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深化改革讲话

2024-07-16

烟草深化改革讲话(共6篇)

篇1:烟草深化改革讲话

深化认识 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关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行业适应新形势,调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卷烟上水平,原料作保障”的客观要求;是烟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烟草行业自2005年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加强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烟叶生产条件,打牢烟叶发展基础。自2008年启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并不断扩大试点规模,从整村推进扩大到整县推进,再到今年推行的“四位一体”整县推进,试点从2008年的13个22.6万亩扩大到2010年的32个123万亩,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烟面积比例达74.6%(同比提高11.6%),种植集中度提高,“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明显(2009年试点亩均用工23.32个,比大面积烟叶生产的34.63个减少11.31个),由于基础设施改善,烟叶生产水平提升,烟叶质量稳定,亩产值增加,试点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到不断提升,较好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征与实质。然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前尚处探索阶段,试点面积小(2010年仅占总植烟面积的7.74%),远远不能满足“

532、461”品牌发展对原料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大局,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

532、461”品牌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改革创新,以“四位一体”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为卷烟上水平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撑。

一、深化认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国家发展的大局上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烟叶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我们行业的重大历史任务,符合烟叶生产发展规律。从我们烟草发展自身的角度看,通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基础牢、队伍稳、用工少、效益高、质量优、特色显,是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保障,是行业实现稳健发展的现实需要。只有站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烟草行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意义和作用,把各项工作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满腔热情投入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当中去。

1、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行业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但城乡发展水平差距十分巨大,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突出,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多年下发的1号文件锁定“三农”问题,明确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解决‘三农’问题事关全局。

烟叶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农”问题也是烟草行业面临的“烟叶、烟区、烟农”难题。为此,烟草行业在中央精神指引下,先从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奠定实现烟叶生产现代化的基础。自2005年起至今,烟草行业连续5年投入资金200多亿元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水工程、烟路、烟机、烟房、漂浮育苗棚、中低产田改造),至2009年,全国已具备排灌能力的基本烟田达2556万亩,占全国3005万亩基本烟田的85.1%。云南省2005年-2009年共投入烟草补贴资金58.2多亿元,建设烟水工程75.5万件,覆盖基本烟田928.6万亩,在今年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面积73.29万亩;新建密集烤房35580座。烟区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涝能排、旱能灌、渠能通、路相连,农田质量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烟叶生产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促进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几年行业还要再投入400亿元资金,按照每亩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全面解决烟水、烟路、烤房、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努力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在打牢发展基础的同时,烟草行业于2008年启动了以“一基四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程,并逐年加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烟田基础设施大有改善,种植规模度大幅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增加烟农收入效果明显。现代农业建设的实施已超其本身意义,现已成为了全国“以工哺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行业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选择

烟叶生产政策性较强,烟叶种植计划由国家下达,烟农按种植收购合同面积种烟,超合同种植属于非法种植,有效实现了烤烟生产既能满足卷烟工业的原料需求,又不至于让烟叶产量过分膨胀而造成市场混乱。但在现实生产中,这样的政策性调节也会失灵,调节失灵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不得不想起1997年的烟叶生产“大跃进”,当年的烟叶产量严重超计划收购2000多万担,巨大的烟叶产量过剩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汹涌,猛烈的冲击着整个烟草市场。铺天盖地的烟叶,对于烟草行业无异于一场灾难,众多烟草企业亏损,而且过多的烟叶无法正常收购,非法流入市场,这给制假烟的商贩提供了很好的制烟“机会”,卷烟销售市场也备受打击。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是烟叶远超计划种植引起的,而造成超计划种植的原因之一是烟叶收购价格提升,烟农种烟热情空前高涨,烟农更是铤而走险并存在侥幸心里,合同外种植,在这种状况下政策调控也就失灵了。若是按这个思路想,那我们把收购价格调低,降低烟农种烟热情,烟叶产料自然就就下来了,这样想似乎有些道理,但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最好办法,况且过分的依赖价格杠杆来调节烟叶生产,容易引起市场和行业动荡,而且烟价定得过低,即体现不出烟草行业以价格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还会使烟农种烟热情以及对烟草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以价格杠杆调节种烟规模应慎用。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要在强化烟叶生产控制上和优化烟叶生产管理经营模式上下功夫,要按“四位一体”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使烟叶生产始终以卷烟工业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做到生产布局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生产基地化,以解决传统生产方式下造成的不能统一管理非法种植的问题。并且要使基地单元与卷烟工业形成有效对接机制,以种植订单化的方式来决定单元产量,然后再按单元的产量来与烟农签订种植合同。这样就强化了烟叶生产调控能力,并且使生产管理更为合理、有效,更体现烟叶供求的调节规律,从而稳定了烟草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3、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卷烟上水平的必然要求

推进卷烟上水平,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是行业的工作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尽快实现卷烟上水平,烟草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对花样繁多的品牌进行整合,从千牌号整合到百牌号再到“两个十多个”,从中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来重点培育“

