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2024-07-30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精选11篇)

篇1: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荣维木

2014年08月04日10:08 来源:《求是》

20世纪上半期,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参战国、战胜国。但对于中国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却大相径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中国虽然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了巴黎和会,却无法顺理成章地从战败的德国手中收回山东主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是,中国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身份,收复了被日本霸占的全部大陆国土和台湾、澎湖列岛,并且在战争进行期间,废除了与一切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两次战争的结局为何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一、中国率先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急于扩张的法西斯国家挑起的,因此,任何反抗侵略的行动都具有反法西斯主义的性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附属列强被卷入战争的情况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率先高举武力反抗法西斯侵略旗帜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抗日行动一开始就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和组成部分。1939年德国对于波兰的入侵开启了法西斯国家对欧洲的侵略战争,而1931年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的入侵则是法西斯国家开启了对亚洲的侵略。尽管九一八事变不像德国入侵波兰那样立即引起其他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直接对抗,但世界局势的变化却由此开端,即法西斯侵略开始对人类和平产生巨大威胁。这也正如战后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所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50页)九一八事变虽然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是由西方国家操纵的国际联盟并没有采取任何制裁日本的行动。这种情况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遥相呼应,瓜分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在英美等国尚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却高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立即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东北人民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等,毅然加入保卫中华民族的抗日武装斗争。虽然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国全民族一致对外的局面暂未形成,但是为了团结全国人民挽救民族于危亡,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各党派、各军队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终于,以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契机,中国形成了全民族一致对外的局面。事态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人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参见《毛泽东同志国际问题言论选录》,北京大学法律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59页)中国很快就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二、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开端,中国的全面抗战率先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战场。中国的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国人民在正面、敌后战场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4年时间里,中国是在敌强我弱和没有充分外援的艰难条件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独自抗击着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在抗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在全部战争时期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其中有14次战役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在战役中,中国军队以重大牺牲为代价不断消耗和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1937年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歼灭日军4万余人,使日本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美梦成为泡影;1938年徐州会战,仅台儿庄一役即消灭日军万余人;同年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3.5万人,迫使日本改变战略为对华长期作战。在抗日敌后战场,1937年八路军出师首战告捷,平型关一仗消灭日军1000余人;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大小战斗1800余次,消灭日军2万余人。另外,在长江南北广大地区活跃着新四军;在广东和海南岛活跃着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这些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大量牵制和消耗了日军。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载,投入侵华战争的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占总兵力的88%;1938年占总兵力的94%;1939年占总兵力的83%;1940年占总兵力的78%。中国的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战略计划。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日本就追随西方国家出兵苏联所辖的远东地区。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日本的用兵纲领里,就有“北进”内容,这对苏联的远东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而这个威胁的严重程度如何,又与中国的抗战有着直接关联。尤其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面临着德、日法西斯东西夹击的极大可能。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抗战牵制日军的战略作用充分地显示出来。为了维护“治安”,日军不得不向华北派遣更多的部队。因此,在德国入侵苏联要求日本配合的时候,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表示:“日本现在中国使用的兵力很大,北进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日本最后决定:“帝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暂不介入德苏战争。”去除了日本的威胁,苏联才敢把远东地区的大量兵力调往西线与德军作战。苏联元帅崔可夫中肯地评价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中国的抗战延缓了日本的“南进”战略计划。“南进”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另一个指向,即与欧美国家争夺资源丰厚的东南亚地区。日本早在1936年制订《国策基准》时,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计划。1939年欧战爆发,法国、荷兰很快投降,英美等国无暇东顾,于是日本认为南洋几成“真空地带”,正是完成“南进”的天赐良机。但是,日本却没有立即采取“南进”的行动,直到德国法西斯以闪电方式入侵苏联时,日本仍然表现出了对“南进”的犹豫。究其原因,是日本的多数兵力被牢牢地束缚在中国战场,不敢贸然开辟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对于日军的战略牵制作用,任何尊重历史的人都予以肯定。如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也十分看重中国战场牵制日军的巨大作用,他说:“中国一崩溃,至少可以使日本15个师团,也许会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攻印度,就确实可能了。”(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上部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66页)而事实是,中国自始至终都没有“崩溃”,仍然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独自抵抗着日本的侵略,这使得丘吉尔不能不承认,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继续牵制着日本陆军主要兵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用于东南亚战场的陆军兵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战争结束时日军向中国战区投降的兵力128万余人,这个数目超过了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的日军总和,约占日军投降兵力总数的50%。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盟军作战。1942年日军进攻缅甸,应英国请求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为了营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中国远征军曾与兵力4倍于己的日军作战,并成功地解救了包括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内的7000名英军。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做出的上述贡献,是以中华民族的重大牺牲为代价的。在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伤亡和损失超出了任何一个参战的国家。

三、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了榜样。近代以来,中国是一个屡遭外侮并丧失了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多少年来,无论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的国民政府,都曾为修改和废除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努力过。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才使这种局面彻底改变。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且由于中国对正义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43年,西方国家不得不宣布废除历史上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新与中国签订了新条约。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是一件大事。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世界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与解放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榜样。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为国际新秩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国家为争取人类和平而与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决战,战争目标是消灭侵略者,建立以维护和平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中国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新的国际秩序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1942年1月1日,中国作为四大领衔国之一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宣示要将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6月,董必武等人代表中国第一个在旧金山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同年10月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参与创建联合国的过程中一直主张消灭战后的殖民主义,提出保证联合国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及领土完整等原则,这对战后以和平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进步力量的上升创造了条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终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是不分党派的中华民族一致对外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的全面侵略使得中华民族整体和民族成员的利益高度一致。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实现。从军事方面来看,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使得中国必然出现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有了对敌作战的广阔空间。在英勇的对敌作战中,在广泛的人民动员中,共产党的力量尤其是武装力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产党的力量是通过对敌斗争壮大的,而不是“坐大”的,是消灭敌人和广泛动员人民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结果。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在打败侵略者的进程中得到壮大,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原主编)

