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2024-07-14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通用12篇)

篇1: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对过去一段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检查。

这类总结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与落款三部分。标题应与内容相符合,一般采取与阶段计划标题相对应形式表述或用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以便明确或突出总结的内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与结果、结论与讨论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全文的基本观点之后,即应陈述研究的内容和具体做法,说明结果,分析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必要的讨论,并提出今后的打算。

具体来说,应包括两方面内容:

1、阶段性研究工作回顾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总结。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应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学校层面开展了哪些活动(如:开展的培训、调查、观摩、研讨等)?采取了哪些组织管理措施?在教师层面,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如何?②阶段性既定目标是否达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么成效?涌现出哪些典型?③本阶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惑?对今后的课题研究有何启示?

2、阶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对照本阶段课题研究推进计划(进度计划),对本阶段(学年或学期)内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提炼。这是课题结题时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重要依据。

具体地讲,可围绕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显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两类:一是事实类成果,如有效经验(做法)总结、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案例)、优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随笔;二是数据类成果,如个体或群体的因变量测查材料(问卷统计、成绩分析);②隐性的课题研究成效,包括: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状况、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学校的内涵发展状况、产生的社会效应,等等。

成果的梳理并非简单的成果罗列。对于课题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视为原始性成果。因此,对于课题负责人而言,还应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并去粗取精,剔除无效成果或者无关成果;二是准确把握课题研究的变量因素,对上述原始性成果进行逻辑分类和提炼,然后以事实和数据为本,对整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与成效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从中抽取出科学性、规律性精华,使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原始性成果,又高于原始性经验。

落款。总结的作者署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总结的日期注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导言与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言是根据什么,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问题或情况,作如下总结。正文写做法、成绩和缺点、经验与教训、问题与建议等。)

篇2: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一、课题基本情况简介(略写)

1、课题名称

2、研究目的

3、研究内容

4、时间安排,目前所处阶段

二、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情况(详写)

1、课题研究进度,扩展或缩小,未按计划的原因。

2、自开题立项以来,这一阶段所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针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手段,并写清每一步研究工作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此部分要详写,与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区分开。)

3、研究重点及研究条件是否有转变,原因是什么。

4、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5、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三、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略写)可从建立健全课题管理制度、档案整理、实验教师培训、交流总结、经费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阐述。

四、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自课题立项以来,该课题研究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五、后期研究设想

关于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有效,现就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课题研究过程规范运作

1、熟知课题研究的程序(1)课题研究程序包括:(1)课题的申报与立项;(2)课题研究过程管理;(3)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与推广。

(2)课题组材料应含有《课题申报表》、《开题报告》、《开题证书》、《研究过程记录》、《中期检测报告》、《课题总结报告》、《课题成果鉴定申报表》、《课题成果鉴定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成果验收合格证书》、《课题结题证书》等。

2、要统筹安排好课题的阶段性研究工作。要根据课题组计划明确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内容,在课题组集体活动时,定期进行回头看,思考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布置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内容要实在,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系列活动,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的实际和学生“学”的实际,使课题研究成为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同时,课题研究要遵循“以日常研究为主,课题组活动研究为辅”的原则。

4、课题组研究活动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形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专项辅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结合本课题,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作专项辅导或经验汇报。

(2)情况通报:每个课题组通过树典型、抓样本,结合课题研究做得好的子课题或个人,让他们对课题组其他成员作研究情况通报。

(3)现场学习:聘请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让其他成员参与现场学习,共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问题咨询:聘请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开展问题咨询活动,解答有关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5)论文评比: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组内论文评比或省、市、区论文竞赛,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6)交流研讨:在交流研究时,每次就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展开研讨。

二、课题组集体活动时要做到“三个保证”

1、时间保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不得少于1个小时。

2、制度保证:备课组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同时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每学年至少用一本记录本);活动结束后要安排专人将材料及时存档。

3、质效保证:各课题主持人要精心策划,统一部署,安排好课题的阶段性活动;要充分调动、发挥好子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及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树好典型、抓好样本,让其他成员学有榜样。

