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024-07-14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共8篇)

篇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19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虽然当时只有几十位党员,但是从此开始,中国的面貌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依靠,有了引路人,这是一个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在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下,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社会一片黑暗。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中英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此后,法、德、意、日、俄等列强纷纷强迫中国*府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属于我们的国土就在这些条约中被强占、强租。19,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由此结束,但后来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黑暗中的指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革命的种子在全国各地发了芽,中国的历史从此书写出全新的篇章。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石领导的国*党反动派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内战,经过三年的内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全面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又展开了新的画卷:土地还家、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发射“两弹一星”、青藏铁路通车,这一个个伟大的成就,都在向世人证明: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对的!

时至今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但是,我们清醒的知道,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跟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祖国需要我们新一代去建设。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我们会永远铭记“落后就会挨打”的教训,会永远记住中华民族曾经经历过的屈辱,我们会好好学习,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伟大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2: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不归之路

去秦的路上,有我为你击筑,为你奏响那支只为你而谱的曲,和着节拍,唱起这支只为你而作的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在这样一个战乱的年代,你踏着那由希望铺成的路,义无返顾地。

夕阳西下,淡淡的余晖将你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难道,它也在为你作最后的挽留?历史垂青为和平而牺牲的英雄,所以,它选择了你,作为历史的天空中又一颗璀璨的星,将你的光芒洒向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风撩起千年的回忆,回忆亘古的等待,等待下一个黎明。

天骄之路

湛蓝的天空泛着雪白的云,群雕翱翔于苍穹,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

你便是那只豪气冲天的神雕,乘着草原的风,滑翔于云端,审视着翅下每一寸土地。

弯弓射雕的铁木真,万夫忠拥的成吉思汗,扬名海外的永恒的英雄!

挥斥方遒间灭金制宋,你哒哒的马蹄声响彻八方,统一大业指日可待。然而,你终究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吝惜于回头的转瞬治理比攻战更难啊!多瑙河的月夜,一定很迷人吧。

苍凉的蓝幕中,有一颗流星陨落。我听见的,是一声长叹――挥不走的思绪,撵不掉的情愫,一丝安慰,些许期待。

忠义之途

战场的喧嚣,似永不会破坏你“荣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轻松;功名与利禄,似羽扇纶巾中间的一股清风,任它随风而逝。

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运筹帷幄,只为先帝三顾知遇之恩。终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成功与忠义之间,你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自己亘古不变的原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3: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1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材第十章按照改革开放“起步”、“展开”、“新阶段”、“小康社会”、“成就”的历史发展顺序来编排, 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性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 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展开和新发展。下文将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核心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

(1) 从历史的角度看, 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要求。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百废待兴, 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亟待恢复, 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但当时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仍坚持“左”的错误路线,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思想上受封建主义和党内教条主义影响, 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使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为了突破这种局面, 党内提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 逐步认识到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我国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 必须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 做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择, 全面推行改革开放。

(2)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 改革开放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的, 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产物。李瑞环同志在《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改革开放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要求, 否认改革开放的人, 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5) 首先,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会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发展。例如马克思曾讲社会主义只能在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但列宁结合当时的客观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锁链最薄弱的地方, 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 小平同志也认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不改革生产关系, 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我国具体国情结合, 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 从实践来看, 没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 中国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温饱问题的解决,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改革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根本途径。没有改革开放, 就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就没有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不深化改革, 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重视发展, 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稳定, 一切都无从谈起。

(4) 从人民的角度看, 广大人民群众亲自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实惠, 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 党和政府理应尊重人民的意愿,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因此, 改革开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

2 教学方法

在讲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时, 教师如何有效地使教学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使学生真正明白其必要性和正确性, 下文将提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参与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激发、协调合作, 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 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引导式的教, 学生消化理解式的学, 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提问式的讲课方式, 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 报告或小论文形式的考核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

