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2024-08-20

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共11篇)

篇1: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阅览室开放时间

1-2年级星期二下午5:00——6:00

3-4年级星期三下午5:00——6:00

5-6年级星期四下午5:00——6:00

篇2: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1.《红楼梦》

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2.《东周列国志》

以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3.《三国演义》

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三言》

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三言”为通俗世情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从单纯的伦理说教或色情描写中走出,成为一部儒雅与情俗,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高度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5.《水浒传》

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流传。

6.《二拍》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与“三言”合称“三言二拍”。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正在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的普遍要求与思想情感,从中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时代精神。

7.《西游记》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8.《聊斋志异》

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9.《封神演义》

全《封神演义》书内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封神演义》的故事,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世界观(道教和神仙思想,佛教,等深深地互相缠绕了的中国独特的宇宙印象)。

10.《官场现形记》

篇3: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关键词:文化,归化,异化,文化负载词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 西方文论研究中发轫的文化转向也开启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的翻译理论家们开始关注文化、政治、权力关系、主流诗学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文化成了翻译研究的重心, 从而使翻译研究摆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析和长期以来的“直译”与“意译”, “忠实”与“通顺”等无休无止的争论。文化研究学派在90年代后主导了翻译研究的潮流。其中, 韦努蒂在讨论译者隐身的现状后, 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 开始要解决“翻译对原作中原语语言和文化汲取的多少和译作对原作文本差异的保留多少的问题” ( Steiner 2001:148) 。虽然韦努蒂倡导的“异化”主要用于从弱势文化向英美强势文化译入时英语的翻译者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分析和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翻译实践中“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实际效果。本文 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两种最常见的译本 ( 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 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使用及效果进行个案对比, 从而对此类翻译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使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丰富的文化蕴涵及其翻译障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积淀从而充满恒久的魅力, 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介绍到世界各国。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涉及的文化既有共时文化也有历时文化。所谓共时文化就是这些文学名著成书时的中国文化, 所谓历时文化就是书中涉及与赖以为背景的在成书之前到成书之时的中国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姓名文化、职官文化、器物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医药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各种宗教文化等。

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至少有三大障碍: 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文化。就语言材料而言, 《红楼梦》用的并不是古代汉语材料, 严格的说, 是用浅近的古代汉语写成的, 夹杂着古代汉语成分。尽管如此, 它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和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从而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另外, 作者的写作艺术手法也是翻译的一大障碍。《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手法出神入化, 有时候成为翻译中不可逾越的障碍。首先, 该书采用对称结构, 一干多枝的情节布局, 前文伏笔、后文交代的连接方式, 人物姓名、语言、诗词歌赋都与情节相关联等手法, 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演绎历史事实。从而创下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法纷繁复杂之最。其次,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的姓氏排行、雅名俗称、言谈举止、诗词歌赋、社会交往甚至活动空间都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暗示了人物必然要走向悲剧结局的命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深厚的文化蕴涵无疑成为翻译的最大障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和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扛鼑之作。《红楼梦》同样涉及了成书时中国清代的历史文化, 也涉及清代以前的历史文化。清代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由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满族文化虽然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 但其本身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完全消融。另外, 《红楼梦》还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虽从印度引入但已经本土化了的佛教文化等。还有对《红楼梦》成书期的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文化研究。康、雍、乾虽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 但由于当时西方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洗礼, 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王朝已开始走向衰落。《红楼梦》全书和书中的许多描写都要结合这些情况来理解。因此,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时, 译者必须面对以上所述的诸多翻译障碍。而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采用也将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

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中翻译策略分析: 归化与异化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当今文化派翻译理论视角下, 呈现出新的面貌。无疑, 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有独特的借鉴意义。

根据韦努蒂的翻译理论, 《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为: 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 以最大限度的淡化译入语读者对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 Shuttleworth&Cowie, 2004:43 -44) 韦努蒂把归化看作是英美的主导翻译传统。韦努蒂认为归化是一种对原文文本的种族中心主义删减以符合欧美译入语文化价值观, 所以极力反对归化策略。 ( Venuti 1995: 20) 奈达可以说是归化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最贴近的自然的对等”理论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他认为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的感受应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从原文中获得的感受。因此, 译者有责任帮译文读者将一些有可能难与理解的信息“改头换面”, 从而使译文的阅读与理解轻松自如 ( Nida, 1993: 121) 。

另一方面, 韦努蒂极力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毫无疑问, 文化派眼中的异化决不是简单的直译。因为异化的概念以远远超出了语言的层面, 上升到了文化、诗学、以及政治的层次。韦努蒂对异化的定义是: 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 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 Venuti, 2001:240) 根据韦努蒂的理论, 《翻译学词典》把异化定义为: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 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 Shuttleworth&Cowie 2004:59) 。韦努蒂认为采用异化策略将呈现“在当今的世界事物格局中的一种战略性的文化互相认可”。因为异化翻译将挑战欧美主流文化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倾向与排挤翻译文本中的“他者”。把异化翻译看作是一种使目标语种族多样性的手段, 韦努蒂认为它具有“保留原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把读者送到国外”的作用。这种策略涉及的不仅是摆脱了对目标语语言和文本限制的绝对遵从, 而且可以选择不流畅的、不透明的风格, 以目标语的古文来再现原文的真实。这些方法的使用将会给目标语读者一种“异域的阅读体验” ( Venuti, 1995:20) 。

