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2024-07-29

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通用10篇)

篇1: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德国是一个充满了灵感与创新的国度。教育与科学、研究和发展被赋予了核心地位。德国的高等教育历来在全球享有盛誉。目前全德共有350多所公立高等院校以及众多的私立高校,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高超的学术水平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正是所有高校都具备的特色。

“Hochschule”(高等教育机构或HEI)是德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通称,其中包括综合大学、工业大学、师范大学、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等等。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性能够让每一个申请来德国留学的人都可以做出最有利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最贴近个人技能、爱好和兴趣的课程, 最大可能地展示他们个人的才能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的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希望通过理论模式获取知识的人来说,综合性大学更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应用科学大学是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喜欢学习实用内容的人适合就读于应用科学大学。而有天赋的年轻艺术家可以在某一所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展示并发展他们的.个人风格。

德国的各类高校都一直崇尚德国近代高等教育改革先驱威廉。冯。洪堡(1767-1835)所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办学原则,推崇“学术自由”,一般都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在课程设置上除少数必修课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兴趣安排学习计划和选修课程。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为自己的悠久传统而自豪,它们也在为延续这样的传统而努力。不过这并没有让它们固步自封。相反,面对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不断深入的国际化势头,它们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 中,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同样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很多德国高校已经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学士和硕士项目,并计划自冬季学期开始,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将全面取代德国的传统学位。新的体制迫使大学学业尽量去适应市场的需求。此外,德国高等教育机构推出的英文授课的学位课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德国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让参与的学生更容易跟得上全球就业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在对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也在不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外国的优秀青年去德国留学,为外国留学生和青年学者攻读学位、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方便。近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目前已占学生总数的12%,截止到,外国留学生人数约为23.4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已超过25000人,而中国学生的数字也一直是所有德国外国学生中最多的。

近几年,德国高校都加大了自身形象工程的建设。德国高校“国际化”政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高校和政界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功不可没。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是德国高校的联合组织,经费由德国政府提供,是德国文化和高等教育政策的对外执行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优秀的大学生、科学家,国际科研项目等提供资助,并以此来促进德国大学同国外大学的联系。通常DAAD的资助计划对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专业开放,无论是外国学生还是本国学生都同样受益。目前DAAD在全球设有14个代表处与48个信息中心,并向全球88个国家派驻了近500名教师。全球每年平均有8万多名学生、学者和教师从DAAD获得资助,涉及到的资助金额高达2亿8千多万欧元。

篇2: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英国留学教育政策如何?凭借优质出色的教育资源、全球广泛认可的学历资格、便利的签证政策以及近年来颁布的众多工作延签政策,英国教育品牌已深入广大中国学生和家长心中,英国也成为众多留学生和家长的首选留学国家之一。那么,到底英国大学的教育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呢?下面,英国留学专家就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紧跟时代潮流英国大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也没有书本,课本是整个图书馆里的书。导师通常会为学生列出一个推荐书单,一共学生选择使用。导师总是千方百计的选择最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就业率最好的内容来教。教学内容由导师来安排,而不是学校,更不是教委。

职业导向性英国的大学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就业。所学课程紧紧把握就业市场的需要。几乎没有一门课程是无用的,如果毕业生的就业率低,这个学校的发展就有问题。例如伦敦大学,短短几年便由一个学院发展为一个超级大学,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就业率高。

动手能力强英国大学的考试不是太多,但大量的课程设计与现场讲解对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表达能力都是最好的锻炼。英国留学专家表示,英国大学在教学中重视第一手实践经验的获得,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社会实践,运用书本知识于实践。学校有专门的机构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习。毕业后,学生立即就能就业。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英国大学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充分运用讲座、研讨会、分组讨论、口头陈述、以及撰写大量的论文,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课程深度大胆广度低英国人认为,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激烈,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必须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方面,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认准与自己兴趣爱好有关的一个专业,作为终生奋斗目标,才有可能在社会立足。

篇3:多元视角下的德国外语教育政策

一、德国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一)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形成

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产生了对大量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1960年9月,德国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简称KMK)通过了《文理中学高年级课程规则框架协议》,对设置第一外语作为必修课的年级及开设第二、第三外语等情况做了具体规定,并要求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外语的机会。此后颁布的《柏林宣言》和《汉堡协议》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教育规划是国家实现长期发展的前提,并据此规定在中学开设现代外语课程,高中学生必须学习两门外语必修课。同时,强调外语课对学生个体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把外语课作为学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1]规定在实科中学、普通中学、专科高中和文理中学的不同年级开设外语课的各种安排,要求将第一外语作为必修课,一般为英语;规定开设第二外语、第三外语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学校类型和方案。《汉堡协议》确定外语是中学最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外语教学也在这一时期提上日程,规定第一外语课从5年级开始,语种应为现代外语或拉丁语。1972年《波恩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外语与德语、数学一样是基础课程,调整了外语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学安排。这一时期是德国外语教育政策初步形成的阶段,其重心是增强人们对外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鼓励外语教育,扩展外语学习者的人数,使外语教育逐步走向普及。

(二)两德统一促使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完善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欧盟先后推出了著名的“伊拉斯谟”、“苏格拉底”和“达芬奇”计划,这些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欧盟成员国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合作,促进成员国人员之间语言多样化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展。1990年10月3日德国的统一在客观上要求整个联邦教育同步进行,16个新老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长力求使各州的教育相互协调,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一,对小学外语课程提出改革建议,增加了小学外语课的内容,确认采用游戏的学习方式,强调外语课应与其他课程的内容和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口语优先,等等。改革建议认为,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始学习外语,有利于获取外语知识,在小学阶段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在中学开始学习第二门外语。小学开设外语课能改变学生未来的生活。其二,颁布了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和日语等语种统一的考试要求。这标志着各州对各个语种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测试都有了一致的评判标准。这有利于各州的外语教学相互协调,逐步走向统一。其三,增加了在文理中学6年级可以学第二外语和8年级可以学第三外语的规定,[2]提早了第二外语及第三外语的学习年龄。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倾向于降低学习者的年龄;促进除了英语、法语以外,其他非通用外语的教学和学习;鼓励对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投入;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提供不同外语学习的机会等。

