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2024-07-09

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高中五校联盟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2018年6月11日-6月13日通过六师教研室组织,在奇台农场中学开展了高中五校联盟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及聆听了来自于山西省实验中学曹军利、贾爱菊、袁雅峰三位专家关于新高考改革、如何做好班主任以及“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素养讲座。并听了六位教师的授课以及评为专家山西省实验中学宋美艳老师的点评,授课课题是高二生物必修2《人类的遗传病》。

首先6位老师就《人类的遗传病》课题进行教学设计撰写,再经过抽签确定顺序,最后根据抽签顺序,就《人类的遗传病》课题分别进行课堂展示。虽然同是一个课题,但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设计各有千秋、教学各有侧重、组织各有特色。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即考试大纲的要求展开知识教学,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注重学生的调动和组织。

在聆听五家渠高级中学朱红娟、五家渠二中白翠霞、芳草湖农场中学薛可芳老师的《人类的遗传病》一课中时,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归纳,学生相互纠错和校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新课授课时,各位老师注重讲说了遗传病和它的分类,再三强调这些内容学考及高考中必考的。在新湖一中陈晓帆、红旗农场陈美娟、奇台总场中学田利老师的设计中,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看视频以及回答问题的引出课题,同时解释现代社会中人类所见的遗传病的种类,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的目的。这六位教师在授课中以考纲为根本,力图完成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宋美艳专家评委对撰写的教学设计、即兴演讲和课堂展示进行了公正公平的评判,打出总分,确定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山西省实验中学宋美艳专家对技能展示和活动成效做了精彩的点评。宋老师主要强调了核心素养、生命价值观、我们要不断的发现别人的问题,去改变自身问题。还有就是把每位讲课老师的课录制下来就会更完美。

这次活动的开展,真正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曹军利主要讲了《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三点思考》,其中主要提到了核心素养,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应有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式与认知、数字数学、科学技术等七种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足够的优质教师和教育者,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衡性、综合性、体现课程结构的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应试 以分树人-----素质 以德树人。高考的三大变化:文理不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3结构(3国考+3省考,选择性、均衡性)录取依据(二依据一参考,多元全面);二依据指的是高考、学考、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制度保障:走班制(满足课标的需要)生涯规划(保证选课的科学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有就是一个理念:发现自我、科学规划、主动成长,助力发展。课堂的改革: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改革的总原则: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贾爱菊老师主要针对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做了专题讲座。首先从班级管理谈了几方面,一是班级管理无小事,二是班主任首先要自树威信,三还有就是班主任是一名形象大使。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到关注每位学生不同情况,以便于出现问题好解决。对于每位学生都是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要不断去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同的能力及爱好。

袁雅峰老师主要对“互联+”时网代下教专业师的素养进行了讲座。比如说翻转课堂翻转了 什么?传统的课堂,学习知识在课堂内消化知识在课外。微课程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型,课前自主学习,有任务单;有配套的学习资源,(视频10分钟左右)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互联+”时网代下教专业师的素养:第一方面教师要做专业发展的自觉者;教师要有突破传统,敢于探索的自觉。“+”点开放,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第二方面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的引导师;教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未来老师要成为“联管世界的策划师”。通过聆听以上三位山西省实验中学专家讲座以后,使我收益非浅,感触颇深,要把学习到的知识转换到教学当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及要增强对学生管理这方面知识,去不断的自我完善。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用心去呵护,教育是一门技术,它需要互联网的沃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学习和教学两不误,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素养,做时代的弄潮人,我就是我,一个时代的教育者。

篇2: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一、“三维目标”再认识。

苗老师讲的三维目标,强调了知识与技能两个目标,只是素材,应注意最终的目标是:“培养思维”,最高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苗老师列举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就是老师们心目中的“差生”到社会上有不少人发展的很好,老师们心目中的“好生”即很听话的小绵羊,却到社会上没什么大的发展。说明我们教学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二、复习的重要任务是知识框架的建立。

复习不是重复学习,不是大量做题,而是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这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平面内两条

直线的关系不是( )就是(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结构,板书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成为:

知识结构:

平行

相交——(分两种情况:垂直与不垂直)