在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围绕改革开放为主题, 又不局限于教材,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 根据学生所需, 设置开放式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以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各种问题为线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并解决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期待, 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多样化的形式, 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给他们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 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看待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腐败、分配不公等种种社会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普遍关心又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来开展辩论, 设计“改革开放的利与弊”作为辩论题目,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辩论使同学认识到要一分为二地考虑问题, 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和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模拟具体情景, “身临其境”地感受、领悟、体验历史和现实, 使某种历史情景或现实情景再现, 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情景再现法, 可以加深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的领悟。

使用情景再现法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 容易给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 为使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可以通过编排情景剧等形式再现改革开放前后的具体历史情景。通过情景剧的编排活动, 学生亲自扮演历史人物, 通过模拟历史真实场景, 加深对这个历史阶段中重要人物的认知, 了解在重要历史转折点领袖人物的作用。教师在课前也必须做足准备, 对学生拟“出演”的作品有所了解和研究, 避免造成对历史的误读。

(3) 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和自身对改革开放的体验, 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纲要课教师应选择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事件作为教学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切身体验去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来自农村落后偏远地方的同学, 亲眼见证了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 对广大农村的政策倾斜, 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大面积发放国家助学金, 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 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没有改革开放, 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局面, 通过与成长于改革开放前上一辈人的生活体验的对比, 感受到今天的人们思想观念不再封闭僵化, 勇于变革, 开拓创新, 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

综上所述, 在纲要课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围绕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的,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四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注释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59/201005/88480.html.2013-10-12.

2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6) :20-22.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2013-10-12.

4沙健孙, 马敏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65-310.

篇4: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长期考验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今后定能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与检验。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90年前,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90年后的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这个曾经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东方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此,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规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历史是公平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历史对各阶级及其政治势力都给予了表现机会。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各社会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自己的位置,接受历史的选择。事实证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即便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1]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90年来,党领导人民完成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历史任务,做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件大事”和“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复兴浪潮不断高涨,国家景况一天一天好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2]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是要通过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选择来实现的。这种“历史选择”,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人民对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的严格“考试”,被拥上了领导者和执政者的地位。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坚定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作为自己的根本纲领,救民族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党成立后不久,就联合其他政党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大革命走向高潮。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在白色恐怖中,其他势力脱离了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开辟了土地革命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新时期;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面临亡国危险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促进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又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和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国民党反动集团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革命胜利。正是在这样的斗争中,中国人民认识了共产党,选择了共产党,与党同心同德、患难与共,形成了“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鱼水关系。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多达百万,人推肩扛的运输力量超过了国民党美式装备的机械化车队,保证了前方供给,创造了中外军事运输史上的奇观,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感叹,就是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的真实写照。[3]

这种“历史选择”,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国家的比较,人民继续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62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结束了外国侵略和中国受凌辱的历史,使中国变成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重的大国。所有这些,令世界瞩目,令全体中国人骄傲、自豪。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

三、中国共产党定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能始终经受住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9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领导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事业,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巩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自建党以来不可移易的根本指导原则,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源、立党之本,是关系到党在引领中国未来发展中继续起到核心作用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指导思想上、理论上和政治上建党强党,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人要敢于和善于回答新课题、迎接新挑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由美国开始并向全球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趋利避害,在本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有所作为,这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一些潜在风险和敏感因素还在增多,社会稳定形势比较严峻。能否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实现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同样考验着我们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从党的自身状况看,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党的新期待相比,在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党性党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给我们党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将是复杂的、严峻的,也是长期的、持续的。[4]

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如一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就在于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过去靠这个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一个怎样继续感动“上帝”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体现在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在利益日益多元、复杂的情况下,要始终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5]共产党人只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能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要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金冲及.20世纪中国历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08-05.

[2]刘新如,齐彪.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N].解放军报,2011-04-05.

[3]姚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J].党建,2009,(6).

[4]欧阳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12-01.

[5]冷溶.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伟大历史变革[N].人民日报,2009-10-20.

