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四化”建设规划

2024-07-18

学校“四化”建设规划(通用6篇)

篇1:学校“四化”建设规划

2015年学校“四化”建设计划

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我校认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文明建校,以创建市文明学校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继续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四化工程”,大力开展丰所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四化”建设实施富多彩的校园课余活动。方案

一、计划制订的基础

1、成立各部门共同协作的组织机构。

2、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能自觉渗透“四化”知识。

3、面向学校、社会积极宣传“四化”科学知识,师生“四化”意识较强。

4、扩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的层面,培养学生惜绿、护绿、建绿意识。

二、我校的“四化“内容及实行要求:

1、要求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布局合理,富有教育意义;

2、有校训、校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等,在醒目位置有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名人名言及励志性语言等,教室内有标准国旗;

3、保证常规教育阵地齐全(宣传橱窗、黑板报、图书阅览室等),并能正常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4、要求教室、教师办公室布置整洁美观,符合育人要求,食堂卫生清洁,师生用餐秩序良好,学生宿舍管理规范有序,宿舍文化特色鲜明且积极向上。

5、要把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纳入教学计划,有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注重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机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学;

6、注重积累和保存各类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的档案资料,定期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办法;

7、对品德较差的学生不歧视,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团员均有重点帮教的学生对象,帮教有具体的计划、记录、分析与措施;

8、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倡导自尊、自爱、自护、自立、自强,学生无因心理异常而引发严重后果等的现象。

9、要有升降国旗制度、全员育人制度、时政教育制度、法制教育制度社会实践制度、文明班级奖励制度、优秀师生表彰制度、重大纪念日教育制度及班、团、队会议制度;

10、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正常开展。

四、保障措施

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基本、综合和有效的介质。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唤起人们爱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使人类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为了实施环境教育这一可持续战略目标,在我校“四化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条件,使四化教育真正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让我校的环境特色教育更具光彩,让师生的生存环境更为和谐。

篇2:学校“四化”建设规划

作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建设指导意见》为理论依据,进一步深化实施作业改革。要求教师要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和完善作业库,编制解释性强、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作业,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和教学的有效性,并扎实进行作业批改、方式、规范、讲评的研究,使作业成为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施原则

1.创新性原则:进行作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的作业开发和建设首先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在学生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上,要考虑到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到对其他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系统性原则:所收集的作业是一个包括书面作业、学科探究作业、课堂活动作业、学校实践探究作业等在内的综合体。

篇3:学校“四化”建设规划

性,教师行为的本质是人类行为本质的反映。体育教师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因变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自然的、含蓄的。现代体育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的自我存在,即让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行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氛围及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变通地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

2.2有关教师领导行为的概念及类型

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39年勒温(K.Lewin)及其同事的领导行为经典实验。他们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行为划分成民主型(Democracy)、权威型(Authoritarian)和放任型(Laissez-faire)。国内的研究将教师视为领导的还很少。领导方式是指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扬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R.Likert)将集权型分为强硬集权型和仁慈集权型。陈振华在美国学校的三种课堂管理风格述要中,将教师的领导方式按其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分为教师低度控制、教师中度控制和教师高度控制。这种划分并不完全合乎教师领导行为的实际。从这三种称呼本身看,它明显含有相当的主观褒贬色彩。孙启民认为,给教师领导行为分类,应该客观一些,力求合乎实际,尽量避免主观色彩,以使之有说服力,让人能够接受,并对人们有指导意义。

3.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现状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称为体育教师领导行为。体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水平,体育教师的水平又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领导行为上。传统观念强调教师的权力和职位,而行为科学强调教师的心理影响力,强调激励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自觉行动。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教学活动中的非教学性因素的投入,这是一个趋势。

4.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结构

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作用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它表现为对事和对人两个方面。对事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工作行为;对人发生的领导行为是关系行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两种行为既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工作行为是指教师以体育教学为中心,建立目标、计划、实施方案、控制调节手段及检查评定等活动。关系行为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心理、情感上建立的相互沟通。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体察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关系行为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教育管理上。

5.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评价的研究

张予东在美国布拉克和莫顿提出的“管理方格图”的基础上,改制了一个体育教师行为的方格图,用以区别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及进行评价。方格图以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为两个维度。