篇3: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一、体会

(一) 国家重视, 中国管理会计体系的成长可期

管理会计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内部决策的, 其发展的基础来自于对分析预测的需求, 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程度。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以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 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 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完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 为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 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环境变化与风险防范的能力, 是推进财务由核算报告型向价值管理型角色转型的重要工具。楼继伟部长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 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无论是在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方面, 还是在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手段方面, 都将为管理会计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技术基础。当前, 通信技术与业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产业跨界融合,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演进, 加速了业务管理的扁平化、价值链条的复杂化、经营地域的模糊化, 围绕行政属地化运作的相对分散的传统核算管理、资金管理、资源配置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的商业模式, 财务工作如果不主动顺应, 不加快转型, 我们将与价值管理对象渐行渐远, 必将被互联网时代抛弃。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也都在管理会计领域做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如通信企业都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滚动规划体系;中国电信开展划小核算单元, 实施精确化管理和责权利相一致的激励,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提高成本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国联通在开展本地网全成本管理与评价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 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划小损益责任单元, 推进基层经营单元建立“责权利”统一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有效促进基层单元经营活力;中国移动深化业财融合, 完善价值闭环评估机制。推动市场化契约机制、建立多维度成本管理体系, 积极推动客户、渠道、产品维度的成果应用等。石油、银行等领域也都有各自的管理会计;但是, 整个社会还明显缺乏管理会计的应用。国家现在开始重视管理会计, 说明更加关注影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提质增效”的具体影响因素, 也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往精细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标志。

中国拥有世界总量第二的G D P, 并且保持7%以上的增幅, 但同时经济下行的趋势依然存在, 如果我们从提升投入产出的效益出发, 做精做细, 不但能改善企业运行状况, 同样可以改变国家经济态势, 扭转下行的不利态势。具体到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 利用西方比较成熟的管理会计方法, 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工具, 可以用数字说话, 可以解放思想、甩开包袱, 再通过不断的验证、修正、优化, 形成适用于各个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模块化、系统化的工具, 从而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相信不久将来, 随着经济的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二) 与创新应用相结合, 中国管理会计要有特色

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 中国与之最大的差别在于社会制度不同而产生的应用效果不同。但管理会计毕竟是管理和会计的结合, 当前我国管理工作缺乏的是量化信息, 而会计缺乏的是定性的提升, 在此前提下, 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要能够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的定性化和管理的定量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政府的推动下, 在全国总会计师协会的主导下, 厚积薄发, 逐渐形成一套适用于中国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 其“特色”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会计的学习和应用要结合中国企业的特点, 既要继承, 也要挖掘。国外成熟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到中国必须结合国内企业的规模特点、性质和行业特征, 取其精华思想和理念, 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进行创造使用, 简单的引用一个模型得出一个理论结果不叫特色。二是管理会计的理性与管理方式的感性相结合, 成熟的管理会计工具发挥效果是基于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理性的投资环境, 中国要大力推广使用先进的模型工具, 但必须和日常管理的感性认知、文化环境相结合来判断, 不能仅靠模型直接得出结论,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水平才是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三是管理会计要不断应用到创新事物中。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会因为管理手段的多样化而产生新的活力, 如当下兴起的大数据管理、云计算等等, 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 细分客户和市场, 从而推出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量体裁衣, 将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应用到创新事物中, 可以更好地建立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建议

我国管理会计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情, 定位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加强对现有理论体系的重新评价, 强调行为研究与应用, 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 兼顾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和企业外部市场信息, 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将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携起手来, 共同攻关, 形成一个由理论研究者、实务应用者、企业决策者、教育人士和研究人员共同推进和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潮流, 营造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一) 做好管理会计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

成立管理会计相关组织机构, 建立工作团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划, 建立管理会计宏观架构, 包括理论体系、资格认证、系统建设等。同时, 全国管理会计研发最好可以形成合力, 以便迅速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与财务会计健全的组织机构相比, 虽然部分企业和大学在组织机构方面有所探索, 但无论是从政府部门到行业组织, 还是从企业公司到学校研究机构, 都未全面建立管理会计组织机构。应尽快建立相关组织结构, 在学校研究机构设置相应管理会计专业研究理论发展方向和方法体系, 在企业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嵌入业务流程支撑运营决策, 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联动, 逐步体现和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和价值。