可以看出无论归化还是异化, 以韦努蒂为代表的文化派已经将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差异处理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把对文化差异的削弱或保留看成是文化侵略或对文化侵略的抵制。尽管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的讨论是针对弱势文化向欧美强势文化翻译过程。但这种基于文化因素的划分 和界定无疑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负载着向不同文化传播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采用不同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 也将深深影响这种文化交际的最终结果。

四、结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绝非仅仅限于语言本身。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哲学、社会学内涵更是弥足珍贵的。另外现代西方译论尤其是近年来的功能目的论、交际功能论、文化学派给我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鉴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特殊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充分考虑: ( 1) 翻译的目的; ( 2) 译文的目标读者群: 是普通的国外读者还是西方的精英读者; ( 3) 交际功能。运用异化策略翻译无疑会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要考虑到此种策略可能给普通目的语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但保留文化的特性应是此类翻译的主要目的, 因此异化的使用应多于归化。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2]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A].中国翻译, 2002, (9) .

[4]杨宪益, 戴乃迭.A Dream of Red Mansion[Z].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4.

篇4: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关键词]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大众化数字化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G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4-0045-05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巨大宝藏,作为已经被发掘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名著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古典文学名著的整理及出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阅读需求、阅读习惯的不断变化,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存问题的思考,我们也许能从中探索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未来出版的发展思路,从而打开一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古典文学名著作为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也可借助其出版来传播华夏文明,为中国和平崛起助一臂之力。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基本现状

1.1内容上依托传统文化精髓

目前,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出版社非常多,大部分社会科学出版社都有涉及。其中主要以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几家出版社最为优秀,最具权威性。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曲赋、明清小说和散文三大部分,其中诸子散文、四大名著等的出版最多。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自身的特点,反映到出版中主要有以下优势和劣势。优势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积淀丰厚,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优势二,古典文学名著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考验,是古典文学的精华,是完全经得住推敲的。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渴求本身就提升了出版社编辑从业人员对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积极性。同时,读者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认同,更为其出版提供了便利。

劣势方面,现代人对古典文学名著文字语言上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大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在内容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与一般的图书相比较,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难度就更大一些。此外,正是由于古典文学名著的“经典”地位不容动摇,目前出版社编辑人员出版古典文学名著时都比较拘泥于常规,不容易放开思路。

1.2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进

从目前的出版市场来看,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传统出版的印刷品形式与数字出版的电子书籍。

传统出版技术制作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装帧风格一直都相对比较稳定,一般都较为古朴典雅。与其他书籍不同,古典文学名著除拥有平装本与精装本以外,还有价格高昂的“豪华本”。一般来说,因为古典文学名著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所以高价书的出版也是市场选择,无可厚非。此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的出版非常多,涉及的出版社也有很多。除中华书局的《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目录》等大部头丛书,还包括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古典文学名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不胜枚举。

当前出版的古典文学名著数字产品,大部分仅仅是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简单数字化。如由北京超星公司主持的“超星图书馆”网站中录入的《中国古典名著大系》,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古典名著百部》等。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出版尚在发展阶段,并不成熟。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现阶段还是以传统出版为主。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问题凸显

2.1缺乏创新,层次划分不明晰

2.1.1出版缺乏创新,导致大量重复出版

目前,古典文学名著一般都采用名著本身加解析的方式组织内容、划分体例,编排方式比较单一,加之文学名著不会涉及著作权问题,从而导致古典文学名著的大量重复出版,且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重复出版不仅浪费了大量出版资源,还给读者的甄别选购带来很大麻烦。除了前文中多家出版社重复出版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以外,据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抽样检索,截至2004年,可以粗略鉴别的图书种数,曹雪芹《红楼梦》就有390种,施耐庵《水浒传》133种,吴承恩《西游记》292种。名著的大量重复出版也说明出版社在选题策划上还带有很强的局限性。

2.1.2读物分层与读者对象无法实现完全对接

目前市场上的古典文学名著大量重复出版,其内容大同小异,出版社并没有真正做到根据读者的年龄、阅读需求及知识背景出版相应的读本。而古典文学名著出版在读者定位上的分层不到位恰恰造成读者对象在选购与阅读上的困难。

古典文学名著的青少版主要针对在校初高中学生,但青少版读物中仍不乏一些过于艰深的读本,甚至还有一些出版社把一些高尖深的专业研究性著作当作大众化读本来出版。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许多读者在选购和阅读时都表示遇到过此类麻烦。出版物内容质量与出版社的出书水平密切相关,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各个出版社无论规模大小、水平高低,几乎都会涉及到。出版物内容编排存在问题,自身的读物分层不清晰、不到位,该类读物与相应读者的对接就没有办法实现。

2.2装帧设计大同小异,数字出版流于形式

2.2.1传统出版物装帧设计缺少创新

传统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对于图书的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图书既是一种精神产品,又是一种文化商品,图书装帧的重要作用在图书的这两种属性中都有较大的体现。对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来说,其装帧设计直接影响着图书的整体文化价值。而对作为文化商品的图书来说,好的装帧对于图书的促销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装帧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创新,整体上设计也大同小异。同时,对于图书的精神产品与文化商品两种属性的均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图书装帧技术性问题。目前,国内纸张型号较少,书籍的开本也多数设计成大小三十二开或大小十六开,十分单调,给版面设计的多样化带来了一些困难。其次,古典文学名著装帧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目前,古典文学名著在设计过程中较多地使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与其本身的文化气息正好相契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设计就是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做简单的相加。市场中很多名著只是将传统元素做了简单组合,并没有与书中的主题相协调,因此在设计上往往平庸,有较多的重复,鲜有新意。第三,图书的商品性与艺术性不统一。目前,许多古典文学名著,有的过分追求艺术性、追求古典,有的则将商品性放在首位,追求装帧的现代化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都是只注意到图书的艺术性或商品性

