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

2024-07-12

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通用14篇)

篇1: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做《颐和园》,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一课主要为我们讲解了颐和园的美丽风景,同时也为我们讲了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等著名风景。

游玩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精选2

我觉得颐和园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大公园。

首先,我来介绍颐和园的几处有名的地方,我们一开始进入了颐和园大门,然后我们再绕过大殿,就可以来到有名的长廊,那些长廊里面到处都是绿漆的柱子,还有红旗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居然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栏上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我认真的看这些画,感觉就像我们的生活,就像我们的环境,是如此的美丽,画家们也非常厉害,在这几千幅画里面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是代表画家,每一颗都是用心画的,值得我们敬佩,还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让我感觉,这颐和园的花木都是非常的多,非常的美丽,花朵的生命力也是非常的强大,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就像我们睡觉醒来之后,也是神清气爽。

就在颐和园最有名的地方有这个昆明湖。然后那个湖中有一个小岛,那个小岛应该不是别人建的的,我是这样觉得的,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可见小岛的生态环境应该是非常的好的,很多游人都走过长长的石桥,石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石桥,游人们都去不了这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小岛,再说这石桥上的17个孔,叫做17孔桥,桥栏杆上有很多柱子,柱子上刻着小狮子,这和刚刚的话一模一样,说明:这些雕刻的那些柱子,还有柱子上雕刻的小狮子,都是各不相同的。

看完了颐和园,这么美丽的风景,我还是要说一句话,颐和园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我还要阅读这篇美丽的课文!

游玩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精选3

游览过北京的人,都爱提起颐和园,就像谈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那曲折别致的假山,绿水围绕;那玲珑剔透的楼阁,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颗出土的明珠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如果你去游览一番,再细细咀嚼,就更会觉得这一比喻是恰到好处了。

全园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耸的假山全由黄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传来一片悦耳的声音。山上树木葱笼茂盛,清香扑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参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围墙,只见一条砖瓦砌成的石龙盘绕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腾云驾雾飞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时能看见山顶上的游客,听到他们的谈笑声,但真要到顶,还要努力呢。终于到达山顶,鸟瞰全园,楼台亭阁掩映于绿水青山之间,气势雄伟,煞是好看。

法国有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颐和园:----以人工叠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联贯而成无数小山谷,谷之低处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园,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树为多,真人世间之天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即使严寒的冬天,连绵不断的峰峦仍披着绿装,色浓似染,空气清新。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是的,的确是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游玩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精选4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我们刚进颐和园,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一个大湖,从高处向昆明湖望去,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我想,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

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

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

走到长廊尽头,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香阁。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那里红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辉煌,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

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苏州街。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苏州街环形而建,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另一边是水道,中间有小拱桥,好像回到古时。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游玩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

颐和园真不愧是闻名天下的皇家园林啊!

今天我带大家游玩颐和园。进了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充满苏州特色古色古香的苏州街,十分热闹。有充满茶香的茶馆,有散发着酒香的酒管,还有古代的照相馆。

继续往前走,船缓缓的来了,我上了船,旁边的山石好像要倒下来一样,船行驶了一会儿,就来到了昆明湖中央,微风轻拂过我的脸颊,湖水波光粼粼,在太阳的照射下呈现出了青绿色,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这时,我想起了宋代大文豪家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用它来形容颐和园的山水最合适不过了。

我抬头仰望仰望,一座八角形的宝塔耸立在万寿山上,这就是佛香阁,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就是排云殿,金黄的琉璃瓦屋顶掩映在葱郁的树丛,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向右远望,就看到了一座双层石舫,这个不是游船,而是,慈禧太后花重金修建的石船,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境界。

我们下了船,便来到了十七孔桥,你一定有疑问,为何是十七个孔呢?因为皇家四九为尊,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里奇数为阳,九是至阳之数,代表了天,也代表了皇权。而十七孔,不论从哪边数,都是第九个孔在中间。

在十七孔桥的东侧,有一座镇水铜牛,其实,它还有一个传说呢,这头牛被喻为牛郎,在西岸织耕图,是织女的化身,他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眺望过去,发现一眼望不到边,长廊长728米,分成了273间,有548根柱子,朱红色的宫墙掩映着绿漆的柱子,几千幅栩栩如生的画作,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颐和园的美景讲也讲不完,说也说不尽,颐和园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望有机会,你也来细细的欣赏,这迷人的景色!