篇2: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贫困的本质是人的基本发展权利被剥夺。因此贫困不只是收入贫困,还有多种类型的贫困。

20年之后,尽管中国还需继续消除8600多万贫困人口,但是还面临大量的“生态贫困人口”,即生活在那些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生态脆弱地区的人们,他们是因不能满足基本生活和生产的条件而被剥夺的贫困人口。保守估计,全国生态贫困人口有2亿人,相当于现有收入贫困人口的两倍之多,并且有重叠之处。

此外,我们也可以把那些饱受雾霾污染的人口界定为“污染贫困人口”,即一年内相当天数处在雾霾污染下或不能满足基本环境质量标准而被剥夺良好空气享有权的“贫困”人口,尽管他们不一定是收入贫困人口。保守估计,相当于全国城市人口的1/4到1/3之间,这是新的贫困人口,是一场直接或间接危及健康的看不见的战争。因此,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是中国政府的政治承诺。

从深层次看,中国社会内部生产力基本矛盾始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突出反映在人口、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这一基本矛盾上。这也决定了它们始终是中国在长期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限制因素之一。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工业生产国、世界最大贸易体,与此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最大发电量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最大主要污染物排放国。因此向污染宣战,也就成为中国政府最大的任务之一,也是最艰巨的硬任务。

李克强总理宣布了“向污染宣战”的2014年行动目标和计划: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

篇3:论抗战时期遵义的历史贡献

一、抗战期间遵义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民政府为促进战时大后方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 如1938年国民政府为“建设贵州经济, 安定后方”, 委任原实业部部长吴鼎昌为贵州省政府主席, 其倡议组建的贵州企业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阻碍遵义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为促进大后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军需物资运输的需要, 国民政府加大遵义地区交通建设的力度, “公路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桥梁、航道、铁路和机场建设也开始进行, 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兴起和发展, 形成遵义历史上第一次交通建设的高潮”[1]88。此外, 众多军工企业、院校等机构纷纷内迁, 大批难民涌入遵义, 这些因素带动了遵义经济的发展。

一批现代工业企业也开始创建,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40年2月兴建的大型面粉厂 (厂址在今红花岗区大兴路) 、1940年由贵州企业公司在红花岗区兴办的贵州丝织厂、1940年由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在汇川区兴建的遵义酒精厂等。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如火柴厂、电厂、卷烟厂、煤炭厂等也在遵义城区陆续兴办起来。

遵义地区的商贸流通在这一时期也呈现较为繁荣的局面。随着人口的增加, 遵义城内店铺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320, 部分商品的购销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 1940遵义地区市场上各色棉麻毛织品年销售额大于80万元 (法币) , 1943年年销售洋广杂货营业额15万元、销售煤油2000万桶, 约值14万元, 香烟年销售额40万元, 洋纱年销量3000包, 总值360万元[1]102。

抗战时期遵义的金融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先后有十多家公司银行在遵义设立办事处, 如四川美丰银行遵义办事处 (1939年4月开业) 、中国银行贵阳分行遵义办事处 (1939年8月开业) 、交通银行贵阳直隶支行遵义办事处 (1940年3月开业) 。此外, 还有一部分外地银行由于战乱也迁入遵义, 如大同银行衡阳分行、中国银行宜山分行等。除了银行, 遵义这一时期还兴办如信用合作社、金库、保险公司、钱庄等金融机构。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引进对遵义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尤其促进了蚕业、烟业等重要经济作物的生产, 并为之后遵义农业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二、抗战期间遵义文化教育的发展

众多文化机构、娱乐场所和文化组织开始兴办。文化机构有1936年8月筹建、10月开馆的遵义民众教育馆, 1942年筹建、1945年开业的遵义社会服务处文化服务组等;娱乐场所有1936年筹建的西南大舞台、1937年筹建的播声电影院、1940年筹建的庆华大戏院等;文化组织主要是各地先后成立的歌咏队、剧团、文艺社等, 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歌咏队有遵义青年抗日救国会歌咏队、民众话剧社歌咏队、农村抗日宣传队、遵义音乐教育促进会歌咏队、浙江大学大家歌咏队等, 著名的剧团有浙江大学的铁梨剧团、浙大剧团、陆军部病专科学校血痕剧团、遵义青年剧社等, 较具规模的文艺社有萍舸书画社、黑白文艺社、塔外画社等。