532、461”大品牌,全面提升中国烟草国际市场竞争力。但要使卷烟上水平,从烟叶种植到卷烟生产,最终至卷烟营销,严格控制好整个生产销售链的每个关键点都同等重要。要从优质品牌培育推进卷烟上水平,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优质原料的供应和保障,原料保障水平的高低事关推进卷烟上水平的进程和效果和行业发展大局。原料保障上水平,不仅要求所产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风格特色明显且符合“

532、461”品牌配方要求,还要求这种特色烟叶的数量及等级结构能满足品牌发展上规模的需要。当前我国大部分烟区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由于散户经营种植,存在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种植耕作模式不科学,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导致烟叶质量不均,风格特色不鲜明,等级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大品牌发展对原料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烟草行业自2008年启动现代烟草农建设试点,总结探索出“四位一体”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不仅实现了减工降本,烟农增收,而且还有效提高了生产整体水平,烟叶质量均匀,风格特色进一步彰显,烟叶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增强了为卷烟工业提供优质特色原料的保障能力。

4、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提升中国烟草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烟草大国,烟叶和卷烟产量全球第一(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我国还不是烟草强国,因为在国际市场上贸易额偏低,在国际贸易市场的影响力不大。特别在植烟主产国中,我国弱势比较明显,无论是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市场竞争力都比较弱,国产烟叶与国外烟叶相比,在内在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香气的质和量上相差较远,原料质量是限制卷烟上水平和提升中国烟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子。因此,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努力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烟叶生产特色化、原料供应基地化是实现卷烟上水平、提升中国烟草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保障。

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导向为主要特征,集“现代烟草农业、特色烟叶开发、资源配置、基地单元”四位一体整县推进建设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试点面积较小,用此模式生产的优特烟叶数量有限,提高培育“

532、461”品牌原料保障水平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加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科学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改革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力争全面实现原料生产现代化、烟叶质量特色化、供应基地化。

1、规划要做到全面统筹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内容多、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各地实际进行统筹规划,并要突出重点。一要突出整体性,要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规划,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规划布局,以烤烟为主规划轮作作物。二要突出特色,要以烟叶特色(品种)为核心进行规划布局,以品牌需求导向规划基地单元,根据坝区和山区特点分别规划。三要突出社会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内容之一,因此,要突出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农业、水利、国土、气象、民政、扶贫、工商、保险、防灾等)参与;以烟草扶持为主,整合多部门资金形成合力;要突出烟农为建设主体。四要突出综合配套,突出烟水(以水源为主的烟水工程)、烟路、烟机、苗棚(现代化设施)、烟房综合配套,突出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综合配套,突出风险防范保障体系综合配套。

2、规划稿要请专家论证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一个较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知识,仅靠烟草人的知识和能力难于把握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整体规划完成后,需请各方专家进行多次论证。一要规划一个论证一个,以免过于集中论证导致多而杂效果不佳;二要提前让专家阅稿,要在召开论证会前2个月将规划稿提前交给各方专家,让专家有充足的时间阅稿,查资料,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三要安排充足的论证时间,此类论证不同一般项目论证,在时间安排上最好不作具体要求,尽能可地让每一位专家有充足的时间讨论,阐述各自见解;四要反复论证,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再请专家来论证,直到专家认为可实施为止;五要尽量组织负责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项目的人员参加论证会,不仅能直接听取专家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到位,而且能学到各方面的知识,是一次难得的培训机会。

3、规划实施要分步走

由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需要集中投入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当前现有能力有限,全面推进极为不现实,因此,规划实施要分步有序进行。第一步,优先安排建设基础条件好、政府和烟农积极性高、烟叶风格特色突出或具潜力的区域,计划第一年集中推进一个县3个以上基地单元,分三年完成;第二步,计划第三年集中推进另一个县;第三步,按三年一个县的建设步伐推进。此外,为加大推进步伐,在规划实施方案中要体现“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以有效形成合力来扎实推进。例如,红河州泸西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区,将全州所有的资金安排整合到这一试点,把各分公司的人员抽调一部分到这一试点,不仅建设效果好,而且使从各分公司抽调过来的人员受到了全面培训,他们将成为本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建议借鉴此模式,逐步、逐县、逐单元一一推进,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

三、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的措施建议

1、建立有效土地流转机制

规模化种植是烟草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而在当前我国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户均土地面积小,达不到种植规模化的要求。在这种制度下,国家规定农民对承包的土地有自主经营权,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预,但允许土地流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可以说,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双方切身利益,因此,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配套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土地流转的有效性。

建立规范化烟田流转管理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是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的延续,是烟田合理流转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的规范化烟田流转管理体系尤为重要。一是规范程序管理。引导流转双方严格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规范登记管理。严格按照程序登记、备案,增强烟农进行农地整合的安全感,同时这也可以使政府掌握土地整合流转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强而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提高烟田流转工作高效运行。三是规范合同管理。要统一制发流转合同文本,对土地整合流转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指导,确保合同的合法性。

