老师坦诚的说,“要不是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要求,恐怕我第一次德育导师工作就半途而废了。”

就这样,张老师一边坚持,一边思考。寒假里的某一天,张老师终于想到了一个新办法。第二天一大早,她拉着丈夫去超市买了一大堆礼品,夫妻双双到乡下的小鱼家拜年。然而,当张老师踏进让很多老师头痛的小鱼家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贫穷的家里,甚至找不到一把椅子,衰老的祖父只能将生活自理,年龄相仿的邻家少年不少都是无业游民,而传入耳中的只是麻将声声。看着发呆的老师,小鱼只叫了一声“老师”,便已泣不成声了!那一刻,张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她只是默默地拆开买去的饼干,默默地抚摸小鱼的头,默默地陪她吃饼干,默默地听她说很多很多的话„„临出门的时候,张老师很慢却很确定地跟小鱼说了一句话——“我不想让你孤独。”

新学年伊始,班里的同学发现:自己的身边多了一个文静、讲理的小鱼。

当我们问及成功秘诀的时候,张老师的眼睛湿润了:“说真的,那些最气人的学生,往往就是最无助的学生,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也没有理由放弃他们,我们真的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希望蕴育信心,信心带来动力——导师制案例

不知曾听谁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有希望在,就能勇往直前,实现梦想。”是的,当面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时,作为教育工作者,心中必须抱定一份希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才,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我们教师得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使他们从教师的言行和自己努力所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中看到希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学有目标,不断进步。

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学生,曾经是所有的课内不认真学,除了说闲话就是做小动作;所有的作业不认真做,要不空白要不胡做一气;几乎别人的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他只认定自己是一个笨到家的人,老拍着脑门儿怪自己脑子没有用;还经常看到他因急躁而与同学闹矛盾。看到这些情况,我又是着急又是心疼。要是都这样下去,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拨云见日呀?于是,我决心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他的问题。

首先,我得找准“病因”。为此,我下了好一番功夫: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不仅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还了解他的身体状况、情绪变化等;在学校生活中,我更是特别注意他的课堂表现、课间活动、人际交往等,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经过全面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这跟他所患的疾病有直接的关系(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此不便将该生的病情予以公开);他的理解能力相当弱,有时简单到一个字的结构都老半天弄不明白;他易激动,一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犯急,抱怨自己脑子不开窍;他的交往面很狭窄,只跟一两个同学玩耍;他还特别自卑,总觉得不如别人。分析上述情况,我确定这孩子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疾病给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二是心理上一直受压抑、很自卑带来的影响。

其次,我须“对症下药”。基于对其“病因”的了解与分析,作为教师,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他排除学习的障碍,多关心,多呵护,多鼓励,增强他的学习信心,鼓足他的学习动力,使他走出自卑的低谷。我就根据以上思考来制定转变这位学生的策略,开出了以下“药方”。

1、课内外加强辅导,主要包括学习辅导与心理辅导。课上,我总是寻找机会多多给予他个别辅导,从字词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到语言的表达等,常在全班交流之前先为他作适当的提示或讲解,让他心里多少有个底,而后在交流时再给他一些发言的机会,即使他的发言确实不怎么样,也尽量从中找出可取之处加以鼓励,让他能常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此树立他的信心和在同学中的良好形象。课下,我还常为他安排听说读写背等一些语文学习活动,手把手地给予他最实在的指导与帮助,使他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我总会在他出现解题错误或畏难情绪时给以鼓励,帮他扫除心理上的障碍。还安排一些优秀学生给他指导与帮助,也因此扩大了他的交往面,使他能更自然大方地面对班里更多的同学。

2、带着“放大镜”随时关注他,及时发现他的优点与进步。可以说,与班里其他成员相比,他的表现几乎没有突出的地方,想表扬他还真不容易。但是,有了“放大镜”,他的优点就明显了,他的点滴进步都能看得到了,自然,表扬他的机会也就多了。“你的字有了进步,祝贺你!”“瞧,某某同学最近上课多认真啊,还经常举手发言呢!”“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继续努力哦!”“老师真高兴我们班里的某某同学这么负责任,总能把老师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好!”“你的发言让老师看到了希望,相信你会越来越棒!”“你越来越肯动脑筋了,这真是可喜的进步!”„„诸如此类,每天总有几句称赞的话为他而响。渐渐地,他在学习时,眼睛里有了光彩,上课较之以前可认真多了,作业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原本全班属他最难看的字居然在书法过关中也顺利通过了。