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得到开展。为了救亡宣传的需要, 遵义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影响较大的音乐作品, 如由陈福桐和潘名挥共同创作的《遵义青年抗日救国会会歌》、《保卫大武汉》, 由中共仁怀地下党支部集体创作的《打樵歌》, 由傅邦荣执笔、遵义音乐教育促进会编演的《壮丁》, 由杨友群、汪秋逸创作《江南三曲》、《血的礼赞》, 这些音乐创作应和了时代的脉搏, 为大众所接受。音乐创作的兴盛和众多歌咏队的成立促使了这一时期歌咏活动的活跃, 《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黄河颂》、《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在遵义城乡四处传唱。其次, 遵义的话剧演出活动在抗战时期异常活跃, 众多的话剧剧团先后排练了《雷雨》、《日出》、《寄生草》、《升官图》、《万世师表》等多个优秀剧目, 再加上部分知名演员和导演如邱玺、熊佛西、叶子等的参演和执导, 使这些演出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著名的漫画家丰子恺, 在遵义期间的漫画创作, 别具风格, 达到他艺术创作的高峰。还有当时流寓遵义的国画家魏西云、徐惕冰等与遵义的国画家常常联合举办国画展销活动。“1941年9月18至21日, 遵义民众教育馆举办九一八抗战建国书画展, 展出书画作品400余件, 观众达1.6万人次, 盛况空前。”[2]259上述文学艺术形式的主题都十分鲜明, 或者是声讨日寇的侵略、鞭挞其丑恶罪行, 或者是反映打击汉奸走狗, 或者是传授抗战建国知识, 或者是歌颂抗日将士, 或者是揭露抗日战争中当局的腐败, 总的目的在于抗日救国, 激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斗志。

同时期遵义地区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根据教育部1936年的指令:“对失学民众, 设法补授教育, 以便民族意识与现代生活常识能逐渐普及于一般民众, 将为建国图存增加力量”, 贵州省政府制订相应措施、计划“以期早日肃清文盲, 奠定抗战基础”[3]127, 遵义各地迅速作出反应, 普遍建立了战时民众补习学校与短期小学, 各类学校如小学、中学、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民众院校在此期间纷纷设立, 学校的数量远多于战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黔北原本没有高等学校, 但抗战爆发后, 一批内地高等院校陆续迁入遵义填补了遵义教育领域的这一空白, 如内迁的浙江大学、海军学校、中央陆军大学、军官外语班等内迁高等院校则是在培养、输送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1989年统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浙大毕业生40人, 其中80%曾驻足于遵义、湄潭[3]127。1938年10月迁往桐梓金家溇的海军学校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 “金家溇学子”中成为海军将级军官的有30多人。在遵义毕业的中央陆军大学的有普通班14、15、16期和特别班3、4期, 也为抗战输送了不少人才。

三、抗战期间遵义抗日救亡活动的开展及其贡献

第一, 作为战略后方基地, 遵义地区和人民在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斗, 振兴经济, 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一, 遵义为遭受劫难的沦陷区同胞和机构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条件和机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大片国土沦陷, 一大批军政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纷纷迁至西南、西北, 大批内地同胞也纷纷避难他乡, 作为战时大后方之一的遵义也敞开胸怀, 接纳安置了一部分机构及来自各地的避难同胞。这些机构和人口的迁入促进了遵义经济的发展, 反过来, 遵义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些机构在遵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为大批同胞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比如浙江大学, 在“西迁时仅有3个学院16系, 抗战结束后增至6个学院25系, 学生人数由之前的几百人增至二千多人”[4]20。

其二, 为全国的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力、财力支援。这些物力、财力的支援主要是通过交粮纳税、认购公债以及献金劳军等形式来体现的。据统计, 1945年遵义地区合计缴纳稻谷 (包括田赋和军粮) 395476市石, 占贵州省全省实征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纳税方面, 以贵州较大宗的税源论, 遵义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38。在认购公债方面, 遵义地区也作出了很大努力, 各县都曾发行战时公债及节约建国储蓄券, 并取得良好成效。如凤冈县1941年配发战时公债券1万元, 实收1万元, 节约建国储蓄券3万元, 实收3万元。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 遵义人民还发起献金劳军的运动, 动员各界人士有钱出钱, 支援抗日救国。1943年习水县成立慰劳抗日将士委员会, 开展征募鞋袜活动, 全县募集鞋袜2158双支援前线;同年赤水县劝募得款960元送省, 捐助购买滑翔机[1]36。

第二, 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全面抗战爆发后, 遵义各地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界救亡团体如青年抗日救国会 (简称青抗, 遵义县, 1937年底) 、民众话剧社 (遵义县, 1938年冬至1939年春) 、音乐教育促进会 (简称音教会, 遵义县, 1939年春) 、民先队 (湄潭县, 1938年春) 、三三〇团剧 (桐梓县, 1938年) 、学救会 (赤水县, 1938年) ……[5]184内迁机构在此期间也成立抗日救亡团体, 如浙江大学的拓荒社、黑白文艺社、全国学联促进委员会;1944年由西迁的一批文化界人士组成的“西南文化垦殖团”。上述这些团体存在期间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形式多样, 有创办刊物的, 如“青抗”曾办壁报《生活》, 每天一张;有上街游行的, 如1942年浙江大学掀起“倒孔运动, 并上街示威游行, 表达坚决抗战的决心;有演出抗战戏剧的, 如民众话剧社曾四处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救亡剧目;有演唱抗日歌曲的, 如桐梓县城区女校师生组成的“晨歌队”, 走上街头, 表演并教唱《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有张贴抗日标语的, 如在正安县抗日救亡运动委员会的领导组织下, 正安中学的学生一个晚上就写标语800多幅……除了形式多样外, 宣传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有的是劝募民众捐款捐物支援前线, 有的是动员人民积极参军参战, 有的是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有的是宣传抗日意义的, 有的是痛斥汉奸的……

