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2024-07-27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精选8篇)

篇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教育科学学院 2014级特殊教育专业 叶鹏 20142102050)

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视觉化、生话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关键词

聋生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我国《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聋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之际,反观我国聋校数学教学,虽然在培养聋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方面取得了些成绩,但按照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新教育的理念,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条理十分清楚,知识传授很系统,将每个知识点分析得十分透彻,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但稍一改变题型,学生一下子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的老师将课堂教学过程组织得很活跃,既有教师的讲授、提问、引导,又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看似教学效果很好,但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又不很理想;有的老师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虽然练习的正确率较高,但仔细观察又发现学生多是机械练习、生搬硬套。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聋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多的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而轻视了聋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性”。这样的教学,是训话,“我讲你听”、单向传授;是机械的记忆、巩固和掌握;是程式化、封闭式的,只注重冰冷的所谓“知识”的传授。教师完全成为了一厢情愿的课堂主宰,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两耳失聪、有口难言的聋生来说,他们又能收获多少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教师越投入,越负责,可能对聋生造成的损伤、摧残就越大,可谓“南辕北辙”。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成熟,以及《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我们急需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本研究的一个主要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尝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聋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高聋校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目标上,以传授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在教学内容上,以课本教学为主,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即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一基本原则。

3.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得很被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缺少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较弱。多是单个的、被动的、适应性的学习。

4.在教学手段上,以单纯的口语为沟通手段,忽视了学生以视觉为主的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师生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

三.聋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要方面获得极大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既是一个事实,更是一个过程,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其中,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是影响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研究聋生的数学学习的特征和特点。

(一)理解能力差,很难把握题目中隐含的关系

比如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生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 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如果不能读懂题目叙述的事件,很难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感知和分析。由于聋生语言发展的滞后缺乏了应有的词汇贮备,很多词语他们不理解其意思,加之书面语的表达方式与聋生的手语表达方式的不一致,也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而到了高年级,题目的信息量增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更让聋生感到吃力。如聋校实验教材第六册的一道练习题:“聋哑学校原计划向灾区捐书800本。实际捐书1015 本, 超过计划多少本?”本题中“原计划”、“灾区”、“实际”、“超过”,学生不完全明白,尤其是“超过”,学生不理解它的意思,就无从切入。

(二)概括、综合、推理等能力不足,数学信息捕捉能力弱

聋生的视觉捕捉能力强,大部分的视觉信息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纽带。聋生往往爱以表面的特征推断本质属性,容易以偏概全、爱主观臆断。比如应用题用抽象的文字来表述,在缺少实物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很难自己建构起题目的现实情境,抓不住题目的数量关系,往往会出现乱猜算法,根本没有任何的推理过程。比如“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等应用题, 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表面看起来已经会列式计算了, 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搞清楚“谁和谁的前后关系、主客关系”,往往是当时记住了,而后再碰到就迷惑了。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形成对这一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清楚认识。

(三)缺乏生活体验和经验,难以理解数学概念和情境

大部分的学龄前聋生们没有与正常孩子玩耍、游戏等形式的交流,使得聋生先前的生活实践经验处于空白状态。上学后的聋生多半是住在学校,他们的交往范围非常狭窄,生活体验和经验进一步匮乏。从认识数、数的运算到应用题的学习,由于没有直接的、生动的数学经验的支持,应用题中的情境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陌生的。就连很多常识性的生活知识他们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打折优惠、利息、相遇问题等,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他们很难认知这些问题。

(四)聋生的特殊的记忆特点让聋生的知识遗忘快,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前后知识的断层和脱节

聋生的各科学习中,最初知识的学习不深刻,停留于表面,在记忆系统中存贮结构混乱、不系统;他们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少有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知识的获得不是自主建构, 而是被动的接受生硬死板的东西;加之聋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聋生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现象。特别是到了文字应用题学习时,对应用题解决过程几乎每次都是全新的探索,他们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

(五)聋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不强

数学学习对聋生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比较困难,导致了很多学生很早就失去数学学习信心。时间久了,很多聋生缺乏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经常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面对他能力范围内的数学题,他们也不思考去解决。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有时碍于给老师面子,很多学生选择随大流,随声附和,不独立思考。数学学习只有有了学生情感的真正融合和思维的真正参与,学习和教学有效性才有基础。