三、各课题主持人要安排专人依据《佛山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课题档案资料归类目录》收集、整理好本课题的研究资料。

关于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有效,现就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课题研究过程规范运作

1、熟知课题研究的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1)课题的申报与立项;(2)课题研究过程管理;(3)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与推广。

课题组材料应含有《课题申报表》、《开题报告》、《开题证书》、《研究过程记录》、《中期检测报告》、《课题总结报告》、《课题成果鉴定申报表》、《课题成果鉴定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成果验收合格证书》、《课题结题证书》等。

2、要统筹安排好课题的阶段性研究工作。要根据课题组计划明确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内容,在课题组集体活动时,定期进行回头看,思考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布置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研究内容要实在,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系列活动,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的实际和学生“学”的实际,使课题研究成为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同时,课题研究要遵循“以日常研究为主,课题组活动研究为辅”的原则。

课题组研究活动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形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1)专项辅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结合本课题,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作专项辅导或经验汇报。

(2)情况通报:每个课题组通过树典型、抓样本,结合课题研究做得好的子课题或个人,让他们对课题组其他成员作研究情况通报。

(3)现场学习:聘请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让其他成员参与现场学习,共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问题咨询:聘请各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开展问题咨询活动,解答有关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5)论文评比: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组内论文评比或省、市论文竞赛,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6)交流研讨:在交流研究时,每次就课题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些方面展开研讨。

二、课题组集体活动时要做到“三个保证”

1、时间保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不得少于1个小时。

2、制度保证:备课组要建立点名制度,事先准备好点名册,安排专人点名。原则上任何老师不得请假,否则将纳入个人月考核和年级部月考核(教科室安排专人检查);同时安排专人做好会议记录(每学年至少用一本记录本);活动结束后要安排专人将材料及时存档。

3、质效保证:各课题主持人要精心策划,统一部署,安排好课题的阶段性活动;要充分调动、发挥好子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及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要树好典型、抓好样本,让其他成员学有榜样。

三、各课题主持人要安排专人依据《佛山市教育科研课题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课题档案资料归类目录》收集、整理好本课题的研究资料。

篇3: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一、研究概述

教育振兴, 系于创新。多年来,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为传统所囿、不断地创新、合上时代的节拍, 这是我校实施“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的主要背景之一。

所谓创新性学习, 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拘泥于书本, 不迷信于权威, 不依循常规, 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结合当前的实践, 独立思考, 大胆探索, 标新立异, 别出心裁, 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活动。简而言之, 创新性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实施“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的操作模式为“一三四X”。即:落实“一个核心目标”, 开辟“创新学习三条基本途径”, 围绕“四主”精心研究课堂教学X环节。其中:这个“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三条基本途径”分别为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和创新学习实践课;“四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轴和实践为主线。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与案例研究为主, 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目标为: (1) 通过研究, 探索出小学生创新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和实施方法; (2) 通过研究,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研究,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掌握一定的创新教学策略,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进展情况

(一) 实施措施

⒈加强师资培训, 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教学实验扎实深入进行的基本保证。研究前期, 我校制订了教师培养、培训方案, 对每一类教师 (课题骨干教师、其他中青年教师、老年教师) 都有详实的安排, 培养率达100%。培训方式可谓“多路并进”:

⑴“走出去”学习。2011年3月14日至19日, 我校组织课题骨干分别对上海市花园小学、上海市实验小学、上海市五中、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江苏省扬州中学、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等地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学习考察;2012年4月12日, 我校派部分课题组老师到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学校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两次外出学习旨在汲取别人先进的课题研究经验, 提高我校老师的课题研究水平。

⑵自主学习。学校为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及相应的学习资料, 如统一购买《创新学习能力论》、《创新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等书籍, 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 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同时, 学校在校园网站上还开辟了“创新性学习”专题栏目, 供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