遵义地区这些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揭露了日寇的侵略罪行, 营造出浓烈的抗战氛围, 激发了人民的抗日激情, 坚定了人民的抗日意志, 有力地推动全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踊跃参军杀敌。除了在后方进行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外, 遵义地区十多万优秀儿女先后奔赴抗日前线, 踊跃参军杀敌。

据统计, 八年抗日战争期间, “遵义应征入伍人员达139197人, 加上之前在役的人员, 全地区参军参战人数不会少于15万人, 占遵义地区人口总数的7%, 占全省应征入伍总人数的23%”[1]27。仅“遵义一个县, 参军人数就达44160人, 占全省人数的6.9%。又如凤冈县1940年2月, 一次就组织“抗日志愿兵团”约2000人, 县长亲任队长, 带队出征, 开赴岳阳前线[5]185。抗战前线的抗日部队, 如八十五师、一〇二师、一〇三师、一二一师、、一四〇师、新八师都是以遵义籍将士为基干。抗日疆场上, 遵义儿女与日军浴血奋战, 许多重要的战役, 如淞沪抗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松山战役都有遵义健儿的身影。成千上万的人为抗击日寇的侵略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同样也使遵义地区遭受到战争的创伤, 但同时这场战争也在不经意间使遵义成为重要的战略大后方, 其地位之重要超出以往任何时期, 从而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内地众多企业、院校和知识精英的重视、青睐, 这就为遵义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遵义人民则适当地抓住了这一机会, 使遵义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并以此为基础, 为当时的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抗战的遵义[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

[2]遵义抗战纪事[M].黔新出[图书]2005年内资准字第399号, 2005

[3]刘作会.遵义文化纵览[M].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4]遵义市地区地方志编委会.浙江大学在遵义[M].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东莞地处华南重要战略位置,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历史贡献。

东莞濒临南海,地处珠江出海口,位于香港、广州两个南方大城市中间,广(州)九(龙)铁路横贯全境,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日军占领广州、香港后,把广九铁路作为交通运输大动脉,把这两座大城市作为支撑其在中国大陆作战和太平洋战场的中转站。因此,在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东莞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一个战略要地。

东莞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后,对华南的军事战略要地实行空中轰炸,东莞境内的虎门要塞一带以及广九铁路沿线石龙、茶山、常平、塘厦、樟木头等镇,成为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日军占领东莞近7年的时间里,在“扫荡”和“清乡”中,杀害了许多东莞民众。东莞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也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2015年5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抗日战争期间东莞军民伤亡61000多人,财产损失5900多万元(国币,按1937年比价),间接经济损失无法统计。

东莞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东莞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莞是华南抗日劲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发源地。1938年10月15日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东江纵队的最前身。东莞人民踊跃参加东江纵队,其中担任东江纵队大队级干部的有30多人。东江纵队在作战中总共牺牲2500余人,其中有东莞籍干部、战士700余人。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总共1400多次,重要的战斗有27次,其中10次发生在东莞地区。在东莞地区发生的这10次重要战斗中,有被日军称为“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百花洞战斗,有致使日军大队长败归后剖腹自杀的梅塘反击战等。延安《解放日报》曾多次报道东江纵队在东莞敌后战场进行的重要战斗和取得的战绩。

《人民日报》2015年7月7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特刊”中的《回望血与火的十大战场》一文,登载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等十个战例,其中排列第七的是在东莞地区发生的百花洞战斗,并把这场战斗列为人民抗日游击队伏击战的典范,由此可见东莞敌后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影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当天,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日本侵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其中指出:“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这就表明了东莞敌后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所处的历史地位,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东莞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所起的历史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莞抗日军民参与抢救国际友人和盟军飞行员,并向盟军提供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为建立和巩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特殊贡献。

香港沦陷后,东江抗日根据地军民营救出被困的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俘的国际友人以及英国官兵,还有一些作战失事的美军飞行员,得到了国际和国内各界人士的赞扬。

参与组织这场闻名中外的秘密大营救,有东莞籍的王作尧、何鼎华。此外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活动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第一中队,也参与接应和护送从香港抢救出来的人士。

1942年11月下旬,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一架战斗机从桂林飞往香港轰炸日军的军事设施,返回时被击落于东莞龙和乡田心村塘头角,一名飞行员跳伞降落在田心村花公山上。田心村的群众将这名美国飞行员救起,送到大坑这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藏起来。十几天后,联系到国民党军队,使这名美国飞行员安全返回桂林的部队。

中共东莞县委和东江纵队在东莞各地设立秘密情报站,千方百计获取许多重要军事情报,提供给在华美军总部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其中有:1944年12月虎门及周边日军巡逻船只情况;1945年2月在东莞桥头附近失事的日军飞机上的重要文件资料;1945年4月樟木头日军仓库图;1945年5月广九铁路日军工事图,日军在东莞石龙以南、太平、虎门等地工事图,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春,广州江村和东莞的情报站分别侦察到番号为“波雷”的日军部队出现在广东惠阳淡水一带。“波雷”部队(日军一二九师团)原驻武汉与长沙之间,是日军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日军当时得悉美军准备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作战,故迅速命令“波雷”部队兼程南下广东应对。为防止行踪暴露,他们昼伏夜行,电台完全停止工作。美军正苦于“波雷”部队突然消失、无从侦测之际,对东江纵队送来的这份情报,如获至宝。对此,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官陈纳德、在华美军总部以及华盛顿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多次致电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我们对你们近来关于敌军及其活动、驻地和番号的报告特别感到喜悦,这些情报是重要的,实际上它是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揭露了敌人的企图和活动,帮助了我们的指挥当局取得更好的结论和计划”;“华盛顿对发现一二九师团及其消息致以庆贺”;“你们关于一二九师团的报告很优越,总部致以谢意”。这份极其重要的军事情报,为盟军对法西斯作战的部署和行动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促使盟军取消了类似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突袭的华南登陆计划,改为直接进攻日本本土。故此,这一情报,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尤其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结束方式和结束时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东莞抗日军民与日军展开通车与反通车的斗争,卡断广九铁路中段,为牵制日军对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和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3年,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失利,急需打通平汉、粤汉和广九铁路,以巩固广州、香港两个中转站。

