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

2024-08-03

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诊所实习报告

姓名:卓玛次仁学院:法学院

学号:2008101306

班级:08级05班

2011年3月22日开始了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诊所进行的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生活,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和不断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是难忘的也是对自己的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机会和挑战。现将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情况和所学所得总结如下:

旁听篇

诊所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诊所的理念和接待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相关注意的事项和应当具备的态度,法律援助的意义及上访制度存在合理与否的讨论和接待上访人时应当具备的素质和明辨是非能力等,以便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启发我们的思考和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2011年3月9日,开始了我们诊所的第一次旁听,我们诊所的同学集体到昌平区人民法院旁听一六人涉嫌寻衅滋事罪的案子,这是我第一次去法院旁听,真切地感受到了法院庭审的流程和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所发挥的指挥性作用,不过出乎我意料的是辩护人的反应,受电影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一直坚信律师在法庭中应当是口若悬河巧妙答辩,可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辩护人几乎没有发出异议的声音,只有其中一个辩护人对涉嫌的罪名提出了异议,他认为罪名为妨害公务罪更恰当更符合事实,庭审结束后法院并没有当庭宣判,我们也不知道法院最后定的是什么罪名。回去我们主要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妨害公务罪和寻衅滋事罪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我国刑法中很多罪名并不能截然加以区别,罪名之间存在很多关联性和模糊性,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很难一下子判断是此罪还是彼罪,所以法官还是具有比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而法官个人职务素质千差万别,所以所判的罪行相应的会有差别,这对法官职务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法官慎重判案是有必要的。

之后还去了两次,其中一个是我们诊所接待的第一个刑事案件,即王忠仁涉嫌故意杀人案,简单的案情是这样的,被告人王忠仁和被害人吕广柱之间长生了一点小矛盾,被害人向厨师长告状说被告人说厨师长的坏话,被告人想找被害人了理论,于是第二天凌晨持刀进入被害人宿舍,被害人脖子划伤,被告人说只是想吓唬一下被害人并没想要杀人,脖子上的伤是被害人自己撞上导致的,而被害人说是被告人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来回割,二人各执其辞,总之被告人间被害人脖子流血并喊救命后就拿刀逃跑,然后割脉自杀,被人送往医院,自杀未遂,被害人也被送往医院,被鉴定为轻伤。在课堂上大家集体讨论了该案子,看似简单的案件,实际分析操作起来却非常的复杂,大家对该案子的定性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伤害罪既遂和无罪。我支持故意伤害罪的观点,讨论结束后根据要求我们写了对被告人的讯问提纲,当老师会见被告人之后我们通过对案卷材料分析写了辩护词,4月27日,该案在北京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我们的老师作为辩护人,带我们去旁听,案件审理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法庭辩论阶段,针对公诉人故意杀人罪的起诉,老师以故意杀人犯意转化为故意伤害罪进行了精彩的答辩,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说理性,我发现老师在答辩中并没有冷冰冰地念发条,或者僵硬地运用法律,而是结合人的一般常理和复杂的心理状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答辩,我见识到了老师的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庭审结束后一位审判员问我们是主张什么罪名,老师代我们作了回答,说老师的辩护词是根据我们同学写的辩护词总结的成果,那位审判长说司法实际毕竟和学术理论不同,老师说不管法官最后定什么罪,我们尽全力完成我们的任务就好了。

王忠仁涉嫌故意杀人案子,是我第一次全程参与了一个案子经历,从对案卷材料的分析,阅读分析理顺讯问词中矛盾和不同的地方,注意培养寻找证据时注重证据三性的敏感度,学习书写讯问提纲及辩护词等法律村文书,从老师那儿学会到,作为律师,要想更好地执行职务,不仅要精通法学知识,还需要博览群书,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更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责任心。旁听多次我却发现每次旁听的庭审案件都没有一个是当庭宣判的,为什么合议庭不当庭宣判呢,我觉得合议庭不敢不当庭宣判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应当归因于法院审判体制和法院内部实行的错案问责制,我国法院内部存在审判委员会,而且法院内部实行个人问责制,所以审理具体案件的法官具有更多的依赖倾向,谨慎判刑,不敢当庭宣判。当然不当庭宣判有很多益处,通过集思广益,谨慎判决案件,能够减少错案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法官,但是我觉得不当庭宣判的弊大于利,首先不当庭宣判会会导致审判活动欠缺透明,使被告人等相关利害关系人容易产生猜疑法官背后暗箱操作,影响审判的公正,降低了法院判决的信服度和权威性;其次,不当庭宣判会影响法院判案的效率,耗费更多的司法资源和成本;再次,法官不当庭宣判会就会造成刑事案件被告人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个案中的被告人的时间成本和人身自由成本不应当成为法官业务素质不高的代价,合议庭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对案件进行繁简分流,根据司法实践,大多是案件时属于普遍性的,多发性的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简易程序制度,所以对于大多数案件法院有当庭宣判的必要性,即使在庭审中出现证据不足,存在疑点,无法查清事实的情况,也应定根据疑罪从无德原则进行宣判,对于某些确实案件复杂,影响重大的案件,确实有必要时就应当定期宣判,以保证慎刑,判决更加公正,避免出现错案,维护司法权威。但是,可以看出来,在我国,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实现法官当庭宣判的路还是很长的。