体育场地的不同需求,我们有必要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回顾我国的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体育锻炼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在清末的近代教育中,才开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其内容主要是仿照日本和德国的兵式操教育,对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美

台湾师范大学吴武典教授编制了“教师领导行为问卷”,此问卷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三个维度,即民主、权威和放任,以各维度的得分高低来评价教师领导行为的类型。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领导行为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的领导对象就是教育对象,被领导者即被教育者比较幼稚,不够成熟,正处在身心发展中,这就和其他行业领导对象为成人有明显区别。教师对学生的领导旨在使其得到各方面的一般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和其他行业旨在使被领导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工作任务不同。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看,教师把被领导者看作有积极主动性同时又是被塑造和改造的对象,教师的责任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其他行业中领导者之于被领导者一般只在于指挥、安排和协调。

目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缺陷,如对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的定义和分类都不够明确,缺乏具可操作性的标准测量指标,多为横断面实证研究。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会也不可能存在着适应一切情况的固定的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学生行为成熟度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改进目前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扩展对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开展设计科学严谨的前瞻性研究。

参考文献:

[3]谢光,王建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贾荣固.讲学、导学与教学———教师主导行为三种类型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1,01.

[5]李森.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S1).

[6]王刚.行为管理在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工作评估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1999,(04).

[7]朱林华.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行为[J].安徽体育科技,2000,(04).

[8]唐成,徐玖平.基于效用序数论体育消费者行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3).

[9]周次保,李莉,体育教师行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5).

[10]唐松林.教师行为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国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影响逐渐加大,校园规划中开始正式列入体育场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发展和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也由传统的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的方向转化,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贯穿在整个校园生活的全过程之中。学校体育设施不仅要满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日常锻炼需要,还要满足社会及周边资源共享的需求。

二、学校体育场馆规划要符合学校整体规划

1. 学校体育场馆在整体规划分区中的设置。

校园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校园,往往相当于一座小城镇,内容繁杂、功能复杂,又有自身的运营特点。为了使用和管理上的方便,校园通常会按使用功能的不同特点,将有关建筑及设施相对集中,形成几个区域,各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另外,根据学校的规模、办学条件的不同,其分区的设置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和后勤服务区。大中型校园还应有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有利于为师生提供一片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相对集中的绿化区既可以作为教学区与体育运动区之间的隔离带,又可以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用地的预留地。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学生来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学校体育场馆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任务,而是有着更深的、潜在的素质教育在里面。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经常乃至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应在不影响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使体育场地尽量靠近学生生活区一侧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中着重考虑。

2. 校体育场馆的选址布局要合理。

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体育运动区与师生特别是与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据统计,校园中设施利用率最高、吸引学生最多的一是图书馆,二是体育场馆。因此,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选址布局一定要合理。在校园规划中,体育场地的规划不宜靠近教学区,以避免体育噪声和灰尘对教学的干扰;体育场地宜靠近学生生活区,便于学生上体育课或课外锻炼活动及更换衣服。美国的大学曾做过调查:在同一所大学内,各个非教学用的体育馆学生的利用率和体育馆与学生宿舍的距离成反比,这说明体育场馆与学生生活区越接近,就越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经常的体育活动不是因为强制,而是因为体育环境的诱导和距离的便捷,并因此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除此之外,体育运动区位置的选定与布局还要考虑因学校不同的地形、地貌而有所不同,在设计中要统筹兼顾;在规划的位置上也需注意,避免学生因上下课抄近道、穿行场地而造成对场地的破坏。另外,为了强化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中必须保证体育用地的额定面积。

3. 学校体育场地规划要美观和谐。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要美观和谐,要符合学校教学及社会的需求。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发展战略中,应该提前制定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便于根据学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或根据不同战略特点逐步实施,尽量使美观大方的体育场地为学校整体建设增添亮色。另外,学校自然体育设施的规划要与学校的景观绿化工程接轨,在新建或将建的学校绿地中增加体育功能,既为师生提供环境优美的休闲健身场所,也可以成为学校规划体育设施建设的预留空间。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不改动或少改动自然资源,在预留空间中,必须将体育休闲与其他功能考虑其中。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办学的特色等条件的不同,改建适合学校地势和学生体育活动的优美的自然体育环境,将原来功能单一的体育场馆改造成既有体育功能又有休闲娱乐的功能的复合型设施。