⑶集中培训学习。从2011年下学期起, 学校聘请校外专家或安排课题组骨干利用周前会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系列的专题讲座。授课教师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或教师意愿精心设计讲座内容, 制作配套的PPT课件。讲座从“创新性学习”的意义、内涵到创新性教学策略, 内容相当丰富, 形式也多种多样。

⑷开展系列竞赛活动。课题组的竞赛活动面向全体教师, 形式有知识竞答、理论考试和有奖征文等。其中:“知识竞答”的特点是“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知识抢答中”;目标是“激发广大教师的学习激情, 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主题是“点亮学习激情、提升知识素养”;内容涉及有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法规知识、新课标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名家名言、教师实践心得等;操作流程为“竞答—点评—授奖”。特别是“点评”这个环节, 不仅对教师的答案给予了评价, 更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拓展补充, 实现了“以赛代学”的目的, 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构建了一个很好的窗口;“理论考试”重在检测教师对“创新性学习”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 督促全体教师加强对理论的学习, 增进对课改工作的整体认知与理解。教科室精心准备“创新性学习”理论考试试题, 胡校长和张书记亲自监考, 阅卷后公布考试成绩, 不及格者参加补考, 直到考试合格为止;“有奖征文”是指学校组织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 对“一等奖”获得者学校给予重奖, 优秀论文将在“姜湾课改导报”上刊登。

⒉实施“三段式”研究策略, 三条实施途径并驾齐驱

实验一开始, 老师们对学校推出的“创新性学习”课改新方案充满着希望, 但一到具体操作时, 却又认为“创新性学习”太抽象, 不好操作。基于此, 学校采取了“三段式”的研究策略:

第一阶段, 推出研究课, 示范引路 (2011年10月—2012年4月) 。为了让老师们明确课改方向, 探讨有效“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先行研讨, 率先实验, 以如何实施“四主”原则为研究重点, 推出了一堂堂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典型示范课, 初步摸索出了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为全体教师指明了课改方向。

第二阶段, 确定实验班, 定点研究 (2012年5月—2013年8月) 。骨干教师的实验研究到一定时期, 学校确立了“确定40%以上的实验班, 扩大研究面, 让一部分班级和教师先行践行课改实验”的工作举措, 让各项实验工作向“实”“精”“深”发展, 在具体的实践研究中,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以带动其它班级和其他教师整体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 全面推广, 深入研究 (2013年9月—2015年8月) 。实验班的研究日趋成熟后, 我们的课题研究将会步入全面推广实验阶段, 整套“创新学习”模式也会在此阶段的深入研究中逐渐成熟、精细。

目前, 我们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 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

“创新学习能力”包括创新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思维、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五个部分, 这意味着单靠“学科课堂教学“这条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 学校采取了如下“三条途径并驾齐驱”的实施措施:

⑴途径一———创新性学习导航训练课。

所谓“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 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创新性学习校本教材”为载体, 利用“校本课程”实施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校本教材的编写是该实施途径的首要任务。2011年12月, 学校在张书记的带领下开始着手酝酿校本教材的编写, 并出炉了初稿;2012年2月2日, 学校邀请省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领导贾书记、龙主任和市局张局长、钟主任等来校进行了精心指导;一个月后, 我们又诚请了市局教研室领导来校对重编的教材进行审查。在历经酝酿、编撰、精修的艰辛历程后, 我们终于完成了《创新学习方法指南》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并将该教材如期发放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手中。随即学校又召集校本研究小组的成员进入了校本课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堂的课例研究, 我们基本探索出了“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的一般实施策略, 即“创设情景———方法导航———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这一新型课的开设, 使学生对每一种创新学习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⑵途径二———创新性学习学科教学课。

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 是根据现行学科教材, 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创新性教学策略, 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条主要途径。

