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课件

2024-06-27

教育技术课件(通用8篇)

篇1:教育技术课件

太原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

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0905班成职萍2009051508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发生以下几方面的转变:从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向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用的转变;从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向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转变;从局部的教育信息化向整体的教育信息化的转变;从关注一般应用模式向考察具体学科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转变。这些转变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推出,无疑为我们做好这一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更新鲜的活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新型环境 国家教育 信息化 1.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九五”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如何应用教育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教育技术系统广泛开展了“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科研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同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批准了962所中小学校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些学校现在已经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示范性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实现“校校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完全具备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探索学与教的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按照国家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要求,“九五”期间,我国的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校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策略研究》。“九五”课题的开展,推动了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校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

2.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我国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为全国所有所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设备,实现了卫星收视教学、下载资源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等系统到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扩大教育规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构建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远程教育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也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高级应用形式。“十五”期间,我国探索研究了现代远程教育对农村教育、优秀教育资源对中小学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太原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3.国家教育城域网初步建成

“十五”期间,我国初步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到2006年末,光沈阳全市铺设光纤2000公里,接入学校和教育单位605所,今年年底,农村中心校以上单位将全部接入教育网。同时,我国充分重视教育资源建设,教育网成为了教育系统的门户网站,目前已拥有教育教学资源3000G。独立的教育网络与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相呼应,实现了天网与地网的协调与统一,为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但是,从目前开展的对教学模式的探索上看,我国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与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如何有效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使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虚拟情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学会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等等。因此,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有待于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同时,我国有着明确的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总结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城市发达地区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促进农村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促进新型学与教方式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基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的资源研制与开发,建设新一代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为欠发达地区及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学与教服务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新型教学和学与教方式的应用条件和推广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也是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本课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学与教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及贫困地区新型学与教方式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全面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型学与教方式应用条件和适应性的研究:通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条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校,研究新型学与教方式的适应性,总结其推广方式和策略。

2.新型学与教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利用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学校学科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探讨不同学科的不同应用方法和策略,形成有推广意义的实践模式。

太原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本课题下的专项研究子课题方向

A.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B.卫星收视播放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C.光盘播放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D.非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E.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F.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G.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H.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对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的研究 I.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J.其它(各实验校可在以上研究方向中选择申报,也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研究方向申报)

本课题按照总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进行。本子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实验法要求各实验校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研究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验证假设。

行动研究法要求各实验校要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各实验校在课题研究中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以何方法为主、以何方法为辅,要结合学校实际和所选课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课题创新之处是改研究的核心与关键

教育信息化已经从注重硬件环境建设,转向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应用。我国应抓住教育网初步建成的有利契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变革。“十五”期间,我国针对城市中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本课题拟在“十五”期间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如下突破:结合我国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契机,深入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充分利用农远的设备及资源,设计、实践和总结三种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的方法和经验,构建和提出新型学与教方式的有效模式和应用策略。从而形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学生实际的、可以被实践检验,并能被学校直接应用和借鉴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学与教的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推动我市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由城市向农村拓展。

我国对实验学校有严格的要求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部分具备了参加本课题研究条件、学校科研氛围浓厚并且在“十五”教育技术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

太原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我国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校和部分郊县的具备参加本课题研究条件、学校科研氛围浓厚的学校。

2.成立实验学校子课题组

实验学校子课题组属于三级课题组。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可以申请并承担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一般由实验学校校长担任。

子课题的申报必须依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必须与学校的实际和需要相结合。

3.课题申报程序

实验学校按照本研究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课题申请,报送到区里; 市级课题组根据各区情况,提出具体审批意见,并将审批结果报总课题组审定; 参加子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必须经总课题组和市级课题组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审定。

本课题之子课题研究所需经费,主要由各子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自筹解决; 市级课题组负责解决重点培训、研讨、交流及重要的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活动所需经费;

各级课题组负责自行解决参加国家总课题组的学习培训及成果交流所需要的经费。预期成果的研究:

1.树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典型,提供示范、交流服务;

2.出版、发表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科研论文; 3.总结、推广成功应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教学案例; 4.研制、开发适合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教学资源; 5.研制、开发适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

6.为总课题组提供有关的研究成果、经验材料、实验数据等,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J].中国大学教学,2005(5).[2]朱长华.关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究 [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4

篇2:教育技术课件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师德教育的课件应该怎么设计?