模拟法庭篇

旁听使我们深切体会了法院审理案件的流程,但仅仅了解还不够,为此,诊所班以三个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模拟法庭,积极参与,亲身体会,从庭前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宣判,真正参与过程中会发现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如被告人数时法庭调查阶段分别调查,被害人出庭时被害人的位置等,程序的先后顺序问题,如公诉人先宣读起诉书、先发表公诉词等,法官特别需要发挥主持整个法庭庭审流程的作用,模拟法庭,多了一份经历,也是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一次评估,更是发现不足为将来做更多准备的一次机会。

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篇

去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之前和之后,我心中的监狱形象完全不同。北京少管所环境优美,少年犯的住宿条件不错,少年犯虽然因为犯罪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是少年犯首先是人,应当由基本的人权,北京少管所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理念,提供教育,并进行各种技能教学,我觉得那样使将来他们出狱时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立足,预防新的犯罪。青少年犯罪屡有发生,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原因如自身的心智不成熟,有客观的原因如家庭,学校甚至这个社会的原因,我觉得客观原因在导致青少年犯罪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因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其极其容易受到家庭环境,学校学习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影响,所以青少年犯罪比例的上升和客观环境有密切的关联,所以青少年犯罪具有很大的可预防性,关键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要负更大的责任,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环境。

提供法律援助篇

在诊所实习,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我们诊所接待的当事人几乎都是上访者,以前的我从没有接触过当事人,所以这次实习,对我影响最大,感触最大的是接待上访者的经历。我接待的上访者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就是文化水平低,案件大多数都与行政权权力有关,且案件大多数都是几十年都没有被处理的案件。我们对于当事人的案件几乎不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最多只是倾听他们的申诉,运用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帮他们分析案件,然后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书写法律文书,其余的我们就几乎帮不到,因为虽然中国在法律上容许越级上访,但实际上,据那些上访者的诉说,发现在信访制度下,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外,信访人的诉求往往被打回到作为信访对象的地方政府处理,从而使信访者的问题得不到处理反而更容易遭到报复。

在此过程中,每接待一个当事人,倾听他们诉说的案情,就成了一种透过他们了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状况和问题的途径,我发现很多上访者之所以要上访是出于被逼无奈,他们的案子在地方得不到处理,求诉无门,地方政府不作为,官官相护,而他们更青睐于相信中央政府最没有官官相护的嫌疑,中央政府的处理意见能够给地方政府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信访的转信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根据我国行政体制,中央政府最多也只能管到上级政府,而管不到省以下,而很多上访者的问题就是属于中央不能直接管些的政府和村组织处理,因而导致很多上访者的问题是实际得不到解决处理。此外上访制度设计的本质或者最初初衷是通过信访,通过民情了解社会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参考资料,做出更好的决策,发现并化解社会矛盾,而信访者更愿意采取上访的方式,给政府以压力的方式来实现个案或具体问题的落实处理,所以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访者的问题大多数都得不到实际处理。接待当事人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验,尤其对我来说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考验,刚开始我会有点害怕自己做不来,但是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待当事人,去发现自己的欠缺点并成为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我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接待了一位申诉涉嫌信用证诈骗案的当事人,该当事人因为不懂常识,把银行存折的密码告诉银行办事人,导致该银行办事人运用专业技术盗窃了其存折上的存款,这对我触动很大,类似这位当事人的人普遍存在,因为不懂所以被骗,人最大的恐惧应该来源于无知,很多不行的发生就使源于人的无知,在分析当事人的案件和接触其他刑事法律诊所的同学时,我发现自己孤陋寡闻,知识面狭隘,这些是我最大的缺陷,也是引起我恐惧的根源,在大学阶段我必须要尽力去弥补这些不足,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将来能够更好地面对现实社会,最大的感触就是想要在这个现实社会更好地生存,就必须要走出无知的围墙。诊所为期四个月的实习经历,是我在大学难忘的经历,是一种体验和考验,是一次锻炼自己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在此我非常感谢诊所的老师们给了我这个机会,谢谢你们给了我正确评估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卓玛次仁

2011年6月22日

篇2: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

“六·五”普法宣传活动报告

一、活动简介

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六五”普法规划确定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十项主要任务。这十项任务的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着重大意义。2011年10月19日在宁夏银川西夏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于2011年10月19日在西夏区工人文化宫、西夏区同心路举办了“六五普法”法制宣传活动。以下为活动简介:

(一)朔方路街道“六五”普法活动启动大会——法律服务走进起社区

活动由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主办,由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办事处协办。活动于2011年10月18日15:00-17:00在朔方路街道办事处礼堂进行。

(二)“六·五”普法宣传与义务法律咨询——西夏区工人文化宫、西夏区同心路

活动由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共同主办。活动于2011年10月19日。活动于当天9:00——14:00西夏区工人文化宫、西夏区同心路进行。

二、活动的突出特点

(一)多家单位共同合作

本次“六·五”法制宣传活动的成功,是多家单位工作努力的结果。在本次活动中,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司法局,与宁夏自治区广播电台经济频道、北方民族大学大学校报,北方民族大学校报,北方民族大学新闻网等校内外媒体,与朔方路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的9个社区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合作。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通过提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实案例讲解,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法律知识;通过在活动现场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问题解答,提高了社区群众对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通过为街道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决了较多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通过对有案件纠纷的当事人进行接待,解决了一定数量的案件纠纷,切实促进了社会稳定;通过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最后通过对有关问题进行调研,明确了我们以后的工作方向。

(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⒈活动内容紧密结合群众需求。通过活动前期的精密调研,我们对当地群众的有关法律知识方面的需求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进行了极具针对性的准备,为老百姓提供了真正需要的法律。⒉法律咨询人员配置得当。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有大

