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记作文

2024-08-04

借书记作文(通用18篇)

篇1:借书记作文

今天,我进行了一次“惊险的自行车之旅”,过程是这样的,

每个学期考完试,我和

于是,我俩装好书,推着两辆车子,下了楼。第一个目的地——逸夫图书馆。爸爸让我先骑,可爸爸的电动车还是追了上来,而且超过了我好大一截!我的速度也不由得快了起来。路上车不是太多,而且选的这条路减速带也不怎么多,但我的技术不是很好,所以遇到边隙窄的减速带,我一般都是从上面过。师大这修新的旧的不拆的“1+1”式减速带,可让我吃足了苦头。到了逸夫图书馆,我先锁好车子,然后才跟爸爸进去还书。爸爸说,在这儿先把书还了,然后带我到新校区知行学院图书馆看看。

还完书,我和爸爸前往第二个目的地——新校区知行学院图书馆。同样,还是我先走,但不到一分钟,爸爸就追上我了,和我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我不得不骑快点儿,以免爸爸在视野里消失。前面有一群学生,我在这儿追上了爸爸。骑到师大正门,爸爸停在那里等我。这里要过马路,我下了车,跟随爸爸过了马路,又沿着路边骑。骑到一个转弯路口,我跟随爸爸骑在右边,但距离越来越大,我只好加快速度。幸亏爸爸穿的是红色棉衣,比较醒目。到了新校区图书馆,我想:借完书,应该轻松点儿了吧!

借完书,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由于借的书太多,爸爸的车筐装了一包书,踏板处平台上还放了一包书,还没放完,所以我的车筐也装满了书,

 

点评老师:沈霁月

篇2:借书记作文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

还记得4年级的时候在我们新建了一个图书角。刚开始借书我就成了那儿的“老顾客”[[十万个为什么]],[[淘气包马小跳]],。。。。。。都是我的喜爱,不过我最喜欢的书还是阳光姐姐写的小说。

每天中午午休我都会跑到图书角前看看有没有阳光姐姐写的小说。一次我终于见到了它!可是每次正当我伸手去拿时,一只手从我眼前迅速的闪过,被人抢先了!就差那么一点点!这时我的眼珠转向了另一本书也是阳光姐姐写的[[单翼天使不孤单]]我心想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借到一本阳光姐姐的书了!刚想拿时一只无影手从我眼前跃过,

 

篇3:巧借教材学作文

文如其人,题目如人的双眸,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初中语文课文标题可谓异彩纷呈。有的直奔主题,气势逼人,如《谈生命》《我爱这土地》;有的托物言志,巧用修辞《紫藤萝瀑布》《丑小鸭》;有的意境深远,含情脉脉,如《在山的那边》《孤独之旅》;有的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羚羊木雕》《天上的街市》……这些标题颇具特色,在新课导入之时,需着重从文体、内容、范围、语法、修辞等多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标题,抓住文章的“眉眼”,让学生明白绘人重绘眼,写文先抓题的道理。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尽管作文构思立意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从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可供借鉴的佳作。《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散文,他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记叙的童年时代的一段珍贵往事。余映潮先生曾就此写过一篇文章认为该文记叙生动细腻,抒情议论生动简明;记叙着眼于表现人或事,抒情、议论借文中故事的意义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感受。文章结尾: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从爬悬崖这件事中作者悟到了一个应对所有困难和挫折的道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不知赢得了多少读者的眼泪,重新把读,仍有清新亲切的感受。对这些立意深、构思精的课文,在教学时应选其最精当的一点与学生共同揣摩、研讨,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准相似点,引导学生悟出“怎样写”的规律,快速运思成文。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学习有特点的段落、篇章的写法,要深入其中,找到带规律性的知识,以指导学生的作文。莫怀威的《散步》以小见大,意蕴丰富,于尺水兴波,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藉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我的老师》“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哭了,她也哭了”这一举动,说明老师并不是真的想打我们,反衬了老师对我们的关爱,老师和同学间的亲密情感便在这一落一迎中体现了。学习课文的写作技法,就是从课文材料中提取出有关写作的知识。如果对各种写作技法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那么在写作构思上就会知道如何取舍,如何调整。