(二) 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建立分行业管理会计人才梯队

构建管理会计体系需要人, 推广和使用管理会计体系同样需要人, 在人才总体框架下, 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建立管理会计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 加强培训和引导, 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 从大企业抓起, 推进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根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大型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股份制企业对内部决策分析管理会计需求会比较强烈, 首先从大企业抓起, 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产品定价、项目盈利能力测算等多方面的决策支撑, 更利于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

管理会计内容上, 既要注重理论的引用, 更要注重对企业发展的实际决策支撑效果, 根据结果导向建立适合中国企业的特色管理会计。

(四) 创新管理会计手段, 提升管理会计工作实效

从管理会计发展史来看, 经历了追求效率时代、注重效益时代、重塑价值链时代等各个阶段, 管理会计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发展, 从直接成本核算到作业成本核算, 从产品成本管理到战略成本管理等。但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管理会计手段相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 显得比较滞后, 国内也出现理论宣传火热, 实践应用平淡的局面。管理会计工作急需针对企业运营当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不断创新方法工具, 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效。

(五) 加强交流, 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

从实践上看, 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 但企业间的交流较少, 理论界对实践中的成功典型案例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希望财政部能够在管理会计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 出台有关规范或指引, 进一步明确管理会计涉及的业务领域, 应用范围以及使用哪些科学的方法等。要建立一种机制, 加强企业间的交流, 特别是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让企业的实践能够提炼升华成为理论体系, 新的理论和观点能够实践落地,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动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希望建立交流分享平台, 将先进企业的优秀管理会计实践案例分享给企业, 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们相信, 有着政府的重视、引导、支持和鼓励, 有着以应用促使用的推动, 有着价值引导的驱动, 有着新技术的支撑, 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以及系统化的发展将很快到来, 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篇4:听课类型划分及特点分析

关键词:听课目的;分类;特点

1.检查型听课

一是高层管理者如上级主管部门为检查学校落实国家或者上级教育法律、政策、规定、制度,学校教学发展规划、教师整体工作风貌、教学水准、教学氛围、治学态度和阶段性要求执行落实的现状深入学校课堂所进行的听课活动;

二是学校内设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部门为检查教师工作状态、劳动纪律、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进入课堂所进行的听课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宏观管理特征。

由于课堂是上述达到所有目的的最终体现环节,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教师执教水平、课堂实际教学效果最直接的体现,所以通过听课,有关部门可以基本了解学校的教学发展思路执行如何?教学管理是否到位?课程标准、课时计划执行如何?课程建设、新的精神和要求是否落实?教学设施、设备、教学仪器是否完善到位以及运转情况如何?教学环境是否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了解学校建设中的软硬件存在的实际问题,把握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这种类型的听课具有时间上的突然性,被听课教师的不确定性,检查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共性,对于学校尤其是被听课者的心理具有比较大的冲击性,因此,学校应该有长期高效、科学严谨的教学管理的态势;教师应该具有一贯如一的良好教学工作态度、稳定的心态和较为过硬的业务素质才不会手忙脚乱、仓促应付。而检查者则应具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见微识著的能力、给予科学概括归总的评价与结论。

一般教师(指非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设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如跟随参与听课,其听课主要目的应是细致观察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上级“突袭式”地“大军压境”临场听课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应对技巧、优雅的风度,热情、饱满、得体的举手投足,真正领会其教学现场所表现出的稳定心态与一贯如一的良好教学工作态度、过硬的业务素质之间的联系,细细揣摩其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所蕴含的教学谋略,更要反思自己在此情此景下临场教学,能否做到应对自如。

2.指导型听课

指导型听课是关心年轻教师的高素质、高年资专业教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如外聘高级专家学者)进入课堂听课,被听课对象一般是对教学不够熟悉的、教学能力较低的新任教师,或兼任新开课程的教师。

听课主要目的是发现这些教师教学某些薄弱环节,如教学态度是否端正问题,对所授专业课的整体把握能力是否不够,或是某些教学细节的处置技巧问题,尔后给予细致耐心的帮助指导,这些帮助指导既应该体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一针见血、具体实用,而不是大而无当、过于空泛的说教。

通过这种听课,使这些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提升业务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3.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者可以是来自不同的地域或者同一地域、不同的教学单位或者同一教学单位内部的有关教学人员为了交流及学习教学经验和方法,或者比对教学方法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参与人员可以是有组织的活动,例如某学校组织教学人员去外地或者本地的其他教学单位听课,也可以是个人的自发行为,如同一教学单位的教师为解决某些教学难点主动去听相同专业、相同同进度教师的课程。