其时,广九铁路沿线的敌我态势是:日军控制着广九铁路的前后两段;国民党部队控制着广九铁路中段;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广九铁路西侧创建的大岭山、阳台山两块抗日根据地,发挥了拱卫广九铁路中段的作用,使这条交通大动脉始终无法通车。

1943年11月11日,日军发动打通广九铁路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撤退,广九铁路中段遂陷入敌手。11月17日,日、伪军出动9000余人(号称万人),对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万人扫荡”。11月下旬,日、伪军对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多路围攻”。这两个抗日根据地军民,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了大片失地,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使日军荡平广九铁路两侧抗日根据地的企图落空。

日军对东宝地区的大“扫荡”被打破后,为确保广九铁路畅通,派重兵驻守广九铁路沿线。东江纵队在广九铁路中段不断开展破袭战,同时发动东莞民众破坏铁轨和枕木,并数度攻入宝安、东莞各地的火车站,使日军的广九铁路“全线通车”计划始终未能实现。对此,美国的《美亚杂志》曾作过这样的记述:“虽然日军已控制了铁路两头有两年多,但他们还不能使一列火车畅行全线。”

东江纵队和东(莞)宝(安)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严重地威胁日军的广九铁路交通线和广州、香港两个后方基地,起到了打乱日军作战部署、牵制日军行动的作用,从而支持和配合了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盟军在南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东莞人王宠惠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开罗宣言》的起草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为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3年11月23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出席。

东莞籍的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参加了开罗会议。会前,他主持拟定出席会议的方案。在会议期间的具体谈判中,他是中方主要负责人。

《开罗宣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宣言之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美、英三方参加《开罗宣言》的起草者分别为王宠惠、霍普金斯、贾德干。在草拟和讨论《开罗宣言》的过程中,王宠惠据理力争,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使《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日本攫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

开罗会议之后,王宠惠投身到拟定建立联合国的中方文件的起草工作中去,他首先主持国内关于集体安全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集体安全的十五点建议,成为中国外交决策层的主导意见。中国国民政府参与构建联合国的方案,基本以王宠惠拟定的方案为根据。

1945年4月至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是会议发起国之一。作为中国代表团10名成员之一,王宠惠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所提出的一些宝贵建议,被吸收到宪章之中;主持宪章条文的中文本最后审核和文字润色;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篇5: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并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4年的长期抗战中,中国军民牵制并消灭了日本军国势力的大量兵力,削弱了它的经济实力,对欧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期间,民国共消灭100万日军,中共共消灭日、伪共30余万。民国死伤490万军队,中共死伤20余万军队。日军、伪军共死伤150余万人。中国直接损失达5000亿人民币。百姓死亡近3000万。日本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百姓近10万。至于中国人民在日军铁蹄的蹂躏下,受摧残、受侮辱的悲惨情景,无法用数字表达。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中国人民就打响了反法西斯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局部战争不断扩大,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完全是按照《田中奏折》所确定的侵略计划实施的。它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构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同时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此,“九一八事变”不是中日两国间的一般军事冲突,而是日本企图实现其独占中国,进而称霸亚洲和全世界的第一步。习惯所称“八年抗战”,不仅事关现代史的真实,而且也关系到义勇军、抗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毛泽东在1945年就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起诉控告罪状书中,追究日本入侵中国所犯罪行也从1931年起到1945年止。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不仅标志着中国抗战胜利,也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结束。这样,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14年之久,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家中战争爆发最早,抗战持续时间最长,战事结束最晚的国家。据日本资料统计,“七七事变”之前,日本原有陆军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战争发动后,日本迅速扩军,增编了7个师团,合计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其中部署于国内2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中国东北5个师团,华北、华中16个师团。总计投入侵华战争21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7%以上④。1938年初,开始调整侵华日军的部署,进行了“徐州作战”。日军占领徐州,并打通了津浦铁路,企图通过攻占武汉、广州,摧毁国民党的统治中枢,迫蒋投降,以结束侵略中国的战争。为此,日本又增设了10个师团,总计兵力达到34个师团。除1个师团(近卫师团)留在本土,1个师团侵占朝鲜外,其馀全部投入中国战场,占陆军总兵力的94%以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是盟军四大对日作战区之一,成为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日本学者藤原彰在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史》中承认,“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可见,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中国的抗日战争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双方投入兵力400余万人,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成为当时世界基本矛盾在亚洲全面激化的最高形态。首先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侵华行径,同情和支援中国抗战的是苏联等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各阶层进步人士和劳动人民。苏联政府与中国政府于1937年8月21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更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支持。随后,苏联又向中国政府提供4笔贷款,并直接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对日作战。朝鲜、苏联、印度、加拿大、美国等10余国志愿援华友人陆续来到中国战场,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通过捐款、捐物和拒购、拒运日货等手段,支援中国抗战。美、英、法在1938年后为防日本“南进”,逐渐改变抗日战争之初的两面政策,也以贷款形式给予中国抗战一定的援助。