课文多为名家名作,可谓字字珠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心理,并逐渐学会灵活运用词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是一个美妙的句式,结构十分巧妙。前两个“不必说”略写百草园概貌,“单是……就有……”则比较详细地写百草园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先用两个“不必说”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有……”是详写,是写“点”。这样点面结合地写,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盎然,给学生们创造了仿写的空间。《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这里的“排”字极精当而含蓄地写出了孔乙己穷而炫耀富裕的神情,也表现了其诚实迂腐的性格。这些经典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纵观学生作文,内容单一化、模式化、固定化是顽症。叙事总是那么几件“好事”;写人常常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写景无非就是校园的早中晚景色。我认为要让学生细心读书,认真思考,在课本中发现可写的材料。例如:教学《约客》这首诗后,让学生围绕“闲敲棋子”这四字进行想象:这个客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因黄梅雨来不了呢,还是另有原因?等客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等客时的心情怎样?过了夜半,还继续等下去吗?夜半后客人赶到或第二天两人相遇,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全诗的想象。学生不仅兴致高,而且有话可写,这是想象训练,也是作文创新训练。还有些课文通过改写或续写,很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写作:如果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学生写起来肯定不错。如果我们能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点,对学生进行想象、联想训练,进行再创造训练,学生写作的内容就更广泛了。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好用活课本这个“例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省时省力,学生可边学边用;有利于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是最有效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学生生活与大千世界的桥梁。把课文的读和作文的写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又解决了作文教学天马行空的痼疾,从而提高了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启英.活学教材巧写作文[J].中学时代,2012(22).

篇4:巧借网络东风 助燃作文烈焰

一、共享网络资源,丰富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亦如此。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哪来“下锅之米”?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作为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写作时再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东西的质量也不可能令人满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受限于生活阅历,大多学生做不到见多识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写作需要。还有一些学生订阅了各种作文指导方面的报纸杂志,以吸取写作营养,虽说收益不错,但也谈不上资源富足。相比而言,这些报纸杂志仅仅是知识的一座小岛,而网络则是汪洋大海。可以说,网络是知识、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网络中的信息多是非线性排列,无序性很强,更新及时,信息交互性、关联度极强,而且免费信息资源丰富,检索快速便捷。坐在家中,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身处原地,却能驰骋千里之外;人在今朝,却能纵横千年之前。

海量的信息素材,可以轻松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可利用收藏夹功能,收藏起自己心仪的相关网站,随时打开看看,品味美文佳作。也可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资源便瞬间呈现在眼前。找到合适的资源后,可以拿起笔来进行分类整理、登记,便于随身携带,随时观看,也可分类存储在自己的电脑里,方便快捷。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网页做成资源库,在方便自己查阅的同时,还可以与别人交流。学生积累得多了,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就能顺利地从“作文仓库”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然后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总而言之,用网络获取信息不仅能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写作能力。

二、利用网络空间,发表自己作品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常常是背负着思想包袱进行的,他们并不关心作文的好坏,只关心分数的高低。但结果出来以后,无论分数是高是低,他们都不会再去关心这篇文章,因而文章就会消失在无形之中。因为文章的消失,学生想要观察自己作文的成长轨迹,就相当困难了。但在当下,网络为孩子们提供了存放自己作品的空间,为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重新审视自己以前的作文提供了可能。

网络除了有很强的储存功能之外,还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当作文形成电子文稿的时候,只需几分钟的工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在网络上,因而其他人会在第一时间欣赏到他的作品。此时的写作,夹杂着期待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此时的写作心态,有点近似于作家创作时的心态,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态去写作文,就肯定不会应付了事,学生能静下心来努力发挥自己的水平,作文能力自然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那么,可以利用哪些网络空间来发表自己的作品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可资借鉴。

1作文教学平台

由学校设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对教师、学生两种身份的权限加以特殊的区分和控制,注册时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实名认证。教学平台的设计制作以满足学生学习、方便教师教学与管理的需要为前提,页面的设置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可方便地在网上备课、授课,批改学生作文,学生也可在教师的管理下进行网上学习、写作及完成互评工作。

2个人网站

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个人网站,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个人网页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作文相关材料进行分类,形成不同链接。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3博客和空间日志

