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学习记录

2024-07-15

先进典型学习记录(共8篇)

篇1:先进典型学习记录

吴仁宝、兰辉、邵中国先进典型事迹学习记录

3月14日,根据分局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工作安排,机关党支部共同学习吴仁宝、兰辉、邵中国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了学习交流。

孙良金:他们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我们要以吴仁宝、兰辉、邵中国等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忘我奉献的拼搏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勤政的优良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唐立新:吴仁宝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他自1957年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始,近60年如一日,为民务实清廉,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了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美丽的小城市。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内涵,展示了“为民”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目的,“务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保障。

兰辉作为曾经的地震灾区北川县一名副县长,能够身体力行,在暴雨来袭之前亲自到基层第一线巡视,为了群众利益,顾不上刚作为手术的疼痛。因过度劳累、路途颠簸,导致病情复发,在下车到湖边自己换药时,意外落入唐家山堰塞湖而因公殉职。或许兰辉的牺牲的确属于意外,但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群众、为民尽责、忘我工作、务实进取、克己奉公、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操守却是实打实的,兰辉的意外离去虽然可惜可叹,可思可追,但兰辉精神和兰辉品质却弥足珍贵。

以邵中国为原型的电影《七叔》,大家可以认真观看学习一下,这部电影的原型是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委书记邵中国,他在家排行老七,“七叔”是乡亲们对他的亲切的称呼。银幕外的“七叔”故事,更零碎,更平淡,但也更朴实,更感人。影片生动地讲述了“七叔”牵手乡亲、打工创业、草根维权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坚强、可亲又可敬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影片留给观众的不仅是影片故事情节给人带来的良心的碰触和灵魂的洗涤,也真实反映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农民工党建这一党建工程的重要命题。

向他们学什么?就是要学为民务实清廉,学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江尧中:“务实”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务实”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吴仁宝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走华西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逐步走出了一条“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集约集聚科学发展、高效益科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科学发展的道路。实事求是,是“吴仁宝精神”“精髓中的精髓”,也是吴仁宝最可值得学习的政治思想品格之一。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对照吴仁宝等先进典型,结合党员干部自身实际,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学先进,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进行“四查四治",才能取得党员干部深受教育、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作风形象明显改进、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成效。

杨斌: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展,如何深入基层群众,如何为民谋利益,如何解决一系列民生发展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群众身边的典型示范,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标杆引导。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以及省市区委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践行中央精神,践行宗旨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说立干,干就干好,学习吴仁宝等先进典型事迹就是要激发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俞言:服务于民才能获取民心,新时期的好干部要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多做好事、做实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吴仁宝等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百姓的承认和赞扬。其实,在最基层的群众对党的干部要求并不高,只要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多为百姓谋福祉,多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群众就一定会拥护。新时期的干部要发扬这样一种精神,哪怕是群众的一点小事,都要当成自家的事来处理,时时刻刻做群众的贴心人。

张三年:邵中国说:“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要向青年人身上转移,这样我们的党组织才会有新的生命力。”影片《七叔》的成功上映,是对江苏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次生动展示,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非公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

吴生通:中国历来不缺乏好干部的典型,从焦裕禄,到孔繁森,再到现在的吴仁宝、兰辉、邵中国等同志,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仰坚定、为民奉献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唯有怀着一份强烈的事业心,坚持勤政务实,不断开拓进取,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发展离不开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关键,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篇2:先进典型学习记录

一.会议时间:2014年11月28日下午4:30 二.会议地点:八号楼8502 三.参会人员: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一班全体同学、辅导员、班主任老师 四.会议内容:

1、班级成员以及老师来过后,由班长进行点名,会议开始;

2、班长进行PPT播放并讲解,宣传骆群曙先进事迹:积极宣传骆群曙先进事迹,让同学们对骆群曙个人事迹有所了解,宣传骆群曙评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事例。同时号召同学们向骆群曙学习;

3、团支书上台进行有关骆群曙精神的相关演讲:弘扬骆群曙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自立自强。同时号召班级成员学习骆群曙,并积极配合其评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推广工作