游玩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精选

篇2: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

一进景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绿色,大树一棵接着一棵,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宝宝都开始“沙沙沙”地说起话来,好像在埋怨天气怎么这么热。

接着往里走,忽然,一道光从我眼前闪过,非常刺眼,我就带着好奇心,看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光。一看到园中央的小湖,就明白了,是太阳光照在湖面,反射出来的。湖水非常清澈,但并不是蓝色的,而是淡淡的绿色,可能是周围树的倒影把湖水“染”绿了。湖中间有一座桥,这座桥通往湖中心的小岛。这里的一切,都很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然后我们走进了一条走廊,这条走廊两旁都是石凳,只有柱子把它们一个个分开了。走廊里很凉爽,每一个人都不出声,坐在石凳上,看着闪闪发光的湖水,听着鸟儿美妙的歌喉,惬意极了。

园中的所有景物都是神奇无比的,“会说话”的树叶宝宝,“能唱歌”的小鸟娃娃,“会弹琴”的湖水……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2

颐和园是个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那里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

我刚进颐和园,就看见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了。

昆明湖里的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然后我又来到长廊,长廊大概有700多米呢!有1万多幅画。而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我看的眼花缭乱。

我最后来到了老佛爷住的地方,门口有一块石头叫“败家石”,因为它败了许多人的家,所以就叫“败家石”了,不过先在改叫“青芝岫”了。

我走出颐和园,我很流连忘返。我感到今天玩的非常开心,颐和园真的是个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的旅游景点呀!希望大家都去颐和园参观。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3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参观颐和园。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车来到了颐和园。一下车,便见入口处人山人海。我们随着人流从东宫门进去,一路来到长满各种各样古树的万寿山,四处风景优美,我们在石坊旁边照了相,担任辅导员的家长还为我们照了合影。大家又一路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廊,长廊两边的柱子上绘着多彩的画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穿过长廊,远远看见一座桥,“一孔、二孔、三孔”,啊!十七孔桥,真雄伟!就像我们课文中的赵州桥一样雄伟、坚固,只是孔数比赵州桥的多,我国古代的工匠真了不起!走在桥上,左右两边共有500多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它又让我想起了卢沟桥上的狮子,在我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很喜欢。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保护最完整的四大园林之一,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游玩得十分兴奋,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到,可是返校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上了车,真希望下次再来游园。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4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和行宫。今天我们就来到了颐和园。

导游介绍:颐和园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其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园林。

首先,我们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昆明湖的湖十面上有一座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从中间一孔向两边数去,每边都是九孔,既对称,又表示是至高上的皇家之桥。

之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长廊。其长廊是吉尼斯之最,长廊长782米,廊上彩绘精美,计有1400多幅。彩绘中有四大名着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八仙过海。长廊有四个亭子,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为名。

游完颐和园,我们就回宾馆了。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5

国庆假期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北京玩,来到了皇家园林——颐和园,它建于1750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园林。听说那里的万寿山是水晶的采集之处,今天终于可以看到了。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澈的昆明湖,面积很大,一望无边,湖的中间有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呢?走到桥边导游告诉我们说这是十七孔桥,我往两边一看,真的是有十七个孔,从中间一孔往两边数,还是相对称的,从远方望去就像一条玉带,有的人把它称为玉带桥。走过这座桥我们来到了坐船的地方,上了船我看到了雄伟的万寿山,威武的直立在那里,真是太壮观了,它的半山腰有一座三层的八角宝塔形的建筑,那就是佛香阁。

随后我们来到了长廊,它长728米,有1400副画,每幅画都不一样,还画有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传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颐和园的景物还有很多,有机会请你们去游览吧!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6