二、大

三、大四不同年级的本科生,更有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律师和教师。大家对法律有着不同深度的理论和实际接触。通过本次活动,法律诊所的学生可以通过接触实际案例来转化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在为社区群众服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有效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本次活动了解群众法律问题集中的地区,以及在什么领域最易发生法律纠纷。

三、活动的前期准备

本次活动,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全体工作人员从10月初开始准备。

(一)策划详尽,分工合理

在10月初,在综合考虑了各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的活动策划:1.对活动的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布置;2.根据各组不同的工作职能,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各项工作的进展状况,对各组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3.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流程安排表和人员工作分配方案,保障了当天活动的有秩序进行。

(二)实地考察,对活动地点进行全方位把握

通过对活动地点的实地考察,与司法局、街道办事处、社区进行充分了有效的沟通,确保了这三方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为活动的前期宣传动员、活动后勤保障、活动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到朔方路街道、工人文化宫前后共进行了3次考察,涉及到与社区的谈判沟通、活动后勤考察、前期宣传动员考察、活动场地布置等多个方面。

(三)细致入微,保障后勤质量

本次活动的后勤工作主要由组长及监督委负责。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负责人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包括以下方面: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活动预算;采购了活动所需的各项物资,提供了卫生安全的餐饮等服务,及时解决交通问题。

(四)多种渠道,促进活动宣传

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主要班长负责。在活动的各个阶段,诊所的负责团队因时制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海报、横幅、展板等进行宣传;2.借助宁夏电台等媒体资源,扩大活动影响力;3.在活动当天,采取流动宣传、宣传进商户等别出心裁的方式。

(五)专业分工,提高中心志愿者专业技能

本次活动中的诊所学员法律知识学习和活动当天的咨询接待工作由各组组长统筹。在活动前期准备阶段,学术部参考往届普法宣传活动专题设置,结合诊所学员的学习情况,充分考虑了社区群众的相关需求,将法律诊所全体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专题小组,号召全体学员搜集法律法规,并互相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六)开诚布公,与协办单位进行充分沟通

与各协办单位的具体联系由班长负责。诊所的班长通过多种方式,与各协办单位进行了充分沟通,做好了信息的收集与回馈工作,为法援拓展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四、活动成果

10月19日当天,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法制宣传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扬法制宣传之风

活动当天,共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600多人,发放中心简介宣传单1000多份,法律知识宣传单3200多份。通过解答问题为前来咨询的大部分群众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困惑;通过发放及讲解法律知识宣传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区群众的法律知识;通过发放法律诊所简介宣传单,提高了法律诊所法律援助的知名度,为社区群众有问题找法援打开了方便之门。以下为具体数据: 表一

内容 前来咨询群众 发放中心简介宣传单 发放法律知识宣传单

(二)维人民群众之权

活动当天,法律诊所学员接待了多起有实质案件纠纷的社区群众。通过提供法律意见,代写法律文书,以及在活动之后对案件进行法律援助等多种方式,解决了部分群众的法律纠纷,切实维护了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以下为工人文化宫、同心路区两地在活动当天接待案件数据:

表二:“六·五”普法活动当天接待案件统计表(单位:件)

项目 消费者权益保护 劳动争议 房屋产权和拆迁纠纷

合同纠纷 其他侵权 婚姻家庭 其 它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总汇

(三)法制咨询问题清单

活动结束之后,各组组长负责对本次活动法律咨询和接待的案件进行了总结。对活动中重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法制咨询问题汇集。对社区民众重点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法律援助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了明确了初步的方向。

工人文化宫

0 10 6 7 6 8 2 1 1 41

同心路 1 4 5 2 4 4 0 2 0 22

工人文化宫

440 650 1900

同心路 191 420 1220

总计 631 1070 3220

五、活动经费报告

活动结束之后,内务部对本次活动的各项花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具体数据如下: 表三:12·4活动经费开支表(单位:元)

项目

充气拱门、展板、横幅、宣传单 法条法规、法律知识宣传单 邀请函、台签及小件物品

餐饮费 交通费用 总计

六、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北方民族大学的良好口碑

无论是在活动前期与社区进行接洽,与律所进行沟通,与媒体商谈合作,还是在活动当天对社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学校的良好口碑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因为我们来自北方民族大学,他们相信我们的诚意,更相信我们的实力。

(二)学校领导及诊所老师的大力支持

本次活动得到了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领导和诊所老师的大力支持。主要有以下方面:1.正确的指导方针。在活动前期,法律诊所负责人多次向王银梅老师汇报工作,王老师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指导,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2.充足的经费保障。在活动进入正式准备阶段之前,张静院长就为本次活动确定了“专款专用”原则,在王老师和张老师的努力下,法援预支了充足的“六·五”活动专项资金;3.亲自指导鼓舞士气。活动阶段,诊所老师的亲自进行指导,极大的提高了法律诊所学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充足的前期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法援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活动的场地、后勤、宣传、内容、外部联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

(四)法律诊所的精诚团结

在本次活动中,法律诊所全体学员无私奉献,高度团结,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活动前期,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为工作原则,结合具体实际,对各组的工作进行了分工,具体落实到了每一个学员。因为大家的团结,各项共组得以有序展开;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家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工作;因为共同的信念,大家始终任劳任怨,士气高昂。

金额

(五)各协办单位的积极配合

各协办单位对本次活动,提供了大量支持。社区为活动提供了桌椅、投影仪等物资,并在活动开展之前进行了有效动员;法律诊所的多名指导老师,为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智力资源;宁夏电台的大力报道,极大的提高了本次活动的知名度;学院学生会的多名志愿者,完成了多项工作。当然,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前期目标不明