师德教育课件

一、活动目标

通过师德教育活动,更新全乡教师师德观念,规范教师执教行为,完善师德管理制度,巩固师德教育成果,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0日—20xx年12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光荣的人民教师——全国师德论坛实录》、《孟二冬》等影视专题片,提高全体教师依法执教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努力形成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的师德师风。

2.每位教师联系实际撰写一篇“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师德体会或论文。完成之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师德论文评选活动,并以学校为单位,于11月初前择优上报到乡总校参加评选:(中学6篇、中心小学3篇、张兴、渠南各2篇、砖桥1篇)。

3.对照《楚州区中小学师德评估方案》、楚州区教育系统“五条禁令”,开展自查反思,明确努力方向。各校要通过设立意见箱、校长信箱、校园网络信箱、师德师风监督电话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学校通过家访、电话询访、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及教师在师德师风管理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对教师师德要进行全方位考核,分别制定整改方案,教师作出书面师德承诺,学校审查公示。

4.树立一批师德先进典型。在广泛评议考核的基础上,各学校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评选师德模范,并将其先进事迹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乡总校将在教师节对各学校近年来在师德建设中成绩显著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5.严肃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今年重点查处在职教师参加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等严重违反师德的行为。对在职教师参加有偿家教和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经调查属实的,依照《楚州区教育局关于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严肃处理。

四、组织领导

成立建淮乡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于巨源

副组长:陈以松 邵连春

成 员:马 军 陈佩书 梁金德 胡彦东

王国飞 陈海华

五、活动安排

20xx年师德教育活动分宣传学习、活动实施、督促检查、评估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5月20日~5月31日)宣传学习。

各学校认真传达区教育局、乡总校关于师德方面的文件精神,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制定学校师德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学习讨论。

第二阶段(20xx年6月1日~9月30日)活动实施。

1、全体教师人人选读一本有关师德方面的书籍。真知总在书中,精神心存行间,通过读书,不仅可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以可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

2、组织一次“怎样做一名建淮教师”的大讨论。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单位,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讨论。①学校发展与我②学校教学与我 ③学校管理与我 ④学生成长与我 ⑤校园环境与我 ⑥家长满意度与我 ⑦教师团队形象与我 ⑧教师、学生、家长和谐关系与我 ⑨我的.家庭角色 ⑩我的社会角色。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全面理解“人民教师”的内涵,确定自己的行动准则,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增强当一名建淮教师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在讨论的基础上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要求相结合,归纳提炼出“我是建淮教师”的基本要求。

3、制订教育实践计划。在自查反思的基础上,人人撰写一份“争做优秀建淮教师的学习实践计划”,从政治信念、道德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健康生活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改进措施,并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建淮教师。

4、开展一次“走进学生家庭,走近学生心灵”家访活动。各班班主任、任课老师对本班学生家庭至少进行一次走访活动,做到与学生进行心贴心地促膝谈话,与家长面对面地坦率交流,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沟通学生心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5、积极参加“我是一名建淮教师——教工之声”歌咏比赛,人人提一条德育主题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意见),做一件展现教师风采的好事,以促进和谐校园的进一步建设。

6、以自愿参加的形式开展“我是一名建淮教师”征文及演讲比赛,通过活动,使全体教师开展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7、各校要组织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师风有关规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自查互查自纠、考核评议活动。

8、对存在问题学校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主要是督查教师执行职业道德规范情况,学校有关师德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1、学校校长对每个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对在自查自纠阶段反映出来的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督促教师限期整改。