3、常给他的家长报喜,增强家长的信心,带动孩子发展。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校合作。在学校里,教师的劳动能带给孩子希望,带给孩子信心,带给孩子动力。同样,如果家长能再添一把力,那么效果肯定就会倍增。因此,我也特别重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也能给孩子的进步添砖加瓦,不断增强孩子的信心,激活孩子内在的动力,使他们进步得更快。其实,由于这孩子的病情、接受能力及常有的急躁情绪等多方面原因,他的家长也多少对他有些失望,甚至对他的学习表现得比较冷淡。因此,我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得给他的家长以希望与信心。于是,我总是及时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反馈给他们,使他们看到孩子发展的潜力,以此鼓起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再反应到对孩子的态度上来,使孩子从父母那里也时常能得到一些肯定。这样,孩子的信心就更足了,学习劲头也更高了,由此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这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经过师长与学生本人的不断努力,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虽然这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是令人欣喜的。我愿意为品尝累累硕果而付出辛勤的劳动,让更多的孩子走上学习的正确轨道,体验成功的喜悦。

“导师制”个案之一

余杭高级中学

谢根祥

2002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党总支要求我们每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位后进同学,开展以导师制形式的结对助学活动。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党总支的安排,我成为高三(11)班的俞昆明同学的“导师”,有幸亲历了俞昆明同学在导师制之下的转变。

在高三(11)班中,俞昆明同学是一位想学但学习习惯较差、毅力不强又缺乏自律的学生,因此该生对自己的前途特别是高考形势担忧有余但对策不足,常常陷于困惑、苦闷之中。导师制活动开展后,该生心理趋向稳定,情绪比较积极,学习成绩有显著提升,在高考中还上了专科线。这一变化,原因固然较多,但导师制活动的开展应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我组织“导师制”的主要活动如下:

第一,分析学生现状,制定《指导方案》。在确定结对关系后,本人首先向班主任了解该同学的学业水平与平常表现,又主动地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该生的个性特征、行为倾向,然后与俞昆明同学进行了一次长谈(约2个半小时),交流是坦诚的,因为该同学自我剖析的情况与班主任、家长所述基本相同,由此我也掌握了该同学的特点:学习上渴望上进,但自律能力较弱,学习的习惯欠佳,特别是不能坚持,所以学习困难较大,并因此心理不稳定,时常陷于困惑、苦闷之中。据此分析,我制定的指导方案如下:第一在于心理辅导,使其树立信心;第二是多多交流,加强引导督促;第三是学科辅导,学法指导。为了使计划产生实效,我把方案告之俞昆明同学,在听取其反映的基础上与其约法三章。第二,联络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家长,协调行动,达成共识。教育学生要协调教师、家庭行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对身处高三下的学生更需如此,作为“导师”,联络与协调各方责无旁贷。基此理念,我经常与各任课教师联系,掌握俞昆明同学在各学科学习中的情况,也把俞昆明同学的要求反映给教师,使教、学双方的针对性更强;同时还保持每周一次与其家长的电话联系,通报俞昆明同学在校表现,并向其家长提出配合学校的建议措施,特别是多鼓励,多肯定,以促使其良性发展。