的表现。图书的商品属性要求古典文学名著在装帧上要有创新,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在选择图书时,能够最先并最直观地给读者留下印象的就是图书的整体设计,好的设计在图书销售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图书的商品性而忽视甚至排斥艺术性。

2.2.2简单数字化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

数字化是将传统出版物从纸质媒介转换为数字化形式。当前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中文古籍数据库、光盘版古籍和古籍网络化。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化应该以实现读者的检索、阅读和存储等为目的,而目前的古典文学名著数字化,仅仅是将传统纸质媒介上的文字搬到电子设备上,没有将相应的校勘、标点、注释和翻译等功能应用于数字化产品。因此,只能说目前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化只实现了技术上的转变,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出版。

此外,关于古典文学名著数字化转向市场,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目前我国数字电子市场尚不完善,版权问题严重,古典文学名著的电子版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够大,进入市场后将遭遇到来自盗版的巨大冲击,整顿盗版问题是目前中国整个出版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未来展望

3.1内容明晰分层,实现大众化

3.1.1探索新思路,实现古典文学名著的大众化传播

古典文学名著作为已经被发掘出来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含金量。然而,正是因为文学名著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经典形象,才使得人们对文学名著的出版拘泥于传统的模式,缺乏创新。古典文学名著的大众化传播正是要我们开拓思路,打破藩篱,突破选题策划中的局限,从而避免古典文学名著出版的大量重复。

《百家讲坛》带来了一场“国学热”,在思考其获得成功原因的同时,我们发现它也为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那就是使古典文学名著走出象牙塔,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真正的古典文学名著的大众化。把这种常人看来曲高和寡的经典著作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使它平民化,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同时使知识的接受变得更加容易。

诗词曲赋类著作因其形式的特殊性,导致面对的市场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著作只能拘泥于常规,创新在此类作品出版中也非常重要。安意如的古典诗词赏析系列获得的成功说明,虽然现代人很少应用此类文学形式,但将其与现代文学形式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新思路。用现代式的美文形式讲述来体味古典诗词曲赋之美,也可为其带来较好的销量。

3.1.2针对相应读者对象,实现分层出版

古典文学名著的大众化是作品面向市场的一种新思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它的广泛传播。但这种新思路并不是要一味将名著大众化,如果一味地通过使名著变得简单来方便读者的理解,势必会造成名著注水的状况,使得名著庸俗化。因此,大众化要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能够对古典文学名著不甚了解的读者起到兴趣引导的作用。

真正要走古典文学名著的规范化出版道路,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明晰读物层次划分。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针对目前读者状况应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针对青少年以及普通群众的初级读物;其次,是面向非专业人员等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一般性读物:再次,是针对专家学者以及专门的研究机构的精深研究资料。古典文学名著只有具备了明晰的分层,才能有明确的读者定位,方便读者进行选购。上海古籍出版社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是一家老牌古籍出版社,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能够有着不错的发展且长久屹立的重要原因就是该社在做古籍传播工作的同时坚持做古籍整理工作,使得出版社实现平衡发展。

3.2装帧创新,真正实现数字出版

3.2.1装帧要结合传统与时尚,兼顾艺术性与商品性

针对古典文学名著在装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路。

首先,对于图书装帧中的开本问题,这不仅是古典文学名著面对的问题,也不是出版社能够轻易解决的。要实现纸张型号的突破到普及,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其次,古典文学名著装帧设计中将传统元素简单相加,是因为图书设计过程中设计思路与名著内容沟通的欠缺。所以,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设计一定要看重封面设计的“立意”。“立意”决定着图书的外在所创造出的整体意境。因此,要求“立意”必须与全书的主题相协调,使得读者在看到图书的整体设计时就能够对图书的思想内容有较直观的认识。图书装帧的“立意”应该是对图书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提炼,在此基础上,着重图书美感方面的设计,给读者带来感官和精神上的美好享受。对古典文学名著本身的传统性来说,应该在设计中较多地加人中国传统元素,同时考虑读者现代化的审美情趣,在古典文学名著的设计中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切不可一味古典或者一味现代。如果一味追求古典,势必会使古典文学名著的整体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而一昧追求现代则会使古典文学名著缺乏需要的古典文化气息。这也是对古典名著的艺术性和商品性做出均衡的一种体现,即要求图书的装帧要同时兼顾自身的艺术性和商品性。港台地区中文图书设计往往简洁直接,版式编排也非常突出,并取得较大的成功。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港台地区在图书装帧方面的经验。