观摩课型听课活动中,被听课类型一般又可细分为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因此这些课程往往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无论是提供观摩课程的单位还是听课者都会把它作为典型、示范来对待;授课教师可由资深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

观摩型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他人,是为了取长补短,也可以是验证自己的某些教学理论认识是否科学、教学实际操作是否可行,通过听课和自我对照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即使授课者在课堂上有失当之处,观摩者也可以引以为训,防止自己出现类似的错误,借鉴别人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诸多不足。

4.推广型听课

推广型听课的目的一般是:

(1)教学研究机构或者教学管理部门为推行某种新的教学理论、理念、教学模式;

(2)或者是传授某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技巧;

(3)或者是推介新兴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所进行的听课活动。

如果是(1)、(3)以推行某种教学理论、理念、教学模式、推介新兴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为主要目的的推广型听课,其特点是受众广泛:不但包括应该青年教师也应该包括中、老年教师以及其他所有教学人员甚至包括校内高层教学管理人员。

对于(2)推广型听课,目的主要是总结推在教学上有造诣、有建树的广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其受众则表现出主要是青年教师的特点。

另外,推广型听课除具有推广性之外,这些课程往往也具有示范性。

5.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或者职称考核小组组织的对被听课教师做定性评价、考核的听课教学活动,如赛课、评优课、考核课及晋级评审课就属于这个范畴。

篇5:听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李 真

2015.12.听周接夏校长小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的心得体会

李 真

12月,我有幸聆听了周接夏校长的“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我认真地听着,详细地记录笔记。周接夏校长深入浅出对课题研究作了方方面面的指导讲解。听完讲座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我明确了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这就是周接夏校长通俗易懂的解读。

二、如何让课题研究做到实用、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教师平常的教学负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校本教研和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三、应找准课题研究的“点“。这是周接夏校长在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给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周接夏校长深入剖析我们中小学的课题方案,具体的事例,一针见血地指明了撰写课题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引以为鉴,少走弯路,明白了写好课题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写好课题方案。

四、如何做到扎实研究。

在这方面,周接夏校长讲了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的选择。在于文献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

2、工作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工作计划分为实验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一定按照计划进行。

3、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应当体现真实性,典型性,充实性,特色性。要有针对性设计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表格。要有标准性地分类整理材料。

在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小课题研究在高中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好探究的心理已经具备,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帮助高中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和了解社会生活信息的视野。

4、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篇6:6次听课讲座 2

时间:2011年5月12日下午

地点:外国语学院邀请在外语楼112 主讲人:王振华 题目:语言学研究

内容:5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王振华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外语楼112召开“语言学研究”讲座。外国语学院师生听取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天赋主持。

院长代表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对王振华教授前来讲学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王教授是国内语言界的知名专家,并对他丰硕的科研成果做了简单的介绍。王教授从自己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一个课题“文类”(邮件辨别)进行讲解。首先,王教授指出,在语篇语义系统上,文类处于最高层,由语域、语篇、词汇、语法、音系实现。又从层级上,介绍了文类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等。接下来,王教授主要讲解了“如何辨别真伪电子邮件”,他从语言个体发生与种系关系、语法隐喻、语料分析等方面,教大家分析文本内容的语言、时间、语法、心理层面、专业术语词汇的用法,以寻找伪邮件的证据。王教授的讲座声情并茂,给我们带来了学术上的享受。最后,听众与王教授进行热烈互动,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舒白梅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2012年10月26日晚上

地点:南阳师范学院外语楼112教室 主讲人:舒白梅

题目:学生自主与人性化课堂教学

内容:10月26日晚上,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舒白梅教授在外语楼112教室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及国培班学员做了“学生自主与人性化课堂教学”的报告,宗云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

舒白梅教授详尽地论证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人性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她认为,课堂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更应当是学生自己强烈需求的语言内容。对于人性化的课堂教学,舒白梅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最大化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的思想、感觉和情感的发展等。舒教授的讲座思想深刻,内容新颖丰富。外国语学院师生及国培班学员都有一种深受启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

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陈泽诞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时间:2012年10月27日下午 地点:外语楼112教室 主讲人:陈泽诞