创新烟田流转经营机制。鼓励能人发展烟叶规模化种植、经营,也可以以村委会、公司或合作社为主体,租赁连片土地,组织劳动力,发展规模化专业经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和租赁制。一是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引导有能力的个人或组织吸收农民以承包地折价入股,组建土地流转经营股份制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农民获取股金收益或利润分成,提高农民土地的投资收益。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制。由开发业主直接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协商议定,在一定期限内将相应区域内连片的耕地租赁下来,进行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

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在当地的牵头、协调作用,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可尝试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土地流转专业服务信息帮助土地流转供求双方互通信息,解决谈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争议和矛盾。

2、转变生产方式,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推进卷烟上水平的根本要求和烟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要积极推动烟叶生产由“以商业为主型”向“工商合作型”转变,努力实现生产基地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烟叶资源配置改革为切入点,以基地单元建设为平台,一是建立“商业主体、工业深入介入、职责明确、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工商合作有效机制,做到工业明确烟叶质量要求,工商共同研究布局生产,共同制定包括品种、栽培、烘烤、收购等一整套的生产技术体系,以确保所产烟叶质量符合工业要求。二是建立购销对接机制。三是建立完整的供销信息反馈系统,以有效指导基地单元烟叶生产。

要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化生产转变,要在提高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一是加大现代化育苗工场和现代化烘烤工场建设力度,全面实现“两头工场化”。二是积极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为实行专业化服务创造成条件。可通过积极发展烤烟专业合作社、烟叶生产协会、烟农互助组等多种合作组织,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还可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懂技术会管理、发展潜力大的烟叶种植户,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在密集型烤房建设、化肥农药供应、优质烟苗提供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引导和促进种烟农户向种烟大户发展。三是发展各种专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育苗专业队、机械服务队、施肥专业队、植保专业队、烘烤专业队、分级扎把专业队等各种专业服务组织,努力在烟叶生产主要劳动环节实现专业化。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提高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收费价格,保护烟农利益;鼓励扩大专业化服务范围和规模,不断提高资金积累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建立核心原料生产技术体系

建立一整套基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烟草农业科学技术,用先进的技术装备烟草农业,使烟叶生产由经验转向科学,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生产实践证明,科技是烟叶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走“科技兴烟”之路,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不断完善烟叶技术体系,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对烟叶生产的贡献率,提高科学种烟水平,才能生产出符合卷烟配方要求的优质烟叶。不同卷烟品牌对烟叶原料质量的要求不同,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也不同。培育“

532、461”品牌必然要求有风格特色突出和数量充足的核心原料作保障,因此,烟草农业要以“

532、461”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通过工、商、研、产区联合开展生产布局、品种、栽培、烘烤等技术研究,建立一整套优特核心原料生产技术体系。一是优化布局。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将烟叶生产布局在既要能生产出风格特色突出的优质烟叶,又能合理轮作并实现粮烟协调发展的区域。二是优选品种。要在广泛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确定种植品种,既要能充分彰显烟叶特色,又能让保证烟农收入。三是优化栽培技术,要通过广泛开展先进实用生产新技术推广示范应用,总结集成能充分彰显烟叶特色的一整套核心生产技术,既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持烟叶特色,还能保证烟叶“高效、生态、安全”。四是建立烟叶科技推广体系。既要建立工-商-研-烟叶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又要建立以合作组织为主体的烟叶专业化服务体系(育苗、施肥、植保、烘烤等),还要建立烟叶生产科研和推广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确保烟叶科技成果及时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烟农队伍

烟农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主体,要实现烟叶生产现代化,必然要求有先进理念、先进思想、能较好应用先进技术、懂经营管理的职业烟农队伍作支撑。因此,着力提高烟农队伍综合素质,建立职业化烟农队伍尤为重要。一是通过广泛开展育苗、植保、施服、烘烤等各种专业化技术服务培训,对合格者发给上岗证,对不合格者再进行培训,建立一支从事专业化服务工作的新型职业烟农队伍。二是通过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烟大户等各种生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除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外,还要进行生产政策、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建立一支了解烟叶政策、懂技术、会经营、能独挡一面的烟叶生产经理队伍。三是通过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烟草技术骨干和后备人才,培养一批种烟能手、农村烟草技术带头人,整体提高烟农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烤烟生产技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型烟农。

5、建立烟叶信息化管理体系

烟叶生产要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因为信息技术将成为克服农业分散性、区域性、时变性、经验性以及稳定程度和可控程度低的有力武器。信息化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切实加快信息化管理步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烟叶生产,构建烟叶信息管理平台,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软件系统功能,建立基础信息库,在不同层次进行信息沟通、传递和应用,把信息化逐步延伸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烟叶生产经营过程的流程再造和信息化管理,提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整体水平。用信息化改造烟叶生产,对烟叶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减少消耗,从而提高烟草产业的效益。

