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

2024-07-15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通用4篇)

篇1: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以来,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教学不仅是让幼儿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这类型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音乐活动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 必须以表达表现情感, 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为前提。比如, 幼儿在学唱《新年到》这首歌曲时, 要让幼儿感受到热烈、喜悦、欢庆的氛围, 我决定用“一感受”“二想象”“三表现”的方法进行。“一感受”, 突出一个“听”字, 因为音乐只有通过“听觉”才能在头脑中逐渐形成清晰的形象, 让幼儿说一说音乐的性质, 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二想象”, 抓住一个“想”字, 让幼儿听了音乐后, 根据提问, 去想象意境, 把自己置身于节日的场景中。回想一下以前自己是如何过新年的, 在新年里做了些什么事情, 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过节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三表现”, 即把音乐思维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这也是活动的重点。听乐曲谈自己的感受, 随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表演动作, 这样就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感知乐曲的速度是快的, 情绪是欢快的、激烈的、兴奋的、有力的。幼儿理解了, 产生接纳的情绪, 抓住幼儿自身对音乐感受和表达方面的特点, 自己创编了动作, 幼儿在渴望表现时, 鼓励他们去探索、创造。幼儿毕竟还小, 动作协调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这时教师就需要经过适度的提升, 把幼儿的动作变得更美更和谐, 即教师示范幼儿的动作, 再还给幼儿, 或者是可以帮幼儿由一个动作再拓展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动作。

二、分析与研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尤其是在歌表演和舞蹈教学中, 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带着幼儿跳相同的动作, 幼儿在随意地跳着, 有的幼儿坐在位子上或者站着。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其一, 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我不想班级太乱, 想大家都能马上动起来, 就没有让幼儿自由发挥, 而是让幼儿跟着我一起做动作;其二, 有些时候那个“度”很难把握, 不是太紧就是太松, 太松了导致给予幼儿太多的自由, 让幼儿表达却没有加以指导;其三, 幼儿想跳舞, 却苦于没有动作无法表达。那么, 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将音乐技能和音乐创造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这是值得思索的地方。

既然是幼儿的活动, 那么应当以幼儿为主体, 令他们有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给予幼儿空间让他们能进行充分的想象, 自由地创造、表达。幼儿毕竟是幼儿, 动作技能有限, 只有在幼儿学会一定的动作技能下才能更好地创造。

我们注重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审美情趣与体验快乐提升为第一要素, 特别重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塑造, 以及幼儿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活动中, 强调先接纳幼儿的情绪, 选择的内容符合幼儿发展水平及需求, 符合主题的活动。所选择的内容应是童趣的、幼儿的东西, 从幼儿本能需要立场出发, 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我的、游戏的、趣味式的内容。幼儿在进行乐曲欣赏时, 怎样才能让幼儿更为感兴趣, 更加理解作品呢?首先, 我们所选择的乐曲性质要鲜明, 从乐曲里挖掘出贴近幼儿生活的个位形象, 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正如俞岚老师的音乐欣赏《赶花会》, 从歌曲里挖掘出小鸭子这个可爱的动物形象, 动作特征又十分鲜明。小鸭子去欣赏花会, 小鸭子的这几段是活泼、轻快的, 幼儿已经是中班年龄段了, 对于小鸭子的动作已经能驾轻就熟了, 所以这个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小鸭子的动作, 而是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花会里的鲜花和茎叶。其次, 在表现花和茎叶的部分是个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用身体动作表现优美的动作, 幼儿欣赏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开始自己创编, 或是将教师的动作改变为自己的动作, 教师又将幼儿想表达却又没有表达到位的动作展示出来, 从而使幼儿学会了新的动作, 再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动作。最后, 幼儿饶有兴致地表演着, 通过动作、表情来感受音乐的活泼和优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对现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的最新诠释。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育的新要求, 幼儿教育应更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来获取经验, 而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也正是依赖于他们的这种探索活动。音乐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媒介和手段, 它必须以表现当时的情感为前提, 如果音乐的要素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充分体验或享受美感, 那也是需要的, 但要素只能是手段, 最终必须指向幼儿内部体验的表达。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不断学习与主题性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体会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 强调主动性, 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改变使意识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适当挑战自己的教育行为。