题目: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10月27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教研室陈泽诞教授在外语楼112教室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及国培班学员做了“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宗云副院长主持了报告会。陈泽诞教授从“课程标准”的研究、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英语教学核心问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英语学习主体的意识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主题。陈教授指出,英语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陈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外国语学院师生及国培班学员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

北京方正集团资深程序师王永强来我校作报告

时间:2012年12月8日

地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主讲人:王永强

题目:彩绘生命,规划生涯

内容:12月8日晚,应我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之邀,北京方正集团资深程序师、金牌讲师王永强先生为同学们做“彩绘生命,规划生涯”就业指导报告。

王永强先生主要谈了三个备受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一是企业的用人要求。他强调,当今企业主要注重人才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即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成熟健康的心理素质。他希望同学们认清就业形势,培养并健全自身能力,以顺应时代发展以及企业需求。二是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他指出,面对当今就业形势,同学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培养奋发向上的进取心,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是面试注意事项。王永强强调了面试中衣着、言语交际等方面应注意的事项,详细传授了面试应答技巧。在互动交流环节,王永强一一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许结教授来校讲学

时间:2013年5月3日 地点:文学院 主讲人:许结

题目:文学经典与人文情境

内容:5月3日下午,应我校文学院之邀,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教授在中区音乐厅为文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文学经典与人文情境》的学术报告。

许结教授从道德情境、学术情境、艺术情境与自然情境出发,深入分析了道德情境之“求善”,学术情境之“求真”,艺术情境之“求美”以及自然情境之“求自由”等经典阅读情境,对文科学生阅读经典做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据悉,许结教授于5月3日至4日在我校讲学期间,与文学院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对该院的项目申报、学科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许结教授,笔名解之,现任中国辞赋学会会长、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专业负责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史》等国内顶级杂志与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汉代文学思想史》、《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国辞赋发展史》、《赋学讲演录》、《张衡评传》等学术著作20余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辛世俊教授来校作报告

时间:2013年5月6日 地点: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讲人: 辛世俊

题目: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7: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在学校内,一般都会有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示范课,而教师在听其他老师授课时:

·

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

·

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

·

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

·

看课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上,普遍存在着哪些优势与问题,为有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累经验。

那么,我们在听观摩课时,主要听些什么呢?

01“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教师在听课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别的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例如:

·

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

·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

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

·

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

·

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0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

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0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04“听”课堂的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

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有时年轻师在课上也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但师生低层次的信息交流过多,看上去挺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或来得及思考,象“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

感觉有些问题是明知故问、目的性差,这实际上也是限制学生思维的“课堂霸权主义”。

有时老师让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往往游离于学生之外,有时在频频看表,感觉上是在等时间。

05“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青年教师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费潜在的教育资源。

细节一:对学习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的言语,让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体现了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真谛。

细节二:有的教师在叫学生时用“请”,同时掌心向上,象托起太阳一样手势;从这一举动中,透着老师对学生尊重和期待。

06“听”闪光之点

一节课听完了,哪怕从整体上来看是失败的,只要我们认真去捕捉,至少都会有一两个闪光点。

一般的公开课,也多有灵采飞扬的机巧之作!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0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此外,一堂好课还要做到:要有科学性。

这里的科学性一指呈现的材料、知识、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二指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体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教师是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

篇8: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1 以实例剖析引入科普展品的概念, 增加学生们对科普展品的直观认知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科普展品都接触不多, 不是很熟悉, 单纯地讲解理论, 学生不易理解, 我从各学科领域挑选了有代表性的, 详细讲解, 这样从实例介绍入手, 浅显易懂, 可以增加学生对科普展品的直观认知。

日本大阪科技馆有一件展品:在一个透明的长圆筒里, 放了一个小球, 看上去筒中间有一个很明显的黑色“挡板”, 但观众左右倾斜长圆筒, 小球却可以穿过那黑色“挡板”。

学生们看见这个展品, 需要思考一下这个现象是什么科学道理, 大家都知道:通常光源发出的光, 它的振动面在各个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这种光叫做自然光;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 叫做偏振光。偏振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 比如汽车的前窗玻璃和车灯的玻璃罩, 都装有偏振片, 而且规定它们的偏振化方向都沿同一方向并与水平面成45度角, 这样, 司机从前窗可以看到自已的车灯发出的光, 而减弱了对面车灯射来的光。立体电影, LCD液晶屏也都利用了偏振光原理。