篇5: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

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28年艰苦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9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多少不平凡的旅程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读后感《历史的选择读后感:人民的选择》。

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国共第一次合作。

1937年至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真正站起来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新中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新的奋斗——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如今,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想这是与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篇6: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历史和人的选择

在中国近代史的课上,我们了解了许多的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的选择,中国人在进行各种不成功的反抗之后,只有起来革命一条路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兴中会时,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190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由于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由此引发的这场革命被称作“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结束了统治中国数前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于1912年元旦宣告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它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进步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但是辛亥革命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这是因为,领导这场革命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软弱。这就决定了它必然不能提出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必然脱离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必然形不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因此,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农民不能承担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同样不能承担。要在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必须要有新的阶级充当领导力量。各种救国的方案,各种惨烈的斗争,都相继划上了痛苦的句号。旧的路已被证明是走不通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历史呼唤一个新的政党的出现。

就在这时,中国共产党出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必然选择。历史的呼唤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工人阶级政党的诞生。20年后,1941年6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

篇7: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多少仁人志士曾经上下求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但都失败了。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旧貌换新颜。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灯塔,照耀着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每当中国革命和建设出现挫折和迷茫时,都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最关键的时刻,力挽狂澜,拨开迷雾,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走向胜利。如果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国家将依然在黑暗中徘徊,我们的人民还可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共产党是旗帜,引导着中国前进发展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是鲜红的,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和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染红的。97年来,多少人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倾吐了自己对党的无比信赖的心声,表达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多少人在鲜红的党旗的指引下,继承先烈遗志,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如今,我们的党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为中国的建设储备了雄厚的后备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力量,凝聚着全国人民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不懈斗争精神,党的力量是全体共产党员集体的智慧,是团结战斗的集结里。每到困难时期,危机关头,都是我们党挺身而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力量,向困难挑战,与死神搏斗。人民群众有了党做主心骨。顷刻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以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一往直前。

篇8: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1.课例名称: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0第4版, 《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六课第一框

3.课例类型:

讲授新课

4.课例主题:

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影视、生活的有机融合。

二、课例背景

(一) 背景描述

政治课就其本质而言, 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德育始终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 然而“知而不信, 信而不行”历来是政治学科面临的最为尴尬的问题, 政治课也被看成“政治说教”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政治课理论性强、概念多, 教材讲述较原则、抽象外,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政治课教师的观念陈旧、手段单一。笔者有幸聆听了中英公学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东淦先生有关电影课教学的讲座, 获益匪浅。本节课就是笔者在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中以《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课例对电影课教学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 把学生普遍喜爱又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影视、文艺引进课堂, 让学生欣赏、思考、分析, 从而实现政治教学与影视、生活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二)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指导, 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2.中学生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被动地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五彩缤纷的生活必将影响涉世未深、好奇心强、又不具备应有的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及正确的判断能力的中学生的政治态度。虽然他们从小就接受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教育, 但是,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在《政治生活》中, 本框内容为第三单元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阐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中, 党的领导与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是密切结合的。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 应该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的, 因此不仅要从感性层面, 更要从理性层面对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作出全面的思考分析。本框教学内容的安排, 是从历史层面切入到现实的政治问题, 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 也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在历史进程中, 我国人民做出的郑重选择, 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 识记党的性质、宗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3)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能力目标

(1) 中国共产党执政,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中国人民对中国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力量和出现的种种建国方案进行比较鉴别做出的抉择,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 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知识, 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使学生对党的认识升华, 进而更加信赖和拥护中国共产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说到底这是一个政治认知水平问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认知事物比较片面、表象和消极的现象, 又加上历史知识的欠缺, 因此不少学生对前一结论认识不深透, 甚至有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四) 教学方法

本课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情境为载体、通过问题教学和任务探究的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情景导入法、探究讨论法、讲授法。

(五)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百度搜索MP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注意画面与歌词内容要一致, 反复欣赏、充分挖掘其德育因素;百度搜索同名电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了解该歌曲诞生过程;下载剪辑中央电视台大型品牌栏目《我们》:聚焦80后 (下) (20080420专辑) 。

四、教学实录

(一) 引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我爱记歌词》主持人华少、朱丹宣传画。

师:同学们看过这个节目吗?