现在,免费的门户网站博客和空间比比皆是,只要经过简单注册,就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地,发表自己的博文(空间日志)。在这片天地里,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所发的作品,不必有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也不必有“立德、立功、立言”,不必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也不必有曹丕“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说,所有文章都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学生只需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将所见、所闻、所思运于笔端、形成文字就可以了。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贴吧、论坛等网络空间来发表文章。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日后还可能出现更多、更好的网络空间形式供我们选择。只要我们合理使用,网络空间一定可以为作文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利用网络互动,形成交互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一般都是采取学生只管写作,教师负责批改、分发、讲评的形式。虽然有时会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但受限于课堂时间、学生水平等限制,效果不甚满意。如今,网络的交际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为作文评改带来了新方式。

直接建立于网络空间的学生作文,都处于其他人的目光之下,这就使作文教学由原来的一对一关系变成了多对多关系。而这种变化,使得写作的交流性功能发挥到极至。在网络空间里,师生、生生互相阅读、点评、批议,进行及时的多向互动交流,可使作者得到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这些意见,大到文章结构,小到遣词造句、标点使用,这些评价,可以是一段文字,也可以是一个鼓励的表情,还可以是一张精美的图片。这些来自各个层次的不一样的声音,最能引发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乃至自我的多角度反思。而这种反思,又能促进作者修改文章,激励其继续写作。此外,作者、读者之间的双边互动有助于作者集思广益,锻炼思维的批判性、敏捷性、深刻性,最终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篇5:借书记的六年级作文

四大名著,我家都有,可都是半白话的,深奥难懂,我看了好多次,总是翻了几页就没兴致再往下细细品读。后来我听说方超那儿有一本青少年版的《水浒传》,通俗易懂,我马上跑去向她借。但是方超说只能中午的时候借给我看一会儿,因为她晚上自己也要看。

吃过午饭,我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抬起头环顾四周,发现许多同学都还在埋头苦干呢,我不禁暗暗自喜。赶紧从方超那儿拿来了《水浒传》,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也不知道读了多长时间,我的眼睛有点发涩。我用手使劲揉了揉眼睛,发现大家正东一簇,西一簇,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游戏,整个教室好不热闹。而我,还是喜欢和《水浒传》做伴,一个人静静地读它。

《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个性鲜明,人人都是我敬佩的英雄。读到精彩之处,我禁不住想拍案叫绝;读到他们的不幸遭遇,我又忍不住扼腕叹息……

我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地读着,感到非常满足,但是也有一点点的`紧张。怕方超什么时候自己要看了,把书讨了去;又怕时间过得太快,上课铃突然响起来了,我就不能再看了。又因为是别人的书,我还得小心翼翼,怕稍有不慎,把书给弄脏了,或是撕破了。

就这样,我每天中午抽空借书来看。期间常有同学叫我出去玩,我总是婉言拒绝。一连20几天,我都一直坐在位置上和《水浒传》倾心交谈,终于,我把它给看完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了方超。尽管我心里还想再看一遍,但要借阅的同学太多,也只好知趣地没有看第二遍。

篇6:借菊花抒情作文

金秋时节,大地被染成了金黄色,各种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在此时绽放。

走进天目湖,一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五彩缤纷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像喷泉,绽出金线银丝;有的如绣球,花朵合欢拥抱;有的似海葵,花瓣弯弯曲曲……一盆盆光彩夺目,一朵朵争芳斗艳,美丽的菊花向人们倾吐着芳香。这里,似乎成了菊花的海洋,使你心旷神怡。

大门的两侧各有一株两米的悬崖菊,它的枝叶从高高的花盆里一直垂下,顶端绽放出星似的花朵,金灿灿的。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美丽的孔雀正在开屏。

菊花展里我最喜欢一种叫“红菊”的菊花。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像张开的手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红色的花朵,花瓣弯弯曲曲、一丝一丝的,像蛟龙的爪子。整个花朵像一个火红的绒球,远看,花盘微微低垂,又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真惹人喜爱呀!

篇7:借雨伞童话作文

一天,瞬间下起了倾盆大雨,小动物都来到猫头鹰家借伞,可猫头鹰只有一把伞,怎么办呢?