在活动开始准备之时,并未确定在银川西夏区工人文化宫、同心路、朔方街道办事处同时进行。准备工作都是围绕在社区活动展开。后来与宁夏司法局朔方路司法所在朔方路街道办事处开展活动,在同心路开展活动,准备时间较短,工作较为匆忙。

(二)信息沟通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历来倡导公开、透明的法援。法援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必须及时反馈,保证每一个诊所学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本次活动中,因为紧急状况较多,部分事项是在做出决定之后才进行公布。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这一工作宗旨。然而,通过事后的反思和总结,大家已经对本次活动的事项基本表示认可。

(三)考虑问题未充分联系实际

有些问题的考虑,只是结合了我们所处的实际,并未与社区群众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虽然之前的调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一问题,但仍然存在):1.在设置法律咨询小组的时候,只是从我们所学的知识出发,认为应该分成哪几个小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具体社区的具体需求,以至于在活动前一天最后考察之后有了一定变动;2.部分宣传单数量较多。为了充分保证活动质量,法律诊所援助中心简介宣传单和法律知识宣传单的印刷数量较多。在活动结束之后有较多剩余。

(四)一些细节没有十分到位

本次活动准备过程中,一些活动细节并没有考虑完备。例如在西夏区工人文化宫活动中,所带的相机中途没电,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较多不便(虽然最后借助于校报记者的相机完成了这一工作,但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七、结束语

在诊所各位老师的辛勤指导下,在法律诊所学员的认真工作下,在各协办单位的通力合作下,本次“六·五”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活动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都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诊所会更加卓越!

北方民族大学法律诊所

银川市法律援助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工作站

篇3: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

法律诊所教育 (legal clinical education) , 又名“临床法学教育” (clinical program) , 主要是指通过援用类似于医院诊所培养医生的实习形式, 让法律诊所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具体处理法律案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务技能。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共有三种:机构内部的委托人诊所、校外实习计划、模拟课程。限于篇幅, 本文所述的法律诊所仅指“机构内部的委托人诊所”。依托于此类机构内部的委托人诊所的法律诊所教育包含如下四要素:法律诊所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学生亲自代理一定领域的真实案件;法律诊所的教师与代理案件的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单个教学关系, 教学的中心则是学生所获得的诊所经验;对案件代理的程序及结果承担主要职业责任的是学生而非教师[1]。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目的则在于提高学生的实务技能, 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社会[2]。

法律诊所教育最初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19世纪的美国法学院中, 法学教师主要实行如下三种教学:学徒制教育中所蕴涵的实务技能培训教学, 盛行于当时欧洲法学教育模式中的通识教育, 将法律作为互相联系的理性原则而进行的系统化分析教学[3]。由于这三种教学都在提高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严重欠缺, 故19世纪90年代后期, 美国法学院的教学工作中开始出现判例教学法。虽然判例教学法很快风靡于美国法学院, 但人们对这一教学法的适当性和实效始终议论纷纷, 一些法学院开始摸索建立法律诊所。1921年, 由卡内基教育进步基金会资助的瑞德报告 (Reed Report) 指出, 需要对准备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进行如下三方面的教育:通识教育、法律理论方面的教育、实务技能培训[4]。由于判例教学法只完成了第二部分的教育, 也即法律理论方面的教育, 法学院尚未对学生提供有别于学徒制教育的实务技能培训,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 约翰·不莱威 (John Bradway) 和杰罗姆·弗兰克 (Jerome Frank) 开始正式倡导将法律诊所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一个天然组成部分[5]。但是, 由于诊所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师资, 也由于很多法学院认为提供实务技能教育将会使自己所提供的教育难以与学徒制教育相区别等原因,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 这一教育方式在美国并未得到很大的发展。1992年, 美国律师公会教育委员会的一个调研小组发布的《麦克特报告》 (Mac Crate Report) 提出, 需要重视法律诊所教育[6]。这一主张后来得到了美国律师公会的支持, 后者规定, 法学院应提高从事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师的地位, 并向所有学生提供获得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 尤其是通过内设或外派的法律诊所向至少部分学生提供真正的客户或情景的执业经验[7]。由于上述推动作用, 也由于在这一阶段美国法学院得到了较多的外部资金支持, 从事法律诊所教学的教师数量显著增加, 因此, 法律诊所教育在美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和推动下, 法律诊所教育这一具有浓厚美国色彩的教学方式目前已被广泛推广于欧洲、亚洲和澳洲许多国家的法学教育中。

二、法律诊所教育在培养学生实务技能方面的作用

我国在法学教育方面长期沿用大陆法系国家的演讲式教学方式, 其虽有助于将民法原理、法律规则等抽象知识完整、概括而有体系地传授给学生, 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将法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学生也缺乏必要的实务技能, 故毕业后社会适应期过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我国各大学法学院纷纷引入英美法系的案例教学法。然而,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但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这一教学法只能有限度地使用。同时, 再好的案例教学法也无法在教授学生实务技能, 如接待当事人、查阅卷宗、调查取证、面对法官等方面的技巧方面起到实质作用。

本文认为, 出于如下三方面原因, 法律诊所教育能填补培养学生实务技能方面的空白。

首先, 大学法学院出资设立的综合性或者专门性法律诊所多定位为提供针对社会弱者的法律援助或者进行公益诉讼, 这就使得其有机会获得丰富案源。比如, 武汉大学的法律诊所就是建立在“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的基础上的, 并包括“老年人法律诊所”、“残疾人法律诊所”、“未成年人法律诊所”、“妇女法律诊所”等[8]。这些旨在免费为社会弱者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诊所既满足了社会需求, 也同时为诊所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案源及实践机会, 可谓一举两得。又如,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的学生为了制止陕西省工商局档案室复印收费过高的这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提起了公益诉讼[9]。由于法律诊所处理的都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案例, 其过程能允许诊所学生全面参与, 案源又丰富, 故学生得以在实践中积累实务技能。