三.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针对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和新课程理念,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聋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开展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活动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过去包括现在有不少教师虽然给了聋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经历探究的环节,但整个过程,他们只是按照教师的意图,遵循教师制订的方案,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教师每一步都牢牢掌握教学的支配权。聋生自主的空间非常狭小,几乎没有自己做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在这样的探究教学中,学生有探究的机会却无自主的空间。真正的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出发点就在于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自主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己去质疑、判断、分析、比较和概括,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自主选择、自我担当。如果教师剥夺了聋生的自主权,探究教学就只剩下苍白的形式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项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表现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一开始,通过“考考你的眼力”环节复习了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渗透了图形转化的思想,然后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猜测,明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底和高有关,在此基础上再次猜测: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验证猜想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最后设计了两组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训练并向生活延伸拓展。再比如,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难点,主要原因是聋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差,有些词语在健全人看来十分容易理解,但聋生却不理解或有误解,在教学中,作为健全人的教师想当然的按照自己或教参确定的重难点进行教学,好似建筑空中楼阁,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这时很多教师会感慨“这么简单还不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有上面讲到的原因,也有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原因,但有时教师又很难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理解情况,对此,我.采用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或者叫做“交流”更合适,这个“小老师”可以是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而不必刻意选优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或交流,可以充分的暴露出“小老师”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生生交流过程中,形成思维上的“冲突”,这样的问题或“冲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这时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效率较低,但教学效果很好,又充分利用了聋生之间易于交流的特点。

新《聋校教学大纲》强调:聋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通过让聋生“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锻炼聋生动手实践和思维的能力。课堂上外部思维的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明确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也清晰明了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引导、辅助聋生的活动,与他们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的活动组织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聋生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

(五)多语结合的数学教学方法

手语是聋生的母语,手语具有形象、生动、具体、敏捷的特点。口语是形成书面语的基础,也是是聋生形成良好语序的基础。书面语是聋生与健听人交流的主要途径。书面语言的发展又是与口语、手语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口语、手语、书面语有它们各自的优点。

聋校数学教学也是建构在语言(口语、手语和书面语)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教材和学生回答问题应尽量利用口语,尽量少用手语。教师也应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求他们讲完整的句子。

在强化训练口语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要把口语和看话的训练融合一起。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看话对聋生是一件很费力、很复杂的事情,他们说话过程又很慢,这就会影响讲课速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的放矢地使用,可用书面语来代替。

除了口语、手指语、书面语外,手势语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手势的需要是不同的。在讲解名数解答应用题过程中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更多的解释。这种解释不能仅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例如:教师在教“ 公里”、“分米”、“分钟”等概念时,要告诉学生使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必须使用手势把题意讲解清楚,让聋生能更快理解所学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口语、手语、书面语往往结合运用。例如:讲解应用题:“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公斤,筐苹果重45公斤,每筐梨重多少公斤?”首先要让学生用口语来读题,边读题边指导学生思维考虑题意,然后教师用书面语在黑板上画出图例表示题目意思,并通过少量手语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指导学生列出算式。

聋校教师应当在遵循发展聋生的口语能力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使聋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六)个别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由于聋生个体间和个体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采用个别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有利于关照到班级所有聋生的学习,促进每一位聋生的进步与发展。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个别教学方法,对每个聋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每个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确定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让他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行”。

四.结论

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2.汪飞雪,吴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9:172。

3.宋杰.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127。

4.陈华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聋校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0(6):150。

5.向汝森.谈聋童数学学习的特殊需要[J].现代特殊教育,2000,3。6.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

篇2: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新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聋生自身特点,采用视觉化、生活化、个别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探究数学教学的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聋生来说,更是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聋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聋校教学活动中,以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遵从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13-9”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用具,让他们自己探讨过程,得出结果,然后再分组汇报,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得出方法。

篇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优化小学教学过程的前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育要以教师创造的教为主导, 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 以发展为主线。教育学家李希贵认为“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 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独立思考等有效参与的机会。

这一新的教育观要求广大教师, 必须首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要充分相信学生不仅能够、自觉地学习数学, 把握数学, 而且也能够自由地把握自身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不教”的指导思想, 提倡教一点而学多点, 要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组织教学。要把教学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代替, 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同时教学要民主, 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都能行, 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要我学”变“我要学”为学生以后学习数学树立良好的信心, 也使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可能。