猫头鹰想了想,说:“青蛙、乌龟和鸭子,你们可以借下水来避雨。”它们齐声问:“为什么?”猫头鹰说:“因为你们是生活在水里的,那也当然可以在水里避雨。只有公鸡不会下水,只能在陆地上生活、活动、所以,我只好把伞借给公鸡。”

大家都点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公鸡拿走了伞,撑了起来,大家都各自去按照猫头鹰说的话去做了。

篇8:巧借教材,提升作文技能

在作文教学中, 常常有的学生写物形象模糊不得要领, 写人千人一面难以区别,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观察时没有抓住特点。那么 , 在观察时怎样才能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呢 ? 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文。

如《春》这篇课文, 作者先概括总结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春天特点, 然后用笔细致入微地描绘有春天特征的五幅图:春草图——描绘出春天嫩草勃发如茵景色。春花图——描绘了春天百花竞放争春的景象, 特别着力于色彩与香味的描绘。春风图——描绘了春风的和煦与清新。春雨图——描绘了春雨的细密轻柔和润物无声的特点。这样抓住各种事物的特点来描绘, 春便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课文教我们写景如此, 写人也同样如此。如《芦花荡》中利用外貌描写:“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 突出他的干练、精明。除此之外, 课文还用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爱国、敢于与敌人作斗争, 但又过分自尊自信的老头子的形象。

类似的课文有很多, 如果我们结合课文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 一定能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并抓住特点进行写作。

二、利用课文教会学生炼字造句, 锤炼语言

学生在作文中学会炼字, 就会使语言变得简洁、精练而传神, 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课中就有不少炼字的实例, 如“仔细看时,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个句子中的“挑逗”就生动而传神,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最浅的部分的色彩特征, 花色本来是给人以静态的视觉感受, 经这么一说, 就富有动态美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 这个句子中的“钻”不仅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而且写出了小草的力与美, 当春回大地时, 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小草要破土而出的。

学生在作文中要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就要学会用准确的动词、生动的形容词来进行描绘。

如“我们沙地上, 下了雪, 我扫出一块空地来, 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 撒下秕谷, 看鸟雀来吃时,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 那鸟雀便罩在竹匾下了。” (鲁迅《故乡》) 。“扫、露、支、撒、系、牵、看、啄、走、拉、罩”这几个动词, 准确生动而又极有层次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 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紧张等待、充满希望及小心谨慎的情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如果把“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这些形容词抽掉, 就使事物缺少了色彩、形状和神态, 就没有原文生动、形象、具体了。

三、借课文学习表现手法, 掌握技巧

课文中常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

如学习《海燕》, 明确了“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先驱形象;“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的排山倒海之势;“乌云, 闪电, 雷声, 狂风”象征反革命的黑恶势力……学生对象征这一手法就比较清楚了, 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象征手法的片断训练。

学习《故乡》, 作者把“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和“我”面前的中年闰土对比, 把杨二嫂和闰土对比 , 把记忆中的故乡和眼前的故乡对比, 反映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状况, 广大人民生活上极度贫困, 精神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学生便明白了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双方, 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就是对比。

课文中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如果我们利用这些精典篇目及时对学生写作指导,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课文教会学生想象联想, 大胆创新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习诗文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联想和想象的神奇和美妙, 如果没有奇特的想象, 李白就不会吟出“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岑参就不会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观就填不出“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里, 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上的明灯, 又由街上的明灯想象到天上必定有美丽繁华的街市和街市上闲游的人们, 又联想到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想象到他们提着灯笼、骑着牛涉过天河, 在街上自由地行走, 从而创造出一幅真切清新的画面和一个美丽动人、寓意深邃的形象来。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和悬念,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习《望江南》这首只有27个字的词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梳洗罢”这三字进行想象。如从什么时候开始梳洗?怎样梳洗?梳怎样的发髻?……在这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全词的想象, 这是想象训练, 也是作文创新训练。还有些课文结尾比较含蓄, 文已尽而意无穷, 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老师借此时机, 让学生当一回编导, 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后, 以“碰上百万富翁于勒”为题让学生想象家人的言行表现;学了《变色龙》, 想象奥楚蔑洛夫走后又发生什么事……任由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 学生写起来肯定不错。