4. 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将体现多功能化及组合优化。

《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更多的体育场馆在学校中拔地而起。学校体育场馆的设计已不单单是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一个场所,更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一块有效阵地,除满足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外,还能为学校各类型的集会、报告会、文艺演出、演讲及演唱会、音乐会、招聘会等提供场所,其功能远远超出了体育活动的范畴。另外,在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各种不同功能使用要求的相互影响因素,寻求彼此的兼容性,并进行优化组合,切实提高不同使用功能在同一空间内的适用性,保证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效果。绝大多数的学校体育馆都有多功能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场馆功能的优化组合外,注重考虑场馆的照明和声学设计,并侧重考虑设计满足视听结合型的活动空间。

5.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注重与自然的结合。

学校体育场地的规划,根据学校地形、地貌的不同,要更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有的学校利用地形、地貌进行越野活动、登山活动,有的学校建立野外生存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利用自然的山体建立了攀岩场地,迎合了学生喜欢冒险、充满幻想和创造力的需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自然、爱护自然、享受自然的意识。

三、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建设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在保障教学、体育比赛需要外,要考虑支持群体、文艺、休闲、经贸等活动。相关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使校与校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场馆建设既体现特色,又互相兼顾,体现整体性特色。相邻学校之间最好秉承互补型的发展理念,形成系列化规模,能够满足各种需要,实现校与校之间的体育场地、场馆的资源共享,以避免低档次、功能单一的重复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规划在保证体育场馆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大胆开辟新馆的设计,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体育场馆的建设还要学习、借鉴外国、外地的先进经验,突出本学校的办学特色,符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要注重与社区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无疑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放眼世界各地,有的国家和地区在体育场地资源的规划、设置上,将社区场地与学校场地截然分开;有的国家和地区将社区与学校体育学校资源共享,已经形成社会系统,大大提高了体育场地的利用率,促进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目前我国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快解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是活化闲置体育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既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场地,又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社会影响,是一个双赢之举,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

篇4: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探析

关键词:智慧校园;评价指标;建设规划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展开。按照学校发展要求和江苏教育厅《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细则,对照各项指标与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自评,探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一、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办法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项目共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组织保障五个部分。评价指标共28大类170小项,评价总分值300分,达标分值240分。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1.硬件建设

目前,我校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成了覆盖全校基础网络,拥有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教学用计算机教室8间、电子阅览室4间;多媒体教室126套;智能录播教室二套;网管中心存储、服务器、防火墙、网络督察等保障设备齐全。

2.软件建设

我校近几年先后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校园综合管理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金蝶财务管理系统、银联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收费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网站、安防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水控电控系统、楼控系统等。

3.师生利用信息化的情况

多年来,通过各项培训,我校广大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上传教学文件等。部分教师能够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建设题库等。不足之处:一是开展网上教学、集体备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能力不足;二是视频、音频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三是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意愿和能力不强。

三、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打基础、建平台、抓应用、促发展”为方针,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目前亟待解决的有以下几点。

1.重硬轻软,利用率不高

我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统一的管理还不到位,采用的服务外包方式后服务还不够及时;现有的硬件利用率不够高、软件应用不充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滞后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应用系统建设推广滞后,特别是教学资源建设、师生应用方面相对滞后。

3.师生信息素养不够高

学校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虽然近几年参加校内外培训较多,但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学校教学、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我校自评分

1.师生发展

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分;教师发展(15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8.5分;校长领导力(10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7分。

2.应用服务

评价指标包括应用服务融合(30分)、评价细则13条、自评得分17分;其他略。

3.数字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数字场馆资源 (7分)、评价细则3条、自评得分0分;其他略。

4.基础设施

评价指标包括校园网络(13分)、评价细则12条、自评得分10.6分;其他略。

5.组织保障

机构队伍(8分)、评价细则4条、自评得分5分;其他略。

五、达标建设所需时间

根据自评情况,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自评分为138分,距离合格分数240分还有一定差距,在资金有保证的情况下,完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大部分指标可在1~2年内完成,有关物联网项目等的完成时间约需3年。