4、由班级成员表演歌唱《明天会更好》;

5、请班级成员即兴演说:我认识的骆群曙

雷秀红对其评价乐观有爱心的标榜学长

袁健博对其评价自立自强,富有爱心,坚持不懈的公益小胖

6、班级成员集体互动:转发骆群曙先进事迹的微博,并进行抽奖;

8、有请辅导员老师进行总结:

辅导员常老师:对骆群曙要有着必要且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向骆群曙这样的模范大学生学习,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已经指示。最后号召大家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篇3:先进典型学习记录

形式:QQ群集中学习交流

主持人:北京市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刘晓颖园长(专家组成员)

参与者:专家组成员及全体”学习故事”研习项目教师

一、我是如何开展“学习故事”的

1. 大连甘井子区实验幼儿园谢婷婷 : 我把自己给孩子写的“学习故事”读给孩子听以后,他们特别高兴, 因为他们觉得被重视,被尊重了,觉得自己特别棒,树立了自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尤其是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2. 杭州市京都实验幼托园俞蓉蓉 : 我们在观察孩子的“哇时刻”。目前发现的一般都是比较小的事情。发现之后马上分享给孩子,孩子们非常开心,有一个孩子说她甚至快哭了。

3. 重 庆市上林幼儿园李浉杰 :写 “学习故事 ”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倾听孩子的心声,促进每一个孩子学习,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4.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鼓楼幼儿园王甜 : 我园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开始自主学习,尝试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发,“哇时刻”是孩子的,“学习故事”是我们大家的。 每一个教师都在放慢脚步,随着孩子一起学习, 成长。

在我园的“学习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小主人公,他是一个男孩,在幼儿园三年几乎不怎么说话,和教师交流少之又少。 但通过“学习故事”,我们发现他的“哇时刻”,和他分享,和他身边的人分享,短短两个月,孩子好似变了个人,开朗、自信。

5. 浙江省宁波市明楼幼儿园王琳 : 我们目前尝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用照片或小视频记录幼儿表现,并在评价环节利用多媒体呈现。孩子们在欣赏中回忆、交流,相互发现优点,自主学习,提建议。 这是我们追随幼儿的开始, 从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很多想法是出乎我们成人意料的,“学习故事” 源源不断!

6. 重庆市人民小学幼儿园谌利群 : “ 学习故事 ” 真的让自己改变了很多。 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小男孩,今天早上,做早操时,我站在他的身后,发现他早操动作特别认真,就及时地肯定和表扬了他,并请他当领操员。 集中活动中,我也努力改变视角,发现这孩子的闪光点,给我带来的惊喜是:整个上午小男孩调皮的行为减少了很多。“学习故事”让我变化,助我成长。

7. 南昌市龙泉实验幼儿园周婷婷:上次学习回来 , 就开始试着观察孩子,寻找孩子的“哇时刻”。 一开始有点迷茫,寻找不到。 慢慢地发现孩子的兴趣了,顺着孩子的兴趣延伸下去,惊喜的时刻就源源不断了! 没想到孩子们比我想象中更棒, 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出乎我的意料! 目前我们开展了两个孩子自发的活动,一个是自己开展的舞会,一个是从想妈妈联想到寄信寄明信片。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活动, 我感觉这个活动才真的是孩子的活动! 感谢“学习故事”让我真正懂得去如何去了解孩子,用心观察孩子! 我反思自己原来错过了很多这样的教育契机!

二、研习“学习故事”的主要困惑

1. 在观察过程中总是遇到困惑, 比如不知道该怎么为幼儿提供支持,从哪些地方来支持幼儿,观察后又怎样拓展?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我们都认为 ,观察不难 ,但注意很难,教师不能静下心关注,有时会漏掉孩子的精彩瞬间。 最重要的是不太分得清到底什么才是 “哇时刻”。 我们认为孩子每一个亮点都是“哇时刻”,可是又觉得这样的话,“哇时刻”就太多太多了。 那到底怎样的故事才是“哇时刻”呢? 是不是每一个“哇时刻”都是“学习故事”呢?