2、乡总校对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谈话。

3、召开学校教师会议,对教师的师德进行民主评议,由校级领导班子进行点评和书面评鉴。

第四阶段(20xx年11月1日~12月30日)评估总结阶段。

各学校认真总结师德教育工作情况,结合师德考核结果,评选表彰推荐师德先进个人,总结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基本做法、成功经验、活动效果,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于12月10日前将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总结报乡总校办公室。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师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按照教育局统一部署,成立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订师德教育活动方案,对活动全程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2.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确保师德教育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做到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学生。在搞好师德教育的同时,要以师德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重视加强对一些规模较小学校的管理,从师德建设、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检查督促。要正确处理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坚持把师德教育贯穿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教研和班主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师德教育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领导,建立制度。根据教育局统一要求,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师德专题培训制度。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师德专题培训,把教师参加师德专题培训时间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二是教师师德考评制度。根据《楚州区中小学师德评估方案》,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考核,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首要内容。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不得晋职晋级,不得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三是教师师德档案制度。按照《楚州区中小学师德评估方案》,严格评分标准,对教师师德表现进行考核,填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表》,进一步规范教师师德档案。

篇3:课件导航策略和技术分析

本期关注赛项——优秀课件评选

优秀课件评选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征集能够辅助教与学的课件、学件、积件、工具小软件等。该赛项提倡积件思想, 鼓励创新, 在第七届的赛项设置中又加进了对辅助学生观察和认知的全景图、教育游戏、互动性强的非网页式的学件、充满教学设计的精彩教学视频短片、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型积件等给予额外加分的激励措施, 希望参赛者能够很好地把握。

本期我们就请评委缪亮针对在第六届NOC活动该赛项的评选中凸显的一个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

在第六届NOC活动“优秀课件评选”赛项的竞赛过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线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水平大有提高, 但同时也感觉到一些教师在课件制作理念、美学理论的应用、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 在课件导航策略的设计以及相应的实现技术方面, 很多教师就缺乏系统的研究, 致使一些课件虽然内容很好, 但是由于导航系统设计的不足, 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信息迷航”

现象。

●典型表现

1.课件内容层次太多, 结构混乱

有些课件内容比较多, 但是制作者并没有仔细划分内容模块, 使得层次太多 (超过3层) , 导致结构逻辑难以理解。

2.没有提供帮助系统

一些课件没有提供必要的帮助系统, 不便于其他人的操作和使用。在课件复评环节, 由于没有帮助说明, 很多课件的亮点不能被评审看到到。

3.导航信息隐藏太秘密

一些课件的导航信息 (比如按钮) 隐藏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界面元素里, 如界面上的一个装饰元素可能就是一个导航按钮。这样的导航策略, 只有制作者本人明白, 其他人很难理解。这样不便于课件的推广和共享。

4.该隐形的导航元素没有隐形

比如, 对翻页按钮 (上一页、下一页) 的处理方法, 在首页和尾页没有分别隐形“上一页”和“下一页”按钮, 容易造成操作误解。

5.操作者容易迷失方向

比如, 在制作Power Point课件时, 设定了跳转导航按钮, 但是没有锁定单击转到下一张幻灯片的系统默认功能。

6.不能返回中心节点

由于导航策略失误, 有些课件在操作过程中, 制作者本人都不能返回到中心节点 (主控导航界面) 。

7.导航策略缺乏艺术性

有些课件的导航元素外观、颜色不统一;有些导航元素过分吸引人的注意力, 反而影响了整体内容的表现。

●导航策略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优秀的导航策略设计, 可以使多媒体课件结构层次清晰、操作简便, 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对此, 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1.设计合理的课件层次结构

在规划多媒体课件时, 主要使用的是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具体设计方法是, 根据课件的内容, 将其分解为一个课件主控模块和几个课件功能模块, 如果需要, 将课件功能模块再细化为几个功能子模块。课件主控模块用来控制和调度各个课件功能模块的播放, 各个课件功能模块具体实现相应课件内容的展示。这样“化大为小、分而治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可以使课件的制作变得容易。

在利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 每个模块制作成一个影片剪辑元件, 将每个影片剪辑分别放在一个关键帧上, 并用stop () 函数控制影片剪辑不自动播放。再通过在交互按钮上定义gotosndstop () 函数来控制影片的播放, 从而实现课件内容的交互控制。也可以将每个模块制作成独立的场景, 利用场景跳转函数来实现各个课件模块之间的导航。还可以将把每个课件模块制作成独立的Flash影片, 最后利用loadmovie () 函数实现各个课件模块间的相互调用。