3.2.2数字电子产品转向国际市场,数字化要实现向数字出版的转化

目前国内数字电子市场压力巨大,数字电子出版物可暂时避开国内市场,将重点放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更多外国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自2004年11月起,中国在世界各地兴建孔子学院,截至2009年11月,全球共建立孔子学院282所,孔子学堂272个,共计554所,分布于88个国家(地区)。古典文学名著在国外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而且一些发达国家有着较为健全的版权保障体系,因此,针对国内数字电子市场巨大的压力,暂时将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电子出版重点转向国际市场也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数字出版与数字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字出版是指一种崭新的出版理念,包括数字化编辑制作、数字化印刷、数字化发行以及数字化阅读消费,数字化只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当前数字化遭遇的困境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将不是问题。古典文学名著要实现由数字化到数字出版的过渡,就一定要结合传统出版品牌,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不可复制的创造性出版,如加入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鉴赏以及相关研究等特色内容,实现由数字化向数字出版的过渡,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以及与此相接连的数字化印刷、数字化发行以及数字化消费。电子图书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音、像上的优势,实现优势整合,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进行《全唐诗》的电子图书出版时,可以根据每首诗的不同情境,配备相应的图像、声情并茂的朗读,甚至加入与该诗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和专业诗歌赏析、品评。可以说,数字出版的来临非但不会冲击古典文学名著的出版,反倒有可能为它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注释

[1]沈望舒.中国古籍出版发行之管见[J].出版发行研究,1991(5):37-40

[2]文晋京.欺诈:中外文学名著出版竞争中的违规行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4(1):58-63.

[3]刘果.数字出版视野下古籍出版创新刍论[J].编辑之友,2009(8):54-56.

[4]骆秀文.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61-62

[5]冯宝菩.国学热带给古籍出版的启示[J].出版广角,2007(04):19-20

[6]张继红.当下古籍出版的困难与机遇[J].出版广角,2007(04):9-10

[7]马骏.感受书籍装帧中的中国传统元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9):219-220

[8]丁峰.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3):54-55

篇5:世界十大儿童文学名著

1、《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天生喜欢冒险的格列佛医生自述他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几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情节的幻想性与现实的真实性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格列佛游记》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数百年来,《格列佛游记》在欧洲各国雅俗共赏,妇孺皆知。

2、《吹牛大王历险记》是一部融荒诞和现实于一体,集童话、笑话以及滑稽故事于一身的特殊的吹牛故事。讲述了敏豪森男爵在外游历时的一系列滑稽而荒诞的冒险故事,由于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幻想、吹牛、夸张的成分,敏豪森这一名字在世界上早已成为喜欢吹牛说谎、无限夸张和狂妄自大等一类人的代名词。

《吹牛大王历险记》被誉为18世纪儿童文学的瑰宝和讽刺文学的丰碑。高尔基更将它与歌德的《浮士德》、莱辛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相提并论,说它是受到人民口头创作影响的最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

3、《水孩子》是一部教育孩子自我完善的动人故事。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语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如何在仙女的引导下,经历各种奇遇变成水孩子的美丽故事。

《水孩子》被誉为所有童书经典中“最不可思议的作品之一”、“世界十大富含哲理的童话佳作之一”。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最有影响、最畅销的小说,并一直畅销至今。

4、《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个充满了奇异幻想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和姐姐在河边看书时睡着了,梦中她追逐一只穿着背心的兔子而

掉进了兔子洞,从而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美妙的奇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荒诞离奇的世界。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部被公认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的童话,由于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和种种隐喻,不但深受各代儿童欢迎,也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英国魔幻文学的代表作”、“世界十大著名哲理童话之一”。

5、《木偶奇遇记》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描述了匹诺曹从一个任性、淘气、懒惰、爱说谎、不关心他人、不爱学习、整天只想着玩的木偶,变成一个懂礼貌、爱学习、勤奋工作、孝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好孩子的过程,以及他所经历的一连串的奇遇,充满了童趣与想象。《木偶奇遇记》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木偶奇遇记》是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之一,该书还赢得了中国少数民族读者的喜爱,成为被译成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最多的外国文学作品。

6、《绿野仙踪》是极富想象力的异国乡村幻想故事。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描述了一个小女孩被旋风刮到奥芝国,和她的三个朋友:狮子、稻草人、铁皮人团结在一起,战胜险恶,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屈不挠地同恶魔斗争,最终如愿以偿的故事。

《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20世纪的第一部受到赞赏的童话,从出版一直行销至今,是美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美国的《西游记》之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7、《丛林奇事》讲述了“狼孩”莫格里和其他几种动物的惊险故事。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向读者展开了一幅神秘而又壮阔的印度丛林图卷,充满了异域风情。

《丛林奇事》被公认为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已被译成数十种语言,传遍全世界,它不仅博得无数儿童的喜爱,同时也使成年读者得到无穷的乐趣,把他们带回了童年时代金色的美妙幻想世界。

8、《彼得·潘》是巴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奇妙的永无岛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这样的形象深情地告诉人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珍惜可贵的童年时代,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那仅仅属于他们的欢乐。

《彼得·潘》原为一部童话剧,1904年在伦敦公演后,引起很大轰动。每年圣诞节,西方各国都在电视上播放《彼得·潘》,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彼得·潘”已经成为西方世界无人不知的人物,他的快乐、勇敢影响着一代代孩子的成长。

9、《柳林风声》是一部关于友谊、关于家园的温情之作,情节围绕四个小动物展开,分别是恭顺的鼹鼠、聪明的河鼠、老成持重的獾以及总想出风头的癞蛤蟆。作者用如诗如画般的散文式文笔,展现了一幅美妙的自然画卷。