(学生笑, 异口同声回答“看过”。)

师:今天我们也来记歌词, 请大家先仔细聆听、欣赏下面的歌曲,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接唱。

影视欣赏1:MP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设计意图:《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王牌娱乐节目, 该节目定位准确、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格调健康, 以此引入新课, 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开始兴趣盎然, 但知道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点失望, 不过, 很快被歌曲吸引, 会唱的学生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齐答) 1943年日军占据了中国大半河山,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 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 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中国》的社论, 批判了这本书。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时候, 中国依然是存在的”。1950年, 毛泽东亲笔修改了歌名, 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此后,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一直传唱至今, 以其饱满的热情, 滚烫的旋律, 鼓舞、激励了数代中国人。下面看看大家歌词记得怎么样?

学生活动1:教师幻灯片展示部分歌词, 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领唱, 学生推荐音乐课代表接唱。

师:不愧是音乐课代表, 接唱成功!不过, 好像有少部分同学还不会唱, 请这部分同学下课后再去欣赏。接唱虽然成功, 但是大家明白歌词的意思吗?请大家阅读P63, 探究:歌词“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成为执政党?它是如何执政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 进行新课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板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板书)

学生活动2:学生看书P63第1~5段, 勾画, 自主或合作探究。

师: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指的是什么?

生:第三种方案所说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 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师:正确。一部中国近代史, 是中国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相勾结,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史, 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历史。

(幻灯片展示) :1851年爆发的、历经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标榜“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的失败;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 虽推翻了清王朝, 但最终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些实践证明, 农民阶级由于其局限性, 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而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 也不能担当起重任。历史的重担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师:那么谁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多少周年?执政多少年?

生答 (众说纷纭) 。

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今年是中共成立90周年。当时12名与会代表代表了来自全国的50多名中共党员。中共1949年执政, 今年是中共执政62周年。中共并不是天生就成为执政党, 这当中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经过28年的斗争, 付出了几百万党员的鲜血和生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请问歌词“他坚持抗战八年多,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分别指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中共执政党地位的确立过程时间跨度大, 历史事件多, 针对歌词设问, 既能化繁为简, 又能实现学科间的综合, 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觉推出材料背后的知识, 用活、用足影视材料。)

师:那么中国为什么最终没有形成国共联合执政的局面呢?其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曾进行过两次合作。幻灯片展示: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时间:1924年~1927年。

合作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最后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陷入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

第二次时间:1937年~1945年。

合作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合作成果:打败日本侵略者,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最后结果: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 发动内战 (1946~1949) , 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通过前面的讲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1: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生2:得民心者得天下。

生3: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做出的历史性选择。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板书) 师:那么为什么人民会选择中共呢?

生:我认为这是由党的自身因素决定的。

师:对, 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板书) (幻灯片展示)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师: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从哪句歌词里能感受得到?

生1:他指给了人们解放的道路。

生2: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师: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现在, 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由中共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影视欣赏2:《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

学生活动3:谈谈你看完视频后的感受并说说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设计意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共的领导是本课的难点, 如果仅从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上来讲, 很难达到效果, 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用事实说话, 并由此得出结论,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1:太震撼了!中国共产党太有才了! (全班学生笑)

生2:中国共产党多年的执政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执政能力。

生3: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 很有见地。在建设社会主义征途中, 我们有过挫折, 走过弯路, 但在最危难的时刻, 中共总是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 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搞得好的基层单位和地方, 经济就发展得快, 社会面貌变化就大。凡是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单位和地方, 工作就落后;农村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机关更是这样。由此可见,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板书)

(过渡) 师: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执政地位呢?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板书)

师:大量事实表明, 任何一个执政党, 不管它资格多老, 执政时间多长, 过去多么强大, 如果丧失先进性, 在长期执政中漠视人民利益, 甚至蜕变为既得利益集团, 最终必然被人民所抛弃。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74年执政历史 (1917~1991) 、1500万党员的大党, 却在一夜之间失去政权。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党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缺乏忧患意识、固步自封, 不能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 一定要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执政的呢?