从课文中找写作点, 进行想象、联想训练, 进行再创造训练, 学生写作的内容就更广泛, 也更可操作。

五、总结

笔者将课文当做教学生写作的范本,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反复给学生提供触发情感、锻炼技能和激活思维的契机, 增强学生顿悟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的写作本能, 一定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 多为经典之作, 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读中悟法, 凭借教材, 让学生学会写作。

篇9:巧借学生慧眼 摄取作文素材

一、放眼社会 摄取素材

社会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生机勃发;生活是作文的“源”,只有“源”畅才能“流”涌,兴波助澜。要摆脱作文“没什么可写”的困惑,必须寻“根”开“源”,我们要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得实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作文的素材就无处不在了。

(一) 走进自然 观察品味

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大雨倾盆,或是浓雾弥漫,或是大雪纷飞——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观察体验,捕捉创作灵感。

(二) 关注社会 搜集信息

有些教师常感叹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及家长都不大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收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大风车》等,看《中国少年报》、《少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尤其是教科书中涉及的名著。“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听老师对时事的评论等。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呢?

二、亲近家庭 捕捉素材

家庭生活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的言传身教,百般呵护无不贯穿着孩子的生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作为儿女,应有一颗感恩的心。平时可多多观察身边父母的故事:严寒刺骨的冬天,当你发现自己臭气熏天的鞋垫子每天晨起都变得干爽温软时;阳台的晾衣架上,阳光浴有限,而你的衣服每次都在向阳的地方……身边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难道你从来都熟视无睹吗?时间一长,事情一多,你就会发现,自己已悄悄地走进父母的心灵,深深地感悟着那份浓浓的亲情。

三、锁定校园 采集素材

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也是陪伴学生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在一起学习、活动、交往,校园里的一切浓缩了一个小小的社会。那么,如何从校园生活中积累素材呢?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要拓展作文的空间,开放作文的内容,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只要我们在阅读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创出作文练习的新洞天。如模仿性练笔、想象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

篇10:借东西作文

细细寻思电影,我喜欢阿丽埃蒂的夹子型发夹,太有趣了,那么小,夹子还可以戴在头上!我已经不想在乎它是哪里来的这种bug了;喜欢她的攀窗帘的钩子――其实是一对耳坠!还有可以出尖头的靴子、头上绑起来的时候留下来的一缕卷发、他们的小壶子里的那一片茶叶……原来我不仅是配角控,还是细节控,不过,嘛,细节也是配角啊^_^。

这部动画完全创造了一个世界,小人们的世界的设计美极了,阿丽埃蒂的房间特别奇幻,客厅墙纸也是五颜六色的自然世界,是为了营造热爱生活的气氛吗?这个小小的世界完全可以出一本公式书了,不晓得有没有。

附提一句:阿春这个容嬷嬷型的角色,怎么这么令人讨厌呢。我看不出这位大婶的优点在哪里,完全就是反派的反派嘛,你是不会有抓到小人的那一天的握爪!

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呢?翔说“终究是走向灭亡的种族啊”、“你们的人越来越少了吧”、“美丽的种族因为逃不过大自然的淘汰而最终走向灭绝的例子不少”,这是宫大神对物竞天择的感慨而借翔之口抒发吗,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却仍无法逃脱自然的命运,似乎有这样的意思。也或许,是翔天生心脏病,而马上就要到的手术难关令他有这样悲观的念头。

翔的手术成功了,他最后与阿丽埃蒂约定,说“我也会好好加油的”,我就知道,一定成功的。到贴吧逛了,他们说影片开头翔自述“那年夏天”,就说明翔好好的活下来了。萍水相逢,如果不是他的心脏病需要回到祖母家修养,他也不会遇到小人们吧?虽然到最后,也没有改变小人们“被人类发现就要搬家”的惯例,但是,有什么在悄悄改变不是吗?翔的出现,起码让小人们的后人阿丽埃蒂有了“人类也不都是坏的”的看法,而阿丽埃蒂也给了翔希望,令他有活下来的动力。虽然最后仍然是分离,人类和小人们各自过自己的生活,阿丽埃蒂一家没有住进翔的家人为小人们准备了多年的屋子。其实我想,住进屋子了反而更糟吧,小人们就会被人类豢养,反而失去各种自保的能力,更加脆弱以至于不能在世界上生存。所以分离什么的,其实是必然吧,人类太强大,要么像阿春那样赶尽杀绝,要么像翔那样保护,不论哪一样,都不合适,小人们要独立生存,要自己的生活啊。他们唯一的梦想和目标就是――活下去。

变小的人类,好像欲望和贪念也变小了,向人类借的东西虽然不能还导致像“偷”,但他们索要的,不过是一张纸巾、一块方糖,这已经足够他们用很久。这一点,还有强大的跑跑跳跳的能力,我觉得都是人类日益失去的东西,呐,人类啊,这样下去真的好吗?要不要我们也试试看变小一下啊?