摘要: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字, 一把是文学, 一把是音符。”音符即是音乐教学。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 唤起幼儿对美的关注、向往和追求, 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 丰富感情, 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 产生愉快的心情。

关键词:音乐活动,音乐技能,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2: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游戏活动

当今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音乐教学,其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智和健康的品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音乐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活动引入的必要性

1.音乐学科特性决定应用音乐游戏

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音乐自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借助于歌唱和舞蹈等手段。在课堂当中融入音乐游戏,可以使歌唱、舞蹈等环节得以加强,从而获取更好的课堂授课效果。

2.缓和课堂紧张的气氛

音乐游戏主要是借助游戏的方式,展开课堂授课的模式,可以将课堂气氛进行充分的缓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加强,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可以促进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利用音乐游戏,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神经,还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

3.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上音乐课,不仅可以使自身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利用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成长心理。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倾向性意识,从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就是游戏。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创造娱乐的问题,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选择了七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不同质量的水,让学生进行敲击,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在学习休止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律动游戏,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感受休止符真实的含义。

2.利用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

游戏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活动性,每个好的游戏都要具备积极的活动性。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利用游戏教学的活动性,可以将学生的身体器官进行灵活的运用,产生教育效果。如学习“在农场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还要跟唱自己所扮演动物的音乐,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出来,使音乐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将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

3.重视实践创新

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因此音乐的基础教育功能需要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针对音乐游戏教学策略,利用游戏形式,结合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实践创造。在音乐游戏的实践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发现音乐知识的奥秘,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在学习“快樂歌唱家”时候,需要利用表演、演奏等方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需要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强化。利用音乐游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4.利用竞争性游戏,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游戏教学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竞争性。小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竞争性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音乐知识的动力。如在学习“沂蒙山小调”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播放《沂蒙山小调》这首曲子,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音乐知识,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为这首歌曲自己更改合适的歌名,教师可以奖励取好名字的学生。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使其不再感到歌曲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是真正地爱上音乐。

通过以上论述,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以新课改的教学概念为基础,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考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游戏教学的各种策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本性尽心释放,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强化,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思瑾.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76.

[2]夏俊俊.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学周刊,2014(1):134-135.

篇3: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

一、音乐游戏的意义

音乐游戏有其它学科不可及的优势, 它能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变成生动的游戏活动, 这样, 既满足了小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 又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 充分实现轻松、愉快的教学。游戏教学中, 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提高了学习兴趣, 使学习不再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既融洽了师生关系, 又能及早发现一些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具有音乐性、自然性、趣味性和创造性。为了方便教学, 根据游戏的功能与作用, 可以把它分成节奏类游戏、音准类游戏、音乐感受力类游戏、动作类游戏和协调类游戏、识谱类游戏以及其他游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些优点在教学中灵活使用, 让学生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学到东西。

三、音乐游戏的运用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 那你一定会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利用音乐游戏来达到教学目的?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学生们光顾着好玩, 什么东西都没学到。笔者认为, 音乐游戏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 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来源于兴趣。在音乐教学中,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设定不同的游活活动。低年级的小学生, 活泼贪玩, 好奇心强, 没有定性, 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图画、好玩的教具都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使用这些可以轻易牵引他们学习音乐。中年级的小学生, 需要的是进一步在知觉上得到满足, 在设计游戏活动时, 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注意掌控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思维方式。高年级的小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展, 他们心理和思想上都发生了变化, 有了自己的看法。因此, 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太强制, 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 不能让他们产生反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在音乐课堂中找到兴趣, 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 喜欢音乐。

(二) 全体学生, 寓学于乐。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让全体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 选择各自的角色, 体验游戏的过程和教学的乐趣。在每一个音乐游戏中, 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比如:我们要学《一对好朋友》, 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扮演或者是合作扮演伢伢、妞妞这些角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 每个学生都参与表演, 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真实感、代入感, 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让他们学到知识。

(三) 师生一起参与, 共创高效课堂。

音乐教育是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音乐游戏中, 师生一起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 唱歌、跳舞。只有老师也参与进去了, 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融入游戏教学中去。大家都沉醉在音乐的氛围里, 沉浸在表演中。这样, 音乐的魅力才能得到释放和享受。

四、音乐游戏活动的作用

(一) 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 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 把音乐知识和好玩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个生动的音乐游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集中注意力, 增强趣味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 促进学生的进步。