学生活动4:阅读P64~65第二题, 积极思考什么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该知识点被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以教师讲解、点拨为主, 一是因为时间的关系, 二是因为理论性强, 涉及概念较多。)

师:执政方式也叫执政的手段、方法、途径。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 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 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 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人民的责任意识。

(1)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板书)

师:科学执政其实是一个怎样执政的问题。你知道中共有哪些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

生:以经济建设中心、科学发展观、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2)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民主集中制, 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板书)

师:民主执政其实是一个为谁执政的问题。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 党执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是权力的主人, 党是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执政权力的。民主执政的核心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民主执政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要实现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实施民主执政的先决条件是发展党内民主。执政党自身必须是民主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实施民主执政要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取得胜利和成就的一大法宝。

(3)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 领导立法, 带头守法, 保证执法, 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板书)

师:依法执政其实是一个靠什么执政的问题。依法治国是一个多方面构成的有机体系。立法机关要依法立法, 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要依法司法, 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依法开展工作, 企业要依法经营, 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办事,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参政党要依法参政, 执政党则必须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那么你知道共产党与法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5:阅读课本, 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踊跃发言。

生1:共产党制定法律, 遵守法律。

生2:共产党领导立法, 执行法律。

师:这两位同学对共产党与法律的关系认识还不完全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不等于中共去制定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保证执法不等于中共去执行、实施法律。在我国,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负责司法执法, 行政机关负责行政执法。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师:三种执政方式具有紧密的联系。

(幻灯片展示)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科学执政是前提条件, 民主执政是本质要求, 依法执政是途径和保障,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 又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学生活动6:综合探究实践:根据平时的了解和本课的学习,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会顺序应怎么安排?

(学生讨论热烈、意见不统一)

(设计意图:每年三月“两会”的召开是国家、公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学生应该有了解, 并且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在前面章节已经涉及。此活动立足生活, 针对本课重难点设问, 代替了本课巩固新课环节, 是对知识的整合和提升。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零距离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 (幻灯片展示)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 必须首先召开党的会议, 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通过法律等, 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一般在每年的10月召开。

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 召开党的会议之后, 继而召开全国政协会议, 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的意见, 政协提前两天先开, 两天后, 人大开, 政协委员列席听取人大的报告。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因此, 党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人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必须再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 使之变为国家意志, 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一般情况下、地方两会在春节前召开, 全国两会在节后 (三月份) 召开。

师:今天的内容就上到这里, 谢谢大家, 下课。

五、教学点评与反思

1.如何构建科学的、成熟的电影课教学模式。

影视课是直观、生动、形象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是一种真正寓教于乐的教育途径。教育界对于影视教育的重要性早就有了共识, 但实际教学中将影视作品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仍不多见。

本人一直致力于将影视引入政治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但一直不得要领, 在教学与影视的有机融合上总显得稚嫩和浅薄。观片是电影课的一大特点, 但是看什么?怎么看?看多久?本人很纠结。反思本节课, 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充分调动起来, 但是我的引导始终没有让学生达到情感呼之欲出的境地。学生忽视课本, 没有课前的准备, 也不善于记笔记。我想, 电影课和任何事物一样, 是一柄双刃剑, 关键在于角度的把握和利用的程度。首先, 要防止概念模糊, 把电影课当成多媒体使用, 从而抹杀电影艺术。其次, 必须突出一个“实”字, 即在影视选材上要选择那些与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 与政治学科德育教育目标相一致, 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的材料。在每次播放前, 教师一定要熟悉影视内容和进度, 充分挖掘影视的教育因素, 在此基础上写好影视课教案。再次, 在影视演示过程中, 我们不应搞快速电影, 单纯追求影视的数量而忽视影视的运用质量。最后, 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指导小结。

2.生活化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价值取向。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本源。生活化教学既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也是教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实施生活化教学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体系, 在实践中零距离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与思考生活。

本节课不论引入新课还是课堂巩固的设计, 都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设疑激趣, 让学生都想说并且都有话说。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此真言也!所以, 本人认为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才能实现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3.政治教师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书——新时期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课程理念新颖, 它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一些旧东西, 甚至是多年积累的已经驾轻就熟的经验, 还必须掌握一些新东西。作为政治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学科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 必须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政治教师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政治教科书。

上一篇:房地产税收稽查案例下一篇:双十一精选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