篇11:借橡皮作文

我的铅笔盒里有许多文具,有长长的钢笔,苗条的铅笔,但是最漂亮的就是橡皮。

我的橡皮大大的像一个汉堡,并发出一阵阵牛奶味。每当我写作业时,写错字,就帮我把错字擦让我重新写好,平常我也不舍得用,就把它放进口袋里。有一次,正在考试,我的小橡皮找不到,我焦急万分,突然,我想起口袋里的朋友,于是我拿出它迅速改正错误,最后取得好成绩,这块橡皮成我形影不离的好帮手。

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我的“汉堡”橡皮也慢慢变瘦。我长大一定要发明一块永远用不完的橡皮,让它一直帮助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篇12:借橡皮作文

你知道吗,很早以前,人们是用面包擦铅笔字的。17,一位英国科学家发明橡皮,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今天的橡皮已能很容易地擦掉铅笔字迹,而且不会弄脏纸,橡皮本身也干干净净。

我们已经知道,铅笔之所以能够写出字来,是因为笔芯的粉末进入到纸的缝隙里的缘故。当我们用橡皮擦铅笔字的时候,从橡皮上掉下来的碎屑能把铅笔粉末粘下包起来。这些粉末在纸的缝隙里呆不下去,只好跑出来,字迹就消失,只在纸上留下一些一吹就掉的橡皮残渣。

用钢笔写的字,普通的橡皮是擦不掉的,因为墨水渗到纸的纤维里面去。用蜡棒写出的字,因为里面含有滑溜溜的蜡,用橡皮也擦不掉。

篇13:巧借网络平台激发作文兴趣

一、网络发表,让学生有成就感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根本没有人看,即使老师会看几眼,在很多时候也都是走马观花,更不用说家长与同学了,也许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他们永远都看不到。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因为没有人看而感觉不到成就感,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

为学生的作文创造一个可以发表的平台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非常重要。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也可以发表了,也有别人看了,那么就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创作的兴趣,就会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决心。由于能够给学生提供发表的报刊太少了,再加上这些报刊的作文也有一定的要求,达不到发表的水平是绝对发表不了的。但网络是自由的,它是不问文章质量如何的,只要你注册一个账号,或者申请一个空间,都可以在上面发表文章,它的便捷性给我们为学生发表作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在新浪网上为班级申请了一个班级博客,其中就有一个栏目叫做“我的文章我做主”,其内容就是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可以把自己所写的作文上传到其中。这样,大家通过上传自己的作文,让班级中所有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作文,甚至班级以外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作文,都可以在自己的作文下面写上几句点评或感想。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如果有的学生感觉自己的作文写得比较好,还可以到各大论坛把自己的作文上传上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为了自己的作文在网络上不被别人“吐槽”,就会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二、网络点评,让学生有进取心

在网络平台,只要是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的,不是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的,就可以随便发言。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让人很难知道发言者的真实身份。这些网络特征可以较好地让学生在网络上对别人的作文进行点评。由于文章不知道是谁写的,点评不知道是谁点评的,也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无论自己文章写得好与不好,都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是自己写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修改自己的作文,让自己的作文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因此,我把班级博客的地址发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长,甚至在网络的其他地方做了链接。这样就可以为班级的博客提高知名度,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经常光顾班级博客,去阅读班级同学的作文,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思考。教师也要每天都光顾班级博客,给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思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另外,在网络上,几乎每一个网站都会开设一些论坛供大家交流,让大家发表意见。所以,我在一些人们经常光顾的网站论坛上开设班级主题帖,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作文给传上去,让别人跟帖,这样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网络交流,让学生有写作欲