颐和园是北京最大的公园,周围环境非常新鲜,很适合游玩。

到了山的顶端,看见昆明湖上有密密麻麻的船开来开去,一眼望过去,南湖岛像一个小圆圈站在湖中央,在通往南湖岛的路上,要经过一个长廊,这个长廊非常长,大约有1公里长,是我见过的最长的廊。到南湖岛,必须通过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全长一百五十多米,是我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因有十七个桥洞得名。

南湖岛的顶端有个亭子,亭子下面就能看到颐和园全部景色,所以南湖岛是必须去游览的。

大家都听说过火烧圆明园吧!今天下午我们去了圆明园,八国联军把圆明园里的宝物抢走、烧掉,只留下了遗址和废虚,他们太可恶了!

长春园北部仿建有一区欧式园林,俗称“西阳楼”。

西阳楼景区被焚毁后,这些西式殿阁因以石材为主,故多有残存,经百年风雨仍然屹立。

这些残石有些都变异了,有的居然变成粉磨了,我真为他们感到可惜。

参观颐和园的观后感范文300字7

暑假里,我报名参加北京夏令营来到颐和园。圆明园里面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可以看到一个名叫破财石的石头。为什么叫它破财石?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富豪发现了这块石头,就很想把它运回去,可是用尽了财产也未能把它运回家。所以百姓就称它为“破财石”。绕过大殿,就可以看到举世无双的长廊了,绿色的柱子;仰望头顶,可以看见墙壁四周都是画,但是这道长廊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幅画。在长廊上向左看,会有一个人造的昆明湖,向远处望去,会发现一个桥有17个孔,十七孔桥旁边有一个石头船,它叫石舫。和北京大学的石舫有些类似,出了长廊,有一个排云门,排云门后边的那个金碧辉煌的宫殿叫排云殿,据说是皇上和妃子结婚的地方。向前走万寿山上会有一个宫殿那时佛香阁,佛香阁是慈禧太后烧香拜佛的地方。

北京的颐和园可以堪称世界第一美的公园,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篇3:颐和园的景园特色赏析

关键词:颐和园,皇家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艺术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 占地290余公顷, 与西山、玉泉山群峰山水相连, 互为衬托, 是仿造江南景象修建的一座大型山水皇家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建于1750年, 是乾隆皇帝为其母亲祝寿而修建的皇家花园, 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皇家园林按情况不同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颐和园就为离宫御苑,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建在都城风景优美的地方, 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颐和园内有极大面积的水域, 占全园的2/3, 其余部分为平地和山峦, 山峦主峰为万寿山, 高60余米。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 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 使景色变幻无穷。万寿山下昆明湖畔, 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 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千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颐和园整座园可分为四个景区:东宫门区、万寿山前山、湖区、万寿山后山和后湖。

一、颐和园的布局特点

从颐和园的整体景观分布来看, 可以发现作为典型皇家园林的颐和园, 其整体布局体主要表现出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等几个特点。

(一) 前朝后寝。

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这一点也是皇家园林所独有的特点, 与日本园林、岭南园林都不同。前朝后寝在皇家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园与宅关系上, 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 如故宫的御花园、景山、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 居在前、游在后。

(二) 轴线对称。

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最明显的特点。在北方, 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 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一般而言, 园林的轴线与宫殿和住宅的轴线一致, 成为宅区轴线的延伸。中轴线上位置最重要的大门、厅堂、宫殿、甬道、水池, 无论大小园林都是如此。这点在颐和园中大的体现最为壮观。颐和园的主轴线, 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 到南湖岛, 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 既可以从岛上观, 亦可以从山上观, 随四季时节变换, 气象不同。另外, 慈宁宫花园、乐家花园、恭王府花园、景山公园等也都有一条轴线。而有些园林则用多条轴线, 如御花园有中、东、西三轴, 在建福宫花园有东西二轴, 颐和园除主轴线外还有多条辅助轴线。