(三)《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评估》促进了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调整

21世纪伊始,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评估》。这个纲领性的标准不仅风靡整个欧洲外语界,而且对国际外语教育、语言规划和能力评估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后的《里斯本策略》、《外语语言学习和语言多元化发展的行动计划》以及2008年《多元化语言:欧洲的共同资产和承诺》都鼓励支持欧盟各成员国内部实行多语政策,强调外语能力对实现欧盟经济的重要作用。[3]同时,欧盟委员会还把多语政策从教育和文化事务中分离出来,设立专职专门负责执行。在此背景下,德国先后两次对《波恩协议》进行了修订,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对外语课程的教学、考核和毕业考试的要求,强调外语每周不得少于3学时,进一步阐述了在语言、文学和艺术课程领域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并要求进一步扩展对语言结构的认识能力,注重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对德国外语教学,特别是对文理中学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高要求。此外,还有两个是针对移民及外国学生的外语政策:一是移民学生可以将原来国家的语言作为必修外语;二是外国学生可以将母语作为第二外语。[4]这一时期的外语教育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其目的是寻求促进所有语言的学习,包括区域性或少数民族的语言、移民的语言以及世界上其他的主要语言。

二、德国外语教育政策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外语教育目标

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学习者更好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获得个人的终身发展。语言学习要基于有价值的、真实的目标,语言学习是为了成功地跨文化及跨语言交际,“一种语言,一个人”。德国中小学外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语言学习是为了适应生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成长,使他们能够应对终身学习的挑战,增强跨文化意识和加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在双语班,每一个加入双语教学班的学生在目标语国家都有一位笔友,他们在6年级时开始第一次通信,以便能较早获得在现实生活中用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外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消除文化障碍,促进相互了解的过程。正如德国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主席在谈到德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时所说:“决定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不只是去了解具有丰富文学和哲学传统的亚洲文化。其语言知识对于未来职业而言,可能就是一把打开在文化、经济或政治领域与中国交往的钥匙。”[5]在教学内容上,德国外语教学提倡多文化教育的理念,外语教材也采用世界各国的背景、人物和主题等。

(二)独具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1990年在欧共体委员会和欧洲文化合作委员会的第一次联合会议上,“双语国际教育德国模式”被推荐给欧洲各国。德国双语教学把外语作为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语言,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强化外语学习,重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把外语从教学对象转变为教学工具,以直觉学习代替规则讲解,通过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德国双语教学源于1963年的《关于加强联邦德国和法国双边合作的协议》。为加强两国间的交往,德法双方都开设了德法两种语言的双语教学课程。

其他欧洲国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只以一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而德国的双语课已经不仅仅是德法、德英、德俄双语,还包括很多其他语种。多门双语教学可以增进学生欧洲背景下的跨文化理解力,为学生学业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机会,更容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德国双语教学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内容学习和语言学习紧密联系。例如,历史课中法国大革命是用法语讲授,而英国早期的工业革命则用英语讲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逐渐摒弃将外语作为一门学习科目的看法,而将其视为获得学问、见识和技能的媒介,并能用外语处理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德国的双语教学模式还为学生后续外语学习及能力发展铺垫了道路。比如,选择法语为双语教学媒介语的学生还将获得一个额外的文凭,以保证他们在任何一所法国大学注册时,可免去相应的法语测试。

(三)灵活多样的外语教师管理制度

德国的外语课程由所授外语为母语的教师、有相关学科课程执教资格的外籍教师和有执教资格的德国外语教师共同承担。德国的外语教师管理特色体现在教师培训和教师聘任等方面。德国非常注重教师培训,自1975年以来,完全中学“德语-法语双语教学”协会每年都在科隆(Cologne)举办培训课,每个州的教师都可以参加这些培训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外语教师培训加大了在职教师到目的语国家培训的力度,将外语教师在国外进行长期的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受培训的在职教师可以选择能胜任的一门双语课程,前提是至少要在那个目标语国家呆3个月,专门研究当地的双语教学,并且就这个地方的某个问题写一篇论文。联邦各州也都为双语教师提供了各种培训机会。以巴登符腾堡州为例,其培训计划由州文化、青年、体育部与培训学院共同合作完成。一个专门培训外语双语教师的“双语附加培训班”的录取条件是,学生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并且是主修或辅修过一门学科课程的大学合格毕业生;此外,必须在目标语国家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个月。

德国的外语教师聘任制度也非常灵活。在德国大学中固定编制的外语师资很少,如柏林工业大学“现代语言中心”为外国留学生开设德语语言及文化等15门课程,固定编制的德语教师只有3人,外聘教师1人。其他语种的师资大多也是根据需要随时聘用,多数是外籍教师,他们的酬金视其任课的多少支付。这样学生可以学到地道的外语,学校也节约了开支。教学量过大时,学校还可挑选学外国语言学的高年级学生上辅导课。

三、德国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特征

(一)外语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

德国外语政策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适应社会发展,根据社会经济情况调整外语教育政策。开设德法双语教学主要出于德法伙伴关系的考虑,是政治的需要。而后来德英双语教学成为主流,则主要是考虑到英语在国际上的通用语地位。欧盟一体化以来,各个成员国之间日益密切的经济及人员往来,使得德国进一步调整了外语教育政策,扩大了外语语种的范围。除了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外,希腊语、意大利语、丹麦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也成为外语课程中的选修语言。亚洲的经济崛起也改变了德国的外语课程结构,汉语、日语等亚洲语言的学习也在德国掀起了热潮。据统计,截至2007年,汉语在德国已规定为必修课,甚至是高中毕业的考试科目。[6]