《柳林风声》是一部充满田园牧歌风情的经典童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世界,并成了全世界一代代儿童的心爱读物,《纽约时报》评价它为“让人津津乐道、爱不释手的书”。

10、《小王子》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又温馨的美丽童话,讲述了“我”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上遇到了一个古怪奇特而又天真纯洁的小王子——他来自一颗遥远的小星球。作者通过小王子的游历暗讽了成人世界的荒唐和虚伪,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本书所选译本质量一流,均出自名家之手,是广受读者好评、代表国内最高翻译水平的优秀译本。书中配以大量插图,增强了本书的阅读趣味性,是一部专为中国读者打造,符合青少年审美取向和阅读欣赏心理的理想读本。

篇6: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名著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诗经》(《国风》 《雅》《颂》)《离骚》 《九歌》《九章》 《天问》《九辩》《周易》 《尚书》 《春秋》《左传》 《国语》 《论语》《老子》 《战国策》 《礼记》《古诗十九首》 《孔雀东南飞》 《盐铁论》《汉书》 《史记》 《三国志》《搜神记》 《诗品》 《文心雕龙》《阳春白雪》 《全宋词》 《赵飞燕别传》《沧浪诗话》 《贵耳集》 《吹剑录》《全元散曲》《西厢记》 《桃花扇》《聊斋志异》 《隋唐演义》 《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虞初新志》《全唐诗》 《全

五代诗》 《花间集》《孽海花》 《唐宋传奇集》 《离魂记》《柳氏传》 《太平广记》 《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 《古文观止》《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封神演义》 《金瓶梅》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儿女英雄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 《榴花梦》 《笔生花》 《饮冰室诗话》 《艺概》。

我国的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红楼梦》。

古代十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厢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中国四大名著作者: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篇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并进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践目标:

加深对于历史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良好品质;培养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探究学习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培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兴趣和探索。

四、课时计划:集零为整,把课程标准建议的每周三课时集中到一个时段进行;化整为零,把每个主题单元,每个研究或者探讨专题分散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可以在假期以及周末适当延展。

五、教学形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广泛收集问题,综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最终确定每次开课讲授的选题。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设置自由开放的课堂。由本年级的语文组数位老师担任主讲,同时开设讲座,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

六、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主要集中在文学与书法,现代经典散文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写作与阅读等几个专题。

七、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在班内以开展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并合理分工,同时聘请校内文学修养较高的教师,以及部分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家长做指导教师。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研究的方法、活动的进程以及如何搜集资料等,以更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

步骤分为“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等几个环节。

八、教法与学法:

1.学会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作批注,养成在阅读过程中动手、动脑同时进行的好习惯。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这部作品(或这个人物、这段故事)使我想到了什么?2其实,他们本来应该这样做...,理由是...3这个部分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4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因为...5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阅读后要思考的问题:1我喜欢作品(或者选文)的那些部分,为什么?2这样的阅读,什么时候、怎么样使我自己发生了变化?3怎么样表达自己对已经读过的作品的理解?4故事表达的道德情感是什么?5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用对联的形式,展示对古典名著中重要人物的认识。同时,也把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展露出来。

比如有位女同学同学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她是这样写的:大雾横江,请看军师神机妙算巧借箭;纷纭乱世,试问丞相鞠躬尽瘁为哪般?

还有一位很有创见的同学,他是这样来认识曹操这个人物的:世人皆曰汝乃乱世奸雄;知音独道君亦治世能臣。

有个语文基础不错的同学,看了好几遍《三国》,对古典文学常识掌握也比一般同学要丰富些。他在评价刘备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刘皇叔本非书生,句句仁义,许下多少荣华富贵,原来一派胡言;大耳儿实是奸徒,种种做作,装出无数虚情假意,只为收买人心。”这幅对联从平仄关系上来看,并不算很工整,但是能大体做到意义相对,上下相黏,同时还能很好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认识刘备这个差不多已经被定性为“好人”的人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同学还跟我本人开了个小玩笑,他在上联把我的名字“刘书荣”拆分开来镶嵌进句子里去,使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个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同学在看完《水浒传》后,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山东及时雨救济三山五岳英雄;梁山呼保义领袖四面八方好汉。但在我问及对“宋江”这个人物的看法时,这个小同学又坦率地告诉我,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方面感到很钦佩,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人物。他甚至还说,“宋江”这个人物既不是正面人物,也不称不上是“反面人物”。但再往下问他,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这种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精神,我还是在课堂上好好地宣传了一下。

在《西游记》人物的评说中,孙悟空的形象是最受欢迎的。有一组的同学联合起来,写了一副这样的对联:一根铁棒,扫除多少妖魔鬼怪;两只火眼,看透几许悲欢离合。而在另一种选择阅读《红楼梦》的同学,则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块顽石变作通灵美玉;十分富贵恍如过眼烟云。

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十三四岁的孩子还很幼稚,对人生的看法也很肤浅。通过这样一副简短的对联,很好地把孩子们对人生的看法展露了出来。这种多少带点成人“深沉”心境的对联,要是不跟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是无法了解的。

通过这种形式,很多原本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经验较丰富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典名著阅读的理解,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阅读作品,搜集、整理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撰写学术小论文。