如何展示偏振光这个知识点呢, 大阪科技馆这个展品利用了两块偏振片嵌入在透明长圆筒里, 接头处呈垂直角度, 偏振片只允许平行于偏振化方向的振动光通过, 同时吸收垂直于该方向振动的光。这样在接头处就形成了一个黑色的阴影, 使人误以为存在一块“挡板”。

利用这个例子, 可以引出科普展品创意设计的几个原则: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

2 涉及展示高新科技的展品, 注重介绍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高新科技是科普展示的一个重要内容, 涉及这类展品时, 我在介绍该主题知识的同时, 也注重介绍该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 再讲解该展品。学生们了解全面情况后, 可以站在一个高度上加深理解。

以“光纤通信”为例, 光纤的原理是利用光学上的全反射原理, 光纤的构造是由里面的纤芯和外面的包层组成, 外面的包层材料的折射率, 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 这样激光信号在纤芯里面就会弯曲向前传播, 不会折射出去。

和光纤通信相关的微波通信, 它的的特点是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可远距离传输。微波也是直线传播, 因为地球曲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 微波通信采取“接力”的传输方式, 每隔50公里左右, 就需要设置一个中继站, 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

和光纤通信相关的还有卫星通讯, 它的特点是通信容量大、距离远、覆盖面积广、组网灵活、性能稳定可靠。其原理是卫星通信天线接收到地球站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后, 首先把这个微弱的信号在通信转发器中进行放大, 变频和功率放大, 然后再转发给其他的地球站。

3 对于蕴涵重大历史事件的展品, 先介绍历史背景

科普不光是普及科学知识, 还要弘扬科学精神, 有些科普展品的背后, 蕴涵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 也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比如:科技馆里有很多展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展品, 这背后有一个激动人心的科技创新故事, 简略如下:

1947年美国科学家肖克莱发明了晶体管, 1955年, 他踌躇满志地来到硅谷, 招收了一批年轻的技术精英, 开始创业, 这些年轻人非常仰慕肖克莱, 可是肖克莱刚愎自用, 缺乏经营理念, 跟着肖克莱干了一年多, 什么也没有做出来, 1957年, 在诺伊斯的带领下, 摩尔等八位年轻人集体辞职, 在投资商的帮助下, 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八位年轻人于1959年发明了可商业化生产的集成电路, 投产以后, 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仙童公司也很快就发展为半导体行业的领头企业。但因为种种原因, 八位年轻人又再次先后自行创业, 1967年诺伊斯和摩尔也脱离仙童, 自行投资成立了Inter公司, 主攻计算机CPU的研发, 先后推出了8008、8086、80286、80386……一直到现在的Inter酷睿家族系列CPU。

在当时的硅谷, 仙童是最富创新精神和最令人振奋的半导体公司, 1967年进入仙童供职的虞有澄博士曾回忆说:“进入仙童公司, 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形象地比喻说:仙童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 你一吹它, 这种科技创新精神, 就像种子一样随风四处飘扬了。

晶体管、集成电路、CPU的发明, 都是电子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在创意这些展品时, 要把这种科技创新的科学精神包含进去。介绍完这段历史背景后, 再对比介绍上海科技馆里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和中国科技馆里请Intel公司设计的的展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展品, 学生们会有新的理解。

4 举一反三地讲解科普创意如何策划和实现

选定好主题后, 科普创意如何策划和实现?我把自己从事科普创意策划的经验, 简略地总结了几种办法:原始创新法、模仿创新法、需求创作法, 先简单介绍创意办法, 然后举例详解。

还是拿光纤通信来做例子, 光纤通信原理简略如下:在发送端首先把要传送的信息 (如声音) 变成电信号, 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 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 (频率) 变化而变化, 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 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 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介绍完原理后, 我们来考虑如何作科普创意策划。首先, 光纤的基本原理是全反射原理, 可以利用这个知识点做一个创意策划: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在装有水的木桶边上钻个孔, 水就从桶的小孔里呈抛物线状流了出来, 然后在桶里对着孔打一束灯光, 结果人们看到, 光线也跟着在水里弯曲, 呈抛物线状顺着水流弯曲传播, 不走直线了。