此外,根据地理位置、所邻国家不同,德国不同的学校还为学生提供学习相应的能适应本地发展的区域性语言。比如东部地区与波兰接壤,东部学校就开设波兰语课,西北部与丹麦接壤处的学校就开设丹麦语课。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德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的风向标。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既可作为一种工具以获取其他知识和技能而形成人力资本,也可以直接用来服务于社会,为国家与个人带来相对可观的效益。德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不能不说正是得益于其外语教育政策的正确指引。

(二)民族文化和国际视野兼顾

语言对于德意志民族的意义是延续民族及国家文化的命脉,祖先语言之重要性是世间任何事项都不可比拟的。[7]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特色,就是促进本民族语言所体现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政治观念和文化传统的繁荣和发展。德国一方面积极争取德语在欧盟的地位,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将德语作为官方语和工作语,确保德语在欧洲机构和组织中的地位;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境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德国又为外来移民、劳工及其子女提供多渠道、多样式的德语学习课程,同时允许他们把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德国社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作为教育的一种财富。这不仅有利于多元文化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改善德国与世界的关系,拓展经济贸易的空间。

德国高度重视发展国际合作,充分认识在全球化和欧洲联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欧洲化和国际化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德国的未来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在于跨越国界的国际合作。德国一方面在所有的教育领域促进外语教学,促使国民掌握两门外语,另一方面又扩大对外交往和合作,“德国教育与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的统一行动以及“德意志学术交流项目(DAAD)”不仅吸引留学生来德国学习,也为本国学生提供与所学目的语国家接触的机会。德国各大学也有国际交流项目,高年级学生都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和各基金会的资助,到有关国家进行半年至1年的学习、实习和科研课题合作。2009年11月,新一届黑黄联盟一份题为《增长、教育、团结》的联合执政协议,进一步强调了“德国和平、自由、安全和福利的未来与欧洲和世界的政治发展不可分割”。

(三)学校课程体系与课外社会资源整合

2008年9月18日,欧盟委员会通过《语言多样性:欧洲的财富与共同的义务》,明确要求其成员国:重视并进一步开拓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学习掌握外语的途径。学校课程体系之外,德国的社会外语培训机构也非常完善。成人业余大学、文化中心的各种语言培训班和私人语言学校遍布德国各地。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类机构都是国家资助或监管的,并被统一纳入国家的语言教学体系之中。这一点和我国的社会外语教育、培训机构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德国的大多数大学并不开设外语院系,也不把外语作为必修课,这非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质量,反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方式来学习。原因是各个院校设有语言中心向全校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外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有选择地参加外语学习。语言中心配备有优质的语言实验室,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享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各类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灵活,收费低廉,大学生还可享受半价优惠,因而更受青睐。这些培训学校和课程是德国的国家外语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对学校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也分担了学校教育在课程资源及师资上的压力。

“德国联邦外语竞赛”也是德国整合经济界、学校和专业协会等社会资源,旨在加强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资助和鼓励特别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继续学好外语,推动和促进外语教学的一项举措。该项比赛已经连续举行30年,可谓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自1985年以来,该项比赛一直由联邦德国总统担任名誉主席,政府大力支持,由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德国科学资助者协会资助。[8]该项赛事参赛选手的年龄从5岁到25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到社会各类培训班的学员都可以参加。1979年的首届比赛参赛学生只有133人,到2004年参赛人数已增至25,000人。仅以中学组为例,可以选择的语种就多达14种。[9]这种高级别、高质量的外语竞赛已经成为德国外语教学及评价的一个部分,促进了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外语学习能力。

21世纪欧洲语言政策的核心是欧盟公民民主权利教育和促进社会融合,致力于个人多语能力的终身发展。多元背景下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一个连贯的、完整的体系,它确保了个人多元化语言能力的和谐发展。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与其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同步。首先,欧洲一体化及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都影响着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修改和补充。其次,经济因素影响外语语种的选择。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使英语成为学习人数最多的语种;而中国等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带来了发展机会,也促使这些国家的语言在德国“人气兴旺”。最后,科技因素改变外语教学方式。音像设备和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应用,不仅促进了德国外语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的革新,而且也必将影响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

摘要:外语教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德国是经济强国,其外语教育政策历史久远,并且在欧盟多元政策及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下不断调整,为本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其外语课程体系构建也展现出独特之处。

关键词:德国教育,外语教育,教育政策,国际教育

参考文献

[1]Franz,P.&J.Schulz-Hardt.1998.ZurGeschichtederKultusministerkonferenz[EB/OL].www.kmk.org/no_cache/wir-ueber-uns/gruendung-und-zusammenset-zung/zur-geschi chte-der-kmk.html.2009-01-10.

[2]KMK.2001.Weiterentwicklungdes Schulwesens in Deutsch-land seit Abschluss des bkommens zwis-chen den Landern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zur Vereinheitlichung aufdem GebietedesSchulwesens,[EB/OL].http://www.kmk.org/fileadmin/veroeffentlichungen_beschluesse/2001/2001_05_10-Weiterentwick lung-Schulwesens.pdf.2009-01-05.

[3]COMMISSION OFTHE EUROPEAN COMMUNITIES.Mul-tilingualism:an Asset for Europe and a Shared Commitment.[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languages/pdf/com/2008_0566_en.pdf.2009-03-14.

[4]张建伟,王克飞.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研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1):462.

[5][6]KMK.2008b.Chinesisch an Schulen in Deutschland,Bon n[EB/OL].http://www.kmk-pad.org/filead-min/Dateien/download/va/kmk_china_schulen.pdf.2009-10-10.

[7]John,E.(First published 1994).Multilingualism.London:Penguin Books,1995:35~40.

[8]德国第21届联邦汉语竞赛颁奖仪式在吕贝克举行[EB/OL].http://qwb.sh.gov.cn/shqb/node826/node842/node849/u1a32752.html.2011-3-10.