由于学科与学科的不同, 课型与课型的不同, 内容与内容的不同, 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给出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此, 学校成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四个研究小组 (语文、数学、英语、综合) , 对本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潜心的研究。通过上课评课、交流研讨、反思总结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基本探究出了以“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引领点拨、解决难题———总结提升、深化发展”为流程的“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2012年4月26日, 我校举行了“创新性学习课改研讨展示交流活动”, 共推出了语、数、英、校本四学科八堂教学展示课, 并邀请了省、地、市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现场指导。我们发现:课堂形式“变”了, 四人或六人一小组, 自学生疑、合作释疑、展示交流、探究补充、互动评价;课堂主角“活”了, 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自信展示、机智争辩、友好合作;课堂点拨“巧”了, 老师智导一次又一次巧妙地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推开了孩子们一扇又一扇思维之窗;课堂实效“高”了, 课堂氛围“乐”了。对此, 到会领导赞口不绝;次日, 我校又在醴陵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创新性学习课改汇报演出暨优秀教师颁奖典礼”文艺演出。整场演出以“弘扬课改精神、呈现课改历程”为主线, 以展示“魅力师魂、阳光学子”风采为宗旨, 两段凝炼的VCR课改介绍, 浓缩了姜湾课改踏出的崭新脚印和取得的骄人硕果。

⑶途径三———创新性学习活动实践课。

“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是课程渗透式的专门训练课的延伸,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课内、外的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创新学习活动实践课的主要形式有:创新学习学科活动课、创新学习班队活动课、创新学习实践课。我们不仅推出了一堂学科活动课, 而且组织学生分别到先农坛和醴陵一中博物馆进行了“醴陵名人”的调查研究,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二) 阶段性成果

到目前为止, 该研究取得了如下初步的研究成果:

⑴通过宣传、培训、理论考试等手段,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改观, “减负在课外, 提质在课堂”已形成共识。

⑵开发了一套《小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指南》校本教材。全书分高、中、低三个版本, 涉及的创新学习方法二十余种。

⑶“创新学习导航训练课”、“创新学习学科教学课”和“创新学习实践课”三条实施途径齐驱并进, 三种课型初成雏形。

⑷编辑了三份《姜湾课改导报》,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⑸家长的片面“质量观”基本得到转变, 辅导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⑹两件成果在省《教师》杂志社公开发表。

⑺成功举办了“创新性学习”课改交流研讨会。

三、存在的问题及后阶段工作设想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但也存在许多困惑: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教学中教师担心出“乱子”, 不相信学生, 生搬硬套, 生拉硬拽, 极力想使教学遵从课前自已的教学思路 (教案) 进行。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很难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 显得无所事事, 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自律性;三是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问题。目前, 我们建构的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如客观性、操作性还不够强等, 这也是今后值得改进的。

下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⑴继续培训教师。注重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和课题研究意识的增强,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使日常教学工作和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⑵逐步转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真正让学生由“要我学”“要我创”为“我要学”“我要创”。

⑶加大对“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力度, 引领师生健康发展。

篇4: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篇5: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成果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阶段研究报告是在课题研究某一阶段结束后,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中期评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3、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讨论)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与否,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写“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九)、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们课题的成果应该是比较多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数学资源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学校个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研究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获得那一级奖,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研究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也就是说,我不搞课题也能取得这些成果。

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阶段报告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进行推广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四、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扣紧关键词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要围绕课题的标题,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好研究报告。这也是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撰写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2、阶段研究报告的结构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个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做到结构完整。阶段研究报告的格式不同于论文,不要在报告的前头增设“内容提要”、“关键词”等。

3、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阶段研究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经验总结式的语言;二要准确表达,切忌答非所问;三要简练,文字切忌累赘重复。

4、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

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5、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篇6:总结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篇7: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一、工作总结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是课题申报立项到结题,课题研究的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客观记录和汇总,它是研究情况的高度 概括和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 实的记录,特别是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课题 研究工作报告是对研究工作做事务性说明,而非学术性说明,课题研究工作总 结报告,属于工作情况汇报。根据要求,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不少于2000 字。

二、工作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承担单位对研究工作的认识;

2、对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保障措施,包括组织机构、经费保证、软硬件环 境的支持等;

3、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主要以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成果的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为主。也可以谈对学生、教师、学校所产生的影响。

4、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设想

三、研究报告的撰写 课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 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分析与总结,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 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 充分准备,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要回答的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研究是怎样开展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这项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其中“课 题研究成果”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四、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1.课题的提出:

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简述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实践意义,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这部分主要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课题研究的目标: 结题鉴定的主要依据是课题研究有没有完成预定的研究目标。因此,课题研究报告应围绕研究目标的达成来展开。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表述时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

5、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陈述时一般列出将采用的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太多。

6.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这部分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步骤即研究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从第2 部分到第6 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研究是怎 样开展的?”