(三) 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 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 而且几乎已经成为定制。北方园林的一池三山主要表现于皇家园林之中, 如金、元、明、清四朝在西苑三海景点创作, 一海一山, 南北一线, 成一池三山之制。颐和园就有大小三山, 大三山是:南湖岛、藻鉴堂、冶镜阁, 小三山是:凤凰墩、知春亭、小西泠。

二、颐和园的设计方法

(一) 主景与配景相结合。

在颐和园中主景要属佛香阁。颐和园中, 佛香阁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它最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主题, 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 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而园林中其余的配景部分则起到陪衬主景的作用, 二者相得益彰且又形成艺术整体。

(二) 依据距离远近、空间层次, 将景色分为前景、中景、背景。

颐和园内的长廊, 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群组成前、中、背景的关系, 其中长廊为前景、万寿山为背景, 将相关建筑群组织起来, 佛香阁、排云殿等作为中景而更加突出。在绿化的种植中也存在前景、中景、背景的关系。如以常绿的龙柏丛为背景, 衬托以五角枫、栀子花、海棠花等形成中景, 再以月季引导作为前景, 可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景观。通过将景色分层次设计和展现, 使得园中景色在整体的和谐统一中富含了层次的变化和动感, 更添妙趣。

(三) 运用轴线控制成景要素。

颐和园中对轴线的运用非常明显, 园中最宏伟的建筑布局就是一条最明显的景观中轴线, 从昆明湖上的凤凰墩开始, 到南湖岛, 到万寿山的牌坊、排云殿、佛香阁、须弥灵境、牌坊、石拱桥、北大门, 中正垂直、蔚为壮观。同时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辅助中轴线。通过这些中轴线, 使得颐和园内的景观分布宏伟大气, 多而不乱, 充分显示出皇家园林的壮观和大气。

(四) 对仿景缩景手法的巧妙运用。

颐和园以本身的自然美景与乾隆皇帝仿照江南建造的人工景观巧妙结合, 使得园区中的各种景致达到和谐统一, 妙不可言。尤其是造园过程中设计者对仿景缩景手法的巧妙运用, 更是值得一提。如园中的铜牛, 就是仿景手法的运用, 模拟的自然景物, 雕工精美, 很是传神。把生动的自然景物引入到生活中来, 使得颐和园更富有诗情画意。另外当然还有缩景手法的精妙运用, 如十七孔桥模仿的庐州桥、西堤模仿的西湖苏堤、谐趣园模仿的无锡寄畅园等, 都能够巧妙地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使人拍案叫绝。

三、颐和园的自然特点

(一) 崇山性。

北方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具有强烈的崇山性。这种崇山性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堆山上, 园山雄伟, 以高、壮为美。山体面积较大, 高度较高, 这点在颐和园中的万寿山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 清代皇家及贵族也有权力、财力以及人力营造如此雄伟的山。

(二) 用石特色。

北方一带园林用石多为房山石、太湖石、青石, 尤以青石有地方特色, 太湖石虽是审美中最得宠的石材, 但它并不十分普遍, 因为此地远离江南。于是, 北京一带较少, 在山东一带相对较多。与太湖石相近的房山石, 人称北太湖石, 倒是最为普遍的, 因为此石就产于北京市的房山区, 从开采到运输较为方便, 颐和园中所用之石便大部分来源于此。

(三) 植物特性。

在植物方面, 颐和园中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杨树、榆树等乔木类是用的较多的树种, 其中以松柏和柳树最多, 因为耐寒性强, 能过冬, 且松柏所蕴含的文化特色也非常符合皇家的文化审美观。颐和园中常用的灌木类有丁香、海棠、牡丹、芍药、荷花, 尤其是丁香和荷花, 所用非常普遍, 园中后山甚至有一条路因路旁遍植丁香而被称为丁香路。但这些灌木类植物大部分是不能过冬的, 所以颐和园中也使用了一些冬青类篱式灌木常作为界边材料和冬季景物。四季景色差异性最大的主要表现于植物上, 春来万物复苏, 树木吐绿, 仲春开始, 百花齐放;夏季柳树成荫, 荷花盛开;秋季枫槭变红, 群山尽染;冬来万木凋零, 雪花纷飞。