篇4:德国学前教育主要政策及发展趋势

一、总体情况

德国每年的新生儿约68万,学龄前儿童总数400多万,其中,三至六周岁儿童占半数,几乎全部入园。根据2013年8月生效的学前教育新规,满一周岁的儿童即有法定入园权,德国各州政府原计划为此提供75万个位置。据截至2014年3月1日的统计数据,全德共有66.2万名三岁以下儿童入园,即已实现半数的一至三周岁儿童入园,但与原先目标尚有差距,德国各州政府在幼儿园扩容方面仍有一定压力。

二、德国学前教育的法律基础和框架原则

德国实行联邦制,各联邦州享有独立的教育主权,各州在遵守《基本法》(宪法)和《社会法典》等联邦法律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儿童教育促进法》。由于德国16个州的主要参照原则相同,本文举例时均以柏林州为例。

柏林州《儿童教育促进法》的总体目标:一是保证学前教育的社会公平和质量均衡,不因儿童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而造成学前教育的质量差异和社会阶层分化;二是州政府对实施学前教育的主体机构,不论公立私立,均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指导和规范其发展,在财政支持政策上公开、透明,同等对待。

柏林州《儿童教育促进法》共由八部分组成:一是规定了学前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是明确政府资助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前提、范围和目标;三是幼儿园的硬件、师资及质量保障;四是父母参与和入园合同;五是儿童日托私人看护的相关规定;六是区(县)政府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总体责任、规划和组织结构;七是财政资助和费用分担;八是管理规定、管理程序和过渡规定。

三、德国学前教育的举办形式

德国学前教育实施机构分为幼儿园、托儿所和个人看护服务等多种形式,接纳儿童数量最多的是幼儿园,且幼儿园与托儿所合二为一为主流趋势,在此,统称为幼儿园。为便于就近入园,德国的幼儿园规模一般不大,以百人以内较多,超过百人属于大型幼儿园。德国家长选择幼儿园时主要考虑是否步行可达,而与公立私立无关,如在柏林市中区一两公里范围内往往分布多所幼儿园供选择,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以方便接送。

德国学前教育以儿童年龄为界,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三周岁之前(也有的幼儿园以2.5岁为界)的小班阶段,小班儿童在幼儿园里有单独封闭的室内外玩耍和休息区域,师幼比更低,享受更为细致的照顾;二是三周岁至小学入学的幼儿园大班(混班)阶段。一般来说,每个幼儿园都有上述两种形式的班级。

1.政府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幼儿园

德国鼓励兴办学前教育机构,社区、教会、企业和私人都可以根据法律要求设立幼儿园。政府对各种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同等对待,只审查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是否达标,对于符合要求的幼儿园均提供运营经费,幼儿园不会因为非公立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2.个人幼教从业者为学前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许可后,个人可在家从事有偿的儿童看护服务。法律也同时规定,单独幼教者辅导的儿童不得超过5人。此规定非常人性化,解决了部分家长工作上的特殊性,如半职、工作时间不确定等。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可知,2011年3月,德国共有4.2万名家庭看护从业者(其中1080名男性)享受公共财政补贴,共看护12.4万名儿童,其中3岁以下儿童约8万人。因此,个人从事幼教也成为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

四、德国幼儿园的报名和收费政策

1.凭居住证明和收入证明报名,签订入园合同

在德国,符合入园条件的儿童不是直接到幼儿园报名,而是先凭居住证明(租住的房子同样有效)和收入证明到所在区的青少年局报名。青少年局根据收入证明核算家长每月分担的费用,并出具一份入园证明,家长凭入园证明联系幼儿园报名,如有名额,家长与幼儿园签订入园合同。另外,家长凭入园证明也可以随时联系幼儿园转园。

2.收费政策:三岁以上免费,三岁以下按收入比例缴费

德国的三岁儿童免费入园,家长只承担膳食费,如柏林的膳食费为每人每月23欧元,包括早午餐和下午的加餐。三岁以下儿童入园需要家长承担一小部分费用,不足部分由各州政府根据幼儿园入园儿童数量向其发放补贴(人头费)。

家长自承担部分根据其收入折算,普通工薪阶层承担的入园费用最高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6.89%,同时有两个子女入园的,家庭只需承担自付费用的80%。柏林州政府把家庭税前月收入从1875欧元到6755欧元分为41级,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家庭自承担比例,家庭月收入低于1875欧元的,无需自付。即便家庭月收入超过6755欧元,首个孩子每天入园超过9小时,家长也只需自付466欧元,占其月收入的6.89%。

以工薪阶层家庭税前月收入2000欧元为例,首个三岁以下子女每天入园7小时(入园时间分为5小时以内、7小时以内、9小时以内和超过9小时四档,收费有所调整,家长承担部分每高一档每月平均多付12欧元),每月入园费为796欧元,其中家长承担54欧元(含膳食费23欧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三岁以上儿童每月入园费为538欧元,这部分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直接付给各幼儿园。

五、德国各州对幼儿园基建的促进和资助政策

德国各州的《儿童教育促进法》对幼儿园的设置有硬性要求。为应对大量入园需求,鼓励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2013年,柏林州议会通过了《促进三岁以下儿童入幼儿园资助法》,规定现有幼儿园用于儿童的室内外实际面积不低于人均3平方米,新建园人均4.5平方米。柏林州政府鼓励各幼儿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幼儿园或扩大现有设施规模,为其提供启动资助,具体资助措施如下。

1.启动资助

现有或新设幼儿园均可以按扩大或新设的接纳儿童数从州政府申请财政补贴,每多开拓一个位置最多可申请1000欧元的启动资助。启动资金可用于幼儿园的内部装修、维修、家具、厨房、浴室、餐具、玩具以及教学材料,但不可用于房租、押金和消耗品(如食品)等。

2.基建资助

对于幼儿园改建、扩建的基建费用,可按改扩建后扩大的接纳名额按每个位置最多7000欧元申请补贴(含1000欧元内装修的启动资助费用)。个别情况下的改扩建补助可达每个名额15000欧元。因此,幼托机构只需要自己承担小部分改扩建经费。

六、德国幼教师资培养模式

1.高校培养模式

在大学系统学习过社会教育学、儿童医疗卫生教育,并获得本科或硕士文凭的毕业生,或者获得幼儿教育本科文凭的,可以直接向教育部门申请资质认证,通过认证可直接担任幼儿园教师。