改变学生陈旧老式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探索音乐, 更好地理解、享受音乐是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过程中, 老师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把音乐教学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会从中得到许多知识、答案, 这些都是他们自行挖掘得来的, 影响反而更深刻, 也更利于他们接受和吸收。

(三) 学生创造的激情。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创新问题, 通过音乐游戏, 开发、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 老师要在音乐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现在的音乐游戏活动中, 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创造性空间。“创造中体验”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信、大胆地向大家展示才艺、表演,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创造成功带来的喜悦和骄傲。

结语

游戏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 是学习音乐的手段, 老师要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课程中, 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认清音乐游戏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 实行音乐教育和音乐游戏的统一和谐发展, 为构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堂而努力。■

摘要: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 是他们第一次踏出脚步, 一点一点认识世界的尝试。是我们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手段, 在游戏过程中, 最能激发出儿童的积极性, 也最能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这里, 我们所说的游戏不是单纯的游戏, 而是加入了音乐元素的游戏。在这样的教学中, 我们称它是“音乐游戏”。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乔芳.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8) :249-249.

[2]申小颖.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J].中学课程辅导 (江苏教师) , 2011, (11) :94.

[3]王红政, 陈乐英.小学音乐游戏教学之我见[J].儿童音乐, 2011, (5) :62-65.

篇4:小学音乐课堂中音乐创造练习方法探索

关键词:音乐本体 兴趣 综合 目的 效果 创造

如今,学生爱上音乐课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了;音乐课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了。可冷静审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浮躁与虚假”的现象。如果进入新课程的实施只是响应一种号召,只是记住了关于新课程的一些概念、术语就匆忙上阵,那么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效果就要大打折扣,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音乐教学又出现了新问题。

不要忘记音乐教师的使命。音乐课当然要突出音乐的特点,凸显音乐性。“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紧紧抓住音乐本体,并以此为辐射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才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艺术修养。要达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在我们的很多音乐教师上课不弹琴、不范唱,如果这样可以算得上是音乐课的话,那么一个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不也能上音乐课吗?那我们音乐课还有自己的阵地、自己的特色吗?

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的兴趣才具价值。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教材的内容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但是我们仅仅为了得到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上“学生为主体”、“参与性学习”等时髦的标签,而根本不考虑表演的性质和教学效果,这就会使得表演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从根本上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质,这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相背离的。

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不能仅仅从一些细枝末节的插曲来引起学生兴趣;应当深入理解音乐本身,从关注音乐的角度来开发出触发点,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深入开展课堂,不流于表面。

1、兴趣从音乐出发

我看了这样一节音乐课:老师讲授的课题是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可能受到我们一些思想的影响,老师一上来把所有的注意力,教学中对内容的注意力,都集中放在了对苗族文化的介绍上。刚一上课,就说出了目前教学中的普遍教学用语:“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用PPD幻灯片出示了苗族的服饰、苗族的建筑,苗族的风土人情、苗族的生活方式。看过之后,为了体现主动地参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动手“命题做画”,画一个“早晨”。因为这个音乐的标题叫“苗岭的早晨”于是老师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注意力引向了对苗族相关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分析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和意境。关于苗岭早晨,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应该揭示苗族音乐最具有特点的旋法,就是音乐要素独特的表现。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兴趣决非音乐教育的全部。教学中,兴趣是必不可少并为我们所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不能成为牵制教学的羁绊。教师悖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许多老师开课都有意回避了识谱教学,对学生的演唱技能发声方法等也不再提什么要求,甚至学生大声地喊叫歌曲也不敢提意见了,只怕绕了学生的兴致,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设计的教学环节出现了偏差,学生一会儿敲锣打鼓、一会儿放鞭炮、一会儿律动表演,好不热闹,可整个过程学生虽然参与到活动中,但没有注意聆听音乐,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音乐审美体验。事实证明,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为基本目的的识谱和乐理知识教学,是音乐课程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音乐是听觉艺术,不是盲目的自由

不管是自己上公开课,还是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有一句话是经常出现得,那就是“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句话初听起来,似乎是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只是水平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性地给予一些指导,以为地听任学生“自由”发挥,学会就不会有很大的进步。虽然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对于真正的音乐课意义是不大的。