每当一个小专题讲完后,我都会叫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咨询等方式搜集跟所讲作品有关的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此外,我还叫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角色,自行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跳舞,有的学生进行配乐,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在创作听评过程中,学生更加活跃,争着向大家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小论文。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进一步,我叫他们设想故事情节的另外一种演绎方式。在阅读《三国》、《史记》等作品时,甚至可以设想,假如历史重演会怎么样?又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换了,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这种设想,很好地整合了历史、政治、地理乃至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知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坚持日常练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读书,读那些经典的名篇名著,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与作文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伴随着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来完成,即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并且,这也不是一周两节作文课上所能完成的。因此,在讲完《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个人物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去写的方法,在课后仿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外貌片段,并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价写的像不像,从中学会写法。

在此之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一首关于张飞的诗歌《猛将》:豹头环眼急性人,虎须钢髯黑煞神。赤胆忠心真猛士,丈八蛇矛摄人魂。庶几早取董贼首,温侯也需惧三分。云长常赞翼德勇,阿瞒袖中留墨痕。当阳桥头人独立,百万到此亦逡巡。一声断喝良将死,丢盔弃甲不成军。义释严颜人称颂,酣斗马超日西沉。大战张颌天地暗,智取瓦口能用文。荆州噩耗催血泪,白甲未备已消魂。先帝亲征雪弟恨,烈火熊熊人未还。桃园义结金兰日,生死与共誓成真。名震天下五虎将,有口皆碑三将军。

这首诗把张飞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生平事迹等等都很好地概括出来了。这首诗歌中包含了很多《三国》当中的经典情节,不了解原著是很难弄懂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5.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在课后进行,通常是跟第3、第4两项结合起来进行。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名为《我眼中的诸葛亮》的读书笔记,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些内容:“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他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他在文后写道:“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那种远大志向,学习他的那种淡泊情怀。”他本人也从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熏陶和升华。

6.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我在讲完一部作品,或者分析完一个人物后,会组织学生。围绕跟作品相关的论题,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一次辩论。常常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极好教育。

活动前,我先给学生一个辩论的问题(如: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让学生准备好辩论的论据,然后将学生根据意愿分成两组,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就这样展开了。激动的时候他

们几乎会跑到对方的阵地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加有理有据了,而且更加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7.与课堂教学接轨,将知识考察要点渗透进去。

想要得知教学的得失成败,做题目不失为很好的一种检阅办法。比如,在讲解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可以结合中考题目,跟课堂教学(传统的日常教学)进行接轨。举例如下: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2002年哈尔滨中考试题)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2002年黑龙江中考试题)

(4)“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2003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九、评价与成果展示

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多数八年级的学生缺乏恒心和耐心,尽管他们对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兴趣,但离开老师的督促,还是会偷懒拖沓,更别说是阅读相对难懂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加上课业相对较重,自发的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要想使课外阅读持久有效,评价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做法是这样:一是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期末综合历次检查的情况记入学生学期总成绩(占语文成绩的十分之一);二是每个学期组织两次读书报告会,现场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并当场公布结果,予以奖励。读书报告按小组、班级、年级的顺序层次筛选,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报告采取自述和答辩的形式进行。(比如:“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首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你说你读过《红楼梦》,请问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

21世纪的中小学生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他们早已不再喜欢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

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等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篇8:古典文学名著与元宵灯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这是著名文人唐伯虎的一首元宵灯诗。许多古典文学名著都有描写元宵夜灯火盛会的章节,如《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水浒》中“宋江夜看小鳌山”,《西游记》中“金平府元宵观灯”等,都写得极为精彩。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对元宵灯火进行探讨、借鉴,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让我们游览几部古典文学名著中描写的元宵灯会的盛况,仔细欣赏一下那元宵灯的千奇百态,万般风情。

《西游记》有关元宵夜的章回中写了各种花灯:“雪花灯, 梅花灯,春冰剪碎”; “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 “虾儿灯, 鳖儿灯,棚前高弄”; “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好一副花灯悬闹市,民众迎新春的生动景象; 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 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 鳌鱼灯,神仙聚会,走马灯, 武将交锋。”世俗风情皆在灯彩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红楼梦》中的元宵灯装点的“玻璃世界,珠宝乾坤”,原来却是用“柳杏诸树,虽无花叶,却用各色绸绫纸绢及通草为花,粘于枝上,每一株悬灯数盏; 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灯,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哪知千般宝贵,万般风流的元宵灯,其制作材料,竟可俯首即拾。

再看《水浒传》中清风镇上的小鳌山,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清河县狮子街的灯市“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 刘海灯,倒背金蟾,戏吞至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 巨口大髯鲇鱼灯,平吞绿藻”“转灯儿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在那个时代,没有电器设施,更不用说声控、光控了,可是,那元宵灯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今天来看,你能不拍手叫绝吗?