2.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后完成三年社会教育或社会护理专业初步培训,再参加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幼儿教师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也需向教育部门申请资质认证。培训分全职和双元制两种形式,全职培训的第一和第二年要分别进行12周的实习,第三年则需实习20周;参加双元制培训者需要在培训之初确定一家幼儿园,每周除理论学习外,还需实际工作至少19.5小时。

参加职业培训的优点在于,如果培训机构为公立,则培训完全免费,而且培训者还可以得到实习补助,如经济紧张的状况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另外,在德国申请成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提供最近三个月内的无犯罪证明。

七、德国学前教育质量监管

德国对于幼儿园的质量监管:一是各州都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幼儿园工作;二是限定师幼比,保证每名儿童都能得到充分的看护与指导;三是与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类似,幼儿园行业协会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四是家长参加园务委员会。

1.教学大纲:六个领域、四种能力

德国16个州均制定了幼儿园教学大纲,确定儿童的培养目标,并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简单来说,德国幼儿园主要培养儿童理解熟悉基本生活环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护和启发儿童的求知欲,以及与家长配合支持和促进儿童的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六个领域的培养:一是身体健康成长和运动;二是社会和文化生活;三是交流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和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介;四是艺术能力,包括美术、美学培养及音乐、戏剧等实践和体验;五是数学基本经验;六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基本经验感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

由此,德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的四种能力得到发展:一是自我能力,包括认识自我的发展、重视自我和持久保持对外界的兴趣等;二是社会能力,如服从能力、同情能力、遵守规则和标准以及达成妥协、正确处理冲突等;三是实际事物能力,如理解语言表达、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正确使用工具以及对物体和概念进行概括等;四是学习能力,如通过扩展自己的优势以取得进步、在同一件事上与他人合作和分工、认识到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和不断学习才能扩展自己的行动和决定力。

2.限定师幼比

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柏林州的法律规定,每所幼儿园必须配备充足的有资质的幼儿教师,并有明确的师幼比。一名全职幼儿园教师(每周38.5小时)的工作量分配如下。

(1)两周岁以下儿童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5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6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8名儿童。

(2)两周岁至三周岁儿童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6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7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9名儿童。

(3)三周岁以上儿童(至小学入学前)

全天托管(每天8小时及以上),每名教师最多带9名儿童;一部分托管(每天5至7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11名儿童;半天托管(每天4小时),每名教师最多带14名儿童。

3.教育质量:政府主管、行业协会监管、家长参加园务委员会

在德国,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大纲),但由于幼儿园的群体庞大,监管采取与德国职业教育相同的模式,即教育部门与幼儿园联合会和私人幼教联合会签立质量保障和质量发展的协议,委托协会执行和监督幼儿园协会的教学质量和履行教学大纲的情况,协会每年向教育部门提交质量监督报告。

另外,德国超过45名儿童的幼儿园都要成立园务委员会,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定期开会讨论家长关注的热点和幼儿园运营相关事务。家长参与可形成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有效监督,形成信息对称,并可有效达成妥协和一致,避免家长与幼儿园的冲突。

八、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总趋势

1.扩大幼教覆盖面从刚出生至小学入学全年龄段

2008年,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促进三岁以下儿童日托和保育法》,为三周岁以下儿童入园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实施的路线图。根据该法,2013年8月1日,德国新幼儿教育促进法已生效,据此,德国每个满一周岁的儿童都有权入园,政府必须保障适龄儿童的幼儿园位置。实际上,很多德国幼儿园已开始接收满6个月的儿童入园,随着未来的发展,入园低龄化已是大势所趋。

2.幼儿园假期将更少更短

德国的幼儿园假期与中小学不同,实际放假时间较中小学要短很多,寒假的圣诞节和元旦假为全民假,暑假一般两至三周。但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幼儿园不放暑假,或者合并班级提供暑假看护服务,接近全年无休。近年来,随着德国职业女性的增多,社会呼吁增加幼儿园的看护时间,议会也在讨论修改幼儿园相关法律。

3.在家自己带孩子同样有补助

《幼儿教育促进法》规定,自2013年起,若是一至三周岁的幼儿父母不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在家照看,则每月可以领取一定的补助。

4.讨论建立全国可行的统一质量要求

德国实行联邦制,虽然有总体的联邦指导政策,但各州享有教育主权,在具体制定各州政策以及执行方面总是各有各的特点。在2013年8月前,解决幼儿园位置不足是各州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主要关注新增和改扩建幼儿园,对质量监督的力度重视不够。现在新政已实行一年,增加数量的“难点”已过,下一步必将加大对幼儿园质量保障的监督。

综上所述,德国各级政府主要通过资助和扶持各种所有制的力量兴办学前教育来解决民众对儿童入园的基本需求,目的是发挥民间办园的积极性和力量,为民众提供多元教育服务,补充政府教育供应的不足。另外,德国的学前教育优先考虑社会公平,以保障儿童享受平等的入园设施为基础,政府向所有符合办幼儿园标准的主体提供补贴,公立私立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运营经费和教师待遇均能得到保障,学生可自由在公、私立幼儿园间转学。此种做法对于我国指导学前教育机构规范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篇5:美国留学移民政策介绍

奥巴马力推教育、移民新法案

该法案可以视作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教育、移民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法案的推出早就有了苗头,2013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演讲时就曾经提到:“我们教会了外国学生这些(进行科研创新的)技能,却让他们回到中国、印度或者墨西哥创业,反过来同我们进行竞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移民改革的原因。”