其次, 法律诊所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能在学生代理法律案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务技能方面的必要指导。法律诊所教育虽然强调学生独立接触委托人、独立提供咨询、独立代为起草法律文书, 乃至独立代理诉讼, 但诊所教师并非完全不需要给予学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指导。实际上, 法律诊所教师在放手让学生独立处理法律实务之前和整个法律实务处理过程中, 都需要通过平等对话式的临床指导, 不但让学生懂得办理实务案件的基本规则和流程, 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处理案件。因此, 诊所教师的法律实务经验非常重要。目前我国高校法学院所进行的法律诊所教育中的教育者通常都是这种具有丰富实务处理经验的教师, 因此, 该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实务技能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最后, 通过法律诊所教育, 学生不仅获得了其所承办案件领域内的相关实务技能, 而且还获得了对更为广泛领域内实务技能的迅速学习能力。诚然, 作为在大学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的实务技能教育, 法律诊所教育所能教授给学生的具体实务技能终归是有限的, 而法律职业方面的实务技能内容非常多, 无论是与客户谈判, 还是与其他诉讼参与人打交道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熟练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技能需要耗费多年的时日。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法律诊所教育无足重轻, 也不意味着法律诊所教育徒然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光, 学生不如早点结束大学学习尽快投入法律职业生涯。原因在于, 在教授和引导学生掌握特定领域的实务技能的时候, 法律诊所的教师也在通过引导、启发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如何尽快掌握实务技能的能力, 也即实务技能的学习能力。法律诊所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诊所教师并没有把所有领域的实务技能知识都传授给学生, 而是在示范性地引导并培养学生具备特定领域的实务技能之后, 使学生掌握了实务技能的有效学习方法, 从而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轻车熟路, 举一反三地尽快掌握其他必需的实务技能。

三、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障碍

为了鼓励和支持面向中国社会的法律服务, 在法律实践中引导法学专业学生建立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推动和资助下, 自2000年9月起, 我国一些高校法学院开始尝试性地进行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也即将原产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移植于中国法学教育进程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教育方式尽管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法学院的重视, 建立法律诊所的法律院校越来越多, 然而,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如下三大障碍已严重制约了法律诊所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急需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 法律诊所教育的经费来源问题

即便在美国, 法律诊所教育也耗资不菲。如“加州有一个服务范围很小 (为已被判有罪的服刑中的罪犯平反) 的诊所课程。它要求一名全职具备10年或以上法学教学经验的行政经理, 一名全职具有20年或以上法学教学经验的教授, 两名律师, 两名行政职员及数名学生助管、数间办公室, 为指导一个12名学生的小组服务”[10]。如上所述, 从美国法律诊所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 经费不足这一制约因素曾经导致法律诊所教育在20世纪的漫长的数十年间没有长足发展, 直至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大学法学院获得了持续性外部资金支持之后, 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才开始再次兴起。在我国, 由于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若干高校法学院开始启动了法律诊所项目, 然而, 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仅是阶段性的资助, 很多高校法学院除此之外, 再无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 这就使得法律诊所教育陷入经费不足的困境中。当然, 法律诊所的确为社会提供了法律服务, 但是, 其所解决的均为公益诉讼案件或者对弱者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 对这种法律服务进行收费不但违反律师法有关普通公民担任诉讼案件代理人不得收费的强制性规定, 也不利于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不利于法律诊所获得丰富案源, 从而最终与法律诊所的建立宗旨背道而驰。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资金普遍吃紧, 因此, 即便法律诊所项目的所在高校能勉强拨出一笔资金予以资助, 也往往只是杯水车薪。因此,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切实采取措施, 加强对法律诊所教育的资金支持。同时, 媒体也需要加强宣传和呼吁, 使得我国的仁人志士能慷慨解囊, 设立基金支持这一具有广阔前景的教育模式。

(二) 诊所教师的地位提升问题

法律诊所教育的成败与诊所教师的实务经验和投入程度息息相关。只有诊所教师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并舍得花费宝贵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随时就诊所学生所遇到的实务问题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 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实务技能和获得相关技能的学习能力, 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传授必要的法律知识, 对学生的代理行为进行合理的全程监督, 学生才会真正学会办案, 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也才会得到保证。然而, 在我国目前的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制下, 高校教师的劳动和成就如果需要得到权威机构的承认, 则其不但需要完成一定课时的教学任务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还需要绞尽脑汁地申请课题, 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很多时候, 做好学问远比教好学生更重要, 更能博得学校和社会的认可。考虑到无论是做科研项目, 还是进行学术论文写作, 都需要相关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 一丝不苟地进行钻研, 故现有的考核和评价体制不利于激发诊所教师的工作热情, 也不利于促使其不吝投入时间和精力。所以, 欲使法律诊所教育兴旺发达下去, 必须尽快提高诊所教师的地位, 使之能全力投入到对学生的诊所教学之中。

(三) 诊所学生的代理身份问题

法律诊所教育之所以能在培养学生的实务技能方面成绩显著,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可亲自参与到法律实务中去, 可亲自了解和感知鲜活的法律实践本身。在诊所学生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中, 代理委托人参加诉讼是最为锻炼学生, 最使学生受益的活动, 一个诉讼案件下来, 学生就可对某类诉讼案件的流程和所需的基本实务技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然而, 根据我国现行法, 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的普通公民所享有的诉讼权利比律师要少得多, 这既不利于诊所学生开展工作, 培养实务技能, 也使得委托人不愿意将案件放心地交给毫无律师资格的学生手中。为此, 我国需要在将来的立法中, 为符合一定条件的高校法学院法律诊所学生的代理工作预留适当的空间。

参考文献

[1]DavidR.Barnhizer.The Clinical Method of Legal Instruction:Its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J].Jou rnal of Legal Education, 1979, (30) :72-73.