篇6: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一、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一)花卉种质资源的概念:

花卉种质资源:是指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的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观赏植物的总称。

(二)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花卉种质资源外延包含三个层次:

1、种与品种:野生种、变种、变型及人工选育或杂交的品种。

2、器官与组织:种子、块根、块茎、鳞茎、叶、花、果实、鳞片、珠芽、愈伤组织、分生组织、花粉、合子等。

3、细胞和分子:原生质体、染色体和核酸片段等。

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意义:

1、花卉种质资源是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基础;

2、花卉种质资源是育种、科研、创造有价值栽培作物新类型的重要源泉。

三、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一)物种多样性丰富:

中国是一个花卉种质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

中国被子植物总数为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

中国有3万多种高等植物。

中国特有的属、种极多,有243个特有属,527个特有种。

(二)花卉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 中国花卉栽培的历史有3000多年。

中国原产和栽培历史悠久的花卉,常具有变异广泛、类型丰富、品种多样的特点。

中国名花数量大,世界少有品种丰富。

(三)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

1、多季开花的种和品种多;

一年中三季、四季、二季开花的植物资源多。

2、早花种类和品种较多;

早花类的植物多在冬季或早春较低温度条件下开花。

3、珍稀黄色的种类与品种多;

黄色种类或品种是培育黄色花系列品种的重要基因来源。

4、奇异类型与品种多; 奇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 1)变色类的品种; 花色变化过程。2)台阁类型的品种;

该类品种是花芽分化时产生的特殊变异类型,形成一花之中又完全包含一朵花的特征,形似亭台在花的中央。

3)天然龙游品种; 4)枝条天然下垂的品种; 5)微型与巨型的种类和品种; 6)抗性强的种类和品种多。

四、中国花卉种质资源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1、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对丰富世界各国、特别是北温带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园林建设具有巨大影响。

篇7:中国抗战的历史作文素材

2.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3.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4.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大仲马

5.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6.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抗战名将宋哲元

7.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爱国将领冯玉祥

8.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

9. 放胆白山驱日寇;忍悲黑水灭夷蛮-东北抗联英雄赵尚志

10. 南山峨峨,生者百岁;天风浪浪,饮之太和-朱德

11.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12.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13.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14.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15.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16.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17.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8.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9.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20.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21. 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2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3.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24.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25.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26.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27.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篇8:中国经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中国青年一代的经济学家先跨出了第一步, 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去思考和观察中国经济改革, 希望在理论上能够解释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事实。这个集体的努力也在事实上推动了本土经济学家向现代壮行的进程。中国的GDP在过去的十年以平均8%的速度增长, 而俄罗斯、中东欧国家在过去的四年却经历了15%到50%不等的生产下降。在生产上出现的这一差异使得比较这些国家的转型经验以寻求中国的经验可能为其他过渡经济提供的教训 (如果有的话) 变得相当有价值。

(1) 价格双轨制:

企业高于计划配额的生产不受计划的限制, 其销售价格也不受控制;对于生产和销售, 两类价格同时存在。双轨定价的好处是它避免了国有企业由于政府支持的突然中止而垮掉。政府会逐步减少配额, 而市场价格存在收敛趋势。

(2) 增量改革:

经济的自由化政策仅允许新兴的经济部门扩张和建立, 而不允许整个经济部门失去政府控制;经济的新成分是在计划之外获得鼓励和增长的。

(3) 微观改革走在宏观改革前面:

改革方案最初集中于把产品市场的激励搞对而不是把要素市场的激励搞对, 也不是把要素市场的价格搞对。虽然中国通过双轨定价逐步使产品市场价格自由化了, 但为了保持转型的平稳, 大多要素价格而未被自由化。经济学家告诉我们, 微观经济的改善是产出增长的基础。

(4) 经济改革走在政治改革之前:

经济改革是在给定的政治体制内执行的。虽然中国经历了财政分权, 党和中央政府仍然任命地方官员。从经验上看, 政治集中的体制似乎更容易保持宏观的稳定。

二、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于经济发展和制度转型, 必然引起我们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政治维度的兴趣。 首先,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建立过程看, 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伴随所有制结构改革, 尤其是重塑公有制形式的过程, 其中重要的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改革实践证明, 哪个领域、哪个地区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力度大, 哪里的市场经济进程就加快。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国改革初中期对传统“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结构的突破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 而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还需要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作保证。

