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

2024-04-11

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精选8篇)

篇1: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演歌唱。

教学难点: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多种演奏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

2、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导言。

2、表演《理发师》

(1) 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 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3、编创与活动:

(1)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 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3) 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三、结束部分:

小结。

课题:巧巧手 课时:14――1

教学目标:1、认识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2、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篇2: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

课堂实录片段

探究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大胆的创新,打开学生的思维,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以下是我设计的探究环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大队委成立后,想在学校成立校园小巧手社团,听说他们要在我们当中招聘一部分人才呢。“大家伙想参加吗?” 师:“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擂台赛的要求和规则。【课件出示擂台赛的要求】

利用环保社提供“百保箱”内的各类材料来进行工艺制作,通过大家的巧手来制作,谁能将它们赋予更新更美的生命,谁就将获胜,即获得“巧巧手的荣誉称号和精美礼品一份。

比赛过程中共有“三关”,必须闯过前两关后才能进入第三关。第一关师比眼力。第二关是比口才。顺利通过前两关就能进入“第三关”:手工能力设计关

二、通过闯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我们的闯关开始。首先进行第一关:比眼力。

请你根据交流提示仔细,带着自己的思考认真观看微视频。【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通过观看微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观看微视频,你发现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展开想象的方法了吗? 【播放微视频】

师:视频播放完毕,请小组长组织组员围绕交流提示进行讨论交流,一会儿我们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展示汇报。

小组交流讨论,师巡回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师随机抽取小组进行展示汇报: 第四小组,组长一名,组员三名

组长:我是四组的组长,首先由我来进行汇报。通过刚才观看微视频我们了解到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铅笔屑,它的边缘是波浪形的,我们就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做成狮子的鬃毛。

组员一:我来补充一下组长的发言,刚才他说的这个铅笔屑做成狮子是利用材料的外形展开的想象,是一种想象方法。

组员二和组员三:我们同意,其他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美术学科“生本课堂”教学案例

生1举手,学生示意他回答:我补充一下,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材料的色彩和样子展开的想象。

师:纠正“样子”更确切的表述是 “肌理” 师:还有补充吗?生:没有了 全体学生给与掌声鼓励,四组回座位。第二关:比口才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观察你们百宝箱中搜集到的材料,结合提示进行思考,时间2分钟:

(1)百宝箱里有哪些材料?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想用它做什么呢?(2)根据这些材料的特点你想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制作呢?

学生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准备了毛线,它一根根很细,我想用它来做一个小孩的头发,我打算先画一个小孩的头,然后剪成一根根的用白胶粘上。

生2:我准备了很多豆子和开心果皮,我想学习视频上的方法用豆子来拼贴一个向日葵,用开心果皮做枝干和叶子。

师:你们说的真棒,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根据它们外形和肌理等不同的特点来灵活的运用就能制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看看老师的作品?(通过三幅画帮助学生了解创作步骤)生:想

我有一个朋友她很喜欢荷花,我想为她做一幅荷花图,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用铅笔在纸面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构图,这样荷花、荷叶的位置就清楚了。(出示第一幅)

然后根据荷花的特点,我选择用粉色的皱纹纸片进行了裁剪和粘贴,为了让花显得更加丰富,我还用玫红色的皱纹纸进行了点缀。我用淡绿色的皱纹纸片粘贴了荷叶,又用深绿色的皱纹纸搓成长条粘贴了叶脉(出示第二幅)

画面感觉有点空,所以我又用瓜子皮在上方粘贴了两只小蜻蜓。(出示第三幅)出示创作步骤:

1、根据需要进行构思,并简单进行构图。

2、根据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利用材料的不同特征。

3、整体观察,完成画面。

整体观察画面,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完成画面

进入第三关:

篇3: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

以办学思想为指针引领学校发展

她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 确立了学校“以人为本, 优化创新, 服务育人,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办学理念, 又把“让正心小学成为学生全面展的起点, 教师职业进步的平台,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作为学校愿景, 把王克昌先生为学校题写的校训———“心正, 业精, 体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确定了“文化熏陶参与发展”的办学特色和“让正心小学成为东丽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5年发展目标。