[2]Edmund W.Kitch.Clinical Education and the Law School of the Future[C].Chicago:Uninersity of Chicago Law School.Conference Series, 1969:13-19.转引自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EB/OL].at http://www.civilcode.net/ReadNews.asp?NewsID=360&Big ClassName=&BigClassID=17&Sma-llClassID=15&Small ClassName=&SpecialID=21, 2007-04-10.

[3]See Charles R.McManis, The History of First Century American Legal Education:A Revisionist Perspect ive[J].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81, (59) :617-618.

[4][5]New York State Judicial Institute,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EB/OL], May9, 2005, at http:www.courts.state.ny.us/ip/partnersinjus tice/Clinical-Legal-Education.pdf, 2007-4-10.

[6][7]Russell Engler, The MacCrate Report Turns 10:Assessing its Impact and Identifying Gaps We Should Seek to Narrow[J].Clinical Law Review, 2001, (8) :114-122, 145.

[8]张倩.美式“临床法学教育”走入中国大学[N].北京青年报, 2001-9-20.

[9]陈煜儒.走在边缘地带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EB/OL].法制网, 2006-6-15.

篇4:大学生假期在法律诊所的实习报告

[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 民法教学 主动性

[作者简介]宋莉(1979- ),女,陕西汉中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陕西 西安 710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不动产异议登记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以房屋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KJ06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09-02

苏力曾说过:“中国法学院所提供的知识有许多并非法官所需要的,而法官所需要的又非法学院所能提供”,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国的法律教育和现实的脱节。随着中国法制的日趋完善,对法律学科相应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人要具有专门的法律职业素养,法律知识、法律语言、法律思维、职业信仰、职业技术和职业道德等构成了法律职业素养的组成部分,这些都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要具有全方位的素质和技能。因此,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一、诊所法律教育与中国传统法律教育的关系

诊所法律教育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师生对标准案例教学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它已经落后于美国社会对法律学生的要求,诊所法律教育的出现恰好符合当时美国的社会需求。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借鉴了医学院学生诊所式临床实践的方式,法学院学生则在“法律诊所”里,在法律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和解决案件法律问题的各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技术、法律职业思维等培训,诊所法律教育对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是一种必要的法律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上很快地进入“法律人”的角色。

中国传统法律教育与诊所法律教育都是法律教育的方式,它们都能够让学生学到新的法律知识,二者在法律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两者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1.教育的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传统的法律教育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法学理论知识为核心,包括概念、原则、制度等,尽管在法律教学课堂,教师也会用引入案例的方式来授课,但最终仍然会用理论知识本身来解答案例,即传统的法律教育要求学生先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然后通过案例把他们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个过程是先有理论再有实践,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传统教学始终认为不先掌握理论知识,就无从联系实际,很少考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诊所法律教育则认为实践是诊所法律教育的核心,学生通过具体办案,寻找法律问题,学习法律理论,并分析它,然后运用到案件当中,最终理解该法律理论。具体案例对学生有着全面的要求,除了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技巧和方法等。

2.教育的环境差别很大。中国传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讲授,或引入模拟法庭教学的方式,或到法庭旁听案件进行现场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的教育环境是非常广泛的,它是实践性教育,可能在课堂上讨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整理材料、思考问题、会见当事人等;也可能直接参与庭审活动,当代理人或任辩护人;还可能在校外取证,获得案件所需要的物证、证人证言等。相比较而言,诊所法律教育的环境广泛,传统法律教育的环境单一。

3.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不同。中国传统的法律教育以在课堂上传授法律知识为主,学生是传统法律教育的接受者,而法律教师则是教育的主动者。诊所法律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动者,他们要解决所接案件中所有的问题,接案、了解案件、取证、准备代理词、辩护词等各种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结案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主动迎接各种挑战,法律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指导作用,不具有主动性。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教育方式主动性主体不同,但主动地学习知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效果要比被动去学习的效果好很多。

二、民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民法学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法律的课堂上总是有一种一成不变的规范体系约束着民法学的发展,这种规范体系试图想解决每天都在变化的生活中所有的人身、财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用这种理论体系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但是学生到了社会上会发现,以前所学的典型案例很难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使学生在理论和现实中无所适从。

现在的民法学教学仍然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并不以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为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一,民法学的开设主要是以部门法划分的学科和民法基本法为标准,并不以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标准来开设民法学;第二,民法学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以传授该课程的体系以及围绕该体系的法律理论和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为内容;第三,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民法学也有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涉及财产类的法律制度,例如物权、债权,也要开设一些比较法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能力,但是现在的民法学教学却忽略了这些;第四,民法学教学也吸取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例如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但是这些教学的方式往往也都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讨论,缺乏在真实环境中整体的教学环节,并不以培养学生成为法律职业者为目的。

三、诊所法律教育与民法教学的有机结合

民法教学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民法理论知识,而且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同时掌握民事法律职业者应该掌握的技能和素质,这些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获得,诊所法律教育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