还有那元宵灯会的规模、盛况更是令人神思遐想。清风镇的“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宋江等人缓步街头所见,尤其使人神往: “只见家家门前,搭起灯棚,悬挂花灯,灯上画着许多故事,也有剪彩飞白牡丹花灯,并芙蓉荷花异样灯火。”四五个人,手厮挽着,来到大王庙前,看那小鳌山时,但见:“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 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篇9:世界十大传记文学名著中国古典名著

[关键词]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不利因素

[作者简介]阿扎旦·斯玛依,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范玉明,中国传媒大学。

移动阅读是一种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等手持移动终端,进行下载或者在线阅读各类图书、杂志的电子阅读行为,具有碎片化、娱乐化、个性化、视觉化等特征。移动阅读的出现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和视觉冲击,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逐渐成为新的阅读方式。据易观智库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移动阅读用户规模为6.5亿,移动阅读市场销售规模为82.3亿元,2015年收入规模将达到103.2亿元[1]。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逐渐形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多种表现形式,如《论语》《大学》《孟子》《诗经》《楚辞》《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这些作品情感丰富、思想深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沉淀。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也经历了从传统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发展历程。

一、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现状

1. 传播平台

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是移动阅读传播的主要工具。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越来越多,平板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功能较为单一的电子阅读器的使用者越来越少。目前,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平台主要由两类构成:第一类是以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为代表的阅读软件;第二类是以国家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为代表的WAP阅读平台。

2014年4月20日笔者以“阅读”作为主要搜索词在腾讯手机应用商店进行搜索,发现具备阅读功能的软件总数为80个,下载人数前三名的为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和爱读掌阅。其中,QQ阅读下载人数为6000万,书旗免费小说和爱读掌阅分别为2000万。阅读软件的移动阅读形式多样,不仅有文字阅读,还有语音、动漫、图片等,如懒人听书、氧气听书、动漫、十幅图等;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下载阅读;收费方式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主要以收费为主。总的来说,目前阅读软件的种类和使用人数多于WAP阅读平台,阅读软件是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的主要平台。

2. 传播内容

因为阅读软件和WAP阅读平台都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栏目,所以无法通过搜索关键词对传播内容进行统计。为了分析当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移动阅读传播现状,笔者选择《论语》《庄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楚辞》《史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颜氏家训》《乐府诗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资治通鉴》《苏轼选集》《漱玉词》《西厢记》《窦娥冤》《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牡丹亭》《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桃花扇》《古文观止》和《千字文》等30种各种类型的文学经典作为研究案例,逐一调查它们在QQ阅读、书旗免费小说、爱读掌阅和国家移动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传播的情况。统计发现,《论语》《庄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史记》《世说新语》《文心雕龙》《资治通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古文观止》等15部作品在所有的阅读平台都能找到;《楚辞》《颜氏家训》《苏轼选集》《西厢记》《窦娥冤》《金瓶梅》《牡丹亭》和《千字文》等8部作品在部分平台有,其中《竇娥冤》和《金瓶梅》只在国家移动图书馆有; 《乐府诗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漱玉词》和《桃花扇》等7部作品在任何一个传播平台都找不到。

读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喜爱程度不同,以QQ阅读为例进行分析。截至2014年4月,《三国演义》阅读总人数为44986人,《红楼梦》为35228人,《水浒传》为19405人,《西游记》为11796人,《庄子》为7514人,《论语》为6894人,《史记》为1914人,《孙子兵法》为1797人,《世说新语》为1117人等。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小说类文学作品传播数量最大,传播范围最广,诗歌类和戏曲类传播数量最少。总的来说,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种类少,传播范围小,传播效果不佳。

二、移动阅读时代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的不利因素

影响读者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图书的传播特点、图书的阅读要求、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读者的阅读体验等。

1.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要求高

网络传播时代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式的阅读。尼葛洛·庞帝指出,在电脑和数字通信呈指数发展的道路上,人们正在奔向突发性剧变的临界点。网络阅读不需要阅读全书即可找到所需信息;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人们更多地停留[2]。移动阅读是一种随时、随地快餐式和跳跃式的浅阅读,它追求的是快速、容易和娱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语言以文言文为主,思想深邃,需要心无旁骛地慢慢品味。这对读者阅读的时间、连续性和理解力要求非常高。

2.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需求不高

现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读者越来越少。以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为例,2009—2012年四部名著学生年借阅量合计数分别比上年下降 37.1%、16.4%、18.5%、23.7%,尤其是 2012 年四部名著的年借阅量分别降到 2006年的 34.2%、32.9%、21.8%、49.5%。自2009年以来,借阅量逐年大幅减少的规律十分明显,数据令人震惊[3]。

nlc202309051310

阅读中国古典文學名著读者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网络阅读选择余地大。现在的网络文学数量巨大,形式丰富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当代生活,读者的阅读选择余地大,这给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带来不小的冲击。第二,后现代文化氛围的形成。后现代文化是反美学、反严肃、反个性的文化,它给人们所提供的是一种消遣式的“原始魔术”,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节,为大众制造一个快乐原则的狂欢节。在这里,只有现象没有本质;只有偶然没有必然;只有流行文化,它朝生夕亡、转瞬即逝,而没有历史意识和美学个性[4]。在后现代文化氛围里,读者更乐于阅读轻松、快乐、简单、实用的流行作品。

3.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体验不佳

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体验不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获得作品信息困难。阅读软件大都没有开设中国古典名著作品栏目,读者想要获取作品信息,需要一部部逐条搜索。这对于那些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了解较少的读者来说,获取相关的信息、找到对应的作品难度较大。第二,阅读软件的付费模式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只有很少一部分图书在阅读软件中可以免费阅读,大部分图书阅读都需要付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分享型的网络社会让人们已经习惯免费获取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哪怕收很少的阅读费用也会影响阅读体验。

三、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策略

通过分析移动阅读时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不利的因素,在今后的传播中应采取传播形式多样化和定位主要读者群的传播策略。