网络平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即时交流。像腾讯的QQ、微软的MSN等都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像腾讯QQ,除了具备聊天功能之外,还可以远程协助、群组讨论、视频聊天,还有发表学生作文的空间、互发邮件的邮箱等。这些功能可以给学生的作文交流提供很多便利。当学生在写作时遇到了困难,就可以通过这些交流工具向老师或者同学进行问询。而当自己写好一篇作文,但是不知道质量如何而不敢上传网上时,可以通过QQ邮箱把自己的文章发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老师,让好朋友读一读或者请老师进行修改,然后再上传到网络上。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所以,在网络上,我为班级申请了一个QQ群,把所有学生的QQ号都加进来,还有其他班级的学生、教师或者学生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互动平台中,让学生自主交流写作心得与写作技能,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总之,网络平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利用它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服务。我想,只要有网络平台的辅助,我们的作文教学效果一定有很大的提升。

摘要:网络平台以其交互性强的特点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学生激发作文兴趣,让学生在网络上获得写作的成就感,诱发学生写作的进取心与写作欲。

篇14:巧借网络环境 提高作文水平

一、巧借网络,拓宽知识视野

小学生写作需要做好认识准备和语言准备,阅读正是做好这两种习作准备的必要条件。网络就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在网上可以找到各种资源,作文资源也不例外。作文教学时,我们要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当学生读到兴致高昂心里有话不吐不快时,再鼓励学生及时写下心中所想并与他人交流,习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一组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到网上分类阅读。如该单元安排的是写景作文训练,事前则布置阅读写景的文章,学方法,积累词句;如该单元安排的是写人的文章,事前可布置学生阅读写人的文章……这样,到作文训练时,学生不仅写作思路拓宽了,还拥有了大量可用的语言材料。

二、巧借网络,激发作文兴趣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出题——讲解——作文”,小学生无话可写,在心理上形成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对作文兴趣淡漠。如何使学生克服种种消极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呢?我在长期的实践中,采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特别是利用校园网络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在写人物时,我常让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一两个电影片段,观察片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了解怎样才能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然后再由学生独立寻找几个人物写作片段进行比照,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配以生活中的事例,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另外,专题网站可以把学生的习作上传到虚拟网站上展示,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三、巧借网络,丰富习作素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无米之炊”这一老大难问题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作文教学倡导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以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但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太窄,传统的作文教学又囿于课堂,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作文量的增加,学生就会感到作文材料的匮乏,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在网络教学中,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网上的资源日渐丰富,如网络提供的图片、组画、记录片场景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就可以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让他们从多角度来考虑文章的立意、内容等,引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入情入境,弥补了小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鼠标轻点,大千世界尽在眼前。如写景,我引导小学生点击“自然风光”;叙事可点击“时事新闻”;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写作。我还请学生在班级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引导他们在主页上开辟“写作素材库”专栏,一方面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素材库;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记入“写作素材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和生活素材进行分类、选择、整理,每两周利用专题课进行写作素材交流,相互补充,去伪存真。这样,作文就不再成为“无米之炊”。有了互联网,学生还用得着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吗?只要我们上网搜索,写作素材取之不竭,应有尽有。

四、巧借网络,加强交流协作

在传统的课堂上,站在讲台前的教师总给坐于台下的学生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师生之间很难实现真正平等的对话。而网络由于交流的“虚拟”性,师生之间是无声且是双向的单独交流,能真正实现敞开心扉的平等对话,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复,给学生以最及时的指导,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变得更和谐更自然。除此之外同学之间也可随意选择对象随时进行对话,实现了更为有效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如在教学中,学生在确立自己的习作观点之后,我先让先让他们在网络的留言板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个别的交流与对话;再让他们运用POWERPOINT将自己的写作提纲进行演示,介绍自己的写作构思,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网上搜集到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作简要的点评,在指出构思成功之处的同时,更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是继留言板讨论之后的又一次讨论,不同的是前一次讨论在个别同学间展开,对象自由,话题也较开放,而这一次讨论是在全体同学间进行,对象集中,话题集中。学生在讨论中交流中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构思,使学习成为开放的过程。

篇15:作文 借铅笔

一天考数学,我高兴极了,因为数学一直是我的强项,平时老师在课堂上出的题目我都会。试卷发下来了,我认认真真的写姓名,班级,学号,写着写着小红拍了拍我,回过头问她什么事,她说:“我的铅笔断了,你能借我支笔吗”?我想,老师说过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自私自利,于是,我高兴地把铅笔借给她。