3. 在事件描述过程中是全部写孩子的行为么 ? 如果有教师指导,或者与孩子对话响应孩子问题,写还是不写呢?

4. 教师的引导语需要记录详细吗?

5. 写“学习故事”需要写题目吗? 需要固定的格式 吗? 故事里的人是用第几人称?

6. 一日活动中一件小事上如果发现孩子的优秀品质,如帮助他人、坚持、有担当等,马上与孩子分享算不算实施“学习故事”呢?

7. “学习故事”一定是关于一个孩子的吗 ? 可以是 一组孩子吗?

8. 识别的过程中, 我们要完全以幼儿能看懂的语言去记录么?采用咱们专业上的分析可以吗?还是两者结合?

9. 记录“学习故事”需要照片吗? 需要几张照片?

10. 微课程是“学习故事”的后续发展吗? 在实施微 课程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小组教学活动吗?

11. 大家发现 “学习故事 ”主要在幼儿自由游戏时间,目前在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教”相对较多,幼儿自由活动相对较少。 请问,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故事”是不是不好开展? 不如自由游戏时容易被“哇” 到?

12. 孩子们的表现总是给我们惊喜,孩子们的需求也很多,我们如何回应呢? 比如说,在建构时总认为材料不够,那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不停地提供呢?

13. 开放的课程也可以是孩子的一句话吗 ? 比如孩子无意中的一句话:我很想知道宇宙里有什么。 教师便可以追随孩子的兴趣开展相关的活动?

14. 在建构区 ,孩子不愿意拆掉自己的作品 ,怎么 办? (可是场地又实在有限)

15. 我常常找不到幼儿真正的兴趣点,怎么办?

16. 我们有的教师 ,挺会发现 “哇时刻 ”的 ,在非正式场合聊起来,说得也特别好。 可落到文字上时,就显得黯淡和无味了不少。 不少教师就是怕写,我们应该怎样引领呢?

17. 全班有那么多孩子 , 有那么多兴趣 , 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一一支持呢? 能不能把他们的兴趣融合呢?

三、专家答疑解惑

(一) 刘晓颖回答:

1.对儿童的观察建立在欣赏 、 理解的基础上很重要,这是“学习故事”最值得推崇的。 “学习故事”立意倾听、观察与理解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 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重视和肯定,孩子更甚。

2.教师思考一个问题 :支持在前 , 还是理解 、 判断在前? 有时候可能你观察了,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 观察并不仅仅是眼睛看, 心里要想,脑袋要转,嘴巴还要问。

3.回 应困惑 3:如果教师自然介入 ,教 师也是故事 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可以写呢?

4.大家一上来就聊怎么写故事 , 比我们的步子快很多。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写呀? 不写行不行? 我认识很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她们不写“学习故事”,为啥那么优秀呢? 我觉得写“学习故事”的目的之一,就是让教师们一点点地学习积累, 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为好教师。 优秀的教师们是在不断地倾听、观察、理解中才形成正确的儿童观、科学的方法策略。 我们和她们的差距在于用心。

5.回 应困惑 5:“学习故事 ”需要写题目 ,不需要固 定格式。 故事里的称谓是第一或第二人称。

6.回 应困惑 6:最好用便笺纸简 单记录下来 ,孩子 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你的关注与鼓励。

7.回应困惑 9:有图片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 如果 后面补一张与之相关的作品或环境更好。

8.回应困惑10:微课程是把一个个散开的“学习故事”串起来,整合,深入地推进儿童学习的一种生成性主题活动。 它使得“学习故事”与幼儿园课程产生了深入连接。 我们也刚刚开始探索,名字也是随便起的。 此外,开放的课程就是支持孩子的行为。

9.回应困惑12:要根据自己的观察调整环境与行为,让其更加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孩子的“哇时刻”! 太对了,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只是我们自己在改变而已!