六、 建设基本原则

智慧校园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要统筹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二是分步实施,从软硬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分步实施、逐项推进;三是以应用驱动,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重点推进教育应用系统和教学信息资源库、学校信息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尽快发挥作用。

七、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突出“师生参与教学应用、全员体验智能管理”的理念,以数据中心建设和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系统应用为核心,以规章制度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全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和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2.具体建设目标

(1)在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

(2)完善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

(3)启动全校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建设个人信息门户平台,完善OA系统;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实施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4) 推进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数字图书馆资源,完善数据中心虚拟化扩展及云平台建设。

(5)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全校网络行政管理、网上教育管理、教学、科研、实训等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以信息化促进学校建设现代化。

(6)加强消防、安防、食堂消费、后勤服务等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7)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同时,积极开展信息化讲座、培训、师生互动等活动。

(8)根据学校升格发展需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八、实施计划

1.完善数字校园建设(2016年)

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与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OA系统的应用;完善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

2.数据中心建设(2017年)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建设。逐步完善规章制度、经费预算和使用制度、运维管理办法等,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

3.努力实现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

逐步落实各应用系统,通过调试、培训、运行推广各应用系统。

4.完善智慧校园建设(2019年~2020年)

智慧校园建设没有终点,学校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智慧校园的建设。

九、 政策保障与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总体规划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2.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信息化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的需要,落实领导职责,确保任务和项目落到实处;逐步在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力度,并建立信息安全的监管制度,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注重队伍建设

加大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教师团队、服务队伍的建设力度,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检查和指导,并建立评估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观摩展评、教学软件征集评比等活动。

十、结束语

篇5:学校师德建设规划

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十一世纪需要教师不但要有更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更优秀的人格魅力。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把师德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把“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活动的重点放在强化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学识学风的培养上,将调整师生关系转变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结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把师德建设的各项规定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学识学风影响和带动学生发展。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1、全体教师采取每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并在工作中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认真及时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关心国内外重大新闻,建立政治学习笔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2、突出抓好职业道德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树立高尚的品格。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民道德纲要》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使教师们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切实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不但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加重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学会赏识教育、平等教育、学会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主要学习篇目有教育部基教司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新形式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等。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落实到行动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促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树立“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引导教师敬业奉献,促进学生发展,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积极开展“树良好教师形象”活动,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并能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

2、本学年围绕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立高尚师德,争文明教师——八对八讲”活动,即对自己要讲道德,对学生要讲爱心,对同志要讲友情,对工作要讲责任,对教学要讲质量,对事业要讲奉献,对社会要讲公德,对祖国要讲贡献。

3、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中小学教师用语“十提倡”》等。“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邪教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以及其他娱乐活动;⑥不准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⑦不准训斥、指责和羞辱学生家长;⑧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摊派读物及推销商品;⑨不准赌博、酗酒以及说脏话;⑩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留怪发型。“十提倡”即①“你真聪明,真能干”;②“你真可爱,真活泼”;③“你还有什么样问题?”;④“你的问题一定能解决”;⑤“别着急,慢慢说”;⑥“别灰心,再来一次”;⑦“看到你进步,真高兴”;⑧“今天,你做得很好”;⑨“相信你,一定行”;⑩“通过努力你一定能成功”。学校将有关规定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4、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 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 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 要求教师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4)正师风 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5)练师能 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5、我校将结合“八对八讲”、“五师”教育工程和“十不准”、“十提倡”活动,举行一次“爱与责任”演讲比赛,及“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和“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师德征文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一言一行展风范”活动,学年末评选乡级文明教师,以培植推广先进典型,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三、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我校要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考核等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四、展示学校风采,扩大教育的影响。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心学校网站以及各宣传阵地,开通信息渠道,大力宣扬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设立学校师德建设过招平台。各校要鼓励教师多发信息报道,展示学校风采,展示教师师德风采,扩大我们新兴中学教育的影响。天山中心小学师德建设工作总结

为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学师德新规范,塑师德新形象”学习活动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我校自开学以来,认真开展了这一活动。现就我校一学期来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求上进

学校为做到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专用的“师德学习笔记本”,以供学习之用。

(1)坚持周日例会这个固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学习。主要形式是观看师德培训光碟。本学期的集中学习几乎是每周一次,从不间断。