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环境

面对脏、乱、差的学校校园环境, 她多方筹措资金, 精心设计方案, 别具匠心地打造了园林式的校园环境。

为了打造学校文化环境特色, 她确定了“秉承历史, 挖掘潜力, 发挥强项”的工作思路。挖掘校本资源, 重建了代表学校特殊文化传承的学校纪念馆、王克昌纪念馆和克昌图书馆, 在秉承历史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学校文化, 提升了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锻造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面对师资薄弱的教师队伍, 她勇敢地选择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思路。她制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设计培养目标, 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 采取师徒结对子、专家指导、多形式培训、校本研修、师德教育等多种形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骨干教师得到锻炼与培养。近5年来, 她培养了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4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6名校级骨干教师, 1名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1人评为东丽区德业双馨十佳标兵, 8人评为校、区级优秀教师, 有60余篇论文在国家、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她在稳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 她推出了提高常态课工作效率的思路。学校编印了《正心小学学校管理手册》, 规章制度齐全, 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在工作中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每月每学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密切关注“常态课”, 她几乎每天推门听课、跟踪听课, 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跟踪与指导。特别是她每学期组织的“正心杯教学研究月”活动, 教师参与率100%。几年来,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各项工作站在了全区的前列。2009年毕业班考试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学校多次评为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和教学成绩进步学校。

篇4:妙思与巧手建构美术世界

关键词 小学美术;奇思妙想;动手

“高分低能”是我们对中国式教育方式的一种评价,也是对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迫切需要学校教育解决的问题。小学美术教学一方面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践成果,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用表扬保护学生的想象能力

无论是物质表扬还是精神表扬,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用表扬保护学生的联想能力,实际上就是保护美术课堂的活力和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在设计、绘画、造型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结合现实生活经验构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包含着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肯定学生、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真诚的对待自己。首先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大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氛围过度紧张,学生们的思路就会受到限制,不敢畅所欲言。其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尊重。最后对学生提出的想法以及学生根据个人的联想构思而成的作品,教师要多从正面进行评价。

对小学生而言,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美术课程又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这些奇思妙想制作相应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将妙思和动手能力结和起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优化自己的作品。这个思而做、做而思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和创新精神的个体。

二、用活动激发学生动手的主动性

学是学生的天职,而玩是学生的天性,美术教师如果找到学和玩的衔接点,将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动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美术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美术教师要利用美术课程的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动手能力。

美术教师既可以采用传统的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适应时代潮流,开展形式新颖的美术活动,如手工制作和旧物改造。旧物改造实际上就是废物利用,顺应了现代人倡导低碳生活的历史潮流,变废为宝,同时也减轻了家长购买各种各样材料的负担。刚开始开展旧物改造的活动时,学生们的兴致寥寥,在他们看来,如果有需要的话直接购买就可以了,但是当老师拿出用废纸制作的形态多姿的小鸟、用荧光笔装饰的鞋子、用饮料瓶改装的青蛙收藏盒、创意灯笼、花盆托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开始思索如何将自己身边的废物改造成有趣的玩具、日用品等。在以后的活动中,学生们对废物改造的热情空前高涨,每一次活动都会出现各种精致的造型作品,看着学生们乐此不疲的进行旧物改造,给老师和同学带来惊喜时,教师便可以发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在无形中提高了不少。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开展旧物改造活动时,必须要设定相应的主题,如废纸改造、饮料品改造、旧衣服改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三、用成就感培养学生动手的兴趣

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转化为动手的能力,必须要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成就感。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多进行鼓励,肯定他们在美术在绘画和造型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发掘作品的优点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其次对那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如优秀的绘画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参加市区的绘画比赛,而一些构思奇妙、想象大胆的造型,教师既可以摆放在教室里面作为装饰品,同时也可以将这些作品拍照,发到网上请大家评一评,也可以结集复印,放到图书角供大家浏览。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短信互动的方式与学生的父母沟通,让他们多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更加自信,也更加愿意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表现,促进了学生的构思向现实成果的转化。

物质利益的获得诚然能激励人奋发向上,一朵小红花、一颗星这种外在的奖励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动手的愿望,然而这种激励机制不能够长久,一旦学生进入高年级,他们便对这种奖励方式产生懈怠情绪,而成就感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会越来越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鉴于人的这种心理需要机制,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成就感,促进他们将妙思转化为富有创造力的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联想能力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反而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趋于减退,这是需要我们尤其是教师反思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这些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肯定学生、赞赏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保护一个民族创新的动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联想付诸行动,培养其良好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生活有质量,巧手有作为——浅谈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几点做法[J].青春岁月,2012(10).