7.课题研究的成果与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一个结题报告 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第七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这项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8.课题研究的结论: 这是文章的精髓部分,是全篇的实质。因此文字要精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要强。

9.存在问题与后续研究: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10.参考文献 11.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有关证明材料)

篇8:撰写话题总结“四步曲”

一、粗读浏览

面对几十页的留言, 首先要对它们进行一次粗读浏览。在浏览过程中, 不需要刻意地记住发言人的姓名, 也不需要针对某人的发言做体会和反思。但是, 必须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印象和分类, 以利于下一项工作的展开。具体地讲, 在通览留言之后, 要理清各条留言所代表的观点, 并进行大致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该过程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过程, 可能需要总结者浏览1次~2次, 甚至更多, 所以总结者一定要有耐心, 且要保持思路的清晰。

二、分类梳理

在浏览了所有留言之后, 要开始进行分类梳理。在此过程中, 对于无用的帖子, 要及时删除;对于观点不明确的帖子, 可以暂时不予分类, 但要做好标记, 等到所有帖子都分类完成后, 再对这类帖子进行仔细研读并归类;对于部分观点独特, 难以划入不同分类的帖子, 可以暂时单独存放, 在下一步的精读之后, 再决定引用与否。

三、精读体会

梳理工作完成后, 即进入精读体会阶段。在此阶段, 建议大家按照分类阅读、反思, 并逐类进行。对于每一帖, 都要及时能够认真研读,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在此过程中, 对于个别观点新颖、有启发性和借鉴性的帖子, 要细心揣摩, 提炼其精髓, 为下一步的撰写工作积累素材;对于一些异类的帖子, 只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原则, 就应该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分析, 进行消化吸收, 并融合入其他观点中, 予以辅助说明其他观点, 或者直接将它们单独列出, 以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野和思考空间。最终, 在体会研读阶段的后期, 应该已经梳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

四、归纳总结

在此阶段, 首先要把上一阶段的思路框架记录下来, 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 使整个总结的框架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其次, 要对每一段落的标题进行反复推敲, 要使标题能够尽量代表广大博友的观点, 并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第三, 进行内容的撰写, 笔者认为, 在此过程中, 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家的观点, 以在呈现大家观点的同时, 能够融入自己的思想。

篇9: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一、转变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所以学生才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在预习反馈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任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动、组组交流,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透彻,思维更加活跃。这时只需掌握学生动态,把握尺度。作为引导者,在认定目标这一环节,起着引领的作用,学生把交流的结果经过筛选,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则根据课程标准,优化组合,形成更有代表性的学习目标。作为合作者,在导学达标环节,要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见解,给出更合理的建议,查阅学生的笔记,增减添改,提出学生想不到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生为主,以师为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设置丰富多彩课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转变方法,检验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在整个环节中,检验课堂是否高效,较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达标检测环节,这一环节虽不能完整体现这一节课的真正内涵,但还是能够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所以,我格外重视达标检测这一环节,在问题的设置上,力求完美,既要遵守课堂标准的要求,又要体现严谨的知识性,还要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了实现這一目标,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有发展的人,有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我们才能说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转变目光,重视弱势群体

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我们主张分层次教学,因为学生的天赋不同,学习能力也有高低。如果上完一节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测,那么对于那些吸收较慢的学生无疑是不公平的,明明认真听课了,却为什么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下降,慢慢的游离于课堂之外,成为学困生。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重视弱势群体,给他们发挥的空间,给他们肯定自己的机会,给他们一种“我能行”的信心。课堂是所有学生的,不只是优等生的舞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就会觉得压抑,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只要给他们机会,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勇于发言,避免成为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