(四) 建筑特性。

颐和园的构筑物在保持皇家园林所特有的宏伟大气、富丽堂皇的惯有特色之外还要与自然关系密切。这一点主要反映在温度和风向与建筑的关系上。北方寒冷, 防寒是建筑最主要的功能, 所以园中所有建筑的六个面都显出抗寒耐雪特征。如四面围墙都用厚墙, 小窗, 是为了减少室内热量流失。不论是围墙还是屋墙, 窗子极少, 窗扇用玻璃, 很多用盲窗。而墙与柱的关系, 则表现为柱子不如墙宽而被包在墙体之内。

参考文献

[1] .毛玮.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J].大众文艺, 2010, 18

[2] .刘法山.浅析我国北方园林的设计与布局[J].中国科技财富, 2011, 3

[3] .蒋湘琴.“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颐和园中的应用[J].美术界, 2011, 3

[4]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

大学生香米,家庭的贫困促使她陷入自尊与自卑的夹缝,不能正视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渴望,最终在生活的压迫下一步步滑向深渊,做了企业家陈有胜的情人。从灰姑娘到公主的身份转变,使得她逐渐改变了性格里懦弱的成分,和同学们“平等”相处,并向一直爱慕她的男生田逸敞开怀抱。

然而,一切都是那么虚幻,陈有胜不过是玩弄她的身体和情感而已,玩腻了便轻易的将她转送给别人;田逸爱的是纯洁的女生香米,而当香米成为“欲女”,还是离开了她;父亲成为压垮香米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宁愿死掉,也不用女儿出卖身体换来的钱治病。

老家的村支书郭福海的两次出场,对香米的命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为了给父亲治病,香米不得不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给了郭福海,这也成为她堕落的开始;最后,郭福海再次向香米伸出魔爪,一切都已幻灭的香米,将刀子插入这位淫魔的身体,同时也结束了自己对生活的所有向往。

一切青春的苦难集中于香米身上。她本想做简·爱,然而这个社会再也容不下尊严的存在;她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爱情,却在对爱的向往中走向幻灭。

香米不是个案,而是这个社会形形色色的女孩的一个集合体,为改变命运也罢,为享受也罢,她们义无反顾地挣脱出校园,去享受青春带给她们的快感。然而,这已不是可以通过阳光下的个人奋斗便能平步青云的时代,暗流涌动,迎接她们的,无非是折损身体和尊严所带来的表面的浮华。

当灰姑娘不再向往王子,而是所谓的“土肥圆”,无所不在的所谓“干爹”,社会运转的程序瘫痪,这只是一切滑向深渊的表象。灰姑娘的结局无非两个,一是在城市用肉体换取立身之地,一是回到乡村用同样的肉体换取尊严。一个女版的于连,最终成为控诉这个时代的一枚炸弹。

书中还写到了香米的三个室友:翟丽,出身于普通家庭,对爱情执着追求,诗人男友宋一博却为名利出轨;游小素,典型的城市中产女孩,迷恋宋一博的才华,横刀夺爱,却也要面对新男友对自己利用后的冷淡;齐莹莹,以爱情为业,喜欢过体育男、摇滚男,失败后滑向新的恋情。

这些姿态各异的女孩,把我们拉回到校园里去。在大学这个是非之地,陷阱比比皆是,所谓的殿堂,不过是众人逐利的角斗场。

整部小说,作者以一种加缪式的冷峻,满含热情地将主人公推向毁灭,狂热的节制背后,是人性之光的展现。一切罪恶,皆是美与善的另一扇窗户;以真善美的名义去拥抱罪恶,正是好的小说所肩负的一种责任。

相对于小说内容的复杂性、深邃性,书名《爱上你几乎就幸福了》显得肤浅,虽与小说主旨有些许关联,但容易将人带入纯粹的情感世界,而对小说真正的灵魂关注不足。

篇5:游览颐和园的个人观后感400字

去了颐和园,我先租了一台自动讲解机。它上面有自动感应机,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您自动讲解。