篇2:烟草深化改革讲话

地点: 三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市局(公司)书记、局长、经理杨轩、副调研员肖平、市局办公室主任陈风、专卖部长李景峰、烟叶质量管理站长张如阳、机关党委副主任瞿勇及县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会议内容:县局党支部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会。

由市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杨轩作动员讲话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市委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立足当前形势,着眼长远发展,经过充分酝酿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决定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决定着孟连县烟草产业发展的速度。能否准确地判断形势,清醒地面对挑战,敏锐地抓住机遇,及时地推动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先进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创建“规范、效率、活力”上见到新成就,实现孟连县烟草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孟连县局(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大讨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士气大、十七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以及市第二次党代会、市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抓紧抓好。通过深入开展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自觉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思想观念,在孟连鲜橘(分公司)上下形成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生动局面。

大讨论活动要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是如何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加快孟连县烟草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提高整体发展水平,推动孟连县烟草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是如何按照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找准制约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找准制约孟连县烟草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思想观念障碍。进一步强化用改革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意识;巩固“树新风、强作风、兴思茅”教育活动成果,转变职能,加快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和解放思想的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是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科学发展观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人生信仰和管理理念;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云岭先锋”工程成果,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如何从解决零售户最关心、最直接、最实现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之上,加强为零售户服务的意识和质量,使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提高卷烟零售户效益上。

篇3:烟草深化改革讲话

中国烟草行业实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可以说,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 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控烟形势和国际社会对放开我国卷烟市场的步步紧逼, 如何能够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成为行业共同关注和思考的课题。

本文从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出发, 分析现阶段我国烟草行业零售终端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我国烟草业零售终端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最终提出我国烟草零售终端改革的模式创新。

1 目前我国烟草零售终端环节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实施烟草专卖制度的国家之一, 从烟叶种植到卷烟生产, 批发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计划体制, 由国家统一控制, 而在零售终端环节则是大量分散的零售客户, 这就造成了以下几个弊端:

1.1 消费者真实需求难以把握由于烟草企业最终是与零售客户接触, 没有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 零售客户的需求代替了消费者的需求被采集上来, 而且受利益驱动、货源供应波动、消费需求累加等因素的影响, 零售客户在提报需求时往往会出现累加效应和波动现象, 导致市场需求被放大, 客户需求不能与市场真实需求有效匹配, 商业企业的营销决策也随之会陷入被动。

1.2 销售网络凝聚力不强, 客户忠诚度不高, 网络基础不牢固尽管近年来烟草行业在构建卷烟销售网络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有所提升, 但由于零售客户和烟草企业之间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 因此零售客户很容易受其他利益的影响, 改变对烟草企业的态度, 由此衍生了零售环节的跨地区收购回流等一系列不规范现象。

1.3 零售终端管理服务成本较大由于终端客户数量庞大, 而且没有组织性, 因此只能以单个户为单位进行管理服务, 造成服务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 由于工商双方都看到了零售终端对卷烟销售的重要作用, 对终端建设都进行了大量投入,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 也出现一些重复投资, 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行业资源的浪费。

2 烟草业零售终端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1 零售终端模式创新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全世界控烟浪潮日益高涨, 我国早在2005 年8月正式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对中国控制烟草发展做出了明确承诺, 烟草专卖体制的开放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受本国烟草市场萎缩和国内控烟力度较大的影响, 国际烟草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拥有3.5 亿烟民的中国市场, 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 意欲与中国烟草企业争夺高端市场, 尽管目前绝对数量较低, 但在高端市场所占份额已经不容小觑。然而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对烟草行业广告行为的诸多限制, 烟草行业在品牌培育、引导消费工作上举步维艰, 难以将营销措施真正实施到位, 直接影响了民族卷烟品牌的做大做强, 而没有自己的强势品牌, 在未来的竞争中就会被动挨打, 进而影响行业的发展, 零售终端作为整个卷烟销售网络的最前沿, 直接面对卷烟消费者, 这一优势决定了零售终端在品牌培育、消费引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势必成为各方争夺的前沿阵地。

2.2 零售终端在卷烟销售网络中的重要性随着烟草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消费者在进行选择时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他们手中的货币选票在是否选择中式卷烟品牌,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将决定中国烟草行业未来的命运, 因此构建面向消费者的营销体系和运作模式已成为烟草行业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而零售终端作为卷烟销售网络的最前沿, 直接面对消费者, 是消费者实施卷烟购买行为的最终环节, 对卷烟消费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是整个卷烟销售渠道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决定着什么样的烟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个根本问题, 由于烟草行业在广告宣传、产品促销等方面受到诸多的法律法规限制, 烟草零售终端对消费者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 地位也更为突出。例如:日本烟草在专卖制度取消后, 依然能够控制全国70%以上的零售市场, 这一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零售终端在卷烟销售渠道中的重要性。

2.3 我国烟草零售终端的三种创新模式分析我国烟草业零售终端创新模式可分为三种:

2.3.1 卷烟零售自营店模式卷烟零售自营店, 即烟草行业自主经营的零售终端。这种模式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一是由烟草商业企业全资组建独资公司性质的自营店, 其人、财、物全部由烟草企业管理和负责, 作为烟草行业向零售环节的延伸, 从而最有效地提升烟草行业对卷烟销售渠道的控制力。二是由烟草商企业出资控股的自营店, 烟草企业占据大部分股份, 能够控制自营店的人、财、物管理, 这种模式加强了烟草企业与零售终端的共同利益, 也将较好增强网络凝聚力。三是建立由烟草企业职工集资成立的独立公司管理下的自营店, 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了广大职工对取消专卖制度后个人生活的担心。这有利于稳定企业向心力, 同时其对烟草企业忠诚度相对其他零售终端要高, 服务管理成本较低。

2.3.2 建立社会加盟店建立社会加盟店, 即烟草企业在目前专卖体制下, 根据辖区内零售客户在守法程度、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市场管理参与度等方面的表现, 选择一定比例的核心客户, 采取向户主发放劳动报酬的方式, 与其建立一定形式的劳动关系, 对这些户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同时加强对其管理与服务, 让这部分客户成为公司各项政策的宣传窗口和各种活动的示范点, 从而达到增强整体网络控制能力的目的。

2.3.3 建立零售客户经营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零售客户经营者协会等社会组织, 就是烟草企业出面搭建平台, 由一定区域内零售客户自愿加入, 以加强卷烟零售终端管理为目的形成一个自发的民间社会组织, 自行选举出组织领导, 对该区域内的零售客户进行管理。在规范经营、价格自律、品牌培育等方面统一口径, 共同维护好一方市场, 烟草企业在这种形式下通过加大与协会组织领导的沟通, 可将部分管理职能由协会内部履行,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服务管理成本, 也提升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2.4 案例分析针对本文提出的三种模式, 本文以保定卷烟厂、铜陵市烟草公司以及济南卷烟厂为例, 论证三种创新模式的有效性。首先, 2008 年开始, 保定卷烟厂开始改革, 采用自营店零售的方式零售,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其终端规模从2008 年的2318 户, 增加到2015 年的4164 户, 终端业态由原来的单一便利店模式, 变成了便利店、商场、超市等多种业态均匀分布模式, 销售总额也保持平均8%的增长率。其次, 铜陵市烟草公司从2011 年开始允许社会加盟店加入其零售终端, 虽然最初两年, 出现了管理混乱的情况, 但是从2013 年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零售终端规模增加了2 倍。最后, 济南卷烟厂从2012 年开始建立零售客户经营者协会, 约束零售终端的搭便车行为, 2015 年零售终端规模实现了三级跳, 达到了2873 户, 销售总额也实现了大规模的增长, 比2011 年增加了34%。

3 结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针对烟草行业,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烟草控制、完善体制、构建和谐、国际竞争”, 这对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基于此, 本文针对“全面深化改革”背景, 分析了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终端销售改革促进其全面深化改革, 并提出了我国烟草零售终端的三种创新模式, 使用三个案例验证三种创新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可为我国烟草行业应对“十三五”时期的全面改革提供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陈通, 张永开, 王伟.政府管制视角下的烟草行业改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9:6-8.

[2]高文博.烟草商业企业三级批发系统应用浅析[J].价值工程, 2015, 28:75-77.

[3]谭宁.浅议烟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控[J].价值工程, 2015, 6:185-186.

[4]邹静.烟草零售终端控制与优化——战略、策略与战术[J].重庆与世界, 2011 (23) .

[5]宋清海.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经营战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3.

篇4:深化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人力资源;发展;管理

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烟草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战略杠杆能有效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限度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烟草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细化人力资源分析,有的放矢建队伍

1.分析。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科学评估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主要做数量分析、结构分析和素质分析。

2.规划。根据人力资源分析情况,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措施。具体工作流程为:理清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现实与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确定企业所需的核心人才—进行岗位工作分析—进行人才需求预测—进行人才供应预测—制定人才招募与储备计划—制定人才培训与开发计划—制定人才薪酬与激励计划—制定人才绩效考核与晋升计划。

3.实施。经过分析、规划,下一步就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按照既定的规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多措并举提素质

1.管好需求。培训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需求。如烟草行业正在推进的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工作,是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这一需求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此类培训。二是来自于员工层面的培训需求。随着形势及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员工需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可多组织开展一些具体、可操作、能复制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2.管好资源。培训资源中课程资源、讲师资源是重中之重。要建立课程资源库,通过面授、网上教学、情景模拟实践等,充分利用、挖掘课程资源。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适时开发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课程。要建立用好内训师与外部讲师并重的讲师资源。建立内训师管理办法,定期选拔优秀的企业员工担任企业内训师;与一些理论素养高、熟悉烟草行业的外部讲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的放矢地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培训。此外,要搭建合理的资源数据库,借助信息化工具及时更新、高效调用相关资源信息。