1.诊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学中应用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民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中国社会经济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民法条文的增长速度令人震惊,学生在学校不可能学完所有的民事法律制度,老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民法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使用法律才是法律教育最为重要的。诊所法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处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寻找相关民事法律,并分析、解释、使用它,这些都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诊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是通过互动式教学达到的。诊所法律教育要求民法课的学生从办案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法律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同时注重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以及要学生学会像律师一样去思考问题,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注重学生对法律执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方式始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民法教师只在这种教育方式中起到辅助的作用。

3.诊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民法教师从法律援助中心选取既真实又适合学生的案例。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老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办案的始终,但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去经历,无论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是对与人相处的艺术,学生都在此过程中亲身感受,既达到了诊所法律教育的教育目的,又援助了那些需要被社会援助的人。

自200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的课程,其中以北大、清华等7所高校的法学院最具代表性,它们开创了诊所法律教育的先河。实践证明,诊所法律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状态,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诊所式的民法教育模式,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法律理论知识,它会促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去理解法律的精髓,更好地应用法律,并且处理好与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诊所法律教育在民法教学中的应用是民法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J].法商研究,2004(3).

篇5:法律诊所实习报告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法律诊所的结课悄然而至。到来的,除了岁末,还有我们的劳动法律诊所实习的剧终。有人说,曲终人散是一种凄凉,更是一种情调。关键不是在曲终之时,看听客离去的背影,而是在尾音依旧萦绕的瞬间,回味全曲的跌宕起伏,优柔婉转。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诊所的生活确实充实而忙碌。如今细数点点滴滴,发现自己的经历其实不少,人间百态在小小接待室里,尽情展现。而我就像一个小偷,悄悄同他人的遭遇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又从他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得以借鉴。我的所见所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请允许我分为理论课、实践两个方面来叙述:

(一)理论课上的感悟

每周五上午我们都准时参加劳动法理论课,每一堂理论课都是一个专题教育,例如第一堂理论课的主题是简要介绍诊所教育模式,第二堂理论课的主题是如何应对来电咨询。理论课的授课方式与我们以前接触到的授课方式大有不同。老师将诊所的同学们分成八个小组,平常理论课上演示作业和值班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每个理论课前老师都会将这一周的作业发到公共邮箱上,每组组长在阅读邮件后便在组内分派任务,大家分工合作,献计献策,最后由几名成员在周五的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在每一组展示作业成果后大家便就这一组的作业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评价中肯而热烈,给同学们带来了良多收获。最后,由老师就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老师的总结一语中的,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收获。

对我而言,每一堂理论课都是十分精彩的。其中,有几堂理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电话咨询

接电话谁都会,而要通过电话为当事人答疑解惑还真是一门学问。排练了许久,并把它作为小品表演出来。从这堂课中我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1)接电话如果遇到对方讲自己听不懂的方言时,可以通过免提功能让其他同学一起来听。这样不但减轻了自己的心理压力,还可以更有效的抓住要义,明白当事人想陈述的是什么。

(2)分工合作。接电话的同学主要负责与当事人进行交流,而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要所有组员一起解决,不但要有人负责记录,还要有人负责查资料,统筹规划,难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

(3)跟踪服务。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电话回访以往曾来电咨询的人,询问案情的进展,这对进一步发掘案源是大有裨益的。

二、谈判技巧

解决劳动纠纷的方式有很多,又通过诉讼途径的,也有通过非诉讼途径的。通过诸如仲裁和诉讼这些以中立的第三人决断是非的方式尽管比较权威,但是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确实相对要多。考虑到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我们给当事人的建议一般首选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作为劳动者一方的代理人,我们应学会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谈判。

大家总结出的技巧,不可谓不多,并且看后都觉得相当受用,像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修栈道,暗度**”、“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等。但这些“招数”的运用,还是建立在谈判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所以对法律关系的分析要细致,对法律依据的查明必须准确,同时我们对各种突发状况也应估计到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篇6:劳动法律诊所实习报告

诊所的日子快接近了尾声,在劳动法诊所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都让我记忆犹新,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劳动法的学习,让我对未来的法律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程最后的时间内,就对这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和个人感想进行一个总结。

正文

一:对诊所的初步认识

依稀记得今年六月份诊所面试时候的人山人海,在阶梯教室里面排成的长队延伸到外面,我也足足排了一个多小时,现在想想,这站的一个多小时也值了。在面试前我就赶紧查了很多关于诊所的资料,才网上和书上才知道了法律诊所的发展史。

诊所法律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望文生义,诊所法律教育又称“临床法律教育”。系指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原则上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以此促进学生对法律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优点在于培养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意识,特别是律师职业技能,以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1]通过这个初步的了解,也在面试中对我帮助很多,在诊所工作过程中,查了更多资料,慢慢对诊所在中国的发展用了更多的了解,在本文不再赘述。

二:在诊所的学习和收获

在诊所的第一堂课是理论课,并且前十周每周一次的诊所理论课,也使我对劳动法律知识有了更多的储备,也使对一些接待当事人的技巧有了初步的掌握,为值班做了更好的准备。

1、对劳动法律知识的储备

虽然在进诊所前已经选修过劳动法这门课程,并对民法,刑法,商法等方面的学习也有了很多认识。但真正到了实践中发现差距还是很多的,在课堂上的理论和法条往往不被当事人认可。现在翻翻上课时或者办案过程中记得笔记发现很多知识都是在这过程中掌握的。比如说劳动合同的订立问题。我在办案中遇到很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都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说劳动合同订立问题时劳动合同法之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劳动合同的完善订立,是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关键。比如签订劳动合同一定要注意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这些内容如果约定不明确的,则需要告知用人单位约定明确,否则在遇到劳动争议的时候则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劳动者需要注意他所签订的合同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同的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在诊所值班接待的当事人中,就有是因为劳动合同订立时没有注意关于报酬,保险等才会在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无法可依。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教会当事人这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才能不受骗。再如劳动合同的解除也是劳动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这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劳动法第42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此外,用人单位如果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应付的法律责任等。有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才能真正对当事人的问题负责。