其次, 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光纤做的星空图, 利用光纤传播光, 投射在星空图上, 让每一根光纤头模拟一颗星星, 为了符合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科学性, 可以把光源、光纤放在透明的有机玻璃装置里, 让观众看见光在光纤里弯曲向前传播;为了提高趣味性, 还可以让光源有多种颜色变换。

再次, 可以考虑展示光纤传输的全过程:采用摄像头摄入观众的图像信号, 经过调制后通过光纤传输, 解调后再输出到大屏幕上。为了符合科技馆展品的展示理念, 可以把光纤在传输的中间断开, 加上一个观众可以用手转动的有机玻璃小圆盘, 小圆盘半圆透明, 半圆不透明, 观众转到透明的部分时, 大屏幕上就出现观众的图像, 转到不透明的部分时, 信号传输就中断了, 观众图像也随之中断。

5 针对不同的高校, 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医学类高校中, 我侧重注意介绍人体科学类的科普展品, 这类展品在科技馆里为数不太多, 而且多以模型为主, 创意设计也不太尽善尽美。在建筑类高校中, 展示建筑类知识的科普展品更少, 现在的桥梁, 高层建筑, 大型场馆、地铁的建筑结构, 蕴涵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对此我采取介绍清楚全面情况后, 启发学生用科普的角度在本学科范围内思考, 利用本学科知识, 能提交出较好的参赛作品。

结语

首届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已经圆满结束了, 事后从收到的参赛作品看, 有些参赛作品超出了科普的范畴, 所以培训时还应该加一条科普的定义:“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摘要:近年来, 国家对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注重全社会参与科普, 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是科普的主力军, 本文旨在探析如何在高校开展科普创意培训讲座。

篇9:听课及讲座心得体会

梁静霞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3月20日下午,我欣赏了浙江省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两节作文课,聆听了张祖庆老师《玩转作文》的精彩讲座,共同品味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智慧成果。我是心怀期待而来,满怀欣喜而归

张祖庆老师所带来的高段习作课《真人橡皮秀》则是一把启动生活化习作豁然之门的金钥匙。

男教师的大气,在这堂课中可见一斑:把自己拟为孩子们手中的橡皮泥,彻底放松,让孩子们随意摆弄四肢、衣着、甚至于表情——塑造一尊他们想要呈现的泥像。孩子们有些搞怪,但张老师却不见怪,他所要求的唯一,是孩子们好好观察“他”,认真思考“他”,大胆描述“他”——“千万不要放过醒目细节,千万不要笔下留情”。或是从未见过这样来引导孩子去描述一个人物的练笔方式,台下观课者一片哗然。不难听出,这哗然中包含更多的是对张老师教育思维的敬佩,对教育方式的赞赏。

果不其然,猛药自有良效。鉴赏学生现场文字时,不再见到困扰语文教师多时的文字雷同空涩,反是句句段段栩栩如境的表达。孩子们畅快淋漓,在美妙的汉字间放肆驰骋。但,这还不够——张老师又来上一招“大家一起秀”,孩子们似乎是已经分辨不清这是一场是展示课,只管纵容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望,一段段文字,一只只高举的小

手,无一不是向我们高调证明——孩子们在玩作文过程中乐于作文、享受作文!

随后,张祖庆老师又进行了专题报告《玩转作文——新课程视野下作文课程新探》。独辟的见解及幽默的谈吐,引发了与会老师深远的思考。毋庸置疑,习作教学一直是处在语文课程的尴尬境地,一层层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去享受作文。张老师引领与会老师探讨了当前作文教学为何如此尴尬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他还从自己尚读小学儿子开博的经历,从学车时自己悟得的异曲同工之教育体会为例,建议老师要懂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懂得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来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对文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们自信去享受习作。提倡玩转作文,让作文像呼吸一样自在,还儿童一片牧羊想象的草原。张老师独特的习作教学理念,赢得了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真可谓是教学无痕、精彩留迹。同时,也让我对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就将听课后的点滴体会汇报如下:

一、培养兴趣

作文难是大家的共识,学生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甚至有学生把写作文称为“天下第一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越是难学的,越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学生习作也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尤为重要。要让他们把写作当做一件乐事,高兴快乐地写作文。

张祖庆老师独出心裁,把老师当作一个“大橡皮泥”,让三个学生上台任意把老师捏成不同形状的泥塑,然后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写一写瞬间的“老师橡皮泥”的姿态。然后选三个同学做“橡皮泥”,让另外同学上台将三名同学作橡皮泥塑造成不同的姿态,后再让学生观察,写姿态各异的群像。学生活动兴高采烈,课堂上不时爆发阵阵笑声,学生有兴趣,观察也就仔细,有亲身体验,就有真情实感,作文自然也就言之有物了。每一堂作文课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这样的作文课何愁没有习作的动力呢?