2.提供帮助系统

多媒体课件应该能随时提供帮助, 帮助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整个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说明, 包括课件的结构、操作方法等;另外一种是对某一个导航节点提供的帮助信息, 比如可以使用移到按钮或图标上出现文字提示或声音提示, 说明进一步操作将产生的效果等。

3.信息隐形

“信息隐形”就是将不常用的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才使用的导航元素暂时隐藏起来, 或者让它们暂时失效。只有在需要的时候, 或者条件满足的时候, 才将这些导航元素向用户开放, 让它们显示或者有效。这样可以避免用户的误操作, 让用户按照设定好的导航策略进行操作。

在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导航元素 (导航按钮或者菜单) 一般可以设计为按钮元件或者影片剪辑元件, 比如可以利用按钮元件的enabled属性设置按钮是否失效, 当enabled为0时, 按钮失效, 当enabled为1时, 按钮有效。还可以利用按钮元件的visiable属性设置按钮是否可见, 当visiable为0时, 按钮不可见, 当visiable为1时, 按钮可见。

4.导航的艺术性

美术理论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具备很重要的作用, 美学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是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一项工程。在进行导航设计时, 导航元素的颜色搭配、导航元素的空间摆放关系、导航元素和周围其他课件内容的协调等具体的艺术手段, 可以增加多媒体课件的人性化和美感, 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导航系统时, 要尽量对导航元素设计统一的外观和颜色, 并且能自然地和其他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导航元素要能引起操作者的注意力, 但是不能过分花哨, 以避免影响主要课件内容的展示。

5.考虑课件类型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很多, 比如课堂展示型、自主学习型、练习型、网络课程型、智能游戏型等。不同的课件类型, 导航策略的设计以及实现技术也不同。因此,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导航系统时, 还要结合课件类型这个因素进行导航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篇4:教育技术课件

科目全、版本全、系统、完整是本系列课件一大优点。教师们虽然可以从网上下载课件,但是不系统,因未经专业出版单位审核,质量得不到保证。本课件内容分为“精品课件”、“精品资源”两部分:“教学课件”完整、系统、连续,教学线索明晰;“教学资源”既可下载,又可修改,随教师喜好加以运用,资源丰富。此套课件既有完整的编写体例,又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强大的编写队伍,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新课程》杂志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联手打造,既有好的编写队伍,又有得天独厚的出版资源,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会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具体科目版本如下:

篇5:教育心理学课件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所担任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本身既是一种其他因素无法代替的力量,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工具,也是其他教育因素发生作用的基础。因此,研究和探索教师教育活动中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对教师作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往往随着求知欲的满足而得到丰富和深化,在此过程中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活动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兴趣。一个教师的兴趣能够表现出教师自身个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不仅推动教师去认识世界、去求知去探素,而且能够开阔教师的眼界,丰富教师的心理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其创造性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

教师的兴趣应该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对所授学科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兴趣。这种兴趣不仅促使教师满腔热情地接近和了解学生,积极探素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促使他们努力地对所教学科深钻细研,他们不会把学校工作看成一种负担,不会机械地应付上课和批改作业等日常事务,而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他们也不会对学生的烦琐问题和调皮捣蛋感到厌恶,而是积极寻求打开学生心理奥秘的钥匙。其次,教师还要表现出对其他学科的浓厚兴趣,文科教师应该懂得自然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理科教师应多读文学作品,加强文学修养,提高课堂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高尚的情感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具有动力作用和信号作用。也就是说,它既是人们意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人们又可以通过它来表达思想和沟通感情。正因为情感具有这两种功能,使教师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重要作用。教师高尚的情感品质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创造和成就的动力,而且对学生起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过程。

3.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指人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能在与周围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我评价客观,既不狂妄自大而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也不妄自菲薄而甘愿放弃可能发展的机会。自信乐观,事业、生活目标较切合实际,角色定位正确,能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