[2]王茜.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學[J].学周刊:A,2012(8).

篇5:幼儿园美术巧巧手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手指小肌肉灵活性,能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喜欢用折、剪、粘、拼、捏、穿、画等手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造。

2、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懂得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体验做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3、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不争抢玩具,不影响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4、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大胆评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内容及材料:

1、纸工组: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纸杯、浆糊、双面胶等;

2、泥工组:提供橡皮泥、粘土等;

3、拼图组:提供各种几何图形等;

4、绘画组:提供画笔、画纸、颜料、纸盘等;

5、编织组:提供各种编织水果和编织鱼以及编织长条等;

6、系带组:提供拖鞋、纸绳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的“巧巧手美工坊”正式开工啦!我们“巧巧手美工坊”共有纸工、泥工、拼图、绘画、编织、系带六个小组,需要大量心灵手巧的美工师,欢迎大家积极参加。我们的口号是:巧巧手,手儿巧,做美工,实在好,挣了钱,买烧烤。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活动。

师:你今天想去什么小组?怎么玩?

(二)师幼共同提出游戏要求。

1、根据小组人数自主选择小组活动,每组最多不超过4人。

2、活动时专心操作、探索,遇到问题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如果不懂再向其他小朋友或老师请教。

3、活动的`时候不争、不抢玩具,不影响他人,爱护玩具。

(三)幼儿自主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各小组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4、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四)展示幼儿作品,师生评价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要求幼儿分组展示,摆放整齐。

2、师生共同评价幼儿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教师小结激励。

篇6:《巧巧手》教案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理发师》、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的愉快,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使学生在音乐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3、通过编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对艺术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唱唱、听听、做做中感受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随歌曲《粉刷匠》,做韵律活动。出示课件1)

二、新课教学。

(一)新歌学习------《理发师》

导入语:刚才,小朋友们把房子刷得这么漂亮,想不想进去看看呀?(出示课件2)

1、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人们在干什么?(出示课件3)

2、师:帮我们理发的师傅叫什么呀?(理发师)

3、师:理发师今天为我们带来一首有趣的歌曲,请听。(出示课件4 “理发师范唱”)

4、师: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5、师:(出示响板)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声音怎样?这么好听的声音,让我们随它的节奏读歌词。

6、第一遍有感情朗读歌词;第二遍边做动作边读歌词。

7、师:彭老师也当了一回理发师,想不想看看彭老师是怎样当理发师的?(出示课件5 “老师当理发师录像”)

8、师:相信你们当理发师可以比彭老师做得更好。

9、请个别同学表演理发师、顾客。

10、请全班同学边演唱边做理发师和顾客的动作。

(二)聆听欣赏音乐

导入语:同学们刚才的表演棒极了,老师想奖励你们一个故事。(出示课件6 “故事 能干的小帮手”)

1、师:故事好听吗?三只小白兔都做了什么?

2、师:你们平时用自己的双手做什么?

3、师:我们的小手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你觉得你有一双怎样的手?(勤劳、灵巧、……的手)

4、&nbs

p; 聆听一首歌曲,歌曲唱出我们有一双怎样的手?(出示课件7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MTV)

5、师:为什么说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呢?(自己事情自己做……)

三、歌曲拓展。

导入语:小朋友们喜欢你们这双可爱的、万能的手吗?想不想把它画下来?(想)

1、学习怎样画手。(出示课件8)

2、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纸,请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小小手画下来,并给它装饰,看哪个小组画得又快又好!