二、引导观察

作文难,难在什么地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没什么可写,是作文的内容问题。二是有内容,但写不具体,记流水帐一样,重点不突出、不生动。针对学生习作内容空洞,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专家认为,主要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以积累写作素材。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缺乏习作内容,而老师又要求学生每篇作文要达到一定的篇幅。因此,学生也只能写空话,编瞎话,凑够字数。甚至有人说,中国人说谎是从小学生作文开始的。因此,解决作文内容问题是第一位的。

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作文指导课《怎样写人物的个像和群像》,主要是让学生观察,不但观察“大橡皮泥”(老师形象)、“小橡皮泥”(学生群像),而且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在“捏橡皮泥”过程中的表现,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幅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每一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等。课堂内让学生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样子写下来,这样,学生还愁没东西可写吗?

三、有效指导

作文指导是指课堂上的作文指导课,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也是作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大多数老师没有方法,没有模式,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大都是给出一个题目,然后进行审题,再讲讲围绕这个题目,可以选哪些材料,再讲怎样构思,然后让学生列个提纲,最后就让学生开始写,当堂完不成的,大多带回去,课外完成。这样做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指导都是听老师的,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写;二是学生受题目限制,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少,也只能是瞎编乱写;三是完不成带回去,学生就去找作文选,甚至是上网下载,因为同类型作文很多,这里抄一段,那里摘一段,拼凑成文;四是不重视修改这一重要环节。

张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设计了捏“橡皮泥”活动,都是活动化作文。其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情趣导入——组织活动——观察讨论——试写作文(或片段)——教师点评——修改成文。活动化作文是活动与作文的结合,主要以活动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促进思维,开拓写作源泉。它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眼看耳听、口诵心想、手脑并用,积蓄丰富的表象与情感体验;重在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玩中思,做中学,观察事物;乐于表达,轻松写作,开掘作文的源头活水。所以说,活动化作文是作文指导的有效模式。

四、及时讲评

传统的作文讲评,一般都放在作文批改完之后,下一节作文开始的时候,老师讲一讲上一篇作文写得好的有哪几位同学,指出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形式单一,时间短,不够重视,而观摩课上三位老师都将讲评放在课堂上,并用较多时间当堂进行,十分重视讲评这一环节。一般都是学生当堂作文,有一部分先写好的,老师从中选出十多篇,由学生读,或老师读,边读边让学生点评,老师点拨,指导方法。点评时,引导学生以鼓励为主,发现闪光点,欣赏精彩点,夸赞与众不同点,大力表扬有创意的构思、语句。有时,也让学生自找同伴互评,并写评语。

张祖庆老师重视作文讲评,他认为伙伴间的言语学习是“无障碍”学习。在课堂上,老师找同学读学生习作中好的题目,好的句子,好的段落,这对同伴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当堂讲评,及时反馈,在同学们正在有写好作文这样需要的时候,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这是终生受用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作文的评改,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致有这几种方法:

1、反复朗读作文给自己听;

2、读自己的作文给别人听;

3、小组合作互动自己修改作文;

4、师生互动品评自己修改作文。

五、营造氛围

作文,仅靠课堂是不够的。张祖庆老师在《“玩”转作文》的报告中,介绍了他在作文教学中所采取的课外练笔、促进作文的种种方法。

其中,玩法一:自己办作文周报。本班学生主办,从练笔——征文——修改——投稿——编辑——出版——点评(家长)。全部由学生完成,既锻炼了学生,又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玩法二:语文博客——秀出真我的风采。鼓励学生建博客,写博文,满足学生的发表欲。玩法三:异想天开——呵护与生俱来的天赋。建立想象宝库,编童话集。玩法四:玩出花样,让孩子们乐此不彼,本班学生与外地外校学生联谊,用相互通书信的方式联络,用书信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活动。还有玩法

五、玩法六„„。这些方法,可操作性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利用本地优势,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激励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

上一篇:应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鉴定下一篇:高考可为与有为议论文论据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