4.积极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能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师生关系,影响自身身心健康。教师的情绪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热情、乐观豁达的良好性格,对己对人的宽容精神。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关键是教师应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使自己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眼神、表情、语气、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的状态会对学生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绪表达应注意教育情境和教育对象,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

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以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教师能在环境改变时面对现实,并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调整自我,使自身的素质、行为能符合新形势、新环境的要求。目前,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素质教育的实施,基础教育的改变,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认识和把握环境的变化,努力调整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使自己的思想、与社会协调一致。

6.坚强的意志

篇6:励志教育课件

第1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第一封励志信的内容。

2.增加同学们对五星红旗的认识,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五星红旗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无数的华人为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付出了无数的艰辛,甚至献出了生命,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国旗文化,维护国旗的尊严,为了维护国旗的荣誉,奋斗终生。[教学过程] 课件首先学习第一封励志信的内容,然后重点讲述了作为国家象征的国旗。国旗的基本知识中讲述了国旗的来历、象征意义、升挂国旗的注意要点等。通过讲述战士们的献血染红了国旗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为了维护国旗的荣誉,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后讲述了一些与国旗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国旗第一次飘扬在奥运村、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升起、第一次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第一次出现在太空、第一次在南极和北极升起等。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华人的努力,国旗才飘扬在五湖四海,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国旗的历史,更要为维护国旗的尊严而努力奋斗。视频展示偏远山村的升旗仪式,非常感人。歌曲《红旗飘飘》。

一.学习第一封励志信的内容 幻灯片2 幻灯片2学习第一封励志信的内容。二.国旗基本知识 幻灯片3-

幻灯片3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请思考:您知道五星红旗的来历吗? 您知道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吗?

幻灯片4 五星红旗的来及及象征意义

五星红旗是通过征集、评选、修订,最后在1949年9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表决确定的。

旗面为红色,长宽比例为3:2。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1、4颗红星对齐,2、3颗红星对齐。

中间的大星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星围绕着大星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国旗上的红色象征革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黄色象征光明,也代表我们黄皮肤的中华民族。

幻灯片5 升挂国旗的知识

国旗法第第十五条规定: 升挂国旗,应当将国旗置于显著的位置。列队举持国旗和其他旗帜行进时,国旗应当在其他旗帜之前。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国旗法第第十七条规定: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幻灯片6 国旗人物

曾联松——五星红旗设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

董立敢——第一任天安门国旗班班长:武警某部正团职支队长,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天安门广场第一套升国旗仪式开创人。

罗 泽——在珠峰上高举国旗的藏族运动员 :原西藏登山队队长、书记。1975年与队友一起胜利登上珠峰,为让全世界看到五星红旗,高举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展示。

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幻灯片7-幻灯片7 血染的五星红旗

1952年的10月1日,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俘营里,被俘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升起了一面国旗。做旗子的布是用去了胶的雨衣布加消毒用的红药水染成的,黄色的五角星是用黄色的奎宁丸药丸染成的。当国旗升起来的15分钟后,敌人的装甲车开进了营房,150多名战士在机枪的扫射中倒了下来,56人为了国旗的升起献出自己的生命。

幻灯片8视频《偏远山村的升起仪式》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起,此后,她便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每个角落。

视频《偏远山村的升起仪式》

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即使买不起旗杆,也要让志愿者捐赠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学校的上空;每个周一都要举行升旗,并进行宣誓,要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视频长度:3分24秒)

幻灯片9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村升起

1952 年 7 月 29 日 11 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参加第 15 届奥运会,受到芬兰人民的热烈欢迎,随后入住奥林匹克村。12 时半,举行升旗仪式,数百名他国的运动员和新闻记者也赶来参加,曾参加过第 14 届奥运会的足球选手张邦伦,荣幸地成为升旗手。在这一时刻,五星红旗在代表团全体成员的热泪中冉冉升起;在这一时刻,世界看到了站立起来的新中国的形象;也从这一时刻开始,翻开了新中国奥运史上崭新的一页。