四、转变角色,重视课堂小结

到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就说明课堂已接近了尾声,这时的主体还应该是学生,由学生来总结自己这一节课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会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时需要多找几名同学来做陈述总结,并且是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出学生遗漏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是否达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学生,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进行学习,那么教学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在变化中取胜,在变化中成长,在变化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还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但无论变化如何,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教育始终保持热情,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一颗负责任的心,我们的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10: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2009年4月)

一、要充分认识课题总结的重要性

课题总结是课题管理三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的过程;它通过对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归纳提炼,进一步深化研究形成的最终成果;它是对研究成果的第二次开发的过程;通过对散见于各个研究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润色加工成果表达形式、凝聚创新特色。

二、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类型 三种成果表现类型:

1.用事实来说明问题的事实型。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观察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我们称之为教育科研报告类论文。

2.用深刻的哲理和严谨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的哲理型。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学位论文等,我们称之为教育科研学术类论文。

3.两者兼有的综合性特殊论文,如教育评论、教育述评等。第一种成果的表述,要求材料具体、数据真实可信、格式规范,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合理地解释研究结果。

第二种成果的表述,要求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形成的过程。

第三类成果有所侧重的教育科研论文。

三、撰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1.撰写研究报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撰写研究报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从而达到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撰写研究报告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去读书钻研,去思考研究问题。去广泛地查阅各种资料,吸取信息,开阔视野使教师从“封闭”走向“开放”。

3.撰写研究报告是总结发表科研成果的基本手段;是鉴定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据;

4.撰写研究报告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教育科研成果要用文本的物化形式来呈现和反映;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材料数据和结果要用通过研究报告来分析和说明;学术交流也要通过研究报告来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报告的撰写。

四、研究报告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即学问。学术性,就是将专门的知识积累起来使它系统化,通过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陈述新见解、新主张、总结新经验。

学术性是教育科研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根本。

2.科学性。研究报告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主观臆断,不带个人好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合乎实际有结论。研究的方法科学适当,研究结论真实可信。3.创新性。理论上要有新发展,方法上要有新突破。观点要求深与新。深,就是要追本溯源,穷根到底。新,包括新的见解、新有角度、新的方法、新的发现。

4.专业性。是指教育科学领域里的某些专业性的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一般性问题的探讨。这些问题包括:教育科学所有学科的专业问题。如教育体制、教育发展战略、德育、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经费、教材建设、学科教学等。要用专业述语、专业名词、专业的事例去说明专业的问题。

5.实践性。教育科研成果要以对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起指导和推动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五、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及研究报告的类型; 2.拟定写作提纲; 3.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4.对稿的内容、结构、文字进行推敲修改;

六、怎样写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

(一)学术论文

--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1.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要问题,运用有关原理或大量的观察实验结果为依据,或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现象与本质,推理论证得出新理论、新观点,论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自己的研究结论。如《论教师美》 2.综合论述性论文。针对现实中或学术界提出的问题或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研究的课题,历史的现实的加以系统和综合的概括,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新研究问题,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综述》

3.预测性论文。

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根据科学和事实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发展的趋势以及预测今后发展的可能。如《终身教育-打开二十一纪光明之门的钥匙---二十一世纪成人教育展望与思考》 --三种学术论文的逻辑顺序与基本结构。

逻辑顺序:绪论-本论-结论。六个主要部分:

1.标题。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反映研究方向。二是文字简炼,具有新颖性。三是便于学科分类。

2.内容摘要。正式发表的论文,一般应写出论文的摘要(提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简要介绍,并略加评论。字数一般为三百字左右。