10.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所在的幼儿园中班有一个特别内向的男孩,那时我正和我老公交朋友。 同事们都说那个男孩像我男朋友,于是我天天去看他,逗逗他, 抱抱他。 这个孩子到了大班整个性格都变了,特开朗活泼。 他父母不明白怎么回事,还来感谢我。

11. 回应困惑 13: 孩子表达的愿望我们要帮他实 现。 可以把问题抛给全班的孩子,听听大家的想法。

12.回 应困惑 14:尽 量晚拆 ,可以让孩子自己拍照 留下影像。

13.回应困惑15:想要读懂孩子必须要调动更多感觉器官,还要反复地望、闻、问、切。 计算机专业必须懂计算机,养牛专业必须懂牛,幼教专业必须懂儿童。

14.回应困惑 16:让 教师们录音记录 ,也可以欣赏 经典的“学习故事”并仿写,慢慢提炼规律。

15.自我修炼这种说法真好! “学习故事”没有标准 答案,就是要我们自我修炼,悟出真谛。

(二)沈蓉晖回答:

1.我们园也是从活动区入手的 , 因为孩子在活动区中更自由一些,主动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很兴奋,觉得“哇时刻”真多啊。 然后,就出现了一些困惑,比如观察了一个孩子,其他孩子怎么办?孩子在某个区域里没有“哇时刻”怎么办?到底用哪个人称写“学习故事”?文笔不好怎么办?记录多少才合格?等等。好像这也是大家普遍的困惑,做了一段,进入瓶颈期,教师觉得自己写不好“学习故事”,也有的教师有点小抵触情绪。 我们也做了思考,表面上看是教师不会写,其实是过于看重“写”了。 而事实上,“学习故事”不仅是记录儿童的“学习故事”,更主要的是传递一种儿童观和教育理念, 如果观念对了,方向对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2.如果说某个区域活动中 ,你发现不了 “哇时刻”,其实不是孩子不会主动学习,而是你提供的环境需要调整。

3.我感觉孩子的变化不是教师写 “ 学习故事”所立刻带来的,他们一直都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只是原来你没有发现。 现在你看他们的角度变了,试着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了,“哇时刻”就出现了,而且会越来越多。 我们有位教师组织了一次吹泡泡的活动,把铁丝弯成不同形状,还有一个是有缺口的,让孩子尝试总结关于吹泡泡的经验。 本来,有缺口的是不能吹出来的,但是有个孩子恰巧用手捏住了缺口,他高兴地说这个也能吹出来,这个不就是“哇时刻”吗? 可惜, 教师没有关注这个,还是按计划走了下去,于是失去了一个跟孩子一起探究的好机会。

4.回应困惑11:又说到了刚才所说的,“学习故事” 的重点不在写, 在于观念, 是否关注了孩子的主动学习,哪怕是无意中的发现,如果观念没有变,还会去关注活动的结果,集体活动当然就不会有“哇时刻”啦。

5.“学习故事 ” 特别关注孩子心智倾向的培养 ,关注情绪情感的支持, 我就是被这个所吸引而满怀热情而来。

6.管理者要懂教师 ,相信教师 ;教师才能去用这样 的心态了解孩子、相信孩子。

7.看不到很正常 ,看懂更难 ,所以教师们不要总是 检讨自己。

(三)顾春晖回答:

1.回应困惑 3:无论有没有教师 ,记录儿童的学习 即可。

2.回应 困惑 5:不是 为写而写 ,而是通过写来思考 和积累观察评价的经验。

3.回应困惑 6:学习发生了,就是“学习故事”呀。 写 与不写,“学习故事”都在那里。

4.我认 为 ,可以念给孩子听的故事已经不仅是观 察评价,还是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了。

5.回应困惑11:高结构确实会对发现幼儿有影响 , 所以教师更要有观察的意识, 并尽量降低集体活动的结构。

6.回应困惑13:和孩子们讨论怎么办。 此外,“学习故事”允许识别不清,回应无效,只要继续注意识别回应,就一定能读懂孩子。

(四)周菁回答:

1. 用这 张图回答教师们关于不记录下来的算不 算”学习故事”。

2.用这张图回应集体教学活动中是否会有 “ 哇 时 刻”。

3. 有时候 , 发现兴趣 也不能仅 就一次随 机的观察 就下判断 , 还需要持 续观察 , 看看孩子 的学习过 程和行为 有没有什 么规律 , 然后发现 兴趣点 。

4.回应 困惑 15:找 不 到真正兴趣点的一大可能的 原因是观察和倾听所收集的信息还不够。

5.回应困惑16:不管大家是从写故事切入,还是不写故事从发现和讨论“哇时刻”开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学习者共同体的,都是可以的。

6.读懂 不易 ,所以你更要用心 。 想读懂孩子 ,需要 足够的信息。

7.教师们都开始发现 “哇时刻 ” 了 , 开始发现孩子身上可贵的学习品质。 但是很多时候,还没有习惯去深入地看和听,深入发掘内驱力。

(五)张海凤回答:

1.在学习 “学习故事 ”中 ,让我们转变了儿童观和课程观,看到了孩子的能力,但这只是看到了孩子,要看懂孩子,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分析。 所以,需要记录和照片,帮助我们去读懂孩子。 教师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作为管理者也要给教师自由的空间。 相信教师,给他们一个自由成长的时间, 相信总有一天会收获精彩的故事。

篇4:先进典型学习记录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应是发展性的、多元化的。因此教学评价要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是对学习过程评价的一种较好的形式。记录卡的基本内容可以包括学生的出勤、开学初学生基础测试结果、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评价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人与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多元智力观(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符合这种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特点、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确定是否有效。而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评价学生不能仅凭单一的纸笔测验,也不是为了衡量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教学评价的目的应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提出今后学习的建议。新课程需要的评价应是发展性的、多元化的,因此教学评价要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的单一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学习记录卡是教师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特色和利用学习记录卡进行新课程评价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师生共同设计学习记录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高二学习生物课之前,教师首先和学生一起设计学习记录卡。例如:

说明:

1.以上学习卡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学生的出勤、开学初学生基础测试结果、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课表现的评价和完成实验报告的情况,各项目以分值的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有知识目标的评价,又有能力目标和科学素养的评价,比较全面。

2.其中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所占分值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学习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比如在必修本第二章《细胞》的教学中,实验所占的课时比较多,那么上述学习记录卡中实验情况的分值可以适当增加。比如所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一栏中增加分值,以激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自主学习。

3.以上学习记录卡的使用以一个章节一张为宜。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一个月一张等。

总之,学习卡的设计要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尽量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编制。

二、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学习卡进行多方评价,使学生的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作为老师,头脑应该多用几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或者说‘标准,善于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学生,就会有更多的人材出现”。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正是这种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发展性评价,突出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布置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探究植物向性运动。在此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分工,有的同学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有的同学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探究,有的同学将小组成员获得的资料写成小报告。因为此项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同学们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从个人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质量三方面来完成。小组评价由小组长负责对每位组员从与同学合作沟通的能力、为小组所作贡献大小和帮助其他同学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分别填入学习记录卡。

通过学生的学习记录卡,笔者欣喜地发现,有些平时上课从不发言的学生在独立查找资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而一个平时测验只能考20几分的男生成了他们小组的结果汇报人,因为他具有非常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最终只有他全面了解小组的各项活动情况。从小组评价中还会暴露某些问题,比如,某些测验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来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某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等等。通过上述评价,使同学自己和教师从全方位多角度认识学生,教师也看到了每个学生身上更多的亮点,使评价更客观。

又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教学中,因为该实验的操作在生物学上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A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时,B学生观察A的实验操作,对A进行评价;当A完成实验后,B操作实验,A对B评价,最后将结果记录在学生的学习记录卡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述学习卡中,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上交的情况的评价可以让小组长、课代表协助教师一起完成。而上课表现由师生共同评价,作业、实验报告则以教师评价为主。这样,进行多方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引导,要客观、公正、合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三、进行学习记录卡评价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用学习记录卡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是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被打破。记录卡能够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信息,促进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评价与教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优点不言而喻,但因其在操作过程中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免不了存在着不客观、不公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例如高中生物学科中,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综合能力、观察、逻辑推理、发散思维、对比、概括、微观世界的空间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绘图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表达展示研究成果的等能力。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尽量使评价客观公正。