我一边走,一边听,从自动讲解机上面知道了很多故事。比如:那辆奔驰汽车是美国在慈禧太后生日时送给她的。玉器之类的东西是外国使节送给清朝的,说明外国那时对清朝十分尊敬,才送给清朝的。如果光绪皇帝戊戌变法成功的话,八国联军就不会入侵北京城,就不会发生火烧圆明园的事了。可惜,后来清朝外强中干,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我听说颐和园既是光绪皇帝被关押的地方,又是“老佛爷”接见大臣的地方,还是“老佛爷”看戏的地方呢!听讲解机说,“老佛爷”临死之前的一百三十六天还在这里看戏呢,可见“老佛爷”生前是多么热爱京戏啊!接着我去了课文中所说的长廊。长廊果然很长,我一幅一幅地看,觉得这些画真精彩啊,每幅都很生动,好像一个个人活了。我看得入迷了。我还游览了昆明湖,昆明湖真大啊!我们乘着游船在湖上游览,看到了高高的万寿山。万寿山上树木很多,绿油油的,让人看了感觉非常凉爽,非常惹人喜爱。树木很挺拔,一棵棵挺拔的像一个个战士坚守自己的岗位。昆明湖的水真绿啊,船一开,湖面上荡漾着波纹,这幅景色真美啊!水有一点黄,大概是泥沙在水里翻滚吧!水面上散发着一点臭气,大概是绿藻在水里暴涨吧!我还去了十七孔桥。我数了一下,果然有十七桥孔。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各个不同,真的名不虚传啊!

篇6:游览颐和园的个人观后感优秀心得

第一次是幼时,一到地方,就与带着花香和土地的气息的微风撞了个满怀。阳光透过那翠绿的叶子照耀在我的脸上。来到那宽阔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清新的风,让人凉爽。再加上那湖边的垂柳像到了仙境一样。昆明湖不像黄河一样波涛汹涌,不像长江波澜壮阔。昆明湖是平静的,是明亮的。站在佛香阁顶层看昆明湖,一面又大又明亮的镜子,在镜框周围是植被的影子,湖面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在蓝天和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二者相融。看一看湖光山色,听一听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嗅一嗅土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在湖边有一个小池塘,碧绿碧绿的荷叶挤满了整个池子,就像一把把小伞浮在水面上。池塘里开满了千姿百态的荷花,每一朵荷花都有它们独特的姿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笑脸,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时不时会吸引几只蜻蜓。一阵微风拂过,一池的荷花都在摇摆,有些还在翩翩起舞呢!就好比是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第二次去时比第一次年长不少。这回去,我不再站在佛香阁上看昆明湖。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我站在长廊旁边,放眼望去,看见了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与龙王庙之间。它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桥长150米,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又像是一条蛟龙浮游在湖面上。这令我赞叹不已。导游介绍,昆明湖面积约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这回去还正好碰上了雨季,刮起了阵阵风。天逐渐阴了,豆大的雨点掉了下来。一滴一滴雨水跌落在宽广的昆明湖中。昆明湖仿佛被一滴滴雨水扰了清静,一浪拍着一浪水逐渐翻滚起来。湖上满是波纹,游船和画舫静悄悄的待在湖边。虽说是人工湖,这生起气来丝毫不输自然湖。雨中的昆明湖就像一幅灵动的画,让我不得不佩服画家高超的画技。

看着这么美的昆明湖,不禁想起了历史。19,八国联军的枪炮摧毁了曾经亭台楼阁的颐和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走投无路土崩瓦解。站在颐和园,脚下是新生的土地,但无心去浏览烟波浩渺、红花掩映的颐和园胜景,仰望历史匆匆踏过的痕迹,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每一阵风吹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块土地见证着苍白无力的过去,我仿佛听到来自历史的呻吟。