(2)坚持形式灵活的个人自学。材料统一印发,学习分散进行。主要是学习与师德相关方面的材料,内容主要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名人和教育家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述;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等。

(3)坚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借此机会倡导并要求全体教师写作至少一篇“师德体会”或“师德论文”。学校装订成册,以便相互学习之用。这样既有促进的意义,又有学习的效果。

二、抓重点,求实效

在抓师德教育的过程中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是我们工作的作风。

(一)职能组齐抓共管,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我校成立了师德学习领导小组,在其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切实落实师德规范,确保师德学习不断深入开展。行政领导班子着重抓好建章立制、考核奖惩、强化管理;教研组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寓师德教育于活动之中。

(二)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我校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水平考核,开展师德反思活动。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校综评等相结合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以及分流到教学点挂钩。

(三)把脉问病,对症下药。

我们在深入分析了解教师师德表现和思想情况后,结合我校实际,采用灵活多样而又见实效的活动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务必让教师能够躬亲自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不断提炼出良好的品性,提高自己的德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首先,我们出台了“教师文明用语”等,使广大教师精心执教,科学育人,教有准绳。学校还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工作。

第二,充分发挥师德模范和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教师的团结合作意识,弘扬正气,让良好的师德精神更深入人心,充裕校园。

第三,激活内因。师德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相互统一的结果。外在规范和教育要求是师德建设的外因,教师被动地遵从而不深入去触及自身的思想和观念,这种师德建设是脆弱的,效果也是短暂的。要让师德规范变成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使教师视高尚师德为人生职业的必需,这其中的关键还要善用“成功激励机制”。学校应提供条件,让教师得到成功的满足。如校领导能及时对教师的闪光点予以肯定,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对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对学校有重大贡献的教研集体或个人,给予适时适当的精神奖励等等。以增强教师的荣誉感,激发其进取心。这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促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提升。这如同“点燃”了教师迈向目标的“内燃机”,学校的师德教育活动也就因此收到了实效。我校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充分说明,这种激活机制是可行的,奏效的。

三、抓权益,求稳定 管人要管心。我们在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要高于其他行业标准的同时,也在努力使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能得到鼓励和改善。因为,教师不是超人,只有在方方面面加强对教师的关心,才会使教师的德行高于常人,师德建设才会收到长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但在做强化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工作,还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关心教师的工作待遇、福利和生活情况,维护他们的应有权益,为他们排忧解难;开展文体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他们才会安心,才会努力去研究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去严格要求自己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行、德性,才会迸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首先,管理人文化、制度化。学校注重搞好班子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准;注重加强个人修养,以提高管理艺术;以较好的人格魅力影响教师,从而在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另外还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避免管理中主观随意等人为因素。

第二,奖惩分明。对在不同岗位上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分别设立多项的表彰评定:坚持每学期评定先进班主任;先进管理者、教研(备课)组长;优秀党员、先进教师等。职称评定、年终评优等都与教师的师德表现挂钩,让师德和能力皆优者得到荣誉和实惠。

第三、依法维权。让教师获得应有的权利:及时公开校务,维护教师对学校行政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关心女教职工,保障其各项合法权益(如三八慰问等);执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支持教师学历进修,保障教师外出学习。

第四、提供发展空间。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硬件的:优先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如办公室配备电脑,建设多媒体电教室,解决教师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的问题。软件的:任人唯贤,不屈才、不误才,使真正德能双馨的人才敬业乐业,爱校如家,发挥所长。

四、抓延伸,求深化。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大事,那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则成为教育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没有“厚德”,又何以“载道”呢?所以,在开展“学师德新规范,树师德新形象”活动中,我们树立了这样的理念:让德高才博者得到颂扬,而望重;让追求高尚者修有路径,而奋发;让品行欠佳者感受急迫,而觉悟;让德劣才疏者自觉无颜,而重生。务必使我校教师能以高尚的师德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当然,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信息时代又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新的出发点,重新构建师德的内容,使师德教育更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

我们天小现有教职员工59人,学生940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城镇小学。几年来,我校始终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并狠抓落实,结合本校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德师风建设活动。