二、精心备课, 使优化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 要上好课, 首先要备好课, 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 忽略了学生的“学”, 是从教师讲的角度, 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标准》中指出: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老师上课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备课理清了思路。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 更要备“学生怎样学”, 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

如在《年月日》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第一, 我让学生汇报在课下收集的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这个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又使学生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 让学生观察年历表, 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三, 向学生介绍平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探索科学的兴趣。第四, 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计算一年的天数, 教师巡视指导, 并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五, 环节实践运用, 使学生明确知识来源于实际, 又运用于实际, 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以上环节的设计, 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 同时又面向全体,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关键

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既是数学知识的传输, 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一个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课堂, 呵护学生心灵, 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 使学生思维之翼在科学的轨道上展翅翱翔的课堂,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奋点的开放性课堂。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智慧, 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

新课标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 自觉性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如我教学《圆锥体积》时, 我针对这节课知识十分抽象, 对于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的特点。在教学时, 我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先把学生分几个组, 每组学生面前有一个圆锥圆柱模型 ( 空心等底等高) 和一堆沙、一盆水。让学生玩一玩“运货物”的游戏。学生的参与兴趣十分高。在玩中学生就会发现圆柱盛的东西是圆锥的3倍, 使学生初步得到V锥 = 1 /3sh的认识, 我接着让学生用另一组圆锥和圆柱 ( 不等底等) 玩“运货物”的游戏, 在玩中学生又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才符合V锥 = 1 /3sh, 这样设计从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游戏入手, 通过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动脑, 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即使学生非常牢固地记住了本课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都用数学, 学数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实施合理的评价, 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课标》指出: 评价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由此可见, 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可传统的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 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 以过程评价为主,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才会使优化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总之, 教学过程, 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程式, 更不应该成为僵死的教条, 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横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实现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神奇而又多变的过程, 落实新课标不断提高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 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时代主题。教师只有在新课标教学论指导下, 长期不懈的努力, 改变自己的观念, 精心设计教案,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才能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从教育创新到教育的信息化, 再到当前的课程改革, 但无论如何都始终有一个不变的问题横亘在我们面前, 那就是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素质。优化教学过程, 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时代主题。教师只有在新课标教学论指导下长期不懈的努力, 改变自己的观念, 精心设计教案,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才能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篇4: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聋生 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其应用十分广泛,对于聋生来说,更是他们今后独立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聋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生产劳动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聋校教学活动中,以贯彻新课程中的新思想、新方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遵从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突出视觉化效果,运用直观化教学方法

听觉障碍学生主要信息来源于视觉形象,因此他们的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思维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聋校数学课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听觉障碍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学习相关的法则,形成运算技能,因此直观教学在聋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可以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能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并对新学知识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

例如,在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讲起来也很乏味,学生也无兴趣学习,相反,如果采用直观教具,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数学概念轴要领的引入,首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然后将其水平的放置,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而且要求画得越简越好。同时让学生注意怎样表示液面上升方向;为测出具体温度,规定了零度位置;为读出某一温度,设有具体刻度。这样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产生对数轴的感性认识,在找出重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个要素之后,学生就获得了数轴的概念。由此可见,直观教具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具的运用的确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数学内容生活化,让聋生体验学习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生活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生活素材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千克和克”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尤其对于聋生而言,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只凭教师的讲解,无法使他们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到商场去,先用手掂一掂常用的商品,使他们初步体验这些物体的重量,再根据商品上的标签把它的重量记录下来。聋生通过在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千克和克”这些在课堂上很难感知的知识,在他们的调查、收集中就自然在头脑中建立了表象,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另外,在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聋生有目的地去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为聋生提供感性认识,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寻找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同时,使聋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重视数学体验,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的方法。例如:在聋校三年级的数学“秒的认识”这一节课,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抽象,如果直接告诉学生1分等于60秒,学生可能会掌握,但不能深层理解秒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比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体验,给学生“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最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这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数学,从而使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另外,聋生喜欢集体生活,聋生喜欢集体生活,愿意与他人交往合作,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聋生的这一社会性特点,开展合作性学习,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去集体思考、集体动手、集体探究,通过他们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集体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13-9”的时候,把学生分成四個小组,给他们一定的学习用具,让他们自己探讨过程,得出结果,然后再分组汇报,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得出方法。