1. 传播形式多样化

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阅读终端的不断创新,印刷与阅读的传统关系模式被打破,单一的文字阅读将向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转变。在移动阅读时代,可以根据移动阅读的特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爱好,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如可以将名著作品制作成有声读物、动漫内容或者网络视频等,对名著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2. 定位主要读者群,进行针对性传播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统计调查,29岁以下的网民占到总网民人数的55.7%,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移动阅读的读者构成与其相似,这就要求我们应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主要阅读群定位为29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此基础之上再作进一步细分,符合年龄特征又有阅读名著需要的年轻人应该为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明确定位主要读者群之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传播应该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可以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和精神追求。因此,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移动阅读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

[1]马振贵.移动阅读:内容才是王道[J]. 上海信息化,2013(9).

[2]陈梦雪.浅谈网络时代个体阅读方式的改变[J]. 中国报业,2010(1).

[3]陈亚琴.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年借阅量变化审视当今大学生阅读现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

[4]尹鸿.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EB/OL]. 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 cbx/yh/diceng-xueshu-hxd.htm. 2013-04-24.

篇10:古典文学名著

2.但丁(1265-1321) 意大利 《神曲》

3.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 古希腊 《荷马史诗》

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

5.乔叟(约1340-1400) 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

6.狄更斯(1812-1870)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 《尤利西斯》

8.弥尔顿(1608-1674) 英国 《失乐园》

9.维吉尔(前70-前19) 罗马 《埃涅阿斯纪》

10.歌德(1749-1832) 德国 《浮士德》

11.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 《堂吉诃德》

12.紫式部(约978-约1016) 日本 《源氏物语》

13.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古希腊 《俄狄浦斯王》

14.威廉·福克纳(1897-1962) 美国 《押沙龙,押沙龙!》

15.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16.托马斯·艾略特(1888-1965) 英国 《荒原》

17.普鲁斯特(1871-1922) 法国 《追寻逝去的时光》

18.简·奥斯丁(1775-1817) 英国 《傲慢与偏见》 《爱玛》

19.乔治·艾略特(1819-1880) 英国 《米德尔马契》

篇11:世界十大名著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一个浪漫纠结的爱情复仇故事。《呼啸山庄》通过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卷,勾勒出了在这个畸形社会下扭曲了的人性的恐怖。《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2、《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描写小顽童哈克遇到逃离主人的小黑奴吉姆,两人为了躲避一场杀人误会,乘坐一条小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碰到了各种有趣的遭遇。其中最紧张刺激的一段 ,是哈克拆穿骗子「国王」欺骗三姐妹家产的骗局,结果被坏蛋穷追不舍。而哈克为了应否协助黑奴逃亡也时常内心交战,终於在辗转发展下有了一个完满的收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说是一幅杰出的美国社会生活风物图。马克·吐温以幽默的文笔,再现出自己早年在南方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生活经历的浑金璞玉雕琢成精美的文学珍品。马克·吐温卓尔不群之处在于他通过描写具体的、局部的人与事,反映出人类普遍的思想状况。

3、《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悲剧虽然取材于丹麦历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的腐化和堕落的尖锐的斗争。哈姆莱特替父报仇,杀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与雷欧提斯的决斗中中毒剑身亡。这场发生在宫闱之中的冲突,不仅是家庭的悲剧,而且是皇宫、国家的悲剧。哈姆莱特最终未能实现他重整乾坤的愿望,临终前把王国交给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4、《简·爱》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曾震惊文坛,轰动一时,至今历经百年之久而长盛不衰。《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它描述了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和世俗抗争,勇敢地追求自身尊严和爱情的感人故事,使无数人深受影响,特别是追求独立、平等和尊严的女性朋友,更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5、《红与黑》

小说《红与黑》被誉为欧洲现实主义批判文学,发表时引起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极大轰动。书中言辞犀利,内容深刻,发人深省,情节跌宕起伏,虽以主人公于连的两段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实质上却是一部“政治小说”。本书于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将其推荐为个人理想藏书之一。

6、《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7、《巴黎圣母院》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巨作,它极具艺术色彩,以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宫廷与教会的阴暗勾当,小说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刺激着每一位读者的感官。当之无愧的登上了世界十大文学名著的宝座。

8、《罪与罚》

《罪与罚》叙述贫穷的法科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杀害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起初他觉得“杀死这百无一用、象虱子一般的老太婆”算不了犯罪,后来受到“良心”谴责,陷于半疯狂的痛苦中。他遇到醉汉马美拉多夫的女儿索尼娅,得知她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竟走了街头卖淫。她那种以自我牺牲来解救人类苦难的思想,感到了拉斯柯尼科夫。于是他去官府自首,并走向“新生”。《罪与罚》的问世,给作者带来空前的声誉,因为它是作者最富于社会历史涵义的一部社会哲理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把紧张、惊险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所引起的急剧变化。

9、《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发表于1865年,一经问世,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战争”与“和平”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托尔斯泰通过大面积的人物、心理活动、真实场景以及故事情节的描写,真实的展现了当时俄罗斯整个社会风气和生活场景。强场面之浩大,却又细致入微,思路清晰也简明扼要,无论从文学和影响力来讲都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10、《安娜·卡列尼娜》

上一篇:中国酒业语录下一篇:入学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