3.管好效果。对于培训效果的管理绝不能局限在给讲师打分、给课程评分,而是要真正关注到培训前后的知识、能力变化,将培训效果评估与企业的知识管理、认证体系、绩效考核等进行挂钩,实现联动管理。

三、优化考核激励制度,千方百计挖潜能

1.强化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并给予量化处理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是自我总结式,也可以是他评式的,或者是综合评价。考核结果是员工晋升、接受奖惩、发放工资、接受培训等的有效依据,它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薪酬福利保障设计。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为员工制订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福利标准和制度。工资报酬应随着员工的工作职务升降、工作岗位的变换、工作表现的好坏与工作成绩进行相应的调整。员工福利是社会和组织保障的一部分,是工资报酬的补充或延续。

3.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在帮助员工制订其个人发展计划时,要考虑它与组织发展计划的协调性或一致性。

四、深化人本管理机制,众志成城聚合力

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推进人本管理是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效进行人本管理,关键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在企业运行的活动中,始终把员工放在核心位置,为员工提供有利的环境、氛围,使员工全面、健康的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沟通机制。就现代企业而言,人们愈来愈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培养管理者和员工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有效沟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环境机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员工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相互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舒适程度,办公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让员工在欢畅、洁净的环境中工作,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授权机制。在实现人本管理的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真正的主人,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是分工合作关系。在工作秩序上,鼓励员工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对管理者来说,要适当授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权利,使人人都有授權赋能的感觉。只有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前进、发展。

篇5:深化改革 完善机制(讲话稿)

完善机制

积极推动我市医疗、工伤保险工作和谐稳定发展

——***副局长在全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06年4月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05年是我们国家“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区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和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支持和配合下,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国家、省有关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切实做好医疗、工伤保险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我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方面】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底,我市已有542429人进入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与上年同比增长16.2%,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职人数281233人,增长了15.2%;参加大病医疗保险219573人,增长了19.25%;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16408人,增长了6.75%。生育保险参保242019人,增长了12.82%。职工子女医疗统筹人数15450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176家,定点零售药店162家。

2005年,我市医疗保险基金征集收入52336万元,支付46453万元,支付率为88.76%,其中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征集18808万元,支付17081万元,支付率90.82%。全市住院总人次33871人次,同比增长18.72%,均次住院费用6136元;住院率6.19%,同比增长2.56%;个人总自负率23.25%。生育保险基金征收2601万元,支付1998万元,支付率76.82%。职工子女医疗筹集共济资金422万元,支付71万元,共解决了500人住院医疗费用问题。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着力构建新时期我市医疗保险新体制 去年,我们完成了《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草稿)的起草工作,新办法主要呈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着眼于建立全民终身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在继续完善稳定就业人群统帐结合模式的基础上,为其他不同人群建立不同缴费水平、不同保障水平的以保大病为主的统筹模式;三建立引导参保人就诊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的机制,解决“三条线(起付线、共付线、封顶线)”的关系问题,完善结算方式,防范基金风险;四控制个人帐户在整个基金中的比例,建立激活个人帐户的机制,发挥个人帐户的作用;五是建立退休人员门诊费用统筹,减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六是建立不同的费率机制,对不同年龄段参保人实行不同的缴费比例。目前,该办法仍在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当中。

(二)颁布实施《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 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查处和纠正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去年我们制订了《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办法对什么是欺诈行为进行了界定,并明确了法律责任。如参保人将本人身份证及社会保障卡转借他人就医,冒用他人身份或社会保障卡就医,伪造、变造病历、处方、疾病诊断证明和医疗费票据等属欺诈行为;定点医疗服务单位允许或诱导非参保人以参保人名义就医,允许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应当由参保人自付、自费的医疗费用,允许使用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购买保健品、化妆品及其它生活用品,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和过度医疗服务等属欺诈行为。办法规定出现欺诈行为的除退回所骗金额或承担协议约定的责任外,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骗取金额1至3倍的罚款;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定点医疗服务单位,取消其定点资格;对违规情节严重的医务人员,暂停其医 疗保险服务资格。该办法已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三)着手制订全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2005年1月1日起,我市在机关事业单位试行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资金运行平稳,参加单位及个人反映良好,社会效果明显。2005年底,我们又着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为全市30万未成年人提供医疗保障。初步设想是按每人每月10元左右的标准筹资,采取住院+门诊病种的保障方式。不设起付线,统筹基金支付限额与缴费年限挂钩。该办法拟于近期提交有关部门审议,争取在今年九月正式实施。

(四)做好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政策的调整工作和相关政策的起草制订工作。

首先,我们调整了肝移植手术相关费用支付政策。按规定,肝移植手术费用不在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但是由于肝移植手术费用巨大,患者负担十分沉重。去年,我们经过仔细调研并根据我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实际,对原办法进行了调整,规定肝移植术后治疗的药品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该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肝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

其次,我们起草了《关于做好我市军转干部中下岗失业人员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军队退休干部、六级以上伤残军人等人群参加医疗保险办法,参与制订了《珠海市医疗救助办法》和《珠海市军转干部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等,我们与中山大学合作的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课题目前基本完成,该项课题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获得珠海市2005年度哲学和社会科学课题立项。