2、如何接待当事人

有了上面的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接待当事人,总结下来如下:

(1)要端正态度,为当事人耐心解答,积极解决问题

首先只有从观念上有为他人服务的理念,持有为当事人耐心解答,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才能避免避免态度生硬、言语冷漠、不近人情等问题从而更有效完成第一次接待当事人这项工作。作为劳动法诊所的工作者,我们始终要明确自己工作的性质和职责,我们是在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而作为援助者而帮助他们的,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2)认真倾听,并对当事人叙述进行适当的引导

倾听是接待当事人的第一步工作,也是对案件的了解及树立当事人信任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登记完当事人信息之后,让当事人首先对其案件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叙述,以让我们对案件有个整体的把握,而且应从中提取关键的案件事实。我们在倾听过程中可以逐渐提炼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案件发生的时间、案件的性质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是否已经经过仲裁、诉讼、对方(用人单位)的态度和处理结果、是否有充分的证据等。其次,倾听是建立当事人对我们信任感的基础,赢得当事人的信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

(3)学会与当事人沟通,消除当事人激动情绪

作为权利被侵害的劳动者,普遍都有对立抵抗情绪,而且由于中国国民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当事人往往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一定是用人单位的错,一定是法官偏袒用人单位才判决自己败诉的情绪。我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当事人,从头到尾都认为自己没难道补偿是厂方和法官勾结,来北京上访遭到很多部门拒绝,一直在数落各个部门怎么勾结迫害自己。但是这些很多属于法律确实无法提供救济的时候,比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案件、已经经过二审和重审的案件,我们应当明确告知当事人案件已很难再法律上寻求救济,而应采取其他途径来进行解决。也许这样的回答是对他们而言是种残忍,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确告诉他们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但是我们怎样更好的与当事人沟通是需要耐心和技巧。

(4)接待当事人应当注意的语言技巧

诊所工作者接待当事人,不仅仅是倾听当事人叙述,而往往要回答当事人的咨询。除了要注意态度、依照法律的规定回答咨询外,还要要学会几点言语技巧。比如:切忌使用情绪化语言,慎重使用结论性语言,针对不同法律素质的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解释方法。当事人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在面对不同的当事人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详略深浅各不相同。

这些理论不仅是对诊所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我的生活中,一个好的对人态度,学会沟通,倾听等也是我一贯的原则,也有助于我工作的开展和个人品格的提高。

三:诊所一学期的后的感悟

经过一学期的诊所理论和实务学习,有了很多的感悟。

1、我们的责任。

对自己的当事人负责是每一个律师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诊所法律服务者的基本要求。现实的种种情况有时候也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当事人是外地的上访者,我们目前还不是专职的法律工作者,因此不可能跟随当事人到所在地进行工作,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现场的答复,法律文书的分析等帮助当事人,为当事人出谋划策,离真实的律师工作办案还有差距,但我们也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出具的法律文书要做到每一条都有出处,对当事人的来电来信等更要认真对待。对当事人负责应是我们每个当事人的责任,在诊所实习过程中感触很大。

2、我们的社会

在诊所的当事人中,一大半都是外地来京上访的人员。这些矛盾也是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分化而出现的突出问题。人治思想仍然残存在很多人心中。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大部分人遇到纠纷时往往不先诉诸于法律解决,而往往是先找熟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农业居民在工作就业、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教育平等等收到很大的不公正待遇。而这些不公正不是自然因素引起的,而是我们人为的制度设计,城市化,工业化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为前提,而计划生育制度,财产所有权没有保障,城市拆迁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部分公民的生存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所以在目前恶法林立,法律设计的不公正环境下,即使严格按照法院判决也会出现令一般人人为是收到了不公正待遇。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司法收到行政权的干预仍是一个特色的问题所在。虽然宪法等法律已经确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决,但现实往往不尽如意。在制度设计上,法院的财权,人事权都受制于行政权即同级政府的控制。而我们习以为常的说的“公检法”,作为行政机关的公安部门仍被一般人看来比检察院和法院更有权。因此也就出现了在处理案件过程中牵涉到当地政府的,往往行政机关的一个招呼往往可以使当事人的权益遭到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些地方保护主义处理的案子使当事人只能外出寻求救济,而北京作为首都和各种最高机关所在地,就成为受害者寻求正义的最后目的地。

3、我们的未来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正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我们现在的努力才有意义。的确,对于每个个人,独立自主的意识使得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被安排好的命运,我们更愿意用我们现在的努力去追求不确定的人生。但我们的社会不一样,千百年来的社会发展已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组织,囊括各行各业,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目前从事的法学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法学界也一直在努力促进中国的真正法治社会的构建,显然目前遇到了种种阻碍,但至少我们这些法学共同体的人员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信心,相信我们法治社会的未来,即便是举步维艰,即便可能失败的。这也是我在诊所值班过程中遇到的案件的感悟。不公平只能是暂时的,公平正义理念的光辉最终会得到彰显。

结语

诊所的学习和工作已接近尾声,我知道无论是在专业素质上,还是实践经验上,或者说是融入这个社会的进程上,我都在向前迈了一大步,在诊所的实践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上一篇:西柏坡学习感悟下一篇:计划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