总之,聋校数学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中,必须用科学的以“聋生为本”的教育观、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合理运用视觉化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合作性教学活动等综合教学手段,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使聋校数学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年1月。

篇5: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讨论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通过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精心的教学设计,合理的时间安排,并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课堂 教学优化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对课堂教学要素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动性。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提前

课堂教学主要由教材、教师、学生三大要素组成。其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教师,只有正确地树立学生观和质量观,才有可能优化课堂教学。

1.1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知识的累积又是不断增加的,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且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课改下教师教学活动的终结目标。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

所谓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自身能力发展的过程,而教师此时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探索、发现规律、主动获取,并且使整个过程是不断变革、不断修正、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

1.2强化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新课程下的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注重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和潜能开发为核心,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要用内外结合、开放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整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改革目标。

2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计划书”,是教学活动能延续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重要保障。而课程标准又是整个课改开展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心设计。

1)落实双基,把握过渡点。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知识章节编排上,同时在课程标准中也是有所体现。不同的知识点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交集,教师如何在这些衔接点上提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又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过渡,这就有赖于教师准确地定制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把握能力点,重视探究性学习。能力点主要指掌握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身份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一是从课改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始终把握自己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怎样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在具体情境中学物理;怎样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征、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事物的规律;怎样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机会。

3)落实非智力因素培养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动力、定向、巩固和弥补等方面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是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保障。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备课时,强化这方面的意识,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3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标志

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优化教学的时间结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内容多少、重难点、学生学习能力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教学时间观念要强,要把授课内容放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铺垫复习和导入新课的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能拖得太长,以保证新课的时间。即复习时间要短、导入新课要快、讲授新课要精、学生探索学习的时间要充裕、练习时间要到位,只有这样比较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才能促进教学时间结构的优化。

4优化过程与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

所谓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认知过程。其中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就需要教师适时地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复杂的教学系统中,包含着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诸多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产生的整体功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联系所有要素的纽带,适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这个系统中最活跃的两个重要因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

4.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处于抽象认知和形象认知的双重认知阶段,只有积极调动学生对事物、知识的认知兴趣,结合适当的教学情境,配以教学内容才能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而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利用周围生活的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些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4.2加强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之外,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也是优化课堂的重点。让学生用眼看、动耳听、开口议、动手做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得以有效高效的实行。

4.3优化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实际而定,做到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如“实验教学法”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或“解决”问题,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物理概念,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我们提倡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优化练习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来自于学生的反馈就是最为直接的指标。因此,课堂的教学练习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价值的课堂练习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与认知程度,同时还可提供给教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整上课的进度,了解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认知水平。当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我们对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特点等因素进行全面思考,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练习的形式要注意多样性,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

篇6: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对于这样一本教材,对于我们乡镇农村学校,对于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来说,无疑是一本不错的课本。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对于我们教师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后,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特别短;没有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往往用的都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还有就是学生缺少预习这一环节,也没有及时的总结,就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如想解决好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我认为最好做好以下几方面: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对新课程的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同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一些“角色”转变:一是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二是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三是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四是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五是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六是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七是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新的课程改革,使初中数学新教材走进了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教师应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用心钻研新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优越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重视。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陪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拓展学生的能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内容。“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虽抽象但也实在,感觉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做一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试一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与新教材整合,提高教学效果。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应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和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驾驭新教材、新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继续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

篇7: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马志娟

甘肃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744000)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在课堂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练习,不但能使学生准确、熟练掌握新知识,增强数学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开发智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念、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它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练习的功能也应与之相匹配,把握练习设计的创新与实践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练习中不断得到发展,成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然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发现数学日常课堂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导入时的“情境引入”、新授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实践操作”等理念和行为已深入人心,但也发现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教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与智慧不足,新课程下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亟待提高。

1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对课堂练习的定位认识不够。

教师往往把练习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技巧的强化”、“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上,导致练习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机械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1.2练习时间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注重了情境创设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因为“不放心”心理下的大量讲授,使得巩固练习的时间偏少,显得“头重脚轻”,常常让教者课后感到不踏实,担心学生巩固不够好,甚至要另找时间补课。达不到减负的效果。