同时,教师要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教材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如加强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等新的理念,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尽量把学习记录卡设计得更完善,更规范,更科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另外还要注意:记录卡只限于教师和学生本人之间交流,不宜向家长、同学和其他教师公开。

篇5:先进人物访谈记录

时间:2012年2月5日 地点:哈师大附中 人物:张波老师

背景: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全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大赛评委,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功勋指导教师,省教学能手,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德育教育先进个人,市物理学会力学学会理事兼科普副主任,市中学物理高二学年中心备课组组长,校高二学年物理备课组组长。

访谈记录:

我:老师好,我是您08届毕业生,您是我高中阶段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我感觉您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很科学也很有意思,给予我的影响也很大。现在我想就您的教学经历和经验来向您探讨一些事情。我记得您曾经在课堂上说过,您高中时的数学和物理很不错,我想,这也应该是您后来选择做物理老师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您为什么当初会选择人民教师这个行业呢?

老师:首先呢,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一个整体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下家长那里的原因。父母由于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年事已高,而且都退休了,就希望子女能有一个安稳、有保障的工作。在他们50 年代那一辈人看来,公务员是最稳妥的“铁饭碗”,同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为轻松。在父母看来,健康最为关键。这也许就是退了休的人所格外关注的。因而从家庭就业期待角度看,父母更希望我从事和“公”有关的职业。教师恰好就符合这样的条件。在当时,社会上竞争压力没有这么大,本科生学历在当时还比较吃香。再者呢,我个人比较教师这个行业。每天可以面对着一个个年轻的脸庞,帮助你们成长,传授你们知识,帮助一个个未来走向阳光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我所喜欢的教师职业。选择了教师也同时选择了责任,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你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为人师表的作风和基本素质。学生跟你学会的也不仅仅是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而同时,肩负的责任越大,你的人生价值就越大。我希望我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多多贡献出一批有见识有作为有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我从事教师职业的初衷和目的。

我:老师,那您觉得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您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老师:其实,从收获上讲,教师这个岗位,尤其是中学教师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收获。比如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心里的理解、自我知识领域的研究与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说收获最大的,我必须首先感谢我所在的学校,给我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生源,这些优秀的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精神,他们极具创新的思维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是最为令我感动和学习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收获,是学生们教给我的东西。学生们都很优秀,我感谢他们的家长,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我也经常向家长探讨,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是获益匪浅。我也同样感谢我优秀学生们的家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和付出,很是令我感动。

我:老师,我知道,您上课的时候很是风趣幽默,很多时候,还会跟我们聊一些时事新闻,您的评论总是犀利幽默。我想问,您这样的讲课风格是您本身的性格还是在教学工作中您摸索出的自己教学方法? 老师:也跟自己的性格有关,平时跟同事的相处我大体也是这样的。但是发挥在教学中,我还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因为学生在一节课中几乎不可能做到一分钟不落的听课,适当的放松精神是必须的。只要学生紧跟思路,就可以做到高效率的上课,你说,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一天坐在教室十几个小时,说不走神谁都不信。适当的课堂放松很是关键。

我:想必您的风趣的课堂风格就是这么多学生喜欢您的课的最主要原因吧!那老师,我知道,您为我们学校,甚至是全省的考生都做过很多的辅导,也在高考这方面是指导专家,为我校的教学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那么是什么让您坚持一直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呢?

老师:应该是责任吧。因为作为一个教师,我要面对的是未来我们社会和世界的主人,我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作为一个教师,没有这样的觉悟,也是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的。

我:那好,您认为师德有哪些?