幻灯片10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赛场

1984 年 7 月 29 日,27 岁的许海峰以 566 环的成绩在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获得金牌。这枚金牌具体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也和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 这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在此之前,已有 88 年历史的现代奥运会共产生了2500余枚金牌,却无一属于中国。萨马兰奇第一次以国际奥委会主席身份为奥运冠军颁奖。萨马兰奇给许海峰颁奖后说: “ 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奥运会比赛场。为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中国等待了 35 年。在这次比赛中 王义夫同时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而临近升旗时组委会才发现只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于是组委会不得不将颁奖仪式的时间后延,并派出了摩托车手火速去附近为中国队找第二面五星红旗。

在一时刻,许海峰的枪击碎了“东亚病夫”的百年耻辱;在这一时刻,五星红旗升起了中国人必胜的自信和雄心;从这一时刻起,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奥运会赛场,五星红旗伴随着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上百次升起。从此刻起,各国奥组委都会备足五星红旗。

幻灯片11 国旗第一次升起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1971年11月1日上午8时,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美国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标志着联合国迈进了新时期。

幻灯片12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太空

1985年4月29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太空,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俊博士乘美国挑战者号飞船赴太空进行科学考察。在太空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面五星红旗。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幻灯片13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和北极

1980年1月,我国科学家董兆亁和张清松赴南极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科学考察,在那里他们庄严的升旗了五星红旗,这也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南极大陆高高飘扬。

1986年7月9日,董枝明和余超两同志与 5 位加拿大科学家同赴加拿大北极地区考察25天,这是我国科学考察人员第一次进入北极地区,并在那里升起五星红旗。

幻灯片14号召同学为了国旗的荣誉奋斗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升起那面神圣的国旗……

四、结束 幻灯片15-17 幻灯片15齐声朗读励志信。幻灯片16歌曲《红旗飘飘》 幻灯片17结束。

欢迎加入励志教育交流群:167229256;

欢迎登陆中国励志教育网: ;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gaojian@lizhijiaoyu.com;

优秀教案和课件征集

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请直接发课题组负责人王军邮箱wjmba@163.com。来函必复。采纳后版发证书。

意见征集

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直接发课题组负责人王军邮箱wjmba@163.com。来函必复。衷心感谢!

篇7:高一通用技术课件

⒈知道什么是流程,理解流程的含义,抓住流程的两大特征——环节和时序。

⒉学习阅读简单流程图,能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画出简单流程图,能指出环节和时序在安排上的优缺点。

⒊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⒋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⒌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学习内容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顺序是收割、脱粒、分离、清洗、集粮,这是不可颠倒的。从这个简单事例出发,我们可以想到,完成任何一件事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的安排往往还有讲究。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科学合理的流程就是高效率、就是高质量。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安排生活和生产,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生产将变得更有效率。科学合理的流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人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设计、不断改进的结果。

一、了解流程

⒈实例简介

⑴马铃薯的播种流程:第一步,切种;第二步,布种;第三步,掩种。少一步行不行?

⑵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①冲片:感光胶片 底片;②印像:底片 照片。

⒉流程的含义

⑴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如:上面的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

⑵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如:先切种 再布种 后掩种。

⑶流程:具有以上两大特征(关键点)的过程,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流程,称为流程。

二、流程分析

㈠典型案例分析

⒈生活与流程——洗衣机工作流程分析

⑴洗衣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洗衣机是利用电能驱动,依靠机械作用洗涤衣物的器具。波轮式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抽吸作用和渗排作用;翻滚和冲刷作用;波轮的换向与暂停作用。(磨擦、揉搓、化学作用等)

⑵洗衣机工作的基本环节

洗衣过程包括:洗涤、漂洗、拧干三个环节。对洗衣机来说,相应的有洗涤、漂洗、脱水三个功能。这三个功能能否自动进行转换,是我们区别洗衣机为普通型、半自动型和全自动型的依据。

基本环节:进水、洗涤或漂洗、排水、脱水(甩干)。

⑶多种选择巧安排

根据衣物脏污程度、洗衣的多少、布料等可选不同的程序。

① 程序有:标准程序、经济程序、单独程序。

② 水位:高、中、低、少量4种水位。

③ 水流强度选择:标准、轻柔。

⑷洗衣机工作的时序

表述流程的图形,称为流程图。

第一,由图可以读出合成氨生产流程包括以下环节和时序:

①先进行原料气(N2、H2)的制取——制取环节;

②气(N2、H2)的净化、除杂质——净化环节;

③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状态)——压缩环节;

④氨合成——合成环节;

⑤最后进行氨的分离,得到浓氨并将未完全反应的N2、H2送回合成塔,再循环加工利用——分离环节。

五个环节完成后,得到的是合成液态氨。

第二,流程图既含括了物质的反应、变化的过程,又含括了相关的必要条件,如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即流程图表达了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与条件,如

N2+H2 2NH3+Q

过程与条件一并具备、一并发生,保证了整个生产流程的完成。例如,用压缩机压缩净气N2、H2,就是为了造成氨合成所需要的高压条件。因此,压缩就成为工艺流程中重要环节的一个。

⒉中医诊断的工作流程图

望整体(神色、形态); 听,包括发声、语言、问寒热、汗、周身、脉诊和接诊

望局部(头顶诸窍、 呼吸、咳嗽、呕吐、饮食口味、二便、睡

皮肤、毛发、排泄物、 呃逆、嗳气、肠鸣、眠、经带、小儿病情

小儿指纹) 儿啼;嗅气味,包括 等

病体气味、官窍气味、

排泄物和病室气味

⒊识读流程图的要点

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

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二、流程设计

⒈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技术活动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据该项活动的内部工作原理及变化规律,科学地安排活动的环节及时序,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⑴提高效率。经常是通过节省时间来完成的。

⑵提高质量。主要是合理地安排环节。

⑶保证安全。在每个环节上都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详尽的考虑,并要有保证安全的可靠措施。

⑷节省资源。

⑸提高管理水平。

⑹提高经济效益。

⑺其他,如注意环保等。

⒉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⑴实际流程设计的两种情形

第一种,流程的环节是显性的,即流程的进行、发展规律比较容易看出来,比较容易描述。

例如,在医院看病的流程,它的环节、时序是显见的,虽可有多样组合,但都是比较容易设计的。

第二种,流程的环节不是或不全是显性的,即需要经过大量试验和较长时间的探究后,才能得到它的内在属性和规律,从而得出流程应包含的基本环节与时序,设计出较为成熟的、合理的流程。

例如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它是经过了多位化学家上万次的试验,才得出在600℃,20Mpa条件下合成出氨的试验结论,但转换率比较低,仅有2%~8%;后来,又经过不断试验,才得出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较为成熟的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⑵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任何活动、事件的流程设计,都要对该活动、事件本身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内在的属性与规律,在此基础上把握流程设计的环节与时序,做出科学的流程设计。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⒊流程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⒋流程的表达

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

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图,因为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明确。

⒌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

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⑶对某环节,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简单注释,也可不做注释。

三、流程的优化

⒈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⑴流程的优化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⑵流程优化的目的

既然是优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

⒉流程优化的内容

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

当然,实际工作中的最优化问题不都是这样简单,我们只是要大家知道,在流程设计中,经常会碰到最优化问题。因为,没有优化,就不可能进步,优化是技术工作的永恒主题。

⒊流程优化的条件

要进行流程的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篇8:教育技术课件

1.1 什么是VR技术。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VR) 设备的出现比个人计算机还要早。1968年, 伊万·萨瑟兰 (Ivan Sutherland) 制造出了第一个头戴式显示系统[1], 而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的问世则是在七年之后[2]。我国VR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 尽管我国的VR研究开展得并不晚, 但在教育领域, 很难发现我们自己的案例。[3]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 (VR) 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 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 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 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 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 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 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 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

1.2 VR技术的特点

1.2.1 多感知性。

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 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 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

1.2.2 存在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

1.2.3 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

1.2.4 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

2 基于VR技术的可视化课件

2.1 关于课件。

课件 (courseware)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过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 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 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随着时代的发展, 从最开始的板书课件, 到基于ppt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到未来很可能出现的基于VR的沉浸性可视课件, 课件体系化、准确化等需求得到越来越完美的满足。