篇7:《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我愤恨英。法联军的残暴。凶狠。泯灭人性。他们用洋枪。大炮,对准我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们杀人如麻,甚至把老百姓拿来当作枪靶子,进行射击。多少无辜的生命倒在了侵略者罪恶的枪炮下。这些强盗在我们没有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下,竟然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略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掩护自己的滔天大罪,居然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这把火不仅烧毁了圆明园,还把耻辱烙在了每一中国人的脸上,也在我们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可是,没有烧醒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我更恨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当外国列强侵略时,为了求得一时安宁,不断割地。赔款。他们一味儿的妥协。退让。不但没有满足侵略军的野心,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贪生怕死的咸丰皇帝却带着嫔妃们到避暑山庄巡幸去了。与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守城将士和老百姓们的顽强抵抗。面对敌人的洋枪大炮,虽然我们只有大刀长矛,可我们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最为惨烈的是八里桥一战,全体将士血洒疆场,无一生还。可是他们的勇敢。顽强的精神,连美国的首领都摇头称赞。正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我们的土地才被别人任意践踏,人民被无辜虐杀。所以,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长江黄河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权,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了

……

篇8:《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计的损失。圆明园在18世纪康熙年间(公园1709年至公园1809年)才基本建成的。

圆明园于1860年遭到引发联军的入侵,士兵们手持长枪,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难以制胜,导致全军覆没,英法联军把圆明园内的东西统统掠走,统计约有150万件,上到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年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革命”期间,圆明园也受到破坏。在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是,皇上此刻正在避暑山庄避免战争。

篇9:《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圆明园被说成是人民的“耻辱”,每到危机时刻就要往事重提。但问过许多人,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却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不过,难以想像的是,当英国及法国的道德水准只是停留在烧杀抢掠层次之上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创造出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如果他们真的只是像那些当年烧毁罗马的野蛮人一样随便在北京放火,很难想像在他们中间竟会产生出几乎是不可尽数的思想大师,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恨英法联军,因为他们把我们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给一把火烧了。在恨英法联军的基础上,我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不捍卫一个国家的尊严,反而自顾自的逃跑了。很多无辜的百姓被英法联军残忍地杀戮,难道大家忍心看到这么多人被无辜地杀害吗?大家肯定不忍心,但咸丰帝呢?根本就不管老百姓们的死活!清政府就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会给老百姓带来多么大的灾难。

我觉得清朝那时候处于一个固步自封的状态,不肯敞开大门向国外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发展科学;而是紧闭着自己的大门,不去改革创新。清朝的皇帝花钱去建造圆明园,而不是去买先进武器,也不是去学习他人的科技。别人的科技都比我们高几个层次,人家都有枪、大炮和军舰,而我们呢?就是清政府太腐败,皇帝太昏庸,只顾吃喝玩乐,不与时俱进,不顾国家安危。上下军民不团结,没有一致对外抗敌的决心,是不会打胜仗的。胜利光靠齐心还不行,只有国民素质提升,科技发达,国家富裕,才能更有效防止侵略。咸丰帝就不明白这道理。

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国家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了。我们再也不像清政府那样,只用一些标枪来射杀,我们有核武器和先进的防御技术,不再让人家侵略和肆意毁灭我们的东西。

篇10:颐和园的毁灭观后感

一进大门,迎面是一座宫殿,让我们感到空间的狭小,其实这是一种园林的设计方法。前门的宫殿其实不是堵住去路的路障,而是让人移步换景,产生一种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感。

逐渐往前,就是当时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帝的房子——玉澜堂,从光绪帝预计与侍奉大臣商量推翻封建统治的变法时,慈禧太后等守旧派将这刚刚推行了108日的戊戌变法给推翻了,光绪帝则被软禁在此。

玉澜堂的对面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约占全园的三分之二,其之大可想而知。而这昆明湖,也正是慈禧太后操练水军之地,游山湖景,好是悠闲和奢华。

继续前走,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廊”的颐和园长廊,它全长728米,长廊两边的苏式彩绘琳琅满目,连绵不绝。中间的四个亭子,分别代表四季,错落有致,曲径通幽。