1.3练习形式单调。

多数教师仅限于教材上的练习题型,而其他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就很少,更忽视实践练习。练习形式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不能在学生已产生思维疲劳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1.4练习层次单一。

所练习的习题大多是条件明确、模仿例题、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积极性。

1.5练习数量过度。

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到处收集罗列练习题,布置大量的练习,大打题海战术,练习题的安排有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而效果不理想。

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练习,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才能在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

2新课程下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2.1把握好新课程下的课堂练习设计的主要原则。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试验发现,知识掌握的巩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牢固掌握知识才能才能转化为学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能力。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之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1.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练在点子上,是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基础知识,解决重点和纠正倾向性错误。

2.1.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友善用脑的理论证明:后半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面带倦容,兴趣开始转移,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老师把练习设计的新颖有趣,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开展游戏式、竞赛式等趣味练习。

2.1.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1.4层次性原则。

首先要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生,让学困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逐步提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2.1.5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2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得到提高。

2.3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要体现七个特点。

2.3.1数学练习设计渗透人文性。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如果在练习设计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洋溢着情趣,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数学练习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

首先要营造亲和的氛围:如题目表述改变常规题目要求的提法、创设激励机制, “数学乐园欢迎你!” “知识万花筒”“快乐ABC”“神机妙算”等,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中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是小小裁判员”“我是小小神算手”“我会比” “看图列式我能行”“我帮算式画图画”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要充分挖掘练习题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着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在教学二册“十几减9”后的练习题中有一道情境题,在情景图中通过小白兔、小灰兔对话给出信息,小白兔说:“咱俩共收了16个萝卜。分给你9个。”小灰兔说:“你剩的太少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信息计算。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用“十几减9”的计算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小灰兔,你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谢谢你!”“小白兔你真善良!”“小白兔你的心太好了,自己剩的少,给我的多!”“小白兔还给你一个吧,这样我们就一样多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题中蕴含的一种人文哲理,给了学生一次无声的人格教育。

2.3.2数学练习设计体现阶梯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设计的阶梯性其实也是照顾到了这一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所以,在练习课的教学中,应该补充一些教材没有或者教材虽然有,但数量不足的练习题,真正地使练习课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后进生能够“吃得饱”,优秀生能够“吃得好”。

例如:九义教材五年制第十册“圆柱体积计算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补充以下一组题目。

⑴求圆柱体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⑵请分别编出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及高求圆柱体积的应用题。

⑶请编一道圆柱底面直径与圆柱的高相等,求体积的应用题。

⑷把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其中对后进生只要求完成第1、2题就可以了,对中等学生则要求在完成前2题的基础上完成第3小题,而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就可以对第4题去进行思考。

2.3.3数学练习设计融入趣味性。

以往的习题是以单一的文字形式呈现,学生一看就觉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学生一看就产生沉重感。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在“寓练于乐”上下功夫,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形式,以图像、表格、情境、资料等丰富的形式加以新颖呈现,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轻松又有趣,开发其情感资源,从而使学生更迫切地去探索、去研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设计如下练习:根据露出的一个角,猜测被纸覆盖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学生们都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急切想知道“躲”在纸背后的图形,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当学生猜错之后,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三角形至少具有两个锐角,露出的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露出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这样通过趣味化的设计,同样的计算习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趣味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也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3.4数学练习设计融入现实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鹅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2.3.5数学练习设计增强应用性。

决定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一种享受。数学有用,不是靠教师说教,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生活的情景,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堂上掌握的“真空的”数学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世界中加以应用,从而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工具、一种本领。

例如在教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点后,我针对教室内有些课桌椅会摇晃的现状向各数学小组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维修班级中破损的课桌椅!”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与物,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会“数学地思考”。

再如在师生共同揭示规律(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相差越小,面积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之后,我们课件出示:“养鸭专业户李大伯,家里养了几百只鸭子,想用24米长的纤维网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鸭圈,要想围成的面积最大,不知怎么围才好?”请你们帮忙出出主意。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设计的方案,是在院墙的中间围一个边长是6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36平方米。