第三,定期交流,重引导也重监督。鉴于俞昆明同学心理易波动、学习习欠佳又相对缺乏毅力的实际,本人考虑应从抓反复着手。我们约定,每周五中午作一次交谈,交谈内容涉及一周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此外我还在自学课时不定期地观察、督促,以此跟踪监控俞昆明同学的学习、心理问题。对此,他初期有些不太适应。记得结对后的第二周中的一天,从班主任处了解到上午数学课缺课,下午自学课我去找他,被同学告之他去打篮球了,当时我真有些生气,当即找到他,严厉地批评他,但他却无动于衷。冷静思考后,自觉方式可能不对,所以先向他道歉再询问原因,终于他说出了原委:数学课听不懂,高考肯定考不好,反正成绩上不去,所以就去打球了。了解情况后,我首先对这一心理作了剖析,告诉其这是一种正常的焦虑心理,许多同学都会产生,但关键要积极面对,解决问题,逃避现实只会致使问题更为严重,然后对学习策略提出了建议,基本上得到了他的认同。这之后俞昆明同学心理基本稳定,态度也较积极,每周一次的交谈也气氛更好了。

第四,学法指导与学科辅导。由于时间有限,加上俞昆明同学基础较差,要掌握落实各学科知识与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但高考在即,如何助其一臂之力,使其高考成绩最大化?根据本人的经验,我要求他必须得到该得的分数,具体是:主攻各科的基础性内容,大胆许放弃较难较深的内容;在学科关系上,向希望较大的学科倾斜;在习题类型上,多练习客观性试题。在此同时,我也与各任课教师联系,允许俞昆明同学有选择性的复习内容,并尽可能提供相关建议与资料。对本人执教的历史学科,我则给予学科辅导,主要是根据当前高考的特点,选择诸如社会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热点专题,熟化相关重点,强化练习。这些指导帮助应该是有效的,用俞昆明同学自己的话说:“我心里踏实多了,似乎有点底了!”

以心换心——德育导师制案例

-----林莹

这个学期我校开展了德育导师制度,“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我时常想,对那些学习不好,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付出更多的诚心、爱心、关心和耐心,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成为学生可敬畏的严师、可信赖的长辈、可倾心交流的益友。

今年九月,刚接触(5)班时,就从其班主任老师口中得知,该班有一位在小学时就已小有名气的学生----陈明。他的有名不是因为品学兼优,而是在小学时已是“劣迹斑斑”——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经常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上课;课后大声喧哗,影响同学休息;作业要么不做,要么抄袭,学习成绩很差;除了他几个“哥儿们”,和其他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他是屡教不改;而且还经常与一些不良青少年为伍,行为习惯相当差。

我想,所谓的差生并非天生如此,他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我想到他的家庭了解情况。去了之后才知道,他的父母原来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缺人管教。难得回家一趟,父母看他学习不上进,又有要变坏的苗头,恨铁不成钢,但是又没有好的办法,特别是他的爸爸对他非打即骂。都已经是十三四岁的半大小伙子了,所以虽然他有时很怕他爸爸,但是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对他爸爸也非常反感。所以我觉得导致他行为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接着,我又接连多次找他谈话。通过与他的反复交谈,我认为他行为偏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心理尚不够成熟,尽管表面看上去老气横秋,但是实际上可以说要比同年龄段的一般的孩子还要幼稚,脑子里的有些想法非常简单,有时是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从不计后果,而且他的自信心不足,所以会导致屡教屡犯的情况出现。另外,对于他在中午放学后的去向,我也作了细心观察,发现他行为偏差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学校以外的事物的影响,尤其是和一些不良青少年的过多接触,受到他们的鼓动影响,容易出格而违反校规校纪。

经过努力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他小有名气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这也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要想浪子回头,除了要对症下药,还要慢慢来、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所有的力量当中,父母亲情的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无穷的。我工作的第一步,是立即与他在外经商的父母取得联系,一是要求他们要改变原来非打即骂的教育方法,不要再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的程度。同时希望他们能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了解他的想法,管制他的一些不良做法,及时与我们学校取得联系。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他妈妈还专门留在家里照顾他。其次,在学校里我联合其他任课教师,不间断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动向,给与他各方面的关心,鼓励。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诚心赢得他的信任

为了获得他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他的态度极为冷淡,对我爱理不理。次数多了,他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流出了委屈的泪水。随着交谈的次数的增多,他对老师不再仇视,与老师的距离开始拉近,开始愿意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