老师:一提师德,很多人都会想到高尚,无私,奉献等,其实这样想也很正确.但总觉得还不具体,师德应该有三层含义,回到社会是个好公民,跨进学校是好师长,走进课堂是好教师.特别作为一个好教师,就要让学生上课听得懂,愿意学,学得会,成绩好.就是要充满爱心,呵护每一个心灵,让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充满激情,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生命.我:老师,在您的教学过程中,您有没有感觉到压力很大呢?

老师:压力嘛,还是会有的。毕竟现在学生的竞争就是老师的竞争,我们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创新,才能跟得上学生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否则一贯的教学方式只会在发展迅速的今天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

我:老师,那您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是怎么协调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呢?

老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普通的课堂上应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程度,这是最重要的。在课余有额外能力的同学可以参加竞赛之类,不仅仅是知识上得提高,还可以在高考上多一些选择的道路。对于一些后进生,要多注重他们的基础,课余时间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老师也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不要让他们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适当的单独沟通也是不错的办法。总之,不能在高考的面前放弃每一个学生。

我:谢谢老师今天回答了这么多问题,真是获益匪浅。能作为您的学生我真的非常荣幸,今天就到这里吧。老师再见!

访谈感想

篇6:党员先进性谈话谈心记录

(一)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是说,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共产党员要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邓理论,当前特别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要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要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还要广泛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员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四)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大都在一定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任务。这些看来平凡的工作和任务,都是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党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名党员都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党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五)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位置,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坚持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带头维护党纪的严肃性,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共产党员要自觉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篇7:学雷锋先进事迹记录(精选)

三月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在校团委的号召下,我们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形成了一股学雷锋热潮,让我们深刻体会“螺丝钉”精神。

3月5日这天中午,我们班部分同学在校园里捡拾地上的果皮纸屑等垃圾,部分同学帮忙扶起倒在地上的车辆,还有一些同学去清理了四处张贴的广告纸。同学们不怕累,不怕脏,乐在其中,把美好留给了他人,把雷锋精神在生活中传播。劳动结束后,同学们还聚集在一起就雷锋精神展开讨论,总结出我们应该“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精神文明”。为切实发扬这些精神,在3月14日这个星期天,我们班同学积极参了加志愿者服务,我班的十位同学去了代谢病医院,为医院食堂扫地、拣菜、擦桌子,为病人打饭送饭。本次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学雷锋不仅局限于做好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更要对照雷锋精神,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

三月雷锋即将过去,同学们学习雷锋的精神是这样的热情和积极,雷锋精神依然在我院的每个角内绽放开花结果。我们希望在以后的日子中,同学们也能够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这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它生根发芽。

——在3月4日“学雷锋主题队会”上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明天,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41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一夜之间,雷锋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一个普通战士的光辉形象,从此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叔叔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他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他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他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 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篇8:记录,让儿童的数学学习看得见

一、记录, 让儿童的已有经验看得见

案例: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

课前记录:小明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了, 现在露出的正方形是原图的1/3, 原图是怎样的呢?请你画一画。

教师采用了前测的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的分数来记录。

学生的主要记录: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三年级上册学习的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记忆清晰, 部分同学已有所遗忘。

应对措施:于是进行了课前的复习, 尤其是复习了分数的意义:把一个物体 (图形) 平均分成几份, 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这是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分数的知识基础。

课堂衔接:同学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这个图形的1/3。

设疑:

这样能表示三分之一吗?同桌互相讨论。

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一个正方形也成为三分之一吗?

介绍:如果把这三个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 用一个大圈圈起来, 这一个正方形就是这些正方形的三分之一。

对比思考:课前同学们画的和老师画的这个图, 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反思:课前记录, 有利于学生回忆起旧知, 唤醒和激活相关知识;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而更容易找到新知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找到有效教学的“衔接点”。

二、记录, 让儿童的思考过程看得见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实践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作为教师, 我们清晰地知道: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 学习的过程也非常重要。我们要努力地帮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学习。

案例:一一间隔规律

开放问题:用蓝、红两种珠子设计一一间隔排列。现在有8颗红珠子, 需要多少蓝珠子?要求: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过程中打开:老师发现同学想的不一样, 看样子不止一种情况, 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呢?你能不能都找出来。

呈现:

要求: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这样两种, 有比较一下, 有什么不同?