江西上饶信州区上饶市第十三小学二年级:王嘉霓

篇16:借文具作文

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们正在上美术课,老师让我们画一幅关于森林的画。

别的同学都拿起笔画了起来,但是有一位叫大头的.同学却紧皱眉头,四处张望,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了出来,但他还是没有找到水彩笔。于是,他对左边的同学说:“能借我用一下你的水彩笔吗?”左边的同学说:“你自己不带水彩笔,凭什么借我的?”大头同学很失望。他又对右边的同学说:“可不可以借我用一下你的水彩笔?”右边的同学答道:“全班有这么多同学,你怎么不借别人的?”这时候,大头同学非常伤心,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不要借给他,谁叫他不带水彩笔。”另一个声音说:“借给他。借给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把水彩笔借给他,他很感激地看着我。

接着,他拿起笔飞快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被老师表扬了呢!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原来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篇17:借雨伞作文

天下起了大雨,小青蛙撑着伞走在路上。这时他看见许多小动物有乌龟有鸭子,还有小蜜蜂他们都没有伞。小青蛙想:没伞的动物,有的可能会生病,那谁最需要伞呢?小青蛙又想了想他想:小鸭子的毛很光滑,雨水不会淋湿它,小乌龟有壳儿,它能随时躲进壳里,哦,对了,就应该给小蜜蜂,因为小蜜蜂它翅膀湿了的话就飞不起来了。

也回不了家了。小蜜蜂很需要伞,我得把伞给他。

篇18:巧借网络资源,改革作文教学

一、巧借网络资源的可控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爱好, 就能积极投入到作文训练中。运用多媒体光、声、像有力的冲击, 能使言、情、景融为一体, 极大地渲染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 确保学生进入角色, “我”手写“我”心, 流泻出心中最自然、真切的情感体验。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感与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能消除过去学生把作文当成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 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 写出好文章, 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巧借网络资源的直观性,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只有善于观察, 做生活的有心人, 才能写好文章。即教学生如何摄取有效信息, 提高信息输入率和质量, 丰富作文的感性材料。利用网络资源在显示中可有意定格、重播再现等功能, 为教学提供观察。还可以采用 录像多样 镜头、再现 观察场等 , 使观察对 象集中 , 观察时间充裕, 教师可以从容地进行指导, 确定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场面是较难写的, 用电教手段训练学生写活动场面,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借网络资源的多元性,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纲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按从说到写的顺序。”因为这完全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 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在“想”与“写”之间 , 需要架起一座桥梁 , 那就是“说”的训练。 因此, 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 让学生先写好口头作文。运用网络手段创设说的情境, 或再现生活画面, 或拓展思维空间……是训练由说到写的最好手段。写校园里的某处景物是观察作文, 教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头交流课上,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说得好的作文, 并配合多幅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图投影, 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 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挖掘习作素材, 学生把校园里的某处景物说得极其形象真切, 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利用录音机把说得好的作文录下来再次播放, 让其他同学听说、跟说, 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实践证明: 口头作文训练好了, 书面作文自然水到渠成。可见优化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还有利于为社会培养能说会道、才思敏捷的人才。

四、巧借多网络资源的交互性, 增强学生的评改能力

运用网络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 教师可将批改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 作用 , 从而改变 以往“纸上 谈兵”的低 效率批改 方式。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 每个学生的作文可由别人品头论足, 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教师示范改, 或师生评议作者改, 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 方式灵活。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 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 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采用多媒体网络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 而是全班师生。这样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 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多媒体网络还可以随时把佳作在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 为欣赏佳作开创开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当做范文与人交流, 心里会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 从而信心大增, 大大激发写作热情,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形成强烈的写作意识。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作文字词运用、选材谋篇和自我评改的能力。

五、巧借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借书记作文】相关文章:

卖书记作文04-27

背书记作文06-02

读书记作文07-26

卖书记作文1100字04-08

迷书记作文800字04-10

读书记作文400字04-11

窃书记作文400字04-11

丢书记三年级作文04-19

寻书记优秀作文04-24

西单书城购书记作文04-27

上一篇:住院总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区工会法治宣传下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