新法案多方面为留学生提供出路

新法案从多方面为赴美留学生提供出路,针对那些想要留在美国继续发展的留学生,美国政府设立了新的移民类别,专门针对高素质人才,进行优先办理。美国政府将新设立“优秀(MERIT)移民”类别,采取计点制。根据教育、就业、在美国居住年限以及其他因素给申请人进行打分,预计每年可以发放12万——25万份该类别签证。同时,部分高素质领域的留学人才,其签证将不受名额限制,包括:杰出教授和研究人士、任何领域的博士、跨国公司高级主管和经理、某些医生等等。在2013年初申请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CS专业博士的梁同学,就可以享受到这一待遇,梁同学在百利天下教育留学专家的指导下,仔细整理了自己在学校的学术活动经历,努力展示自己过硬的研究背景,最终不但成功申请美国TOP13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还获得了美国博士全奖。

另一方面,美国也对现有的政策进行改革,尤其是在留学生最关心的工作签证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包括将H1B签证名额从8.5万提升至13.5万,这将大大缓解赴美留学生的就业压力,因为该签证能够为让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继续工作数年之久,不论是将来继续在美国发展,还是回国就业,这个在美国工作的机会都弥足珍贵。

有无国外工作经历,收入相差数倍

篇6:留学韩国四大优惠政策介绍

20留学韩国四大优惠政策介绍

一、签证的放缓

1、放缓毕业于韩国大学的留学生的就业签证(E-7)申请条件

原来的本科毕业生申请e-7必须要专业对口,专科毕业生则专业对口以外平均分要达到3.0以上或持有国家技术资格证书,放宽后的本科毕业生废除了专业对口限制,最对专科毕业生则废除了学分和资格证书的要求

2、放缓毕业于韩国大学的留学生求职签证d-10的申请条件

原来的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学分要达到3.0以上或持有国家技术资格证,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学分未满3.0时需要指导教授的推荐书。放宽后都废除了学分,资格证和指导教授推荐书的条件。

3、扩大d-10的居留期限

原来的d-10居留期限为硕博2年,专本1年。放缓后平均分达到2.5以上的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也赋予最长2年的居留期限。

二、开设特别教育课程

韩国教育部为帮助大学吸引优秀留学生,计划为外国留学生或海外韩裔学生开设特别教育课程。目前在汉阳大、建国大、庆熙大等大学实施“外国人特别教育课程”将推广至更多的学校。日后,专业必修及核心公共课程将为留学生单独开设,专业选修以及一般公共课将为留学生和韩国学生共同开设。为此,韩国教育部正在推进“高等教育法执行令修正案”,计划从明年开始允许学校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专业。

三、设立单独的奖学金名额

考虑到57%的外国留学生均在韩国首都圈内就读,韩国教育部打造了为地方大学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的方案。在选拔韩国政府邀请奖学金(GKS)获得者时,将给地方大学安排单独的名额。今年地方大学研究生获得50个名额,从明年开始,地方大学的本科生也可获得名额,而专科学校的奖学金名额数也将有所扩大。

四、增建宿舍

韩国还将增建宿舍,为外国留学生定居非首尔圈地区提供条件。圆光大学建成可容纳200名留学生的宿舍,岭南大学于去年开设了可容纳外国留学生的国际交流中心。另外,为留学生提供就业、打工信息、生活、法律信息以及韩国会话的服务中心也将按区域设立运营。

韩国留学打工政策

1.允许对象:

①受指导教授(专任讲师以上)推荐的留学生及专科大学以上的高等教育机关等在校生在接受学校教程6个月(1学期)以上,持有留学(D-2)滞留资格。此规定只适用于正规课程入学6个月(1学期)以上的留学生,不包括语言进修在国内滞留的期间。

②修完正规学位课程后正在撰写论文且已获得论文指导教授推荐的人员,硕士课程允许在修完正规课程后1年内打工,博士不超过2年。

2.允许范围:

打工时间:学期中一周不超过20小时,打工场所限制在2处。

打工领域:

①与专业科目有密切关系的职业种类;

②社会一般观念上学生可从事的职业种类。但,必须具备各个领域相关法令规定的资格。

限制领域:

为保护产业机密,对在尖端产业和研究所等地打工加以限制。

禁止在“射幸行爲营业”场所打工,即禁止在侥幸行为行业打工,例:彩票发行业、悬赏业等。

禁止在声色娱乐场所等色情服务场所打工。

禁止在违反良好风俗的营业场所等地打工。学院设立、运营及课外辅导相关法律中所限制的针对个人课外辅导行为及语言讲师。

其他有违学生身份的活动及法务部长官认为有必要限制的其他领域。

3.须提交的材料:

①护照、外国人登录证。

②滞留资格以外的活动许可申请书。

③雇佣人的雇佣确认书(填写包括打工期间、场所、工种、担当业务、营业者营业执照号等内容)。

④指导教授的推荐信(包括论文准备中的学生)。

⑤手续费6万元韩币,若是国外侨胞(提交证明材料者)则免除手续费。

注:如果审查过程中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须提交的文件。

打工注意事项

留学打工主要是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自己的手头宽裕一些,因此在找工作时有些事情应事先了解清楚,越清楚详细越好。比如:工作内容是什么,工资是多少,什么时间发,是否解决吃住问题等。

当然,我们出国留学毕竟是以学习为首要目的,因此留学打工不要过度,要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不要影响学习的质量,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说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工,那建议还是不要去留学了。

韩国留学生打工限制很少

留学生打工比较流行,韩国允许留学生每周打工20小时。校内打工可以申请食堂、宿舍、图书馆、教授助理等岗位;校外基本可以到便利店、餐馆、工地、农场等地打工。打工的薪酬有几种计算方法,便利店之类一般是30-50元/时,工地体力活是80-100元/时,家教老师可以达到100-200元/时。

篇7: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美国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新政策

近年来,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日益多元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服务精神与市场意识,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与创新应对变革世界的挑战,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组织内部的能力建设提升学院软实力。下文是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新举措介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新举措:

其一,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院近年来在课程建设上大规模重构了各专业的学术课程,以加强课程的跨学科性与课程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一些新开设的学科基本属于跨学科类型,如语言、社会与学校教育研究课程。另一方面,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课程资源管理系统(ClassWeb)则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