篇11:圆明园的毁灭电影观后感

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宏伟,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高达三百五十多公顷,是浓缩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的特点。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谁不想去看那全世界万众瞩目的万园之园——圆明园那具有中国特色的亭台楼阁和充满着欧陆风情别具一格的殿堂,奇花异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然而,这只是幻想,这一奇迹已经不复存在了。一八六零年,怀着狼子野心的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入侵我国首都北京,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亲眼目睹了它们进军圆明园。它们把圆明园抢劫一空,把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金银财宝统统掠走。后来为了销毁罪证,竟放火烧了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和一望无际的荒漠上的枯枝败叶。

这些可恶的侵略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不仅残杀百姓,还任意销毁我国建筑物。把我们中华民族搞的昏天暗地,啊!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在落后的旧中国里,这样的耻辱也何止一次呢?兼职多的数不胜数。不断有狡诈的敌人来侵入我国宝贵的领土。圆明园的毁灭就是留给后人的一次血的教训,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深仇大恨。如果忘记了,就等于背叛,就是汉奸走狗。如今,国家强盛了,成为世界一方的雄狮,再也没有人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巨龙腾飞了!

我们要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屈辱牢记在心,掌握知识,锻炼身体,培养品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12:圆明园的毁灭的观后感一档

学习中,我知道了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

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知道了圆明园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可是观看了

《火烧圆明园》后,我又知道了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看了圆明园的毁灭,我真有些说不

篇13: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

引入资料 拓展延伸

火烧圆明园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久远,因此学生理解感悟其中的内涵有一定的难度。窦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英法联军的暴行时,反复多次引入史时资料,再现当年的情境。怎样深切感受英法联军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窦老师出示阅读资料-----当年参与抢劫掠夺的士兵写的话,学生通过朗读,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掠夺行径,眼里尽是惋惜,愤怒之情。怎样感悟英法联军任意破坏、毁掉那些搬不走的东西,窦老师出示视频资料----火烧圆明园,在视觉及听觉的刺激下,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英法联军当年野蛮、残暴的行径。几次资料的出示,缩短了时空距离,让学生与文本更加亲近,让学生真正理解圆明园的毁灭。

会说话的文字 能行走的板书

这堂课的板书是流动的文字,而这文字的增加恰恰反映出整个新颖流畅的教学过程。当师生共读到英法联军的暴行时,窦老师在原有的板书“有….也有….”、“不仅有….还有….”基础上,通过增字的方法改成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一边板书,一边与生共同朗读圆明园昔日盛大景观的毁灭。手口结合,通过“有”到“没有”的鲜明对比,给学生以强劲的视觉冲击力。经过寥寥几字的增添,学生跟着老师流动行走的板书,痛惜之情、愤怒之情在朗读声中尽显。

不仅如此,窦老师还在板书的课题上做文章,当师问生“圆明园的毁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她在板书的课题后面加上标点符号----问号,如此顺利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回答圆明园毁灭的是文化时,窦老师反馈: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与此同时在事先已经生成的板书“文化”后画上重而有力的感叹号。瞧,这堂课的板书,不仅是文字,就是标点符号也富有内涵,充满了生命力,从疑问到肯定,文本内涵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一个又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又一个字的增加,将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发人深思的情境当中,而后学生的朗读自然是掷地有声。

篇14: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400字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园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两个多世纪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火放火连烧三天三夜.现在圆明园内是一片狼迹。

每当我凝视着徐徐上升的国旗时,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圆明园被毁灭的这一情景。侵略者那颗可恶的心把中国圆明园内的艺术结晶毁于一旦!但是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怎么也阻止不了他们,毕竟园内有我们中国人的心血和奇珍异宝啊!清朝政府的大官们只知道吃、喝、玩、乐。如,他们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衣服穿的是上等布料,也是很花银子的。可是他们知道,自己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下来的银子,大官们居然心安理得!他们根本没理会老百姓过的好不好,所以,当时我国只有挨打和欺负的份儿!面对着圆明园一片片断粮残柱,我的内心淌着泪水,心情沉重地“触摸”她每一处伤痕,感受历史的悲恸。

上一篇:语文教学目标的反思下一篇:党支部对照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