(五)完善和规范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

1、修订定点服务协议文本,强化违约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去年,我们按照《转发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粤劳社函[2003]418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单位监管工作的通知》(珠劳社[2004]150号)的要求,修订并印发了新的协议文本,强化对定点服务单位违规操作的处理。

2、加大对定点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力度。建立明查暗访与抽查、日常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的审核监督。去年,我们对月医疗保险基金消费总额居于前十名、人均次门诊消费额前十名及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定点医疗服务单位进行重点管理。加大了对医疗保险欺诈、违规行为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重点查处冒名顶替住院,轻病挂床住院,分解住院,不合理检查、治疗及用药等现象。全年共抽查住院病历近2000份,门诊处方、发票、购药明细单和POS机小票等50000余份,扣除违规费用52万余元,25家存在违规行为的定点医疗服务单位被查处。

(六)开展2004年度医保工作质量大检查

2005年3月,我们对我市110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年度医保工作质量考核。经综合评分,年度考核成绩90分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共95家,占86.36%;90分以下的15家,占13.64%家,总体成绩令人满意。其中90分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质量保证金全部返还;90分以下的,每低1分,质量保证金扣减3%。对考核成绩排前15名的门诊类定点医疗机构予以免检3个月。对年度考核得分末两名的定点医疗机构暂停医保服务1年。此外,我们还在2005年5月对46家定点零售药店进行了年审。检查中,绝大部分定点零售药店都能认真遵守和执行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医疗保险知识方面的培训和考核;设立医疗保险药品专柜,规范服务行为。有2家药店因医保药品经营范围少于准入要求,被责令限期进行整改。

(七)加强宣传,严格按规定实施新药品目录

2005年8月,我市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实施〈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劳社函[2005]607号),还在省目录基础上增加全血和血浆2种药品。同时,根据我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在乙类药品中选出158种由参保人按比例(10%)自付外,其余不需按比例自付,大大减轻了参保人负担。

为保证新药品目录顺利实施,我们还组织全市303家医疗保险 定点服务单位和38家工伤定点服务单位分批进行了培训,并在《珠海特区报》上作了相关报导,在珠海电台“市民热线”节目中现场解答了医疗保险患者和工伤患者在用药方面的问题。同时引导各医疗机构落实学习、培训和药品目录软件开发等相关工作,及时跟踪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新旧《药品目录》的顺利衔接。

【工伤保险方面】

一、基本情况 去年,我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已达459475人,同比增加了61761人,增长率为14.68%;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4264宗,同比增长9.7%;全年因工死亡人数为28人,与去年(24人)同比增长17%。发生工伤事故较多的企业类型为外资企业占45.1%、私营企业占20%、港澳台企业占12.7%;发生工伤事故较多的行业类型为机械制造行业占56.3%、服务行业占15.2%、交通运输行业占2%;

此外,全市去年共受理劳动能力鉴定案件3780宗,支付各项待遇1615万余元,其中支付医疗费739万元;一次性伤残补助金653万元;伤残津贴31万元;供养亲属抚恤金61万元;丧葬补助金12万元;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08万元;康复器具费6.9万元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在不断加强,参保人数在不断增多,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案件也呈直线上升趋势。面对大量的工作任务,我们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2004年我们修订和完善了20余种行政文书,2005年着重建立健全了立案受理程序、调查取证程序等制度,修订了《珠海市工伤保险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通过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办事手续,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

(二)以人为本,拓宽服务职能

为及时有效地维护企业和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政府对工伤职工这些特殊群体的保障和关爱,全市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 门和市社保中心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不断拓宽服务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005年2月,一位河南籍打工者在单位工作时不慎摔伤,导致下肢瘫痪,无法直立行走,而单位迟迟不支付张某医疗费用和工伤补偿待遇,伤者生活极其困难。市劳动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到企业了解情况、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最终促使劳资双方达成分期赔偿协议,帮助伤者及时摆脱了困境,该职工为此十分感激,还专门送来锦旗以示谢意。

又如去年7月份,珠海恒基达鑫国际化工仓储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被苯酚烧伤,住院一百多天,住院费用10多万元,伤者伤愈一个多月仍拒绝出院,其亲属还经常到单位吵闹,单位无法可施。为此,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到医院了解情况、找伤者谈心,消除伤者的顾虑和不安。伤者第二天便主动要求办理了出院手续。市社保中心热心服务、主动服务的做法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多渠道、全方位,不断加大《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力度 为全面深入地宣传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我们策划和开展了主题为“关爱生命健康、关注安全生产、关心工伤保险”的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如在公共场所、主要交通路段悬挂纪念《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的宣传标语;在珠海电视台《百姓茶馆》和《关注劳动》栏目中录制有关工伤保险知识的节目;在《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刊登有关工伤保险的知识;在珠海电台“市民热线”节目进行工伤保险知识的宣传;从2005年3月起,免费举办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现场法制宣传和咨询活动。去年,我们分别三次在吉大、前山等公众场所开展有关《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知识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参加现场咨询活动的外来员工超过1万人次,工作人员解答有关问题5000多条,发放劳动法律宣传小册子2万多份,宣传咨询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参与踊跃。