二、以“音乐为本”为准则的学科综合才有意义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是提倡学科综合的主要目的。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其他素养的提高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以高度重视。

欣赏歌曲《东方之珠》。老师上课后依然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于是,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的关于香港的自然风光、地理位置与地方的文化,播放的是“东方之珠”的背景。这堂课上了之后,一位同学评价说“老师你这堂课上得真好,比我们语文老师上得还要好”。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堂课的时候,我们极其尴尬,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音乐教学在课堂上究竟应该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不能单以学科综合来定义本课的学习内容。没有真正理解“综合”的内涵,认为它仅仅是各种学科知识的叠加;还有的教师为了体现“综合”,竟撇开音乐学科特点,把音乐课上成了思品课、地理课或其他课,使音乐课面目全非。教师意在通过“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这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显然在实施时发生了偏差。对此,教师首先要正确的理解“综合”;其次要明确“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种形式;再有,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与延伸不要占据音乐学习时间过多,不能喧宾夺主;第三,每一种艺术都有达到共同目标的独特方式,掩饰这些独特性,从而强制的组合他们、淡化他们,需求一种同一性只能削弱我们的审美感受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强调了相似性,而淹没了音乐学科的艺术特色;不要关注表面的同一性,而忽略了各自的特点;不要忽视各自艺术的不同观察、反应与感悟,而一味地简单的欣赏。用艺术的手段,来组织音乐教学中的“综合”,有度、适度才能给予统一的印象。

三、 以辅助教学为目的而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才有效果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尤其是欣赏教学,有着高效、快捷、直观的优势。它能够把文字、图形、动画、叙事、音乐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等,还能教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这一点上说,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我们也经常在公开课上见到类似的状况:老师讲所有的教学内容做成动画,甚至连歌曲题目、课堂提问等一读就懂的东西也不例外,也不管在在教学中是否有效、科学。而这种牵强附会地使用课件,使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弱化了音乐教学主旨的想象,也是我们日常工作该极力杜绝的。

在欣赏《七子之歌》时,可用录像展示直观画面,它既展示了澳门的风土人情,又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和澳门同胞的拳拳赤子之心,有静有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真情实感。当童声合唱的《七子之歌》响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内涵美,情不自禁歌唱。但是很多老师做课件的目的不明确,或是为了赶时髦,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一概都做,以致使多媒体的运用成了音乐课的常规形式,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下如果一节音乐课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就称不上一节好的音乐课,特别是公开课,总觉得没有课件就会对不起观众似的。于是,我们的老师制作课件的时间占去了备课时间的大部分,利用精美的画面动感十足的FLASH诠释了本该带给学生无限想象力的优秀音乐作品,限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试问:这样的结果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初衷吗?

多媒体课件在运用时应有明确目的,要考究画面与音乐的情绪、情感、风格和文化曾面的内在联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表现、创造等能力的提高。那种应景的制作,生硬的视听结合,片面描绘音乐的课件宁可不要。那种试图完全用画面来图解音乐作品的做法,还会造成对学生审美感受的误导,是不可取的。

四、 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音乐创造才有力量

狭义理解音乐创造的具体涵义,使音乐创造止于一种固定的形式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创造教学是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主要内容、重要途径。创造教学,能丰富学生想像力和发展思维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对培养具有实践精神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是有的教师曲解了音乐创造的具体涵义,使音乐创造流于一种固定的形式。比如,有老师喜欢在教唱完一首新歌后再让学生改编歌词,于是“小老鼠”成了“小花猫”,“三年级的小男生”成了“三年级的小女生”,这样的创编有意义吗?也有的老师在欣赏歌曲前对学生说:“同学们,发挥你们的创造力,用你们的画笔跟着音乐画出你脑海里最有个性的体会和音高线条,看谁对音乐最有感知力!”,试想,这种事先没有任何创作旋律的训练铺垫,学生的创作成果可想而知,基本上都是歌不成调,或是线圈飞舞。教师如果满足于这样的创造力培养,我们的课改又会走入一个新的死胡同。

广义的音乐创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包括音乐作曲,如曲调创作、歌曲创作、音乐伴奏创作、改编音乐作品,还包括即兴创作及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在内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上一篇:2019榜样4人物介绍下一篇:2022地震科普携手同行活动观后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