生2:我们组借用一面院墙,围成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64平方米。

生3:我们组也是借用一面院墙,纤维网靠院墙的两边各长7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0米,所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是70平方米,比64平方米大。

生4:70平方米还不是最大的。如果靠院墙的两边各长6米,与院墙平行的边长12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就是72平方米。

生5:我们组根据李大伯家的实际,借用两面院墙的一角,设计了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鸭圈,面积是144平方米。

……

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联系实际,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有创新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亲近数学之情油然而生。

2.3.6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学生要测量长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2.3.7数学练习设计增强综合性。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或者我们的班级)” 学习了比例尺后,可以布置 “给自己的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

2.4要处理好题量多与少而精的关系。

有效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到位。要想精练,就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较多的知识,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而精,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就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才能保证练习的质量。

总之,将课改精神更多地溶入练习之中,使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更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才能使数学变得有情有趣、可亲可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进入学生心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车晓梅

篇8: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聋校数学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聋生的实践意识

1. 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 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 通过搜索、收集、整理与将学习的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例如,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前一天, 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百分数”, 你们先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百分数”, 并想想是表示什么意思。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 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衣服的成分标签上的“100%棉”、“85%棉、15%涤纶”;啤酒瓶包装上的“酒精度>8.2%”;方便面的包装袋上的“加量20%”……通过课前的调查, 学生对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又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

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在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进行实践操作活动, 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时, 可引导学生摸一摸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 看一看它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并且反复拆开来看看原来的表面由展开图形的哪些部分所组成。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说说观察结果, 给出数据算出表面积, 说说算式的意义。这样, 学生在掌握新知过程中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激活了实践意识。

3. 实践活动并非一时一事就可以完成, 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为聋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数量”和“实践空间”, 安排好课后的实践活动。

如在学习了“升和毫升”之后, 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哪些物体上有标明的容积。学生找出了很多:墨水瓶上的“48ml”;牛奶盒上的“净含量:250ml”;洗发瓶上的“净含量:200ml”;饮料瓶上的“1升”;油箱上的“25l”……通过这样的课后调查, 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使聋生感到数学很有趣, 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 在学习数学中养成了实践的意识。

二、灵活处理教材, 创设实践情境

1. 创设生活情境

聋生虽有听觉障碍, 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 教师要善于利用聋生已有的生活原型, 对具体的生活情境加以提炼, 在课堂上模拟出来, 让聋生参与实践、亲自体验。

例如, 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 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 开设“小小商店”, 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开展活动。如拿1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 售货员是否应该找钱?怎样找最快?这样对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角币与元币之间的进率等问题非常有效。

2. 创设社会情境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聋生感知觉的特点拓宽时空, 创设社会情境, 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如在学习“利息的计算”后, 我带领学生来到银行, 了解银行各类存款的宣传资料, 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把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型、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 而且还考虑了存款的方式:是选择活期存款、零存整取, 还是选择其它不同利息的整存整取方式?怎样存合算一些?让聋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通过实践理解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注重细节———增强聋生的实践能力

1. 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教师要根据聋生的认知规律 (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 , 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 给学生提供丰富感性的操作材料,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称一称等多种活动形式, 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实践能力。

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 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材料, 有1段毛线, 一张圆片, 4张小鸡图片, 10颗围棋子,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材料表示1/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我把这段毛线对折, 这一半就是1/2;我把这个圆对折, 其中一半就是这个圆的1/2;我把这10颗围棋子平均分成两堆, 每堆5颗就是1/2……1/2和多幅图象建立了对应联系, 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 对1/2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2. 正确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的目的要明确, 要求要恰当, 指导要细致具体,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 探究过程更加合理, 发现问题更加准确。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长短有关。那么到底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 通过4人小组分工测量不同直径圆的周长, 不仅找出了最简单的测量方法:圆在尺上滚动一周就是圆的周长, 而且还发现无论圆的大小,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π, 通过观察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圆周率。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最终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3. 肯定学生的实践成果

在实践结束后, 老师要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等各个方面入手, 做出恰如其分的全方位评价。“很好, 再试一试”等恳切的激励, 能让失败孕育成功,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不断创新的信心。

聋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以学生为主体, 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社会情境, 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从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聋生的实践意识;灵活处理教材, 创设实践情境;注重细节———增强聋生的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聋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语文工作总结下一篇: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