要求: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在同一张纸上画下自己的小手。学生边聆听歌曲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边画画。

小结:展示每个小组的画,评比。

篇7:巧巧手小学美术教案

《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孩子们在美工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形状、性能、功用逐步熟悉,不但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使获得的知识得到迁移应用。孩子们创造性思维通过手工操作变成了形象的实物,这些稚拙的美工作品可说是孩子智慧的结晶。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手指小肌肉灵活性,能正确使用多种手工工具和材料,喜欢用折、剪、粘、拼、捏、穿、画等手工方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造。

2、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懂得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体验做中学、学中玩的快乐。

3、能在各种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加活动,和同伴共同协商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懂得体谅别人,不争抢玩具,不影响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4、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大胆评价,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内容及材料:

1、纸工组:提供彩色手工纸、剪刀、纸杯、浆糊、双面胶等;

2、泥工组:提供橡皮泥、粘土等;

3、拼图组:提供各种几何图形等;

4、绘画组:提供画笔、画纸、颜料、纸盘等;

5、编织组:提供各种编织水果和编织鱼以及编织长条等;

6、系带组:提供拖鞋、纸绳等。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的“巧巧手美工坊”正式开工啦!我们“巧巧手美工坊”共有纸工、泥工、拼图、绘画、编织、系带六个小组,需要大量心灵手巧的美工师,欢迎大家积极参加。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我们的口号是:巧巧手,手儿巧,做美工,实在好,挣了钱,买烧烤。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小组活动。

师:你今天想去什么小组?怎么玩?

(二)师幼共同提出游戏要求。

1、根据小组人数自主选择小组活动,每组最多不超过4人。

2、活动时专心操作、探索,遇到问题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如果不懂再向其他小朋友或老师请教。

3、活动的时候不争、不抢玩具,不影响他人,爱护玩具。

(三)幼儿自主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各小组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4、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四)展示幼儿作品,师生评价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要求幼儿分组展示,摆放整齐。

2、师生共同评价幼儿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教师小结激励。

3、用幼儿的作品布置美工区《巧巧手》。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篇8:巧手·放手·帮手

主观:

执教老师自身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缺乏对所任教学科的全面认知。老师们往往习惯以书面纸笔的考试评价代替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易于反馈, 方便操作。而过程性的评价占用的精力多, 耗费的时间长, 有时结果还不明显。加之学校对品生、品社的评价没有特别的关注, 所以很多老师们都选择了以道德认识代替道德行为, 忽视了知行统一, 造成我们的学生在试卷上一片“真善美”, 而生活中却是一番“假大空”, 这样的评价很难对教学起到诊断和调节的作用, 更难以对学生起到强调和教育的功能, 久而久之, 学生的热情被打击, 兴趣被磨灭, 这样的恶性循环又表现在课堂上不会“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客观: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校不属于核心课程, 无论领导的重视程度、师资的配置, 还是家长的关注都与核心课程语数英有着一定的差距。多数品生、品社教师都是语文教师兼任, 语文教学自然成了老师们的主要任务;或者是年龄较大的, 从核心课程上退下来的老师担任, 年龄的差距, 思想的落后, 体力的衰减, 这些都造成了老师本身对于所任教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对如何实施有效评价研究不够, 所以就无从下手, 而书面纸笔考试, 简单易行, 周围的老师大都也这么操作, 于是将错就错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另外, 孩子往往根据大人的表现作出自己对事情的判断, 大人都关注语数英, 往往都以语数英的掌握程度和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依据, 造成孩子的精力也都放在了语数英, 对所学的品生、品社课程不关注, 对开展的评价欠缺重视。

仔细研读《标准》, 我们发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分优劣、没有筛选性, 评价是为了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 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 评价关注与评价一个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 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以此为基础, 教师可以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帮助儿童不断积累成功体验, 健康、自信地成长。因此, 我认为在教学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借一双巧手, 事半功倍

蛮干只会耗费精力, 但是巧干却可以事半功倍。老师们可以换一种思路, 将复杂的学生不喜欢的评价方式, 变化他们乐于接受的、易于操作的实践, 用此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比如在教学《安全的生活》这个单元时, 根据《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提出的第8条:使用玩具、设备进行活动时, 遵守规则, 注意安全;第9条: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 避免意外伤害;第10条: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基于课程标准, 我设计了一份“大眼睛在发现”“小精灵在思考”的作业, 请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去发现学校、家庭、社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用童眼观察周围有可能发生的危险, 并用童心去思考怎么避免这些危险, 有什么好的办法。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学生将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并且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世界, 有些是不被我们成人所意识到的, 他们的发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我们在小组中由组长主持, 组员共同参与投票, 评出了“最佳发现奖”“最佳创意奖”“最具慧眼奖”, 每个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了, 收获了,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 受到了教育。因此, 及时跟进的奖励措施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也是对他们认真付出的肯定。我想, 这样的评价是可以发挥它的效果的。