(四)从源头抓起,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 一是联合安全生产监督局等单位,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工伤预防工作。2004年8月份,我们联合市安监局等单位组织了一次名为“绿色关爱”行动,对部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情况进行检查,这次行动引起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珠海市的“两台两报”分别进行了跟踪报道。2005年4月份和9月份,我们又两次联合市安监局、市交警支队等单位继续开展“绿色关爱”法制宣传活动,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和改正事故隐患,提高社保覆盖面,减少工伤致残人员。该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威士茂有限公司2004年发生工伤事故147宗,经过我们进行重点检查和指导后,该单位加强了安全生产和工伤预防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工伤事故的发生,去年,该单位工伤事故锐减到16宗,工伤事故下降率达到90%。

二是对企事业单位劳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去年4月,我们为全市企事业单位的劳资管理人员免费举办有关工伤保险等劳动保障法律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一千多名,该活动受到企事业单位和劳资管理人员的热烈欢迎。

(五)降低缴费费率、扩大奖励范围,提高单位参保积极性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用人单位对参加工伤保险、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和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视和认识,促进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去年,我们根据我市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在做好全面科学的测算和保障工伤职工的待遇完全足额支付的条件下,我们作出了三类缴费费率同时下调20%的决定,下调后一类、二类、三类行业的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分别为0.4%、0.8%、1.2%,此费率的推出,进一步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此外,我们还提高工伤保险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金额、扩大了奖励范围,去年,我们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奖励资金55万元,共对1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极大地提高了用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和工伤保险工作的积极性。

【存在问题和不足】

总的来说,2005年,我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一是我市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非就业群体尚未纳入保障范畴;二是医保个人帐户划入比例过高,影响统筹基金规模;三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且强有力的医疗费用指标监管控制机制,轻病住院、分解住院、过度医疗现象还时有出现;四是少数定点服务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用医保定点服务,卖美容用品甚至生活用品等,套取参保人的“看病钱”、“救命钱”,严重违反了医保政策及医保基金的使用规定;五是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基金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点;六是工伤康复工作尚未真正进入轨道,工伤预防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七是政策宣传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

【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管理、分类指导、巩固发展”的工作方针,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政策和服务管理,健全和巩固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一方面提高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职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今年,扩面的重点在农民工,我们将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农民工单险种或双险种(主要是指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参保工作,让更多的农民工弟兄们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关怀和温暖。

(二)全面推开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去年,我市在机关事业单位试行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从实施情况看,资金运行平稳、参保单位及参保人反映良好,社会效果明显。今年,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在各类型单位中,推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

(三)深入贯彻落实《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今年是《反欺诈办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因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职工的监管和检查,严厉打击和积极预防诈保骗保行为,将 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在这里,我要警告和奉劝那些心存侥幸的单位和个人,谁敢以身试法的,我们将依照《反欺诈办法》有关规定严惩不怠。

(四)继续做好新的医疗保险办法及配套办法的修改工作,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全民终身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探索科学的付费机制,加强医疗保险的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医疗保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扶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逐步建立引导病人向基层就诊分流的机制,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六)加强工伤预防及康复工作。探索从医疗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三个方面开展工伤康复工作,提高工伤职工的生存技能、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七)进一步完善工伤认定电子申报和统计工作。加强工伤认定案件的总结和研讨,不断规范和改进工伤认定工作。

(八)加强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劳鉴会办事规程和鉴定流程。市劳鉴会要对各区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要定期组织专家库人员和劳鉴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九)继续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我市“两报两台”、社会保障网、“12333”公益服务电话等信息资源,做好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医疗和工伤保险工作的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我市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成绩只是代表过去,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为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6:烟草深化改革讲话

一要强力调动改革积极性。调动各级领导班子改革的积极性,不仅X委X政府要重点抓,X班子也要共同参与抓,形成合力。调动X直部门改革的积极性,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把改革摆上重要位置,主动尽职担责,勇于自我革命。调动X县改革的积极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当好改革领头人。调动人民群众改革积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门搞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二要加快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抓实方案落地,各牵头部门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察,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搞好对账盘点,对于正在推进实施的改革,确保顺利推进,对于中央、省有明确时间节点要求的改革任务,确保都能按既定的时间要求顺利完成。要做好中期评估,研究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争取在年底前形成评估报告。

三要完善优化改革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督察机制,发挥改革督察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追效问责的作用,推动改革举措精准落地。实行“督考评合一”机制,使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阻碍改革进程的,严肃追究责任。各地改革任务很重,要调整编制,增加力量。各级深改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调研、督导力度,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上一篇:5个5个数数大班教案下一篇:班级卫生委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