3.序言(引言、前言、緒论)写在正文之前,用于说明写作的目的、意图及研究方法。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研究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简介研究的方法和朋关研究手段。三是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求开宗明义,条理清楚,据理分析,切忌空泛、含糊其词或言过其实。4.正文(本论)正文是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论点、论据、论证、是作者研究成果的表现,是整个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注重事实材料的可靠性和理论运用的逻辑性,论据要充分论证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主次要分明,层次要清晰,语言表达要流畅严谨。

5.结论与讨论。

结论是围绕正文(本论)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对于教育科学来说,结论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作者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6.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论文中对引用他人的成果要注明出处来源。一是有助于他人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已有的成就,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二是对他从劳动的尊重,体现作者治学严谨;三是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由于马虎,转引他人研究观点而产生误解或不同的理解。引文注释分页未注(脚注)文未注(段落注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以及书后注。

(二)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完成后最终的研究成果之一。它既与学术论文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一份规范的课题研究报告基本框架是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包括问题的提出与起源,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等。

第二部分:怎样研究本问题的,即研究的过程。包括课题核心概念 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假设,运用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所采取的方法等。

第三部分: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主要学术观点,新的见解、新的认识、新的发展,得出哪些新的研究结论,形成了哪些文本物化的成果,这些成果对学科的发展作出哪些积极的贡献,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学术影响。实践的成果,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推动了哪些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社会的评价与反响如何,在哪些范围内加以推广与应用等。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最终的研究结果以及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自我评价,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等。

七、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前置部分:标题--摘要--关键词

(二)主体部分: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三)附录部分:有关成果的佐证材料,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采纳意见,获奖证书,媒体的报道等

八、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基本要素

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应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理论构建完备; 2.实践的指导作用明显; 3.鲜明的创新性 4.切合实际,针对性强; 5.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6.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7.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深刻有力;

8.文字精炼、简洁流畅,具有可读性。

篇11: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我校数学课题深入研究工作自2007年9月正式启动,一改往日“重灌输,轻建构”的模式,我们本着通过改变数学单一作业形式入手,希望通过“实践作业”这一新形式的补充,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究、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尝试探索感悟成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践作业”是我校小学数学作业的一大亮点,在此课题未申报以前,我校年青的数学教师们已经坚持了几年。可如何让这一新形式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并具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成为教师的“助跑器”学生的“研发站”,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这个课题的申报成功,极大的推动了我校全体教师的科研热情。虽然我们的很多想法还很显青涩,很多设想还有欠推敲,但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就丛上好一堂课,精心设计一次实践作业做起,通过近一年来的积累与探索我们仍然收获了许多,感悟到许多。

篇12: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对于“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主要 做法如下:

一、坚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兴趣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他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完全是靠这兴趣来学习的,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自制力。如果这时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的快感,那学生的兴趣就会随这这种快感而不断的强化,达到教学的目的。

首先,计算的形式要更加多样化。有一句歌词可以在这里借用一下: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学习也是这样,单一形式的重复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影响学习效果。于是,在计算练习中,我采取了许多办法,我自制了许多口算卡片用于学生的视算,同时还进行听算训练和学生自己编口算题练习,并让同桌学生交换练习,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

其次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让学生乐此不疲。

二、坚持每天进行计算训练

由于课程安排,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不可能只用来训练计算。但是计算训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于是在上每节新课之前,我都坚持做5分钟各种形式的计算训练。同时,每天让学生回家做20道计算题,这样就能够保证这个工作的延续性。

三、坚持分散集中经常练。

计算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不是能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它是要长期进行训练的。

四、坚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的算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本子上算,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说,只有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算理,简化思维方法,形成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计算技巧。

五、坚持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有的算式,特别是学生学过的一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有的有简便运算时,可根据运算定律等进行改写,从而加快运算的速度,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掌握计算的技巧。如:24+37+6=?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先算24+6=30,再算30+37=67要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简便一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六、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计算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在计算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三心”,即细心、用心、专心。十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做计算练习中,决不做其他的事情;争取一次正确,尽量避免计算大量出错;要熟悉算理;对乘法口诀必须背得滚瓜烂熟等等。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学反思下一篇:青年节作文: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