我校通过规范引岗、转变职能、勤政廉政、提高效率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监督考核为抓手;以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切实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全体教职工在服务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为突破。现对我校开展“双建设”活动(主要是师德师风建设)作以下阶段性工作小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明确应当走在最前列。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上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使全校广大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历史使命。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创建文明行业,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同时,为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实施,我校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表,力求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三、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为人师表良好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几年来,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造就和形成了一支叫得响,过得硬的教职工队伍。我们要求全校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具体做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以身作则,作为一名教师,要“衣着定位”,让学生无时无刻受到审美教育。要自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不断完善自我,主动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

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我校制定了完善教师自我的“五种精神”和“四种能力”。一是要具备“五种精神”:即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协作精神;二是要要具备“四种能力”:要有科研能力、再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评价能力。通过这“五种精神”和“四种能力”的培养,使每位教师都能不断完善自我,主动迎接新世纪教育挑战。

五、创设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师能建设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根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1、组织每个教职员工读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规范》中的八条严格要求自己,并开展互学互比和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学习师德标兵”一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德育工作者包全杰、模范教师徐爱惠、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魏书生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给我校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发了教师们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2、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师能”演讲赛

全校23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燃文明之火,铸青春师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他们以“我自豪,我是一名教师”、“让爱绽放”、“耕耘”等为题,作了生动而又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各位青年教师都饱含深情,倾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校园里吹起“铸师魂、树师德”之风。

3、结对帮困助学一批“弱势”学生

对于学校中的“弱势”学生,我们始终把他们列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对象。开展“帮困扶贫,送温暖”活动,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校开展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特困学生结对子,与后进生手拉手活动。为了有效提高帮助后进生的工作效率,我们广泛开展了师生帮困,生生帮困活动。行政领导以身作则,每学期结对一名后进生,并要求作好帮困情况记录。班主任、党团员也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使每个后进生的帮困工作落实到专人。同时,在各班班内开展了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帮困工作,从学习上来帮助这些同学。这项帮困结对工作开展后,广大师生各显神通,有的老师对由于家庭经济差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首先从经济上予以直接的帮助;有的老师对行为习惯差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并在学习中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那些由于智力原因而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老师和同学们更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讲解、分析、辅导,直到弄懂为止。我校团结友爱、扶贫解困已成风气,广大师生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领导要慰问特困教师,教职工生病或遇灾困时,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到场探望、帮助、排忧解难。

六、开展“爱生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1、在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好老师”征文活动,让学生说自己身边老师的故事,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老师,努力学习。

2、出校报《春草报》,通过校报这个媒体,把学校开展的“师德师能”建设的情况进行报道,把在学校中涌现出来的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等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使活动能深入每个师生的心中。

七、建立考评机制和奖惩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是自评,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鞭策的目的;二是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合力;三是学生评,召开学生座谈会;四是家长评,最后做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五是学校评。奖优罚劣,弘扬正气,在操作中重奖励,轻惩罚,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进取精神。

八、师德师风建设结硕果

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结出可喜的成果:学校被评为“省示范小学”、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学校”、“德育示范校”、“先进集体”等称号,最近又以高分顺利通过督导考核验收。同时又涌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舍小家、为大家,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等优秀典型。在新近典型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工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树行业新风的良好局面。

回顾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在加强建设管理中不仅用“心”和“感情”来管理,更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来调动升华。

下阶段工作打算:

1、对前一阶段的工作作总结回顾,并努力改进前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

2、抓好特色性的工作。

3、广泛深入抓教育,建章立制强管理。

4、实施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文明行风的形成。

篇6: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镇江市关于《创建特色品牌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创新发展和优质发展,拓展教育发展新空间,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总体目标,决定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现就创建规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特色品牌创建为有效载体,坚持育人为本,重点突破,依据校情,尊重选择的工作策略,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推进教育改革,打造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素质教育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

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按三个阶段的创建思路梯次推进。初级阶段——申报特色项目,形成单项性特色。中级阶段——创建特色学校,即学校经过单项特色的拓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高级阶段——品牌学校,即学校将鲜明的办学风格拓展成与众不同的办学个性,形成整体性特色。

我校将开展以“善人”文化教育为主旨的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将“善人”文化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全员岗位育人为中心,形成以“善人”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管理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等,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我校创建特色品牌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创建工作的高级阶段,总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四、具体目标