概而言之,ClassWeb主要包括以下数个功能:课程大纲,所选课程材料的上传与下载、作业发布、网络讨论区、教学评价、教学软件下载、信息通告、个人信息设置等。此外,学院为减轻现有教员的课程负担,同时为弥补新设课程的师资短缺,学院从纽约市地区的其他高校,尤其是从哥大其他院系聘请了大量兼职教授前来授课讲学。

其二,学院积极依据学生特点开展灵活授课。有鉴于所招学生之中73%为在职学员,合理的授课时间安排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是故学院将大部分教学时间安排在下午3点以后及晚间授课,部分短期课程还会集中安排于周末开展。此外,学院还为在职学生开设了大量混合型课程,即将现场上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以满足在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其三,新设课程中心满足市场需求。为整合学院各类教科研资源,为社会尤其是纽约地区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学院新设成立了教育超越与创新中心,主要开展继续教育、专业发展培训、企业学习解决方案等三类专业服务,每年为非注册入学学员提供250门不同类别的终身学习型课程。其课程形式包括现场教学课程、远程教学课程、讲习班、讲座、座谈会、学术前沿会议、影片观摩与探讨等多种,获得了社会效益、学员效益与学院效益的多赢。

篇8:德国留学政策:高等教育文化政策介绍

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迅猛发展的同时,无疑也向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挑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留学生培养质量是留学生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如果医学留学生培养工作做不好,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如何才能做到在稳定医学留学生的现有规模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合格医学人才,实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软着陆”,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对来华留学生发展趋势提出了政策建议。

1 三管齐下,宏观调控,成功实现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软着陆”

2004以来,教育部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全国医学(西医)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组”,深入分析研究医学来华留学生有关情况,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医学(临床医学)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规定》重要文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了对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监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及时削峰

2004年至2006年期间,全国各医学院校充分利用留学生自主招生权,主动迎合留学生市场要求,纷纷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班,大规模招收留学生的现状。2005年,我国医学留学生达到9605人,比2004年同比增长超过100%。面对医学来华留学生超常规的急速增长,教育主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改革招生制度,推行全英医学本科留学生招生学校认证,统一制定招生计划等措施,及时控制了医学留学生“疯长”。2007年,教育部公布30所具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学校名单,年度招生总体规模降为2095人,医学来华留学生“疯长”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1.2 有保有压

教育部针对全英医学留学生教学班院校的招生规模问题,并没有依靠单纯的行政命令“一刀切”,而是注重“有保有压”。对“211”、“985”、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等教学水平高,留学生培养经验丰富的院校给予积极保护、支持;对教学水平低,留学生教学条件明显不足的少数院校坚决压缩招生规模、甚至停止招生。同时教育部公布通过留学生招生资格认证的院校名单,着力向留学生推荐了一批培养质量有保证的优秀医学高等院校,受到了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3 制定标准,规范过程

推行《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全面规范医学留学生教学过程,从多个环节入手,确保培养质量。一是设立最低学费标准,合理的学费标准是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推行全国统一的医学留学生最低学费的标准既规范了国内各医科院校之间的竞争,又有利于国内优秀院校吸引高素质留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了留学生数量的高速增长;二是指导制定了来华留学生高等医学教育规划教材统一标准,编制了多套优质系列教材,基本统一了课程大纲,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三是实现了与我国驻当地大使馆的信息联动,及时发布医学留学生教育信息,统一编写《留学中国》等宣传资料,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对医学留学生的生源质量进行控制。

通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各医学院校留学生招生规模趋于稳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

2 进一步推进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虽然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通过教育部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健康发展,还必须在政策制定上处理好几个“瓶颈”问题。

2.1 建设若干地区性语言培训基地,进一步推动汉语学习预科化。

由于医学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接触临床,接触病人,因此,汉语作为留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医学留学生培养显得极为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临床课程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目前医学院校往往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较为薄弱,汉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规定医学来华留学生学制为6年[2],为推动汉语课程预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考虑在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北等地区选择汉语教学条件优越、教学经验丰富的院校建设地区性留学生语言培训中心,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预科化,要求所有的医学留学生相对集中进行汉语学习和中国国情教育,既能保证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效果,又能使医学留学生尽快适应中国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2 建立国家级师资培训中心和交流机制。

教学师资短缺是目前留学生教育最大的瓶颈。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能运用英文授课的教师都处于短缺状态,单靠各个院校各自为战,很难引进到高水平教学师资。而国内各医学院校教师出国培训又多以科学研究为主,对国外高等医学教育缺乏系统深入认识。因此,建议通过官方渠道积极欧美高水平医学教学机构联系,依托各地区有影响力的院校,分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北等几个片区,建设医学全英留学生教学师资培训点,邀请欧美高水平外籍教授来华巡回授课,集中进行全英留学生教学师资的系统学习,并安排出国进行短期专门培训。

2.3 推进医学主干课程国际化建设[3]

课程对高校和学生群体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医学主干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出现,大学科、宽专业、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学科设置方法。半个世纪来,我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完全国际化,没有实现与国际医学教育全面接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与留学生本国所学课程往往有较大差距,因此部门课程学分上得不到承认[4]。医学是国际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参考精品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一批医学主干课程的全英教学示范课程,以点带面,从课程结构、考试方法等多方面推进医学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2.4 做好评估和认证工作。

进一步强化“全国医学(西医)来华留学生教育专家组”的职能,科学制定医学留学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学院落实《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情况的检查和评估,聘请国外高水平医学教育专家作为观察员,对各院校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从而推进各院校的医学留学生教育工作。

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下滑的趋势,本文借用从经济学“宏观调控”的角度,回顾了2004年以来教育部针对医学来华留学生出台的相关政策,同时也对进一步发展医学留学生教育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学,来华留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岑建君.在天津高等医学(西医)院校留学生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http://www.studyinchina.edu.cn

[2]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教外来,〔2007〕39号,

[3]金敏.国际化背景下发展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探索[J].社科纵横,2008(6).