2、以爱心抚慰他的心灵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我们导师应该有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时刻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各科的课代表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他完成作业;生活上,担心他再去找原来的“哥们儿”,我让同班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和他一起上学,放学陪他一起回家;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回答;在平时活动中,发挥他爱唱歌爱表演方面的优势,让他尽情表现,以增强他的自信心。这样,在让他感受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他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3、以关心激发他的热情

在一次和他的谈话中,他告诉我,想去考警校,以他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他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他促膝谈心,提醒他现在应该把握时机,改变陋习,埋头读书,争取实现当警察的理想。接着我又帮他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任课老师也纷纷给他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很快,他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了。

篇8:导师学期工作计划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国土面积5 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 有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全县总人口637 282人,其中少数民族50 3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4%。边境线上居住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距集镇较远, 距缅甸较近,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人口稀少,民族成分单一,居民生产和生活以母语作为交流语言,民族学龄前儿童只会说母语,听不懂汉语,导致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困难较大,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民族学生成才率低。其主要问题有:教学任务重,学习成果难于巩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学资源贫乏。由于缺乏专业的民族教育理论的指导, 腾冲县的民族教育始终困难重重,得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在腾冲县委政府及教育局面对各级人大代表针对边境民族教育问题的各种提案一筹莫展之时,2012年,腾冲县民族教育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 落户腾冲,建立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实施导师制,指导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 促进项目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提高腾冲县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当地从全县优秀教师中遴选一支既有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 又能帮助乡村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赤脚导师”团队。“赤脚导师”既是教师,又是全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边境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需求评估者、培训者、检测和评价者、协调者、资源服务者、咨询者及引领者的角色。

一、导师制的具体内涵

以导师制为依托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

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要求教师离开工作岗位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是一次性的,培训对象惠及一所学校,关注中心学校,关注优秀骨干教师,关注核心科目,培训者大多是外聘专家。而导师制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培训后接受实时的指导,校际之间可以实现互动,培训重点关注村小及教学点,从薄弱处入手, 关注薄弱教师、薄弱学科,培训者是具有本土经验的本土专家。

导师的主要工作是经常性地到学校开展即时的、现场的、有质量的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经常性地获得专业支持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下校前,导师接到下校任务后,围绕 “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去,去做什么,要得到什么结果”等问题,做准备工作。在学校,通过教师档案分析、课堂观察、访谈、 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分析教师需求,制订指导计划。下校后,对培训指导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图2)。

二、“赤脚导师”的故事

从城镇小学遴选的“赤脚导师”,他们将自己在城里的教学经验通过培训、课堂示范移植到乡村少数民族小学的过程中, 经历失败与挫折、成效与经验,这是对传统教师培训的一种重新审视与反思。

边境少数民族学校迎来“赤脚导师”, 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正如聂正艳老师所记叙的那样,一切都在变化着。

从一节失败的语文课说起

2 0 1 2年仲夏时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腾冲县荷花镇羡多完小(一所以傣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在听了他们的一节语文课后,由我示范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做了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没想到,课堂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教学中没有一个人举手,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连他自己都听不到,当我要求学生用“青草”说一句话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会说,无奈之下,我只好利用简笔画引导,终于,有一两个学生开口了, 但其余学生却无论怎么也不开口说话,我用尽各种方法—鼓励、表扬、引导、批评……学生还是睁着迷茫的大眼睛望着我, 不说话也不举手,课堂气氛显得那样的压抑、沉闷。

……

九月份,我再次来到羡多完小,再次走进原来那个班级。这一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尝试着把活动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直观理解动词的教学方法(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整个课堂在学生的表演中灵动起来,后面的说话训练也水到渠成,所有学生都纷纷举手,并且都能流利表达,还写出了通顺准确的句子。

三、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导师制在腾冲县实施以来,边境少数民族学校逐渐发展起来。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教师认识到“文化适切性”在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少数民族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无论什么课都开始设置语言学习目标,不再用对待汉族孩子的要求来对待少数民族孩子,不再用教汉族学生的方法教少数民族学生。备课中,教师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然后根据TPR理念设计教学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改善,在民族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关照下,得到认同、尊重、理解。并且,山村民族学校特色初显。

四、发现与反思

上一篇:蜜蜂日记500字下一篇:世界无烟日禁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