1.2013年,个性化特色项目初具规模,并通过市级认定。全面展开区域性特色项目。

2.2014年,个性化特色项目形成特色,通过市级验收。

3.2015年,形成具有本校个性的独特的办学特色品牌,通过市级认定,创建为镇江市特色项目学校,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的办学个性,并在镇江乃至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为镇江市品牌学校。

通过特色品牌创建活动,使我校基本形成比较健全完备的特色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组织保障体系、课程及渗透体系、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品格、素养或技能等方面,能彰显学校特色教育的成效,素质教育得到扎实推进,逐步形成句容素质教育新品牌。

五、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践行先进的育人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 2.校本性原则。特色应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 3.实践性原则。特色建设要着眼于破解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难题、弱项、瓶颈,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团队管理、后勤管理之中贯穿特色教育 的思想、育人为本的理念。,并发展于学校。

⒋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致力于课改常规内容的做深做透。

⒌稳定性原则。办学个性化成果长期地显现、保持和发展,并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六、创建领域(一)文化特色

“善人”教育,是学校、教师及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文化追求。我们对“善人”教育理念的校本解读是:倡导学校每一个成员做一个善良的人,把善良作为人生发展的底色;做一个善学的人,把善学作为人生攀登的阶梯;做一个完善的人,把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境界。

(二)管理特色

将善人文化融入到常规管理之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善教”的教师队伍,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三)教学特色

善学——我们的教学主张。

1.探索善学课堂要求。逐步推进“善学”课堂建设,积极探究以“善学”为特征的课堂要求,使教师的课堂呈现如下特征: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创新学习,努力做到“乐学、导学、让学、会学”。

2.强化善学课堂研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学科研讨活动,在行动中研讨,在研讨中反思,通过强化学习制度的推行,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各年级段学科教研组的作用,以课堂为阵地,以各层次研讨、开放活动为平台,将“善学课堂”的研究逐步推向深入。

3.建构善学课堂模式。全面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形成独特的“善学课堂”文化,创造以预习稿为载体的自主互动式学习模式的先进教学方法,形成一系列高效的教学模式,锻造出一批名优学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乒乓特色

乒乓球是我校的一个特色项目,开展乒乓运动,除了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国球精神中“奉献”、“拼搏”、“协作”、“创新”等内质和我们提出的“善人”教育理念内涵不谋而合,可以在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社团特色

艺术、数学、文学等学生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一直是学校的传统特色。以“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日常用语;能演奏一种乐器;会一种书画;会下一种棋;会一项健身技能。”为主要内容

六、实施阶段

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选题论证,启动项目阶段。⑴召开创建特色品牌工作启动仪式。

⑵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明确创建特色品牌的意义作用,领会精神内涵,了解其目标任务以及实施要求。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实施创建,全力打造阶段。⑴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动广大教师开展学校特色品牌创建模式的研究与讨论,在集思广义的基础上形成学校特色品牌创建实施规划,制订具体的实施课题方案。

⑵根据规划和课题方案进入特色品牌创建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程序。⑶总结实践,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积淀凝练,发展提升阶段。⑴总结经验,发现并即刻纠正问题,使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有序保质地进行。⑵总结实践,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促进创建工作健康扎实的发展。第四阶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总结提炼,铸造品牌阶段。搜集创建特色教育的经验论文,形成特色教育的经验交流专著,打造成熟的善人文化教育体系。

七、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一个主要载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此作为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二是落实三个定位。一是教育特色定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首要的是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特色,它是学校特色的灵魂。二是培养目标定位,确定学校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特色品牌工作中的重点。三是创建规划定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创建之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统筹安排部署特色教育的创建工作,研讨创建特色品牌的主要问题,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三是抓好三项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校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校长的素质,作为校长一定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素质,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学校的特色品牌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最后,必须确保特色品牌创建的经费投入、改善设施、添置设备、项目实验、考核奖励,经费上的保证才能有工作上的落实到位,使特色品牌创建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实现两个突破。一是课堂教学要有突破,要开设校本特色课程,要注重打造课堂教学的特色,教学中要有机渗透本校特色品牌创建思想。二是教育活动要有突破。学校要定期开展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传统,在活动中实现特色教育目标,落实特色品牌的精神,完成预定的任务,使特色品牌创建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

上一篇:除夕年夜饭短信祝福语下一篇:探索勾股定理2教案