其次, 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看, 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对计划经济背后的制度层次的否定, 而不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计划经济的体制或机制层次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作为传统计划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以市场取代计划为基础机制配置资源, 主要是对计划经济运行的机制的否定, 解决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体制必须走世界各国共同的道路, 即市场取向的问题, 却并不表明解决了市场经济体制或机制所依赖的制度基础问题。基本经济制度作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层次否定, 具体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对单一公有制结构的否定。由传统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所构成的公有制结构, 曾是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所有制基础。这种公有制结构自我封闭、自我循环, 缺乏开放和活力, 排斥市场和流通。而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公有制为主体”, 则突破了这种公有制结构。这里“公有制”, 除了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外, 还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从而使公有经济成分具有了充满活力的新增长点, 并以之带动对传统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改革。二是对单一“公有公营”实现形式的否定。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相适应, 传统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仅有“国有国营”和“集体所有、集体民营”两种。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的公有形式, 也就不能不采取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要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则强调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三是对公有制那种由低级向高级“穷过渡”的否定。传统的公有制结构不但形式单一, 而且追求高级化, 于是不顾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特点, 推行集体所有制向国家所有制的过渡, 从而也加剧了公有制更加单一化。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 且又呈现多层次的特征出发,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相结合, 根除了指令性计划所赖以的国有经济包打天下的制度基础。

三、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及其经验既给予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信心, 也给予他们可以借鉴的政策方向。林毅夫说:“中国有很多的经验, 不管是在发展方面, 在转型方面, 还是在解决危机方面, 这些经验可以和其他国家共享, 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均会有帮助。”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 中国也曾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果一方面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林毅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均认为, 中国这一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 尤其是投资于瓶颈领域以促进长远发展的经验, 对危机下的其他国家都有所助益。

当然, 在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中, 中国经济政策也有过诸多失误。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中国经济向世界敞开大门, 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吸取经验, 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决策为中国应对各种经济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就举例说, 正是由于中国在过去多年一直采取负责任和审慎的财政政策, 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额都很低, 从而使中国有空间采取有力措施, “由于政府有能力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 可以说, 中国人民正在享受政府此前财政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当然, 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中国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深化和丰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指出, 中国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取得的成功, 是建立在可应变的战略和政策基础上的;而一系列旧问题得以解决, 新问题又会产生, 中国的政策和战略也必须进行转变。 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 中国发展模式也在顺势调整与创新, 并会由此产生新模式。毫无疑问的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 也将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斯蒂格利茨评价道:“我们希望中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功, 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从中得益。”

四、总结

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制度的转型和变迁方面, 对经济发展现象的比较研究, 高度关注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制度、治理、政治制度、行政官僚、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禀赋、增长战略、政策选择等涉及领域。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 不可藐视。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发展和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 就中国的经验对经济发展理论做出的贡献和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篇9: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改革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最近10多年来,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力量。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1年增长4.6万亿美元,占同期世界经济总值增量的14.7%。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比重增加至9.3%。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趋稳,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稳定进出口规模。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12.8%,中国进口量增长2.9%,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增长的国家。中国因素支撑了许多受危机冲击国家的出口,刺激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提振了人们的信心,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巨大拉动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在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贸易政策审议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经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随着加速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中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了国际市场多种多样的需求。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环节的规模经济优势和加工成本优势,部分地消化了上游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贸易伙伴消费者实际购买力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2001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口总额扩大了约5倍,年均增长约20%,中国迅速扩张的进口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贸易伙伴扩大出口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目前中国已经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是欧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和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在快速推进,内需持续增长,不断扩大和开放的市场将为贸易伙伴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7月,中国已经对36个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原产的4700多个税目商品实施进口零关税,约占全部税则税目的60%。中国已承诺将继续扩大对已建交最不发达国家的给惠范围,使实施零关税商品达到全部税则税目的97%。零关税措施促进了最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2010年,中国自最不发达国家的货物进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8%,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中国政府积极倡导以“均衡、普惠、共赢”作为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努力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作为迅速成长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多哈回合谈判等国际对话和合作机制,努力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及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不断加强与新兴国家在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篇10: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一)知识目标:

(二)立意目标:

(1)联系旧知识,理解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土地政策,认识中共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阅读史料正确认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地位。

(3)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梳理中共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进而认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4)综合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活动认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学习重点:

(一)举要:

1、知识点:中共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和措施(土地政策、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七大”

2、能力点:

(1)联系旧知识,理解中共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的土地政策,认识中共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阅读史料正确认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地位。

(3)从中共“一大”到“七大”,梳理中共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分析其中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进而认识毛泽东思想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4)综合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活动认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二)剖析:

1、中共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集中反映了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对象共同抗日。但其中也带有反封建性质。中共关于土地问题的政策体现了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2、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王明的“左”倾错误到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中共自诞生以来革命指导思想几经波折,有失误也有正确,在整风运动之后,全党统一了思想,在行动上更趋向一致,中国革命的力量更强大了。

3、中共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努力促成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并开辟敌后战场,反对投降坚持抗战,克服根据地面临的严重困难,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大反攻等一系列史实说明了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导入和小结设计:

1、导入:40年代初,中国抗战进入困难时期,不仅有来自国际的因素,而且也有国内的因素,国内外潜伏着一股投降的暗流。而中共坚持抗战,敌后战场抗击着大部分日伪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小结:抗日战争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1940年,主要政治力量对日帝的不同态度:

1、汪精卫:投降日帝,建立伪政权

2、国民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3、中共: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1)背景:(阅读课文原始资料分析)

(2)结果和意义:

二、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

(一)困难:

1、原因:

(1)大“扫荡”

(2)国民党军队封锁包围

(3)自然灾害

2、概况:

(二)克服:

1、军事上:反“扫荡”

2、政治上:

(1)“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联合政权。

(2)土地政策:

①内容:

②影响:

③说明:

④联系:

(3)精兵简政:

3、经济上:大生产运动

(1)必要性:

(2)内容:

(3)成果:①物质:②政治:

4、思想上: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

(1)背景:

①历史和现实因素:

②目的:

(2)内容和方针:

(3)性质:

(4)意义:

(三)结果:1944年起,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巩固,严重困难已经克服,为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中共“七大”:

1、背景:

(1)国内:局部反攻的开始及其成果(1944年)

(2)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3)目的:争取光明的前途

2、内容:

(1)《论联合政府》

(2)党的任务:

(3)确立毛泽东思想

中心议题:制定争取抗战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政治路线。

3、意义:(结合课后练习题2)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战略大反攻阶段:

2、胜利:

3、历史意义:

[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阅读]《抗日战争和二十世纪的中国》(华师大·刘学照)

五、问题设计:

(一)概括1940年中国主要政治力量对日帝的态度,并用史实说明。

(二)关于“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及其克服”的问题:

1、造成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2、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四个方面概括中共采取的对策。

3、“三三制”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4、1942年土地政策和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造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历史影响是什么?

(三)关于中共“七大”的问题:

1、中共“七大”召开的国内国际因素分别是什么?

2、联系以往中共的会议,论述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 高一历史说课稿j精选

★ 历史说课稿

★ 历史历史说课稿

★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

★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 抗日战争调查报告

★ 坚持的高一议论文

★ 高一作文坚持700字

篇11: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开场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电信4班三组的孙玉馨。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多少年来,我们的祖国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逐渐熄灭的战火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让世界听到了东方雄狮的怒吼!

下面,奏国歌,请全体起立!

(国歌起。。国歌停)

大家请坐!

(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其他盟国一起,接受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从这一刻起,侵略者终于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接受正义的审判。

(2)在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中,中国为抵抗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牺牲。日本侵略者早在1931年就开始侵略东北地区,无数中华儿女被日寇的铁骑践踏。1937年,野心日益膨胀的日本人,挑起了他们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城枪声响起,那是对千万热血将士的呼唤!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伟大的中华民族中,爱国将士如同一颗颗明星,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

(3)毛泽东主席,抗战的坚定领导者之一。他的民族大义在这个危急的时刻领导了共产党的钢铁队伍。他领导军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粉碎了日寇分割包围抗日力量的阴谋;他积极领导抗战,成为无数军民的精神支柱;

(4)彭德怀元帅,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指挥八路军奋勇杀敌,发动的百团大战更是取得了辉煌战绩,极大鼓舞了军民的士气;

(5)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侵略者浴血奋战,进行的一次次大型会战大量消耗着侵略者的有生力量,拼死挡住了日寇侵略的步伐;

(6)(6)孙立人,率领中国缅甸远征军勇敢走出国门,以少数之众重创远多于自己的日军,创造了中国军队的奇迹!儿郎十万,还乡三千。无数的鲜血凝聚成的是中华的魂!

(7)听呐,武汉富金山上那九天九夜的枪炮声!国军全副武装的德式师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团团围攻下,在小小山头上坚守了整整九天!一万四千人的队伍啊,最后仅剩八百人!这是何等的民族血性!(8)而反观侵略者,无一不是双手沾满鲜血的丧心病狂之徒。东条英机,这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为了侵略无所不用其极,是侵华战争的头号战犯,血债累累!其他的侵略者也是这般,他们犯下的罪行,永远不会被历史宽恕!

(9)抗战的八年是艰苦卓绝的八年,是挥洒热血的八年。人民群众积极建立后方根据地,用自己的努力造就了日寇永远攻不下的精神堡垒、血肉长城;

(10)几十场大型会战,英勇的中华儿女亲手用侵略者的血,告慰着牺牲同志的英灵!

(11)淞沪会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发动主动反击!八十万国军将士血战上海,死死守住国门。战火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国军将士付出了三十万人的惨重代价,为后方的重工业向内地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让日寇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破碎,用现实给了他们一记狠狠的耳光!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12)台儿庄战役,几乎全歼了日军一个师团,让日寇付出了两万人的代价,并且彻底打断了日寇进攻的步伐,为中国赢得了抗战中第一个全面胜利!

(13)就这样,在烽火硝烟中,我们的先烈斗争了八年。这段时间里,中国承受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付出了3500万人的牺牲,还有56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才换来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14)这场胜利,让中华儿女终于能扬眉吐气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以强大的姿态,向尚有野心的国家说:“犯我中华者,虽强必戮!”

(15)而今,硝烟已经散去,和平的阳光温暖着中华大地。但是,我们不可以忘记,历史不可以忘记!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仍在活动,意图否定这段血的历史。他们不断煽动议会,提议解禁集体自卫权,妄图恢复当年的军国主义!其他的邻居也在蠢蠢欲动。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苏珍宝岛反击战等数场局部战争,战争的威胁,似乎仍没有远去。

(16)中国追求和平发展,但这绝不代表我们会任人欺凌!中华儿女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永远不蹈

当年的覆辙!

(17)当今的中国正在崛起,而崛起的道路上,注定充满坎坷。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面临着空前巨大的领海领空等压力。而我们作为祖国下一代的建设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危险的局面,决不允许悲剧重演!

(18)把握机遇,开创未来。抗战已经过去七十年,但是它永远会是我们心中的警钟。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亿万炎黄子孙团结起来,必定能雄震四方!同学们,奋斗吧!为了先烈的鲜血,为了祖国的明天!

上一篇:南阳理工学院国庆节放假通知下一篇:项目年度安全管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