针对于现阶段的多媒体ppt课件, 可得出如下分析:

而在未来课件的发展, 将会对知识的可交流性、体验性等方面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 那么课件的发展和改革也必将随着时代共同发展。

2.2 课件视频可视化的优点。

2.2.1空间逻辑性。视频可以塑造一个更为庞大的空间, 摆脱平面的限制, 在3d的空间领域之中, 一个成体系的知识系统可以更为直观和全面的展示出来, 系统性和逻辑性更强, 更有利于听课的同学对于知识进行整体性的逻辑性的把握。2.2.2空间图像性。对于一些理科而言, 一些工业、机械、材料性的实体, 有时在内部结构上、质地上很难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而有3d软件的辅助设计, 再加上视频的可视化编辑, 可以实现让人在物体的内、外所有角度进行观看和分析、了解, 在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上势必会有一定的优势和改进之处。另一方面, 具相关资料显示, 图形记忆的效率远高于听力记忆以及文字记忆, 正如同学们往往可以将中意的视频节目各个细节如数家珍的复述出来一样, 良好的可视化视频课件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2.2.3更强可塑性。相比于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ppt或板书课件而言, 课件视频化可以在整合原有的文字和图片的基础上, 融入更多东西, 比如将知识框架化, 符号化, 甚至将一些名人的视频片段、一些产品、科技或知识的展示片段加入其中, 在扩大课程容量的同时, 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2.3 VR技术可能为课件带来的优势。

传统教育体系下的知识是可量化的。而不可量化的内容, 例如理解性、经验性、感知性的知识, 始终是传统教育框架下的短板, 但是经VR技术“打包”的知识是感性的、动态的, VR教育的优势恰恰在此。[4]2.3.1交互性。让知识体系和知识传授的主体与客体达到交互的效果, 这将大大的提高知识的体验性, 会给予学生更深刻的体验感和记忆性, 经历过的东西和被传授东西相比, 显然是经历过的东西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 在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今天, 交互性的课件, 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 与日益发展的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 带给未来的是教育不可预知的广阔天空。VR技术可以通过场景化教学改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相对位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构建出真实的交流场景, 让学生的眼、耳、口甚至感觉融为一体, 并最大限度地得到训练。2.3.2交互性反馈延伸。在具有交互性的VR课件程序设计中, 反馈性的课件内容设定可以进一步延伸, 根据学生在VR课件中表现出来的情况和信息, 可以很直接的反应学生的理解角度和掌控程度, 那么在后续的课件设计、调整中可以参考并进行一定的改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课程反馈信息收集问题。另一方面, 根据学生反馈的具体情况, 可以有授课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一定的重复性训练等极富针对性的教育建议。2.3.3打破限制。VR技术的课件可以容纳更多的人, 在不同的空间, 不同的时间来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重复学习、训练自己没有掌握好或者想额外掌握的课程内容。良好的交互性都可以将一些信息合理的保留、分析, 并在一个时间段内由任课教师给予课程安排指导。

3 结论

VR与AI (人工智能) 是新一代的科技新贵, 其意义可能与曾经的互联网比肩, 在未来的世界中, 随着VR技术的不断成熟, 不断的边缘化、平台化, 必然会在一段时间后渗透到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 成为人类了解世界, 改造世界, 甚至是创造世界的新工具。

一种新媒体的问世未必能做到颠覆相关领域的作用, 但对于人类认知与学习的影响却可能是比较深远的。认知科学的具身认知转向, 帮我们将未来之门推开了一道窄缝, 窥视之下, VR前景无限:未来的教育应该:身心一体、知行合一, VR是实现这一教育理想的有效工具。[6]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胡泳, 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142.

[2]Wikipedia.Altair 8800[EB/OL].[2016-04-20].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tair_8800.

[3]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 2009 (1) :2-46.

[4]石宇钰.超越现实, 开创VR技术新纪元[J].中关村, 2016 (7) .

[5]汤莉.VR+教育创造更多可能[N].国际商报, 2016-5-13 (第A05版) .

上一篇:优秀小学作文:军训下一篇:设备点巡检制度_设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