再比如《爱在身边》一课, 我们的学生往往都是通过头脑中的想象、电脑上的画面、作文中的摘抄, 去认识我们的动物朋友。但是, 对动物的习性、特点未必真的认识,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调查了解到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 而每年有很多学生买“小鸡”“小鸭”养着玩, 如果能结合这个活动, 设计有效的评价就是一举两得了。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 我开展了《我做鸡妈妈》的活动, 试图让学生认识到, 我买到的不仅仅是一只小鸡, 而是一个生命, 我领养了它, 就要对它负责任。用“妈妈”的头衔, 唤醒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他们不会因为没有了开始的新鲜劲就置之不理了, 他们也更加仔细地观察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写下养育日记, 在自己的博客上传“宝宝”的照片。整个过程是轻松、快乐、愉悦的, 孩子的收获确实多方面。所以, 在《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提到的第1条:做事认真负责, 有始有终;第4条: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第8条:爱护动植物。这几条规定的目标与精神都在有效的评价中得到落实。

二、试一下放手, 海阔天空

在日常教学中, 兼任课程多、工作任务重是老师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既然不可改变, 就要想办法适应, 并且想出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去应对。对于大多数品生、品社教师, 即便不是语文教师兼职, 也是要一人教很多个平行班, 学生人数众多, 仅仅靠教师自己的力量去实施评价并及时反馈, 难免力不从心。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适当地放一放, 相信并培养学生的力量, 还孩子一片海阔天空, 让他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评是有效的解决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之间互评, 比如在教学《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生活》时, 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简报, 由学生之间互评, 互评的过程中, 相互了解了不同的内容, 丰富了知识。定期的资料库、成长袋展览也可以由学生独立进行。另外, 到生活中去尝试、去调查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在教学“烫伤后的处理”这个片段时,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了烫伤后要及时用凉水冲洗, 给表面皮肤降温。但是, 学生真的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了吗?我设计了一个小环节, 请学生回家去调查还有哪些处理烫伤的方式?第二节课, 学生的收获颇多, 有的说用酱油, 用牙膏, 用香油, 用醋等等。随即, 请学生自己展开辩论。在激辩中, 他们知道了很多常见的做法不一定科学, 烫伤后如果涂抹了这些东西, 反而不利于皮肤散热。利用辩论的方式, 也有效开展了评价, 了解了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 是否会活学活用。

三、寻一群帮手, 共享成长

孩子的成长环境不是孤立的,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密切配合。有效的教学评价需要社会和家长参与, 尤其是我们的家长, 他们应该成为我们的得力帮手, 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 既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又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例如, 我们每年的校园吉尼斯大赛, 倡导“大家不同, 大家都好”。大赛为每个孩子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让他们“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 高兴地、愉快地学;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学习发现和欣赏自己的、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这些都落实了《标准》。另外, 家长都是我们的特邀嘉宾, 这样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 可以解决评委不够、教师紧张的问题;第二, 可以让孩子的热情高涨, 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认可和表扬;第三, 在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引导家长将眼光不仅盯在结果上, 更应该看重孩子参与的过程, 成长过程。因此, 只有家长与我们的认同保持一致, 我们的教育才能产生大的效益。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教育, 尤其是品德教育是我们品生、品社学科的重要任务, 而品德的形成从来就不是靠一纸试卷就可以实现的, 只有我们基于每个孩子的基础出发, 关注知行统一, 精巧设计, 适度放手, 合作分享, 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让孩子们在海阔天空中幸福成长。

摘要:仔细研读《标准》, 我们发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分优劣、没有筛选性, 评价是为了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 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 评价关注与评价一个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 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以此为基础, 教师可以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帮助儿童不断积累成功体验, 健康、自信地成长。

上一篇:农村题材微电影 (岁月如痕)下一篇:换届督导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