篇9:德国留学政策出现四大变化

变化一:收取学费已成为一种趋势

2005年1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废除了对第一学位课程以及与此衔接的硕士课程免收学费的禁止令。到目前为止,一共有7个联邦州宣布收取学费,包括对留学生收取相应的学费,并且越来越多的联邦州开始或者计划收取学费,使收取学费成为一种大的趋势。2006/07冬季学期起,下萨克森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开始收取学费;2007年夏季学期起,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以及汉堡开始收取学费;而自2007/08冬季学期起,黑森州和萨尔州也将开始收取学费。同样,有些联邦州则短期内不收学费,如萨克森州承诺在2010年不收专业学费。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每个联邦州收取的学费各不相同,甚至每所学校收取的学费标准都不一样,在某些联邦州(目前是巴伐利亚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学校可以在州政府规定的学费上限内自行规定收费标准,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大学甚至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放弃收取学费。因此学生在出国之前,一定要直接咨询学校外事处的人员或者相关人士。

其实,即使德国部分联邦州开始收费,对于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也还是负担得起的。目前,除了黑森州计划向非欧共体生源的博士以及硕士阶段的学习收取每学期(通常一学期指的是半年)最高1500欧元(约合15000元人民币)的学费外,绝大多数联邦州把学费的收取标准定在每学期400-500欧元之间(约合4000-5000元人民币),一年也只不过1万元人民币而已,相对于其他留学国家的费用要低了很多。

多数联邦州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学业,一旦超出了这个时限或者对于第二学位的学习,则要收取相对比较昂贵的学费,每学期为500到1500欧元不等的学费。但是,对于博士而言,除了黑森州外,基本上所有州都免收学费。

变化二:学制增加学士学位

为了2010年欧盟实现学制的统一,德国大学自2006年起对学制进行了改革,并且计划在未来5年之内逐步完成。原先,德国大学有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两个阶段,在完成基础阶段后通过中期考试,合格后进入专业阶段学习,最后完成学分和论文拿到硕士学位。也就是说,德国并没有学士学位,要么完成大学两个阶段的学习顺利毕业获得硕士学位,要么就没有任何文凭。如今,压缩原来两个阶段的课程,取消中期考试,在学习中间增加了学士学位,本硕全面分开,即3年本科+2年硕士的形式,当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攻读硕士。

目前,大多数德国大学有选择性地采用了新的学制体系,计划在几年内逐渐将本科学制从4-5年缩短到3-4年。新学制体系对留学生来说可谓是一个喜讯,在更加节省求学时间的同时,也节省了一定的留学费用,也将尽可能地避免了中国留学生中途辍学却无任何文凭的情况。

新学制体系下,原先在中国学习理工科的学生更容易直接就读硕士,如计算机、机械专业2年就可以硕士毕业,而文科生由于中德文化差异,基本上要求加一段本科学习再进入研究生阶段就读,可能需要3年左右才可以研究生毕业。

变化三:打工从90天到180个半天

德国劳动和社会秩序部对外国留学生的打工时间做出了大幅有利的调整:以往,德国各州劳动局一般允许非欧盟国家学生每年工作90天,现在学生可以合法打工180个半天。虽然单纯在数字方面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计算单位的变化,使打工时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留学生打工一般都是二三个小时,但是通常仍然会被记作一天,因此很多学生很快就达到了90个半天的标准。现在留学生打工二三个小时被记为一个半天,共有180个半天,实际上就多出了一倍的打工时间。新措施的实施显然为留学生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一般情况下,在德国打工每小时为7.5-8欧元,而且德国政府允许大学生免税打工,并规定了保护性的最低报酬标准,节假日里打工的薪水还能翻倍。所以留学生除了要自备第一年的生活费外,其余的费用完全可凭打工解决。

变化四:入学条件需取得留德审核证书

中国学生前往德国就读大学,不论是就读国际课程还是就读传统德语授课的课程,必须取得留德审核证书。留学德国的学历资格须满足以下条件的其中一条(大学指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一、学习十二年,高中毕业后,通过正式高考进入:01、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1学期;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3个学期,可以取得直接德国入学资格;02、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1个学期,必须读一年预科或直接通过预科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后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方可入学。03、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即“大专”)毕业后,必须读预科或直接通过预科的“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后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方可入学。

二、学习十一年,高中毕业生,通过正式高考进入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3个学期;普通大学四年制本科至少修满5个学期,则可申请直接取得德国大学入学资格。

篇10:德国留学免费政策解读

所有拥有德国正规院校学生证的学生们,可以在部分博物馆和公园动物园享受门票半价政策,甚至有部分国家博物馆可以免费参观。

德国学生打工免税

德国留学生是可以合法在德国打工的,所有德国留学生在打工前,需要到财政局办理一张税卡。当每月工资高于免税额度时,会扣取一定额度的税,这笔扣除的税会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退还全部或者一部分。

德国大学免费政策

所有德国大学的学生们都可以免费使用学校内的计算机房,享受免费的打印(每个学校享受的页数和次数会有不同),免费使用体育场馆(游泳馆,足球场等),当然最重要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也都是免费使用的。

德国大学大型活动

德国的所有大学都会不定期的举行各种大型活动(舞会,招聘会,参观等),学生们都可以免费参加。

德国食品

所有在德国出售的食品,都会有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虽然德国的食品很难出现安全问题,不过一旦出现,各大超市都会全面召回所有食品,食品公司也会收到高额罚单。德国超市中出售的物品也和中国一样,根据不同品牌价格也会不一样,价格便宜的食品,在安全上和营养上也都没有问题,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

德国学生公共交通免费

所有德国大学的学生都会有一张学期票(半年的公共交通通票),有部分院校是直接绑定学生证的,也有部分院校是需要学生凭证件到交通服务中心购买的,但是价格都非常的便宜。学生学期票根据所在州不同,免费的范围也不同,比如:北威州的很多院校是在本州内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巴登符腾堡州的很多院校是在城市周围一定的区域内免费。

德国医疗免费

上一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问题与思考下一篇:中央纪委通报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