提问:同学们又画出两种, 有比较一下, 有什么不同?

提问:一共有4种画法, 怎么只有3个答案呢?

归类提炼, 形成结构化认识:数量相等、数量相差1。

反思:本节课, 改变了以往在具体的情境去发现数量的规律, 改变了一问一答和面向个体的现象, 而是引导学生经历和探究, 让每个孩子经历数学思考, 通过呈现学生记录的各种资源, 彰显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发现的规律。学生获得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质上是获得数学直观,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走向“经验”,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三、记录, 让儿童的真实困难看得见

学生在数学学习时, 不一定会“一帆风顺”, 会遭遇各种困难, 有时是理解上的误差, 有时是方法上的障碍等。透过记录, 我们可以看懂儿童数学学习时遭遇的真实困难, 从而针对性地引导、点拨和帮助。

案例1:认识千以内的数

如在认识千以内的数时, 透过课前调查发现我们发现, 很多数大部分孩子都会读会写了, 但是对于写法中0的占位上会有困难, 所以设计了在数位顺序表中写数的环节。

问题:100、200、300……你会依次说下去吗?照这样下去, 900的后面是谁呢?

呈现两种资源:

错误:

正确:

引导辨析:哪种正确?

小结:写数时, 每个数占一个数位, 0也要占位。

案例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课前分析:学生在新课学习时主要的错误是忘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还有就是进的1不知道加到哪里去。

课堂捕捉并出现三种资源:

组织交流:这三种都对吗?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中读懂并发现:第二种学生也知道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但没有和原来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第三种错误时因为没有满十进一。

透过记录, 试着去读懂孩子们的错误, 有针对性地去引导、点拨和帮助, 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习的难点。透过记录, 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很独特, 不能简单地以对和错去衡量和评价学生, 而是要静下心读懂孩子的真实困难。这样的点拨和帮助, 才会如春雨般及时和滋润。

四、记录, 让儿童的学习差异看得见

儿童在数学学习进行自主探究时, 会呈现不同的差异。

案例: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开放问题:34-8你会算吗?请记录你的思考过程。

过程中打开:老师发现, 有的同学想到了拆数口算, 有的同学还想到了其他各种算法呢。呈现资源:

结构化交流资源:先交流 (2) 、 (3) 资源。

交流一:先看这两种拆数口算的方法, 你能看懂吗?说说想法。

小结:拆数口算的方法。

交流二:数位图和笔算方法的沟通。

小结:个位不够减, 从十位借1当10。

交流三:简算方法。

本节课, 通过开放问题的引入, 使全体学生经历探究, 呈现差异资源后, 通过结构化处理, 不断清晰口算的算法, 并且融合渗透了笔算和简算, 改变了以往割裂单一算法的局面, 使计算教学更有机融合了, 算法优化也得到了渗透。

五、记录, 让儿童的数学学习不同寻常

案例:认识角

生活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图导入:

从图片上抽象出图形:

开放问题: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 按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图形分分类。

呈现学生记录的一级分类:

过程中引导:刚才按连与不连分类的, 你能按直边曲边来继续分类吗?刚才按直边曲边分类的, 你能按连与不连来继续分类吗?

呈现学生记录的二级分类:

启发对比:发现了什么?

归纳提炼:尽管分类的顺序不同, 但由于分类标准相同, 所以分类的结果相同。

聚类分析: (1) (3) (5) 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 引出两条直直的边就组成了角。本节课,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两次分类, 学生学着记录每一次的分类, 从而聚类认识角和角的本质属性。通过记录, 学生从直观不断走向抽象, 改变了以往割裂的概念教学。记录, 让儿童的数学非同寻常, 能使儿童“生动”的学习得以呈现。

上一篇:演唱会赞助合作协议书下一篇:四川省南充市2017届高三一诊考试文综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